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改进
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案例分析

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案例分析一、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然而,传统的化学实验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器材简陋、实验方法繁琐、实验效果不理想等。
因此,对化学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探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方法。
二、实验改进与创新方法1.实验器材的改进传统的化学实验器材往往比较简陋,有些器材的质量和精度不够,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因此,对实验器材进行改进是提高实验效果的关键。
例如,在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实验中,可以使用注射器代替试管作为反应容器,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反应物的量,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控性。
2.实验方法的创新传统的化学实验方法往往比较繁琐,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对实验方法进行创新是提高实验效率的关键。
例如,在金属的腐蚀实验中,可以使用电子秤代替玻璃器皿保存金属,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观察到金属腐蚀的效果,大大缩短了实验时间。
三、案例分析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现象传统的酸碱指示剂变色现象实验存在一些问题,如变色不明显、观察时间较长等。
为了改进这个问题,可以采用新型的酸碱指示剂,如变色龙指示剂。
变色龙指示剂可以在酸性和碱性的溶液中迅速变色,而且颜色变化明显,观察时间较短。
同时,可以在实验中加入一些有趣的元素,如将变色龙指示剂滴入水中后,放入一只小蚂蚁,观察蚂蚁在不同溶液中的反应,这样可以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2.水的电解实验水的电解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水的组成和电解的原理。
但是,传统的水的电解实验存在一些问题,如电解速度较慢、现象不够明显等。
为了改进这个问题,可以采用新型的电解装置,如使用电流计代替电池作为电源,这样可以加快电解的速度,而且可以更好地控制电解的电流和电压。
初中化学实验的几点改进和补充

初中化学实验的几点改进和补充初中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实验操作等,从而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和规律。
部分初中化学实验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实验操作难度大、实验器材不足等问题,因此需要对初中化学实验进行改进和补充。
下面就是几点关于初中化学实验的改进和补充建议:一、增加实验的互动性传统的初中化学实验大多由老师示范操作,学生进行模仿,这种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和无聊的情绪。
有必要增加实验的互动性,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实验操作。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出方案,进行讨论、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等,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二、提高实验的安全性化学实验涉及到一定的化学物质和实验器材,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有必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实验规则,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做到安全第一。
学校也应该为化学实验提供完善的安全设施和教师的监督指导,确保实验的安全性。
三、注重实验技能的培养初中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往往只关注实验结果,而忽略了实验操作的技能培养。
有必要在化学实验中注重实验操作的技能培养。
可以通过设置专门的实验技能训练课程,教授学生正确的实验操作技巧,比如酸碱中和操作、溶解操作、加热操作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四、引入创新型实验项目传统的初中化学实验内容比较固定,学生往往缺乏实验创新的机会。
有必要引入一些创新型实验项目,让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实验主题,让学生进行自主选题,并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提高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
五、提供更多的实验器材一些学校的化学实验器材比较简陋,限制了学生的实验操作。
有必要为学校提供更多的实验器材,满足学生进行实验所需。
学校还应该定期检查和维护实验器材,确保实验器材的完好性,让学生在较好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操作。
初中化学实验的几点改进和补充

初中化学实验的几点改进和补充实验教学是化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但是在实验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因此本文将从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分析三个方面,提出初中化学实验的几点改进和补充。
一、实验材料的准备1.改进实验材料的选用化学实验的基本材料有试管、烧杯、量筒、滴定管等,但现实中的实验材料常常千差万别,而且有些材料的品质不是很好。
使用质量较好的实验材料可以有效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并且能够保证实验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选购质量较好的实验材料,同时定期检查和更换实验器材。
