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状菌的一些分析,值得一看

合集下载

丝状菌生理特点范文

丝状菌生理特点范文

丝状菌生理特点范文丝状菌(也称为真菌)是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的真核微生物,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如土壤、水体和植物表面等。

丝状菌具有独特的生理特点,使得它们在生物学和工业上都具有重要的应用。

以下将对丝状菌的生理特点进行详细描述。

1.细胞结构:丝状菌体由菌丝组成,菌丝是一种细长的细胞结构。

菌丝通常由多个细胞组成,它们通过分裂和伸展来增加长度。

菌丝的末端形成菌丝端子,可以分泌酶来分解有机物。

2.菌丝生长:菌丝是丝状菌的主要生长形式。

菌丝的生长是无限制的,它们能够通过分裂和伸展不断增长。

菌丝生长的速度取决于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和营养物质的供应。

菌丝的生长速度也受到内部调控机制的影响。

3.菌丝分化:菌丝可以分化成多种形态,如分生孢子和产孢器。

分生孢子是一种具有生殖功能的孢子,它们可以分离并发展成新的菌丝。

产孢器是菌丝上的结构,它们负责产生和释放分生孢子。

4.菌丝交织:菌丝在生长过程中可以相互交织,形成复杂的结构。

这种交织结构可以增加生物体的表面积,并提供更多的营养吸收和气体交换的表面。

交织的菌丝还可以形成硬茎,用于支撑和保护整个丝状菌体。

5.营养需求:6.呼吸与代谢:丝状菌通过细胞呼吸来产生能量。

它们利用外部氧气吸入并通过氧化碳水化合物产生能量。

丝状菌的代谢类型广泛,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厌氧呼吸和发酵等。

7.生殖方式:丝状菌的生殖方式多种多样。

除了分生孢子的形成之外,丝状菌还可以通过配子体生殖、孕籽形成和菌丝片段的伸展等方式进行繁殖。

这种多样的生殖方式使得丝状菌在环境中能够适应不同的生活条件。

8.生物活性物质的产生:丝状菌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能力。

这些物质包括抗生素、植物生长调节剂、酶和多糖等。

由于丝状菌具有生物合成多样化物质的能力,因此在医学和农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上是丝状菌的一些生理特点的介绍。

丝状菌的生理特点对于了解其功能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深入研究丝状菌的生理特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丝状菌的潜力,为生物学和工业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丝状菌生理特点

丝状菌生理特点

丝状菌生理特点
丝状菌是一类真菌,其生理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长速度快:丝状菌可以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迅速生长,形成大量的菌丝体和孢子。

2. 寿命短:丝状菌的生命周期较短,一般只有几天到几周的时间,但其繁殖能力很强,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孢子。

3. 好氧性:丝状菌喜欢在充氧的环境中生长,不耐受低氧环境。

4. 分解能力强:丝状菌可以分解各种有机物质,包括木质纤维素、木质素等,对环境的有机物质进行分解有助于其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

5. 抗药性强:丝状菌对某些杀菌剂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对于一些传统的化学杀菌剂可能不敏感。

6. 形态多样:丝状菌的形态非常多样,既有单细胞菌株,也有多细胞菌株,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和特征。

