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品

合集下载

生物制品类

生物制品类

生物制品类
生物制品是利用生物技术和生物孵化技术生产的一种高
科技产品,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农业和环境等多个领域。

生物制品一般包括生物制剂、生物试剂和生物仪器等。

生物制剂是指利用生物反应器、生物发酵等技术制造出
来的药品、饲料和化妆品等。

其中,生物药品是指通过生物合成的药品,包括生长因子、细胞因子、抗体、疫苗等。

目前,生物药品已成为当今世界医疗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疗效优异,安全性高,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化学药物。

同时,生物制剂在食品加工和动物饲料生产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酶制剂、酸奶发酵剂等。

生物试剂是指用于科研和诊断检验的生物制品。

之所以
称之为试剂,是因为它们一般用于实验和诊断,并不直接用于治疗。

生物试剂包括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领域常见的反转录酶、DNA聚合酶、蛋白质等。

此外,生物试剂还包括血液和
尿液等生物样本的处理试剂和染色剂等。

生物试剂在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且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生物仪器是指用于分析、检测、生产、加工等方面的专
业仪器。

生物仪器包括生化分析仪、荧光光谱仪、质谱仪等。

这些仪器运用于临床检验、科研研究、环保检测和食品安全等方面,已经成为现代化医疗、科研和环保管理的必备工具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仪器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市场前景广阔。

总的来说,生物制品是一类应用广泛的高科技产品,对
促进医学、食品加工、动物饲料生产、环境管理等各个领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生物技术和生物孵化技术的不断完善下,生物制品的品质将不断提升,市场需求和应用前景也将随之不断扩大。

2020版药典的生物制品术语

2020版药典的生物制品术语

2020版药典的生物制品术语
2020版药典的生物制品术语
一、生物制品的定义
生物制品(biological product)是指以生物学方法制备的医学用品,包括活细胞、变态抗体、血液制品、芽孢制剂、受体制剂以及基因工程制剂等。

它们是经过严格的实验研究,制成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的化学药品,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二、生物制品的种类
1、活细胞:活细胞具有自我修复能力,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从而治疗各种疾病。

2、血液制品:血液制品主要由人血液中的血浆成分、细胞、亚细胞以及蛋白质组成,可以用于治疗凝血功能障碍、抗凝血、抗血清等。

3、芽孢制剂:芽孢制剂是一种利用芽孢菌制备的药物,它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抗真菌作用,可用于治疗细菌和真菌感染。

4、变态抗体:变态抗体是指从患者体内制备的抗体,可用于诊断和治疗某些特定疾病,如炎症性疾病、艾滋病等。

5、受体制剂:受体制剂是利用受体的特征,制备的一种特殊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抗病毒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哮喘、糖尿病、湿疹、肾脏疾病等。

6、基因工程制剂:基因工程制剂是指以基因工程技术为基础,利用载体质粒的转化技术,将特定的基因组合到一起,从而制备的药
物,可用于治疗各种遗传性疾病。

生物制品的概念

生物制品的概念

生物制品的概念生物制品的概念生物制品是指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制造的商品或产品。

它们通常基于生物体,可以是微生物、植物或动物细胞、组织或器官。

生物制品在医药、农业和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关于生物制品的相关概念和内容的简要介绍。

1. 生物制品的种类生物制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种类:•生物药物:通过利用生物技术来生产的药物,如基因工程药物、生物仿制药等。

•生物肥料:通过利用生物技术来改良土壤和植物营养的肥料,如微生物肥料、生物有机肥料等。

•生物农药:通过利用生物技术来防治害虫、病毒和病菌的农药,如生物杀菌剂、生物杀虫剂等。

•生物能源:通过利用生物技术来生产的能源,如生物燃料、生物气体等。

•生物材料:通过利用生物技术来制造的材料,如生物塑料、生物纤维等。

2. 生物制品的制造过程生物制品的制造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生物体:选择适合制造特定产品的生物体,可以是细菌、真菌、植物或动物等。

2.生物培养:将选定的生物体在适当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以促进其生长和繁殖。

3.生物表达:利用适当的生物技术手段,使生物体表达特定的基因或蛋白质。

4.分离与提纯:分离目标产物(如基因、蛋白质或代谢产物)并进行提纯,以获得所需的纯度和活性。

5.功能验证:对制造的生物制品进行活性和功能验证,在实验室和临床中进行测试。

6.批量生产:经过验证的生物制品进行批量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

3. 生物制品的应用领域生物制品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医药领域:生物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

