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数量词对比

合集下载

英汉语言词汇对比

英汉语言词汇对比

英汉语言词汇对比一、英汉语言词汇的发音对比。

1. 音节结构。

- 英语:- 英语单词的音节结构较为复杂。

一个音节通常由一个元音(vowel)或一个元音加上一个或多个辅音(consonant)组成。

例如,“cat” [kæt],是一个单音节词,由辅音[k]和元音[æ]以及辅音[t]组成;“apple” [ˈæpl],有两个音节,第一个音节是[ˈæ],以元音开头,第二个音节是[pl],由辅音[p]和[l]组成。

- 汉语:- 汉语的音节结构相对简单。

一个音节由声母(initial)、韵母(final)和声调(tone)组成。

例如,“妈”mā,声母是m,韵母是a,声调是第一声。

“好”hǎo,声母是h,韵母是ao,声调是第三声。

2. 重音与声调。

- 英语:- 英语中有重音(stress)现象。

在多音节单词中,重音位置不同会改变单词的词性或意义。

例如,“'present(名词,礼物)”和“pre'sent(动词,呈现)”。

重读音节通常发音更响亮、更清晰。

例如,“banana”[bəˈnɑːnə],重音在第二个音节上。

- 汉语:- 汉语依靠声调来区分意义。

汉语有四个基本声调: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和去声(第四声)。

例如,“mā(妈)”“má(麻)”“m ǎ(马)”“mà(骂)”,声母和韵母相同,但声调不同,意义也完全不同。

二、英汉语言词汇的词性对比。

1. 名词(Noun)- 英语:- 英语名词有可数(countable)和不可数(uncountable)之分。

可数名词有单复数形式,例如,“book”(单数) - “books”(复数),复数形式的变化规则有多种,如加 -s(books)、加 -es(boxes)、变y为i加 -es(city - cities)等。

- 发音上,有些复数形式的发音会发生变化,如“house”[haʊs](单数) - “houses”[ˈhaʊzɪz](复数)。

英汉数量词对比

英汉数量词对比

英XX的数量词结构和句法对比分析一、引言现代英语中词类有10种,即名词、形容词、数词、代词、动词、副词、冠词、介词、连词和感叹词。

汉语被认可的词类有11种,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感叹词。

比较英汉两种语言的词类,我们可以发现英语中没有汉语所具有的量词。

汉语中有数词和量词两大类,而在英语中只有数词词类,没有量词的划分。

英语中量的概念的表达常常借助相应的名词,因而构成了英汉两种语言的数量概念在文字表现形式上的及数量词组结构上的差异。

两种语言的数量词组在结构上是各有特色的。

本文拟从英汉数量概念的体现形式入手,对英汉数量词组结构及其句法特征作些许的对比分析和探讨。

二、英汉数量词一般规律汉语中的数量词表示规律一般为数词+量词+名词,如:他给陈政沏了一杯茶,也在藤椅上坐下来,眯着眼睛问:“最近怎么样?——选自《夏雨》节录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XX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花间一壶酒,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无题》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孟子两个黄耐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亦或是名词+数词+量词,如:小菜一碟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徐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乘B不备,A突亮出刮刀一把,连续向B猛刺,致B当即死亡。

英语中的数量词表示规律一般为数词+名词,如two apples、three chairs , twelve cakes,或者是数词+量词+of+名词,如a bottle of water,two pieces of bacon, three slices of bread。

(当数词是one时,常用“a”表示)。

三、英XX的数量词结构和句法对比1.英汉数量词构成对比在汉语中,既可以是数词+量词+名词,也可以是将名词提前变为名词+数词+量词的形式,这种方式有助于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加强节奏感,多用于口语中,这是汉语所独有的而英语中则没有此结构。

英汉量词对比浅析

英汉量词对比浅析

英汉量词对比浅析作者:朱克锦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年第10期摘要:量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体系中均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汉语中量词独立成类且极为丰富,英语中虽尚未确立量词这一独立概念但其足迹处处可见。

本文首先简要阐述汉语量词的产生和英语中表量概念的发展。

然后从类别、结构、功能等三个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量词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从宏观角度把握二者的主要差异。

最后呼应前文,强调二者差异的可转换性及运用的灵活性,以及英汉量词对比对汉英两种语言的互译及探究东西方思维模式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英汉量词对比;分类;结构;功能一、引言量词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

在英语中,量词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词类,但是也有丰富而独特的表量形式,作用相当于汉语的量词,为便于比较,本文将英语中的表量形式都称为量词。

