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杂交水稻阅读练习及答案
【精品文档】《杂交水稻之父》阅读答案word版本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杂交水稻之父》阅读答案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杂交水稻之父1982年的一个秋日,马尼拉洛斯巴洛斯镇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学术报告厅里,正在举行国际水稻科技界的盛会座无虚席。
会议开始,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农业部前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庄重地引领袁隆平走上主席台。
这时,屏幕上赫然打出袁隆平的巨幅头像,下方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行特大黑体英文字。
报告厅里顿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国际同行的推崇,确实使袁隆平感受到了心智与汗水的价值,以及来自光明正大的竞争对手的真诚友谊和温暖。
想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至今仍然把自己看作湘西泥巴地里滚出来的土老冒,把杂交水稻技术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袁隆平内心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
会后,袁隆平跟斯瓦米纳森博士开玩笑说:“您今天这样‘突然袭击’,大张旗鼓地‘贩卖’我,可真叫我有点措手不及呀。
”“我就是特意要给您一个惊喜呀!”“可我1980年第一次应邀来合作研究时,您竟然给我定了个每月800美元的实习研究生工资!”袁隆平笑着说。
那一次他曾向斯瓦米纳森提出严正抗议,准备拂袖而去。
经斯瓦米纳森反复道歉,极力挽留,并把他重新定为特别研究员,每月工资提到1750美元,他才留了下来。
“哈哈,您还记得那件事哪!说实话,那时候我们看您在国内地位也很低似的,这里给您待遇太高,反而使我们丢份。
加上那时我们毕竟还没有亲眼见过成功的三系配套杂交水稻,所以给您定工资估计为您在国内的10倍,想来您该可以接受。
没想到您还很有气派!而第二年我们就看到中国政府给您颁发了科技特等发明奖,而且您的伟大成果也让我们亲眼看到了。
所以我们后来一直为那件事感到惭愧。
今天,也算是我们正式为您正名吧!”“哈哈,原来阁下您也曾亲自参与歧视我的‘勾当’啊!坦率地说,我们在国内是从来不争经济利益的。
实用类文本杂交水稻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1973年10月,在苏州召开的全国水稻科研会议上,袁隆平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这一成果是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科研人员多年来潜心研究的结晶。
1960年7月,时任湖南黔阳农校教师的袁隆平在试验田里发现一株天然杂交稻,萌发了研究杂交水稻、提高粮食产量的念头。
1966年,袁隆平发表了他的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杂交水稻研究由此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1974年,湖南开始试种杂交水稻。
1976年,全国示范推广面积扩大到208万多亩,全部增产20以上。
1976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28631万吨,比1965年增长47.2。
从1976年到1987年,中国的杂交水稻累计增产1亿吨以上,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6000多万人。
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推广,为我国粮食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可以豪迈地宣布: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粮食问题。
(摘编自《攻克杂交水稻难关》,《光明日报》2019年10月07日)材料二:杂交水稻走出国门,始于1979年。
当时,原农业部向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赠送了1.5公斤杂交水稻种子。
这些种子在美国种植后,比当地良种增产33以上。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袁隆平团队通过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为近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万余名杂交水稻技术人才,中国杂交水稻也推广到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非洲各国,增产十分显著。
(摘编自《杂交水稻》,《科技日报》2019年10月01日)材料三:在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巴彦淖尔苏木稻浪滚滚的田间地头,9位来自不同科研领域的农牧业专家现场收割水稻,并选取了三个地号的水稻进行测算。
经专家团一致测算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来永才激动地宣布,在今年气候条件不是特别有利的情况下,这片盐碱地的亩产水稻仍然达到了508.8公斤的骄人成绩。
他表示,科技助力农业,盐碱地利用好了同样可变高产田。
