游龙名山记翻译
陶安《游龙鸣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游龙鸣山记(明)陶安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
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
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
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窅曲折。
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
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
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
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①,夹路北转。
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
僧舍雄丽,榜日“禅寂”。
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
修篁干.霄,森列门内。
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
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
其北有“甘露室”。
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攢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
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
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
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苍莽中。
上有天池沆瀁③,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
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
渺焉四顾,心目豁然。
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
于时暖气熏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
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
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
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
但潥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
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
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
今同游者心平气易④,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选自《陶学士集》,文字略有改动)(注)①章:大材。
②褰裳:撩起衣裳。
陶安《游龙鸣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游龙鸣山记(明)陶安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
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
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
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窅曲折。
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
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
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
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①,夹路北转。
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
僧舍雄丽,榜日“禅寂”。
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
修篁干霄,森列门内。
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
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
其北有“甘露室”。
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
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
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
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苍莽中。
上有天池沆瀁③,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
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
渺焉四顾,心目豁然。
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
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
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
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
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
但潥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
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
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
今同游者心平气易④,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选自《陶学士集》,文字略有改动)(注)①章:大材。
②褰裳:撩起衣裳。
③沆瀁:水深广的样子。
《与名师对话》高考语文专题课件:11-3文言断句和翻译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但溧之为州,非通 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 潜,予故表而出之。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兰 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④,发言为诗,皆 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 世云。
答案:(1)天池的水向下飞泻到潮音岩,(人们)接引(它)来 供给厨房。