Jespersen(1933)将量词(measures)归到名词(substantives)的范畴之下。

其他传统英语语法学家在探索名词的数时,由于可数名词通常都有缀加的屈折词素为其特征,因此只有触及不可数名词的量时才注意到这个问题。

Quirk等人(1985),注意到这种部分与整体表量概念(Partitive constructions)的特殊性,故将其进一步分为三类。

Leech (1975)从语法、功能和意义的角度以及时间、频率、数量等范畴出发,讨论表量词的问题。

汉语中的量词最早出现在《马氏文通》中,“非表词而后者,必所数者可不言而喻。

故凡物之公名有别称以计数者,如车乘马匹之类,必先之”。

马氏称之为“计数的别称”,但并未立名。

黎锦熙(1924)将这类词定为量词,且认为是“表数量的名词”。

王力改“量词”为单位名词,吕叔湘(1951)中称其单位词,陆志韦(1951)为其定名“助名词”,作为指代词的一个小类,陈望道(1952)叫它们“计标”。

语法学家对名称及分类看法不同。

1961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丁声树等才将量词划为一目,标志“量词”在词类系统独立身份的开始。

英汉量词性隐喻对比分析

英汉量词性隐喻对比分析

英汉量词性隐喻对比分析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数量词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用于表示数量、大小、程度等概念。

由于英汉文化差异的存在,英汉数量词在使用中存在一定的差异和隐喻。

从表达的角度来看,英语中的数量词通常是明确的,直接表示具体的数量。

one(一个)、two(两个)、three(三个)等。

而在汉语中,数量词通常比英语中更加模糊,往往需要上下文的支持来确定具体的数量。

一个(一个)可以表示少量,多个(几个)可以表示一些,许多(很多)可以表示数量较多等。

从隐喻的角度来看,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数量词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隐喻意义。

举个例子,英语中的"dozen"这个词是指12个,但在一些情况下,它可能意味着"许多"。

在汉语中,数量词也经常用于隐喻。

"人山人海"是指人很多,"车水马龙"是指车辆很多,"大街小巷"是指街道很多等。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数量词在表示程度时也存在差异。

在英语中,通常使用"very"、"extremely"等词来表示强调的程度。

而在汉语中,通常使用数量词、副词和形容词的比较级来表示程度的差异。

"very tall"(非常高)可以用"很高"来表示,"extremely hot"(极其热)可以用"非常热"来表示。

在翻译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英汉数量词的隐喻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正确理解数量词的隐喻意义,才能准确地翻译出原文的含义。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某些数量词的隐喻意义在不同语言中可能不同,需要根据上下文和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翻译。

汉英词类划分对比

汉英词类划分对比

汉英词类划分对比摘要:“词类指的是词在语言结构中表现出来的类别。

”(张斌,2008:217)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词类的用法。

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

由于英语和汉语所属语系及类型的不同,两种语言存在差异,因而词类划分存在差异。

为了更好地了解﹑运用词类,组成语言,进行交际,现将对英汉词类进行粗略对比。

关键词:汉英;词类;划分;对比英语和汉语存在差异。

从谱系方面来说,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

从文字系统方面说,汉语属于表意文字,英语属于拼音文字。

从语音方面说,汉语是声调语言,英语是语调语言。

从汉语和英语词汇对比的角度来说,词汇的对比包括词语语义对比,词汇的语法对比,汉语和英语划分词类的理据比较。

这里主要从词汇语法及词类划分理据方面来对英汉词类划分进行对比。

词类的辨别有形态、意义和功能三个标准,根据功能来确定词类是最科学的。

汉语和英语中都有词类活用,汉语比较突出。

汉语主要根据功能来定词类,英语由于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态不断简化,根据形态变化来确定词类困难很大,因此也必须要根据功能来定词类。

同时英语要考虑形态和意义,汉语要考虑意义。

一、汉英词类的划分(一)汉语词类的划分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词类的用法。

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

按汉语语法的老传统,词可以先粗略分出实词和虚词。

过去曾以意义为标准,意义实在的叫实词,意义空灵的叫虚词。

“实词和实词组合能产生句法关系。

实词在句法中表现出不同的组合能力。

根据组合能力的不同可以把实词分为体词、谓词、加词三类。

体词包括名词、数词、量词;谓词包括动词和形容词;加词包括区别词和副词。

另外还有代替以上各类实词的代词。

虚词在句法中起附着或连接作用。

”(张斌,2008:217)“现在把功能作为主要依据,认为: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有词汇意义﹑语法意义的是实词,不能够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就是虚词。

