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蒙古族的由来吗共29页

合集下载

蒙古起源及文化1

蒙古起源及文化1
蒙古刀:是蒙古族牧民们宰畜、吃肉不可缺少的用具,随身携带,既是实用品,又是装饰品。蒙古刀刀身一般用优质钢打制而成,刀刃锋利,刀柄和刀鞘有钢制、银制、木制、牛角制、骨头制等,表面有精美花纹,镶嵌宝石。
巴林石雕:产丁内蒙古巴林右旗,以巴林石为原料雕刻而成。巴林石呈块状,细腻润滑,晶莹如玉,自然色彩柔和协调,是名贵的石雕材料。品种有鸡血石、红花石、五彩石、冻石等。巴林石刻选题新颖、雕工精细。雕刻的内容有古今人物、亭台楼阁、山水花卉、鱼鸟虫兽、烟茶酒具,以及文房四宝等,一般根据石料的色泽、质地、形状因材施艺。
《蒙古秘史》记载,孛儿帖赤那的的十二世孙朵奔篾儿干死后,他的寡妻阿阑豁阿又生了三个儿子,传说这三个儿子是感光而生的“天子”,因为他们是从阿阑豁阿洁白的腰里出生的,因此他们的后裔被称为“尼伦蒙古”。在尼伦蒙古中,以孛端察儿为始祖的孛儿只斤氏就是成吉思汗的祖先。迭儿勒勤蒙古和尼伦蒙古,被统称为“也克蒙古”(大蒙古),他们是原蒙古人。
蒙古族的族源问题,现在多数的学者都认为:蒙古族属东胡族系。公元前209年,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所破,东胡诸部在匈奴人统治下达三世纪之久,公元一世纪末至二世纪初,匈奴为汉朝所破,东胡人的一支鲜卑人自潢水流域转徙其地,剩余的匈奴人也都自称为鲜卑,鲜卑自此强盛起来。公元四世纪中叶,居住在潢水、老哈河流域一带的鲜卑人的一支,自称为“契丹”;居住于兴安岭以西(今呼伦贝尔地区)的鲜卑人的一支则称为“室韦”。蒙古部就是室韦人的一支,在唐朝时已有记载,称为“蒙兀室韦”。
介绍到此便告一段落,总而言之,蒙古起源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如果你有时间,不妨驾车去科尔沁大草原游玩观光,热情好客的蒙古人一定拉你进他们的蒙古包,邀你尝一尝鲜美的奶酒和奶豆腐!
蒙古地毯:主要是以羊毛为原料,也可以用其它动物的毛编织地毯,制作一块上好的地毯需要十几道工序。其质地纯正,做工精细,图案优美,尤其仿古地毯用氧化铝镀金丝纺织打底,制作的盘金皇宫御用地毯,是我国独有的地毯精品,著称于世,目前已畅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蒙古的起源

蒙古的起源

蒙古的起源蒙古族的起源多数学者都认为;蒙古族属东胡族系,公元一世纪末至二世纪初,匈奴为汉朝所破,东湖人的一支鲜卑人自潢水流域一带转徒其地,剩余的人也都自称为鲜卑,鲜卑自此强盛起来。

公元四世纪中叶,居住在潢水,老哈河流域一带鲜卑人的一个部落自称为“契丹”,另一个部落居住于兴安岭以西的鲜卑则称为“室韦”,蒙古部就是室韦人的一个部落。

称为“蒙兀室韦”。

­史书记载,蒙古部落被突厥部落打败后只剩下两男两女,他们逃到了额尔古纳河畔一带居住下来,生息繁衍,许多年以后部落逐渐兴盛起来,并产生了许多分支,公元八世纪,由于人口不断增长,为了更好的发展,不得不外迁徒,这时已出了70个分支了,这70个分支被称为“选儿勒勒蒙兀”。

