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_秦帝国的兴亡

合集下载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教学目标:1.学习秦统一的历史,说出秦兼并六国的顺序,完成统一并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时间。

2、探讨秦统一建立国家的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教学重点:秦兼并六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意义。

秦朝的建立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

秦的各种政治、经济措施对后来的封建王朝产生了巨大影响。

教学难点:对秦统治的正确评价和指导学生形成正确而又客观的历史评价。

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与分析,形成正确的是非功过观念,提高联系、全面、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电脑历史挂图教学方法:引导式启发式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功高三皇、德高五帝的皇帝是谁?他得丰功伟绩有何之处?“(使用电脑搜索。

)二、整体感知:(课件展示)1、秦朝在同一六国之前有那些改革的措施,主要是谁负责改革,他改革的作用是什么?2、秦朝统一六国的顺序是?统一六国当中最有转折的战争是与赵国的哪场战争?3、秦朝在统一六国后,宰相是谁?他向秦始皇如何建议的,改革让秦国在以后的发展中怎么样?4、分析秦朝的建立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什么样的意义?5、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是谁领导的?6、探讨这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作用和意义?7、刘邦为什么能在楚汉之争中取得胜利?三、课文探究:(课件展示)1、秦朝的统一对于历史的贡献意义?学生分组讨论:(主要是立足于秦朝建立后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一系列的改革,改革产生的作用。

是要求学生达到的要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讨论秦始皇的是非功过?(要求要辩证的去看待秦始皇的是非功过,从而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取向。

)3、秦朝灭亡的原因,对比秦汉统治者的治国策略,讨论汉朝为何能统治时间久?四、课文总结:本文通过对秦朝历史的学习,认识到秦朝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作用和意义,同时对秦朝统治的政策评价,让我们认识到历史发展规律是有其必然的因素。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金榜学案配套课件:3.13秦帝国的兴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金榜学案配套课件:3.13秦帝国的兴亡

【备选探究】 探究主题 秦末农民战争 《三字经》以三字一句的方式,简短地叙述一些广为人知的历 史故事和普遍为古代社会所接受的道德观念及哲理,对秦灭汉 兴作了这样的叙述:“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 汉业建。”请你根据下列史料,完成探究任务。
【时代双雄】 材料一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 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1)“刘项”在秦亡后又进行了哪场战争?最终结果如何?秦亡 前后,“刘项”领导的战争的性质有何区别? 提示:楚汉之争。项羽战败自杀,刘邦建立西汉。性质:刘邦、 项羽领导的战争在秦朝灭亡之前属于农民战争,秦朝灭亡之后 战争性质发生了变化,成为争夺帝位的战争。
【残酷统治,令人深思】
(2)上述图片体现了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其具体表现。 提示:根本原因:秦的暴政导致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朝的统治。 具体表现:①繁重的徭役。②沉重的赋税。③残酷的刑法。
【农民暴动,揭竿斩木】
(3)“有人认为如果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 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你认为对吗?如果你不赞同,请尝试 反驳上面的观点。 提示:不对。还会爆发,因为秦朝的暴政依然存在。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图二中的两位人物在推翻秦朝统治斗争 中,各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项羽率军打败秦军主力。刘邦攻取咸阳,秦朝灭亡。
【历史感悟】 (3)从项羽失败、秦朝因暴政而亡中,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提示:得民心者得天下。
【核心点拨】 1.为什么秦国能强大起来,并最终统一全国? 提示:(1)战国以来,各国之间经济文化的联系日益加强,政治 上的分裂混战局面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人们渴望和平安定 的生活,统一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秦国地处关中,地势险固,易守难攻。 (3)关中地区物产丰富,充足的物资和财富能够供应长期战争。 (4)商鞅变法以来,秦国一跃而为强国,军队威武雄壮。 (5)嬴政精心勤政,有雄才大略。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上册)

说明: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提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1.距今约有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

(1965,云南元谋发现两颗牙齿化石及石器)2.距今约有70万年至约 20万年的北京人,仍保留猿的特点,已经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又称旧石器,会制造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已经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靠采集、渔猎为生),是原始社会的组织形式。

