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品 第三章生物制品

合集下载

生物制品管理制度范本(4篇)

生物制品管理制度范本(4篇)

生物制品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安全,规范生物制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加强生物制品管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生物制品管理制度适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生物疫苗、生物药品、血液制品、生物体外诊断试剂等。

第三条生物制品管理应遵循科学性、公平性、合法性和透明度的原则。

第四条生物制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二章生物制品生产管理第五条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条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生产。

第六条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第七条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必须配备合格的技术人员和设备,进行严格的生产管理和监控。

第八条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应及时汇报产品生产情况和质量检查结果,接受监督和检查。

第九条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应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处理。

第三章生物制品流通管理第十条生物制品流通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条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流通。

第十一条生物制品流通企业应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第十二条生物制品流通企业应配备合格的人员和设备,进行严格的流通管理和监控。

第十三条生物制品流通企业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产品的追溯管理和信息公示。

第十四条生物制品流通企业应加强对生物制品的储存、运输和销售管理,防止产品失效和污染。

第四章生物制品使用管理第十五条生物制品使用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条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使用。

第十六条生物制品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使用管理制度,确保产品的正确使用和安全性。

第十七条生物制品使用单位应加强对产品的存储、分发和使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第十八条生物制品使用单位应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处理。

第十九条生物制品使用单位应加强对生物制品的剩余量的管理和处置,防止污染和交叉感染。

第五章监督管理和处罚第二十条监督管理部门应依法对生物制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

附录3:生物制品第一章范围第一条生物制品的制备方法是控制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采用下列制备方法的生物制品属本附录适用的范围:(一)微生物和细胞培养,包括DNA重组或杂交瘤技术;(二)生物组织提取;(三)通过胚胎或动物体内的活生物体繁殖。

第二条本附录所指生物制品包括:细菌类疫苗(含类毒素)、病毒类疫苗、抗毒素及抗血清、血液制品、细胞因子、生长因子、酶、按药品管理的体内及体外诊断制品,以及其它生物活性制剂,如毒素、抗原、变态反应当原、单克隆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免疫调节剂及微生态制剂等。

第三条生物制品的生产和质量控制应当符合本附录要求和国家相关规定。

第二章原则第四条生物制品具有以下特殊性,应当对生物制品的生产过程和中间产品的检验进行特殊控制:(一)生物制品的生产涉及生物过程和生物材料,如细胞培养、活生物体材料提取等。

这些生产过程存在固有的可变性,因而其副产物的范围和特性也存在可变性,甚至培养过程中所用的物料也是污染微生物生长的良好培养基。

(二)生物制品质量控制所使用的生物学分析技术通常比理化测定具有更大的可变性。

(三)为提高产品效价(免疫原性)或维持生物活性,常需在成品中加入佐剂或保护剂,致使部分检验项目不能在制成成品后进行。

第三章人员第五条从事生物制品生产、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及其他相关人员(包括清洁、维修人员)均应根据其生产的制品和所从事的生产操作进行专业知识和安全防护要求的培训。

第六条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和质量受权人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微生物学、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生物制品学等),并能够在生产、质量管理中履行职责。

第七条应当对所生产品种的生物安全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生产、维修、检验、动物饲养的操作人员、管理人员接种相应的疫苗,并定期体检。

第八条患有传染病、皮肤病以及皮肤有伤口者、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有潜在不利影响的人员,均不得进入生产区进行操作或质量检验。

未经批准的人员不得进入生产操作区。

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试行)

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试行)

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试行)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的批签发管理,保障生物制品质量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合用于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的批签发管理。

第三条生物制品批签发应当遵循“安全、有效、规范、及时”的原则。

第二章生物制品批签发基本要求第四条生物制品批签发的主要任务是对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和药品检验等环节的合规性进行审查,并对符合规定的生物制品进行批签发,确保生物制品的质量和安全。

第五条生物制品批签发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具备相应的技术、管理水平和执业资格;(二)熟悉本行业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等相关要求;(三)具备从事生物制品批签发工作的基本技能和操作经验。

第三章生物制品批签发具体要求第六条生物制品批签发应当按照以下要求进行:(一)生物制品批签发应当采取多种检验手段,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二)生物制品批签发应当对生产全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建立相应的记录和档案,并按要求及时报告相关信息;(三)生物制品批签发应当严格遵守药品质量标准,保证生产的生物制品符合相关规定的质量标准;(四)对未符合相关质量标准的生物制品,生物制品批签发应当按照所涉及的法律法规进行处理,保障生物制品质量和安全。