2.增加实验材料的可重复性在实验中,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实验材料的可重复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尽可能选用标准化、配套的实验材料,以便更好地进行实验操作,并且可以节省实验用材。
同时,实验材料的标准化也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实验的本质和方法。
二、实验操作的改进1.实验前思路的培养在实验前,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目的、步骤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原理,从而更好地完成实验任务。
2.实验方法的改进三、实验结果分析的改进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读,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及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同时,还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2.意义的说明综上所述,初中化学实验的质量不仅体现在实验成果的获取,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也应注重改革实验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实验能力,从而使实验教学更加有效和安全。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改进成果交流

标题: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改进成果交流一、引言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通过实验教学,我们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然而,在以往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实验操作不规范、实验现象不明显、实验器材损坏率高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改进成果。
下面,我将与大家分享一些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改进成果。
二、实验改进的具体内容1.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掌握不够好。
一些学生不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甚至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针对这一问题,我设计了一些简单的实验教学方案,如实验操作步骤的分解教学、实验操作规范的小组讨论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2.实验现象的明显性有些化学实验的现象不明显,导致学生难以观察和理解实验结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尝试了一些改进方法,如改进实验器材、增加试剂浓度、优化实验条件等。
通过这些改进,实验现象变得更加明显,学生更容易观察和理解。
3.实验器材的耐用性以往的教学中,实验器材的损坏率较高,不仅增加了教学成本,还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积极探索实验器材的改良方法,如采用更耐用的材料、优化实验装置的设计等。
这些改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实验器材的耐用性。
三、改进成果的应用与效果经过一系列的实验改进,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首先,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也有了显著的提升。
其次,通过改进实验现象,学生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更加深入,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提高。
最后,实验器材的耐用性得到了提高,减少了教学成本,也避免了因器材损坏而影响实验教学的情况。
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改进成果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我们在演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通过改进实验装置和试剂浓度,使得实验现象变得更加明显。
学生能够清楚地观察到硫燃烧时产生的蓝紫色火焰和刺激性气味,加深了对这一化学反应的理解。
初中化学实验的几点改进和补充

初中化学实验的几点改进和补充化学实验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亲身实践来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实验操作的技能。
有些化学实验在初中阶段可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进和补充。
下面将从实验选题、实验操作、实验材料、实验安全等几个方面,对初中化学实验进行改进和补充。
一、实验选题方面的改进和补充在实验选题方面,可以根据教材和课程要求,选择与学生生活和实际情况相关的实验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还可以考虑选择一些有代表性、有趣味性或有创新性的实验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可以引入某些前沿科学技术的实验,例如合成纳米材料、制备生活中常用产品等,以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
二、实验操作方面的改进和补充在实验操作方面,可以加强对实验操作的步骤和要点的讲解,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还可以引入一些更加贴近生活和实际的实验操作内容,例如制作洗涤剂、发酵食品等,以增加学生对实验的认知和兴趣。
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操作,在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中丰富他们的实际操作经验。
三、实验材料方面的改进和补充在实验材料方面,可以考虑引入一些新颖的实验器材,以增加学生的实验体验和兴趣。
