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农业及作物育种简介

荷兰农业及作物育种简介
荷兰农业及作物育种简介

荷兰的现代农业

荷兰的现代农业 作者:文章来源:发表时间:2013-12-20 点击量: 130 第一部分荷兰的现代农业概况 荷兰是重要的欧盟成员国,荷兰的农业在欧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荷兰又是世界上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荷兰农业的迅速发展代表了当今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一.荷兰农业的地位 荷兰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部,西、北两面临海,东与德国接壤,南与比利时为邻,其疆域南北长约 250公里,东西宽约 180公里。从其幅员范围和地理位置上讲,荷兰仅仅是一个 “海边的小国”,但就其经济发展水平而言,荷兰却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农业,荷兰自1989年以来一直是世界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仅次于美国和法国。近两年来,由于法国农产品出口略有下降而荷兰农产品的进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如以净出口量计算,荷兰甚至超过了法国而排名世界第二。 荷兰的主要贸易伙伴为欧盟成员国,德国、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是荷兰主要的农产品供应国,1998年约62%的进口来自欧盟;同时出口的80%也在欧盟内部,主要是德国、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英国和意大利;与德国的关系尤为密切,如荷兰60%蔬菜出口德国。 就欧盟现有的12个成员国的农业状况比较而言,荷兰的耕地面积、农业劳动力及农场规模等均无明显优势,荷兰农产品产值在本国经济中所占的比例等与其他成员国也没有太大的差别,荷兰农业惟一独特的是人均耕地最少,仅0.126公顷(约合1.89亩),而其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最高,与国内平均劳动生产效率之比达到0.93,明显地高于其他欧盟国家。 二.荷兰的农业生产 1.农业生产基本条件荷兰国土面积 4.2万平方公里,海岸线很长,有1075公里,境内均为低洼平原,25%的土地低于海平面,60%的土地海拔不到 1米,境内最高海拔321米;70%的土地用于农业种植,其中34%为耕地,6%用于园艺种植,60%为草场。全国人口 1600万,其中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5%,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435人,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国家。荷兰纬度较高,因而光照较少,但由于受黑潮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温暖潮湿,冬暖夏凉,年降雨量600~800mm,且分布较均匀,一月份平均气温2℃~3℃,七月份为18℃~19℃,昼夜温差较大,地势平坦,土壤多为沙壤性淤积土。土壤和气候条件十分适宜蔬菜、花卉以及牧草的生产。 2.农业生产基本结构 荷兰农业分为种植业、畜牧业和园艺业。以高产值的畜牧业和园艺业为主,种植业不占主导地位。1995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51.3%,园艺业产值占35.4%,种植业仅占13.3%。20世纪90年代后,荷兰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表现为种植业产值下降,畜牧业产值、园艺业产值稳步增加。荷兰的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黑麦、大麦、燕麦和马铃薯;主要经济作物有甜菜、亚麻、油菜籽。园艺作物以蔬菜、花卉为主, 大部分供出口,花卉品种多达上千种,其中最多的是郁金香,80%供出口。畜牧业历史悠久,在农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全国约有三分之一的地区是牧场,主要饲养黑白花牛奶牛,奶牛业相当发达,全国共有6万个奶牛饲养场,饲养奶牛450万头,在畜牧业中奶牛及其奶制品占畜牧业产值的70%以上,其次是猪、羊及家禽。 3.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规模荷兰的农业生产多以家庭为主的大农场经营, 集约化程度高、专业化水平也普遍较高。据统计, 1996年荷兰农场的总数为11.07万个,其中专业化农场为9.11万个。在这些农场中, 种植业农场(包括大田作物、园艺、多年生作物、混种作物)3.81万个,其中专业化农场3.23万个;畜牧业农场(包括放牧牧场、猪和家禽养殖场、畜禽混养场)6.76万个,其中专业化农场5.51万个;混合农牧场(即多种经营农场)4927个,其中专业化农场3682个。每个农场的平均规模在18公顷左右。 4.农业劳动生产力水平荷兰农业劳动生产力水平相当高,平均每个劳动力生产的农畜产品产量也远高于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1994年平均每个劳动力生产谷物总量为6809.4公斤, 世界平均为1731.3公斤;生产块根和茎作物总量为38934.7公斤(第1位),世界平均为517.2公斤;生产蔬菜17894.5公斤(第1位),世界平均为431.0公斤;生产水果为4386.9公斤,世界平均为344.3公斤。平均每个劳动力生产肉类14201公斤(第2位),世界平均为173公斤;生产鸡蛋3045公斤(第1位),世界平均为35公斤;生产牛奶为54045公斤(第2位),世界平均为407公斤;生产羊毛(原毛)为21公斤,世界平均为2.4公斤。 .c.1999年,荷兰农业劳动力的人均产值达55862欧元,是当年欧盟国家人均农业产值平均值(21210欧元)的2.63倍;而且荷兰的农业效率与其国内总的劳