第四章生物制品批签发监督管理第七条生物制品批签发应当受到监督管理,监督管理应当以质量为中心,以药品安全为目标,原则上应当实行“先检查、后发证”的管理方式。

第八条市、县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本辖区药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数量、规模制定批签发工作管理制度。

第九条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质量档案、批记录明细等相关记录。

第五章罚则第十条对于生物制品批签发单位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情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六章附则第十一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同时废止原有相关规定。

2024年生物制品使用管理制度范本(3篇)

2024年生物制品使用管理制度范本(3篇)

2024年生物制品使用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生物制品使用的管理,确保生物制品的安全和合规使用,保障人员和环境的健康与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使用生物制品的单位和个人。

第二条生物制品包括但不限于生物药品、生物材料、生物试剂、生物实验仪器和设备等。

第三条生物制品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原则:保障使用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防止事故和事故风险的发生;2. 合规原则: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保证使用的合法合规;3. 环保原则:减少和控制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章生物制品使用管理第四条生物制品使用前,应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并进行风险评估。

对高风险的生物制品使用需提交安全管理方案并报经上级机构批准。

第五条生物制品使用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具备使用所需生物制品的技术和安全知识,并持有相应的证书。

第六条生物制品使用应建立使用登记和台账,记录生物制品的种类、用量、日期、用途等信息。

第七条生物制品储存应按照不同类别进行分区,并设置标志和标识,制定防护措施和管理规定,保证储存安全。

第三章生物制品使用风险管理第八条生物制品使用单位应制定生物制品使用风险评估和管理制度,包括生物制品风险辨识、防范措施、应急处理和事故报告等。

第九条高风险生物制品的使用必须有专人指导和监督,并设置相应的防护设施和措施,加强管控,确保安全使用。

第十条生物制品使用中发生事故或事故风险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和报告。

第四章生物制品使用的安全措施第十一条根据不同的生物制品和使用场所,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防护措施。

第十二条生物制品使用人员应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包括但不限于实验服、眼镜、手套、口罩等。

第十三条生物制品使用场所应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和仪器设备,确保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第十四条生物制品使用后的废弃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第五章监督和检查第十五条生物制品使用单位应建立生物制品使用管理台账,定期向上级机构报告生物制品的使用情况和管理措施。

生物制品

生物制品

生物制品第一章生物制品概述一、生物制品的概念:生物制品是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应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制成,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二、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一)按照其用途分为以下三大类:1、预防用生物制品:这类主要是疫苗。

还有类毒素。

2、诊断用生物制品3、治疗用生物制品:包括抗血清、抗毒素、微生态制剂、免疫制剂如干扰素、细胞因子等。

(二)按制备方法及物理性状分类:1、粗制品(普通制品):未经浓缩纯化的生物制品,如普通的结核菌素,用的较少。

2、精制品:将粗制品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无效成分,进行浓缩提纯制成精制品。

如精制破伤风类毒素及抗毒素、精制人白细胞干扰素、提纯的结核菌素(PPD)等。

3、多联多价制品:一种剂型的成分包括几个同类制品者称多联制品;一种剂型的成分包括同一制品的不同群、型别者称多价制品。

如犬六联苗可预防犬瘟热病、犬细小病毒病、犬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性肝炎、传染性支气管炎和副流感病。

4、液态制品:一些疫苗、诊断试剂如血清等是液体状的生物制品。

如大多数灭活疫苗、新型疫苗等。

5、冻干制品:是将液体制品经真空冷冻干燥制成的固体制品。

这类制品有利于保存、运输和使用,几乎所有活菌苗、减毒活疫苗都为冻干制品。

6、吸附制品(佐剂制品):在液体制剂中加入氢氧化铝或磷酸铝等佐剂后制成。

这类制品具有延长刺激时间(使抗原缓慢释放持续刺激机体)、增强免疫效果和减少注射次数及剂量等优点。

三、生物制品的发展前景1、改善和提高现有传统疫苗的质量,改进品种结构(1)由于超强毒和变异毒株的出现,传统疫苗预防接种难以起到很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因此,研制新一代更有效的多血清型或亚型的疫苗将是发展的方向。

