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2
PLC控制的流水灯

自主创新实践报告设计题目P LC在流水灯中的应用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目录第一章绪论 (2)1.1引言 (2)1.2采用流水灯的意义和目的 (2)1.3 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 (2)第二章主要硬件设备的介绍 (3)2.1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历史 (3)2.1.1 可编程控制器的定义 (4)2.1.2 可编程控制器的特点 (4)2.1.3 PLC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5)2.2西门子S7-200的硬件组成 (8)第三章电路及软件设计 (10)3.1硬件电路设计 (10)3.1.1流水灯分布图 (10)3.1.2控制系统I/O点及地址分配 (10)3.2软件设计 (11)3.2.1梯形图 (11)3.2.2指令表 (19)第四章系统调试 (21)4.1 系统的连接与运行 (21)4.2 流水灯闪烁 (21)4.3 流水灯的调试 (22)总结 (23)第一章绪论1.1引言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和发展,各大中小城市都在进行亮化工程。
企业为宣传自己企业的形象和产品,均采用广告手法之一:流水灯广告屏来实现这一目的.当我们夜晚走在大街上,马路两旁各色各样的广告灯均可以见到,一种是采用流水灯管做成的各种形状和多中彩色的灯管,另一种为日光等管或白炽灯管作为光源,另配大型广告语或宣传画来达到宣传的效果。
这些灯的亮灭,闪烁时间及流动方向等均可以通过PLC 来达到控制的要求。
可编程控制器PLC:英文全称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中文全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社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
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作为自动控制装置的核心,它具有功能强,可靠性高等诸多优点。
该装置可以完成各种指令系统训练以及多种控制对象的程序设计训练。
2 绪论

4
信号描述方法
• I 数学描述 – 使用具体的数学表达式,把信号描述 为一个或若干个自变量的函数或序列 的形式。
时域 f (t ) sin( t )
x ( n) a nu ( n)
因此,常可将“信号”与 “函数”和“序列”等同 起来
频域
1 F ( j ) , F (s) 1 j
5
信号描述方法
• II 波形描述 – 按照函数随自变量的变化关系,把信 号的波形画出来。
Sa(t) 1
Sa (t )
35
4 DSP的学科内容
离散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分析 离散时间信号时域及频域分析、离散付里 叶变换(DFT)理论。 信号的采集,包括A/D,D/A技术,抽样, 多率抽样,量化噪声理论等。 数字滤波技术 谱分析与快速付里叶变换(FFT),快速 卷积与相关算法。 自适应信号处理
36
33
3 DSP的理论基础
• 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工具:微积分,概 率统计,随机过程,高等代数,数值分 析,近代代数,复杂函数。 • 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基础:离散线性变 换(LSI)系统理论,离散付里叶变换 (DFT)。
34
3 DSP的理论基础
“数字信号处理”又成为一 些学科的理论基础:
在学科发展上,数字信号处理又和最 优控制,通信理论,故障诊断等紧紧相连 ,成为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神经网络, 数字通信等新兴学科的理论基础。
39
按照预定要求,在处理器中将信号 序列x(n)进行加工处理得到输出信号y(n).