还应确保实验材料的数量和质量,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实验,以增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实验安全方面的改进和补充实验安全是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和补充:1.加强对实验安全常识的讲解:在实验前,应向学生详细介绍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并讲解相关安全知识,如如何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如何正确处理实验废液等。
2.提供必要的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在实验室环境中,应提供必要的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如防护眼镜、实验剂量器、实验台面等,以保障学生的安全。
3.加强对实验操作的监控和指导: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监控和指导,确保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遵守实验规则和安全操作要求。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改进案例分析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改进案例分析一、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实验存在一些问题,如操作繁琐、现象不明显、安全隐患大等。
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我们对一些实验进行了改进。
本文将介绍几个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改进案例,以期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实验改进案例分析1.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改进原实验中,学生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难以观察到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现象。
改进后的实验是在一支收集满二氧化碳的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轻轻振荡,然后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酚酞溶液,学生观察到溶液变红,并且红色逐渐褪去,证明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2.氯酸钾分解产生氧气的实验改进原实验中,加热时间长,不利于收集氧气;收集的氧气不纯净;操作步骤繁琐。
改进后的实验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以防止热的氯酸钾粉末进入棉花中。
棉花用细铁丝绕成螺旋状并固定在橡皮塞上,铁丝穿过试管口时用纸片盖住试管口。
试管口稍微向下倾斜以使水蒸气能够及时排出。
先向试管中少量放入氯酸钾固体并固定在铁丝上,将另一端插入含有少量二氧化锰的棉花中并迅速塞紧试管口,再集中此试管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不用直接接触)。
观察到很快就有气泡产生,并且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收集的氧气更纯净、更方便、更安全。
3.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改进原实验中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是物质质量远大于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二是需要的时间长;三是仪器复杂;四是只有两种反应物的情况下也进行实验。
因此学生对实验的观察仅停留在简单的物质变化上,对质量守恒定律缺乏感性认识。
改进后的实验用胶带将一支带有两个小气球的小试管固定在装有稀盐酸的小塑料瓶上(小试管中装有氢氧化钠固体),迅速将装有稀盐酸的小塑料瓶倒立在盛有氢氧化钙固体的烧杯中(烧杯口盖一张附有双孔胶塞的塑料板,其中一个孔连接带滴管的胶塞),待不再产生气泡时迅速将滴管取下的少量紫色石蕊试液滴加到烧杯中的氢氧化钙固体上(此时立刻产生白色沉淀),此时两个小气球都鼓起来(说明反应放热),取下小试管观察现象并记录数据。
初中化学实验的几点改进和补充

初中化学实验的几点改进和补充一、实验室安全方面的改进和补充:1. 加强实验室安全意识宣传教育:向学生详细介绍实验室的安全规定和注意事项,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提醒学生在实验室中始终保持警惕。
2. 完善实验器材和装备:更新实验室的设施和器材,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并定期检查和保养,以保证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3. 强化实验室危险品管理:建立严格的危险品存储和使用制度,确保实验室中的危险品得到正确的处理和储存,减少安全风险。
4. 提供个人防护装备:为学生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5. 管理实验废弃物:建立废弃物分类和处理制度,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实验废弃物,避免对环境和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1. 引入新的实验项目: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补充新的实验项目,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观察能力。
2. 提供更多的实验案例和教学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案例和教学资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
3. 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给学生一定的实验自主权,鼓励他们进行实验设计,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引入实验模拟软件:使用实验模拟软件,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虚拟实验,提前体验实验步骤和结果,培养实验思维和实验推理能力。
5. 增加实验操作时间:适当延长实验操作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验,减少操作失误和安全事故的风险。
1. 设立实验目的和评估标准:明确每个实验的目的和评估标准,让学生清楚实验的目标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