小议量词词组“一群”的英译

小议量词词组“一群”的英译

小议量词词组“一群”的英译摘要:汉语中数量词短语“一群”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因此在汉译英过程中,如何翻译这一词组是不容忽视的,主要是由于汉语没有类似与英语中的名词形态变化,如单复数、集合名词等。

本文通过分析汉语量词和英语集合名词的特点,对比其差异,阐述了差异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量词词组一群英译对比一、引言每种语言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汉语是以分析型为主要特点的语言,而英语是一种以综合型为主要特点的语言,这些特点决定了语言在转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不对称的现象。

例如,从数的角度来看,最常见的一种就是单数和复数的区别,汉语和英语采用的是不同的标记方式。

英语常以名词形态来区分单数还是复数,汉语没有相应的复数标记,并且名词数量观念不是用单复数表示而是用量词表示[1]。

因此,在进行数量词短语的英汉互译时必然要考虑这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

二、汉语量词词组“一群”量词是表示人、事物和动作单位的词,表示集体概念的有“群、堆、批、对、双”等,其中“群”使用频率相对较高。

“群”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与数词“一”构成量词短语来修饰动物、人和其它事物构成数量词短语表示群体概念,如:一群牛、一群羊、一群豺狼、一群学生、一群才子、一群影迷等。

如何把“一群……”翻译成准确、地道的英语却不容易,尽管可参照汉英词典,但并不尽如人意。

笔者仅对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在1988、2001和2004年依次出版的《现代汉英词典》、《现代汉英词典》(新版)和《新世纪汉英大词典》中有关“群”的部分作了比较,发现三本字典给出的对应英文均为group,herd,flock,且都分别给出一些释例,如,一群小孩(a group of children),一群羊(a flock of sheep),一群牛(a herd of cattle),同时三本字典都给出其它非以上三词的例子,比如,一群狼(a pack of wolves),一群蜜蜂(a swarm of bees),一群强盗(a band of robbers)。

英汉形状量词的意象图式对比

英汉形状量词的意象图式对比

英汉形状量词的意象图式对比本文基于意象图式理论,立足详尽语料分析,从语言学角度,聚焦考察英汉形状量词意象图式的异同,并加以认知功能阐释。

研究发现:第一,英汉形状量词都有离散性和连续性的特征,其中在离散性方面两者均呈现出空间性的特点;第二,两者都存在借用身体名词作形状量词的情况,但是在二维意象图式中,英语中借用身体名词作形状量词的现象比汉语多,而在一维和三维意象图式中则恰恰相反,汉语中借用身体名词作形状量词的现象比英语多。

标签:意象图式维度空间身体名词一、引言从意象图式角度看,空间和量词具有语言学意义。

综观古今形状量词的研究现状,可以发现:普遍意义上的研究较多,深入系统研究形状量词的较少,关于英汉形状量词的意象图式对比研究则更少。

因此,进行此方面的研究十分必要。

二、相关研究及本文研究方法与步骤(一)相关研究与不足就形状量词而言,由于英语当中是否存在量词一直饱受争议,所以国外关于量词的研究并不多。

国内的研究极不均衡,绝大多数集中于研究汉语形状量词。

英语形状量词研究相对较少,但仍有学者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薛粉玲(2008)在研究汉英形状量词的认知解读时对英汉形状量词进行了深入研究。

亦不乏偶有涉猎者,如王文斌(2009)在研究汉英形状量词“一物多量”的认知缘由及意象图式的不定性时旁涉了英语中的形状量词。

在国内,对汉语或英语形状量词大多从隐喻、转喻的角度进行研究,如石毓智(2001)、郭敏(2006)、韩瑞娟(2011),鲜有从意象图式角度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鉴于此,本文立足权威语料分析,从语言学角度,聚焦考察英汉形状量词的共性与个性,并加以认知功能阐释。

(二)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步骤本文依据如下方法与步骤,选取研究对象,展开具体研究。

第一,研究方法。

为深入探究英汉形状量词及其背后的认知机制,首先,搜集英语和汉语中的形状量词;然后,基于分析结果,洞察英汉形状量词背后的认知异同。

第二,研究步骤。

首先,文中所有英汉形状量词均取自《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辞典》《英汉大词典》,如“滴”与“drop”,“串”与“string”;其次,英语例证主要取自英语国家语料库(BNC),汉语例证主要取自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CCL);最后,对这些例证进行归类分析。

英汉数量词短语的词法结构及其语义功能对比

英汉数量词短语的词法结构及其语义功能对比

英汉数量词短语的词法结构及其语义功能对比本文从词法结构及其语义视角对比分析了英汉数量词短语在构成形式上的差异,并对由此产生的语义功能进行了对比分析。

标签:量词数量词组词法构成形式语义功能一、引言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经常和数词一起使用。

