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平衡水泵的轴向推力
多级泵平衡轴向力的方法

多级泵平衡轴向力的方法
多级泵平衡轴向力的方法
多级泵是一种常见的液压传动元件,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多个叶轮将液体逐级压缩,以达到提高液体压力的目的。
然而,在多级泵中,由于叶轮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会产生一定的轴向力,影响泵的稳定性和寿命。
因此,为了保证多级泵的正常工作和延长使用寿命,需要采取措施平衡其轴向力。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多级泵平衡轴向力的方法:
1. 双吸入口设计
双吸入口设计是一种常见的平衡多级泵轴向力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进口处设置两个吸入口,并将它们分别连接到两个叶轮之间,使得进入两个叶轮之间的液体流量相等,从而平衡了两个叶轮之间产生的轴向力。
2. 对称式设计
对称式设计是一种将每个叶轮都设置在同一个位置上,并且每个叶片
都有相同数量和角度的方法。
这种设计可以使得每个叶片所产生的力相互抵消,从而达到平衡轴向力的目的。
3. 反向旋转设计
反向旋转设计是一种将相邻两个叶轮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法。
这样可以使得相邻两个叶轮所产生的轴向力相互抵消,从而达到平衡轴向力的目的。
4. 调整叶轮间隙
调整叶轮间隙是一种通过调整叶轮之间的间隙来平衡轴向力的方法。
该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叶轮之间的间隙大小和位置,以达到平衡轴向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多级泵平衡轴向力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水泵的常见平衡装置结构探讨

水泵的常见平衡装置结构探讨摘要: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水泵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机械,轴向力平衡装置是离心泵运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装置之一,它能够保证其运行过程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本文就水泵的轴向力平衡装置原理和结构进行了比较和探讨,以便做好水泵平衡装置的维护工作,提高水泵运行的稳定性。
关键词:离心泵轴向力平衡装置平衡盘单侧进水的离心泵在工作时水泵内吸入端的压力一定小于压出端,这样压力高的一端压出端的压力作用在叶轮上,使转子受到一个从压出端指向吸入端的一个力,这个力叫轴向推力。
轴向力必须采用不同的方法平衡,否则将使动、静部件发生摩擦或碰撞。
平衡离心泵轴向推力的方法很多,下面就一些常用方法加以介绍。
一、平衡孔平衡法平衡孔的结构如图1所示,在叶轮前都装有卡圈(密封环),在叶轮吸入口相对的叶轮后盖板上加工有平衡孔,使叶轮进口前后两侧的压力相等,作用在叶轮上的轴向椎力得到平衡。
这种平衡方法简单可靠,缺点是部分流体经平衡孔漏回叶轮的吸入侧时,将使叶轮流道中流体受到干扰,造成涡流损失,使泵的效率降低1。
图1 平衡孔的结构图-2 平衡管平衡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平衡管平衡法平衡管结构如图-2所示,平衡管是将叶轮后侧靠近轮的空穴与水泵吸水侧用管子连接起来,以使叶轮卡圈(密封环)以下两侧的力相平衡,从而消除了轴向推力。
采用平衡管平衡轴向推力的效果比较可靠、简单,但是效率比较低,泵内的损失比较大。
所以在一些小型离心泵中常采用平衡孔和平衡管综合使用方法效果更好。
三、对称进水平衡法在单级大流量离心泵中常采用双吸叶轮自动平衡轴向推力,多级大容量离心泵把叶轮设计为偶数,使其一半叶轮从左侧进水,另一半叶轮从右侧进水,这样两侧的轴向推力基本相等,自动平衡了轴向推力。
为了安全可靠可以采用推力轴承平衡剩余的轴向推力。
四、平衡鼓平衡鼓是个圆柱体,装在末级叶轮之后,随转子一起旋转。
泵与阀门第12节轴向力及平衡措施

