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型肉毒毒素协同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痉挛的研究
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痉挛和步行能力的改善作用

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痉挛和步行能力的改善作用陈晓伟;程士欢;李贺;张春生;衣爱枝;李贞兰【摘要】目的:采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脑卒中患者偏瘫侧小腿三头肌,观察其对下肢肌痉挛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探讨肌张力变化与下肢运动功能的关系,研究其在社区康复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脑卒中小腿三头肌痉挛患者30例,按照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n=15)和对照组(n=15).治疗组患者小腿三头肌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常规康复训练包括偏瘫侧下肢肌肉牵伸、肌力训练、平衡训练和步行训练.治疗前后进行康复评定并于治疗后3个月随访评定.肌张力评定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 Meyer (FM)量表中的下肢部分,步行能力评定采用10米步行测试(10MWT)时间.结果:组内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M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M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MAS随访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2组患者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随访FMA评分、10MWT时间均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和3个月随访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FMA评分、10MWT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可快速而持久降低肌张力,结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下肢痉挛状态,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适合在社区康复中推广应用.【期刊名称】《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6(042)003【总页数】5页(P582-586)【关键词】脑卒中;肌痉挛;A型肉毒毒素;步行能力;社区康复【作者】陈晓伟;程士欢;李贺;张春生;衣爱枝;李贞兰【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康复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康复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康复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医院康复科,吉林长春130051;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医院康复科,吉林长春13005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康复科,吉林长春1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划圈”步态严重影响着步行和运动功能,下肢小腿三头肌痉挛是导致异常步态和影响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1]。
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疗效观察

[ 图分 类 号 ] R 4 . [ 献 标 识 码 ] A [ 章 编 号 ] 1 0 — 7 】 2 l ) 9 0 5 2 中 723 文 文 0 69 7 ( o o 0 8 9 0 [ 文 著 录 格 式 ] 帐 感 , 华 , 球 , . 肉 毒 海 索 汴 射 合 康 复 功 能 训 练 对 瘁 守 脐i 忠 儿 fJ 功 能 的 疗 效 观 察 本 颜 j跑 等 A 瘫 J 支
张 惠佳 , 华 , 跑球 , 继红 , 春 光 , 平秋 , 金 华 , 颜 王 胡 郭பைடு நூலகம்周 何 苏珍 辉 , 伟 红 阳
[ 要] 目的 探 索 A, 摘 肉 索 ( T ~ 改 善 瘁 挛 型 肭 瘫 患 儿 I 功 能 的 疗 效 。 方 法 愿 息 接 受 Br 治 疗 的 2 B X A) : 肢 r A x 7例 痉 李
s a tcc r br lp s . M e h s 27 c l e ih s a tcc r br lpas p s i e e a aly t od hi dr n w t p s i e e a ly who w e e te t d w ih c r r a e t om pr he sve r ha lt t ) r i n e n i e biia k n t anig a FX— wer r an d a r a m e tg o nd B A ea r ge st e t n r up.a d o he 0 c l r n who w e e te t d w ih c n t r3 hid e r r a e t om pr he sver h hiia i r i n n e n i e a lt ton t anig o
功 能 评 定 。结 果 两纰 患 儿 经过 3个 』 治 疗 后 , Y- rol 卜肢 功 能 评 定 著 优 于刈‘ l P< 0 0 ) j 瀹 f Ca r l双 i t 照 f( . 1 。结 论 B TX 埘 于 改善 A
A型肉毒毒素联合作业训练对脑瘫患儿上肢痉挛的疗效

掌 、 指训 练等 。 对
1 3 疗 效 评 定 方 法 .
两组 患儿 均 于治 疗 前 、 疗 后 第 3个 月 和 第 6个 治 月按 照 以下方 法进行 疗 效评定 。 1 3 1 精 细运 动功 能评 定 采 用 《 e b d .. P a o y运 动 发 育
儿 的上肢 注射 剂量 常为 ( ~2 U/ g 全身 总 注射 剂量 1 ) k, 应 不超 过 1 ( g・次 ) 4 0u/ , 6U/ k 或 0 次 同一 注射 点 <
5 次 。 OU/
动受 限 为 特 点 的一 组 综 合 征口 。若 上 运 动 神 经 元 受 ]
损 , 可 导 致肌 肉痉 挛 、 力减 弱 、 动 控 制 能力 差 和 则 肌 运
Chn JOb t tGy e o dar( e to ),u O 2, 18, . i se n c l Pe it Elcr n Ed J ne2 1 Vo. No 3
・
短 篇 论 著 ・
A 型 肉毒毒 素联合作业训练对脑瘫患儿 上肢痉挛 的疗效
李 娜 田 小 玉 王 秋 罗 蓉
量表 ( 2版 ) ( e bd eeo me— lmoo c l , 》 P a o y d v lp nt tr s e a a
选 取 20 0 9年 1月 至 2 1 年 1月于本 院确诊 的 4 01 8
例 痉挛 型 脑瘫 患儿 为研 究对 象 。根据 治疗方 式将 其分 别纳 入 治疗组 ( 一 2 , TX A 联 合 作 业 训 练 ) n 5B — 和对 照
组 ( 一2 , 纯 作 业 训 练 ) n 3单 。其 中 , 性 患 儿 为 2 男 9例 ,
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研究

