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法在小学数学教学

合集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教学法的运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教学法的运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教学法的运用类比教学法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将一个新的概念、问题或者方法与学生熟悉的、已经掌握的概念、问题或者方法进行类比,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教学法的运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类比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是相对较低的,他们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往往缺乏兴趣。

而类比教学法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进行联系,使学生能够在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更容易接受和掌握新的知识。

教学平行线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举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平行线的例子,如铁轨、栅栏等,通过这种类比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平行线的概念。

类比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的学科,要求学生善于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

而类比教学法通过比较和类比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和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可以将其与一个学生已经掌握的类似的问题进行类比,这样学生就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新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将得到提升。

类比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记忆能力相对较弱,他们往往很难理解和记忆抽象的概念和原则。

而类比教学法能够通过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事物和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在教学分数的乘除法时,可以将分数的乘除法与整数的乘除法进行类比,通过比较两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分数的乘除法。

类比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类比教学法,使教学更生动有趣,让学生更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教学法的运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教学法的运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教学法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教学法是一种极具有效性的教学法。

它通过将学生所了解的某些领域与学习的数学知识做出联系,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谈。

一、课堂引入
在课堂中,通过展示一些真实的、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事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

例如,当教师教授圆的面积概念时,可以用糖果或饼干来作为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的面积。

当教师教授几何结构时,可以用房子或建筑物的平面图作为例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几何的运用。

二、知识讲解
在对特定概念的讲解中,可以运用类比教学法。

例如,当教授小学生分数的概念时,可以比喻成蛋糕分成若干份。

再比如,当教授面积单位时,可以通过比较矩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面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单位的概念。

三、学习活动
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类比教学法也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

例如,在学生进行画图活动时,可以让学生画出自己熟悉的一座建筑物的地图,并要求他们用几何图形对其进行描述和计算。

这种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创造性。

四、补充知识
在补充知识方面,也可以运用类比教学法。

例如,当讲述防水材料的重要性时,可以比喻成人家的地板不打蜡一样,不防水就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属性损失,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防水材料的重要性。

总之,类比教学法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类比教学法的优势,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各种教学活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教学法的运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教学法的运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教学法的运用类比教学法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也是非常广泛的。

本文将从类比教学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类比教学法是指通过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或经验之间的相似性,将新的知识和经验引入到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以“以旧带新”、“以近引远”的原则进行教学,提供给学生一个类比的思维框架,使得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

类比教学法的核心原理是相似性理论。

人类的思维方式是通过类比、归纳和类比的过程进行的,而类比教学法正是借助人们的这种思维方式来进行教学。

通过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似点和差异点,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理解和运用新的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教学法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在数学中,有许多抽象的概念,对孩子们来说往往比较难以理解。

通过使用类比教学法,教师可以将这些抽象的概念与学生已经熟悉的事物进行对比,从而减少学生的抵触心理,更快地掌握这些概念。

类比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在数学中,解决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能力,而类比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寻找问题解决方法的能力。

通过找出已知问题和新问题之间的相似性,学生可以运用已知的解决方法来解决新问题,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类比教学法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类比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的知识进行比较和联系,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我们也要注意类比教学法的适用性和限制性。

类比教学法只适用于某些类型的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可能不太适用。

类比教学法虽然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知识,但不能替代其他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结合其他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更加全面和有效。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教学法的运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教学法的运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教学法的运用一、类比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含义类比是指以相似的事物或现象的相似性为基础,进一步推测其他方面的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类比教学法就是通过将数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中已经熟悉的、能够感受到的实际事物或现象相联系,使得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易于理解。

通过类比教学法,学生能够更加自然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产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类比教学法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往往难以理解,但是如果将数学内容与他们熟悉的事物或现象相联系,就会使得数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促进数学概念的形象化类比教学法能够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化,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知识,从而易于理解和记忆,促进数学概念的形成。

3.提高学习效果通过类比教学法,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往往能够事半功倍,提高学习效果,进而提高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循环。

三、类比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1.利用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类比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与数学知识进行类比教学。

在教学小于、大于的概念时,老师可以用学生熟悉的水果大小进行比较,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大小的水果来理解小于、大于的概念。