•农业领域:生物肥料和农药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环境。

•工业领域:生物制品可用于生物降解材料的制造,纺织品、塑料、燃料等行业。

•环境领域:生物能源可作为可再生能源的替代品,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生物技术研究:生物制品也为生物技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材料。

以上是关于生物制品的相关概念和内容的简要介绍。

生物制品概述(全套)

生物制品概述(全套)

体内及体外诊断制品及其他活性制剂(包括毒素、抗 原、变态反应原、单克隆抗体、重组DNA产品、抗原抗体复合物、免疫调节剂、微生态制剂等)。
二、生物制品的分类

2.1 疫苗(Vaccines)
细菌类疫苗(Bacterial Vaccines):也称菌苗,由细菌、 螺旋体或其衍生物制成,如卡介苗、伤寒Vi多糖疫苗、破伤 风疫苗(类毒素)等。 病毒类疫苗(Viral Vaccines) :由病毒、衣原体、立克 次体或其衍生物制成,如麻疹减毒活疫苗、重组(CHO细 胞)乙型肝炎疫苗等。


异源苗是用具有共同保护性抗原的不同种微生物制备成的疫苗。如用鸽 痘病毒预防鸡痘等。
四、疫苗及疫苗制备技术

(2)灭活疫苗:病原微生物经理化方法灭活后,仍然保
持免疫原性,接种后使动物产生特异性抵抗力,这种疫苗 称为灭活疫苗(死苗)。

缺点:死苗接种后不能在动物体内繁殖,因此使用接种剂
量较大,免疫期较短,需加入适当的佐剂以增强免疫效果 延长免疫期。
细胞病变(CPE)。CPE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是病
毒学检测及研究的常规手段之一。

病毒产生CPE的能力与其对动物的致病力正相关,因 此通常用CPE作为指标,来判定病毒的毒力,即计算 病毒的半数细胞感染量(TcID50)。Leabharlann 四、疫苗及疫苗制备技术

2.2 病毒与细胞相互作用的类型
空斑或蚀斑:将10倍梯度稀释的病毒样本接种吸附于

四、疫苗及疫苗制备技术


(4)生物技术疫苗
利用生物技术制备的分子水平的疫苗,包括基因工程 亚单位疫苗、合成肽疫苗、抗独特型疫苗、基因工程 活疫苗以及DNA疫苗。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用DNA重组技术,将编码病原 微生物保护性抗原的基因导人受体菌(如大肠杆菌)或 细胞,使其在受体细胞中高效表达,分泌保护性抗原 肽链。提取保护性抗原肽链,加入佐剂即制成基因工 程亚单位疫苗。

生物制品包括哪些3篇

生物制品包括哪些3篇

生物制品包括哪些生物制品是指从生物体中提取或经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所产生的药物、疫苗、生物诊断试剂、植物提取物等。

以下是对其不同类型的详细介绍:1. 生物制药品生物制药品是指以生物学方法生产的药品。

其不同于化学合成药物,其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微生物、细胞甚至动物,依靠这些生物体来生产制剂。

因此,生物制药品通常是大分子,以蛋白质为主的药物,例如:重组蛋白质、单抗等。

此外,它们对许多疾病都具有很好的疗效,例如: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癌症等。

2. 疫苗疫苗是一种预防疾病的生物制品。

它是由一些微生物或其毒素、抗原制成,在接种至人体后,可以激活人体免疫细胞,从而使人体产生免疫力,并在接下来的感染中保护人体免受疾病的侵害。

常见的疫苗包括:百白破疫苗、水痘疫苗、流感疫苗等,能够预防数十种传染病。

3. 生物诊断试剂生物诊断试剂是一种检测疾病的生物制品。

其可以检测血液、尿液、唾液、污水等样本中的生物分子,例如抗体、细胞、蛋白质等,并根据检测结果来判断是否存在某种疾病。

生物诊断试剂的种类非常多,常见的有:基因芯片、ELISA试剂盒等。

4. 植物提取物植物提取物是从植物中提取出的纯天然化合物。

它们可以用于药物或食品添加剂中。

植物制品有很好的药理学特性,例如其可以治疗炎症、消化不良、抗生素等,它们通常是从植物药中提取出的有效成分,并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方法分离出来。

