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水泥池养殖技术
黄鳝的两种养殖模式

黄鳝的两种养殖模式1、水泥池养殖选择通风、向阳、水源方便的地方建池。
一般为水泥、砖面结构,建半地下式池子,大小以6-20平方米为宜,池面和底部要打磨光滑,以免鳝体受伤。
池角砖应为圆弧形,池檐向内侧伸出,设进排水口和溢水口,进水口一般要高出水面3040厘米,排水口安装在池底下。
溢水口一般设在高于泥面20厘米处。
排水口和溢水口应设在进水口对侧,并且各水口都要用金属网做好防逃装置。
上述工作做好后,应对水泥池采取脱碱措施。
因为酸碱度上升,会使养殖黄鳝受损,其方法是每立方米水中溶入酸性磷酸钠20克或过磷酸钙肥料1公斤,浸泡2日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水泥池养鳝分有土和无土两种养殖方式,这两种方式都要栽种水花生或水葫芦,以在炎热季节起调节水温和供鳝鱼避暑的作用,可全池种满只留几个投食点(约1/10的空间)A、有土养殖以底铺20-30厘米泥土为宜,泥层表面以上水位应保持在2.025米。
水过深则鳝鱼在活动中要消耗过多的能量,过浅则水体易浑浊且水温变化大;B、无土养殖水位保持在30-40厘米为宜。
其优越性在于水体消毒效果好,易操作;而有土养殖,消毒时药力较难作用到泥土中、底部,且易滋生各种寄生虫及其中间寄主,如扁叶螺、蚂蟥、细菌、框实螺等。
相关阅读:黄鳝养殖的三种方式2、稻田养殖稻田不干涸、不泛滥的田块均可利用,面积以不超过666.7平方米(1亩)为宜,水深保持10厘米左右即可。
四周田埂最好用砖或条石砌成,高40厘米,宽30厘米,墙顶出檐5厘米,以防黄鳝用尾巴钩墙或钻洞逃跑,还可以用70厘米×40厘米的水泥板护田埂与地面成90度角,下端埋入田底10厘米左右,上面加砖、石、土等作埂。
如果是粗改粗养,只要加高、加宽田埂注意防逃即可。
田中央挖一个面积为4平方米深0.5米左右的水凼。
沿田埂四周要开挖围沟,田中挖井字形鱼溜,一般宽30厘米,深30厘米,所有沟与凼必须相通,开沟挖凼在插秧前后均可。
如在插秧后,可把秧苗移栽到沟边、凼边,这样就不会减少秧苗的株数。
水泥池无土养殖黄鳝

水泥池无土养殖养鳝水泥池流水精养黄善是近年来才发展的一种新型的养殖方式,其具有养殖密度大,生长快产量高,益于防病,和起捕方便等优点。
幕春4月买鳝苗每千克15—20元, 11月卖成鳝千克40--45元,一般增重3—5倍,精养黄善的却效益可观。
鳝池建设养殖场地要选择交通方便,电力有保障、水质良好、无污染、水源最好具备自流、自排,有温水的地方更佳,可以通过调节水温使黄鳝一直处在最适水温条件下生长。
鳝池面积一般为宽3米,长5米,建成半地下式,可多池并排,但池于池的进排水应独立相互不窜通,以利防病。
池底铺2—3厘米厚混泥土,进水管到排水管处要有100:1的坡,池壁四周高100厘米,池壁内侧用水泥浆抹面,池壁顶用砖横砌成T字形压口,用以黄鳝防逃,池壁顶下40厘米处按直径10厘米溢水管,(溢水管、排水管的方向与排水沟应在同一边),每排水泥池的一边壁顶下10厘米设直径6厘米进水管,另一边池底设直径6厘米排水管并按开关1个,进水管、溢水管、排水管,管口要用纱窗包好,排水沟留在两池之间,沟宽20厘米,沟深约30厘米(沟宽也可视池多少而定)。
由于新建的水泥池碱度较高,必须进行脱碱处理后才能投入黄鳝苗,否则黄鳝受到碱害而死亡。
常见的脱碱方法是:先将排水管关好,灌满池水,按每吨水放过磷酸钙肥料1千克,或最好用地表水灌满池浸泡20天。
20天后,放干旧池水,加注新水深至50厘米,然后放10余条小杂鱼,3天后小杂鱼确无不良反应才能说明碱已脱去。
池内要种植水葫芦、水浮莲、水花生等,水草可改善水质,增加溶氧量,还可供黄鳝隐蔽栖息,水草种植覆盖率应达70%以上。