叶片数量调整
增加或减少叶片的数量,可以改变 叶轮流道内的流体动力学特性,进 一步影响轴向力的大小和分布。
扭曲叶片设计
采用扭曲叶片设计,能够更好地适 应流体在叶轮流道内的流动特性, 减小流动分离和涡流产生的可能性 ,从而降低轴向力。
轴向力补偿装置
推力轴承
在泵的轴端设置推力轴承,能够承受并平衡轴向力,保证泵的稳定运行。推力 轴承通常采用滑动轴承或滚动轴承结构,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类型。
液压平衡装置
采用液压平衡装置,通过引入高压油液来平衡轴向力,确保阀门在高压差下的 稳定工作。液压平衡装置具有响应快、平衡精度高等优点。
操作参数调整
流量调整
通过调整泵的流量,可以改变流体在叶轮流道内的速度和压 力分布,从而影响轴向力的大小。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 泵的性能曲线和运行需求,合理选择流量参数。
这些新型平衡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将 有助于提高泵与阀门在高压、高温、 高速等极端条件下的工作稳定性和寿 命。
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在轴向力研究中的应用
高精度数值模拟:利用先进的CFD(计算流体动 力学)技术和FEM(有限元法)技术,进行高精 度的数值模拟,以更准确地预测和评估轴向力及 其平衡效果。
实验验证与数值模拟的结合:通过设计精巧的实 验,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轴 向力平衡技术的研发提供有力支持。
轴向力对泵与阀门性能的影响
影响泵的效率
轴向力的存在会使得泵转子偏离设计位置,导致泵的效率下降。
影响阀门的密封性能
轴向力会使得阀芯与阀座之间的接触不均匀,从而影响阀门的密封 性能。
加速磨损
长期的轴向力作用会加速泵与阀门零部件的磨损,缩短使用寿命。
轴向力的分类及计算方法
轴向力径向力及平衡

第10讲:轴向力径向力及平衡10.1 轴向力产生的原因1.泵在运转时,叶轮前后盖板压力不对称产生轴向力,其力的方向指向吸入口方向。
2.动反力:液体从吸入口到排出口改变方向时作用在叶片上的力,该力指向叶轮后面。
3.泵内叶轮进口压力与外部大气压不同在轴端和轴台阶上产生的轴向力。
4.立式泵转子重量引起的轴向力,力的方向指下面。
5.其它因素:泵腔内的径向流动影响压力分布;叶轮二侧密封环不同产生轴向力。
10.2 轴向力的计算10.2.1 叶轮前后盖板不对称产生的盖板力A1假设盖板二侧腔的液体无泄漏流动,并以叶轮旋转角速度之半ω/2旋转,则任意半径R 处的压头h‘为:h‘=(ω2/8g)(R22-R2)R2-叶轮外径半径假定叶轮进口轴面速度与出口轴面速度相等,V m1=V m2,进口圆周分速度V u1=0叶轮出口势扬程H P=H T-((g H T/u2)2/2g)= H T(1-(g H T//2u22)叶轮后盖板任意半径处,作用的压头差为:h=H P-h‘=H P-(ω2/8g)(R22-R2)将上式二侧乘以液体密度ρ和重力加速度g,并从轮毂半径积分到密封环半径,则得盖泵轴向力A1=πρg(R m2-R h2)[H P-(ω2/8g)((R22-(R m2+R h2)/2))]10.2.2 动反力A2A2=ρQ t(V mo-V m3COOα)(N)其中ρ-流体密度(Kg/m3)Q t-泵理论流量V mo V m3 -叶片进口稍前和出口稍后的轴面流速α-叶轮出口轴面速度与轴线方向的夹角10.2.3 总的轴向力:A= A1-A2对多级泵:A=(i -1)(A C)+ A S i-叶轮级数A C-次级叶轮轴向力A S-首级叶轮轴向力按上述方法计算得到的轴向力,通常比实际的要小15~20%。
对泵吸入口对大气有压力的,必须计入轴头和轴肩园截面上产生的轴向力。
对立式泵还应计入转子的重量。
10.3 轴向力的平衡10.3.1 平衡轴向力的主要方法:1.采用推力轴承平衡轴向力2.用平衡孔平衡轴向力3.单级泵采用双吸叶轮平衡轴向力,多级泵采用叶轮背靠背对称布置平衡轴向力。
课题二 离心泵的径向推力、轴向推力及其平衡方法共27页文档

课题二 离心泵的径向推力、轴向推力及 其平衡方法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பைடு நூலகம்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自平衡多级泵平衡轴向力的方法