1烹饪工艺美术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复 习 巩 固 看图说出透视类型
平行透视
复 习 巩 固 看图说出透视类型
成角透视
复 习 巩 固 看图说出透视类型
斜角透视
板
书
第一章 绪论
什么是烹饪工艺美术? 一、烹饪工艺美术的研究对象和特点 (一)烹饪工艺美术具体研究对象 (二)烹饪工艺美术的特点 第二章 烹饪图案写生的原理 第一节 烹饪图案的写生 一、必须注意的问题 1、要抓住物象的特征 2、要取舍 3、要概括 4、要重整体 二、烹饪图案写生是表现形式 1、勾线 2、明暗 三、写生前的准备工作 1、选择写生角度 2、写生距离适当 3、写生工具
作业:P 9-4、5 P32-2、3
谢 谢
2019-3
第三节 烹饪图案写生的对象 一、花卉写生 牡丹、月季、玉兰、睡莲 大丽、水仙、菊花、梅花 二、动物写生 孔雀、锦鸡、鸳鸯、天鹅、仙鹤、喜鹊 雄鹰、梅花鹿熊猫、老虎、骏马、牛 三、风景写生 四、人物写生
复 习 巩 固 就是画者眼睛(视点)所在高度的水平线。 1、视平线: 2、心点: 就是垂直于画面的视线交点。 3、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4、视中线: 5、消失点: 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 在透视中 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 6、天点: 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体 (房子房盖的 前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上的点。 7、地点: 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休 (房子房盖 的后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
新 课 内 容 什么是烹饪工艺美术? 是研究以食用为目的的色彩和造型的表现艺术, 是实践烹饪技术所需要的全部美术原理,是美化、 提高了的烹饪技术。 一、烹饪工艺美术的研究对象 1、烹饪工艺美术的造型设计与制作 2、烹饪制作环境美及饮食氛围美 3、饮食器具之美 4、情趣、意境之美 二、烹饪工艺美术的特点 1、一切形式和内容都要围绕食用 2、构成内容必须是食用原料 3、严谨概括的手法
哈工大王黎钦机械设计课件-第1次课_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机械及机械零件的设计基础-刘星斯维提整理

教学过程的安排
1) 学习环节分配 大课46学时;习题课2学时;实验课12学时; 大作业5个(计算说明书和图) 2) 成绩分布 大作业25分;实验15分; 期末考试60分 3) 注意事项 及时交大作业(布置后1周内) 缺任何一个教学环节不能参加期末考试 按照学习指南,提前两周预约实验 4) 每周一次答疑,一单元时间,时间待定
2、零件的工况条件和环境条件
3、零件的尺寸和质量
4、零件的结构和可加工性
5、零件的工艺性
6、材料经济性
7、材料供应状况
《机械设计》王黎钦教授 2005年9月
2.4 机械零部件设计的基本步骤
根据总体设计的要求, 选择零件的类型 根据机器的工作情况, 确定作用在零件上的载 荷,进行受力分析 根据失效分析,确定零 件的设计计算准则,并 进行理论设计计算 根据零件的工作条件及受力 情况,选择材料及热处理方 式,并确定其许用应力 根据计算结果,同时考虑零 件的加工和装配工艺等要求, 对零件进行结构设计 按国家标准绘制零件工作图。 并标注必要的尺寸、公差、 表面粗糙度及技术条件等
操作和控制系统
《机械设计》王黎钦教授 2005年9月
传动变速装置1 原动机 传动变速装置2 传动变速装置3
执行机构1 执行机构2 执行机构3
传动变速装置1 原动机 公共传动变速装置 传动变速装置2
执行机构1
执行机构2
原动机1 协调 控制 系统 原动机2 原动机3
传动变速装置1 传动变速装置2 传动变速装置3
《机械设计》王黎钦教授 2005年9月
1.2 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课程性质:
技术基础课
实践性课程
课程地位:
主干课程 承前启后,为专业设计打基础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聚合物反应工程(2-1,2-2)

第一章 绪论
聚合反应工程研究的内容为: 1、进行聚合反应器的最佳设计 ; 2、进行聚合反应操作的最佳设计和控制;
第一章 绪论
本课程分为八章,由理论到实际,完成对聚合反 应工程内容讲授。 下面是各章节的目录
聚合物反应工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聚合物反应工程
第三章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聚合反应工程分析 均相自由基共聚 缩聚反应 非均相聚合反应 流动与混合对聚合物分布的影响 聚合过程的凋节与控制
聚合物反应工程
第四章 化工流变学基础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非牛顿流体 非牛顿流体的流变特性 非牛顿流体在圆管中层流流动的分析 非牛顿流体在圆管中湍流流动的分析 非牛顿流体流变性的测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和反应器分类