荷兰设施园艺的发展

荷兰设施园艺的发展 摘要:荷兰的园艺发展处于世界的领先水平,其引领着设施园艺的发展方向, 是包括中国在内需要发展设施园艺生产的国家的参考标准。研究荷兰设施园艺发展,了解其发展历程,借鉴其发展经验,是中国这样的设施园艺发展大国走向强国的基础。 关键词:荷兰设施园艺发展现状发展历程发展趋势借鉴一、荷兰设施园艺现状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西、北两面濒北海、东临德国、南接比利时,素有“欧 洲海上大门”之称。目前,荷兰设施农业产业已经具备技术成套、设施设备完备、生产规范、产量可靠与质量有保证等特点,并进一步向高层次、高科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未来将形成全新的技术体系。 荷兰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是园艺和畜牧产品,从1989年起,其农业净出口值一直保持在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园艺生产在荷兰农业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主要包括蔬菜、水果、花卉、植物、鳞茎和苗木。近年来,荷兰园艺产品贸易量持续稳定,占世界总量的20%左右,其中,蔬菜产品出口居世界第一。花卉产品年出口额大约为60 亿美元左右,占花卉总产值的80%左右,而鲜切花出口额约占花卉出口总量的50%,占世界鲜切花市场的60%左右;2002年蔬菜生产总量1.6 亿kg,其中50%左右出口;水果生产总量6.2 万kg,其中20%左右出口,出口额3575.2 万美元。目前,荷兰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近102,000 家,其中从事园艺业的占19%[1]。大部分蔬菜、花卉生产在温室内进行,温室产业是荷兰最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居世界领先地位。目前,荷兰温室建筑面积为1.1 亿m2,占全世界玻璃温室面积的1/4,主要用于蔬菜和鲜花种植。 温室蔬菜园艺业是荷兰重要经济支柱之一,年产值12亿美元,占荷兰农业总产量的7.5%,其中四分之三出口。温室蔬菜园艺业是荷兰重要经济支柱之一,年产值大约12 亿美元,占荷兰农业总产量的7.5%,其中四分之三出口。甜椒、番茄、黄瓜为主要作物,此外还有草莓、小萝卜、茄子、生菜、小白菜、花椰菜和菠菜等。荷兰蔬菜水果年出口额54 亿欧元,进口额36 亿欧元,大部分进口产品通过拍卖市场等转运到欧盟其他国家。在荷兰,大约有300 家出口商专门从事蔬菜水果贸易。 二、发展历程 荷兰经历了二战的洗礼,之后设施园艺才得到发展,面积从1950 年的3 300hm2,增长到1993 年的11 000 hm2,年增长率大约3 %,98 %的温室为连栋玻璃温室,从1993 年到目前面积基本稳定,其面积发展受制于城镇化,对荷兰这样的设施园艺强国,城镇土地矛盾同样是温室工业面临的普遍问题。 荷兰的设施园艺在开始的十几年,蔬菜的面积发展惊人,从1950 年的2 200 hm2 发展到1965 年的5 100 hm2,然后停止增长,并逐渐降低,2000 年降低到4 200 hm2。与蔬菜不同的是,荷兰的花卉面积则突破式发展,甚至超过了用于蔬菜生产的设施面积。而设施水果的面积则逐年减少,设施苗木的面积出现小幅增长。伴随着面积的增长,温室的功能也在不断变化,以种植蔬菜的温室为例,1960 年温床的面积有1 000hm2,1960~1970 年,温床的面积大幅缩小,而温室的面积出现连年扩大的趋势,这时不加温温室占比达40 %。但到了1980 年,不加温温室只剩下800 hm2,2000 年下降到不足300 hm2,加温温室开始占据主流,不加温温室渐渐退出。非加温温室的退出也导致了用于蔬菜种植的设施面积的减少。相反,用于花卉种植的温室连年增加。此外,荷兰每户经营温室的面积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在过去的10 年中,种植户每户经营的温室面积连年增大,而企业数量相对减少。具体到品种方面,荷兰用于种植番茄和甜椒的玻璃温室面积越来越大。2000~2009 年,番茄生产面积增加了48 %,而种植户的数量却下降56 %。每户的经营面积从1.8hm2 增加到4.5 hm2,

荷兰劳动法介绍(DOC)

荷兰劳动法介绍 2014年6月10日荷兰国会通过了《工作与保障》这一法案。该法案将给予临时工更多权利。同时,该法旨在实现不同解雇程序中的平等待遇。该法对解雇赔偿金的最高金额作出了限制。最后,政府想通过缩短失业金领取期限的方式来鼓励工作。该法自2015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下面小编结合该法为您全面简要介绍下荷兰的劳动法: 在荷兰雇佣员工有哪些办法? 在荷兰雇佣员工有这样几种可选方案:招募当地人员、聘用外籍人员,或者同时雇佣当地和外籍人员。这三种方案都各有利弊,最终还是取决于公司的业务目标、投资规划、现有人力资源、客户需求等因素。 第一选择很可能是将公司的员工派驻荷兰,毕竟他们对公司及其产品最为了解。毫无疑问,这些外派人员对于开展国际业务、在公司总部与新的海外分支之间建立紧密的关系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公司决定走外派路线,那么公司就需要为这些外派人员解决短期商务签证或者长期工作和居留许可,以及其他诸多方面的问题。 根据实际经验,相比雇佣当地员工,外派员工的成本可能更高。因为这将会涉及到对于重新安家、回国探亲、员工子女就读当地学校等方面给予外籍员工的额外生活补贴。如果外派人员对于当地的市场特点、商务习俗、语言文化方面的了解不够深入,也可能会阻碍企业在当地的发展,这些因素甚至还有可能导致外派任务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就(提前)终止了。 荷兰的很多行业都具备专业素质高、市场经验丰富、精通欧洲多国语言的人才。因此,善用当地的员工将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的市场,创造更高的商业利润。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从本国派驻主要的管理人员,同时配以当地的专业人才,这种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将有利于企业成功拓展当地市场。 雇佣合同有哪几种类型? 劳动合同的期限分为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如果没有规定雇佣期限,那么该合同将被视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的签订有一些限制,例如雇员先和雇主签订七个月的劳动合同,此后两次延期,都是七个月,第四次再延期时该合同就会被认为是一个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因为根据荷兰劳动法的规定,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只能被延期两次,雇主和雇员不可无限次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在这里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每次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存在间隔期,该间隔期若小于六个月,最终在第四次延期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该合同