自平衡多级泵平衡轴向力的方法一、引言自平衡多级泵是一种常见的液压泵,其主要特点是具有较高的出口压力和流量,但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轴向力不平衡的问题。
这种问题会导致泵的寿命缩短、效率降低等不良影响。
因此,解决自平衡多级泵轴向力不平衡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二、自平衡多级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自平衡多级泵由驱动轴、叶轮、定子和阀体等部分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驱动轴带动叶轮旋转,使得液体被吸入叶轮中心,并被推向外缘。
在叶轮旋转时,液体被迫通过定子内部的通道进入下一个叶轮组,如此循环直到达到所需的流量和压力。
三、自平衡多级泵轴向力不平衡问题及其影响在使用自平衡多级泵时,由于叶轮和定子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使得部分液体会从高压侧流回低压侧,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阻力。
这种阻力会使得叶轮受到一个轴向力,从而导致轴向力不平衡的问题。
这种问题会导致泵的寿命缩短、效率降低等不良影响。
四、自平衡多级泵平衡轴向力的方法1.增加叶轮数量增加自平衡多级泵中的叶轮数量可以减少每个叶轮上所承受的压力和流量,从而减小每个叶轮所产生的阻力。
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泵中的轴向力不平衡现象。
2.采用对称结构采用对称结构可以使得液体在泵内部流动时更加均匀,从而减小液体在高压侧和低压侧之间产生的差异性。
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泵中的轴向力不平衡现象。
3.采用弹簧机构在自平衡多级泵中添加弹簧机构可以使得叶轮与定子之间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减小液体在高压侧和低压侧之间产生的差异性。
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泵中的轴向力不平衡现象。
4.使用调节阀使用调节阀可以使得泵内部的压力和流量始终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减小液体在高压侧和低压侧之间产生的差异性。
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泵中的轴向力不平衡现象。
五、结论自平衡多级泵轴向力不平衡问题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在使用过程中会给泵带来很多不良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增加叶轮数量、采用对称结构、采用弹簧机构和使用调节阀等方法来平衡轴向力。
泵轴的轴向力平衡

泵轴的轴向力平衡一、引言泵轴是泵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将电机的动力传递给泵的叶轮,使其转动。
在泵的运行过程中,泵轴所受的轴向力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会影响泵的稳定性、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就泵轴的轴向力平衡进行探究。
二、泵轴的轴向力产生原因泵轴的轴向力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叶轮不平衡:泵运行时,叶轮可能存在不平衡情况,导致泵轴承受轴向力。
2. 泵的进口和出口压力差:泵的进口和出口之间存在压力差,这会产生轴向力。
3. 流体介质的温度变化:流体介质的温度变化会引起泵轴的轴向热膨胀,从而产生轴向力。
4. 泵轴和轴承的磨损:泵轴和轴承的磨损也会导致轴向力的产生。
三、泵轴的轴向力平衡方法为了保证泵的稳定运行和延长泵的使用寿命,需要对泵轴的轴向力进行平衡处理。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泵轴的轴向力平衡方法:1. 叶轮调平通过对叶轮进行精确的动平衡处理,可以减小轴向力的产生。
叶轮调平可以采用动平衡机进行操作。
2. 轴向力调节装置安装轴向力调节装置,可以通过调节装置对轴向力进行控制和平衡。
常见的轴向力调节装置有液力轴向力平衡装置、弹簧轴向力平衡装置等。
3. 使用自平衡泵自平衡泵是一种能够自动平衡轴向力的泵型。
其设计采用了特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够减小或抵消泵轴的轴向力。
四、泵轴的轴向力平衡设计思路在泵轴的轴向力平衡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泵的工作条件根据泵的工作条件,包括流量、扬程、介质温度等参数,确定泵轴的轴向力大小和平衡要求。
2. 泵轴和轴承的选择选择合适的泵轴和轴承,能够减小泵轴的轴向力。
需要考虑材料的强度、刚度以及耐磨性等因素。
3. 叶轮的调平对泵的叶轮进行精确的动平衡处理,能够减小泵轴的轴向力。
调平时需要考虑叶轮的结构和几何参数。
4. 轴向力调节装置的设计根据泵轴的轴向力大小和平衡要求,设计合适的轴向力调节装置,对轴向力进行控制和平衡。
五、结论泵轴的轴向力平衡是确保泵运行稳定和延长泵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
泵轴向力的平衡方法