在出走的蒙古人当中,有一位很有声望的人,名叫孛二贴那,以他为首的选儿勒勒蒙古自称为“乞牙惕氏”。

乞牙惕氏人迁徒到了斡难河源头肯特山一带,生活方式由狩猎转为游牧。

据《蒙古秘史》记载,孛儿帖那的十二世孙,朵奔蔑儿干死后,他的寡妻阿阑阿又生了三个儿子,传说这三个儿子是感完而生的“天子”以孛瑞察儿为始祖的孛儿只斤就是成吉思汗的祖先。

选儿勒勒蒙古被称为“也克蒙古”(大蒙古),他们是原蒙古人。

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诸部,建立大蒙古帝国。

用新的迁户制体系分人口,战败的部落如塔塔儿,克烈乃蛮被瓜分到各千户。

族属不同,社会发展不平衡,方言各异的部落在统一汗权统治下形成了具有共同地域,共同经济基础,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族。

居住额尔古纳河山林里的蒙古部落(蒙兀室韦),约在九世纪中叶进入草原,成为­草原游牧部落。

蒙古高原众多的部落族长长期相互抢夺,混乱不断,草原无安之日。

1162年,蒙古乞颜部首领也速该大败世仇塔塔儿人时,铁木真降生额难河畔草原。

­1170年塔塔尔人,也速该为九岁的铁木真定亲,返回的路上被塔塔尔人毒害。

­也速该死后的第二年春天,尼伦蒙古部落祭祖。

蒙古民族历史概况

蒙古民族历史概况

蒙古民族历史概况蒙古民族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主体民族和自治民族。

蒙古民族在繁衍生息、兴盛发达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丰富多彩的民俗。

一、族源与族称(一)蒙古民族族源蒙古族起源于东胡系诸部族。

即包括东胡、鲜卑、契丹、室韦——达怛。

东胡人大约与匈奴同时见于史乘。

东胡,是华夏人对当时内蒙古东部地区族属相同或相近的各部落的总称。

公元前3世纪末,匈奴征服了东胡人,把他们划归左贤王统治。

东胡人及其后裔的居地大体上就是内蒙古东部地区。

从昭乌达沙漠到额尔古纳河流域,是以东胡人和他们的后裔——鲜卑、后来的契丹、室韦——达怛人为主体的语言相同或相近,地域相连,风俗习惯也相似的各个部落的居住地。

东胡后裔鲜卑人乘匈奴的衰败,占据了蒙古高原,强盛一时。

“五胡十六国”时期,鲜卑人进入内地,并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秦、南凉等几个割据政权,后来拓跋鲜卑统一了黄河流域,建立了北魏王朝。

7世纪以后,进入内地的所有鲜卑人最终同化于汉族之中。

在鲜卑人迁进内蒙古西部地区和内地以后,北魏时期在东胡故地居住的主要有契丹和室韦人。

契丹人属于地道的蒙古人种。

起初在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共有八个部落。

他们在内部的争战、唐朝和突厥的统治、同邻族的战争中改变自己民族学面貌。

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契丹国辽王朝后,其统治遍及蒙古高原,许多部落都向辽王朝称臣纳贡。

1125年辽亡于金,而辽宗室耶律大石又在中亚建立了西辽国。

这样,契丹人大部分同化于汉族以外,一部加入了形成中的蒙古族。

室韦——达怛人居住在呼伦贝尔草原、大兴安岭东西、额尔古纳河与黑龙江两岸。

史籍称其“南者为契丹,在北者号室韦”。

6世纪时,室韦——达怛人分为五大部,曾受突厥的统治,后与唐朝保持密切关系。

室韦、达怛这两个名称在汉籍中可以互通互易,所以,我们可以称他们为室韦——达怛人。

唐朝时,称室韦为“十三姓达怛”。

室韦——达怛人的语言,保持东胡后裔语言的特点和方言,这种语言和方言,叫作原蒙古语。

蒙古起源及文化

蒙古起源及文化

蒙古起源及文化高一九班张雨缇一、蒙古族的起源蒙古族是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传说中的蒙古人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据文字记载,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蒙古族的族源问题,现在多数的学者都认为:蒙古族属东胡族系。