2.利用实际的问题进行类比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实际的问题与数学知识进行类比教学。

在教学加减法时,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3.利用数学游戏进行类比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通过参与游戏来理解数学知识。

在教学数学的整数概念时,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整数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来理解整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教学法的注意事项1.类比的真实性在进行类比教学时,要注意类比的真实性,即所选用的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学生熟悉的、常见的,否则会产生误导,适得其反。

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教学法的应用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教学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合理地运用类比教学法,可以使数学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小学数学中类比教学法的特点1.类比教学法是指通过比较和类比来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促进知识的联想和理解。

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类比教学法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学生熟悉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使学生易于理解。

2.类比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和实际情况进行类比,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类比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类比分析和比较,学生可以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二、小学数学中类比教学法的应用策略1.注重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生活化教学,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通过类比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在教学加减法时,可以利用生活中的购物、计算物品的数量等实例进行类比教学,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得启发,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运用图示和实物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图示和实物来进行类比教学。

利用图片、专业教具或者自制的实物,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数学概念,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几何图形时,可以使用图形模型或者实物模型来进行类比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各种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3.运用故事和游戏利用故事和游戏进行类比教学,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编排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或者设计趣味性的游戏环节,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他们的参与度,同时也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在教学分数概念时,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故事或者游戏,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习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教学法的应用策略类比教学法是运用类比思维和类比比较的方法,将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相比较,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的教学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教学法被广泛运用。

下面将介绍几个类比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运用生活场景类比运用生活场景进行类比教学,可以让学生更易于理解抽象知识。

例如,教学“移项”的概念时,可以拿生活中相对应的经验和实例进行类比。

比如,将等式中的项相互迁移,就像我们将家中物品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一样,即可生动形象地表达“移项”的概念。

二、通过类比图形思维传递知识将所学知识可视化,通过小学生常见的图形进行类比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例如,教学数轴时,可以将其与台阶类比,将数轴上的数值类比为人在不同的台阶上时所展示的不同高度。

三、运用类比故事增强记忆通过一些简单易懂的寓言故事,将所学知识与故事情节相联结,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正负数的概念时,可以讲述一位上山下海的旅行家,在不同海拔的山区里遇到了一些加减乘除数字问题,从而为学生清晰而生动地呈现数学概念。

四、设置类比小游戏提高趣味性通过设置类比小游戏,给小学生提供一种轻松有趣的学习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色块图案拼图游戏的形式,教导学生如何按套路计算得出正确答案,更具趣味性地巩固知识。

总而言之,类比教学法是一种可以丰富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

通过富有生动性的教学场景、可视化的图形思维、讲述的寓言故事和设置的小游戏等方法,可以让小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安然掌握知识点,并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探究欲望。

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教学法的应用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教学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将抽象的数学内容与具体的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相联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采用类比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比较和归纳能力。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出发,探讨类比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基本原理类比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比和类比的方式,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新学习的知识相联系,在类比中找到共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新的知识。

类比教学法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比如通过图形、叙述、题目等方式进行类比,其中最常见的是通过比较具体的事物或现象来进行类比。

二、应用策略1. 记号和符号类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时候都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记号和符号,比如加减乘除符号、平方根符号、箭头符号等等,这些符号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比较新鲜和抽象的。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记号和符号类比的方式进行教学,将这些符号和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的事物相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符号的含义。

对于加减乘除符号,教师可以将它们比作运输工具,加号就像是一辆往前开的车,减号就像是一辆往后开的车,乘号就像是一辆拉着货物的拖车,除号就像是一辆装载货物的卡车。

通过这样的类比,学生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符号的含义,从而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的数学运算中去。

2. 几何类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几何知识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几何知识往往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几何类比的方式进行教学,将几何知识与学生平时所见到的事物相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几何知识。

对于平面图形,可以通过比较和类比的方式来说明它们的性质和特点,比如将正方形比作是一块瓷砖,将三角形比作是一片倒角的饺子皮等等,通过这样的类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教学法的应用策略一、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运用类比教学法进行数学教学时,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程度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设置类比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生活实例进行类比,而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选择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类比,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

