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拟声词对比论文
中英语言中拟声词的比较分析

言 中拟声词在语音上 的比较 ,总结 出他们各 自的发 音特 点。 1 拟声 词的 模拟对 象
裂声 是 c r a c k 、发 出 刺 耳 的 刮 擦 声 是 s c r a p e 、尖 锐 刺 耳 的 H U 声 是 ¥ c r e  ̄t l ;[ m]大 多表 示低 沉 的鼻 音 ,如 :m l l r u l u r 、m u t t e r 、mu m b l e
中图分 类号 :H 3 1 3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 6 7 2— 5 8 3 2( 2 0 1 7 )0 4— 0典 中 ,拟 声词 被定 义 为 : “ 语 言 中凡 是 以模 仿事 物 或 3 拟 声词 的语 义 动 物 的声音 而构 成 的词称 为 拟声 词 ,也 可 以称 为象 声 词 。 ” 在 英语 英语 的拟声 词 经 常 用 辅 音 或 辅 音 丛 来 表示 不 同 的语 义 ,如 : 中 ,拟 声词 被定 义 为 “ t h e n a m i n g o f a t h i n g o r a c t i o n b y a v o c a l i m i t a - 摩 擦音 [ r ] 给人 粗糙 和重 浊 的感 觉 ,如 r a s p是 一 种 粗 砺 的 刺 耳 t i o n o f t h e s o u n d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 。各种语言 中都有丰富 的拟声词 来模 声 、人 喋喋不 休是 r a t l t e 、狮 子 吼 是 r o a r 、猪 嚎是 g r u n t 、乌 鸦 叫 是 仿各种各样 的声音 , 使 语言更加 生动 、形 象 ,比一般 的词更 具有修 辞 c r o a k 、产生 于摩 擦挤 压 的唧喳 吱声 是 c r e a k 、转 盘 的噪声 是 r u m b l e 、 效果 ,也更容易引起人们 思维上 的联想 。本文通过 汉语 、英语 两种语 驴 叫是 b r a y 、车 轮辗 过 的嘎 吱嘎 吱的 响声是 c un r c h 、劈劈 啪啪 的爆
英汉拟声词对比翻译

3
音译法
对于无法找到直接对应的英汉动物拟声词,可以 采用音译法进行翻译,将源语言的发音转化为目 标语言的近似发音。
实例分析
狗
英语“bow-wow”和汉语“wang-wang”在声音和表达上都较为接近,可以采用直接 对应策略进行翻译。
猫
英语“meow-meow”和汉语“miu-miu”在声音和表达上存在一定差异,可以采用意 译法进行翻译,将“meow-meow”译为“喵喵”。
05
英汉人体动作拟声词对比翻译
人体动作声音的模仿与表达
01
02
03
脚步声
英语中用"clip-clop"模仿 马蹄声,汉语中用"橐橐" 或"嘚嘚"表示。
跑步声
英语中用"pitter-patter" 表示跑步声,汉语中用"嗵 嗵嗵"或"啪啪啪"表示。
呼吸声
英语中用"puff"表示呼气 ,用"huff"表示吸气,汉 语中用“呼噜噜”或“呼 哧呼哧”表示。
04
英汉交通工具拟声词对比翻译
交通工具声音的模仿与表达
英语中交通工具声音的模仿
在英语中,交通工具的声音通常通过拟声词来模仿,如“beep”代表汽车喇叭 声,“sproing”代表车辆轮胎在湿路上行驶的声音。
汉语中交通工具声音的模仿
在汉语中,交通工具的声音也可以通过拟声词来模仿,如“嘀嘀”代表汽车喇 叭声,“嗖”代表车辆快速行驶的声音。
英语和汉语中的拟声词在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上 也有所不同。例如,“roar”在英语中通常表示 猛兽发出的咆哮声,而在汉语中则更常用来形容 巨大的声响或轰鸣声。
从语音上简析汉英拟声词

从语音上简析汉英拟声词语言,就像索绪尔说的那样,音与义的关系是任意的,即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但是拟声词的音与义之间的关系似乎又不只是任意的约定俗成。
拟声词,又称为象声词、模声词、拟音词,是指摹仿人、动物的声音或自然界的声音并跟那些声音很相似的词语。
拟声词它的语音形式与其所反映的客观现实中的声音之间有直接和自然的联系,两者之间又具有某种相同的特质,称之为象似性特征;但任何自然语言中的拟声词都不是自然声音的录音和复制,而是某个民族根据他们的语言所固有的语音系统对客观世界的声音进行一番改造加工的结果,加之语言本身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系统,因而语言中的拟声词也具有任意性的特点。
汉英两种语言中都有相当多数量的专门用来摹拟声音的拟声词,由于不同语言的语言系统、结构、思维方式等的不同,使得不同语言的拟声词之间的比较具有了多样性。
下文重点进行汉英拟声词的语音对比:一、首先是语音形式上的不对应现象1、汉英拟声词中类似的语音形式由于自然界的同一性和拟声词的象似性,使得汉语和英语拟声词的语音形式时见相同或相似,在这两种语言中可以找到不少在发音和所指意义上都十分接近的拟声词,拟声词按对象分类可以分为:关于人的、关于动物的、关于自然现象的、关于客观事物的拟声词。