公元前209年,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所破,东胡诸部在匈奴人统治下达三世纪之久,公元一世纪末至二世纪初,匈奴为汉朝所破,东胡人的一支鲜卑人自潢水流域转徙其地,剩余的匈奴人也都自称为鲜卑,鲜卑自此强盛起来。

公元四世纪中叶,居住在潢水、老哈河流域一带的鲜卑人的一支,自称为“契丹”;居住于兴安岭以西(今呼伦贝尔地区)的鲜卑人的一支则称为“室韦”。

蒙古部就是室韦人的一支,在唐朝时已有记载,称为“蒙兀室韦”。

据《史集》记载,蒙古部最初只包括捏古斯和乞颜两个氏族,他们被其他突厥部落打败后只剩下两男两女,他们逃到了额尔古涅昆(额尔古纳河畔山岭)一带居住下来,生息繁衍,大约经过了400多年的时间,部落逐渐兴盛起来,并产生了许多分支,公元8世纪,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为了更好的发展,不得不外迁徙,这时已分出了70个分支了,这70个分支被称为“迭儿勒勤蒙古”。

在迁出的蒙古人当中,有一位很有声望的人,名叫孛儿帖赤那,以他为首的迭儿勒勤蒙古自称为“乞牙惕氏”(乞颜的复数)。

“乞牙惕氏”人迁徙到了斡难河源头肯特山一带,生活方式由狩猎转为游牧。

《蒙古秘史》记载,孛儿帖赤那的的十二世孙朵奔篾儿干死后,他的寡妻阿阑豁阿又生了三个儿子,传说这三个儿子是感光而生的“天子”,因为他们是从阿阑豁阿洁白的腰里出生的,因此他们的后裔被称为“尼伦蒙古”。

在尼伦蒙古中,以孛端察儿为始祖的孛儿只斤氏就是成吉思汗的祖先。

迭儿勒勤蒙古和尼伦蒙古,被统称为“也克蒙古”(大蒙古),他们是原蒙古人。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蒙古语系部落,他们是原蒙古人:札刺亦儿——在辽代曾是强大的部落,有哲惕、脱忽刺温、朵龙吉儿十个分枝.游牧在斡难河流域。

在与辽兵的战争中,札刺亦儿人受到沉重打击。

【历史文化】内蒙古悠久的历史和蒙古民族的起源

【历史文化】内蒙古悠久的历史和蒙古民族的起源

【历史文化】内蒙古悠久的历史和蒙古民族的起源内蒙古,这片广袤神秘的土地,孕育了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里是蒙古民族的发祥地,也孕育了游牧民族特有的文化,是蒙古族人民永远的心灵家园。

从有文字记载以来,内蒙古高原就是我国古代各民族从事畜牧、狩猎以及农业生产的场所。

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甲骨文中有“土方”、“鬼方”的记载,史书中则记载有“戎”、“狄”等族称。

公元前21世纪至前3世纪,内蒙古地区分布着的一些游牧民族与中原华夏族建立的政权发生了密切关系。

到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前221年),文献记载的北方民族有了新的具体称谓,活动在今天内蒙古境内的北方各族主要有林胡、楼烦、东胡和匈奴。

狄是中原华夏族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统称。

战国时期,林胡和楼烦活跃在内蒙古高原上。

匈奴强大起来以后,林胡和楼烦又归属了匈奴。

春秋战国时代,东胡人的活动地域大致在今天的呼伦湖以东、嫩江以西的大兴安岭山脉北段和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流域。