2022《》语文总复习(湖南版)第六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高考精练)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六章实用类文本阅读第一节传记(2010·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杂交水稻之父1982年的一个秋日,马尼拉洛斯巴洛斯镇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报告厅里,正在举行国际水稻科技界的一次盛会。
会议开始,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农业部前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庄重地引领袁隆平走上主席台。
这时,屏幕上赫然打出袁隆平的巨幅头像,下方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行特大黑体字。
报告厅里顿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国际同行的推崇,确实使袁隆平感受到了心智和汗水的价值,以及来自光明正大的竞争对手的真诚友谊和温暖。
想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至今仍然把自己看作湘西泥巴地里滚出来的土老冒,把杂交水稻技术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袁隆平内心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
会后,袁隆平跟斯瓦米纳森开玩笑说:“您今天这样‘突然袭击’,大张旗鼓地‘贩卖’我,可真叫我有点措手不及呀!”“我就是特意要给您一个惊喜呀!”“可我1980年第一次应邀来合作研究时,您竟然给我定了个每月800美元的实习研究生工资!”袁隆平笑着说。
那一次他向斯瓦米纳森提出严正抗议,准备拂袖而去。
经斯瓦米纳森反复道歉,极力挽留,并把他重新定为特别研究员,每月工资提到1750美元,他才留了下来。
“哈哈,您还记得那件事呀!说实话,那时候我们看您在国内地位也很低似的,这里给您待遇太高,反而使我们丢份。
加上那时我们毕竟还没有亲眼见过成功的三系配套杂交水稻,所以定的工资估计为您在国内的10倍,想来您该可以接受。
没想到您还很有气派!而第二年我们就看到中国政府给您颁发了科技特等发明奖,而且您的伟大成果也让我们亲眼看到了。
所以我们后来一直为那件事感到内疚。
今天,也算是我们正式为您正名吧!”斯瓦米纳森爽朗地一笑,便竹筒倒豆子般地把那件往事兜底揭穿了。
2《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练习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4.2《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练习一、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踏过平庸,一生为中国“天眼"燃尽陈芳董瑞丰刘宏宇“天眼”之父南仁东,17日被追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24年,8000多个日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心无旁骛,为崇山峻岭间的中国“天眼”燃尽生命,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高度。
调试期的“天眼"已经一口气发现多颗脉冲星,成为国际瞩目的宇宙观测“利器”。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天眼"与“天宫”“蛟龙"、大飞机等一起,被列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丰硕成果……南仁东来不及目睹。
但他执着追求科学梦想的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勇攀世界科技高峰。
“天眼”:一个国家的骄傲看似一口“大锅",“天眼”是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可以接收到百亿光年外的电磁信号。
它有着超高的灵敏度和巡天速度。
与美国寻找地外文明研究所的“凤凰"计划相比,“天眼”可将类太阳星巡视目标扩大至少5倍。
随着“天眼"的落成,中国射电天文学“黄金期”正在开启,越来越多国际天文学专家加入中国主导的科研项目。
20多年前,这是一个异常大胆的计划。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不到30米。
1993年,日本东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在此召开。
科学家们提出倡议: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
会后,南仁东极力主张中国科学家启动“天眼"项目。
“天眼”到底是一个多大的工程?在“天眼"馈源支撑系统高级工程师杨清阁的印象里,这个工程大到“漫山遍野”。
这又是一个多细的工程?“600多米尺度的结构,馈源接收机在天空中跟踪反射面焦点的位置度误差不能超过10毫米。
"杨清阁说,“南老师做的事,就是带领我们用漫山遍野的设备和零件建起这口精密的‘大锅’。
2022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全国甲卷)

2022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全国甲卷)2022年高考已经结束许久,今年的高考真题也已经出来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年的高考真题难度大不大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全国甲卷)”,可供2023年需要参加高考的高三学子们参考。
