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4氨硝酸硫酸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之氨教学设计

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1课时)教案一、氨一、教材分析《氨》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随着氨气的性质展开教学,通过实验共同探究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水的组成、氨气的还原性以及氨气的用途、铵盐的性质和用途。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影响氨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氨气的用途;掌握铵盐的性质和用途过程与方法:(1) 通过化学实验的观察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体验探究事物本质的过程。
(2) 通过化学实验过程,培养实思维能力,掌握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合成氨的发明对人类粮食的贡献,体会科技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推动作用(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仔细的优良品质,以及培养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氨气的化学性质难点:氨水的成分及其碱性四、学情分析学生基础中等,但对化学的术语的概括不够准确,需要老师来引导,规范化学术语,学生实验动手能力有所欠缺,有待加强。
五、教学方法1.实验法 2.讨论法 3.归纳总结法六、教学过程【引入】某厂发生氨气泄漏事件,某厂发生氨气泄漏事件,整个厂区是白茫茫的一片,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厂区内寒气逼人,呼吸困难。
市消防中心接到报案后立即制定方案,出动上百名消防队员,十余量消防车……【教师引导】氨还有哪些性质?工业上如何制取?【氨气的喷泉实验】【现象】红色溶液【结论】氨气极易溶于水(1:700)【展示氨气瓶】【教师板书】一、氨(一)氨的性质1、氨气的物理性质①无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②易液化;③极易溶解【思考】(1)氨为什么会形成喷泉?(氨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外形成较大的压强差;)(2)溶液为什么变为红色?(氨气溶于水溶液显碱性)(3)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a.烧瓶干燥;b.装置的气密性好;c.收集的气体纯度尽可能高。
)【教师引导】水是中性的,氨气分子中也没有氢氧根离子,氨水为什么显碱性?【教师板书】2、氨的化学性质(1)氨跟水反应——显弱碱性NH3+H2O = NH3·H2ONH3·H2O = NH4 ++OH-一水合氨不稳定NH3·H2O =NH3↑+H2O【教师引导】氨水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氨水中有什么微粒?【学生】有氨气分子存在。
最新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氨 硝酸 硫酸》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氨硝酸硫酸》精品教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酸性、不稳定性、强氧化性);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深入理解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利用实验的手段,使学生学会硝酸的特性------强氧化性;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浓硝酸的氧化性大于稀硝酸的氧化性;利用分析演绎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硝酸与碳的反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浓硝酸与稀硝酸的对比学习中,渗透“量变质变”规律和尊重客观实际、力求实事求是原则的教育。
通过微型实验培养学生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重点、难点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硝酸性质实验的设计。
三、主要实验器材1mL一次性注射器,小青霉素瓶,小试管,50mL 烧杯,玻璃棒。
四、实验药品浓硝酸,稀硝酸,NaOH溶液,稀硫酸,Na2SO4溶液,铜丝,蒸馏水。
五、教学过程【巩固训练】1、根据硝酸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保存硝酸应注意哪些问题?(2)工业上如何贮存和运输大量的浓硝酸?2、在这一节课的开始,我们观看了某路段上发生硝酸泄露事故的新闻图片,下面是记者对事发现场报道的部分资料,通过阅读这段文字,大家能从中认识到硝酸的一些特性,请同学们从文字中找出体现硝酸性质的描述,并指出分别体现了硝酸的哪些性质。
参考案例(四)复习课课题盐类的水解上课环节:下发相关材料(如复习课专用纸)——学生自我梳理——小组内同学相互展示梳理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小组内推出最优秀成果班内展示(可由老师通过实物投影完成)——点评、剖析或归纳(师生共同)——应用提高下面以一个学生的学习为例简要体现上课过程.【自我梳理】1、知识归纳:例:表现形式1水解实质:盐类水解影响因素:水解规律: 应用举例: 表现形式2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2、知识疑点:(梳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例:浓度对水解程度影响的原理、水解程度大小与溶液pH 大小的关系。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硫酸硝酸(硫酸)教学设计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第四节硫酸硝酸氨第二课时硫酸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内容:1、认识硫酸、硝酸、氨等三种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并掌握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及氨气的性质和制法,以及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2、了解这些重要化工产品的主要性质,了解氮的循环对生态平衡的作用,认识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中的重要用途。