平推流和理想混合流是为了分析方便而人为的加以 理想化的二种极端的流动型态,平推流反应器中不 存在返混,而理想混合流反应器中返混最大,工业 上所使用的实际反应器由于种种原因而产生死角, 沟流,傍路、短路及不均匀的速度分布使之偏离理 想流动,这种偏离谓之非理想流动。相应的反应器 即为非理想流动反应器,在其中存在部分的返混。 在工程设计上,常常把比较接近某种理想流动型态 的过程当作理想流动来处理。
第一节 化学反应和反应器分类
通常可用幂函数的形式表示:
式中rA为反应速率常数。a1 a2为实验测定 的常数.反应的总级数为a1+ a2 对于基元 反应a1 a2分 别与计算方程式中的a、b 相 等。若反应是由若干个基元反应组成的反 应级数需用实验测定。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3. 原核细胞不具备下列哪种结构:
A.线粒体 B.核糖体 C.细胞壁 D.核外DNA
4. 真核细胞中,由生物大分子构成的基本结构体系,是在下列哪个范围内:
A.1~5nm B.5~20nm C.20~45nm D.不能确定
5. 细胞膜的厚度在下列多大范围内:
A.4~6nm B.6~8nm C.8~10nm D.10~12nm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一、填空题 1. 按照所含的核酸类型的不同,病毒可以分为____和____。 2. 自然界分部最广、个体数量最多、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有机体是____。 3. 原核细胞的主要增殖方式是____,真核细胞的主要增殖方式是____。 4. 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有:____、____和____。 5. 第一个发现细胞的是英国学者是____,时值____年。 6. ____、____、和____被誉为 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7. 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原核细胞是____。 8. 脱去细胞壁的植物、微生物细胞称作____。 9. 由于真核生物具有核膜,所以,其 RNA 的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是____进行的;而
二、选择题
1.B
2.B 3.A 4.B 5.C 6.C 7.A 8.B 9.D 10.A
11.D 12.C × 4.√ 5.√ 6.× 7.√ 8.× 9.× 10.√
四、问答题 1. [题解]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研究;②内膜系统房室
化形成各种细胞器,对其结构与功能的研究;③细胞信号传递的研究;④细胞核、染色 体以及基因表达的研究;⑤细胞骨架体系研究;⑥细胞增殖及其调控;⑦细胞分化、癌 变及其调控;⑧细胞的衰老与程序性死亡的研究;⑨细胞的起源与进化;⑩细胞工程技 术等。 2. [题解]细胞学和细胞生物学发展主要分为5个阶段:①细胞的发现;②细胞学说的建立; ③细胞学的经典时期;④实验细胞学时期;⑤细胞生物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3. [题解](1)原核细胞最基本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两点:①遗传的信息量小,遗传信息载体 仅由一个环状DNA分子组成;②细胞内没有分化为以膜为基础的具有专门结构与功能的 细胞器和细胞核膜。 (2)细菌的特点有:①没有典型的细胞核结构:主要由一个环 状DNA分子组成核区,核区四周是较浓密的胞质物质;大肠杆菌基因组的大小编码约2350 个基因。环状DNA分子以膜为支点,以0模型的方式双向复制。其DNA的复制不受细胞分 裂周期的限制。②细胞内没有分化为以膜为基础的具有专门结构与功能的细胞器;细胞 膜具有多功能性,细胞膜上附有多种具有特殊功能的酶,因此细胞膜具有类似线粒体、 内质网与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功能。③细胞表面其他一些特殊结构例如:起DNA复制支 点作用的中膜体、对细胞起保护作用的细胞壁和荚膜以及运动器官鞭毛等。④核糖体沉 降系数为70S,由大亚基(50S)和小亚基(30S)组成,大亚基含23S、5SrRNA,小亚基含 16SrRNA;大小亚基还含有数十种蛋白质。细胞内含有数千个核糖体,附着在细胞膜的 内侧,与mRNA形成多聚核糖体,翻译蛋白质。⑤细菌核外DNA:除核区DNA外,还存在可 自主复制的遗传因子,如细菌质粒。⑥在恶劣的条件下产生特殊的结构,以有利于细菌 的生存,如质粒变异,产生耐药性。形成内生孢子等休眠体。⑦细菌细胞以直接分裂的 方式增殖。 4. [题解](1)在亚细胞结构水平真核细胞的3大结构体系:①由蛋白质与核酸构建的遗传信 息结构体系,包括染色体、核仁、核糖体;②由蛋白与脂质构建的膜的结构体系,包括
精细化工第一、二章绪论

化学工艺: 化学工艺(chemical technology)即化工生产技术,系指 将原料主要经过化学反应转变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包括实 现这种转变的全部化学的和物理的措施。 化学工艺学研究的范畴:一般包括原料的选择和预处理;生 产方法的选择及方法原理;设备的作用、结构和操作;催化 剂的选择和使用;操作条件的影响和选定;流程组织;生产 控制;产品规格和副产物的分离与利用;能量的回收和利用; 对不同工艺路线和流程的技术经济评比等问题。 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相结合,可以解决化工过程开发、装置 设计、操作原理及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所得目的产物的重量