另一方面是一些毒力偏强的疫苗将严格限制使用或禁止使用。

需要通过新技术研制出毒力更弱、更为安全稳定的疫苗。

(2)迫切需要研究开发高效的多联多价灭活疫苗,以达到一针防多病的目的。

2024年生物制品使用管理制度范文(2篇)

2024年生物制品使用管理制度范文(2篇)

2024年生物制品使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生物制品的管理,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促进生物制品的合理利用,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使用生物制品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生物制品在本管理制度中指各类微生物、生物制剂、生物试剂、生物材料等生物学制品。

第四条生物制品的使用应遵循科学、安全、规范的原则。

第五条所有使用生物制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建立使用档案,记录生物制品的种类、来源、数量、用途等信息,并进行定期更新和备份。

第六条生物制品的采购应严格按照相关法规,采用合法合规的渠道采购,并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

第七条生物制品的储存应进行分类、密封、标识和定期消毒,并配备专人负责管理。

第八条生物制品的使用人员应经过相关培训合格,并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第九条进行特殊操作的生物制品使用,应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进行,严禁私自擅自操作。

第十条生物制品的废弃物应进行分类、密封、标识和专人处理,严禁随意倾倒和扔弃,确保环境安全。

第十一条发生生物制品泄漏或意外事故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通知有关部门,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处理和报告。

第二章生物制品的采购和入库管理第十二条生物制品的采购应由专人负责,采购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采购经验。

第十三条生物制品的采购应按照采购计划和需求量进行,严禁擅自超量采购。

第十四条生物制品的采购供应商应符合相关法规和质量要求,采购人员应进行供应商的评估和审计,并与其签订合同。

第十五条生物制品的入库应进行验收,并填写相应的入库记录,记录包括生物制品的名称、数量、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

第十六条生物制品的入库管理应进行分类存放,按照不同的要求和特性进行密封和标识。

第十七条生物制品的库存应进行定期盘点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报告。

第三章生物制品的储存和保管第十八条生物制品的储存应按照要求进行分类和密封,并在储存区域设置警示标识,提示相关人员注意安全。

生物制品学

生物制品学

第一章绪论生物制品(Biopreparate):Biological products泛指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来人为的创造一些条件,借用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体来生产某些初级或次级代谢产物或利用生物体的某一组成部分,制成作为诊断(diagnosis)或治疗(cure)或预防疾病(precaution)的医药用品,统称为生物制品。

生物制品学(Biopreparatics):系指研究各类生物制品的来源、结构特点、应用、生产工艺、原理、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前景等诸方面知识的一门科学。

生物制品按来源分类:①人源生物制品②动物源生物制品③植物源生物制品④微生物源生物制品按使用对象分类: ①用于人的生物制品②用于家畜的生物制品③用于家禽的生物制品④用于作物的生物制品按结构与功能分类:Ⅰ.疫苗类: 1)病毒疫苗2)细菌菌苗3)寄生虫疫苗4)治疗性疫苗Ⅱ、抗体类1)多克隆Ab;2)单克隆Ab;3)基因工程;4)Ab诊断试剂;5)Ab治疗药Ⅲ、人血代用品: 1)血浆2)血细胞3)血清白蛋白与γ-球蛋白4)修饰血红蛋白HbⅣ、重组细胞因子: 1)干扰素2)集落刺激因子3)白细胞介素4)肿瘤坏死因子5)趋化因子6)转化生长因子β7)生长因子Ⅴ、反义寡核苷酸1)硫代反义寡核苷酸2)2’-甲氧/乙氧基反义寡核苷核3)肽核酸(PNA)4)其他。

Ⅵ、重组激素类: 1)多肽蛋白类激素2)类固醇激素3)氨基酸类激素4)脂肪酸的衍生物类激素生物制品的生产特点: 1、起步晚,发展速度快,前景美好2、有巨大的科研价值,重大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3、研发的产品面广,具有高速的成长性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二章生物技术与生物制品学的新进展单抗的优点: 1高度同质性2高度特异性3无限量供应性细胞移植技术包含: 1骨髓干细胞移植2外周血干细胞移植3脐带血干细胞移植美国生物制品发展的模式与特点:1政府与私人对生物技术与生物制品的研发持续和大量的资金投入是至关重要的后盾;2政府、大学和企业间的密切伙伴关系及完善的技术转移机制是研究成果迅速商品化应用的桥梁;3学术界的敬业精神与企业界的创业精神是发展的动力;4日趋成熟的风险投资和股票市场是产业化的保障。