3、本节内容性质与用途紧密联系,深化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注重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渗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本节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1、硫酸的性质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书的重点。
《思考与交流》复习初中学习过的稀硫酸的酸的通性和浓硫酸的强腐蚀性。
2、针对浓硫酸强氧化性这一教学难点,以浓硫酸和铜的反应为突破口,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学生对强氧化性的理解,突出重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硫酸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硫酸的用途,认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间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设计思路:1、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在实验探讨浓硫酸性质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所做的实验进行评价、反思、改进、提高,创造性改进实验装置,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指导发现、实验研究的教学模式。
以浓硫酸与铜的反应为突破口,创设情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叙述能力及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通过层层设疑、质疑、析疑,加深学生对强氧化性的理解,突出重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组织学生开展发现性学习活动。
3、组织课堂师生互动,注重心理健康的培养,做到教书育人。
学会善用资源,善用智慧。
4、在教学中采用“复习----实验----观察----分析----推理----创新----运用”的教学流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合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三、教案教学过程对比实验]用稀硫酸重复上述操作,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吗?[引导分析]装置的优点:可抽动的铜丝可使反应随控随停,节约原料。
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4氨硝酸硫酸第1课时氨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1

氨 硝酸 硫酸教材把这一内容放在必修一最后一章节,通过对前面一二三章以及本章非金属硅、氯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形成完整的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具有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知识的作用。
在第三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化合物知识和研究方法,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积累了感性认识的材料。
【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了解氨、硝酸、硫酸及铵盐的性质;2、能描述氨的实验室制法;3、了解硫酸 硝酸及氨的用途。
;4、能说出氨气的喷泉实验及氨气的检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浓.稀硝酸性质的对比和探讨,了解对比的学习方法;2、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思维能力;3、提高提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调高总结反应规律扥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硝酸性质的探讨,体会内因与外因,量变引起质变.现象和本质等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原理;2、对学生进行“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3、通过实验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1、氨气的性质,喷泉实验原理;2、浓硫酸的性质;3、硝酸的性质。
【教学难点】1、强化性酸的反应规律;2、对适合做喷泉实验气体的分析;3、浓硫酸吸水性和脱水性的区别。
浓硫酸,浓氨水,浓盐酸实物;氨气的喷泉实验;蔗糖炭化实验视频;氨气实验是制备视频;铵盐性质视频;硝酸性质视频等。
2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 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事件,整个厂区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
厂区内寒气逼人。
市消防中心接到报案后立即制定方案,出动上百名消防队员,十余量消防车……【提问】从以上时间中能够得出氨气有什么氧的性质?遇到氨气泄露,如何处理?【学生活动】如果发生氨气泄露,用湿毛巾捂住鼻孔呼吸,尽快逃离现场,实施自救。
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4氨硝酸硫酸第3课时硝酸教案4新人教版必修1

锌与稀硫酸反应可用于实验室制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但能被浓 H2SO4 氧化,而任何金属跟硝酸反应都不会产生氢气,那么铜跟硝酸反应又会 怎样呢?这节课我们就跟硝酸做一回亲密接触。
实验探究
出示一瓶浓硝酸,
观察,打开瓶盖,哈气,煽 风入鼻闻其气味。描述物理性 质。
归纳 Ppt 展示
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 味的液体,打开瓶盖瓶口有白雾。 密度为 1.5027g/cm3,沸点是 83℃, 常用浓硝酸质量分数为 69%,98%以上的硝 酸叫发烟硝酸。
讨论分析 比较
为什么铜与浓、稀硝酸反应产物不 同?写出化学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方 向和数目。分析上述反应中电子转移的 方向和数目,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讨论交流,写出化学方程式
归纳整理 板书
3.与金属反应:Cu 分别与浓、稀 硝酸反应 4HNO3(浓)+Cu = Cu(NO3)2 + 2NO2↑+ 2H2O 8HNO(稀 )+3Cu = 3Cu(NO3)2+2NO↑+ 4H2O 3
观看并记笔记
启迪思考
98%以上的浓硝酸称“发烟硝酸”,是 烟还是雾?