综上所述,丝状菌具有快速生长、寿命短、好氧性、分解能力强、抗药性强和形态多样等生理特点。

这些特点对于丝状菌的生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 1 -。

几种常见丝状菌专业知识讲座

几种常见丝状菌专业知识讲座
自然界生物硫循环
还原— SRB
氧化—
硫细菌 (化能、光能)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 危害: ?原理 ? • 腐蚀管线、硫酸腐蚀 • 应用:生物采矿、生物脱硫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膨胀时的活性污泥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 铁细菌、硫细菌也会 引起类似污泥膨胀!
• (第三章分析原因及防治方法)
• 近年来还发现枯草杆菌 和大肠杆菌也能引起丝 状污泥膨胀。
• 提问:为什么杆菌也能 引起丝状污泥膨胀?
• 答案: 呈链条状形态大 量存在时
• 生理—O2氧化硫化氢、硫磺和其它硫化物为硫 酸,化能自养。
• 形态—丝状 • 1.贝日阿托氏菌 • 漂浮在池沼上,丝状体中的一串细胞相互联接
并拥有共同的衣鞘。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 外在特征:不固着、能进行匍匐运动 • 内部特征:含有大量硫磺颗粒(能源储备)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 污泥膨胀:指污泥结构极度松散,体积增大、上浮, 难于沉降分离影响出水水质的现象。
丝状污泥膨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化学营养物
生物处理
(二级处理)
球衣菌
曝气池 沉淀池 后处理 净水外排
污泥回流
正常时的活性污泥
污泥及余渣消化罐
• 危害:?

好氧池丝状菌爆发的物理应对策略

好氧池丝状菌爆发的物理应对策略

一、概述好氧池是水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环节,负责去除有机废水中的污染物,是水处理系统中的关键环节。

然而,由于好氧池中的环境条件适宜激发了丝状菌的生长,而丝状菌的大量生长往往会导致好氧池的运行出现问题,对水处理系统的整体效率和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探讨好氧池中出现丝状菌爆发的物理应对策略,以期为水处理厂的运营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丝状菌的特点1. 生长适宜:丝状菌对好氧环境非常适应,能够在好氧池中迅速繁殖;2. 形态独特:丝状菌在显微镜下呈现出细长的丝状形态,不易被传统的去除方法处理;3. 对污染物的附着能力:丝状菌具有很强的物表附着能力,能够将有机废水中的污染物吸附在其表面,降低水处理效率。

三、丝状菌爆发的原因分析1. 水质波动:好氧池进水水质波动大,使得丝状菌适应环境的压力增加;2. 水力不平衡:好氧池出水/进水的水力不平衡使得废水在好氧池中停留时间增加,有利于丝状菌生长;3. 生物膜破坏:好氧池内部生物膜的破坏导致了丝状菌的快速生长。

四、应对策略1. 提高进水水质稳定性a. 对进水水质进行监测和调整,控制进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的含量,减少丝状菌的生长空间;b. 合理设置缓冲池和混合池,减小进水水质波动对好氧池的影响。

2. 优化好氧池运行参数a. 调整好氧池的通气和搅拌方式,增加水力剪切力,降低丝状菌的生长率;b. 控制好氧池的溶解氧浓度,降低丝状菌的生存环境。

3. 加强生物膜保护a. 定期对好氧池内的生物膜进行修复和加固,防止丝状菌的生长破坏生物膜;b. 使用生物膜保护剂,增强生物膜的抵抗力和稳定性,降低丝状菌侵蚀。

4. 加强污泥浓缩和处理a. 对好氧池中的污泥进行定期浓缩和处理,减少丝状菌的生存空间;b. 设置专门的丝状菌捕捉装置,及时清除好氧池中的丝状菌。

五、评估和效果监控1. 建立定期评估制度建立好氧池运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制度,定期对好氧池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应对策略。

丝状细菌分类

丝状细菌分类

丝状细菌分类丝状细菌同菌胶团细菌一样,是活性污泥中重要的组成成分。

丝状细菌在活性污泥中可交叉穿织在菌胶团之间,或附着生长于凝絮体表面,少数种类可游离于污泥絮粒之间。

丝状组菌具有很强的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起着一定的净化作用。

在有些情况下,它在数量上可超过菌胶团细菌,使污泥凝絮体沉降性能变差 ,严重时即引起活性污泥膨胀,造成出水质量下降。

Eikelboom( 1975,1981) 根据:①是否存在衣鞘和粘液;②滑行运动;③真分支或假分支;④革兰氏染色和奈氏染色反应的特征;⑤丝状体的长短、性质和形状;⑤细胞直径、长短和形状;⑦有无胞含体 (PHB 、多聚磷酸盐和硫粒) 等,对数百个废水处理厂的数千个污泥样品进行了观察研究,将所观察到的丝状细菌区分成 29 类。