yw =
通入某反应物的重量
七、单程转化率和总转化率
对有循环物料的反应系统,单程转化率指原料一次通过反 应器时的转化率;总转化率指原料经过整个系统的转化率。 2.3 化学反应器
一、间歇操作和连续操作
间歇操作是将反应物料一次加入反应器中,经一定时间 完成特定的反应后,将产物从反应器中取出。 连续操作是将各种反应物按一定比例和恒定的速度连续 加入反应器中,同时以恒定的速度连续排出反应产物。
精细化工工艺学
教学内容:
精细化工的基本面貌、技术范畴、重要系列的精细 化工产品、基本原理、生产工艺、性能应用和发展趋势。
参考书:
宋启煌等《精细化工工艺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年; 李和平,葛虹,《精细化工工艺学》,科学出版社,1998年; 广东工学院精细化工教研室,《精细化工基本生产技术及其应 用》广东科技出版社,1995年; 刘程,《表面活性剂应用大全》,北京工业出版社,1994年;
三、精细化工与军工、高科技领域的关系 用于航空工业的特种黏合剂,如:巨型火箭上液态氢、 液态氧贮箱的粘接;人造卫星上太阳能电池的粘接;导弹 弹头的装配。生物陶瓷可被用作人工骨骼、关节、牙齿及 人造器官(心脏瓣膜、人造喉管),与生物体具有很好的 相容性、耐蚀、无毒、无刺激、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环境化学(第二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第一章绪论2、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征、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环境化学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型科学。
其内容主要涉及: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潜在有害物质的来源,他们在个别环境介质中和不同介质间的环境化学行为;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以及人体健康产生效用的机制和风险性;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和消除以及防止产生危害的方法和途径。
环境化学的特点是要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究宏观的环境现象与变化的化学机制及其防治途径,其核心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和效应。
目前,国界上较为重视元素(尤其是碳、氮、硫和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相互偶合的研究;重视化学品安全评价、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问题。
当前我国优先考虑的环境问题中与环境化学密切相关的是:以有机物污染为主的水质污染、以大气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主的城市空气污染;工业有毒有害废物和城市垃圾对水题和土壤的污染。
3、环境污染物有哪些类别?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和工业污染物。
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液态污染物和固体污染物;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
主要化学污染物有:1.元素:如铅、镉、准金属等。
2.无机物:氧化物、一氧化碳、卤化氢、卤素化合物等3.有机化合物及烃类:烷烃、不饱和脂肪烃、芳香烃、PAH等;4.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如,四乙基铅、二苯基铬、二甲基胂酸等;5.含氧有机化合物:如环氧乙烷、醚、醛、有机酸、酐、酚等;6.含氮有机化合物:胺、睛、硝基苯、三硝基甲苯、亚硝胺等;7.有机卤化物:四氯化碳、多氯联苯、氯代二噁瑛;8.有机硫化物:硫醇、二甲砜、硫酸二甲酯等;9.有机磷化合物:磷酸酯化合物、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军用毒气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1问题的提出小波分析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数学分支,由于其数学的完美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使其在科学应用上得到了迅速发展。
目前,小波分析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它包括:信号处理、图象处理]、理论物理、模式识别、音乐与语言的人工合成、医学成像与诊断、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机械的故障诊断等方面。