鳝苗放养鳝种放养时间一般以早春水温在18℃左右时放养效果较好,经过越冬的黄鳝刚开始大量摄食,食性易改变,黄鳝驯养成活率高。
鳝苗最好是良种场人工培育的,也可从原地采捕野生的,但人工培育获得鳝种品种好,规格齐,不用再次训养,成活率高,还有利于黄鳝在养殖过程中快速生长,虽然鱼种价格略高,但也合算。
水泥池高密度养黄鳝技术

在水泥池内部合理设置坡度,以便于黄鳝活动和捕捞,一般 以1:2的比例设置。
水泥池的进排水系统
进水口设计
设置进水口,确保水源能够均匀地进入水泥池,避免水位波动过大。
排水口设计
设置排水口,以便于排出污水和多余的水,保持水质清洁。同
黄鳝的来源与选择
日常管理
定期巡池,观察黄鳝的生长情况,及 时调整养殖措施,做好养殖记录。
黄鳝的疾病防治
预防为主
建立健全疾病预防制度,定期对养殖池进 行消毒处理,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和稳定
。
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微生物和免疫制剂等生物防治手 段,提高黄鳝的抗病能力,减少药物使用
。
科学用药
在疾病防治过程中,选用高效、低毒、低 残留的药物,严格控制用药量和用药时间 ,避免药物残留和副作用。
品牌建设
通过建立品牌形象和市场口碑,能够进一步提高 黄鳝的市场竞争力。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特点
水泥池具有较好的抗渗性能,易于进 行消毒和清洁;高密度养殖能够充分 利用水体空间,提高黄鳝的养殖效益 。
水泥池养黄鳝的优点
01
02
03
便于管理
水泥池的边界清晰,便于 进行养殖管理,如饲料投 喂、水质监测等。
病害少
水泥池的环境相对稳定, 可以减少黄鳝病害的发生 。
产量高
通过合理密养和科学管理 ,可以实现较高的黄鳝产 量。
水泥池高密度养黄鳝技术
汇报人: 2023-12-24
目录
• 水泥池养黄鳝概述 • 水泥池设计与建设 • 黄鳝养殖技术 • 饲料与营养 • 收获与销售 • 经济效益分析
01
水泥池养黄鳝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黄鳝无公害水泥池流水养殖的饲养管理技术

黄鳝无公害水泥池流水养殖的饲养管理技术在黄鳝小规模低密度养殖时,普通投喂蚯蚓、小杂鱼、河蚌、螺类和昆虫等鲜活饵料,鳝苗可以很快形成摄食习惯,但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规模化养殖或放养量在2千克/平方米以上的高密度养殖时,就会碰到饵料难以长久稳定供给、饵料系数高、饵料难以保存等困难。
因此,黄鳝规模化养殖时首先必需对黄鳝举行食性驯化,使其食用协作饲料。
1.驯饲:选用新奇蚯蚓肉(或蚌肉),经冷冻处理后,用6毫米模孔绞肉机加工成肉糜,将肉糜加清水混合,于天天下午5~7时匀称泼洒于鳝池中,投喂量控制在鳝苗总重的1%范围内。
这一投喂量远低于黄鳝饱食量,因此,黄鳝始终处于饥饿状态,便于建立黄鳝群体集中摄食条件反射。
3天后,观看到黄鳝摄食旺盛,即改为定点投喂,普通每10平方米设2~3个点,继续投喂2天,投喂量仍为鳝种总重的1%,此时黄鳝基本能在10分钟内吃完。
待黄鳝摄食正常后,即在饵料中掺入人工协作饵料举行诱食。
第一天可取代食饵饲料的1/5,以后天天增强1/5的量,5~6天后可彻低投喂人工协作饲料。
每次投喂时直接撒入定点投喂区域内,投喂量增至鳝种总重的2%。
因为黄鳝习惯在晚上摄食,因此驯饲多在晚上举行。
天天下午5~7时投喂一次,特殊注重投喂量应以15分钟内吃完为度,以提升饲料通过率。
