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鸭饲养管理技术.
蛋鸭要怎么养有什么技术含量?

蛋鸭要怎么养有什么技术含量?近年来,我国蛋鸭饲养业得到迅猛发展,养鸭规模不断扩大,从传统的一家一户饲养,逐渐过渡到养鸭专业村、养鸭生产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加养鸭户或者大型的养鸭企业集团。
那么蛋鸭要怎么养有什么技术含量?1科学饲养管理1.1小鸭的饲养管理选择恰当的育雏期,一般在4月底5月初育成"早春鸭"最好,也可在6月间养"晚春鸭",或在8月间养"秋鸭"。
1.1.1适时开食小鸭出壳后的第2天,有1/3的小鸭表现觅食状态,这时可喂食。
多用雏鸭全价配合饲料直接饲喂,也可用小米焖成硬饭,加10%的葡萄糖水,再加10%的青菜拌饭。
1.1.2注意放水先开水、后开食是养鸭的特点。
喂食前先用鸭篮放水,晴天13℃~15℃,可直接在冷水中放水,约5分钟左右;如遇雨天或天气寒冷时,可在室内木盆内放水。
1~2周龄内,每天放水在喂食后的15分钟左右进行。
1.1.3及时补喂动物性饲料小鸭饲养到第3天后,自配料者应按10%~20%的比例投喂动物性饲料(如螺、虾、蚯蚓、小鱼等,或用5%的鱼粉拌料投喂),以促进小鸭的生长发育。
1.1.4补喂青料从第3天起,自配料者在饲料中加入10%~20%切碎的青饲料,或投入水面让其自由采食,如青菜叶子、水草、浮萍等。
1.2青年鸭的管理适当加强运动,促进骨骼和肌肉发育,以防止过肥。
每天要定时赶鸭在舍内做转圈运动,每次5~10分钟,每天2~4次。
饲养人员要多与鸭群接触,以增强鸭子的胆量,从而防止惊群。
1.3开产前后产蛋鸭的饲养蛋鸭大都在150日龄开产,200日龄达到产蛋高峰。
这个时期饲养管理的目标是尽快把产蛋率推向高峰。
从营养方面应根据产蛋率上升的趋势不断提高饲料质量,增加日粮的营养浓度和适当增加饲喂餐数,增加采食量,以满足鸭产蛋的营养需要。
日平均光照不能少于14小时,光照应从短到长逐渐增加,直至每昼夜达到16小时。
本阶段饲养管理是否恰当,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观察:一看蛋重的增加趋势,若增重势头快,说明养得好;二看产蛋率上升的趋势,最迟到200日龄时,产蛋率应达到90%左右;三看体重变化,体重若维持在开产时的体重,说明饲养管理得当。
蛋鸭标准化养殖技术

蛋鸭标准化养殖技术蛋鸭标准化养殖技术包括以下方面:1. 饲养温度:1~3日龄的蛋鸭饲养温度应保持在30~32℃,室温为24℃。
4日龄后,每天降低1℃,到28日龄后应达到18℃。
冬季舍温应保持在10℃以上,并保持温度的稳定性。
鸭舍的通风也需要注意,防止贼风,确保人进入鸭舍时不会感到刺鼻和闷热。
2. 饲养密度:1周龄的蛋鸭每平方米饲养30~40只,2周龄每平方米25~30只,1个月龄后每平方米15只。
育成鸭至产蛋鸭每平方米8~10只。
每个围栏以300~500只左右为宜。
3. 饲养管理方法:雏鸭要先饮水后开食,凉开水中添加2%~3%多维葡萄糖,连用3天,可提高育雏成活率。
前14日龄喂全价颗粒料,日喂6次,用饮水器饮水,用料槽喂料,喂料每次让雏鸭吃八分饱。
15~21日龄日喂5次。
育成鸭尽量用青绿饲料代替精饲料和维生素添加剂,青绿饲料约占整个饲料量的30%~50%。
产蛋期的饲养管理要适当补加砂砾和贝壳等,要保证自由采食,自由饮水,保证饮水清洁。
日粮中粗蛋白含量为18%~23%。
冬季要扣塑料棚,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和通风良好。
白天自然光照,夜间人工照明,每30平方米鸭舍开一盏15瓦的灯泡。
4. 疫病防治:按时做好鸭瘟、大肠杆菌等疫病的防治工作。
在10日龄和40日龄进行两次拌食驱球虫,用量按说明书使用,每周喂一次预防药品。
日常要谨防鼠害蛇害、猪狗猫危害等,定期对鸭舍、用具、运动场进行消毒。