分别举例如下:声音汉语英语关于人的声音笑声咯咯[ke]哈哈[xa ]giggle ['gɪg(ə)l] ha-ha ['hɑ:hɑ:]关于动物的声音猫叫声牛叫声鸽子叫声喵[miau]哞哞[mou]咕咕[kuku]meow [mi'au]moo[mu:]coo[kuː]关于客观事物的声音关门声铃声雨声砰[phəŋ]叮铃[tiŋliŋ]啪嗒[pha ta]bang [bæŋ]tingling ['tiŋɡliŋ]patter ['pætə]2、汉英拟声词中差异很大的拟声词由于拟声词具有语言符号所有的共性——任意性,拟声词不同于各种口技,它是在不同语言的不同语音系统的制约下摹仿其拟声对象而造出来的词,具有偶然性和任意性,因此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些拟声词是完全不同的。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例文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例文语言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若要将英、汉两个语言体系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有着一定的难度。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例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英汉语言对比论文例文篇1浅析严复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摘要】为了解西方文化,必先学习西文,这是严复创作《英文汉诂》的目的。
通过介绍英文文法,严复指出:作为拼切文字,英语多形态变化,而汉语多用别立之字表示词汇和语法意义;英汉语之间存在相通之处,汉语语法可以纳入英文文法的框架之中;英汉语言对比可以反映出中西文化内涵的异同;英汉语言的相似性归因于欧亚人种同源。
【关键词】严复英汉语言对比英文汉诂在严复所处的时代,面对西方文化的挑战,中国传统文化节节败退,严复希望通过某种方式来改变这种状况,来唤醒中国人追求富强的精神力量。
严复最终选择了引介西学,从中他深刻了解了中西文化本质上的区别,了解了中西文化在精神上的相通之处。
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创作《英文汉诂》,严复将西方文化(以英文文法为代表)和中国传统文化(以古汉语为代表)结合起来,创设了一种跨文化的文本对话。
因此,严复的中西文化对比是他进行英汉对比的出发点,也是归宿。
1 《英文汉诂》研究概述《英文汉诂》是严复应其学生熊季廉的要求而作的一部英文文法书,是“杂采英人马孙、摩栗思等之说,至于析辞而止。
旁行斜上,释以汉文,广为设譬,颜曰《英文汉诂》”。
(严复,1933:序)作为中国首部介绍英文文法的著作,1904年《英文汉诂》的出版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说在国内再版了二十余次,(张志建,1995:149)直到1933年还有重印本。
商务印书馆对该书的评价极高:“……是诚西学之金针,而学界之鸿宝也”。
(转引自邹振环,2007:54)学者文人纷纷著书立说,表示对该书的推崇之情。
周作人认为英文文法上,“中国没有一本可以与《英文汉诂》相比的书”。
(钟叔和,1998:784-785)彦惠庆(2003:18)在自传中明确表示严复贡献给中国学人的《英文汉诂》“堪称学术精品”。
英汉语言对比最后版

1.1 definition
拟声词又叫象声词Onomatopoeia或Imitative Words。英语中 onomatopoeia一词由希腊语而来,原意是:to make name(起名 字),是通过仿拟相关事物的声响来构词。 在早期汉语词汇的“以声象意”中,最常见的就是模拟事物音响的 词音(申小龙2005:348)。 The formation and use of words to imitate Sounds.( J.A.Cuddon:A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 The beginning of human speech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natural sounds. The suggestion is that primitive words could have been imitations of natural sounds which clearly men and women heard around them. G. Yule “The Study of Language” “模仿客观世界的声音而构成的词。”(王希杰:《汉语修辞学》) eg: 猫叫声 牛叫声 笑声 门铃声 爆炸声 mew,meow moo ha,ha ding,dong bang 喵喵 哞哞 哈哈 叮咚 砰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各国人们之间的交流已是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对外交往中,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也显得愈发重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语言表现出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英语与母语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促进文化交际。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从细节之处去感受两种语言的微妙差别,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英汉两种语言内容一、引言二、教材篇1.语言与文化2.综合语与分析语3.刚性与柔性4.形合与意合三、课堂篇四、疑惑篇五、结语英汉对比研究语言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语言既是社会的产物,又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