汉语量词指那些与代表可计数或可量度物体的名词连用或与数词连用的词或词素。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在传统的语法体系中虽然没有量词这一独立的词类,但“量”这一概念的表达形式却非常活跃,因此人们把这类表量的名词称为“特殊量词”。

近年来,英语中“特殊量词”和汉语量词的对比研究吸引了不少学者的关注。

本文将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词法角度对英汉数量词组在构成组合上的异同及相关语义功能进行讨论。

二、英汉数量词研究简述英汉数量词在句法分布上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

汉语量词需要和数词结合才能把客观事物的量按各种单位计算出来。

而英语中表量概念的词叫做表量结构(partitive construction),因为这些量词必须借助名词和介词结构来完成表量的任务, 其形式为“a+n1+of+n2”。

人们多从句法特征、语义功能、修辞等不同视角对英汉数量词进行研究。

从句法特征来看,汉语数量词组在句中可作定语、状语、补语,有时亦可作主语、谓语和宾语。

英语中的数量词组则常在句中充当定语成分,有时亦可作主语或状语。

从语义功能上看,汉语量词表个体的数量多而专用性强,表群体的量词少而通用性强;英语则相反,表群体的表量结构多而专用性强,表个体的数量少而通用性强。

修辞视角方面,英汉表量结构的相关组合能产生丰富的语义色彩,收到特别的修辞效果。

但英语量词和汉语量词之间并非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相比之下,汉语量词种类更多,也更加复杂。

本文将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英汉数量词短语的词法结构及相关语义功能进行分析。

三、英汉数量词短语的词法要求及结构比较在英汉数量词短语中,量词都不能单独使用,必须和数词一起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中的数量词结构和句法对比分析
一、引言
现代英语中词类有10种,即名词、形容词、数词、代词、动词、副词、冠词、介词、连词和感叹词。

汉语被认可的词类有11种,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感叹词。

比较英汉两种语言的词类,我们可以发现英语中没有汉语所具有的量词。

汉语中有数词和量词两大类,而在英语中只有数词词类,没有量词的划分。

英语中量的概念的表达常常借助相应的名词,因而构成了英汉两种语言的数量概念在文字表现形式上的及数量词组结构上的差异。

两种语言的数量词组在结构上是各有特色的。

本文拟从英汉数量概念的体现形式入手,对英汉数量词组结构及其句法特征作些许的对比分析和探讨。

二、英汉数量词一般规律
汉语中的数量词表示规律一般为数词+量词+名词,如:
他给陈政沏了一杯茶,也在藤椅上坐下来,眯着眼睛问:“最近怎么样?——选自《夏雨》节录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花间一壶酒,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无题》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孟子
两个黄耐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亦或是名词+数词+量词,如:
小菜一碟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徐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乘B不备,A突亮出刮刀一把,连续向B猛刺,致B当即死亡。

英语中的数量词表示规律一般为数词+名词,如two apples、three chairs , twelve cakes,或者是数词+量词+of+名词,如a bottle of water,two pieces of bacon, three slices of bread。

(当数词是one时,常用“a”表示)。

三、英汉中的数量词结构和句法对比
1.英汉数量词构成对比
在汉语中,既可以是数词+量词+名词,也可以是将名词提前变为名词+数词+量词的形式,这种方式有助于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加强节奏感,多用于口语中,这是汉语所独有的而英语中则没有此结构。

例如:
一壶酒与酒一壶:
新郎家要拿一壶酒、一方肉、十个粑粑交给新娘带回去酬谢父母。

(选自《布依族风俗志》)
罚酒一壶!(选自《虹》节录)
只要你们留我一条命,我就说!(选自《新儿女英雄传》)
要命一条,要米办不到。

(选自《刘介梅》)
而英语中不能将名词提前变为名词+数词+量词如:a bottle of water 但* water of a bottle 不符合英语语法。

例如:Maybe you should drink a bottle of water before making a decision about your stock portfolio.
也许在你对股票投资组合做出决定前,你应该喝一瓶水。

*Maybe you should drink water of a bottle before making a decision about your stock portfolio.
2.英汉数量词的省略对比
如上文所述,英汉量词“数”与“量”的组合形式不尽相同。