世界农业结构研究之荷兰农业现代化

世界农业结构研究之荷兰农业现代化 荷兰位于西欧北部,面临大西洋的北海,处于马斯河、莱因河和斯凯尔特河的下游河口地区,国土面积为4.15万平方公里。人口1550多万,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多年以来,在世界农产品净出口额的排行榜上,荷兰一直可与美国和法国等传统农业强国匹敌。按农业就业人口计算,荷兰平均每个“农民”的年出口额将近百万元人民币,平均每公顷土地净出口额则惊人地超过10万元,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除了享誉全球的鲜花和观赏植物等产品居世界市场份额首位之外,荷兰的蛋制品、啤酒、番茄和奶酪等农副产品的净出口额均名列世界第一。 然而从地理坏境来看荷兰并不优越,全国约有1/4的国土面积低于平均海平面,是一个低地国家,地势过于低平,东南部海拔一两百米的地方就能算是“高原”,北部紧靠北海,每个世纪,总会有一两次特大风暴潮袭击荷兰,海水内侵的记载常现于历史文献中酿成重灾,莱茵河、马斯河等几条河流也常常泛滥。但是1667年,荷兰人开始反击,在工程师Hendrick Steven的带领下开始了围海造田的伟大壮举,并在两个半世纪以后得以实现,从此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建立起现代农业发展的坚实土地基础,而且密布全境的河流虽然带来了无穷的伤害,却给荷兰农业提供了转机,甚至构成了荷兰外向型农业的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荷兰依据本国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确定农业发展战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探索,走出了一条适和本国国情特点的农业发展之路。由农产品进口国成为出口国。造就了荷兰现代化农业的奇迹。 荷兰农业包括: 1、农田作物及园艺生产。农田作物生产主要以马铃薯,小麦、甜菜为主。荷兰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出口国,其良种输出占国际良种市场的60%以上,种用和商品马铃薯销往世界80多个国家。园艺生产在荷兰占相当份额,主要是蔬菜、水果、花卉、植物、鳞茎和苗木,蔬菜出口居世界第一,鲜花占全球市场的60%,大部分蔬菜鲜花在温室内生产。 2、畜牧业及渔业。荷兰乳品和肉类生产占农业总产值的6%,是世界上最大的乳品、猪肉出口国,1996年出口额达191亿荷兰盾。荷兰的牲畜设施、兽医兽约、种畜育种、牲畜饲料和饲喂技术都十分先进。荷兰的渔业主要运用高效和现代化的拖网捕鱼船队和近海捕鱼船队从事生产,1996年捕捞总值达85900万荷兰盾。 3、农产品加工和机械。荷兰的农产品加工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专用的、高度自动化的食品加工设备及符合环境要求的包装机械和包装材料,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使荷兰食品在国际市场上占很大份额。农产品和蔬菜有60%以上经食品和饮料制造业加工成高质量、高附加值的最终产品。发展最快的产品有:干酪、肉类制品、巧克力、糖果、马铃薯制品和饮料。目前,食品和饮料加工业的营业额约占荷兰工业总额的近30%。温室产业是荷兰最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居世界领先地位。目前,荷兰温室建筑面积为11亿平方米,占全世界玻璃温室面积的1/4,主要种植鲜花和蔬菜。园艺作物产值1995年力132.3亿荷兰盾。其中,蔬菜为98.72亿,花卉为60.91亿。球根鲜花及耐寒种苗为20.6万亿。 分析荷兰农业现代化的几个特点可以看出;1、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荷兰耕地不足,促使其比任何国家都更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大多农业企业都采用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荷兰温室农业无论是蔬菜或花卉,一般都是专业化生产,多品种经营。2、荷兰温室产品经营,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寻求独到的市场,完全按市场需求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方向,有效的遏制了相同产业或产品挤占市场“独木桥”的弊端。各园艺生产企业都有各自的经营特色,独领风骚,使市场行为更加规范有序。3.规范有序的市场经营模式,在荷兰,农产品的销售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集卖市场在这个体系中扮演了提供商品生产信息及产品质量标准,调节市场供需,控制市场进程的重要角色。规范化的市场体系为荷兰的温室产品快速进入消费领域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和保障。温室企业生产的产品均标有生产厂家、