同时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汉语和英语则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形态中形成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种,本质上都浸透着各自民族文化的特征,但是由于东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又使得汉英两种语言在交流中产生了碰撞。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进而促进文化交际。
一、教材篇1.语言与文化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必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文化的许多要素需要借助语言来表达,即: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管轨。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
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各国人们之间的交流已是一个趋势和必然。
试论英汉构词比较论文

试论英汉构词比较论文•相关推荐试论英汉构词比较论文摘要:英语和汉语作为世界上两种重要的语言,在词的构成方面有许多共同点,同时也有各自比较独特的构成方式。
通过大量的语言实例分析英汉词语来源,比较和归纳出英汉构词法的异同,对扩充词汇量、理解词意、进行英汉语言研究、创造新译词以及进行英汉翻译都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词;英汉构词法;比较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它是从词组或句子里分析出来的,是代表一定意义、具有固定语音形式、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结构单位。
词汇是语言的体现。
正如安图尔特·蔡斯(StuartChase)在《词汇的力量》一书中所述:“是词汇将社会融合在一起”。
而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George W·Winkins)(1972)还认为:“如果没有语音和语法,还可以传达一点点信息,但是如果没有词汇,那就不能传达任何信息。
”可见在语言的运用中,词汇起着传达信息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1英汉词汇对比研究现状传统的英汉对比研究中对于汉语词汇与英语单词之间的意义对比研究非常之多,而将汉字和英语构词进行比较的文章数量则相对较少,很少有对于研究英汉语构词法的并对其进行定性分析。
本文力求运用语言学的有关理论,从分析汉语与英语词汇构造特点着手,运用对比的方法探究两者在构词方面的异同,以期为英语学习者有效而准确地利用母语优势学好英语和对进一步英汉语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英汉词汇对比1)词汇系统的形态特征比较语言按形态特征可分为:孤立语,粘着语和屈折语。
孤立语又称分析语或词根语,这类语言的特点是通过独立的虚词和固定的词序来表达语法意义,而且,孤立语缺乏多数的.格变化。
汉语是孤立语。
而英语不是孤立语,而是典型的屈折语,以词形变化作为表示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的语言,其特点是有丰富的词形变化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以俄语、英语为代表,而且大多数的印欧语系语言在一定程度上都算是屈折语。
2)词汇中的思维方式西方习惯于直线思维方式,即就是表达出中心思想,即英语所说的层层推演,例如:Care→careful→carefully→care-less。
1英汉拟声词比较

健身者健身效果
强身
良好反应(人)
不良反应(人)
健体 减肥 去病 心情好皮肤好 年轻 头晕 压气 扭伤 拉伤
100 90 84 100 60 80 5 20 25 20
各个部位的力量, 使运动员达到最佳的身体状态。
参考文献: [1]《上海体院学报》 2000 年 8 月陈先良等《爆发力的训练方法及 其应注意的问题》 [2]《体育科研》季刊 1998 年第 4 期,王丽娣的《篮球运动员的力 量训练》 [3]《武汉体院学报》 2000 年第 1 期,王加强的《篮球运动员弹跳 力的训练及其生理依据》 [4]《篮球》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0 年 6 月第 1 版
-106-