对 6 例痉 挛型 下 8
肢 瘫 痪 患 儿采 用 电刺 激 定 位 下 多位 点 注 射 治 疗 ,3 后 开始 康 复 训 练 。 注 射 后 对 症 护 理 , 密切 观 察 患 儿 的 不 良反 应 。 同 d
Th ln c lo e v to n o r ltv u sn r lo n c sa y Re uls Cln c lr s t h we h tt e ttlef ci e rt e c iia bs r ain a d c rea ie n ri g we e as e e s r . s t ii a e ulss o d t a h oa fe tv a e wa 0 s 1 0% , t r e l —e fci er t s9 he ma k dy fe tv a ewa 5% 。 n twad r a t n, t e o fe t e a tr3 a s t1 fe tv od o uno r e ci o o b c me ef ci ' e d y , I e eie h l v f e
i sat eerl a y n psccrba p s.Meh d 6 p scp r l i css eet a db eB X—A m hp isi rm sua jc i l to s 8sat a pe a ae r r t yt T i a g w e e h u il se t uclrne・ e t na i
实用心脑 肺血 管病 杂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0 0年 1 月第 l 1 8卷第 1 期 1
・
・
19 5 3・
论 著 ・
A型肉毒毒素配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的疗效观察

后顺 序将 患儿分 为两组 , 观察组 3 , 中男性 1 例 , 0例 其 9 女性
l 例 ; 龄 1— 1 0 1 年 3 0 个月 , 均( 9 平 3. 3 ) 9±2 . 个月。对照组 3 5 0 例 , 中男性 1 其 8例 , 性 1 女 2例 ; 龄 1—9 年 3 6个 月 , 均 平 (1 4 . 83 个月 。两组 患儿 问年 龄 、 5±1.) 性别 、 良Asw a 评 改 hoh
DO : . 6  ̄i n1 0 - 2 22 1.8 2 I 03 9 .s.0 1 14 .0 0 . 1 1 9 s 1 0
1 湖南省儿童 医院康复 中心 , 湖南长沙 ,107 400 ;2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 郭春光 , , 院医师 ;收稿 日期 :010—5 男 住 2 l-40
级康复医学 网络 , 但是仍然难以完全满足许多需要接受康复 治疗与指导 的伤员 。因此 , 探寻或扩大社 区康复服务范 围的
方法 , 就显得尤为必要 。
家庭康复指导小组成为地震伤员的“ 家庭康 复医生 ” 满足地 , 震伤 员的康复需求 , 节省 大量的人 力和物力 ; 对于不 同的 ④ 地震伤 员 , 可以根据其 功能障碍 的实 时状况 的不问 , 也 制定 不 同的个体化 的康 复方案 ; ⑤可 以同时指导伤员 家属 , 让其 发挥指 导与监督作 用 , 以保 证康复训练 方案 的正确 实施 ; ⑥
就是 “ 家庭康复技 巧指导 ” 。因此 , 我们根据 四川绵竹地 区
伤员 分布 、 经济发展及相关 医疗服务条件状况 , 制定 了“ 家庭 参 考文献
f] 张霞 , 荣, 1 卞 励建安 , 等.四川江油地震伤 员康复状况分析【} } J.1 1 国康复医学杂志 ,0 9 2 () —8 2 0 ,4 15 . : f 卫生部, 2 ] 国家残联. 四川地震伤员康复治疗分流指导原则l.・ J } 1 1 罔康复医学杂志 ,0 8 2 () 7 . 2 0 ,38: 5 6 [] 刘守 国, 3 励建 安 , 艾金飞 , 四川省北川 中学地震 伤员康复状 等. 况调查分析 『.中国康复 医学杂志 ,0 9 2 () 8- 6 3 J 1 2 0 ,48: 0- 8 . 6 1 兰谢 , 赵新 , 张筱烽. 铭记 伤痛 , 展望 未来—— 汶川地震 为四川 社 区康复 带来 的机遇 和发展 r.中 同卫 生事业 管理 ,0 9 3 J ] 20 ,: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研究现状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研究现状脑卒中偏瘫患者约80%~90%有某种程度的痉挛,国外报道为65 %。
虽然痉挛有助于某些患者的站立和转移,或使某些患者的静脉回流增加,从而减轻水肿,但痉挛妨碍大多数患者的功能恢复,如不积极治疗可导致患肢永久性的高肌张力、关节挛缩和运动模式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Barthel指数明显降低。
1 机理研究目前对脑卒中后的痉挛状态的机制还不十分确定。
一般认为,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脊髓反射活动增高引起,以速度依赖性牵张反射增强为特征的肌肉张力异常,是以牵张反射亢进为核心的运动控制紊乱所致。
脑卒中后由于中枢性运动抑制系统失调,使α运动神经元和γ运动神经元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失衡,造成γ运动神经元占优势,使中枢性运动抑制系统作用减弱,致使低级中枢的原始功能释放,导致运动环路的兴奋性增强,使患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呈痉挛状态。
临床上,多出现上肢屈肌群和下肢伸肌群肌张力增高,形成所谓的Wernicke-Mann体位。
也就是说,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主要是脊髓中枢兴奋性增加,特别是α2γ环路活动性增强而引起的。
因此,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切断神经根,阻断Ⅰa 类神经冲动传入治疗脑瘫性肌痉挛。
诱发肌电图是对外周神经进行刺激时而产生的诱发性肌肉放电活动。
其中,H波成分是指外周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产生的神经冲动沿Ⅰa类传入神经纤维传至脊髓,诱发脊髓α运动神经元产生的单突出性反射电位。
H波的最大振幅值可以反映脊髓α运动神经元被动员的总量,是判定脊髓α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客观指标,已被广泛应用于脊髓机能评定等相关的临床医学研究领域之中。
另外,当外周神经产生的神经冲动沿运动传出神经纤维传至骨骼肌时,会引起骨骼肌纤维细胞兴奋而产生骨骼肌复合反应电位M 波。
由于M 波容易对H 波振幅变值的大小产生影响,所以一些研究者认为,H/Mmax的变化更能反映痉挛状态下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
缝隙连接蛋白(Cx32) 是由一对6 个连接蛋白形成的细胞间两个连接子组成的中空亲水性电突触。
23例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下肢肌痉挛的临床效果观察