荷兰农业概况

荷兰农业 荷兰是欧盟的第六大经济体,其国内生产总值(GDP)占欧盟的5%。荷兰是欧盟各国中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2003年荷兰的人均GDP为27500欧元,高于欧盟平均水平15%。 1概况 虽然农业生产只占荷兰全国GDP的25%,但荷兰却是世界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 按照荷兰农业部2002年统计,农业及其相关产业(加工、运输、销售、研发、咨询)创造的增加值为393亿欧元,占GDP的10%,为全国提供了67万个就业岗位。 荷兰农业多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共有农户86万户,农业用地约200万公顷(占全国土地面积的57%)。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农业信息化、机械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生产资料不断地向大农户集中。农户用地的平均规模已从1990年的16公顷发展到2003年的225公顷。有1500户用地超过100公顷。据荷兰农业部预测,在未来的10~15年内,将有40%的小农户在激烈竞争中难以为继,因而被淘汰出局。目前,25%的农户生产了2/3的农产品。 荷兰农业为出口导向型,其生产的农产品70%用于出口。出口的大宗农产品为花卉、蔬菜和畜禽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为欧盟成员国,德国是其最重要的出口目的地国家。2002年荷兰农产品出口增长35%,进口下降05%,农产品进出口顺差约为200亿欧元。 2002年,荷兰农户的平均收入约为4万欧元,其中14万元为来自农场以外的经济收入。 荷兰农业依赖于欧盟的巨额补贴。2004年,荷兰预计得到的农业补贴高达157亿欧元(1999年可比价)。 2花卉蔬菜园艺业 近年来,荷兰的花卉蔬菜园艺业发展迅速。其中,温室大棚生产扮演了重要角色。2002年,温室大棚生产了价值118亿欧元的蔬菜,213亿欧元的切花,129亿欧元的盆栽植物。通过建造温室大棚,农业实现了全天候、高度机械化、计算机管理生产,大大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同时,温室大棚生产使种植业实现了农产品的优质、高产、稳产。以三种主要蔬菜为例,西红柿每平方米的最高单产为60~65公斤、黄瓜为75~90公斤,甜椒为28~32公斤。 农业高产需要高投入。在荷兰建造1公顷现代化温室大棚所需投资为约100万欧元。目前,荷兰拥有超过1万公顷的现代化温室大棚。 2001年,荷兰花卉蔬菜园艺业出口达152亿欧元,占出口总额的6%,大大超过畜禽产品的出口。 3畜禽养殖业 据2002年统计,荷兰共饲养150万头奶牛,110万头肉牛,140万只羊,690万头猪,3889万只蛋鸡,5466万肉鸡。除羊、小肉牛和肉鸡外,其它动物的饲养量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按照欧洲共同农业政策,分配给荷兰产奶总配额为110亿公斤/年。 近年来,畜禽养殖业连遭重大挫折。自1997年以来,疯牛病例时有发生,至今未能根除。2003年,荷兰爆发了禽流感,造成了2500万只禽类动物

现代农业资料

“三农”有关资料 一、国内外农业发展的主要规律 纵观国内外农业发展历程,基本规律可以概括为: (一)发展战略必须立足本地实际。如日本就是典型。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试图以欧美为榜样发展农业现代化,谋求引进欧美农业机械技术来改造日本农业。但欧美的大型农业机具与日本的农业资源结构不相适应,小规模的农户经营使大型农业机具无法发挥作用。日本现代农业转向选择改良品种、改进施肥、开发推广栽培灌溉技术、土壤改良技术才发展起来。日本在基本完成生物技术现代化后,把重点转向农业机械化,着重提高劳动生产率。国内亦是如此,各省市自然资源禀赋不同,其发展战略和所走的道路也不尽相同。由此可见,实现农业现代化不能照搬照抄,要立足于当地实际。 (二)发展过程普遍都是工业先于农业。通过工业支持农业的规律,现代工业化物质大量投入农业。发达国家往往工业优先发展,打破工农业平衡格局,然后利用工业发展积累的资金、技术、设备反哺农业,农业迅速跟进,由不平衡达到新的平衡,从而推动国民经济步入一个新台阶。如美国19 世纪20 世纪之交,基本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到20世纪20年代,工业已经很发达。因此20年代中期,当农业向全面机械化起步时,工业已能大力给予支持。日本1955年以后,经济高速发展,整个产业结构转向以重工业为主。在此时期日本继续对农业进行大量投资,用工业技术武装农业,使农业很快实现了机械化,大米出现“过剩”,林牧业、水产、蔬菜等很大发展。现代化的农业是在现代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阶段,我国也进入了工

业化初期,工业反哺农业力度在不断加大。 (三)支撑条件中科技最为关键。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科技进步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巨大作用,往往将最尖端的技术首先应用到农业,美国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二战后初期,发达国家在农业增产中,20%~30%是靠技术进步实现的,到70年代60%~80%归功于技术进步。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近4倍。为推动农业技术进步,发达国家不断增加财政和智力投入、加强和完善农业科研教育推广工作体系。 (四)快速发展必须依靠政府调控和支持。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为了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同时农业又涉及国计民生,各国政府在不同程度上对农业进行调控。政府通过经济和法律手段,引导农业向政府预定的目标发展,切实保护农民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支持与加强农业生产建设,合理利用与保护农业资源。同时,各国对农业的投入始终保持不断增长的态势,目前,发达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20—50%,发展中国家为10—20%,我国在8—11%左右;按照经合组织测算,农业生产者每生产100元的产品,发达国家补贴51元,发展中国家补贴6元左右。 (五)农业产业化是共同之路。发达国家虽然国情不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途径也不尽相同,但是有两个共同之处:一是农业市场经济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是以农民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为起点的。虽然这些国家的农业实现了现代化,但其农业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仍是以户为单位;二是中介组织在农业经济运行中作用愈来愈大,通过这些组织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有机地联为一体,为农民提供各类服务。如美国的农工联合公司、农业合作社,日本的农协,法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韩国的农业协同组织等。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是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