2. 引入实验报告评估项目:要求学生撰写完整的实验报告,并根据实验设计、观察结果、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评估,客观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思维。
3. 鼓励学生展示实验成果:在实验结束后,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成果的展示和交流,增加学生对实验结果和意义的认识。
四、教师角色和指导方面的改进和补充:1. 提高教师实验技能:教师应加强自身实验技能和知识储备,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实验操作能力,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分析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分析一、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然而,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实验器材不足、实验方法繁琐、实验效果不理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对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
二、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1.实验改进案例一:二氧化碳性质实验传统的二氧化碳性质实验中,一般是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但是,这个实验存在一些问题,如石灰水容易变质、实验现象不明显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对实验进行改进。
具体来说,可以将一根导管插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另一根导管插入装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然后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同时,将二氧化碳通入装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观察试液颜色的变化。
通过对比实验现象,可以更好地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实验创新案例二:金属钠与水反应实验传统的金属钠与水反应实验中,一般是将金属钠直接放入水中,观察反应现象。
但是,这个实验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过程中容易发生意外、实验现象不够明显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对实验进行创新。
具体来说,可以将金属钠放入一个封口的塑料袋中,加入一些水,然后将塑料袋放入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如塑料杯),观察反应现象。
这个实验不仅可以避免意外发生,还可以观察到钠在水中的形态变化和反应过程。
3.实验教学建议为了更好地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教师应加强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积极开展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其次,教师应不断改进和创新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和安全性;最后,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践。
三、案例分析通过对上述两个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些改进和创新之处具有以下优点:首先,改进后的实验方法更加简便易行,减少了实验过程中的繁琐步骤;其次,创新后的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最后,通过对比实验现象和改进创新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材中实验分析教材中没有严格区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不再单列学生实验,提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动手为主。
根据大纲的要求,在初中化学课中必须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主要包括:学生实验的基本要求;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介绍和使用;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固体和液体药品的取用、收集气体、加热方法等。
对于一些较复杂的操作,学生在没有学习有关化学知识前进行操作,既没有兴趣,也有一定困难。
教材中的一些实验设计或是操作复杂,或是现象不明显,或是成功率不高,或是不环保,或是缺乏趣味性。
因此,对实验进行改进,重新设计,使之更好的进行实验,使之更简便化、趣味化、绿色化、科学化,是很有必要的。
二、实验设计与改进必遵循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做到实验准确无误,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科学,实验装置设计合理,实验操作符合。
2、简约性原则:取材容易,装置简单,操作简便,缩短实验时间,有创造性。
3、直观性原则:实验现象明显,感官性高。
4、安全性原则:实验过程安全,不出事故,不危害人身安全。
5、环保性原则:减少药品用量,减少环境污染。
6、可行性原则:实验的设计应符合实际情况(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情况),教师要先做验证实验,确保实验的可行性。
三、实验方案的优化与改进(一)、《比较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的实验探究1.呼出气体的收集教材方案:收集呼出气体,采用普通的排水法。
缺点:收集呼出气体,所用仪器体积大,浪费大量水、操作复杂改进方案1:1.取一集气瓶,内装满水,连接带有两支导气管的双孔塞,一支伸入瓶底,一支刚露出瓶塞既可。
2.从B 端呼气,水被排出,即可收集满呼出气体。
改进方案2:1.取一集气瓶,连接带有两支导气管的双孔塞,一支伸入瓶底,一支刚露出瓶塞既可。
2.从B 端呼气,瓶内空气被排出,即可收集满呼出气体。
取一集气瓶侧盖一玻片,伸入一支导气管至瓶底,向其内慢慢呼气。
可用一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检验呼出气体是否已满。
改进优点:1.所用仪器小,易安装,操作方便易行,启发性强且节约水。