生物制品使用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生物制品使用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生物制品使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对生物制品使用的管理,保障使用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使用生物制品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生物制品使用管理应遵循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科学合理使用的原则。

第四条生物制品应经合法授权单位或个人购买和使用。

第二章生物制品采购管理第五条生物制品采购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保证采购的生物制品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二)优先采购环保型、可持续发展型生物制品;(三)采购前应对供应商进行认真审查和调查,并签订合同;(四)建立生物制品采购档案,做好记录和归档工作。

第六条生物制品采购应进行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七条生物制品采购应建立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

第三章生物制品使用管理第八条生物制品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做好生物制品的储存和保管工作,确保其质量和安全;(二)按照生物制品使用要求使用,严禁超限使用和滥用;(三)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操作安全和有效;(四)加强生物制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保护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五)生物制品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处理垃圾和废弃物,相关废弃物需按照规定进行处置。

第九条生物制品使用应建立使用记录,做到顶层设计,层层实施。

第十条生物制品使用单位应做好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工作,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及时、有效地处理。

第四章监督检查与处罚第十一条由相关部门负责对生物制品的采购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第十二条违反本制度的单位和个人,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给予处罚,包括警告、罚款、责令停产停业等处理。

第十三条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违法行为,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第十四条本制度由相关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十五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生物制品使用管理制度范文(二)一、目的:为了保障生物制品的安全使用和管理,确保生物制品的质量和有效性,制定本管理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苯酚(石碳酸)人类用的 第一个消毒 药,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结晶,易潮解成水溶 液,与光、氧后颜色变紫色。
原理:蛋白质变性以及抑制氧化脱氢酶,芽孢 和病毒对它抵抗力强。
灭活浓度:抑菌作用是0、2—0、5%(血清防 腐),杀菌是1%,杀葡萄球菌是3%。
消毒常用它的衍生物,来苏儿(甲酚皂)3— 5%浓度,特殊气味,覆盖其他气味,也是医 院常用的。
按保护剂分子量分类: 低分子量保护剂:糖、氨基酸类。 高分子量保护剂:脱脂牛奶、明胶。
按化学性质分类: 复合物:脱脂牛奶,血清。 糖类:蔗糖、乳糖。 盐类:乳酸钙、谷氨酸钠。 醇类:甘油,山梨醇,甘露醇。 酸类:柠檬酸,氨基酸。 聚合物:葡聚糖,聚乙烯吡咯酮。
一、冻干保护剂的组成和作用
蛋白质的氨基→羟甲基胺
羧基→亚甲基二醇单酯
羟基→羟甲基酚
巯基→硫代亚甲基二醇
浓度:需氧菌甲醛浓度到0、1%--0、2%.
厌氧菌0、4%--0、8%.
病毒0、05%--0、4%.
原则是浓度低,时间短,温度低可以灭