荷兰的简要介绍

荷兰的简要介绍 M1210班肖楚 荷兰(Nederland),位于欧洲西偏北部,是著名的亚欧大陆桥的欧洲始发点。位于东经3°21'至7°13'、北纬50°45'至53°52'之间。荷兰是世界有名的“低地之国”(低洼之国)。国土总面积41864平方千米,与德国、比利时接壤。欧盟成员国之一,也是北约、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成员 荷兰的领土可分为欧洲区(European Netherlands)与加勒比区(Caribisch Nederland)两个部份。欧洲区领土位于欧洲西北部,濒临北海,与德国、比利时接壤。加勒比海区,位于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包括博奈尔岛、圣尤斯特歇斯岛和萨巴岛三个小岛。荷兰最大的三个城市分别为阿姆斯特丹、鹿特丹与海牙。阿姆斯特丹是宪法确定的正式首都,然而,政府、国王的王宫和大多数使馆都位于海牙。此外,国际法庭也设在海牙。鹿特丹港,位于鹿特丹,为全世界进出量第八的大型港口。 荷兰是欧盟、G-10、NATO、OECD、WTO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也是Benelux关税同盟的一部份。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的总部位于尼德兰海牙。在这个国家中,拥有五个国际性法庭,包括常设仲裁法院、国际法院、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国际刑事法院、黎巴嫩特别法庭(Special Tribunal for Lebanon)等。前四个法庭都设在海牙,此外,欧洲刑警组织与欧洲检察官组织的总部也位于此,这使得海牙被称为是国际司法之都。 荷兰是以市场经济为主的经济体,在经济自由度指数列出的全球177个国家中,排名第17。在2011年,它是全世界人均收入第10高的国家。在2013年,联合国世界快乐报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中,将尼德兰列为全世界第四快乐的国度,显示了这个国家人民的高品质生活。 (一)自然地理 位置:荷兰位于欧洲西部,东面与德国为邻,南接比利时。西、北濒临北海,地处莱茵河、马斯河和斯凯尔特河三角洲。位于东经3°21'至7°13'、北纬50°45'至53°52'之间。荷兰国土总面积达41864平方千米。荷兰国土南北最远端相距约300千米,东西最远端距离约200千米,总面积为41864平方千米。沿海有1800多千米长的海坝和岸堤,海岸线长1075千米。十三世纪以来共围垦约71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相当于荷兰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如今荷兰国土的18%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除本土外,荷兰管辖着两个海外领地:阿鲁巴和安第列斯群岛,面积为980平方千米。水文:境内河流纵横,主要有莱茵河、马斯河。西北濒海处有艾瑟尔湖。地形:低平是荷兰地形最突出的特点。全境为低地,四分之一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四分之一的土地低于海面,除南部和东部有一些丘陵外,绝大部分地势都很低。南部由莱茵河、马斯河、斯海尔德河的三角洲连接而成。“荷兰”在日耳曼语中叫尼德兰,意为“低地之国”,因其国土有一半以上低于或几乎水平于海平面而得名,部分地区甚至是由围海造地形成的,比如弗莱沃兰省的大部分地区。荷兰的最高点是位于南部林堡省东南角的瓦尔斯堡山(Vaalserberg),海拔321米。荷兰地势最低点在鹿特丹附近,为海平面以下6.7米。气候:荷兰位于北纬51°-54°之间,受大西洋暖流影响,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资源:荷兰自然资源比较贫乏,仅天然气和石油储量比较丰富(2012年探明的天然气总储量约19300亿立方米),还有一定数量的煤炭。荷兰天然气开发仅次于俄

《牧场之国》荷兰简介

打印版 荷兰简介 荷兰全称是荷兰王国,是位于欧洲西北部的一个国家,国土总面积为41864平方公里,濒临北海,与德国、比利时接壤。该国以海堤、风车和宽容的社会风气而闻名。首都设在阿姆斯特丹,中央政府在海牙。 荷兰被喻为“风车之国”、“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荷兰全称为“荷兰王国”,荷兰语:“荷兰”在日耳曼语中叫“尼德兰”,意为“低地之国”,荷兰只是尼德兰王国的最大的省,所以古代中国就称之为“荷兰”,该称呼一直沿用至今。 荷兰国土总面积为41864平方公里,位于欧洲西部,东面与德国为邻,南接比利时。西、北濒临北海,地处莱茵河、马斯河和斯凯尔特河三角洲,海岸线长1075公里。全境为低地,四分之一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四分之一的土地低于海面,沿海有1,800多公里长的海坝和岸堤。十三世纪以来共围垦约7,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全国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境内河流纵横,主要有莱茵河、马斯河。西北濒海处有艾瑟尔湖。其西部沿海为低地,东部是波状平原,中部和东南部为高原。南部由莱茵河、马斯河、斯海尔德河的三角洲连接而成。“荷兰”在日耳曼语中叫尼德兰,意为“低地之国”,因其国土有一半以上低于或几乎水平于海平面而得名。荷兰的气候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月平均气温:1月2~3℃;7月18~19℃。由于地低土潮,荷兰人接受了法国高卢人发明的木鞋,并在几百年的历史中赋予其典型的荷兰特色。年降水量650~700毫米。有天然气、石油和煤等蕴藏。 为了生存和发展,荷兰人竭力保护原本不大的国土,避免在海水涨潮时遭“灭顶之灾”。他们长期与海搏斗,围海造田。早在13世纪就筑堤坝拦海水,再用风动水车抽干围堰内的水。几百年来荷兰修筑的拦海堤坝长达1800公里,增加土地面积60多万公顷。如今荷兰国土的18%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镌刻在荷兰国徽上的“坚持不懈”字样,恰如其分地刻画了荷兰人民的民族性格。