5. 雏鸭的选择和运输:选择同一时间出壳、大小均匀、脐带收缩好、眼大有神、比较活跃、绒毛有光泽、抓在手上挣扎有劲的雏鸭。
选作种鸭用的雏鸭还要符合品种的特征。
接运初生雏最好不超过36小时。
接运时将雏鸭装在铺有稻草的竹篓内,每篓内装50只。
天凉盖上薄布,较冷季节盖上棉被。
接运途中要经常察看雏鸭情况,发现重叠埋堆应及时拨开。
要避免日晒雨淋和冷风吹袭。
6. 雏鸭的饲养:初生雏鸭全身绒毛干后即可喂食、饮水。
喂食前先进行潮水,即先将幼雏放在竹篮内放入浅水中至脚背为准任其自由饮水时间一般5—6分钟不宜过长但一定要使幼雏只只饮到水潮水过后把幼雏放在柔软的干草上让其自动理毛等到毛干马上开始第一次喂食注意不论哪种方法都应在温暖的环境下进行早饮水有利于体内废物的排除和残余蛋黄的吸收7. 雏鸭的管理:要掌握好保温要求和喂食量,经常观察幼雏的消化情况并随时间调节喂食量。
养殖蛋鸭日常饲养管理方法

养殖蛋鸭日常饲养管理方法蛋鸭养殖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方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鸭蛋,因此在饲养管理上需要特别注意。
下面是养殖蛋鸭的日常饲养管理方法。
1.饲料管理:(1)选择适宜的饲料:蛋鸭在饲养过程中对饲料要求较高,需要提供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的饲料。
可选择专业的蛋鸭精料或自制饲料,保证蛋鸭的营养需求。
(2)定时定量喂食:蛋鸭一般分为幼崽期、生长期和产蛋期,每个阶段的饲料需求都不同。
定时定量喂食,避免浪费和营养过剩。
(3)多次喂食:蛋鸭的消化系统较小,不宜一次性喂食过多,会引起消化不良。
因此,分多次进行饲喂,保证鸭只充分消化吸收。
2.饮水管理:(1)保持水源清洁:维持饮水设备的卫生,及时更换水源,避免水质污染。
水是鸭只一天中摄入量最大的物质,保持水源清洁非常重要。
(2)提供充足的水源:鸭只对水的需求较高,特别是产蛋期鸭只,饮水量会增加。
要时刻保持饮水设施中充足的水量,避免因缺水导致鸭只的生产能力下降。
3.环境管理:(1)保持适宜的温度:蛋鸭对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在15-25摄氏度之间。
饲养环境中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避免过热或过冷对鸭只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2)卫生管理:定期清理鸭舍,保持鸭舍内的卫生环境。
清理鸭舍的农杂物,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3)防病措施:蛋鸭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因此要加强疫病的预防和控制。
定期给鸭只进行疫苗接种,及时发现病症则做好隔离和治疗。
4.生产管理:(1)科学的繁殖管理:蛋鸭的繁殖管理是饲养管理的重要一环,要选择优良的种鸭,进行科学的配种管理,提高产蛋率和孵化率。
(2)产蛋期管理:在产蛋期,要尽量提供良好的营养和环境条件,以保证鸭只正常产蛋。
同时,定期清理蛋巢,收集鸭蛋,避免蛋被损坏或受到污染。
5.定期健康检查:定期请兽医进行健康检查,对鸭只的体格状况、精神状态等进行观察。
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诊疗,防止疾病的蔓延。
总之,养殖蛋鸭的日常饲养管理方法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注意饲料管理、饮水管理、环境管理、疾病预防等方面。
鸭子产蛋高峰的饲养管理技术

鸭子产蛋高峰的饲养管理技术
1、营养需求满足:要养出下蛋快的蛋鸭,需要尽可能满足蛋鸭的营养需求,确保其保持高产水平。