(1) 贝氏硫细菌:丝体短,长度小于 2 00um,弯曲,能自主运动;丝体内看不到横隔,含大量硫粒;革兰氏染色阴性;奈氏染色阴性;该属依丝体直径的不同可分成数种(2) 蓝藻:丝体内含大量光合色素,较其他种类丝状菌粗,形态笔直,长300-1000um,不运动;细胞呈方形或长方形,直径 2.5-3.Oum;横隔明显,无缩缢;通常无鞘;无分支和附着生长物;细胞内无贮藏物颗粒;革兰氏染色阴性;奈氏染色阴性;硫粒试验阴性。

(3)屈挠杆菌:丝体短,长度小于200um ,弯曲,能自主运动,该属细菌依细胞形状、丝体直径的不同可分成数种;丝体常游离漂浮于悬液中;不含硫粒,硫粒试验阴性;革兰氏染色阴性;奈氏染色阴性。

(4)真菌类:丝体长200-600um ,不运动,具真分支;横隔清晰,无缩缢;细胞长方形,直径2.0- 5.0f11ll;丝体粗壮,藉此可与活性污泥中其他丝状细菌相区别;无鞘,无附着生长物,细胞结构清晰可见;奈氏染色阴性;硫粒试验阴性(5) Haliscomenobacter hydrossis丝体通常较短,长度小于100μm肌不运动;丝体笔直从絮体伸出;细胞外有鞘,横隔和缩维不可见;无分支、无颗粒贮藏物;直径0.3μm贮存。

丝状菌名词解释

丝状菌名词解释

丝状菌名词解释丝状菌是一类真菌,其特点是菌体呈丝状,分生孢子在生长过程中形成菌丝。

丝状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植物、动物等各种环境中。

丝状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能够分解有机质,促进土壤肥力的提高,同时也是许多植物和动物的病原体。

丝状菌的分类丝状菌属于真菌界,包括了多个属和种。

其中最常见的属包括链霉菌属、放线菌属、真菌丝属等。

这些菌属的分类依据主要是其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生理生化特征等。

丝状菌的分类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生态学功能以及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丝状菌的形态特征丝状菌的形态特征是其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丝状菌的菌体通常呈丝状,由许多细胞组成。

菌丝的长度和直径不一,通常为微米级别。

在生长过程中,菌丝会分支,形成复杂的菌丝网络。

丝状菌的分生孢子也是其形态特征之一,分生孢子通常呈球形或卵圆形,大小为微米级别。

丝状菌的生长习性丝状菌的生长习性是其分类和应用的重要依据之一。

丝状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

丝状菌通常是革兰氏阳性菌,可以利用各种有机物质作为碳源和能源。

丝状菌的生长速度较慢,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形成成熟的菌落。

丝状菌的生理生化特征丝状菌的生理生化特征是其分类和应用的重要依据之一。

丝状菌的生理生化特征包括代谢途径、酶系统、物质转运等方面。

丝状菌的代谢途径包括糖代谢、脂肪代谢、氨基酸代谢等。

丝状菌的酶系统包括各种水解酶、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

丝状菌的物质转运包括吸收、排泄、运输等。

丝状菌的应用价值丝状菌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医药、农业、食品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丝状菌可以产生各种抗生素、激素、酶类等生物活性物质,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

丝状菌可以分解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

丝状菌可以制作各种发酵食品,如酱油、啤酒、豆腐等,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

总结丝状菌是一类重要的真菌,其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生理生化特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分类和应用价值。

A2O工艺系统丝状菌膨胀原因分析及对策

A2O工艺系统丝状菌膨胀原因分析及对策

A2O工艺系统丝状菌膨胀原因分析及对策A2O工艺系统丝状菌膨胀原因分析及对策引言:A2O(Anaerobic/Anoxic/Oxic)工艺系统是一种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