(北京房山周口店龙骨山,1987年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

)3. 距今约有1.8万年的山顶洞人,和现代人没多大区别,麿制石器,又称新石器,会人工取火。

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1、氏族公社驻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体现了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人类已经定居,靠农业为生,出现制陶业)。

2、河姆渡聚落遗址位于今天的浙江省余姚河姆渡村,距今大约7000年,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

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他们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的。

3、半坡聚落遗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半坡村,距今大约_6000_年,主要粮食作物是_粟__,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

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陶器(彩陶)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他们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的。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5.山东大汶口聚落位于现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距今大约4-5千年,以农耕为主,出现了私有财产,产生了贫富分化。

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1.炎帝(神农氏),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2.黄帝(轩辕氏),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是距今约4000多年前的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

秦帝国的兴亡教学反思

秦帝国的兴亡教学反思

秦帝国的兴亡教学反思为了达到本课教学的目标,师生在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教师参与指导学生搜集秦帝国的资料,创设教学情境,激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发挥自身才能与创造力。

在教师参与指导下,学生能亲口描述历史,亲身体验历史,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且能从师生准备的材料中敏锐地捕捉信息,进行分析探讨、交流合作,充分投入到知识探索之中。

反思二:秦帝国的兴亡教学反思初一历史今天已经上到了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应该说这节课是非常重要的一课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课,那么该如何把握好这节课呢?琢磨了很久,我发现这节课几个框题很有特点,正好可以用几个成语把整篇课文衔接起来,那就是纸上谈兵、揭竿而起、破釜沉舟、四面楚歌,而这些成语基本上都是学生接触过的,这样就使学生上课有话可说,初一学生上课活泼,爱表现,这样以来,学生的主体性就得到了体现。

其次在这节课要培养好学生对人物的评价能力,教他们用辩证的观点,比如如何评价秦始皇,一方面要说出秦始皇的才华,另一方面要说出他的残暴。

再比如刘邦和项羽之间的争夺王权的战争,为什么刘邦胜利,而项羽失败了。

所以我觉得能把这课上好对于学生是非常有意义的。

反思三:秦帝国的兴亡教学反思既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彰显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教学设计紧紧围绕课题,分析秦帝国的兴亡的原因,兴是由于得民心;亡是由于实行暴政而失民心。

从而得出结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在分析楚汉之争,项羽失败和刘邦得胜的原因时,也着重从得失民心考虑。

项羽残暴,不识时务而失民心;刘邦约法三章,善于用人,注意收拢人心,因而得天下。

本课还为下节课的内容埋下伏笔,吸取秦亡的教训,修养生息,实行仁政,从而为后来汉武帝时的大一统创造条件。

反思四:秦帝国的兴亡教学反思本课有一条想一想:秦为什么能兼并六国实现统一?这是一条问答题,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除了在本课能找到一些原因外,如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强大起来;还有都江堰的原因把四川变成天府之国,提供粮草和兵员,为秦的统一提供物质条件和源源不断的兵员;秦王嬴政自己的原因雄才伟略,还有地理位置易守难攻等因素,需要学生用到前面刚刚学过的知识。

七年级历史13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13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13课知识点历史是一门研究过去的学科,它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世界、了解我们自己。

七年级历史第13课是一堂重要的课程,它涉及到了秦始皇、兵器制造和“八十万大军”的故事。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和大家分享七年级历史第13课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秦国的嬴政成为了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度。

秦始皇治理手段极其残酷,实行焚书坑儒、铁骨铮铮等政策,与此同时,秦始皇还修建了许多伟大的工程,如万里长城、阿房宫等,这些工程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兵器制造的重要性兵器制造在中国的历史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秦朝时期,秦始皇下令制造了大量的兵器,包括弓箭、刀剑、战车、盾牌等。

秦始皇认为兵器制造是保持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所以他将制造兵器的技术独占,让外国不能学习。

三、“八十万大军”的故事“八十万大军”的故事讲述了吴楚之战中的一个场景。

当时,秦朝的八十万大军向南侵略吴楚两国,最终打败了吴国。

这个故事中,虽然八十万的数字有些夸张,但是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大规模战争的状况。