2.用排空气法收集呼出气体,与第六单元所强调CO的收集方法不矛盾,2的收集方法时产生疑惑与不解。
可避免学生学习CO22.呼出气体与空气中CO2含量比较教材方案:改进方案:如图所示,取一集气瓶,内装少量澄清石灰水,再连接带有两支导气管的双孔塞,一支导气管伸入瓶底,一支刚露出瓶塞既可。
从B端吸气,观察澄清石灰水有无明显现象;1.从A端往集气瓶内呼气,观察澄清石灰水有无现象。
改进优点:1、比较空气中二氧化碳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明显不同,在同一环境中吸气、呼气,对比效果明显,2、此操作不仅可比较出空气中二氧化碳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亦可同时证明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不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是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进而说明人体呼吸的代谢产物有大量二氧化碳。
(二)、有关“蜡烛燃烧”的实验探究教材实验方案缺点:产生的水雾易挥发,时间把握不好常失败,现象不明显,烧杯中石灰水不好振荡。
改进方案1:取一支干燥且干净的冷集气瓶罩在蜡烛火焰的正上方,观察现象。
观察现象后,将集气瓶迅速翻转过来,倒入澄清石灰水,盖上玻璃片振荡,观察现象。
改进优点:虽只换了一只集气瓶,但水雾保持较久,石灰水易振荡,保证了实验成功率。
改进方案2:(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探究原理:燃烧红磷法是用红磷燃烧消耗容器中的氧气产生负压,使水进入容器,证明氧气的体积分数约占空气的1/5。
存在问题:1、红磷的着火点较高,红磷燃烧熄灭并不是容器里的氧气耗尽,而是氧气的浓度降低到不能再支持红磷燃烧,即红磷燃烧仅消耗75%左右的氧气,剩余氧气还在容器中,所以水面不可能达到1/5的理想高度。
2、当把燃烧的红磷插入容器中无意或故意不立即塞紧橡胶塞,使容器里一部分受热膨胀的空气外逸,在容器温度还没降到室温的情况下就产生了负压,水面高度就可达到甚至超过1/5,学生看到的是一个实验成功的假象,但却失去了实验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改进方案1 :准备: 取一支大的试管,加单孔橡胶塞,孔中插一根3cm长的短玻璃导管,玻璃导管上加一段4cm长的乳胶管,把乳胶管折回,用弹簧夹夹住,试管密闭。
用烧杯准备一杯染色的水,再备一盏酒精灯、少量白磷实验步骤:1、取黄豆粒大的一块白磷,用滤纸擦干水,立即放入准备的试管里,塞上带乳胶管和弹簧夹的橡胶塞密封,将试管稍作烘烤,白磷就燃烧起来,振荡试管,防止白磷粘在试管壁上。
2、待试管内不再产生白烟,撩起擦洗试管4~5次,试管温度迅速降到室温。
3、把试管倒插入染色的水里,打开弹簧夹,水即沿乳胶管进入试管,捏住乳胶管,把试管从水中取出,正立试管观察现象。
改进方案2:准备:取一支大的试管,用标记五等分。
用烧杯准备一杯(染色的)水,再备一杯热水、少量白磷。
实验步骤:1、取黄豆粒大小的一块白磷,用滤纸擦干水,立即放入准备的试管里,塞上胶塞密封。
2、把试管放入热水中,白磷就燃烧起来。
3、待试管内不再产生白烟,用湿冷抹布擦洗试管,试管温度迅速降到室温。
4、把试管倒插入染色的水里,打开橡胶塞,水立即进入试管。
5、在水下塞上橡胶塞,拿出试管正放,观察现象。
探究实验设想提示:1、选择可燃物:红磷、白磷、蜡烛、酒精棉球等,试验哪种可用。
2、选择点火方式:容器外直接点火、容器外加热点火、玻棒点火(玻棒蘸取KMnO4与浓H2SO4的混合物)、电点火等,试验哪种方式最佳。
3、选择容器:钟罩、广口平、大试管、注射器等,试验哪种最简单易行。
4、选择进入容器的液体:水、品红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等。
(四)、《分子间有空隙》的实验探究在各种教材中介绍的方法有图1、图2两种,他们都有实验速度慢和可见度太小的缺点。
改进方案1:准备:取一支大试管,加一个单孔橡胶塞,孔中插一根20cm长的玻璃导管,玻璃导管在试管里不要露出橡胶塞,备100ml水、100ml无水酒精(用墨水染红)。
实验步骤:1、先向试管里加入约1/2体积水,再加入约1/2体积的无水酒精(水密度大,沉在下面,酒精密度小,大体浮在上面),塞上带长玻璃导管的橡胶塞,用滴管或注射器将酒精从玻璃导管顶部注满(如图1所示)。
2、一手持试管,一手持玻璃导管并用食指堵住玻璃导管顶端,慢慢上下颠倒3~4次,水和酒精充分混溶后,正立试管观察玻璃导管上部。
改进优点:1.实验一次所需酒精用量少,节约。
2.水和酒精混溶后缩小的体积在玻璃导管里得到明显放大,可见度高。
3.做一次实验所需时间短。
探究实验设想提示:1 选择试剂(1).水与酒精混合;(2).水与浓氨水混合;(3).水与浓硫酸混合;(4).水与蔗糖溶液混合;(5).水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6).酒精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2 选择装置量筒、滴定管、干燥管、两片有夹缝的玻璃片、酒瓶等。
3 观察现象物质混溶后并非体积都会缩小,有的会体积增大。
五、有关分子运动的实验探究教材方案改进方案:1、取两张蓝色的石蕊试纸,分别喷上蒸馏水及醋精。
观察现象(如图1、图2)。
将喷水的石蕊试纸贴在一稍大的烧杯内壁上,将此烧杯罩在一个盛有醋精的小烧杯上观察现象。
改进优点:1、操作简单,所需仪器少而小。
2、对比明显,学生易懂。
3、无污染。
(六)、有关燃烧的条件实验探究1.燃烧条件之一:着火点教材方案:缺点:教材上的实验易引发意外,且在敞开环境中燃烧白磷,产生大量白烟,污染严重。
改进方案:1、取两支干燥的大试管,分别放入一小粒拭干水的白磷和一小匙红磷,分别塞上橡皮塞。
2、将上述两只大试管同时放入一杯热水中(温度稍高),观察现象。
改进优点:操作简便,现象明显,且不会引起污染2.燃烧的条件之二:氧气教材方案:缺点:需制氧装置,白磷需固定,操作复杂,且不易成功改进方案:如图:仅用一支大试管,竖直罩住热水中的白磷。
改进优点:操作简便易行且现象明显八、关于活性炭的吸附性实验探究教材方案:缺点:加入木炭或活性炭后,液体悬浮许多炭的颗粒,呈现黑色,无法观察现象,若要观察红墨水的褪色情况,需进行过滤操作,这就使实验时间拉长,教学效率降低。
改进方案:准备:取一支矿泉水瓶,载去下半截,把瓶盖钻一小孔,插一小段导管。
将半截矿泉水瓶倒置,把一小块滤纸折叠后,修剪合适铺在瓶盖内,滤纸上铺一厚层活性炭,炭层上放些膨松棉。
实验步骤(如图):1.将几滴红墨水滴入小半瓶水中,使之呈现红色。
2.将滴有红墨水的溶液,慢慢地从上述倒置的矿泉水瓶倒入,下接一干净的烧杯,观察溶液中颜色变化。
学生质疑:红墨水的颜色是不是滤纸过滤掉的?进一步改进在矿泉水瓶截开地方盖上两层滤纸,可用胶水粘住也可用橡皮筋固定。
改进优点:1、课前准备充分,课上节时有效。
2、操作快捷,现象明显。
3、直观解除学生疑虑。
化学新课标在教育目标中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分列出来,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多元的。
实验设计在实验教学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对实验进行设计和改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