这一地区,森林繁茂,禽兽众多,绿草如毡,水系如网,是古代居民以渔猎、采集和畜牧的主要区域.东胡人在这里从事着畜牧、渔猎和采集的生产方式,孕育了渔猎文化。

匈奴是战国时期见于史书记载的北方游牧民族。

春秋时期,经过长时期的历史发展,匈奴吸收了诸戎、狄成份而强大起来,战国时被汉文献称为匈奴。

初见于汉文字史籍记载的匈奴,主要活动在今天内蒙古境内的阴山及河套一带。

这里依山带水,草木茂盛,禽兽很多,是理想的畜牧狩猎之地。

公元前310年左右,匈奴地域已与战国的燕、赵、秦三国相邻。

战国末年,匈奴东界已达燕长城以北的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东部一带.战国中后期,匈奴广泛分布于今天内蒙古中、西部地区。

匈奴人在鄂尔多斯高原、河套地区和呼和浩特平原曾经长期驻牧,生息繁衍,生居死葬。

从以上具体史实可以看到,战国时代内蒙古高原的大部都在北方游牧民族的掌控之下,从事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内蒙古草原文化体现了一切文化中通用的民族性,时代性,区域性和历史延续性等特征。

蒙古族简介及详细资料

蒙古族简介及详细资料

蒙古族简介及详细资料基本信息蒙古族是我国东北主要民族之一,是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蒙古(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地区和国家的主要民族之一。

蒙古族蒙古人自称“蒙古”(Mongol)。

“蒙古”这一名称较早记载于中国《旧唐书》和《契丹国志》,其意为“永恒之火”或“永不熄灭的火”,别称:“马背上的民族”。

蒙古人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史称“蒙兀室韦”、“蒙古”等。

蒙古人是东北亚主要种族之一,集中居住外蒙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自治区及临近省份以及俄罗斯联邦等地区。

蒙古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蒙古语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三种方言。

现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13世纪初,经蒙古学者却吉·斡斯尔对原有文字进行改革,成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

详细资讯人口全世界为1000多万人。

中国的蒙古人口为581万人(2000年人口普查),在中国少数民族人口里排名第六。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在新疆、河北、青海、甘肃,其余散布于河南、四川、贵州、北京和云南等地。

鄂温克族(2万7千人)和土族(24万人)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人的分支;中国蒙古族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辽宁70万、吉黑70多万、内蒙古蒙古族人口417万;蒙东就有340万其中云南有5000余人,聚居在通海县新蒙乡,分中村、下村、白阁、交椅湾和陶家嘴5个自然村,是蒙元(拖雷汗国)初年随忽必烈大汗征战遗留在云南的蒙古人后裔。

通海蒙古人从祖国西北大草原来到云南高原的通海杞麓湖畔、凤山脚下,已有740多年的历史。

蒙古国的总人口大约有280万人(2006年7月统计265万人),其中80%是喀尔喀蒙古人。

俄罗斯有大约100万蒙古人。

有在西伯利亚的布里亚特蒙古人(约40万人)、鄂温克族(在俄国被认为是蒙古人的一支)(约3万人在俄国)、卫拉特人【含卡尔梅克人(Хальмгуд)17万和杜尔伯特人(Dörbed)】,在原来为清帝国外蒙古唐奴乌梁海的图瓦共和国的图瓦人。

蒙古族起源

蒙古族起源

蒙古族起源——苍狼与白鹿的故事距成吉思汗出生400多年(公元9—10世纪)前,在额尔古涅河东岸额尔古涅·昆⑴的山岗上,生活着蒙兀室韦部落,他们的酋长叫呼和莫日根。

每到明月升起,繁星闪烁之时,呼和莫日根总是叫来儿孙们,坐在半地穴的仙人柱内,一边喝着烧酒,一边讲述先祖那些如梦似幻的故事,它的缕缕酒香在仙人柱内萦绕飘散,顷刻间撒满了森林,溢满了河湾。

森林和草地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只有那山岗上的苍松依着那古老而不绝的根,百年不倒,千年不变,那根脉里深深地埋着祖先的记忆。