总之,上述的四种类型是生物制品的主要种类,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优点以及针对特定疾病的特殊功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制品在医学和保健等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生物制品包括哪些

生物制品包括哪些

生物制品包括哪些生物制品是指利用生物技术手段,生产出的各种对人体有益的原料、药物、食品、生物材料等。

生物制品是一种新型的医药技术,在医疗和科技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生物制品包括哪些。

一、生物技术药物生物技术药物是目前医学领域发展迅速的一种新型药物,具有高效、安全、可靠、选择性强、专一性好等优点。

生物技术药物包括:1.重组蛋白质制剂重组蛋白质制剂是以人体构建的基因、重组DNA技术,将人的基因导入到细胞中,通过基因重组工艺、发酵和提纯工艺,大规模生产出有机化合物(如胰岛素、干扰素、生长激素、埃雷替尼、抗体等),并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2.抗体药物抗体药物是可以选择性地结合、靶向与特定抗原物质的人体抗体,由于其在生物学程序中存活时间较长,能够长时间起到反应作用,替代化学药品。

3.细胞疗法细胞疗法是一种通过使用特别的细胞,来治疗疾病的新型疗法。

常用的细胞疗法包括骨髓移植、干细胞治疗、免疫疗法等。

4.基因疗法基因疗法是一种采用人类基因改变或重塑生物分子的技术,可以矫正特定基因,来治疗疾病。

基因疗法是一种非常新颖的医疗技术,目前还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

二、生物技术食品生物技术食品是指通过生物技术手段,改良传统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增强食品的药用价值和功能,改善食品质量和风味等。

1.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是指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将其他生物体中的基因导入到食品作物中,改良食品品种的特性,使之更具营养、耐旱、耐寒,提高抗菌能力等。

2.功能性食品功能性食品是指富含某些活性物质的食品,或在特定条件下能发挥其他保健功能的食品。

这些食品在保健、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常见的功能性食品包括:果蔬饮品、膳食纤维饮品、酸奶、果汁等。

三、生物技术原料和生物材料生物技术原料和生物材料是指通过生物技术手段生产的各种对人体有益的生物材料,供应生产和制造各种医疗器械和材料、化妆品和美容用品等。

1.医疗器械医疗器械是医疗领域中必不可少的设备,通过生物技术原料和生物材料生产出的医疗器械具有安全、高效、低成本等优势。

生物制品名词解释

生物制品名词解释

生物制品名词解释生物制品是指从生物体中提取、合成或加工的物质或产品。

它们可以来自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各种生物源,包括食品、药物、化妆品、工业材料等各种产品。

以下是对一些常见生物制品的解释。

1. 食品食品是指供人类食用的具有特定营养成分和食用方法的制品。

它可以来自于植物和动物,如谷物、果蔬、肉类、鱼类等。

食品可以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满足人体的生理需求。

2. 药物药物是指用于预防、治疗、缓解疾病或改善健康的物质。

它可以来自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也可以通过化学合成得到。

药物类别广泛,包括西药、中药、生物制剂等。

药物对人体具有治疗作用,可以改变人体内的生物化学过程。

3. 化妆品化妆品是指用于美容、保护皮肤、修饰形象的物质或制品。

它可以来自植物和动物,并通过化学合成进行加工。

化妆品类别多样,包括护肤品、彩妆品、洗护产品等。

化妆品可以改善皮肤质地、增加魅力,提高个人形象。

4. 工业材料工业材料是指用于工商业领域的原材料、中间产品或成品。

它可以来自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工业材料类别广泛,包括纤维、橡胶、塑料、颜料等。

工业材料可以用于建筑、制造、修复等领域,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5. 生物能源生物能源是指利用生物物质或生物过程产生的能量。

它可以来自植物、动物等生物体。

生物能源包括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生物气体等。

生物能源可以替代传统石化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

总之,生物制品是从生物体中提取、合成或加工的物质或产品,包括食品、药物、化妆品、工业材料等。

它们对人类的生活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健康和美容选择。

同时,正确使用生物制品也需要注意安全性和环保性,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生物制品名词解释