交流讨论回答
讲授
是雾。因硝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硝酸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 硝酸小液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复习回顾 板书
酸的通性——引出思考稀硝酸的 通性,试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1)硝酸加入到生石灰上 (2)硝酸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3)硝酸滴加到大理石上 1.硝酸具有酸的通性 ↑ 式
作笔记
阅读理解
阅读教材 P108 中硝酸的用途,结 合它们的性质理解其用途并进行归纳。
归纳整理
高中化学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氨硝酸硫酸 硫酸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氨硝酸硫酸 硫酸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574015ef87c24028905fc39e.png)
第二课时硫酸错误!内容分析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用品,掌握硫酸的性质可以更好地认识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中的重要用途。
学生在初中已学过稀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也做过浓硫酸的吸水实验,在初步了解硫酸的酸的通性基础之上引出本课时的重点——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通过“黑面包”实验,浓硫酸与铜等金属、与碳等非金属的实验探索浓硫酸的性质。
在观察中发现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强氧化性这一重要考点的理解。
设计思想浓硫酸的特性尤其是强氧化性是本堂课的重难点,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可以回忆并复习巩固硫酸的物理性质、酸的通性及相关离子反应。
采用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以问题引路,以实验为基础,引发探究浓硫酸的相关特性。
并可根据现象推导产物,发现规律,充分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探究合作的精神,增强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以氧化还原反应为线索,分析归纳硫化合物相互转化的规律,将知识点间有机衔接,以保证学生思维的连贯性。
最后设计实验探究浓、稀硫酸的鉴别,引导学生建立量变引起质变的思想,加深对浓硫酸特性的理解。
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硫酸的物理性质及其水溶液的酸性。
2.重点了解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并由此知道硫酸的用途。
3.通过实验规范学生的基本操作,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浓硫酸的特性。
教学难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教学准备实验准备:试管、试管架(夹)、酒精灯、烧杯、圆底烧瓶、广口瓶、石棉网、硬质玻璃管、橡皮塞、导管。
纸屑、棉花、蔗糖、硫酸(浓、稀)、铜丝、品红溶液、KMnO4酸性溶液、澄清石灰水。
错误!导入新课(教师活动)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常用硫酸的年产量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化工生产能力,那什么样的性质、用途决定了硫酸如此重要的地位呢?(学生活动)回忆、思考。
说明:明确硫酸的重要性。
复习旧知(教师活动)展示一瓶硫酸,请学生观察并回忆初中知识提问:硫酸的物理性质是什么?(颜色、状态、水溶性)错误!1.无色油状液体;2.比水重,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稀释时放出大量的热;3.高沸点,难挥发(学生活动)观察回答:1.无色油状液体;2.比水重,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稀释时放出大量的热;3.高沸点,难挥发(98.3%浓硫酸沸点是338 ℃)说明:巩固旧知,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能力(教师活动)浓硫酸该如何稀释?为什么?(学生活动)应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水流进浓硫酸时,浮在上面,溶解时放出的大量热会使水立刻沸腾,使液滴向四周飞溅,易发生事故说明:明确实验注意事项。
新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氨 硝酸 硫酸教案(表格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一课时【新课导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让我们攀越硫的最高山峰,去领略它特别的风光。
倾听【实验探究】请大家分述以下实验的实验现象,并写出有关反响的离子方程式。