又是一个夏天的傍晚,在仙人柱前的白桦林中,点燃篝火,呼和莫日根和往常一样,又开始给儿孙们讲故事了:“那是在一千多年前,在大漠高原上生活着匈奴部族,也称“胡人”。

他们过着游牧生活。

我们的祖先是大漠东部的部族,别人称为“东胡”。

匈奴和东胡原本都是一个部族,后来分开了,西部的胡人建立了匈奴汗国。

在东胡王的率领下东胡人经常打他们,几乎是百战百胜。

匈奴国的可汗冒顿单于送来了千里马,还送来过他的妃子。

后来,当东胡王开始索要土地时,冒顿被激怒了,他突然举兵攻打东胡。

沉浸在莺歌燕舞,美酒佳肴之中的东胡人没有任何的准备,被愤怒的匈奴军打得四散奔逃,东胡王被割了头,弃尸荒野。

这样,一部分人东胡人逃到了乌桓山,这就是后来的乌桓人;一部分人逃到大鲜卑山⑵,这些人是我们的先祖部落拓跋鲜卑。

他们过着狩猎生活。

大鲜卑山有个“嘎仙洞⑶”非常有灵气,每隔几年先祖们都要到那里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祈求…博(通古斯语:长生天,萨满)‟护佑安康。

后来,由于追逐猎物和猎场的原因,游猎到大鲜卑山的腹地奥克里堆山森林。

到祖先毛的时期,鲜卑拓跋部繁盛强大达到顶峰。

那是…大姓九十九,统国三十六‟。

毛先祖之后五世,到了推寅时代,推寅酋长率领他的部众走出森林,来到呼伦贝尔草原的大泽湖⑷畔,在那里又过了好多年,诘汾与他的哥哥茏珀告别,率领部众冲出草原到了天山⑸,平定草原,统一部落,建立代国。

蒙古族的起源

蒙古族的起源

蒙古族的起源蒙古族的起源据《史记》记载,蒙古部最初只包括捏古斯和乞颜两个氏族,他们被其他突厥部落打败后只剩下两男两女,他们逃到了额尔古涅昆(额尔古纳河畔山岭)一带居住下来,公元8世纪,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不得不外迁徙,这时已分出了70个分支了,这70个分支被称为"迭儿勒勤蒙古"。

《蒙古秘史》和《旧唐书》记载:苍狼和白鹿是成吉思汗的祖先,他们奉上天之命降生到人间。

然后共同渡过腾汲思,在斡难河源头、不儿罕山前开始繁衍生息,生下了巴塔赤罕。

这里所说的巴塔赤罕就是成吉思汗的始祖。

其实,苍狼和白鹿在蒙古语中分别读为:勃儿帖赤那和豁埃马兰勒,只是汉译为苍狼和白鹿。

蒙古民族的真正族源的问题上,现、当代多数学者认为蒙古族出自东胡。

东胡,是包括同一族源、操有不同方言、各有名号的大小部落的总称。

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在匈奴东,故曰东胡。

"公元前5至前3世纪,东胡各部还处于原始氏族社会发展阶段,各部落过着"俗随水草,居无常处"的生活。

4世纪中叶,鲜卑人的一支,自号"契丹",生活在潢水和老哈河流域一带。

居于兴安岭以西(今呼伦贝尔地区)的鲜卑人的一支,称为"室韦"。

室韦,始见于《魏书》,作失韦。

室韦与契丹同出一源,以兴安岭为界,"南者为契丹,在北者号为室韦"(《北史》卷94《室韦传》)。

6世纪以后,室韦人分为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深末恒室韦、大室韦等5部,各部又分为若干分支。

按语言学家从语系方面的推论,活动在蒙古地区的诸部分为蒙古语系和突厥语系两大部分。

在突厥文史料中,称室韦为"达怛"(鞑靼)。

公元732年在斡尔浑河右岸建立的《阙特勒碑》文中,记有三十姓达怛。

三十姓达怛可能是紧邻突厥的一个强大的室韦部落或部落联盟的名称,突厥人用这一名字称呼所有的室韦部落。

后来,达怛又成为蒙古诸部的总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