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部编版 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合集
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学九年级电子教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体例一、单元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阐述,本单元讲述的是20世纪上半期的世界历史,学生将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了解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初步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的影响;通过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意大利法西斯和纳粹德国的对外扩张,知道德国、意大利、日本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和主要战场,知道《联合国家宣言》和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
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讲述的是1929年,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面对危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应对。
美国依靠罗斯福新政走出困局,而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却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经过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而结束。
这场战争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的发展。
三、单元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对世界历史的了解比较有限,特别是对经济大危机这一内容可能感到完全陌生。
这一内容的理论性比较强,因此采用更加直观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
九年级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影视、文献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出有深度思考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使学生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学习,深刻认识到战争的危害与和平的可贵。
四、单元学习目标1.了解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基本史实,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了解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及其侵略扩张活动,认识到德、意、日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3.认识到法西斯国家的对外侵略扩张对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案

九年级下册:世界现代史(4)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教后反思亮点:知识点脉络清晰,分类学习
不足:内容量大,不够精炼。
为了更好
的教学,提
高教学水
平
课后补充(学生提问)如何评价雅尔塔体系?
培养学生
的发散性
思维
第13课香港澳门的回归【板书设计】
【1板书设计】
第二次世界大战
【2课后检测】
1、【2019•四川成都中考21】史料的类型多种多样,价值各有不同。
在下列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的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A.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二战回忆录 B.关于二战的电影《最长的一天》
C.长篇小说中关于德国闪电战的描述 D.当时拍摄的德国通过华沙街头的照片
2、“为了共同的根本利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结成同盟。
”下列哪个事件最能证明这一结论( )
A.三国协约的建立 B.巴黎和会的召开
C.轴心国集团的成立 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3、【2019•湖南株洲中考16】下列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统编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拉丁美洲独乂15动时间19世纪上半期背景(1)16世纪至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多数地区都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2)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的影响概况1810年起,整个拉丁美洲地区掀起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起义烽火燃遍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的广大地区(范围)。
玻利瓦尔、圣马丁领导的反殖斗争是典型代表性质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参加者土生白人、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种人影响(1)粉碎了西班牙、葡萄牙长达3个世纪的殖民统治(2)建立的新兴独立国家,基本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的政治版图(3)为拉丁美洲之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4)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玻利瓦尔、圣马丁领导的反殖斗争时间:1813年开始斗争对象:西班牙殖民者主要史实(1)玻利瓦尔在南美洲北部领导反殖民斗争:①1813年,领导委内瑞拉人民起义;②1819年,大败西班牙军队,成立由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组成的“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玻利瓦尔当选总统,当选总统后继续领导南美洲的独立运动;③1825年,独立的上秘鲁以玻利瓦尔名字命名国家玻利维亚(2)圣马丁:在南美洲南部领导反殖民斗争,使阿根廷、智利、秘鲁独立评价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相互支援,领导南美绝大多数地区的人民摆脱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创建了新兴独立国家,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二、印度民族大起义时间1857—1859年原因19世纪中期,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依靠东印度公司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印度人们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1)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使印度许多从事棉纺织业的手工业者破产(2)兼并印度王公的领地,引起封建王公不满(3)取消印度土兵的优厚待遇,并且不尊重土兵宗教信仰参加者印度土兵、农民、手工业者以及被剥夺了权力的封建王公导火索1857年“涂油子弹事件”主要史实(1) 1857年,印度爆发了 “土兵”起义,后发展为席卷北部和中部的全民族反英大起义(2) 英军攻陷德里,乘势进攻章西城,章西女王率军抵抗。
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学九年级电子教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列宁与十月革命设计说明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二课,主要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爆发了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二月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随后,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又爆发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学习目标1.了解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理解十月革命的意义及对中国的影响。
2.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分析苏维埃政权巩固统治的措施,培养多角度探究问题的思维。
3.了解十月革命的曲折性和复杂性,认识到革命领袖在革命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教学难点: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
资源与工具图书馆资源、多媒体课件、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布尔什维克冲进冬宫,逮捕了资产阶级部长们,房间里的时钟永远停留在那个时刻……在冬宫前的涅瓦河上,‘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和宏伟的冬宫一起,见证了那场震撼世界的伟大革命。
冬宫,于是成了一个时代的丧钟,另一个时代的黎明。
”这场震撼世界的伟大革命是什么革命?这场革命为什么爆发?二、预习检查1.二月革命的时间和影响。
2.十月革命的时间、经过和影响。
三、学习任务一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思考当时俄国的社会状况。
材料1913年,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石油产量只及美国的27.1%;俄国的人均收入只及美国的1/7,英国的1/5。
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
1914—1917 年,俄国有1 500万人被强征入伍,其中包括未成年人。
截至1917年3月,大约有150万人死于战争,400万人伤残。
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特别严重,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多个小时,但工资低微。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的《世界现代史》学生回答:俄国资本主义虽有所发展,但同西欧、北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依然很落后。