(2)这次游览恰逢适宜的天气,又遇到理想的地点,确实 很快乐。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参考译文】 游览风景优美地方的妙处,能正逢合适的时间是值得高兴 的,能再到合适的地方就更值得高兴,还能与品格高尚的人一 同游览,那么,就可以营造一种和睦的氛围,抒发内心的抑 郁,让心情感到舒畅,并能有感而发写出好的文章来。大概这 种高兴不失为真正的高兴。
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 止焉。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予以未登绝顶为快,与三二友决意直上。地势斗峻,褰裳② 援萝,履.苍莽中。上有天池沆瀁③,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 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渺焉四顾,心目豁 然。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于 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 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 环翠阁。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 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注意 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文从句顺。第(1)句 在翻译时,要注意下面几个点:“其”指天池;“下”做状 语,向下;“庖”指厨房。第(2)句在翻译时,要注意下面几 个点:“斯”是代词,这次;“适”指恰逢;“信”解释成确 实。
【与名师对话】高考语文总复习 11-3 文言断句和翻译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

(6)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作出判
断。
此亡秦之续耳。
(《鸿门宴》)
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
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
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
判断词的情况才多了起来。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解答本题要 把握选择标准,即题干中“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的一组”。① 句单纯是写游龙鸣山当天的天气,而不是写龙鸣山景色。④句 论述的重点不是龙鸣山的风景,而是其周围的布局。⑥句只是 写出了人们在游龙鸣山的过程中的感受,并不是直接描写景 色。
答案:C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①,夹路北转。涧 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 雄丽,榜曰“禅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干.霄, 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其 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其 北有“甘露室”。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 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
(2)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句(1)中用“也”表判断。句(2)中“洵奇男子 也”是判断句式,“洵”是“确实”“诚然”的意思,句末的 “也”表判断。这句子的意思是“(罗公)确实是一个奇异的男 子”。句(3)中“非以成教也”中的“非”表示否定判断。这 句子的意思是“这不是用来教导孩子的方法啊”。
《游龙鸣山记》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

《游龙鸣山记》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为增加同学们的文言文知识积累及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游龙鸣山记阅读答案。
走进文言文,浸润其中,涵咏体味,提升审美能力,增长人生智慧。
游龙鸣山记阅读答案,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游龙鸣山记【明】陶安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
时春雾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
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
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窅曲折。
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
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
山外崇峰复峰,杳无穷极。
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衫万章①,夹路北转。
洞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
僧舍雄丽,榜曰禅寂。
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
修篁干霄,森列门内。
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
其西有听松杆,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
其北有甘露室。
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
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
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
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苍莽中。
上有天池沆瀁③ ,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
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
渺焉四顾,心目豁然。
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
于时暖气薰席,蒸焉知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
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
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
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
但溧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
《游龙鸣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游龙鸣山记(明)陶安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