2.人工协作饵料的调制:普通饲料厂生产的饲料并不能直接投喂,必需先行调制。
将黄鳝专用饲料65%加入新奇河蚌肉浆35%(用3~4毫米模孔绞肉机加工而成的),用手工或搅拌机充分拌和成面团状,然后再用3~4毫米模孔绞肉机压制成直径3~4毫米左右、长度为3~4厘米软条形饵料,略为风干即可投喂。
这样配制的饵料,其投喂效果极为抱负。
在有土规模化养殖中,饵料系数为2;在无土流水规模化养殖中,饵料系数仅为1.2~1.5。
3.投饲办法:投饲应做到“四定”、“四看”原则。
①定时:黄鳝虽有在夜间摄食的习惯,但在人工驯饲过程中,能够把天天投饲时光逐渐向前推移,移到早上8~9时、下午2~3时各投饵一次。
黄鳝池养殖技术有哪些

黄鳝池养殖技术有哪些黄鳝养殖有许多养殖模式,人们往往会根据现有的自然条件再结合一些其他的建设来选择或是创造合适的养殖方式。
今天我要介绍的静水池养方法就是一种不管自然怎样,自己建设的一种养殖方式,这种方式的特点是管理方便,那么具体的养殖过程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黄鳝池养殖技术1、选址选择背风向阳、水源充足、地势平坦、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最好周边没有水产养殖场,或是其他养殖场排放污水,最好是远离人群居住区,但是不偏远的地方。
还有就是周围没有森林的地方。
2、建池养殖池有地上式、地下式、半地下式三种样式。
地上式夏季水温太高,冬季水温太低影响生长。
多采用另外两种模式。
要在土壤坚硬地区修建池子,池子一般都是水泥池子,铺土之前可以铺油毡,可以防漏。
设置排水灌水管道,覆盖网纱。
3、准备放养前一周先用生石灰溶液洒池消毒,三天后注水浸泡几天后排出水,清洗干净池子,放置30厘米的泥土,一般是青草、泥土、肥料一起堆制的泥土。
种植一些水草类植物,供黄鳝休息。
放10厘米清水。
4、投苗投苗前先用小盆装池水,把购买的苗种放入小盆适应水温,观察没有异常就可以放养到池子里。
大概一平方米放养8斤左右鳝苗。
不超过10斤。
放养一个池子的大小要一致,放养的饲料投喂要多一些,不然就会互相咬食。
可以加入一点泥鳅,泥鳅活动可以增加水中氧气。
5、投喂小鳝苗可以食用水中虫类,另外还可以喂养一些豆浆类食物。
长大一些之后就可以投喂螺狮肉,小蚯蚓,还有米饭、豆饼、玉米面。
另外可以用切碎的蔬菜水果喂养。
开始在傍晚投喂,后期可以训练在其他时间吃食。
投喂饲料量是黄鳝在两个小时能吃完的量。
二,黄鳝常见的养殖模式1、网箱养殖网箱养殖的模式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养殖模式,它是一种主要是用大自然的水域来进行大规模的养殖模式,在同一片水域通过布置网箱来进行养殖,这样养殖的好处就是方便管理、生长速度快还没有有什么敌害、繁殖速度快、不易逃跑以及容易捕捉等优点,但是它的饲养成本会稍微偏高。
水泥池黄鳝养殖技术

(1)水的管理 水泥鳝池宜灌水20厘米左右,当盛夏酷热时,可将水位提升至30厘米。天气较凉爽时,3~5天换水一次;天气较热时,1~2天换水一次。为了使池水保持清新活嫩,可利用紫背萍的旺盛代谢来净化水质。既每两天将池内四周1/3部分放养紫背萍,用络子打捞一部分,使其不稀不密地旺盛生长,达到吸收水体肥料,保持水质清洁的目的。
5.越冬管理 水泥池黄鳝养殖时,一般采用无水越冬法。既在11月上旬,当气温下降至8~10℃以下时,缓缓排干池水,让黄鳝入蛰;当气温下降5℃以下时,要在池内盖上一层厚约5~10厘米的新鲜稻草,让黄鳝安全越冬。冰冻时期,不要让池底有渍水,以防结冰时黄鳝试窒息死亡。
水泥池养黄鳝技术?我有一个120平米的地方,旁边有条小河,我想养黄鳝?可以建多大的水泥池?多深?就是具体的方法?