2022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全国甲卷)参考答案: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考古发现的金银器实物在名目和数量上远远比不上典籍记载,而其价值和意义却在典籍记载之上。
B. 考察一个时期社会的审美风尚,应先注意其时金银器皿和首饰流行的工艺设计以及对时代风尚的传播。
C. 无论哪朝哪代,金银器纹样设计都脱不开祈福与怡情两大主旨,其他工艺美术门类的纹样设计也是如此。
D. 给没有文字或鲜有文字的金银器成品命名,其所处时代的社会风俗和文化生态是命名的主要依据。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宗明义,点明《中国金银器》一书的性质,概述了全书研究的对象和范畴。
B. 文章通过将金银器与书画、金石等对比,突出其品质特性,凸显了设计的重要。
C. 文章引用小说家、历史学家的话,来解释将造型和纹饰视作艺术语汇的研究思路。
D. 文章末段重点论证了连续性的工艺传统对金银器技术、造型和纹样设计的影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金银器》一书将各种金银器实物还原到其设计和制作的时代中来展开研究。
B. 与其他艺术品相比,金银器因其“俗”,且经反复销熔,所以传世实物的数量偏少。
C. 古代金银矿石分布状况和冶炼技术的发展不在《中国金银器》一书研究视野中。
D. 古代文学作品涉及金银器相关描述,是中国金银器造型和纹饰研究的重要参考。
【答案】1. B 2. D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而其价值和意义却在典籍记载之上”错,无中生有。
相关信息在第三段,“考古发现的实物,就名目和数量而言,虽只是载籍的冰山一角,却是以形象示人;对于工艺美术要讨论的核心问题,即造型与纹饰,它提供了最为直观的实例”,这里只是在说考古发现的实物有其自身的价值,而没有把它与典籍记载进行比较,二者应当是各有价值。
杂交水稻之父阅读理解答案

杂交水稻之父阅读理解答案袁隆平敢于创新,培育了饱满如珠的水稻,终成‘’杂交水稻之父“,我们要永远铭记这位伟人。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带来的杂交水稻之父阅读理解答案,希望大家喜欢,一起来看看吧。
杂交水稻之父阅读原文及试题1982年的一个秋日,马尼拉洛斯巴洛斯镇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学术报告厅里,正在举行国际水稻科技界的盛会座无虚席。
会议开始,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农业部前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庄重地引领袁隆平走上主席台。
这时,屏幕上赫然打出袁隆平的巨幅头像,下方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行特大黑体英文字。
报告厅里顿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国际同行的推崇,确实使袁隆平感受到了心智与汗水的价值,以及来自光明正大的竞争对手的真诚友谊和温暖。
想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至今仍然把自己看作湘西泥巴地里滚出来的土老冒,把杂交水稻技术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袁隆平内心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
会后,袁隆平跟斯瓦米纳森博士开玩笑说:“您今天这样‘突然袭击’,大张旗鼓地‘贩卖’我,可真叫我有点措手不及呀。
”“我就是特意要给您一个惊喜呀!”“可我1980年第一次应邀来合作研究时,您竟然给我定了个每月800美元的实习研究生工资!”袁隆平笑着说。
那一次他曾向斯瓦米纳森提出严正抗议,准备拂袖而去。
经斯瓦米纳森反复道歉,极力挽留,并把他重新定为特别研究员,每月工资提到1750美元,他才留了下来。
“哈哈,您还记得那件事哪!说实话,那时候我们看您在国内地位也很低似的,这里给您待遇太高,反而使我们丢份。
加上那时我们毕竟还没有亲眼见过成功的三系配套杂交水稻,所以给您定工资估计为您在国内的10倍,想来您该可以接受。
没想到您还很有气派!而第二年我们就看到中国政府给您颁发了科技特等发明奖,而且您的伟大成果也让我们亲眼看到了。
所以我们后来一直为那件事感到惭愧。
今天,也算是我们正式为您正名吧!”“哈哈,原来阁下您也曾亲自参与歧视我的‘勾当’啊!坦率地说,我们在国内是从来不争经济利益的。
杂交水稻之父阅读试题及答案杂交水稻之父阅读答案

杂交水稻之父阅读试题及答案杂交水稻之父阅读答案阅读材料选自庄志霞《袁隆平传》。
标题是命题时加的。
袁隆平是我国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命题时根据测试的需要,只选择了传记中杂交水稻之父的由来、与斯瓦米纳森的友谊及送研究生出国等几个片段,突出了他作为一位科学家的卓越贡献和优良品质。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杂交水稻之父1982年的一个秋日,马尼拉洛斯巴洛斯镇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学术报告厅里,正在举行国际水稻科技界的盛会座无虚席。
会议开始,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农业部前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庄重地引领袁隆平走上主席台。
这时,屏幕上赫然打出袁隆平的巨幅头像,下方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行特大黑体英文字。
报告厅里顿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国际同行的推崇,确实使袁隆平感受到了心智与汗水的价值,以及来自光明正大的竞争对手的真诚友谊和温暖。