使文章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生动,具有说服力。此外,英汉拟声词共性 与个性的探讨,使得我们能够更好的处理翻译中的拟声词问题,从而提 高翻译质量。总而言之,拟声词的学习是语言学习中无法避免又必须面 对的问题。因此,笔者希望本文能够在读者处理语言学习中的拟声词问 题时贡献微薄力量。
参考文献: [1]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 庞林林。《英、汉语拟声词异同浅探》。 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 1995 (4)。 [3] 王月华 隋慧。《英汉拟声词的对比》 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4) 3。 [4] 徐明。《汉语、英语拟声词异同探微》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5 (38) 2。
专题与学科
英汉拟声词比较
杜丽华( 石家庄铁道学院外语系 河北石家庄 05004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拟声词对比探析【摘要】英汉拟声词在各自的语言中都有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作用。
充分了解这两种拟声词在各自语言中的特点和句法功能,既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和鉴赏能力,也可以对英汉翻译有所帮助。
笔者通过举例,从结构、语音、句法功能、修辞功能等方面分析了英汉拟声词的异同。
【关键词】拟声词;语音;修辞;句法功能拟声词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语言现象,是人们直接模仿自然界的声音或是根据客观事物声音加上想象造出的词,但由于中西方的语言结构和思维方式存在着诸多差异,英汉拟声词在语音、句法功能、修辞功能等方面存在异同。
1、英汉拟声词的语音结构拟声词(onomatopoeia)又称为象声词、摹声词或状声词,源自希腊语ono rnatopoiia,意思是“造词”,指用语言的声音去模仿自然界的声响或人类活动的声音。
它是在音和义之间建立联系的一种方式,加强了语言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拟声词以音节的多少来分可有单音节拟声词、双音节拟声词和多音节拟声词三大类。
单音节拟声词一般用来表示短促或突发的一次性的声音,英语如crack,pop;汉语如“啪”、“砰”。
双音节拟声词一般用来表示两个短促相连的声音或两个重复相连的声音,英语如ding-dong,flip-flap;汉语如“咯咯”、“嗒嗒”。
多音节拟声词常用来表达连续不断的一连串声音。
英、汉语多音节拟声词的音节一般来说都不超过4个,英语如rub-a-dub,hurly-burly;汉语如“轰隆隆”、“叮呤当啷”。
英语和汉语中拟声词的语音结构大体上可归纳为以下12种格式:a,aa,ab,abb,aab,aaa,axb,abcb,abbb,aabb,abcd,axbc。
有些格式同时存在于两种语言的拟声词中,有的格式只为一种语言独有。
1)a式英语如crash,rap。
汉语如“哇”、“吱”。
此式全是单音节拟声词,在英语和汉语中均有十分丰富的表现。
2)aa式英语如puff-puff,pom-pom。
汉语如“啾啾”、“隆隆”。
以这种格式构成的拟声词在英、汉语中均相当多,在汉语中的数目尤其多。
3)ab式英语如ping-pong,snip-snap。
汉语如“当啷”、“扑哧”。
这种格式的拟声词在英、汉语中也相当普遍。
4)abb式英语如rat-tat-tat,tick-tack-tack。
汉语如“蓬嚓嚓”、“哗啦啦”。
这种格式的英语和汉语拟声词都常用,在汉语中似更普遍一些。
5)aab式汉语如“叮叮当”、“咚咚呛”。
英语拟声词中似无此格式。
6)aaa式英语如toot-toot-toot,clack-clack-clack。
汉语如“咯咯咯”、“咚咚咚”。
这种格式其实是aa式发展的结果。
7)axb式英语如rub-a-dub,pit-a-pat。
a和b间插入的音常见的是-a-,它作为衬音,起连系作用。
汉语中的“僻哩叭”、“呜哩哇”中的“哩”作用类似。
8)abcb式英语如hurly-burly,hurry-scurry。
由于某个辅音或元音的替换而造成了英语中的这种格式。
汉语如“咭吱咯吱”、“嘟噜咕噜”。
9)abbb式英语如rat-tat-tat-tat,rat-ta-ta-ta。
汉语如“哗啦啦啦”、“轰隆隆隆”。
这种格式是abb格式的发展和扩大。
10)aabb式汉语如“唧唧喳喳”、“吱吱嘎嘎”。
汉语中的这种格式的基础是ab式。
英语中似无此格式的拟声词。
11)abcd式汉语如“乒零乓啷”、“叮铃咚隆”。
这种格式多是双声叠韵关系相互间杂而成。
英语中有这种拟声词如clickety-clack,但较少见。
12)axbc式汉语中的例子如“稀里哗啦”、“噼里啪啦”。
这些词都嵌有一个起连系作用的“里”。
这些拟声词都利用了叠韵关系。
英语中似没有这类格式构成的拟声词。
2、英汉拟声词的语音对比由于自然界存在相同的事物,以及英、汉民族对同一种声音的听觉感知和声音摹仿具有相似性,使得英语和汉语拟声词的语音形式相同或相似,在这两种语言中可以找到不少在发音和所指意义上都十分接近的拟声词。
例如,笑声英语中的拟声词是“ha-ha”,汉语中是“哈哈”;牛叫声在英语中用“moo”表示,在汉语中是“哞哞”。
然而任何特定的语言中的拟声词都不是对自然界声音的简单录音和复制。
拟声是某个民族根据他们的语言所固有的语言系统对客观世界的声音进行一番改造加工的结果,是某一特定语言与自然声音相结合的产物。