此外,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军队的战斗力与战斗精神非常重要。

四、历史的重要性历史能够让我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在,预测未来。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历史,了解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状况,进而更好地理解当下的社会,预测未来的趋势。

此外,历史教会我们珍惜和平,学习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价值观,这些都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需要遵循的准则。

以上就是七年级历史第13课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示。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需要我们去了解不同时期的人类活动和文化,学习历史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课本参考题答案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课本参考题答案

七年级(上)课本参考题答案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2{想一想}火的使用对人类的生存和进化有什么作用?提示火的使用有:①照明,从而扩大生活领域。

②御寒。

③熟食。

熟食缩短了消化过程,有利于摄取食物营养,促进人类体质,尤其是大脑的发展和健康。

④火可以帮助人们驱逐野兽,增强人类自卫和狩猎能力。

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2、{议一议}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异同。

提示相同点: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都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

两者都开始了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不同点:二者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半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而河姆渡聚落位于长江流域;房屋结构不同,前者为半地穴式房屋,后者为干栏式房屋。

半坡聚落主要种粟,而河姆渡聚落主要种植水稻。

4、{自我测评}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提示 D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课程标准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1、{想一想}以黄帝的发明创造为例,说一说古史传说和史实有什们区别?提示皇帝被看作是华夏族的始祖,后人把许多发明创造都传作是黄帝的功绩,说它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箭,染五色衣服。

他让妻子嫘组教民养蚕。

他命史官仓撷观兽之迹而造字,令大荛做干支甲子,以为纪年的准绳,让令伦制作乐器等。

这些传说,其中包含着后人附会的成分,不能全部信以为真。

但是其中又含有真实的历史(史实),至少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到黄帝时代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当时农业文化的进步。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课程标准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史实。

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1、{想一想}启时怎样继承王位的?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什们区别?提示(1)启在禹的帮助下培植了个人势力,树立了较高的威信;(2)禹死后,启先后打败伯益和其他不服从的部落,正式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秦帝国的兴亡 PPT课件3 北师大版

秦帝国的兴亡 PPT课件3 北师大版


17、不明白,别人都说痛苦的记忆可以随着时间慢慢改变,可它在我心里,总是在这样的深夜,悄悄袭上心头,不断的蔓延,不断的重复。

18、触摸不到的幸福,再努力也是徒劳。

19、从此,只是孤单一人,守护着自己的孤独,卸下所有的包袱,蹒跚前行,期待着下一个幸福的轮回。

20、残花乱流年,愁肠攒心痛……试着用微笑去听完你们的邂逅,却发现伤痛占满了全世界,而被你捏碎的故事,你还欠我一个结局……回望过往,一切如梦,看似无痕,却挥散不去。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
安威 大
得 猛 士 兮 守 四 方
加 海 内 兮 归 故 乡

起 兮 云 飞
刘 邦
大 风 歌

。。 。

1、从未有过现在这样的执着,不需要承诺无需誓言,只是想珍惜,仅此而已。

2、无数个黄昏,单薄的身影,徘徊在飘满落黄的深巷,风,轻抚着卷曲的秀发,街灯照着泪痕划过的脸颊。一季季的草香,一片片的落叶,素颜难描落叶怨!爱到魄散不知倦!心,在秋天的荒草中茫然慌

15、残酷的现实,一次次撕毁我的满腔热情,我是一个笨拙的舞者,独自迈步在自己的世界,一切都开始离去,最后剩下我孤寂一人靠在墙角,紧握青丝,无力的眼神不再憧憬,呼吸着社会肮脏的气息,