2.把握放养密度 水泥池养鳝是一种高高密的精养池,每平方米可投放规格为40克左右的鳝苗2~2.5千克;60克左右的鳝苗2.5~3千克。大小黄鳝要分池喂养。对于个体重量超过75克的黄鳝,不宜投喂。
3.加强管理 加强公管理是水泥池养鳝中减少发病,提高产量的关键。一般来说,管理好的水泥养鳝池,可稳长2~3倍;管理不善的水泥养鳝池,几乎不长,或者只长1~0.5倍。水泥池子的管理工作有六点: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不同的季节要合理地搭配水草比例。一般夏天以水葫芦、水花生为主,春天和秋天以水花生浮萍为主,冬天最好不要放水。因为鳝鱼喜欢钻水草,水草一般浮在水面上,冬天降温的时候很容易冻伤鳝鱼。给黄鳝池搭凉棚,是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是因为黄鳝静水无土养殖的池面较小,水位较浅,在夏天水温极易超过30℃,使黄鳝有应激反应,引来杀身之祸。所以,一定要采取遮荫措施。在池边种植葡萄、丝瓜等攀援植物也是不错的主意,不但能享受着收获的喜悦,还能给黄鳝池遮阳避暑。
鳝鱼养殖黄鳝养殖技术要点

鳝鱼养殖黄鳝养殖技术要点鳝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有“赛人参”之说,同时它的药用价值也很高,在养殖品种中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价格居高不下。
现将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鳝鱼池的建造1.水泥池面积以30平方米~50平方米为宜,池面和底部要打磨光滑,以免鳝鱼在活动中擦伤皮肤造成各种细菌、病毒的感染,池子顶端应高出水位30厘米左右,并设置自然溢水口,出水口用网片固定以免黄鳝逃跑。
水泥池养鳝分有土和无土两种养殖方式,这两种方式都要栽种水花生或水葫芦,在炎热季节起调节水温和供鳝鱼休息之用,可全池种满只留小部分投食口。
若是有土养殖以铺20厘米~30厘米泥土为宜,泥层以上水位保持在20厘米~25厘米为宜,水过深则鳝鱼在活动中要消耗过多的能量,过浅则水体易浑浊且水温变化大;若是无土养殖水位保持在30厘米~40厘米为宜,该养殖模式的优越性在于水体消毒效果好,而有土养殖,消毒时药力较难作用到泥土中、底部,且易滋长各种寄生虫及其中间寄主,如蚂蟥、扁叶螺、椎实螺等。
2.稻田养殖先把稻田泥土挖开,埋上网箱后再把泥土放回网箱里,把网箱四角固定住,栽上水花生或水葫芦,面积以20平方米~30平方米为宜。
在网箱里不宜种植水稻等根系粗糙、发达的作物,因鳝鱼有钻土习惯,易擦伤表皮。
3.各种池塘、湖泊、水库插网养殖即网箱无土养殖,面积以15平方米~20平方米为宜,这样便于消毒、治病,发病时可直接把网箱和鱼一起放到大的消毒容器里。
网箱里也要培育水花生或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供鳝鱼休息。
以上各种养殖模式面积不宜过大,过大则易在养殖过程中造成鳝鱼大小差异增大,不利生长。
二、选种应选黄色且黑斑点大而密的鳝种,此种鳝种长得最快;黄色、斑点小且不规则的长得一般;黄黑色的长得较慢;而乌黑或青黑色的长得最慢,但这种苗相对较凶猛。
在选择种苗时,应注意不选有伤、电打、钓、套的苗种,而选健康、活力强、逆水游动能力强、轻轻触其尾端反应迅速的苗种。
选种时应选大小规格一致的苗种,因鳝鱼有互相残食现象,特别是在饵料不足时极易发生。
无土流水养鳝法

无土流水养鳝法黄鳝无土流水饲养是利用水泥池饲养黄鳝,池中无土,黄鳝不再打洞而是利用人工洞穴,水是微流水。
这种养殖方式与常规的静水有土饲养法相比,具有生长快、成本低、产量高,起捕方便等特点。
其技术要点如下。
1、建池选择有常年流水的地方建池,池最好建在室内,用水泥砖砌,每个池2-3米2,四周池壁高40厘米左右,在池的相对位置设3-4厘米的进水孔1个和排水孔2个。
进水孔与池底等高,排水孔1个与池底等高,另1个高出池底4.5厘米,孔口都要装金属网罩防逃。
2、放养池建好后,将总排水口塞好,灌满水浸泡5-7天以上,然后将水放干,再将底下的1个排水孔塞住,保持每个小池有少量流水,水深4-5厘米。