这包括在饲料中添加鱼粉或含20%鱼粉的饲料,以提高日粮营养浓度。
2、饲喂策略:在鸭子开产时,在50公斤饲料中加1公斤蜂蜜拌料饲喂,连喂5天,间隔15天后,再连喂5天。
这样的循环饲喂可以促使鸭子多产蛋,且产的蛋大。
3、环境和应激管理:加强饲养管理,防止鸭子出现受到应激的因素,是提高产蛋率的关键。
此外,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黄芪维它也有助于提高产蛋率。
4、产蛋期的特殊管理:在产蛋的中后期,需要掌握雌鸭产蛋时间的变化规律,确定产卵时间,以便及时收集鸡蛋,减少破损蛋的发生。
5、饲料管理:在产蛋后期,虽然维持产蛋高峰很困难,但如果饲料管理得当,如绍兴鸭等品种仍可维持80%左右的产蛋率。
蛋鸭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蛋鸭饲养标准方法

蛋鸭饲养管理技术要点蛋鸭饲养标准方法饲养蛋鸭应选择体质健壮活泼,眼睛灵活有神,个体大,羽毛光亮,无残疾,无畸形。
瘦弱,残次雏应淘汰。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蛋鸭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了解一下蛋鸭饲养标准方法。
一、蛋鸭饲养温度的选择1~3日龄32~30℃,室温保持在24℃,4日龄后每天降温1℃,28日龄后达到18℃,温度要适宜,通风要良好,防止贼风,以防感冒,冬季舍温要保持在10℃以上。
二、蛋鸭饲养的密度标准1周龄30~40只/平方米,2周龄25~30只/平方米,3~4周龄20~25只/平方米,1个月龄后15只/平方米,育雏鸭至产蛋鸭8~10只/平方米,每个围栏以饲养100~200只左右为宜。
三、蛋鸭饲养的光照的标准1~3日龄可采用23h光照,夜间熄灯1h,以后逐渐缩短光照时间,直到采用自然光照,夜间喂料时给予弱光照明,产蛋期要保证每天有16~17h的光照,强度为5~8lx。
舍内通风要良好,每30平方米鸭舍开一盏15w的灯泡。
四、蛋鸭的饲养管理方法雏鸭在出壳24h内,应先饮水后开食,先饮0.1%高锰酸钾水后再开食,然后在凉开水中添加2%~3%多维葡萄糖,2~5日龄用雏安10g,兑25kg凉开水,让其自由饮水,连饮3d。
在10日龄前喂全价配合料,日喂6次,用饮水器饮水,料槽采食,喂料时每次让雏鸭吃八分饱。
11~40日龄,喂全价料(60%粉碎玉米,40%蛋鸭浓缩料),日喂4次(白天3次,夜间1次),每天每只鸭均喂料75~85g,自由饮水。
41~150日龄,喂全价料(60%粉碎玉米,40%蛋鸭浓缩料),日喂3次,喂料要适时、充足,日粮中代谢能12.1~12.5mj/kg,粗蛋白质含量17%~18%,产蛋高峰日料中粗蛋白质应达20%,每天每只均喂料170~180g。
3个月龄后饲喂日粮要稳定,湿拌料用手握能成团,扔下能松开。
喂料时,要现拌现喂。
一次加料量不超过料槽深度的1/3,以免浪费饲料,产蛋期要适当补加砂砾和贝壳等。
蛋鸭的四季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蛋鸭的四季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蛋鸭的产蛋性能受到营养、温度、湿度、光照等许多因素的制约,要使一年四季产蛋鸭获得高产,就要结合季节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技术。
本文介绍蛋鸭的四季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蛋鸭春季的饲养管理
气温渐升,光照渐长,是鸭产蛋与繁殖的旺季。
日粮中应增加蛋白质、维生素与矿物质的给量,日喂4次,每天放水4次,每次不超45分钟,雨天可少放水。
2、蛋鸭夏季的饲养管理
仍是产蛋季节。