然而,有时候在A2O工艺系统中,会出现丝状菌膨胀的现象,给处理效果和系统稳定性带来了一些问题。

因此,本文将对A2O工艺系统中丝状菌膨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解决这一问题。

一、丝状菌膨胀的原因分析1. 有机物负荷过高:在A2O工艺系统中,如果有机物负荷过高,容易导致污泥中的丝状菌数量增多,从而引发丝状菌膨胀的问题。

2. 气液氧浓度不平衡:A2O工艺系统中的三个环节分别为厌氧、缺氧和好氧条件。

如果在好氧环节中,氧浓度不均匀分布,某些区域的氧浓度过高,会诱发丝状菌的大量生长和膨胀。

3. 过度搅拌:某些情况下,过度搅拌会破坏污泥中菌群的平衡,使之倾向于丝状菌的生长,进而导致膨胀问题。

4. 断流操作不当:断流操作是A2O工艺系统的一项重要环节。

如果断流操作不当,比如过度断流或连续断流,会干扰到污泥中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使丝状菌的生长条件得到满足,产生膨胀现象。

二、对策措施1. 控制有机物负荷:合理调节A2O工艺系统中的有机物负荷,避免负荷过高,可以通过调整进水流量和浓度、改变操作模式等方式来降低有机物负荷。

2. 平衡气液氧浓度:加强好氧环节氧气的均匀分布,避免氧浓度过高,可以采取合理的曝气方式和调节曝气量等手段来实现。

3. 控制搅拌强度:适度减小搅拌强度,维持污泥中微生物的平衡,防止丝状菌过度生长。

可以通过调节搅拌时间和频率等方式来实现。

4. 优化断流操作:合理安排断流操作的时间和频率,避免过度断流或连续断流。

同时,要加强对断流操作的监控和调控,确保操作准确和稳定。

结论:通过对A2O工艺系统中丝状菌膨胀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产生与有机物负荷过高、气液氧浓度不平衡、过度搅拌和断流操作不当等因素有关。

丝状菌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丝状菌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丝状菌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丝状菌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土壤、水体及大气中的一类微生物,最初被认为是一种致病菌,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丝状菌可以应用于污水处理中,成为一种经济、高效、环保的处理方式。

本文将介绍丝状菌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机制。

一、丝状菌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1. 丝状菌的生物吸附作用丝状菌的菌体表面具有许多带电荷的物质,可以通过生物吸附的方式吸附污水中的悬浮物、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丝状菌的生物吸附速度快、效果好,而且可以适应多种环境,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 丝状菌的降解作用丝状菌可以利用有害有机物质作为其生存所需的能量来源,将其降解成无害的物质。

丝状菌对有机物的降解速度快、效果好,同时丝状菌分解有机物的产物对水的生态环境没有影响,这使得丝状菌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推广。

二、丝状菌在污水处理中的机制1. 丝状菌的生物吸附机制丝状菌的生物吸附机制可以分为化学吸附和生物吸附两种。

丝状菌与污水中的有害物质接触后,通过电吸引作用,有害物质被吸附在丝状菌表面,丝状菌的菌体表面具有的胞外多糖物质可以和有害物质发生氢键、范德华力等吸附作用,将有害物质固定在丝状菌的表面。

另外,丝状菌的菌体表面还具有一些负电的团簇和阳离子质子化基团,可以吸附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等离子体。

2. 丝状菌的降解机制丝状菌对不同种类的有机物,其降解方式也不同。

普遍认为,丝状菌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质的降解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进行的,当有机物质进入丝状菌的细胞内后,经过酵素的催化,降解成能源物质和废物。

其中能源物质可以维持丝状菌生存,而废物则通过菌体排出体外,进行自然环境中的循环。

三、丝状菌在污水处理中的优势1. 高效性丝状菌的生长速率快,对污水中的不同成分具有广泛的降解能力,可以快速降解污水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

2. 经济性丝状菌可以在低温、低氧、低压等条件下生长和繁殖,同时对环境的影响很小,因此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成本较低,适合于经济条件相对较为落后的地区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丝状菌的一些分析,值得一看污泥微膨胀技术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来源:环境科技更新时间:2-16 10:02 作者: 李稳,宋伟,郑瑞印摘要:常州某印染小区废水处理厂,污泥指数(SVI)常年在150mL/g以上,经分析,污泥负荷低、原水中硫化物质量浓度高及水温适宜丝状菌生长是处理厂污泥易发生膨胀的主要原因。