汉语中量词可与数词自由结合,但是不能脱离量词单独存在去修饰名词,这是量词的内在要求。

因为量词的基本语义功能是表示单位量,所以要对客观事物准确地计量,则必须用数词去计数、统计。

量词只有依靠数词才能把客观事物的数量表现出来。

“数词+名词”的结构也不是错误的,但只见于一些固定的词组中,显得简练,但并不多见,大多出现在成语中,如一针一线、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三心二意、四书五经等。

因此,在汉语中数词一般不可直接修饰名词,必须有量词,例如在汉语中,只能用三朵花,没有*三花这种表达方式(“人”字例外,如一人,二人,三人,五人,百人等等是可以的)。

英语中,可数名词可直接用数词来修饰,这是英语中常见的表示数量多少与计量方式的独特方法,如:“a book(一本书)”、“three students(三名学生)”、“five teachers(五名老师)”。

不可数名词一
般没有复数形式,不可以个数计算,要表示这类名词的个体性就得用单位词,不能直接用数词加名词,例如:
a loaf of bread一只面包, a bar of chocolate一块巧克力, a bottle of water 一瓶水
* a bread , a chocolate,a water
3.英汉数量词组复数结构对比
英汉数量词组复数结构对比大为不同。

在汉语中,量词词组的复数形式通常体现在数词上,量词无复数变化,但偶尔通过名词后加“们”来体现(当出现具体数量时,通常名词后不能加们。

例如:三把椅子,*三把椅子们)。

一群人、三张桌子、两台电脑等等。

然而,在英语数量词组中,“复数”除了数词之外,相关的
可数名词、介词“of”前后名词都需要在形式上有所体现。

若与不可数名词连用,则将介词“of”前的量名词变为复数形式。

如“three boxes of matches”“four cups of coffee”等等。

4.英汉数量词句法特征的差异
在英汉语中,数量词一般在句子中可作定语、状语和主语成份。

汉语数量词在句中有时候还可作补语,谓语和宾语。

数量词作定语时,英汉数量词组均可放在被修饰的名词前起限定该名词所指事物的量的作用。

但在汉语中,可以在数量词组与名词间插人一个别的词、短语或句子。

而英语中这两者之间只能插入修饰名词的词语,且置于被修饰的名词前,不能插人短语或句子,但是可以把一个短语或句子中的单词用连字号连成一合成词直接放在被修饰
的名词之前,如 a twelve-year-old boy(一个12岁的男孩),a long-distance telephone(一个长途电话),an old-style machine(一台旧式机器)。

Lily is a well-dressed woman.莉莉是一个衣着漂亮的女人。

Mr. Green was a small-business man.格林先生是位做小买卖的商人。

数量词做状语时,在汉语中数量词组可以做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等。

(1)羊一群一群地回来了。

(2)他一把拉住了我。

(3)一家一户地排查
(4)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史记》(5)这些小猫一代一代地生活在美丽而又神秘的花园里,好像曙光别墅夫人就是它们的造物主一样。

但是,在汉语中如果数量词组中的量词为动量词,而该词组修饰的又是一个单音节动词,则可省掉动量词,由数词直接修饰动词。

如:(1)三打白骨精(《西游记》)
(2)诸葛亮七擒孟获(《三国演义》)
(3)吴学究双掌连环计,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水浒》)
(4)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

在英语中,数量词组可以做状语修饰形容词,位置只能放在形容词之前。

(1)The mountain is ten feet deep.
(2)She is already sixty, but she looks 20 years younger.
(3)It was two metres tall, powerful, in the middle, knock-downs, second balls, rebounds.
数量词做主语时:
(1)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

(毛泽东)
(2)我们挨进门,几个红的绿的在我眼前一闪烁,便又看见戏台下满是许多头,再定神四面看,却见中间也还有几个空座,挤过去要坐时,又有人对我发议论,我因为耳朵已经蝗口皇地响着了,用了心,才听到他是说“有人,不行!”(节选自鲁迅:《社戏》)
(3) Six is my lucky number. 6是我的幸运数字。

(4) Two plus two is four. 二加二等于四。

四、总结
经过上文对英汉数量词的词组结构及其句法特征的分析与比较,更多的是分析了英汉数量词的差异性,我们可以看出,在汉语将数量词分为数词和量词;在英语中,没有单独的量词的分类,但仍具有独特的形式和意义。

进行对比分析,加以研究,将有利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教学以及掌握数量词的翻译与使用。

五、参考文献
刘学敏,邓崇谟. 现代汉语名词量词搭配词典. 浙江教育出版社,1989. 文旭. 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观. 外国语,1999,(1):34-40.
杨壮春. 英汉数量词组对比研究. 外语教学,1999,(1).
章振邦. 新编英语语法.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