荷兰风车资料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荷兰风车资料 篇一:荷兰风车简介 荷兰风车简介: 最早从德国引进。开始时仅用于磨粉之类。到了十六七世纪,风车对荷兰的经 济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当时,荷兰在世界的商业中,占首要地位的各种原料,从各路水道运往风车加工,其中包括:北欧各国和波罗的海沿岸各国的木材, 德国的大麻子和亚麻子,印度和东南亚的肉桂和胡椒。在荷兰的大港--鹿特丹 和阿姆斯特丹的近郊,有很多风车的磨坊、锯木厂和造纸厂。随着荷兰人民围海造陆工程的大规模开展,风车在这项艰巨的工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首先 是给风车配上活动的顶篷,他们又把风车的顶篷安装在滚轮上。这种风车,被 称为荷兰式风车。 人们常把荷兰称为“风车之国”,荷兰是欧洲西部一个只有一千多万人口的国家。它的真正国名叫“尼德兰”。“尼德”是低的意思,“兰”是土地,合起 来称为“低洼之国”。荷兰全国三分之一的面积只高出北海海平面1米,近四 分之一的面积低于海平面,真是名符其实的“尼德兰”。 荷兰坐落在地球的盛行西风带,一年四季盛吹西风。同时它濒临大西洋,又是 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国家,海陆风长年不息。这就给缺乏水力、动力资源的荷兰,提供了利用风力的优厚补偿。 荷兰风车起源: 1229年,荷兰人发明了第一座为人类提供动力的风车,从此风车成为荷兰民族 文化的象征。荷兰人把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六确定为"风车日",这一天全国 的风车一齐转动,举国欢庆.因为风车已不多见,因此荷兰人也常常像世界各地 的游客一样,要到风车村保护区或风车博物馆去,才能一饱眼福。 荷兰风车历史发展: 荷兰坐落在地球的盛行西风带,一年四季盛吹西风。同时它濒临大西洋,又是 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国家,海陆风长年不息。这就给缺乏水力、动力资源的荷兰,提供了利用风力的优厚补偿。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荷兰简介

荷兰相关资料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牧场之国》(课文)描述的是荷兰的田园风光,下面是牧场之国课文内容及关于荷兰的背景资料。《牧场之国》作者是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译者是万世荣。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于荷兰的背景资料:荷兰常被称为“风车之国”、“花之国”、“运河之国”,他的真正国名叫“尼德兰”,“尼德兰”是“低”的意思,“兰”是“土地”,合起来称为“低洼之国”,荷兰总面积41 548平方公里,三分之一的领土只高出北海海面1米,近四分之一低于海平面,真是名副其实的“尼德兰”。荷兰地势平坦,位居欧洲理想位置,素有“欧洲大门”之称。 《牧场之国》课文内容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匹匹剽肥体壮。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

从荷兰看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向

从荷兰看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向 荷兰是欧洲的一个小国:人口1 600万,相当于我国的上海市;国土面积4万多平方千米,大约是江苏省的2/5。10多年前,人们就已经注意到:在世界农产品净出口额的排行榜上,荷兰一直是仅次于美国的“银牌”得主,这就够令人惊讶的了。 然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里没有包括园艺类产品(鲜花、观赏植物等以及蘑菇)和渔业产品。这些产品荷兰都有大量的净出口,而美国则有可观的净进口。以1996~1999年4年的平均数为例,加上这两类产品后,荷兰的净出口值接近180亿美元,而美国则减少到了126亿美元;这种格局在2000年就更加明显[1]。总之,在农产品净出口方面,荷兰成了当之无愧的“世界冠军”! 应该说,荷兰在赢得农产品出口多块金牌的背后,有其“都市农业”的巨大贡献——都市农业代表着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没有园艺业和奶牛业的早期发展,难以想象荷兰农业有现在这样强大的国际竞争 力。 实际上,荷兰自己没有“都市型农业”的说法。但是,荷兰的人口密度大,农业紧靠大中城市,特别是荷兰西部三省(乌得勒支、北荷兰省、南荷兰省,简称“西三省”)人口尤其密集,铁路、公路密如蛛网,把荷兰最重要的城市连接起来,构成了一个城市连绵带。乌得勒支—阿姆斯特丹—海牙—鹿特丹—多德雷赫特这几个大中城市[2],构成了一个“大都市圈”,或非行政意义上的“大都市”。为了考察荷兰的都市型农业,我们不妨以包围这个大都市圈的“西三省” 及其主导产业——园艺业和奶牛业为例来进行研究。 荷兰是农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农业发展的目标,不再是追求产量,而十分强调农业与环境、自然的协调发展,重视农业的社会责任,这就为荷兰形成“绿色生产力”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在这个人口稠密的地区,其东侧保留着一个缺口,人们称之为“绿色心脏”[3]。在荷兰,土地利用被区分为“绿区”和“红区”,前者是指自然保护区、林地和农业,工业、城市住宅和各种基础设施用地,功能分明,并且 严格防止后者对前者的侵占。