在此通过将SVI控制在160~260mL/g之间的有效方法,不但不会引起污泥流失,反而出水清澈,悬浮物极少,称之为“污泥丝状菌微膨胀”。

关键词:印染废水,污泥微膨胀,控制,应用0引言常州某印染小区废水采用集中处理的方式运行,废水来自23家印染企业的生产废水和一个住宅小区的生活污水,废水经调节池混合后,CODCr 质量浓度在800~1000mg/L间,BOD5 质量浓度为200 ~300mg/L。

污水处理厂采用的工艺为:调节水解池+混凝沉淀+活性污泥法+二沉+混凝沉淀。

其中活性污泥法采用推流式,正式运行以来,污泥指数(SVI)常年在150mL/g以上,运行初期,常因污泥过度膨胀影响出水水质,在长期的防止污泥膨胀的实践中发现:将SVI控制在160~260mL/g之间,不但不会引起污泥流失,反而出水清澈,悬浮物极少,在此称之为“污泥丝状菌微膨胀”。

1污泥膨胀产生原因分析正常的活性污泥结构较稠密,沉降性能好,当丝状菌生长繁殖过多时,菌胶团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众多的丝状菌伸出菌胶团表面以外,使污泥体积膨胀,发生丝状菌污泥膨胀[1]。

根据丝状微生物对环境条件和基质种类要求的不同,可将丝状菌污泥膨胀划分为5种类型:低基质浓度型、低DO浓度型、营养缺乏型和高硫化物型和pH平衡型。

这5种类型的污泥膨胀占目前所存在的污泥膨胀问题的绝大部分。

针对这些污泥膨胀问题,较多的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的假说。

如:表面积/容积比(A/V)假说、积累/再生(AC/SC)假说、饥饿假说等,其中最被广泛接受的假说是表面积/容积比(A/V)假说[2]。

丝状菌污泥膨胀的成因为系统综合环境,它有利于丝状菌的生长,但不利于菌胶团的生长,会导致丝状菌成为优势菌种而大量繁殖。

下面从污泥丝状菌膨胀的几个重要影响因素分析该厂污泥膨胀的原因。

1.1污泥负荷由于印染废水可生化性差[ρ(BOD5):ρ(COD)≈ 0.3],设计时采用低负荷的延时曝气法,单位MLSS 的BOD5 污泥负荷为0.12kg/(kg·d),每周测定1次BOD5 值,半年测定27次,实际运行的负荷如图1。

由图1可知,实际运行的单位MLS的SBOD5污泥负荷在0.05~0.08kg/(kg·d)之间。

根据A/V假说,伸展于活性污泥絮体之外的丝状菌的比表面积要大大超过菌胶团微生物的比表面积。

当微生物处于基质限制和控制的状态时,比表面积大的丝状菌在取得底物能力方面强于菌胶团微生物,结果在曝气池内丝状菌的生长占优势,而菌胶团微生物的生长则将受到限制。

由于废水处理厂污泥负荷极低,絮凝体中的菌胶团细菌得不到足够的营养,而交织于絮凝体中的球衣菌却形成长的丝状体伸出絮体,以增加表面积,充分吸收环境中的低浓度的营养物质[3]。

因此过低的污泥负荷是污水处理厂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1.2硫化物废水处理厂进水pH值在9~12,用废硫酸调节pH值至8.5左右,大量的硫酸根经厌氧水解处理后,转化为硫化氢(H2S)。

另原印染废水中也含有较高的S2-,经混凝沉淀去除部分S2-,好氧池进水的S2- 质量浓度在10~30mg/L。

研究资料表明,从H2S对不同微生物的毒性及丝状菌和菌胶团细菌生长条件的差异来看,S2-主要在2个方面对污泥膨胀产生影响:①H2S对菌胶团细菌的抑制毒害作用大于对丝状菌的。