鳝种放养前用0.001%孔雀石绿溶液浸洗3-5分钟,防止霉病发生和清除鳝鱼体表的寄生虫。
鳝种消毒后及时放养,每米放4-5公斤。
3、投饲鳝种初放时不肯吃人工投喂的饲料,需要进行驯饲。
驯饲的方法是:鳝种放养后2-3天白天不投饲,在晚上进行引食。
引食饲料可用蚯蚓、蚌肉、螺肉等,将饲料切碎,分成几个小堆放在进水口一边,并适当加大流水量。
第1次的投饲量为鳝种总量的1%-2%,以后逐渐增加到3%-5%。
等到吃食正常后,可在引食饲料中掺入蚕蛹、蝇蛆、煮熟的动物内脏和血、鱼粉、米糠、瓜皮等饲喂,第1次可加1/5,同时减少1/5的引食饲料。
如吃食正常,以后每天增加1/5,5天后即要取消引食饲料。
4、管理注意保证水流畅,不宜过大,保持水质。
隔一段时间,把池底排水管打开,加大水流,使粪便、污物等顺水冲出池外。
另外,还要防止鼠、蛇及寄生物有害动物入侵。
饲养一段时间后,同一池的鳝鱼如果出现大小不匀时,生长相差悬殊,要及时将大鳝分开饲养,以防止大吃小现象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鳝水泥池养殖技术
摘要介绍了黄鳝水泥池养殖技术,包括鳝池建造,苗种选择与放养、合理投饲、日常管理、病害及其他生物危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黄鳝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鳝;水泥池;养殖技术
黄鳝又名鳝鱼或长鱼,在我国分布极广,它不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还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具有补气、补血、消炎、祛风除湿等功效。
黄鳝的适应能力强,耐低氧、饥饿,便于运输,是很有养殖前途的品种。
家庭小规模养殖可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建造水泥池养殖,其养殖方法简便、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现将黄鳝水泥池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鳝池建造
要选地势稍高、排灌方便的地方建池,可建成地上池、地下池或半地下池。
面积以30~50 m2为宜,池壁和底部要打磨光滑,以免鳝鱼在活动中擦伤皮肤造成各种细菌、病毒的感染;池深80~100 cm,池形一般为长方形、椭圆形或正方形,东西走向[1]。
并设置自然溢水口,进排水管用铁丝网牢固封闭,严防黄鳝外逃。
池子顶端应高出水位30 cm以上,池壁顶部可做成“T”字形。
底层铺20~30 cm河泥或用青草、牛粪沤制的壤土,泥层以上水位保持在20~25 cm为宜,池面1/3的水面可适度种植茭白、水花生、水葫芦、蒿草等水生植物,以供鳝鱼遮荫躲避,还能降低水温,改善鱼池环境。
同时可在池边种植丝瓜、南瓜、扁豆等藤蔓作物,将藤蔓牵引于架上形成遮阳棚盖,其遮阳面积以占水面的1/3为宜,保持池水有一定的光照。
2苗种选择与放养
苗种有来源于笼捕的野生幼鳝,也可从市场收购,但受伤破皮、断尾的鳝要除去,最好选择人工繁殖的苗种。
苗种应选择体质健壮、体表光滑、活动力强、大小一致的黄鳝。
一般要求重量以20 g/尾为宜,也可投放30~50 g/尾的大规格鳝鱼。
在鱼种放养前15 d,用10 mg/kg的硫酸铜和100 mg/kg的高锰酸钾混合液进行全池泼洒,浸泡7 d后,换上清水。
放养前为了测定鱼池是否留有残毒,可用体长5~10 cm的鳙鱼或鲢鱼苗按2~3尾/m2作“试水鱼”,如鱼活动正常则池中毒性已消失,反之则应推迟放养。
放养时间以早春为好,1周内放齐。
放养量一般为1.5~3.0 kg/m2,条件好的可放到5~6 kg/m2。
鳝种放养前,用4%食盐水或10 mg/kg漂白粉浸浴10~20 min,以消除鱼苗体表的病原和寄生虫,增加抗病力。
放养时要注意暂养池与放养池的水温温差不宜过大,不得超过3 ℃。
如相差较大,应适当调节水温。
3合理投饲