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学九年级电子教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单元体例单元主题历史要素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新经济政策、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一、单元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阐述,本单元讲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的历史,学生将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其基本进程及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知道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的背景与过程,理解十月革命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知道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和国际联盟,了解战后战胜国建立的世界秩序及其局限性;通过了解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举措,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成就和主要问题;通过了解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分析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
二、单元教材分析20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同时也引发了俄国十月革命,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建立起来,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对战后世界的安排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资本主义经历了短暂的和平与繁荣时期。
这一时期,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三、单元学情分析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初三学生对历史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仍多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所以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不是很强。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同时适当地补充一定的课外知识,这样既能够增强历史学习的趣味性,又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较全面的历史观点。
四、单元学习目标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基本进程及影响。
2.了解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理解十月革命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案(优秀15篇)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案(优秀15篇)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案优秀1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英国向中国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探索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运用史料指导学生阅读插图、资料、自由阅读卡,从中获取与本课相关的史识逻辑思维训练学生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思想意识通过英国向中国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惟利是图的本质爱国情感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责任感教学重点: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
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林则徐虎门销烟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罂粟到”,讨论回答问题: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鸦片?(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鸦片。
)2.英国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完整版)新人教版(部编教材)九年级历史(下)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教案

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冲突,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大多数国家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分析苏联解体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实力对比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撰写新闻评论,培养关心时事的良好习惯,并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观点来观察和分析时事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地区冲突、民族矛盾等成为威胁当今世界安全的因素。
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矛盾,加剧了世界的不安定;经济实力决定各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我们要抓住时机,发展经济,增强经济实力,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教学重点: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教学难点: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原因以及国际新秩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美苏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而且影响了世界局势.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究竟有哪几“极”?对世界产生了哪些新的影响?二、讲授新课:(一)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1.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冷战结束后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提示: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冲突。
美国为维护世界霸主地位,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同时,两极格局被打破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内部长期以来抑而不发的深层矛盾爆发,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不断,恐怖活动抬头,威胁着世界安全。
2启发学生思考:威胁世界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提示: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恐怖活动、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3. 南斯拉夫、伊拉克战争战争结局如何?造成了哪些恶劣影响?提示:结局: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被迫接受和平协议,南联盟军队撤离科索沃,科索沃自治等问题由联合国解决。
影响: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了连续78天的轰炸,给南联盟造成了重大物质损失、环境破坏和人员伤亡。
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学九年级电子教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单元体例单元主题历史要素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美苏冷战、欧洲的联合、美国的发展、日本的崛起、社会保障制度、苏联的改革、苏联解体、万隆会议、“非洲年”、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单元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阐述,本单元讲述的是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学生将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的分裂、北约与华约的建立,认识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通过了解美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欧洲联合趋势的发展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初步理解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了解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知道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苏联的改革,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通过万隆会议、“非洲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等史事,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
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上承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启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在世界历史和平发展的进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了解两极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国家的新发展,还要使其能够运用史料进行论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培养世界意识,并认识到中华文明的世界价值。
三、单元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明确,学习积极性较高,能够主动学习。
同时,九年级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对比七、八年级的学生有所提高,在空间上超越个人的生活范围,关心社会、国家和世界大事。
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除了帮助学生了解世界现代史中的重要事件、人物、现象等,还要帮助他们了解世界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
四、单元学习目标1.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的分裂、北约与华约的建立等基本史实,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形成的原因。
2.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新变化。
3.了解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苏联的改革、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