其中,在数学上,小波分析己用于数值分析、构造快速数值算法、曲线曲面构造、微分方程的求解等;在信号处理方面,小波分析己用于信号滤波、去噪、压缩、特征提取等;在图象处理方面,小波分析己用于图象压缩、分类、识别、去噪等。
小波分析是当今泛函分析、调和分析、时一频分析、数值分析、逼近论和广义函数论等诸多学科交叉融合后最完美的结晶。
小波变换的概念是由法国地质物理学家J.Morlet在 1974年首先提出的,他通过物理的直观和信号处理的实际需要建立了反演公式,但在当时他的努力未能得到数学家的认可。
正如1807年法国的热学工程师Fourier提出的任一函数都能展开成三角函数的无穷项级数的创新概念未能得到著名数学家Lagrange,Laplace以及Legendre的认可一样。
早在20世纪70年代,A.calderon表示定理的发现空间的原子分解仪和无条件基的深入研究为小波变换理论的诞生做了理论上的准备。
1984年,Morlet和Grossman在对地质信号的分解中提出了伸缩、平移的概念,第一次提出了‘,wavelets’’一词。
1985年,Meyer证明了一维小波基的存在性侧],并显示构造了小波函数,YMayer和S.Mallet合作建立了构造小波基的多尺度分析之后,小波分析才开始在国际上成为了科学界研究的热点。
小波变换与Fourier 变换、窗口Fourie:变换相比,这是一个时间和频率的局域变换,因而能有效的从信号中提取信息,通过小波母函数的伸缩和平移对原始信号函数进行多尺度分析,解决了Fourier 变换不能解决的许多困难,从而小波变换被誉为“数学显微镜”,它是调和分析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进展。
伴随着信息科学的发展,信号处理已经成为当代科学技术工作的重要部分,实际应用中信号处理的目的就是:准确的分析原始信号或图象、编码压缩和量化、快速传递或存储、精确地重构信号或图象。
从数学的角度考虑,图象可以看作是二维信号,信号与图象处理可以统一看作是信号处理,信号通常分为稳定的与非稳定的。
如果一个信号的性质随时间是稳定不变的,则称这个信号是稳定的。
稳定信号能够出现不期望的事件,但是我们可以知道这些事件的先验概率,这些是由统计推断的未知事件。
对稳定信号,因其性质随时间是稳定不变的,我们可将稳定信号分解为正弦波的线性组合,因此,Fourier分析对稳定信号的处理是有效可行的。
但实际应用中的信号大多是非稳定的,非稳定信号其中的瞬间事件是不能事先知道的,随着小波分析理论的深入发展,利用小波分析对非稳定信号进行处理是有效可行的。
信号去噪是信号处理中的一个重要应用,随着小波分析理论的不断发展,利用小波方法给信号去噪已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如此同时,小波理论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也推动了小波理论的不断发展,小波包分析是比小波分析更为精细的多尺度分析,小波包分析的出现也给信号去噪方法带来了新的活力,利用小波包分析给信号去噪也成为了信号处理领域中的研究热点。
1.2信号去噪方法的研究状况伴随着信息科学的发展,信号处理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在科学实验中,我们往往都要获得大量的原始信号,由于各种人为的或非人为的因素,实际中获得的原始信号都不可避免的含有噪声,噪声的存在必然会给我们的研究结果带来一定的误差,为了减小实验研究结果的误差,在对原始信号进行信号处理之前,对信号去噪是很有必要的。
长期以来,Fourier变换是信号去噪的主要手段,利用Fourier:变换给信号去噪等价于信号通过一个低通或高通滤波器。
它利用Fourier:变换把信号映射到频域内加以分析,但是Fourier 变换在给信号去噪的同时,也模糊了信号的位置信息,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大多数信号都是非平稳的,非平稳信号谱沿时间轴无限扩展,此时Fourier:变换的基函数很难与其匹配,这给Fourier 变换对非平稳信号去噪带来了困难。
近年来,小波理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由于其良好的时频特性,因而应用非常广泛。
在信号去噪领域,小波理论同样受到了许多学者的重视。
1988年,S.Mallet 提出了多分辨分析的概念,使小波具有带通滤波的特性,因此可以利用小波分解与重构的方法进行滤波去噪;1992年,S.Mallam 提出了信号奇异性检测的理论,从而可以利用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的方法给信号去噪;1995年,D.L.Donah 。
提出了利用非线性小波变换闰值法给信号去噪;同年,confnian 和 D.LDonoho 在阑值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平移不变量小波去噪法给信号去噪;1999年,s.chem 和D.L.Donor 。
提出了利用原子分解的基追踪去噪法给信号去噪;随着小波理论的不断发展,多小波(muti 一wavelet)和小波包分析 (wavelet packet analysis)的出现给信一号去噪带来了新的方法,由于小波包分析是比小波分析更为精细的时频局部分析方法,因此,利用小波包分析给信号去噪越来越受到科学界的关注。
例如:基于最优小波包基的信号去噪算法,基于小波包分析的自适应闽值算法,基于传统的闽值小波包去噪算法等等。