S2-的抑制作用主要取决于水中游离H2S的浓度,因为细胞一般带负电,只有电中性的H2S才能接近并穿透细菌的细胞壁进入细菌体内发生毒害作用。

而丝状菌一般对毒性物质具有更高的承受能力,因而H2S的大量存在会造成丝状菌在与菌胶团细菌的生长竞争中占据优势;②还原态S2-的存在为丝状菌的繁殖提供能源。

嗜硫菌基本都是丝状菌,在硫底质丰富时,此类丝状菌大量繁殖,易引起污泥膨胀[4]。

所以S2-质量浓度较高为废水处理厂污泥膨胀的原因之一。

1.3溶解氧活性污泥在溶解氧(DO)低的条件下大部分好氧菌几乎不能继续生长繁殖,而具有较长菌丝,比表面积大的丝状菌更易夺得DO进行生长繁殖,所以DO质量浓度太低容易发生污泥膨胀。

废水处理厂好氧生化系统采用的延长曝气法,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DO控制相对比较容易,其质量浓度一直保持在 2.5mg/L以上。

因此可以认为DO不是引起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

为了抑制丝状菌生长,曾提高DO,曝气池出水口DO质量浓度在3.0mg/L以上,连续运行一段时间发现:系统中,充足的DO不能抑制丝状菌的生长。

1.4水温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与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丝状菌具有各自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

如:球衣菌的适宜生长温度在30℃左右,丝硫菌、贝氏硫菌的适宜稳定在30~36℃之间。

图2为2007年下半年水温变化曲线。

每天测定1次,半年连续测定183次,结果表明:水温非常适宜丝状菌生长。

当水温超过39℃时,SVI值呈下降的趋势,水温下降后SVI值逐渐上升到150mL/g以上。

说明丝状菌的生长繁殖受温度的影响大于菌胶团[5]。

1.5pH值据国内外研究报道,在活性污泥法运行中,菌胶团生长适宜的pH值范围是6.5~8.0,而丝状菌确是在4.5~6.5之间能够较好的生长。

所以pH值低于6时易引起丝状菌的大量繁殖,而菌胶团的生长受到抑制[6]。

处理厂运行以来pH值一直保持在7.2 ~8.0之间,因此pH值不是引起废水处理厂污泥膨胀的原因。

1.6氮和磷很多方面的研究表明,许多丝状菌对营养物质N,P有着较强的亲和力,这可能就是缺乏营养物质导致污泥膨胀的原因。

通常认为,N与P的合适比例为ρ(BOD5)∶ρ(N)∶ρ(P)=100∶5∶1。

当污水中N,P不足时,易引起污泥膨胀发生。

废水处理厂ρ(BOD5)∶ρ(N)∶ρ(P)约为100∶4.5∶1.2,营养比基本合适,其中的氮元素稍有不足,即在好氧系统进水口滴加尿素溶解液,将ρ(BOD5)∶ρ(N)调整至100∶5,连续运行超过100d,未发现SVI有明显变化,可以认为N,P 元素不是引起废水处理厂污泥膨胀的主要因素。

综上分析,长期低污泥负荷运行,废水中S2-质量浓度高和水温适宜丝状菌生长是处理厂污泥易发生膨胀的主要原因。

而DO和N缺乏不是其造成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

2防止污泥过度膨胀的控制方法通过以上的分析,污泥负荷低、原水中S2-质量浓度高和适宜丝状菌生长的水温是引起污泥膨胀的原因,其中由于水量大,水温难以控制,针对另外2 点引起污泥膨胀的成因,现场采取的措施依次为:2.1增大剩余污泥的排放量当SVI有升高趋势时,增大剩余污泥的排放量,缩短污泥泥龄(SRT),从而加快了污泥更新。

由于剩余污泥的排放量,使好氧池内MLSS降低,从而增大污泥负荷,向有利于菌胶团生长的方向发展[7],SVI 值会明显降低,进而污泥膨胀则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通过镜检观察,工艺调整后丝状菌的数量在活性污泥中已不占主要地位。

2.2投加次氯酸钠在实践运行中,上述办法一般情况下均能控制住污泥的过度膨胀。

当上述办法控制不住丝状菌过度膨胀时,可在好氧池内投加有效氯质量分数为10%的次氯酸钠(NaCLO),投加比例根据实验小试确定,张玉梅等[8]在唐山某污水处理厂以投加量0.5~ 1.0mg/L有效的控制了丝状菌的膨胀。