荷兰国际集团(ING)简介

荷兰国际集团(ING)简介: 荷兰国际集团是(Internationale Nederlanden Group N.V.,简称ING,又名:安银银行)在1991年由荷兰国民人寿保险公司和荷兰邮政银行集团合并组成的综合性财政金融集团。 管理结构:在董事会下面设有四个管理运作核心,荷兰总部;国际金融财经业务部;企业和资本市场部;资产管理部。 集团总部:负责荷兰本国市场上的全部保险和银行业务。 国际金融财经业务部:所有荷兰本土以外的国际保险业、零售银行业和商业银行业的运作皆由该中心管理。其保险业务划分三大地区:欧洲和拉丁美洲、北美洲、亚澳地区。银行业务则由中心统一管理。 企业及资本市场部:所有国际货币和资本市场管理部门都由该部门管理。包括国际银行网络以及金融产品、贸易、销售、投资银行、企业银行、风险管理及调研的各项业务。 财务评级:标准普尔 AA- 穆迪投资 Aa2 集团排名: No.1 根据2007年7月财富杂志全球500大企业,以上市寿险公司资产、盈利及收入计算,荷兰国际集团均名列第1;而以全球最大企业资产值计算则名列第8。 No.9根据2008年4月福布斯杂志全球2000大企业,以销售额、盈利、资产及市值计算,荷兰国际集团名列第9。 No.81根据2007年8月商业周刊,荷兰国际集团荣登「全球100大品牌」第81位,品牌估值约3.88亿美元。 李悦富先生简介: 李悦富先生为香港中文大学工商国际企业学士及工商管理硕士,现任ING安泰保险首席区域总监。作为美国寿险学会会士(FLMI)及美国寿险营销研究协会(AMTC) 课程导师,李悦富先生亦曾在1994至1997年出任香港寿险总会专业守则委员会委员。自1989年开始,李悦富先生为《香港经济日报》撰写专栏至今,涵盖保险金融服务等多种题材,是一位倍受敬仰的业界资深人士。 博志学院介绍 ?香港博志学院(Bausch Academy)是建基于香港的学习机构,在香港、大陆和国际培训发展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学院提供一系列的方案与课程,旨在为香港地区和大陆举办卓越的高级行政及企业培训课程。在现今全球化及竞争激烈的商业市场中,政府角色在面对社会条件的演变。同样地高级领导也遇上不小的冲击,行政人员的发展和企业培训的重要性正在日益提高。本学院为企业、行政人员及专业人士提供切合其独特需要的高级行政及企业培训课程。学院宗旨是为国家、香港,培养最优秀的人才,并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荷兰特色农业的经验与借鉴

课程论文 学生姓名:何婉媚学号:20092980 专业年级:2009级农林经济管理 题目:荷兰发展特色农业的经验和借鉴指导教师:陈元红老师 评阅教师:陈元红老师 2011 年12 月

摘要 荷兰是农产品出口大国,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世界典范。我国正当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变化的重要时期,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结合荷兰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综合考虑我国的资源、区位与经济条件,得出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的启示。 关键词:荷兰;特色农业;经验与借鉴

引言 提到农业和农村,人们大多会想起耕牛、爬犁、拖拉机……而在荷兰,这种印象恐怕要被完全颠覆——荷兰农村意味着风车、郁金香、奶酪、甚至凡·高……一个这么优雅的国家,荷兰的农业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农产品出口率世界第一。这与它的特色农业是分不开的,那么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变化的重要时期的我们能从中借鉴什么经验和启示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1 荷兰的地理环境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西、北两面濒北海、东临德国、南接比利时,素有“欧洲海上大门”之称。它的面积有四万多平方公里,人口1550多万,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2 荷兰农业发展的阻碍因素 2.1风暴潮 上帝对荷兰这片土地其实并不仁慈。一方面,浩瀚的北海是风暴之源,每个世纪,总会有一两次特大风暴潮袭击荷兰,酿成重灾,莱茵河、马斯河等几条河流也常常泛滥,保持“脚下一块干燥的土地”是荷兰许多代人的夙愿。 2.2低地 荷兰位于西欧北部,面临大西洋的北海,处于马斯河、莱因河和斯凯尔特河的下游河口地区,全国约有1/4的国土面积低于平均海平面,是一个低地国家。 2.3耕地不足 荷兰虽然国土面积小,人口不多,但其人口密度很大,人均土地面积比中国还少,也存在耕地面积不足的问题。 2.4农业劳动力少 荷兰面积41528平方公里,而其中耕地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0.8%;荷兰的人口约为1627.3万人,农业劳动力仅占总就业人口的3%。 如果说德国人颇以为自豪的是上帝给了他们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他们从来不用修水利,可以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种什么长什么,那么荷兰人引为自豪的则是他们与大自然抗争的精神。荷兰有句谚语说:“当上帝创造世界时,把荷兰忘记了,因此荷兰人不得不自己创造出一个荷兰来。”在他们看来,没有任何东西是可以不劳而获的。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国外模式案例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国外 模式案例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新时代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2017年,农业农村部、财政 部共同启动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2020年4月30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3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管理体系。 至今为止,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已经于2018年12月29日和2019年12月17日分别两批认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和29个。 德国、荷兰、美国及日本等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起步较早,其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伴随着农业现代化而发展起来,到今天已经建成了一大批集农业科技推广、技术示范、生态旅游及农业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园区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分析与总结上述4国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模式、经验,对解决中国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作用。 德国生态农业园区 德国生态农业发展在欧盟独树一帜,其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也是围绕生态农业展开的,在生态农业的基础上推进农业园区的产业化。 当前,牛奶、猪肉、粮食、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产品基本上实现了生态化发展,现代农业园区也是在这些主要农产品种植、加工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产业化与规模化。在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过程中,生态化与产业化一直是其主题。 具体而言,首先以市场为导向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及农业贸易政策,对于生态化农业建设,形成了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的合力。