活细菌,尽量减少破坏抗原(通常加入量,以
甲醛含量量计算,折合福尔马林浓度)。
(二)烷化剂:将烷基引入,形成烷基取代物,使微 生物变性死亡。
原理:主要破坏病毒的核酸,作用于A:G碱基,引 起DNA单链断裂或双链铰连。
此类常用于病毒灭活,种类有AEI—N-乙酰乙烯亚胺, 加入浓度到0、05%。
BEI—二乙烯亚胺,浓度0、02%;EEI—2—乙基乙 烯亚胺,GDA—缩水甘油醛。
灭活后加硫代硫酸钠可终止灭活,防止抗原损失。
保存:AEI,0--4°C一年,--20°C二年;BEI 0-4°C保存一个月。
(Joseph Lister,1827~1912) 首创用石炭酸喷洒手术室 和煮沸手术用具以防术后 感染,为防腐、消毒,以 及无菌操作奠定了基础。
(四)结晶紫(龙胆紫),也叫紫药水,碱性 染料,也叫甲紫或甲基青莲,化学名,六甲基 副玫瑰苯胺。
原理:碱性阳离子可结合细菌阴离子羧基;干 扰细胞壁粘肽合成;常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
思考题:
1. 什么叫灭活和灭火剂? 2. 灭活剂的种类有哪些? 3. 影响灭活的因素是什么? 4. 灭活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第二节 保护剂
保护剂也叫稳定剂,是防止微生物在冻干过程 中受到破坏。
按作用原理分两类: 渗透剂:能渗入细胞,使胞内外渗透压平衡,
防止慢冻时损伤细胞。有甘油,蔗糖,二甲基 亚砜。 非渗透剂:防止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在速冻时保 护细胞。有 蛋白质,聚乙烯吡咯酮。
四、灭活疫苗时的注意事项
1. 2人参加灭活,注意药品名和量,灭活后标记。 2. 37°C灭活一天后,接种适宜培养基—无菌检查。 3. 动物试验,灭活苗制成后,注射小白鼠0、2ml,
两只,观察3天。 4. 使用试验:用户可先注射1-2头,观察1—2天,
看有无过敏,应激等反应,证明安全,才全群使 用。
二、影响保护剂效果的因素
判断保护剂的好坏,从冻干后的存活率,以及生 物制品的保质期研究。然后对不同物质筛选不同 配方,选出好的保护剂。
1、保护剂的种类:不同微生物用不同的保护剂。 2、保护剂的浓度:5—10%的葡萄糖保存大肠
杆菌存活率高。
3、保护剂配制方法:糖、血清、维生素不能高 温灭菌,糖可以114°C30分钟灭菌,其他可以过 滤除菌。
(四)温度:温度与灭活成正比,每升高10度, 金属类杀菌作用增加2—5倍。但高温超过 40°C,抗原也损失大。
(五)时间:灭活时间与温度和浓度成反比, 即灭活杀菌 长,温度旧低,浓度也 低,就可 以杀灭细菌。
(六)pH:碱性快,酸性慢,酸性环境对 抗 原保护好。
(七)有机物存在:环境的 有机物减低灭活 的效果,微生物也是有机物。
化学灭活:用化学试剂将病原微生物杀
死,此方法经常使用。
二、常用的灭活剂种类和原理
(一)甲醛:是最古老常用的灭活剂,现在我 国用的26种灭活疫苗,均以甲醛为灭活剂。
性质:甲醛为刺鼻的气体,水溶液叫福尔 马林,浓度为36%-40%。10°C以下易聚合成 三聚甲醛或多聚甲醛,为白色沉淀。
原理:甲醛的醛基起灭活作用,可使
生物制品的应用有猪瘟结晶紫疫苗,鸡白痢染 色抗原。
(五)β—丙酰内酯 良好病毒灭活剂,性状 是无色有气味液体,易潮解和高温失效, 5°C密封保存好,现主要用于狂犬灭活苗。
另还有防治细菌霉菌生长的防腐剂:硫柳汞 (乙基汞硫代水杨酸钠),叠氮钠(NaN3)
它们使用浓度0、01-0、02%。可防止血清腐 败。
4、保护剂的pH:一般为6-8。
三、常用的保护剂
生物制品保护剂很多,各国家不同,如鸡新城 疫苗(ND),我国是5%蔗糖脱脂牛奶;日本 是5%乳糖、0、15%聚乙烯吡咯酮、1%马血 清。
(一)不同微生物用不同保护剂 1. 细菌疫苗:10%蔗糖;5%蔗糖脱脂牛奶;
第三章 灭活剂、保护剂、 与免疫增强剂
第一节 灭活剂 一、灭活与灭活剂
(一)灭活: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影响免疫原性; 其次是破坏血清的补体,以免干扰血清学反应结果。
灭活剂:灭活微生物的化学试剂。
灭活方法:物理灭活:加热、超声波及射线灭活微 生物,此方法免疫原性易破坏,现很少使用(血清 56°C半小时灭活补体用此方法)。
按组成将保护剂分为营养液,赋形剂,抗氧化 剂。
营养液:使受损细胞修复:脱脂牛奶,蛋白质, 氨基酸,糖类。
赋形剂:骨架作用,制品形成网孔结构,易溶 解----蔗糖,乳糖。
抗氧化剂:保护酶类,防止氧化—VC,VE, 硫代硫酸钠。
保护剂的作用:
1. 防止细胞内水结晶和细胞失去水分。 2. 平衡细胞内外渗透压,防止细胞破裂。 3. 助于细胞修复以及冻干后复苏。
三、影响灭活作用的因素
(一)药物的特异性:酚类不能杀灭真菌和病 毒,阳离子的结晶紫,主要作用于G+菌。
(二)微生物的种类和特异性:G+菌和G-菌 对药物敏感不一样,繁殖体和芽孢对药物敏感 也不一样。
(三)药物浓度:浓度愈大,灭活越快,抗原 也损失大;但是,95%酒精没75%酒精杀灭细 菌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