生物制品名词解释

生物制品名词解释
生物制品是指基于生物技术得到的生物分子或微生物的制品,主要
包括生物药品、生物试剂和生物农药等。

这些产品的制备过程需要采
用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工程、细胞培养、发酵等。

生物制品作为新
一代的生物技术产品,由于具有高效、低毒、高稳定性等特点,已经
成为医药、农业、食品等领域的重要产品之一。

生物药品:是指利用生物技术制造的药品,包括蛋白质药物、肽类
药物、疫苗等。

与传统化学合成药物相比,生物药品具有高度的特异
性和生物活性,能够针对性地治疗特定疾病,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
和生物活性。

生物药品的生产过程复杂,需要进行细胞培养、发酵、
纯化等多个步骤。

生物试剂:是指用于生命科学研究或临床诊断的一类试剂,包括酶、抗体、激素、蛋白等。

生物试剂的制备需要高度纯化的生物分子,具
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生物活性,常用于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
也用于临床诊断。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技术制造的农业用药品。

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具有低环境毒性、高效去除靶标有害生物、生态友好等特点。

生物农药可以将病虫害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同时不会对环境、食品以
及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生物农药的制备过程需要采用生物技术手段,
如基因工程等。

总之,生物制品作为新一代的生物技术产品,具有高效、低毒、高稳定性等特点,在医药、农业、食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制品第一章生物制品概述一、生物制品的概念:生物制品是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应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制成,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二、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一)按照其用途分为以下三大类:1、预防用生物制品:这类主要是疫苗。

还有类毒素。

2、诊断用生物制品3、治疗用生物制品:包括抗血清、抗毒素、微生态制剂、免疫制剂如干扰素、细胞因子等。

(二)按制备方法及物理性状分类:1、粗制品(普通制品):未经浓缩纯化的生物制品,如普通的结核菌素,用的较少。

2、精制品:将粗制品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无效成分,进行浓缩提纯制成精制品。

如精制破伤风类毒素及抗毒素、精制人白细胞干扰素、提纯的结核菌素(PPD)等。

3、多联多价制品:一种剂型的成分包括几个同类制品者称多联制品;一种剂型的成分包括同一制品的不同群、型别者称多价制品。

如犬六联苗可预防犬瘟热病、犬细小病毒病、犬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性肝炎、传染性支气管炎和副流感病。

4、液态制品:一些疫苗、诊断试剂如血清等是液体状的生物制品。

如大多数灭活疫苗、新型疫苗等。

5、冻干制品:是将液体制品经真空冷冻干燥制成的固体制品。

这类制品有利于保存、运输和使用,几乎所有活菌苗、减毒活疫苗都为冻干制品。

6、吸附制品(佐剂制品):在液体制剂中加入氢氧化铝或磷酸铝等佐剂后制成。

这类制品具有延长刺激时间(使抗原缓慢释放持续刺激机体)、增强免疫效果和减少注射次数及剂量等优点。

三、生物制品的发展前景1、改善和提高现有传统疫苗的质量,改进品种结构(1)由于超强毒和变异毒株的出现,传统疫苗预防接种难以起到很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因此,研制新一代更有效的多血清型或亚型的疫苗将是发展的方向。

另一方面是一些毒力偏强的疫苗将严格限制使用或禁止使用。

需要通过新技术研制出毒力更弱、更为安全稳定的疫苗。

(2)迫切需要研究开发高效的多联多价灭活疫苗,以达到一针防多病的目的。

(3)调节体内正常菌群及免疫机能的微生态制剂的研制开发将成为新的热点。

2.研制针对新疫病的疫苗近些年来,一些严重危害养殖业的传染病,如鸡传染性贫血、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鸡淋巴细胞白血病(特别是以侵害肉鸡为主的I型白血病)、传染性腺胃炎、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传染性脑脊髓炎、猪细小病毒病以及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等相继传入我国,已给我国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人类也有新的疫病产生:如禽流感、SARS等。

为了预防控制这些疾病和更多的新病,根据各种疾病的流行特点和免疫机理研制出安全有效的疫苗,将成为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的主要研究任务。

3、研制高效的新型疫苗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分子遗传学的发展与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研究开发新型疫苗是21世纪的主导方向。

21世纪我国疫苗研制将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为基础的新一代兽用疫苗将会大范围投放市场,这些疫苗以基因工程疫苗为主体,包括亚单位疫苗、合成肽苗、抗独特型抗体疫苗、基因缺失疫苗、核酸疫苗以及转基因植物可食疫苗。