想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至今仍然把自己看作湘西泥巴地里滚出来的土老冒,把杂交水稻技术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袁隆平内心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
会后,袁隆平跟斯瓦米纳森博士开玩笑说:“您今天这样‘突然袭击’,大张旗鼓地‘贩卖’我,可真叫我有点措手不及呀。
”“我就是特意要给您一个惊喜呀!”“可我1980年第一次应邀来合作研究时,您竟然给我定了个每月800美元的实习研究生工资!”袁隆平笑着说。
那一次他曾向斯瓦米纳森提出严正抗议,准备拂袖而去。
经斯瓦米纳森反复道歉,极力挽留,并把他重新定为特别研究员,每月工资提到1750美元,他才留了下来。
“哈哈,您还记得那件事哪!说实话,那时候我们看您在国内地位也很低似的,这里给您待遇太高,反而使我们丢份。
加上那时我们毕竟还没有亲眼见过成功的三系配套杂交水稻,所以给您定工资估计为您在国内的10倍,想来您该可以接受。
没想到您还很有气派!而第二年我们就看到中国政府给您颁发了科技特等发明奖,而且您的伟大成果也让我们亲眼看到了。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阅读练习及答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节选)袁隆平提出了一个世界性的大课题——杂交水稻其实,这一重大课题在国外早已进行研究。
1926年,美国科学家琼斯最先报道了水稻杂交的优势现象。
1962年,印度一位科学家进一步提出了水稲下一代杂种优势在生产上应用的设想。
然而,水稻是一种花器很小的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十分不易,这使得国际上许多有此设想的研究人员先后丧失信心,放弃或中断了研究。
而袁隆平选中了这个大课题,前进的道路该是何等的曲折和艰难啊!经过反复学习和思索,袁隆平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第一步,应该找到雄性不育的植株,培育出水稻雄性不育系。
其特点是雄蕊退化,而雌蕊则是正常的,即通常说的“母禾”。
第二步,再找一种特殊的水稻品种作父本,给母禾授粉,使它养育出来的后代,全部保持雄性不育的特性,这就是保持系。
有了保持系,不育系才能代代相传并大量繁殖。
第三步,还要找一种稻种和雄性不育系杂交,使杂交的后代恢复生育能力,这叫恢复系。
有了恢复系,就可以大量生产杂交种子了。
袁隆平提出的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
他被挂上阵,尚未站稳脚跟,冷言冷语便扑面而来。
但袁隆平既不争,也不辩,仍然矢志不移地搞他的科学试验。
1964年袁隆平迈出了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步,可是不久,“文化大革命”便开始了。
袁隆平所有搞试验的坛坛钵钵全被砸得稀巴烂,心爱的秧苗不是被折成几截,就是与湿泥污水搅拌成一团。
面对这种惨景,他落下了伤心的泪……所幸的是,他的两个忠实支持者藏了四钵试验秧苗。
这劫后余生的四钵秧苗,袁隆平倍加珍惜,到1968年,已发展到四分秧田了。
为了照顾这得来不易的“秧宝宝”,袁隆平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
然而,就是他视为生命的四分秧田,在一个星期天的早上,还是被扫荡一空。
袁隆平来到试验田边,像疯了似的在狭窄的田埂上走过来,又走过去,狂奔乱跑。
当走到一口深井旁,像发现了什么,把衣服一脱,“扑通”一声跳了下去,原来他发现那里面有几棵秧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1973年10月,在苏州召开的全国水稻科研会议上,袁隆平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这一成果是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科研人员多年来潜心研究的结晶。
1960年7月,时任湖南黔阳农校教师的袁隆平在试验田里发现一株天然杂交稻,萌发了研究杂交水稻、提高粮食产量的念头。
1966年,袁隆平发表了他的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杂交水稻研究由此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1974年,湖南开始试种杂交水稻。
1976年,全国示范推广面积扩大到208万多亩,全部增产20以上。
1976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28631万吨,比1965年增长47.2。
从1976年到1987年,中国的杂交水稻累计增产1亿吨以上,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6000多万人。
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推广,为我国粮食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可以豪迈地宣布: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粮食问题。
(摘编自《攻克杂交水稻难关》,《光明日报》2019年10月07日)
材料二:
杂交水稻走出国门,始于1979年。
当时,原农业部向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赠送了1.5公斤杂交水稻种子。
这些种子在美国种植后,比当地良种增产33以上。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袁隆平团队通过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为近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万余名杂交水稻技术人才,中国杂交水稻也推广到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非洲各国,增产十分显著。