泵轴向力的平衡方法一、推力轴承对轴向力不大的小型泵,我们常采用推力球轴承来平衡轴向力,这里特别要提醒的是,安装向心推力轴承有方向要求,如果装反,不但不起平衡轴向力的作用,而且使轴失去定位而使转子窜动,轻则烧毁电机,重则酿成重大事故,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二、平衡孔这种结构就是在叶轮后盖板靠近轮义处轴对称地开几个小孔,使后盖板处得高压液体返到叶轮进口处,从而降低叶轮后盖处的压力,达到平衡轴向力的作用。
这种结构要求叶轮后盖板处有密封环,就是说对后盖板处无密封环结构的泵不宜采用,因为这时泵的泄露量较大,扬程损失严重。
这种结构平衡能力与平衡孔的数量和大小有关。
因为我们无法精确计算,所以这种方法也不能完全平衡轴向力,仍有10%20%的轴向力无法平衡。
平衡孔的总截面积为口环间隙环形截面积的3~6倍。
三、双吸叶轮双吸叶轮因为是对称结构,所以能平衡轴向力。
四、背叶片背叶片就是在叶轮后盖板(外侧)上有类似于叶片样的筋(有的像叶片一样弯曲,有的是直立的),它就像另一个叶轮一样抽送叶轮后面的液体,使后盖板处得液体压力降低,从而达到平衡轴向力的目的。
这种方法平衡的能力与叶轮和泵盖的间隙及背叶片的高度以及背叶片的长度等有关系,叶轮和泵盖的间隙越大,平衡效果越差,间隙越小,平衡效果越好。
但设计间隙太小,因加工、装配等的误差,就有可能使叶轮与泵盖产生摩擦或碰撞,影响运行,一般设计时给定的值为间隙0.5~3mm,大泵取大值。
五、对称布置叶轮多级泵因为叶轮级数多,所以轴向力更大,有时设计时采用对称布置叶轮的方法使它们产生的轴向力相互抵消,从而达到平和轴向力的目的。
实际上双吸叶轮就是特殊的对称布置叶轮。
六、平衡鼓和平衡盘平衡鼓和平衡盘都是多级泵中用来平衡轴向力的装置,装在末级叶轮后面。
也有将两者一起安装的。
来源:网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平衡水泵的轴向推力
平衡孔开得不能太大,主要是影响不锈钢管道泵的效率,下面介绍一下水泵的轴向推力平衡的几种方法。
对于单级齿轮泵轴向力的平衡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1、开平衡孔
在泵的后盖板靠近轮毂处钻几个孔,并在后盖板上增加一个密封圈,密封圈的外径与叶轮吸入口外径相等。
泵工作时,后盖板密封圈内的液体与吸入口相通,其压力与吸入口压力相近。
密封圈外后盖板面积与吸入口外前盖板的面积相等,因而派出液体的压力在前、后盖板上的总作用力基本相等,少部分未被平衡的轴向力由轴承承受。
一般情况下,开平衡孔平衡轴向力的效果较好。
其特点是:泄漏较多,经过平衡孔的液体又干扰了叶轮入口液体的正常流动,使离心泵的效率降低2-5%左右,只适用于小型单级离心泵。
2、采用双吸叶轮
在流量较大的单多级离心泵或少数多级离心泵上采用双面进水的叶轮,则轴向推力由它本身的工作条件得到平衡,但实际上由于制造商很难做到泵的两侧过流部件的几何形状完全一致,所以仍会有较小的轴向力作用在转子上,因此,靠泵轴一端的单列向心滚珠轴承承受。
3、采用平衡管
这种方法与开平衡孔的方法基本相同,在叶轮后盖板上与吸入口对应处设置口环,利用平衡管将此密封空间内的液体引入到泵入口处,使这部分液压与入口压力平衡,从而使轴向力得到平衡,这种装置要求平衡管的过流断面积应等于或大于口环间隙过流面积的4-5倍。
4、采用平衡叶片
在叶轮后盖板的背面对称安置几条径向筋片,当叶轮回转时,筋片如同泵叶片一样使叶片背面的液体加快旋转,离心力增大,使叶片背面的压力显著下降,从而使叶轮两侧压力达到平衡,其平衡程度取决于平衡叶片的尺寸和叶片与泵体的间隙。
缺点是泵效率降低。
另外,对于多级水泵轴向平衡装置,可采用叶轮对称布置法、平衡毂平衡轴向力和平衡盘平衡轴向力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