学生表达并分析稀硫酸显酸性的原因:H2SO4=2H++SO 24【过渡】稀硫酸主要表达酸的通性,那么浓硫酸呢?硫酸的浓度不同,会不会引起性质上的差异?如何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结论?学生猜想并设计验证实验。
【实验探究】1、展示一瓶浓硫酸观察现象,总结体会浓、稀硫酸的区别。
【思考交流】现有失去标签的浓硫酸、浓盐酸各一瓶〔瓶一样,酸体积一样〕,不用化学方法....如何鉴别?根据是什么? 注意观察、比照。
根据物理性质的区别。
学生分析总结无色油状液体。
高沸点难挥发的强酸,密度大,易溶于水。
【过渡】浓硫酸与稀硫酸中溶质都是硫酸,那么它们的化学性质是否一样?倾听【实验探究】1、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滴兰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2、在胆矾晶体中参加浓硫酸,〔固体由兰色变为白色〕观察实验现象【思考交流】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黑色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现象表达浓硫酸何种特性?这两个实验表达浓硫酸的何种性质?思考答复【拓展提高】在胆矾晶体由兰色变为白色表达浓硫酸的吸水性。
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黑色物质为炭,浓硫酸使它逐渐变黑的现象称为“炭化〞。
这是浓H2SO4酸性和脱水性的表达。
分组讨论【思考交流】吸水性和脱水性有何区别?思考答复【实验探究】蔗糖与浓H2SO4的反响观察物质颜色、体积的变化,闻气味并抚摸烧杯外壁。
【知识整理】吸水是指吸收物质中本来就有的湿倾听存水〔或水蒸气〕,脱水是指将化合物〔主要是有机物〕分子中的氢、氧两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2∶1〔即按水的组成比例〕脱去。
浓硫酸的腐蚀性就缘于它的脱水性。
板书:2.特性〔1〕吸水性〔2〕脱水性讨论推测并写出碳与浓硫酸反响的方程式【问题探究】蔗糖遇浓H2SO4炭化,生成黑色物质体积膨胀为疏松多孔状,说明有气体产生,那么气体是哪一种,如何形成的?这表达浓硫酸的什么性质?稀硫酸是否也如此?学生讨论【思考交流】碳能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响,那么金属呢?稀H2SO4具有酸的通性,稀H2SO4能否和铜反响?为什么?那么,浓H2SO4能否与铜反响呢?【实验探究】浓硫酸与铜的反响观察现象【实验分析】铜与浓硫酸反响需什么条件? 请描学生答复并书写方程式述实验现象,据实验现象推测反响生成物,试管Ⅱ口部棉团的作用,试写出反响方程式。
(人教版)2020高中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4.4 氨 硝酸 硫酸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 精 品 ※ 试 卷 ※4.4 氨 硝酸 硫酸①课型设置:新授课;学习目标:认识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和氨的实验室制法;知道铵根离子检验方法,了解铵盐的性质 学习重点:氨的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氨的实验室制法学习内容(包括学法指导)氨NH 3是__________色、_______________气味的气体,NH 3的沸点—33.5℃,是一种_________的气体(这样的气体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低于—33.5℃时,氨气变为液氨,液氨汽化时要 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急剧 ,因此,氨可作为用作 。
NH 3______溶于水,通常1体积水约溶解______体积氨,所得溶液称为氨水。
(氨水中的溶质是一种不稳定的一元弱碱,氨溶于水,用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氨水越浓,密度越_______。
NH 3是_______性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液体_________。
NH 3可与酸化合,氨与HCl(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该反应时,会产生大量______。
NH 3中,氮元素处于最_________价,具有_________性。
NH 3可以在纯氧中燃烧(产生氮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H 3可以发生催化氧化(产生NO),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H 3与灼热的CuO 反应(产生氮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H 3与Cl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①(NH 3少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NH 3足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理:在实验室里常用铵盐和碱加热的方法来制取NH3。
仪器:固+固加热(同制氧气);干燥:
收集:。
方程式:
[讨论]:1能否浓硫酸干燥NH3?
2能否使用NH4HCO3、NH4NO3?为什么?
3使用碱石灰代替消石灰有什么优点?