其次,在形成农产品现代化生产体系之后,进一步推进生产体系的专业化、自动化、标准化,形成了一套特色的生态产业化发展链。 第三,在生产链的基础上,再构建强大的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实现种植、饲养、加工、流通、贸易等环节的一条龙,注重农工商的一体化发展,将营销及开拓市场视为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基本动力,尤其是注重海外市场的扩大。 第四,构建标准化的农产品技术体系,尽量不使用化肥、农药,积极推广施用有机肥料,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在勃兰登堡的喀什特农业园区里,一个占地3000多公顷的农业 园区,只有4名员工,全程是自动化生产加工,在整个过程中做到了生态化、循环化,如牛粪及相关废料还可以继续利用,将这些废料加工后进行发电,除了自用,还可以将余电售给国家电网公司。 荷兰设施农业园区 荷兰是一个耕地面积和农业人口少的国家,却创造了全球9%~10%的农业产值,其马铃薯、蛋类、啤酒、奶酪及番茄等农产品净出口量占据世界第一位,尤其是马铃薯占世界农产品市场的60%以上。 荷兰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农业成就,与其世界一流的设施农业水平密不可分。具体而言,首先,无土栽培技术发达。荷兰的设施农业园区90%以上采取的是无土栽培,普遍采用岩棉作为栽培基质。岩棉与普通土壤相比,能够避免水分流失或渗漏。此外,岩棉中并不含有任何营养成分,便于管理人员在作物不同生长周期调整营养配方,最大限度地为作物生长提供合适的水分与养分。

关于荷兰的资料(字图)

关于荷兰的资料 荷兰(The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全称是荷兰王国,是位于欧洲西北部的一个国家,国土总面积为41864平方公里,濒临北海,与德国、比利时接壤。该国以海堤、风车和宽容的社会风气而闻名。首都设在阿姆斯特丹,中央政府在海牙。 国歌 《威廉·凡·拿骚》,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首国歌。 首都: 阿姆斯特丹(Amsterdam),人口73. 5万(2003年);政府所在地:海牙(The Hague) ,人口45.8万(2003年)。 宗教: 荷兰的主要宗教包括天主教(18%,1999年)和新教(15%)。63%的荷兰人不参加教会。天主教主要在南部地区,而新教(主要是荷兰革新教会)则在北方较为普遍。 重要节日: ●1月1日:新年Nieuwjaarsdag ●3月4月:复活节Pasen 复活节放假两天●4月30日:女王日Koninginnedag 女王日即女王的生日,即国庆日。现在的女王日是已故朱莉安娜女王的生日,亦是已故上任女王让位与其长女贝娅特丽克丝(Beatlix)的纪念日。如果4月30日正好是星期日,那么女王节的庆祝活动将提前到星期六,即4月29日。●5月4日:死难纪念日Dodenherdenking 纪念二战死难者。(1945年5月4日占领荷兰的法西斯德军在瓦格宁根签署投降书,被定为荷兰“纪念日”)●5月5日:解放日Bevrijdingsdag 庆祝二战中从德国占领中解放。●复活节后第40天:耶稣升天日Hemelvaartsdag ●复活节后第7周:圣灵降临日Pinkstelen 放假两天●12月5日:圣尼古拉斯前夜Sintel'klaas Sinterklaas给孩子带来礼物。 ●12月25日, 12月26日:圣诞节Kelstmis 放假两天 人口: 16,500,156(2009年中估计数),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它的人口密度超过400人/平方公里。80.9%以上为荷兰族,此外还有弗里斯族。官方语言为荷兰语,弗里斯兰省讲弗里斯语。荷兰全国人口一千六百万,有一百万穆斯林,是社会上最被误解的人群。荷兰居民穆斯林约占6%,31%信奉天主教,21%信奉基督教。在荷兰居住着多个种族的人群。尽管如此,纯正荷兰血统的居民仍占总人口的大多数。荷兰是世界上平均身高最高的国家,荷兰居民平均身高为(包括移民的外国人)男182.5 ,女172 。曾有亚洲人到荷兰常因够不着汽车扶手,坐在坐便器脚够不着地而闹笑话。在2001年4月1日,荷兰成为第一个法律认可同性婚姻的国家。2002年4月1日,荷兰认可安乐死合法。另外,荷兰全境吸毒合法化,但是这里所说的毒品仅限于大麻,更加致命的毒品(比如海洛因)也是不合法的。 民族: 80.9% 荷兰人 2.4% 印度尼西亚人 2.4% 德国人 2.2% 土耳其人2.0% 苏里南人 1.9% 摩洛哥人0.8% 荷属安第列斯人和阿鲁巴人 6.0%其他种族 荷兰十大城市: 荷兰人口最多的十个城市及其人口数目: 阿姆斯特丹744,740 鹿特丹581,615 海牙474,245 乌特勒支294,742 埃因霍温209,601 蒂尔堡200,975 阿尔梅雷183,738 格罗宁根180,824 布雷达170,451 奈梅亨160,7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