(摘编自《杂交水稻》,《科技日报》2019年10月01日)
材料三:
在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巴彦淖尔苏木稻浪滚滚的田间地头,9位来自不同科研领域的农牧业专家现场收割水稻,并选取了三个地号的水稻进行测算。
经专家团一致测算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来永才激动地宣布,在今年气候条件不是特别有利的情况下,这片盐碱地的亩产水稻仍然达到了508.8公斤的骄人成绩。
他表示,科技助力农业,盐碱地利用好了同样可变高产田。
相信明后年产量会持续稳定。
据介绍,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仪式暨兴安盟大米产业发展论坛于2018年10月16日在兴安盟举行,时年88岁高龄的袁隆平院士不辞辛苦亲自来到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出席活动。
该活动标志着袁隆平院士工作站正式成立,并与兴安盟农牧业科学研究所合署办公。
袁隆平院士表示,将带领专家团队全力支持兴安盟水稻产业发展,加快引进推广最新培育的“耐盐碱杂交水稻”品种和先进技术,力争3年内实现兴安盟水稻每亩增产100公斤,助推当地贫困群众增产增收、脱贫致富,为内蒙古的粮食生产、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摘编自《科技助力农业,盐碱地也能变良田》,环球网2019年9月24日)材料四:
海水稻,是我国育种专家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方法选育出来的新型耐盐碱性水稻。
记者从青岛海水稻研究中心了解到,目前,海南南繁基地从上千份海水稻材料中,已挑选出176份优良品种,将在今年首次全国大范围试种。
我国有约15亿亩盐碱地分布在大江南北,气候带、光照条件都不尽相同。
今年将首次在全国五个主要类型的盐碱地上同时进行千亩片的试验示范,就是为了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检验这176份海水稻材料的最终产量和品质。
经过前期调研,我们全国15亿亩盐碱地当中,大概有2到3亿亩有改良成农田的潜力,这2、3亿亩土地大约分布在五大类型盐碱地,其中包括新疆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也包括东北的苏打冻土盐碱地,也包括黄河三角洲地区。
(摘编自《中国今年首次大范围试种海水稻数亿亩盐碱地有望成粮仓》,中国日报网2018年4月8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得益于以袁隆平为首的中国农学家们对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以及和中国政府对杂交水稻的大力推广。
B.巴彦淖尔苏木盐碱地水稻种植的成功,在气候条件不十分有利的情况下仍然达到亩产508.8公斤的好成绩,证明了科技可以使盐碱地变成高产田,并且能使产量稳步增长。
C.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正式成立,将对内蒙古的粮食生产、绿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袁隆平院士提出了3年内实现兴安盟水稻每亩增产100
公斤的目标。
D.我国有15亿亩盐碱地,分布范围广,地质和气候等条件也不一样,有2到3亿亩具有改成良田的潜力,可以用来种植耐盐碱水稻,这将为我国的水稻种植增加大量的面积。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开头一段用倒叙的手法,先说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再讲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念头的产生和研究的初步成果,这样写具有引人入胜的作用。
B.中国杂交水稻走出国门方式多样,或赠送种子,或为他国培养杂交水稻人才,进而带动中国杂交水稻在世界许多国家的推广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C.沙漠也属于盐碱地,和海水盐碱地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选出的176份优良品种在全国范围内种植,主要目的就是检测不同类型的盐碱地对水稻品种的不同要求。
D.四则材料选材具有不同侧面的代表性,或纵向叙述杂交水稻的发展史,或横向展示杂交水稻走出国门,都重点介绍不同地域在盐碱水稻的试验种植中取得的突出成果。
6.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和发展具有哪些积极的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4.B 【解析】“并且能使产量稳步增长”属无中生有。
原文只说“相信明后年产量会持续稳定”。
5.D 【解析】“重点介绍不同地域在盐碱水稻的试验种植中取得的突出成果”以偏概全,文中只有材料三介绍了“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巴彦淖尔苏木”半干旱地区的盐碱地水稻种植所取得的突出成就,而材料四并没有介绍沿海地区的海水稻种植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6.①解决了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十多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②以先进的农业技术支持世界各国,赢得良好的国际形象,发展“水稻外交”,为国际社会作贡献。
③助推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增产增收、脱贫致富。
④发展盐碱地水稻种植和海水稻种植,能增加有效国土面积,改变国土结构,优化生态环境,同时增加了粮食收益。
(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