二、选择合适的类比教学内容在进行数学教学时,选择合适的类比教学内容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挖掘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事物和现象,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的认知框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加法时可以引入与购物、找零相关的实例;教学几何时可以引入与日常生活中的建筑物、图形相关的实例;教学分数时可以引入与食物、比赛成绩相关的实例等。

这些类比教学内容既能够让学生轻松地理解数学知识,又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三、合理设计类比教学形式在进行类比教学时,需要合理设计类比教学形式,使其与课堂教学内容相适应。

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故事教学、游戏教学、实验教学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

在教学几何时,可以引入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各种图形,从而加深他们对于几何知识的理解;在教学分数时,可以引入一些分数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分数的实际运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些形式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积极引导学生独立发现在进行类比教学时,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独立发现,让他们在参与类比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实际操作和自主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的认知,并建立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

在引导学生独立发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引导他们自主探索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及时总结和归纳在类比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将所学内容进行系统整合和内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对数学知识内容的本质认识,往往隐藏在数学知识的背后,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创造机会,有意识让学生去体验、运用。

类比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运用类比法来探究新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建构知识网络,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激发创新思维。

关键词:类比法;小学数学;数学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的,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关键所在,是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基础,也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然而在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中发现,直接以小学数学内容为背景的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教学的研究很少,在教育实习中也发现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认为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简单、浅显,没有什么数学思想方法之谈,在课堂教学时主要局限于解题的技能与技巧层面。

这很难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本质,很难领会到数学的魅力。

从知识层面来看小学的数学教学内容较简单,但处处蕴含着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去挖掘与渗透。

下面就类比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作些探析。

一、类比法的内涵
(一)类比法
类比是一种间接推理的思想方法,也是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

类比是利用两对象的某些相似性,由此对象的某些性质或结论,猜测乃至证明另一对象的相应性或结论,由处理此对象的某些方法,利用相似性移植或稍加改动后移植与另一系统,用以处理另一对象的相似的性质或结论。

可见,类比是提出新问题和获得新发现的一条重要途径。

正如著名的数学家波利亚所说:“类比是一个伟大的引路人”。

所谓类比法是通过对两个研究对象的比较,根据它们某些方面(属性,关系,特征,形式等)的相同或相类似之处,推出它们在其它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类似的一种推理方法。

(二)类比的基本模式
类比的一般模式如下:
S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性质a、b、c、d;
S′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性质a′、b′、c′;
a′、b′、c′与a、b、c、相同或相似;
B类对象可能具有(或不具有)性质d′。

整个思维过程是以“联想”为前提;以“相似性”为向导;以提出“猜想”为使命;以发现“新规律”为目的。

无论类比的结论如何,它对我们的数学认识活动都提供了富有创意的思维方法。

然而类比所得结论不像演绎推理的结论那样具有逻辑的必然性,正因为如此它带来了演绎推理所没有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康德曾说过:“每当理智缺乏可靠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

当代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把类比称作“获得发现的伟大源泉”。

在数学研究中,类比是发现概念,定理,法则和公式的重要手段,也是开拓新领域和创造新分支的重要手段。

例如:笛卡儿通过“联想”与“类比”创立了解析几何。

类比法所获得的结论是对两个研究对象的观察比较,分析联系以至形成猜想来完成的,是一种有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方法,其结论的可靠程度,依赖与两个研究对象的共有属性,一般说来,共有属性愈多,结论的可靠程度就愈高。

尽管类比法结论的真实性不一定得到保证,但它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有着重要意义。

二、几点运用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一普遍的教学规律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同样适合,长期以来,对数学方法的探索,研究和实践,目的都是为了使传授知识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有机结合,使数学思想方法能有效的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运用类比法进行有效的教与学。

(一)运用类比法探究新知
数学中有些概念是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的,倘若在教学中,讲授新知识时联系旧知识,将新旧类比分析,将能让学生更加理解知识,同时也能突破难点,降低教学难度。

例如,学生刚开始接触比的性质时,感觉困难,但学生对于分数的性质是相当熟悉的。

根据这点利用类比迁移来讲:对照分数的基本性质,看比又有什么样的基本性质呢?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总结比的基本性质,会发现学生很自然的说出比的基本性质,既“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者都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