16、沉沦苍白了我美丽的幻梦,这是个多雨的秋天,天气也非常的寒冷,总接触到一些事物,不免睹物思人,引起泛滥成灾的那股洪流,淹没了这个伤情的季节。

25、牵念,轻捻着如风的时光,无奈捣碎着凌乱的思想,这样一个微凉的夜,心,为谁妖娆,为谁感伤。

26、悲伤逆流成河我为谁而不顾一切。

秦帝国的兴亡

秦帝国的兴亡

(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5)四面楚歌
E
陈胜吴广起义
想一想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hui),身死 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原文大意 一人发动起义,就使得整个王 朝都崩溃了,秦二世也死于他人之手,被 天下耻笑,这是什么原因呢?
你能回答贾谊在《过秦论》中提出的 问题吗?
假如秦始皇生活在当代,会怎样施展他的雄才大 略呢?
对比一下我知道
约公元前2070年
禹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 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
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 集权国家( ),秦王赢政自称始 皇帝。
秦王赢政兼并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
(1)纸上谈兵
A B
鸿门宴 巨鹿之战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3)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C
D
长平之战
垓下之战
能徙者予五十金
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最强
赵 括
“纸上谈兵”的故事
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的攻势

秦 灭 六 国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
材料1:战国以来,随着各国间经济文化联系 的不断加强,政治上的分裂状态阻碍了社会发展, 统一成为大势所趋。 材料2:因为封建割据及混战不断,人民遭 受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和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材料3:商鞅到秦国后,向秦孝公大谈治国 图霸之术,受到重用。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 国力大增。 材料4:秦国善用人才,采用远交近攻的战 略,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皆无力抗秦。
(公元前202年)
公元前230— —221年,秦 先后兼并六国, 建立中国历史 上第一个统一 的中央集权国 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到南海
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年,大泽乡)
原 根本原因 因
直接原因
遇雨误期
徭役、兵役负担沉重
赋税沉重
秦王朝的暴政
刑法严酷 秦二的残暴统治
楚汉战争(前206—前202)
项 羽
刘 邦
项 伯
项 庄
项 羽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别姬词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二、选择题
(1)秦朝的都城是( B )
A、阳城
B、咸阳 C、洛阳 D、镐京
(2)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是( A ) A、公元前209年 B、公元前210年 C、公元前200年
(3)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B ) A、遇雨误期 B、秦的暴政
(4)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决定性战役是( D )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战 国 七 雄
燕 赵 齐 魏 韩 楚

一、秦王扫六合
1、原因:
(1)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趋势 (2)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国实力最强 (3)长平之战后六国皆无力御秦 时间: 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
2、统一的过程
过程: 韩、赵、魏、楚、燕、齐

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
(1)纸上谈兵 (2)指鹿为马 (3)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4)破釜沉舟, 背水一战 A 鸿门宴
B 巨鹿之战 C D 长平之战 垓下之战
(5)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6)四面楚歌
E 陈胜吴广起义
F 秦二世重用宦官赵高
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 公元前221年,秦国兼并了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 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 国家。 陈胜吴广起义 ,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是 大泽乡 地点在 。 (3)最后推翻秦朝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是 刘邦 。
2.秦的都城在 ( C )
A. 洛阳 B. 洛邑 C. 咸阳 D. 长安
3.右图中最突出的两人是( B) A. 陈胜吴广
B. 刘邦项羽
C. 陈胜刘邦 D. 项羽吴广 4.你能写出四个出自本课历史的成语吗?
5. 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李白
弱小的刘邦为什么能打败强大的项羽?
善于用人,礼贤
刚愎自用
下士 赢得民心,约法 三章,废除秦朝 的苛严刑法
放纵部下烧杀抢
掠,众叛亲离, 失去民心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
你能说出本课的成语或典故吗?

指鹿为马 破釜沉舟
鸿门宴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C、马陵之战 三、问答题
D、长平之战
1、为什么秦国能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2、秦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自我测评
1. 秦兼并六国,实现统一的条件中不包括( D) A. 战国以来,各国间经济文化交往与分裂 状态的矛盾,使统一成为趋势 B. 商鞅变法,秦国实力增强 C. 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无力抵挡秦国进攻 D. 秦始皇统治残暴,社会矛盾尖锐
结果: 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 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定都咸阳,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
3、统一的历史意义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
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 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将中 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北至长城
西到 陇西
东到 东海
秦 朝 疆 域 四 至
材料二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 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请回答: 材料一中的“秦王”是谁?有什么功绩? 材料二中的“一夫”是指谁?你能回答其 中的问题吗?
每课一得
秦始皇规定皇帝自称“ ”, 命称“ ”,令称 “ ”。皇帝作为最高统治 者的称号在中国沿用了两千多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