由于天热、多雨、潮湿,使鸭的采食量减退,应集中精力搞好防暑降温工作。
应增加放水次数,每天放水6-8次,上午每次不少于1小时,下午每次不少于1.5小时。
晚上在运动场上露宿,喂食地点从舍内改在运动场或河边、池旁。
初夏,鸭群产蛋量仍较高,当产蛋率F降至30%时,可进行人工换羽。
3、蛋鸭秋季的饲养管理
天高、气爽,昼夜温差较大,是鸭第二个产蛋高峰季节。
可采用秋后农田放牧,让鸭觅食遗谷,减少饲料消耗。
无论是放牧饲养还是舍饲,在秋季产蛋高峰期要补喂精料,以提高产蛋率和延长产蛋期。
4、蛋鸭冬季的饲养管理
气温低,日照短,产蛋量显著下降,搞好防风、防寒与保温工作。
一般每天放水两次,上午10时一次,下午3时一次,每次10-15分钟。
舍内温度保持在0℃以上,最好保持在5-10℃范围内,搞好舍内的通风。
还可在舍内缓缓驱赶鸭群,增加运动,以防蛋鸭过肥。
蛋鸭怎么养殖?蛋鸭养殖技术

蛋鸭怎么养殖?蛋鸭养殖技术鸭子是一种传统的家禽,而且养殖历史悠久,鸭子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好多品种,其中蛋鸭就是一种以产蛋为主的品种,在进行养殖的时候也要重视不同的养殖技术,那么,蛋鸭怎么养殖?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蛋鸭养殖技术。
一、蛋鸭的育雏技术1、选择健雏:选择出壳准时,脐环愈合良好,体质健壮,活泼好动,眼鼓有神,无血迹与痂快,大小均匀的雏鸭。
2、注意放水:“放水”又称“试水”、“点水”。
要注意一定先放水后开食,否则易引起死亡。
放水时间在第2天开食前。
放水方法为晴天,温度14℃以上,可直接在冷水中放水。
如果下雨,可在鸭舍中进行放水,用盆盛浅水,浸遍脚背即可。
2天后可让鸭自由下水。
3、适时开食:开食即第1次喂料。
注意24小时内不要喂食,以利吸收腹内卵黄。
放水后即可用米饭拌入10%切碎的苦荬菜开食。
4、饲喂次数:1~7天,每天喂6次,白天4次,晚上2次。
7~21天,每天5次。
21~28天,可再减少次数。
饲喂时应分批分群,每群250羽为宜。
饲喂原则是由精到粗,由熟到生,由软到硬,由少到多,做到定量、定量、定质、少餐多喂,以免浪费。
5、尽早开荤:尽早开荤即尽早喂动物性饲料,俗话说“鹅要青,鸭要腥”,在第3天即可按10%~20%的比例给予动物性饲料,可选螺蛳、小鱼虾、蚯蚓、蚕蛹、河蚌等。
动物性饲料要求新鲜干净,切碎掏烂,也可用含鱼粉的配合饲料饲喂。
6、保温防压:雏鸭育雏温度必须维持均匀,应根据雏鸭的精神状态结合外界气温变化“看鸭施温”。
一般温度要求为第1天32℃,2~7天31~28℃,8~14天28~25℃,15天以后保持在25~20℃。
要特别注意阴雨天及夜间的保温工作,同时注意空气流畅,干燥无贼风,以防闷死、冻死。
7、合理分群:雏鸭每群最多不超过300~500羽,1~7天25~30羽/米2,7~14天20~25羽/米2,15~28天15~20羽/米2。
根据以上要求及时分群,加强分群管理。
二、青年蛋鸭饲养技术1、控制体重:青年蛋鸭很容易因活动量小而过肥,影响日后产蛋。
养种蛋鸭的技术与管理方法

养种蛋鸭的技术与管理方法
养殖种蛋鸭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与管理方法,以下是一些基本的要点:
1. 鸭舍设计与环境控制:鸭舍应当有良好的通风、采光和排污设施。
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是非常重要的,温度一般在15-25摄氏度,湿度在50-75%之间。
要定期清理鸭舍,保证干净卫生。
2. 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喂管理可以提高蛋鸭的产蛋率。
提供高质量的饲料,注意营养均衡。
最好咨询兽医或专业的饲养员建立饲喂计划,根据蛋鸭的生长发育和产蛋周期进行合理的饲喂。