这样的讲解使新知识不新,旧知识不旧,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由此可见,应用旧知识的类比能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易于同化,从而学得轻松,教的愉快。

(二)运用类比法建构知识网络
运用类比法将各知识点串联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能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系统化。

如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工程问题”中的三个数量有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这样的关系。

而“行程问题”中的三个量也有类似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

因此,工程问题的解法可以类推到行程问题中去。

例如:在“一件工程,甲队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队单独做30小时可以完成,两队合做,几小时可以完成全工程?”这一工程问题应用题中,工作总量可以看作单位“1”,甲队的工作效率可以看作1/20,乙队的工作效率可以看作1/30,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这题的解法是:1÷(1/20+1/30)。

而在“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要10小时,货车从乙地开往甲地要15小时,如果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几小时可以相遇?”这一条“相遇问题”应用题中,同样可以把总路程看作单位“1”,客车速度看作1/10,货车速度看作1/15。

因此,从上一题的解法可以类推出本题的解法为:1÷(1/15+1/10)。

这样通过类比沟通了两类不同的应用题,建构了系统的知识网络,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

(三)运用类比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对不同的数学概念运用类比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异同的比较能使学生加深对概念内涵的理解。

如对于反比例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熟知的正比例类比到反比例。

例如y/x=2与xy=3两者的区别在哪?前者可以用通式y/x=k(k为常数,k≠0)来表示,后者呢?学生很容易抽象出反比例的通式xy=k(k为常数,k≠0)(这样的类比,效果还是不错的,在实习期间已证实)
学生通过这样的类比不但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有效的提高了解题能力。

(四)运用类法激发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若能在适当时机将后续知识、扩展知识提前与正在学习的知识进行类比,则能激发学生进行探索与创新。

如在学习分数乘法时,将分数的混合运算提前涉及一点内容。

1/2×1/3与2/3×1/5学生很容易对这两个式子进行运算,这时老师提出在这两个式子之间添加“+”,问这该怎么办?(老师提示:我们学过的整数是怎么运算的?)通过这样的类比,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三、应注意的问题
由类比的内涵可以看出,类比思维的客观依据是事物的相似现象和相似规律,实质上它是一种非逻辑推理,所得的结果不一定完全正确。

所以在运用类比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类比的结论具有或然性:或者正确,或者不正确,或者不完全正确,对类比的结论能进行辩证的处理。

(二)类比推理需要相当的引导,且学生容易为表面上相似的类比所误导,Hagard 于1992年提出几个克服类比障碍的方法:(1)由学生自己类比。

(2)使用多种类比。

(3)教师应明确指出类比推理可能失败之处。

(三)要想让学生掌握一些类比思维,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先要使自己充实起来,这样才能将思想,方法逐渐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中,因此教师迫切需要学习和掌握以下知识:
(1)补充综合性知识。

从今后发展来看,知识也是日趋综合化,很多问题不是只用一门学科知识就能解决和回答的。

老师必须在知识上融会贯通,才能更好的在课堂上启发引导学生,实现纵横类比。

(2)挖掘教材中的潜在知识。

有些知识书本没有明确给出要求,但是必要时要给予补充。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94-95页,这部分内容讲的虽是长方形面积,但是从教材中可以发现它隐含了简单的统计思想。

教师教学时要注意挖掘这部分知识。

2、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创设一种有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情境。

如采用开放式教学。

3、要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只有概括出不同知识的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才能引导学生进行类比。

古代学者韩愈提倡读书学习先要入书,后要出书,要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

这就是说要总结,要概括,要深入认识问题的精神实质。

运用类比让学生去发现,去创造,让教学充满创新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马玉龙.谈数学中的类比思维[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6).
[2]关冬月.类比思维在高等数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3).
[3]杨勇,罗敏.“类比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科数学,2005中教研究,7、8.
[4]王梅.略论数学类比推理能力的培养[J].教坛弦柱,2005,(3).
[5]王成熙.类比学习探析[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2)
[6]张雪园.浅议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03).
[7]金成梁.小学数学教学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276—2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