4、工业制法:
5、氨的用途——生产化肥、农药、炸药和致冷剂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氨和铵盐、硝酸、硫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实验室制氨的化学反应原理 ;氨和铵盐、硝酸、硫酸的化学性质
教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材处理
教师自备
【第一课时】
一.氨:
1.NH3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
注:氨极易溶于水,1体积的水约溶解体积的氨气,水溶液显碱性,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水。
H2S+H2SO4(浓)==
教学过程设计
教材处理
教师自备
【思考】1、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滴兰色石蕊试纸上
现象:
2、在胆矾晶体中加入浓硫酸
现象:
4、难挥发性(制挥发性酸):如用浓硫酸与NaCl固体共热制取盐酸
Hale Waihona Puke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观察实验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与非金属反应(与C、S反应)
3.硝酸具有酸的通性
HNO3既表现了酸性,又表现了氧化性
酸的通性
硝酸的氧化性
(1)酸使石蕊试液
浓硝酸使石蕊先,后又能
(2)酸+碱
(3)酸+碱性氧化物
若碱、碱性氧化物中金属为低价态时,会被硝酸氧化得到高价盐
(4)酸+盐→新酸+新盐
反应现象
产物及结论
浓硝酸+Cu
1、Cu片:有大量气泡产生
2、溶液颜色:无色变为
3、气体颜色:
4、反应剧烈程度:剧烈
5、触摸容器外壁:很热
稀硝酸+Cu
1、Cu片:有气泡产生
2、溶液颜色:无色变为
3、气体颜色:
(打开止水夹后)
4、反应剧烈程度:缓慢
5、触摸容器外壁:温热
1)与金属反应
[实验] 铜与稀硝酸反应、铜与浓硝酸反应
[知识回顾]1体积的水约溶解体积的二氧化碳,体积的氯气,
体积的氯化氢,体积的二氧化硫,体积的硫化氢。
2.氨的化学性质:
(1)NH3与水的反应
[讨论] 氨水中的成份和氨水的性质
(2)NH3与酸的反应
如氨气与盐酸的形象及反应方程式为
过量二氧化碳通入到氨水中
教学过程设计
教材处理
教师自备
(3)NH3与O2的反应(还原性)
1、吸水性:
【观察实验1】在试管中加入一些胆矾,再加入3-4ml浓硫酸,振荡。
颜色变化:,说明浓硫酸具有性,可做剂。
2、脱水性:
脱水: 是指将化合物(主要是有机物)分子中的氢、氧两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2∶1(即按水的组成比例)脱去。浓硫酸的腐蚀性就缘于它的脱水性。
教学过程设计
教材处理
教师自备
【观察实验2】
蔗糖与浓硫酸作用。 ① 蔗糖颜色:
说明浓硫酸具有性
【思考1】浓硫酸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我们做实验时不慎沾上了浓硫酸怎么办?
3、强氧化性
(1)浓硫酸加热与金属反应
【观察实验3】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得实验现象
反应方程式:
(2)氧化某些非金属如C,S,P等
(3)氧化某些还原性化合物
2NaI+H2SO4(浓)===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氨分子的结构,掌握氨和铵盐、硝酸、硫酸 的性质、用途;
2.学会氨的实验室制法和铵离子的检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
2、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对比、记忆的能力。
实验条件:浓溶液或固体,加热。
较稀溶液中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先浓缩,后检验,还必须用到试纸。
教学过程设计
教材处理
教师自备
【第二课时】
三. 硝酸
(一)硝酸的物理性质:
浓硝酸:69% 发烟硝酸:>98%
(二)硝酸的化学性质
1 . 不稳定性:
讨论:有一瓶呈黄色的浓硝酸,问为什么呈黄色?硝酸应该如何保存?
2 . 强氧化性
不用化学方法如何鉴别?根据是什么? 注意观察、对比。根据物理性质的区别
(二)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描述下列的实验(见附图)现象,并说明稀H2SO4的性质。
[练习]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
②
③
④
⑤
[设问]实验室制氢气时选用稀硫酸或盐酸,而不用浓硫酸和硝酸,为什么?
(三)浓硫酸的特性——浓硫酸具有的特性:
还原性盐(如:Fe2+、SO32-的盐)或还原性(如:SO2)会被氧化
(5)酸+金属→盐+氢气
金属与HNO3反应一般不产生
(三) 硝酸用途: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炸药、染料、塑料、硝酸盐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材处理
教师自备
【第二课时】
四、浓硫酸
(一) 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思考】现有失去标签的浓硫酸、浓盐酸各一瓶(瓶相同,酸体积同)
二.铵盐
铵盐是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铵盐都是晶体,能溶于水。
主要化学性质:
1.铵盐受热易分解:
NH4Cl
NH4HCO3
NH4Cl中有少量的NaCl,如何提纯?
2.铵盐与碱的反应:
铵盐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
NH4Cl和NaOH反应
(NH4)2SO4和Ca(OH)2反应
【思考】实验室可利用这个性质来检验NH4+的存在。实验室如何检验NH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