时春雾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
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窅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
山外崇峰复峰,杳无穷极。
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衫万章①,夹路北转。
洞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
僧舍雄丽,榜曰“禅寂”。
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
修篁干霄,森列门内。
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
其西有“听松杆”,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
其北有“甘露室”。
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
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
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
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苍莽中。
上有天池沆瀁③,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
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
渺焉四顾,心目豁然。
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
于时暖气薰席,蒸焉知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
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
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
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
但溧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
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
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
今同游者心平气易④,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选自《陶学士集》,文字略有改动)(注)①章:大材。
②褰(qiān)裳:撩起衣裳。
③沆瀁:水深广的样子。
2020高考一轮复习:游记类文言文阅读

2020高考一轮复习:游记类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游龙鸣山记【明】陶安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
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
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
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窅曲折。
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
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
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
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①,夹路北转。
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
僧舍雄丽,榜曰“禅寂”。
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
修篁干霄,森列门内。
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
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
其北有“甘露室”。
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
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
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
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苍莽中。
上有天池沆瀁③,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
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
渺焉四顾,心目豁然。
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
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
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
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
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
但溧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
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
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
今同游者心平气易④,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选自《陶学士集》,有删改)【注】①章:大材。
游龙鸣山记(译文)

游龙鸣山记(译文)游览的美好境界,在适宜的时间,那是件快乐的事,而一起游览的人又都是君子,那么可以抒发内心的和悦,一吐胸中的郁闷之气,使心情畅快,进而挥笔为文,那大概就是快乐而不违背正道的了。
至元丙子年二月甲午日,厚斋严先生备办酒菜,招呼我一起游览龙鸣山,也就是无想山。
当时,春日晴朗日久,风和日丽,学问渊博的长者、才华超卓的年轻人,按年龄大小排列出发,乐器奏鸣以作前导。
从蓝溪向东南走了五六里,只见两边大山如双阙对峙,距离百步,绵延向东伸展。
两山之间夹有石田,田地右边有条小路,顺着两山之势曲折幽深而进。
又走了三四里,变得狭窄起来,不宜种田了,只有一条路了。
又走了几里路,山势更加奇崛峻伟,山雾轻暖,微微沾湿衣服帽子。
山的外边,高峰大岭,连绵不断,遥远得好像没有尽头。
一会儿,又见两边陡峭的山崖如墙壁相对而立,其形状犹如华表,松树、杉树等大树林立于路的两旁,随路向北转向。
深涧大多岩石为底,云雾笼罩,树木茂密,各种花卉披盖于岩石之上,鸟声清脆细碎,(这里)好像并非人间。
(前有寺庙,)庙宇雄伟壮丽,匾上写着“禅寂”。
山门外独立一株松树,年代久远,形象很美,有几人合抱那么粗。
细长的竹子直插云霄,肃整地排列在门里边。
庙里的长老出来迎接客人,请我们到后堂就做,只见匾额上写着“白云深处”。
西边又有一个“听松轩”,再西边就是韩熙载读书堂的遗址,韩熙载所种植的桧树现在还在。
后堂北边有“甘露室”。