第二章 小波变换2.1 Fourier 变换与窗口Fourier 变换Fourier 分析是分析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数学发展史上,虽然早在18世纪初期,有关三角级数的论述已在D.Bernoulli ,L.Euler 等人的工作中出现,但真正重要的一步是由法国数学家J.Fourier 迈出的。
他在他的著作《热的解析理论》(1822年)中,系统地运用了三角级数和三角积分来处理热传导问题。
此后,科学界有众多数学家,如:Dirichlet ,Riemann ,Lipschitz 以及Jordan 等都曾从事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不仅弥补了Fourier:工作中的不足,而且还极大地发展了以Fourier 命名的级数理论,扩大了Fourier:分析的应用范围,使得Fourier 分析理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2.1.1 Fourier 变换在信号分析中,对信一号的基本刻化往往采取两种最基本的形式,即时域形式和频域形式。
把时间或空间位置看作自变量,而把信号的某一数值化特征作为因变量来描述信号是常用的方式,此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称为时域。
另一方面,我们常要求对信号作频域刻化即Fourier 变换。
设原始信号为 ()t f ,其Fourier 变换为:()()iwt F w f t e dt+∞--∞=⎰(2-1)其Fourier 逆变换为:()12iwt F w e dwπ+∞-∞=⎰(2-2)()F w 确定了()f t )在整个时间域上的频谱特性。
Fourier 变换将信号的时域特征和频域特征联系起来,能分别从时域和频域上观察信号,但不能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无论在时域或是在频域,Fourier:变换都是定义在R 上的全局积分。
在用Fourier 变换对原始信号进行处理时,识别出的频率在什么时一候产生并不知道,因此Fourier:变换是一种全局的变换,不能反映某一局部时间内信号的频谱特性,也即Fourier 变换在时间域上没有任何分辨率。
这样在利用Fourier 变换做信号分析时就面临着一对矛盾:时域和频域的局部化矛盾。
Fourier 变换对非平稳的信号,如地震波信号、故障诊断信号、脑电波信号等的分析带来了诸多的困难。
因此,为了更好地对原始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我们有必要去寻求一种信号时频局部分析的新方法。
2.1.2 窗口Four1er 变换为克服Fourier 变换在时频局部化方面的不足,也为了对时域信号作局部分析和处理,D.Gabo:于1946年提出了窗口Fourier:变换 (Window Fouriertransform[36]138]),窗口Fourier:变换又称为短时Fourier:变换,其基本思想是:把信号划分成许多小的时间间隔,用Fourier:变换去分析每一个时间间隔,以确定该间隔存在的频率,以达到对原始信号进行时频局部化分析的目的。
窗口Fourier 变换的数学表达式为:()(),()iwt g F f w f t g t e dtττ+∞--∞=-⎰(2-3)其窗口Fourier 逆变换表达式为:()21(),2()()g f t F f w dwd g t L R ττπ+∞+∞-∞-∞=∈⎰⎰ (2-4) 其中()g t τ-为()g t τ-的共轭,()g t 为时限函数,又称窗口函数,在窗口Fourier 变换中起到时限作用;iwt e -起频限作用。
()g t 与iwte -结合时可以起时频局部化作用。
(),g Ff w τ大致反映了f(t)其在时刻:时,频率为。
的信号成分的相对含量。
对于一个非平凡函数()g t 为具备作为一个窗函数的资格,它必须满足要求:22()()tg t L R ∈。
最早的窗函数是由D.Gabor 于1946年在它的论文中提到的Gaussian 函数,正因为Gaussian 函数的Fourie:变换还是一个Gaussian 函数,因此用Gaussian 函数作为窗口Fourier 变换中的窗函数能很好的起到对信号进行时频局部化分析。
加窗傅里叶变换发展了傅里叶变换,能够满足信号处理的某些特殊需要。
但是当窗口函数选定以后,它不能随着所要分析的的信号成份在高频信息和低频信息而相应变化,对非平稳信号的分析能力是很有限的,不适合分析频带较宽的频谱。
而我们希望对高频信号进行分析时窗口要窄一些,对低频信号分析时窗口要宽一些,而小波变换可以根据频率的高低自动调节窗口的宽度,具有敏感的变焦距特性,能够满足我们分析的需要。
2.2 小波分析基础 2.2.1预备知识从数学的角度讲,小波是构造函数空间正交基的基本单元,是在能量有限空间2()L R 上满足允许条件的函数,这样认识小波需要2()L R 空间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内积空间中空间分解、函数变换等的基础知识。
从信号处理的角度讲,小波(变换)是强有力的时频分析(处理)工具,是在克服傅立叶变换缺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以从信号处理的角度认识小波,需要傅立叶变换、傅立叶级数、滤波器等的基础知识。
一个信号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它是一个自变量为时间t 的函数f(t)。
因为信号是能量有限的,即满足条件(2-5)的所有函数的集合就形成2()L R图像是二维信号,同样是能量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