参照此法每次均取得很好的效果,投加NaCLO后,丝状菌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其SV30 在投加后持续下降,并且在投加后的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在较低范围内,出水CODCr 质量浓度有升高的趋势,但未超出排放标准。

2.3在好氧池出水处投加絮凝剂上述2种控制方法有时见效较慢,为了二沉出水不漂泥,从而影响出水水质,可在好氧池出水处投加混凝剂的改善污泥沉降性能,可选用的混凝剂有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铁(PFC)、三氯化铁(FeCl3)和聚丙烯酰胺(PAM)等,通过混凝沉淀作用来提高污泥的沉降性能。

1992年,CBUDOBA[9]在实验中发现无机絮凝剂的应用,特别是它们的水解产物Fe(OH)3,Al(OH)3 和SiO2 是一种可行的改善活性污泥性质的方法。

研究采用在好氧池出水处滴加PAC的方法,有效的控制了污泥过度膨胀问题。

3污泥微膨胀时水质分析丝状菌是形成活性污泥絮体的骨架,菌胶团细菌等微生物产生多聚糖附着在上面,形成了凝胶基质架,胶体物质和其他微生物附着在其上。

活性污泥中适当数量的丝状菌对于维持污泥的絮体结构非常重要,且丝状菌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很强的吸附能力,降解低有机污染物浓度的能力强于菌胶团。

控制菌胶团细菌和丝状菌之间有个合适的比例关系,达到某个共生平衡,有助于使活性污泥处于微膨胀状态,可有效地网捕出水中细小的悬浮物,使出水清澈,CODCr 质量浓度更低。

2007年下半年SVI和出水CODCr 质量浓度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

据2007年下半年和2008年上半年观察,污泥微膨胀时出水清澈,SS质量浓度小于5mg/L。

图中显示每天测定1次,半年连续试测定183 次。

由上图分析可知:当SIV在160~260mL/g之间时,污泥处于丝状菌微膨胀状态,出水水质比污泥非膨胀状态时好。

4结论(1)氮元素缺乏不是造成废水处理厂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只投加氮源并不能使膨胀污泥的性能得到恢复,而调整污泥负荷则可使丝状菌污泥膨胀得到有效控制。

原水中S2- 质量浓度高和水温适宜丝状菌生长,是其污泥膨胀的影响因素。

(2)在好氧系统进水水质水量波动不大的情况下,控制MLSS从而调整污泥负荷,是防止污泥丝状菌过度膨胀的重要手段;(3)水温高于39℃后,SVI急剧下降,说明温度高于39℃不利于丝状菌的生长繁殖;(4)丝状菌污泥膨胀控制得当,使污泥长期处于微膨胀状态下,出水清澈,悬浮物少,CODCr 质量浓度低于非污泥膨胀时值。

参考文献[1]李军,杨秀山,彭永臻.微生物与水处理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2]沈耀良,王宝贞.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3]IMRET,ERONF.Modellingofthemicromorphologyofthe activatedsludgefLoc:lowDO,lowF/Mbulking[J].WatSci Teah,1995,31(2):235-243. [4]黄华山,祁佩时.高硫化物型污泥膨胀的形成机理于控制[J].中国给排水,2008,24(5):65-67.[5]KNOOPS,KUNSTS.Influenceoftemperatureandsludge loadingonactivatedsludgesetting,especiallgonmicrothrixparcicel-La[J].WatSciTech,1998,37(4/5):27-35.[6]虞伟权,杨建东.印染废水处理厂污泥膨胀控制应用探讨[J].给水排水,2007,33(11):60-63.[7]张建丰.活性污泥法工艺控制[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8]张玉梅,赵小双.污水处理厂污泥膨胀控制研究[J].上海化工,2007,32(5):4-7.[9]CBUDOBAJ.Controlofactivatedsludgefilamentousbulking-VI.formulationofbasicprinciples[J].WaterRes, 1985,19(8):10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