黄鳝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特别喜食鲜活饵料,或蛋白质含量高的混合饲料,如各种昆虫的幼虫、小鱼虾、螺蚬、蚌肉、蚕蛹、蚯蚓、蝇蛆、禽畜的下脚料等,也可投喂一些植物性饲料,如米糠、麦麸、豆渣、瓜果等[2]。
鳝种入池后必须进行饲养驯化工作。
驯化的具体方法为:鳝种放养后3 d内不投饲,以使鳝种体内食物全部消化,使其处于饥饿状态,然后从傍晚开始用动物性和植物性饲料配合投喂,投喂量应由少到多,逐步增加。
投喂时间逐步提前,并结合条件反射训练,直至能吃多种配合饲料,并能在9:00、16:00左右摄食为止。
要定点投喂,一般每池设5~6个食台,要求将饲料投入食台,便于掌握食量和清除残饵。
一般鳝池每天投饲料400~500 g/m2,占黄鳝体重的5%~8%,投饲应在傍晚进行,日投量占鳝鱼总体重的3%~5%,6—8月投饲量为总体重的6%~7%;投饲量随鳝体增长而加大,在生长适温时应多投勤投,15 ℃以下时可少喂或不喂。
4日常管理
水质调节:一是保持适当水位,水位必须长期控制在5~15 cm,不能超过20 cm。
水浅易导致水质恶化,引起黄鳝停食和患各种疾病。
二是坚持勤换水。
一般情况下,3~5 d应换水1次,盛夏时节最好1~2 d换水1次。
新换的水特别是井水,要提前1 d抽到蓄水池,使水温调节至与池水相近,温差不能超过3 ℃;如能长期有一股微流水注入则较为理想。
三是及时清除残食。
每次喂食3~4 h后,对残留的饵料要用细网瓢清除。
特别是盛夏高温时节,为防止残饵发酵使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还必须坚持每周向池中泼1次生石灰水,以杀灭病菌,调节水体酸碱平衡[3]。
对当年达不到上市规格或准备囤留到春节期间价高时上市的黄鳝,应及时采取安全越冬措施:一是干池越冬。
11月以后,当水温逐渐降至15 ℃以下时,黄鳝开始钻入土层深处越冬,直到翌年2月。
在越冬期间可将池水排干,并在上面铺1层15~20 cm的稻草或麦秸,以保持泥土湿润和防止土层结冰。
二是带水越冬。
在黄鳝进入越冬期前,将池水升高到1 m左右,让其钻入水下泥土中冬眠。
水面结冰时要及时将冰打破,谨防黄鳝缺氧窒息死亡。
5病害及其他生物危害防治
因为黄鳝体表无鳞,易受致病菌、寄生虫的侵袭,再加上黄鳝对少数药物敏感,专用的特效药不多,所以在生产中要以生态预防为主,比如:养殖用水严格消毒、过滤,在鳝池中放养蟾蜍,减少人为损伤等,巡池时见到病鳝应及时捞起隔离,查明病因,对症下药[4]。
在水霉病防治上,选择体表无伤、体质强壮的幼鳝,在放养前用石灰对鳝池进行消毒,发现患有水霉病的黄鳝要及时用5%的碘酒涂抹患部,或用3%~4%的食盐水浸洗鱼体5 min,就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在梅花斑病防治上,由于蟾蜍可在鳝池中放养一些身上的蟾酥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若已发病,应立即更换池水,把剥去皮的蟾蜍,用绳子系好后在池内反复拖动,1~2 d即可除病。
在发烧病防治上,在养殖池中投放少量泥鳅,利用其吃掉残饵和上下窜动,增加水中溶氧量;发病后应立即彻底换水,并泼入0.07 mg/kg硫酸酮溶液50 mL/m2或青霉素30万U/m2对水25 kg泼洒。
生长期间,尤其是刚放鳝苗和黄鳝的繁殖季节,绝对不能够放鸭子入池捕食。
为防止猫、鼠、鸟类等动物入池捕食黄鳝,最好用旧网片盖
住池子,或是采取其他保护措施[5]。
6参考文献
[1] 陆友福,杨正锋.黄鳝水泥池高密度养殖新技术[J].科学种养,2009(7):37-38.
[2] 胡王.黄鳝养殖实用技术[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2):104-107,188.
[3] 柳富荣.黄鳝池塘网箱健康养殖技术研究[J].中国水产,2010(5):81-83.
[4] 周军.黄鳝网箱生态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9):332.
[5] 胡宝林.小面积水泥池黄鳝养殖技术探讨[J].渔业致富指南,2002(1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