23例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下肢肌痉挛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在治疗脑卒中下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院2011年12月到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46例脑卒中下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3例,前者采用单纯注射btx-a治疗,后者采用btx-a与康复训练相结合措施治疗,最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差异。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fma 评分、mas评分及bbs评分改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肌肉btx-a注射治疗:btx-a,100u/每支,稀释至浓度50u/ml,选取腘绳肌、胫骨后肌、髋内收肌及股二头肌等肌群注射a型肉毒毒素,根据肌群大小,从每个肌群中选取3到5个位点作为进针点,每个位点注射5到10u,患者用药量因个人注射肌的大小和痉挛程度而异,但总剂量需控制在500u以下,每天1次;研究组在患者注射btx-a后进行促进肌肉功能恢复的康复训练,具体措施如下:①肌肉摆放姿势控制:患者首选卧位,该体位可有效抑制肌张力的增加,达到缓解痉挛的目的。
②关节负重、被动牵拉: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患者进行翻身,关节伸展,患者尽量实现从仰卧位到坐立、从坐位到站位转换的平衡训练。
③促进神经发育技术:bobath技术、pnf或brunstrom等技术。
各项康复训练时间每次30-45min,每天进行1次,15天为一个疗程。
两组患者均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3及5个月由一位康复医师进行功能盲法评定。
13疗效评定方法[3]分别采用fma表(简易运动功能量表)、采用bbs表(berg平衡量表)及改良后mas表(ashworth痉挛量表)对患者的下肢肌运动能力、动态和静态状态下的平衡功能以及下肢伸肌痉挛状况进行评定。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差异在p<005下具有统计学意义。
康复训练对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型脑瘫长期疗效的影响

—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 1年 7 01 月第 l 卷第 7 CiJ eai hm rc J121, o 1, o7 7 期 hn hb T eTPat u.01V1 复 训 练 对 A型 肉毒 毒 素治 疗 痉 挛 型 脑 瘫 长 期 疗 效 的影 响
刘 建军 ,纪树 荣 ,吴卫 红 ,张雁 ,曾凡 勇 ,李 南玲
l 要】 目的 摘
探讨康复训 练对 A型 肉毒毒 素( X— N滞术缓解 脑瘫 患儿痉挛长期疗效 的影响 。方法 BT A)
20 3 例痉挛型脑瘫 患
儿 接 受 B X A阻 滞 术 治 疗 ,根 据 患 儿 体 重 和 修 改 的 Asw r 量 表 ( S评 分 确 定 B X A剂 量 。A组 每天 进 行 康 复 训 练 2h 上 ,B T — h ot h MA ) T — 以 组 进 行 康 复 训 练 2h以下 或 无 训 练 。 1 后 评 定 其 粗 大 运 动 功  ̄ ( MF 。结 果 年 G M) 组 G M 分 数 提 高 明 显 多 于 B组 (< .1。 结 论 MF 尸0 ) O 动 功 能 的提 高 。 【 键 词 l 脑 性 瘫 痪 ;痉 挛 ;A型 肉毒 毒 素 ;长 期 疗 效 ;神 经 阻 滞 ;康 复 关 A、B两 组 患 儿 的 年 龄 、体 重 、术 前 的 MAS、GM— F 均无显著性差异(> . ) M P O0 ,两 组 患 儿 肉毒 毒 素 作 用 时 间无 显 著性 差 异 (> .5。术 后 1 两 组 G M 均 较术 前 提 高 (< .5。A 5 P 00 ) 年 MF P 00 ) B X— 阻 滞 术 后 有 肯 定 的长 期 疗 效 。阻 滞 术 后 开 展康 复 ¨练 有 助 于 患儿 粗 大 运 T A I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