3. 疾病防控:种蛋鸭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一些传染病的侵袭。
要定期巡查蛋鸭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有病症的蛋鸭。
要遵循兽医的建议进行疫苗接种,加强预防工作。
4. 群体管理:蛋鸭是群居动物,建议每只种鸭的畜群规模在10-20只之间。
要注意控制畜群的数量,适时进行淘汰和更新。
保持群体的平衡和稳定,避免蛋鸭之间的争斗和伤害。
5. 卫生管理:保持鸭舍的卫生非常重要,要定期清理鸭舍和更换垫料。
蛋鸭的饮水要保持清洁,避免污染。
定期给蛋鸭进行洗澡,保持它们的皮毛清洁,减少寄生虫的滋生。
6. 繁殖管理:对于种蛋鸭,还需要进行一定的繁殖管理。
注意选育和繁殖上品质好的种鸭。
掌握适时的配种时间和方法,促进孵化率和孵化质量。
以上是养殖种蛋鸭的一些基本技术与管理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低,需要较长的保温期,7~10日龄可完全脱温 放水和放牧可以使雏鸭提早适应外界环境,当气候温暖,阳光 充足时,可让雏鸭在浅水中进行训练,开始时间不宜长,上、下午 各两次,每次时间5~10分钟
第一部分:育雏期饲养管理技术
4. 掌握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
夏 鸭
每年6~7月出壳的雏鸭叫“夏鸭”,这个时期
气温高,雨水多,湿度大,雏鸭育雏期较短,不需要保 温措施,饲料充足 秋 鸭 每年8~9月出壳的雏鸭叫“秋鸭”,此时秋高
气爽,气温由高到低逐渐下降
第一部分:育雏期饲养管理技术
2. 做好充足的育雏准备工作
雏鸭育雏之前应该做好育雏舍、温度控制措施
以及消毒等各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2. 做好充足的育雏准备工作
加温方式
根据具体条件,因地制宜,从能源、鸭舍结构、经济条 件、育雏效果等多方面考虑,可选择合适加温方式烟道、煤炉、 Nhomakorabea热保温伞
饲料、药品及用具 进雏前检查工作
第一部分:育雏期饲养管理技术
3. 选择合适的育雏方式
蛋鸭育雏按照供温方式可分为自温育雏和人工加温育雏两种 自温育雏:主要利用雏鸭本身的温度,在无热源的保温器具内, 以鸭只多少、保温器具覆盖与否来调节温度。这种方式,节省能源, 设备简单,但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较大,气温过低的冬季不能采用这 种方式育雏 人工加温育雏:主要是利用加温设备调节育雏所需要的温度。这 种方式不受季节的影响。不论外界的气温高低,均可以育雏。但它要 求的条件较高,能源消耗大,育雏费用较高。常用的有煤炉加温、火 炕加温、红外线灯泡加温、育雏伞电热加温等
弱光照明
第二部分:育成期饲养管理技术
2. 育成期饲养管理技术
体重控制
日龄 体重/g 29~59 380~410 60~89 400~960 90~119 120~开产
960~1320 1350~1500
限制饲喂
通过限制饲喂控制鸭群体重,使育成鸭生长发育一致,适 时开产。在分群的基础上,对于体重低于标准的增加一定的饲
第一部分:育雏期饲养管理技术
4. 掌握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
4.2 严格控制环境 通风
经常通风,注意防止穿堂风、贼风的侵入
饲养密度
一般1~7日龄,每平方米25~30只;8~14日龄,20~25 只;15~25日龄,15~20只
光照
雏鸭前3天,24小时光照,4~7日龄不低于24小时光照, 以后逐渐减少光照,到育雏结束为自然光照
卫生与防止兽害
第二部分:育成期饲养管理技术
1. 育成期环境控制
温度
圈养环境温度范围为 5~27℃,过高或过低都必须采取防 暑或防寒措施,最适宜环境温度为13~20℃
饲养密度
根据青年蛋鸭日龄而定,一般情况下,35~70日龄为10~ 15只每平方米,71日龄至开产为7~10只每平方米