4、与疫苗直接相关的新型佐剂、免疫增强剂、活疫苗耐热保护剂的研究开发将成为热门优良的免疫佐剂和免疫增强剂是提高传统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免疫效力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基因工程疫苗,因其免疫原性相对弱些,更需要好佐剂予以辅之。

①脂质体。

②MF59佐剂。

③免疫刺激复合物佐剂。

5.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出现,诊断制品的研制将进入异常活跃的时代(1)以杂交瘤技术生产的鼠原单克隆抗体滴度高、特异性强,因此,对某些常规血清学难以检测的致病因素的单克隆抗体要进行系统开发,以区别疫苗接种和野毒感染;以鉴别多联多价疫苗中的各不同毒(菌)株,对兽用生物制品的质量检测和流行病学的调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DNA探针,聚合酶链反应(PCR)等高度灵敏的检测方法简单化、实用化、商品化,也是疾病诊断的发展方向。

(3)细胞免疫的快速诊断方法将广泛应用于试验检测。

第二章、生物制品的菌种与毒种一、名词解释1、菌(毒)种:菌、毒种系指直接用于制造和检定生物制品的细菌、立克次体或病毒,以下简称菌、毒种。

2、LD50(半数致死量):是指能够引起试验动物一半死亡的药物剂量,通常用药物致死剂量的对数值表示。

3、原代培养::也叫初代培养,指直接从体内取出的细胞、组织和器官进行的第一次的培养物。

4、传代培养:当原代培养成功以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和细胞不断分裂,一则细胞之间相互接触而发生接触性抑制,生长速度减慢甚至停止;另一方面也会因营养物不足和代谢物积累而不利于生长或发生中毒。

此时就需要将培养物分割成小的部分,重新接种到另外的培养器皿(瓶)内,再进行培养。

这个过程就称为传代或者再培养5、SPE动物: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级实验动物(内容不全)二、强毒株选育的目的、流程强菌(毒)种广泛用于灭活疫苗、诊断试剂、抗血清、攻毒试验。

三、弱毒株选育的目的、流程?用途:弱毒疫苗,诊断试剂,免疫血清。

四、鸡胚接种的途径有哪些?1)卵黄囊接种,用6~8日龄鸡胚;在气室中心,胚胎对侧刺入3cm(先用三棱针钻孔)。

用于病毒,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接种。

2)尿囊腔接种,用9-11日鸡胚,在气室边缘下2cm,避开血管,40°进针0.5-1.5cm。

适应鸡新城疫,鸭肝炎,鸡传染支气管炎病毒接种。

3)羊膜腔接种:用10-12日鸡胚,在胚胎对侧进针,有抵抗时注入病毒。

4)绒毛尿囊膜接种:选11-13日鸡胚,先造人工气室,然后在人工气室内注射,适合痘病毒,疱疹病毒等。

五、细胞培养病毒的优点(1)没有隐性感染的危险:直接用动物培养病毒,动物可能带有某些病毒的隐性感染,往往有干扰作用和假阳性出现。

细胞培养一方面是来源于动物部分组织,减少了隐性感染的机会,另一方面组织培养细胞可进行预先检查而加以克服。

(2)没有免疫力:动物经隐性感染获得免疫力,对接种病毒会发生抵抗,但由于后天免疫一般不表现在细胞抵抗力的增加,因此离体细胞无免疫力,利于病毒生长。

(3)容易选择易感细胞:细胞来源方便,可供作病毒敏感性的筛选,可以从中选择最敏感的细胞以满足实验要求,同时还利于从单一细胞水平上研究病毒的繁殖过程和病毒一细胞的相互关系。

(4)接种量大:动物和鸡胚的接种均受数量、年龄、途径的限制,细胞不仅可以大量生产,而且还可较久地持续培养,便于病毒生长,特别是对那些生长缓慢或需在新环境中逐渐适应的病毒更为有利。

(5)培养条件易于控制:由于细胞培养可以用人工控制温度、气体、pH、培养基成分,因此可采用大规模生产方式来生产细胞和病毒及其细胞产物。

(6)提高了疫苗的产量和质量:细胞的大量生产可满足疫苗产量的需求,而且异性蛋白少,引起变态反应机会少。

疫苗中污染菌少或无,可随制随用,成本低,来源方便,便于贮存,且效力均匀,易标准化(7)加速病毒分离过程:病毒分离采用细胞培养不仅阳性率高,而且分离过程可显著加速早出结果,但应用对该病毒敏感的细胞。