各种语言音系结构、词汇形态各不相同,各民族对同一声音的听觉感知和模拟习惯也可能不尽一致,加之民族文化传统上的差异,不同语言中的拟声词在语音形式上就可能出现各种差别。
例如,表示狗叫声英语是“bark”,汉语是“汪汪”;雷声是“rumble”,汉语里用的是“隆隆”。
3、英汉拟声词的句法功能对比从句法功能上来看,除了都能作独立成分外,英语中拟声词和汉语的拟声词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差异。
1)英语中的拟声词绝大多数作名词或动词。
其中少数只作名词,特别是一些多音节复合词,如:drip-drop, ting-a-ling等;个别只作动词,如: pip/pole(小鸟等“唧唧喳喳”地叫)等;而大多数都有既可作名词也可以作动词,因此,它们在句子中一般做主语、宾语或谓语。
如:“what’s happening?” he muttered. (动词,作谓语)。
the bottle opened with a fizz. (名词,作宾语)。
汉语的拟声词多半有形容词性质,在句子中常作状语、定语和补语。
有时也作谓语,这些拟声词是描绘发生物体本身的声音,所以在口语里后面一般要加“的”字。
2)由于多数英语拟声词可做动词,它们还可以有相应的分词形式,可做定语、状语或宾语补足语等,这是有别于汉语拟声词的另一个特点。
英语拟声词还可以通过构词变化派生出相应的形容词或副词,如jingly(叮当响的);creamy(尖叫声的);shrill(y)(尖声的/地)等。
3)汉语拟声词最常见的是作状语,而英语拟声词有的可直接做状语,但并不多见,例如:(下转第106页)(上接第104页)the car rolled bang into the telegraph pole.这车子“砰”的一声撞到了电线杆上。
类似可直接作副词的拟声词还有pop,pit-a-pat等。
4、英汉拟声词的修辞功能对比作为模仿动作或事物声音所构成的词语,拟声词能够通过文字的音响的渲染来加强对声势和动态的描绘。
英汉拟声词在各自的语言中有着很多相似的修辞功能,但是也各有其特殊性。
4.1. 英语拟声词特有的修辞功能英语拟声词中存在着次要拟声词,它是相对于基本拟声词的概念来说的,指利用一个音素或音素组合成词,使人产生某种语义上的联想。
次要拟声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体现在形态类型上,如“-abble, -eer, fr-, tr-”等首连缀和词尾连缀的语义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所组成的词语如babble, gabble, jeer, trace 等。
这样的音素词缀出现在某个英语单词中就会很直观的使它的读者产生相关的联想。
这种拟声词或说拟声元素的修辞效果是汉语中无法找到的。
4.2. 汉语拟声词特有的修辞功能1)喻指抽象事物。
汉语拟声词可以用来喻指一些抽象的事物,如能力、性格等。
凭借拟声词本身的声感力量,把本来只能意会的事物更加直观化,从而增加了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汉语常说的“穷得叮当响”就比“穷得不得了”更富有实感。
2)艺术通感。
人们有时会把一些本来没有声响的动作和状态也用拟声词赋予一种声音。
现代心理学和语言学称这种方法为通感,或感觉转移。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人们时常借助拟声词,使听觉以外的各种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超越本身的局限,向听觉转移。
例如,“心里扑通一怔”等。
3)同音双关。
汉语拟声词除了英语拟声词所具有的修辞功能以外,还有同音双关的作用,使语言显得风趣和俏皮。
汉语拟声词的这种独特修辞功能在歇后语中表现尤为突出。
如青蛙跳下水——“扑通”(不懂)。
这些说法因为拟声词同音双关的作用而妙趣横生,汉语拟声词的这些独特修辞功能在英语中没有。
英汉拟声词修辞功能方面存在的诸多差异,使得翻译中要再现原文的修辞效果和艺术情境存在一定困难。
这就要求译者对英汉拟声词修辞功能有较好的理解和掌握,在不影响原意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酌情处理,以求更加准确到位的重现原文中拟声词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
5、结束语不论在英语还是汉语中,拟声词都是非常丰富并且被广泛应用的。
通过比较英汉拟声词在语音、句法功能及修辞功能上的差异,能够加深我们对英汉两个语言体系的认识,拓宽我们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并提高我们对这两种语言的运用能力,进而对指导翻译实践都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1]海光增.从语音结构和修辞功能看英汉拟声词之异同[j].教学与管理,2008(1).[2]李顺群.拟声词初探[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3).[3]刘新建.论英语拟声词及其翻译[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0(10).[4]刘晔.英汉拟声词对比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5]庞林林.英、汉语拟声词异同浅探[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