光照
青年蛋鸭育成期每天光照时间稳定在8~10小时,夜间补充
育雏鸭舍
育雏舍要求保温性能好,保持干燥以及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清洗、消毒
用水冲洗地面、墙壁及用具,用5%~10%新鲜石灰水或2%烧碱喷 洒地面和墙壁等处;用3%~5%来苏儿或0.1%新洁尔灭对用具消毒; 育雏舍空间按每平方米用20~40毫升福尔马林、15~20克高锰酸钾 进行密闭熏蒸消毒
第一部分:育雏期饲养管理技术
蛋鸭饲养管理技术
幻灯标题
中国农业科学家禽研究所
2010年12月
蛋鸭饲养管理技术
提
纲
第一部分:育雏期饲养管理技术 第二部分:育成期饲养管理技术
第三部分:产蛋期饲养管理技术
第一部分:育雏期饲养管理技术
1. 选择合适的育雏季节
春 鸭 每年3~5月出壳的雏鸭叫“春鸭”,此时气候
较冷,温度低且变化较大,应注意保温防寒
4.2 严格控制环境 温度
雏鸭1日龄时,室内温度不得超过32℃,平均温度应控制在30℃
左右。不论使用哪种供温方式,温度都应每两天逐渐下降1℃,直到
和环境温度一致,或4周龄左右达到15℃,应该每天在舍内相当于鸭 背的水平高度检查,并做到心中有数
湿度
育雏初期育雏舍内需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60%~70%) 随着雏鸭日龄的增加,体重增长,呼吸量加大,排泄量增大, 此时应尽量降低育雏舍得相对湿度(50%~55%)
为预防疾病,饮水中可适当加入维生素和抗菌素,有助于
增强雏鸭的抵抗力。
第一部分:育雏期饲养管理技术
4. 掌握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
4.1 科学饲喂技术 开食
“开水”后即可开食。春鸭出壳后 24 小时左右,夏鸭出壳后 18 ~20小时,秋鸭出壳后24~30小时
“开食”最好用颗粒饲料,若无颗粒饲料,可用粉料拌湿喂, 干湿程度以手指捏指缝中出水为宜
屑、碎玉米轴等。这种育雏方式,设备简单,投资省,管理方便,缺
点是卫生条件较差
第一部分:育雏期饲养管理技术
4. 掌握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
4.1 科学饲喂技术 饮水
又称 “开水”。注意一定要先饮水后开食,否则容易引起
死亡。一般在出壳后8~12小时左右“开水”
每天应清洗饮水器,更换新鲜的饮水,保证饮水的充足和 清洁
第一部分:育雏期饲养管理技术
3. 选择合适的育雏方式
按照饲养方式育雏又可以分为平面育雏和笼养育雏两种方式 地面平养:这是使用最久、最普遍的一种方法。育雏地面上铺上 清洁干燥的垫料,接雏后将雏鸭直接放在育雏舍的垫料上。日龄越小 垫草越厚(初生雏第一次垫料厚6~8厘米),使雏鸭熟睡时不受凉。 垫料要求干燥、清洁、柔软、吸水性强。常用的有稻草、谷壳、锯木
1周龄以内使用料盘,1周龄以后使用料槽,少喂多餐 一般小型蛋鸭的饲喂量,每天可按每只2.5克递增给料;大型蛋 鸭每天可按每只4克递增 饲喂次数 10日龄内的雏鸭每昼夜 6次,白天 4次,晚上2 次; 10 日龄以后白天3次,晚上1~2次
第一部分:育雏期饲养管理技术
4. 掌握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
4.1 科学饲喂技术 适时的脱温、放水
喂量;高于标准的减少饲喂量;达标的维持原饲喂量
第二部分:育成期饲养管理技术
2. 育成期饲养管理技术
日常管理
多与鸭群接触以防止惊群,每天赶鸭在圈内或运动场运动2 ~ 4次,每次5~l0 min;供应充足饮水;注意观察饮水、采食、粪便 及精神状况,一有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免疫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