第三章、预防用生物制品一,名词解释1、疫苗:一切通过注射或黏膜途径接种,可以诱导机体产生针对特定致病原的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免疫,从而使机体获得保护或消灭该致病原能力的生物制品,统称为疫苗。

包括: 蛋白质、多糖、核酸、活载体或感染因子等2、佐剂:当一种物质先于抗原或与抗原混合或同时注射于动物体内,能非特异性地改变或增强抗原物质的免疫原性,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或者改变机体免疫应答类型,这种物质称为佐剂,也称免疫佐剂或抗原佐剂。

最新的概念为凡是可以增强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均称为佐剂。

3、灭活剂:灭活是指破坏微生物的生物学活性、繁殖能力及致病性,但尽可能不影响其免疫原性,用以制备灭活疫苗。

广义的灭活还包含灭能,即使一些活性物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激素、酶、血清因子和抗体等)丧失活力的过程。

各种灭活疫苗、诊断抗原等的制造过程均属于灭活;血清经56℃加热30min 处理,使补体丧失活性、破坏某些抑制因子的过程,以及破伤风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即失去致病性成为类毒素的过程均为灭能。

用来灭活的药物称为灭活剂,又称化学灭活剂。

化学灭活是制备灭活苗最重要的手段。

二、疫苗分类1). 按所用材料分类:细菌性疫苗;病毒性疫苗;类毒素2).按疫苗研制技术分类:A、传统疫苗•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用天然微生物的某些成分制成B、新型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基因缺失活疫苗●重组疫苗●合成肽疫苗●抗独特型抗体疫苗3). 按其基本特征分类:活疫苗;灭活疫苗三、疫苗灭活方法(一)物理灭活一般常用热灭活、超声波灭活、紫外线灭活和γ射线灭活等方法杀死微生物或消除其毒性。

(二)、化学灭活利用化学药品或酶使微生物、活性物质的一些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丧失生命力、感染性、毒性或活性。

四、疫苗基本成分1)抗原:疫苗最主要的有效活性成分•基本条件–异物性–一定的理化特性–特异性(2)佐剂•理想的佐剂:增强抗原免疫应答;无毒、安全;在非冷藏条件下保持稳定•铝佐剂•油制佐剂(弗氏完全佐剂和弗氏不完全佐剂)(3)防腐剂•目的:防止外来微生物的污染•大多数的灭活疫苗都使用防腐剂0.01%~0.02%硫柳汞;2-苯氧乙醇;氯仿(4)稳定剂•保证作为抗原的病毒或其他微生物存活,并保持免疫原性;•冻干疫苗中常用的乳糖、明胶、山梨醇等。

(5)灭活剂•灭活病毒或细菌抗原的方法–物理方法(如加热、紫外线照射等)–化学方法(丙酮、酚、甲醛等)•这些物质对人体有一定毒害作用,因此在灭活抗原后必须及时从疫苗中除去,并经严格检定以保证疫苗的安全性。

(6)缓冲液、盐类缓冲液的种类、盐类的含量都可影响疫苗的效力、纯度和安全性,因此都有严格的质量标准。

五、常用的灭活剂及灭活机理(一)、甲醛甲醛的灭活机制是还原作用,低浓度时能破坏微生物的生命链,从而丧失活力或毒性而保存抗原性;高浓度时与微生物蛋白质(含酶蛋自)的氨基结合形成另一种化合物,从而破坏、杀死微生物。

(二)、苯酚苯酚的灭活机制是使微生物蛋白质变性和抑制特异酶系统的活性(如脱氨酶、氧化酶等),从而导制微生物死亡。

生物制品的常用量为0 3%~0 5%。

(三)、β-丙内酯((BPL))β-丙内酯的灭活机制是破坏病毒的核酸,但不损害衣壳蛋白,因此能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四)、结晶紫结晶紫的灭活机制主要是它的阳离子与微生物蛋白质带负电的羧基形成弱电离化合物,妨碍了微生物的正常代谢,扰乱微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使电势太高而不适合于微生物的增殖。

对革兰氏阳性菌主要是干扰胞壁肽聚糖的合成。

(五)、硫柳汞用作生物制品的防霉和消毒剂,对霉菌、细菌和病毒都有一定的灭活作用。

常用浓度为0.01%~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