再北边,上面是“招云亭”,气势形态空旷,聚集在一起的山峰挺拔矗立,比较先前所见到过的群山,都像是在它们面前低头俯首呀。
于是攀登到潮音岩,只见奇形怪状的石头到处都是。
一起游览的人久经攀爬,感到疲乏,于是就停了下来。
我心里总觉得没有登上最高处很遗憾,与两三个朋友决心再上。
只见前面地势险峻,我们撩起衣裳,抓着藤萝,行走在苍林榛莽之中。
上面有一座天池,面积大而水深。
天池的水向下飞泻到潮音岩人们接引它来供给厨房用水。
它西面的最高处,巨大的石头平坦宽阔,可以坐几十个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收藏起来,看也不看。老百姓于是作罢。 蜀地人喜欢动乱而又容易变化,薛公用不生 事镇抚他们,又能顺应他们的风俗,从容悠 闲地宴乐,等到面对突发事件,洞悉奸人揭 发隐情,预先发现随情判决,就像逢蒙的射 术和东方朔的占术,没有不说中的。 于是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皇上说:“先 帝曾经说你可以任用,我现在用你了。”薛 公更加感激勉励自己。薛公为人一向刚毅, 坚守节操,不随便附和别人,参与政事之后, 更加坚持原则,不为外物所动。他想要
(1)前三联为第一层次,回忆游锦江的所见所闻; 尾联为第二层次,表达对锦江、友人的留恋之情。 (或:分为三个层次:首联为第一层次,叙述诗 人一年两度游锦江的情况;颔联和颈联为第二层 次,回忆锦江游历所见的美景;尾联为第三层次, 表达对锦江、友人的留恋之情)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 白云,明明是诗人多情,沉醉于大自然的迷人景 色中,却说芳草像友人一样依依有情,似乎有意 绊马蹄,不让离去;美丽的云彩也像多情的友人 一样殷勤挽留自己,有意把楼台层层遮掩,生动 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寄托 了对他们的怀念之情。
这次游览恰逢适宜的天气,又遇到理 想的地点,确实很快乐了。但溧州不是交 通要塞,且又隐藏在深山之中,所以没有 前贤留下的诗词及当代名家抒怀的笔墨, 因此我写了这篇文章。哎!既高兴又不失 正体的事,是孔夫子带领学生沐浴后在舞 雩台享受春风。王曦之的兰亭集会,或许 太感慨悲戚。此次同游的人心情和悦,吟 咏作的诗,质量上乘可以欣赏,也是既高 兴又不失正体的事!于是记下这次游玩所 见之景,旨在使无想山得以让世人知晓。
“太后病重不能说话,却还多次拉扯着她的 衣服,好像要有所嘱托,会是什么呢?”薛 公连忙说:“大概还是为天子服。穿着它怎 么可以去见先帝呢?”皇上恍然大悟,最终 给她穿上太后的衣服安葬了。从此以后皇上 更加相信薛公的确是可用之才了。 薛公因为生病要求告老还乡。天子说: “我不可以再多烦劳您了。”于是下诏优待 薛公,准许他不用上朝,只要像原来那样处 理政事就行了,在这一年当中,薛公多次告 还,最终得以回家。景祐元年八月庚申日, 薛公死于家中,时年六十八岁,朝廷追封他 兵部尚书。
当初考进士时,薛公是州里第一名, 但他把第一让给同乡人王严而名列第二, 因此乡里都称赞他。淳化三年,第二次考 试才中了第一,被授为隰州军事推官。 (不久)遭逢太夫人去世,服丧期满后, 因为别人的推荐被任命为大理寺丞、兴化 军莆田知县,全部废除旧时王氏没有名目 的租税,莆田人至今感激他。等到他到蜀 地做官,又有很多好的政治举措。有个得 伪蜀时期中书印的人,在夜里用锦囊装着 印挂在西门,守门的人把这件事汇报给薛 公,跟着看热闹的蜀人数以万计,将要看 薛公究竟怎么做。薛公吩咐主管官员把
只见两山如双虫对峙,相距百步,向东绵延 而去。两山之间为石田,田的右边有小路, 小路依着山势深邃又曲折。行进三四里,山 势狭窄不宜作田,只能修路。又行进数里路, 山势愈发奇峻,山谷中薄雾沾湿了衣服和帽 子。山的外边崇峦叠嶂,无穷无际。走了不 久,只见峭壁对立,形状宛如华表,巨大的 松树和杉树沿路排列,向北延伸。山涧底部 多石,云深树茂,繁花遮石,鸟声清脆,此 地好像不是人世间。寺庙雄奇伟丽,寺门榜 额上书“禅寂”二字。寺院门外有一棵古松, 直径数抱粗。高耸云霄的篁竹则繁
之前,下面陈述了薛公的功 绩德行上报给太常,太常商议说: “据谥号规矩:坚持德行毫不懈 怠的叫简,坚持自己的意见明于 决断的叫肃。现在薛公的情形符 合这个规则。”于是给薛公谥号 叫简肃。
诗歌鉴赏: 诗题一作《魏城逢故人》。诗中提到 锦江、绵州、绵谷三个地名。锦江在四川 成都市的南面;由成都向东北方向行进, 首先到达绵州(今四川绵阳县);再继续 东北行,便可到达绵谷(今四川广元县)。 诗题中的“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 认识的两兄弟。在罗隐离开锦江,经过绵 州回到绵谷以后,蔡氏兄弟还在成都。这 首诗追忆昔游,抒发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按一定标准约束天下,各类事务无论大小, 全都按照法令来处理。但事情常常不合他的 心意,他就回家躺在床上唉声叹气表示惭愧, 常常不吃饭。家人笑他何必如此,薛公说: “我惭愧自己不如古人,又害怕后人讥笑我 啊。”明道二年,庄献明肃太后想穿天子服 朝拜太庙,臣下都犹豫不决,不敢赞同也不 敢反对。只有薛公争辩说:“太后如果一定 要穿天子服拜见祖宗,怎么拜呢?”太后不 能改变他的意见,为此只能改穿其他服装。 太后驾崩后,皇上召见群臣,哭泣着说:
译文: 锦江是名胜之地,能去游一次,已是很高 兴、很幸福的了,何况是“一年两度”,又是在 极适于游览的春秋季节。春游锦城时,锦江畔春 草芊眠,连绵不尽的芳草,好像友人一样,对自 己依依有情,似乎有意绊着马蹄,不让离去。秋 游锦城时,秋云舒卷,云与楼相映衬而景色更美, 那美丽的云彩也很富有感情,为了殷勤地挽留自 己,有意把楼台层层遮掩。锦江的山好像因自己 之离去,而牵绕着别恨,锦江之水也似乎带着离 情,发出咽泣之声。今天因为怀念你们,回头远 望锦城,只见远树朦胧,云遮雾绕。
游龙鸣山记 游览名胜的人,逢好天气是乐事,遇 到理想的地点又是乐事,而同游的又都是 优秀的人物,大家因为相处和谐、郁闷抒 发、心情畅快而写写文章,是既高兴又不 失正体的事。 元仁宗丙子年二月甲午日,厚斋的严 君置备酒菜邀我同游龙鸣山,龙鸣山即是 无想山。是时春雨初晴,风和日丽,老老 少少,依照长幼顺序而行,鼓乐队在最前 面作为先导。从蓝溪向东南行进五六里,
这则寓言比较简单,审题时注意“水” 的态度和结果。材料的核心思想是说“那 些自以为是、一心想高高在上的人,最终 只会跌个大跟头,到头来悔之晚矣!” 由此可立意为“认清自我与迷失自我”、 “摆正人生态度”、“高与低”(如高处 不胜寒,低处的精彩,匍匐的尊严,正确 看待平凡等)、“站得高未必看得远”、 “态度与成败”(骄傲、谦虚、低调)、 “狂妄与冷静”、“位置”(找准自己的 位置)等等。
简肃薛公墓志铭 简肃薛公明奎,字宿艺。姓薛,是绛州 正平人。自其曾祖父三代都没有显达,却因 为薛公显贵了。当初,太宗皇帝攻打并州, 薛公父亲带着计谋前往太宗行营求见,未能 被任用。薛公十多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了, 薛公父亲四下说道:“这个孩子一定会光大 我家门楣,我还要干什么呢?”于是不再从 事科举仕进之业,而致力于在乡里发放借货, 说:“我有了个好儿子,以后还担心什么 呢?”此后五十年,薛公开始辅佐当今天子 参与政事,成为当时名臣,就像他说的一样。
密地生长在寺院内。寺院长老出门迎客, 延请我们至后堂,后堂有匾,上书“白云 深处”。寺院西边有座“听松轩”,再向 西即是五代韩熙载读书堂遗址,他所种植 的桧树仍然有在。寺北有“甘露室”。再 往北,有“招云亭”,亭子气象空旷,直 立在数座山峰的最高处,从亭往下看,先 前登过的群山之顶都在脚下。于是抬脚攀 登上潮音岩,岩上各种石头真是异态百出。 因为同游者登山疲惫,于是未往上登。
我以没登上山顶为憾,与两三个朋友决定继续 登山。山势陡峭,只好撩起衣裳。攀援着藤萝,脚 踩在茂密丛林中。山上有深幽广阔的天池,天池的 水向下飞泻到潮音岩,(人们)接引(它)来供给厨房。 山的西边顶部,巨大的石头雄伟平坦,上面可坐几 十人。在石上茫然四望,心中豁然开朗。山的东边 顶部比西边顶部还高,因疲倦不想再上了,又回到 寺院的“白云深处”后堂。于是温暖的气息弥散席 子,气氛热时如夏,静时如秋,冷时如冬,觥筹无 数,谈笑甚欢,即使是仆从与乐工也各得其乐。酒 毕,长老带领客人赏花,众人缓缓登上环翠尽,席地而坐,分了韵脚赋诗良久,各自作了诗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