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荷兰看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向
荷兰的现代农业

荷兰的现代农业作者:文章来源:发表时间:2013-12-20 点击量: 130 第一部分荷兰的现代农业概况荷兰是重要的欧盟成员国,荷兰的农业在欧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同时,荷兰又是世界上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荷兰农业的迅速发展代表了当今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一.荷兰农业的地位荷兰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部,西、北两面临海,东与德国接壤,南与比利时为邻,其疆域南北长约 250公里,东西宽约 180公里。
从其幅员范围和地理位置上讲,荷兰仅仅是一个 “海边的小国”,但就其经济发展水平而言,荷兰却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特别是农业,荷兰自1989年以来一直是世界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仅次于美国和法国。
近两年来,由于法国农产品出口略有下降而荷兰农产品的进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如以净出口量计算,荷兰甚至超过了法国而排名世界第二。
荷兰的主要贸易伙伴为欧盟成员国,德国、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是荷兰主要的农产品供应国,1998年约62%的进口来自欧盟;同时出口的80%也在欧盟内部,主要是德国、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英国和意大利;与德国的关系尤为密切,如荷兰60%蔬菜出口德国。
就欧盟现有的12个成员国的农业状况比较而言,荷兰的耕地面积、农业劳动力及农场规模等均无明显优势,荷兰农产品产值在本国经济中所占的比例等与其他成员国也没有太大的差别,荷兰农业惟一独特的是人均耕地最少,仅0.126公顷(约合1.89亩),而其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最高,与国内平均劳动生产效率之比达到0.93,明显地高于其他欧盟国家。
二.荷兰的农业生产1.农业生产基本条件荷兰国土面积 4.2万平方公里,海岸线很长,有1075公里,境内均为低洼平原,25%的土地低于海平面,60%的土地海拔不到 1米,境内最高海拔321米;70%的土地用于农业种植,其中34%为耕地,6%用于园艺种植,60%为草场。
全国人口 1600万,其中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5%,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435人,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国家。
最新从荷兰看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向

从荷兰看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向应该说,荷兰在赢得农产品出口多块金牌的背后,有其“都市农业”的巨大贡献——都市农业代表着一种先进的生产力。
没有园艺业和奶牛业的早期发展,难以想象荷兰农业有现在这样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实际上,荷兰自己没有“都市型农业”的说法。
但是,荷兰的人口密度大,农业紧靠大中城市,特别是荷兰西部三省(乌得勒支、北荷兰省、南荷兰省,简称“西三省”)人口尤其密集,铁路、公路密如蛛网,把荷兰最重要的城市连接起来,构成了一个城市连绵带。
乌得勒支—阿姆斯特丹—海牙—鹿特丹—多德雷赫特这几个大中城市[2],构成了一个“大都市圈”,或非行政意义上的“大都市”。
为了考察荷兰的都市型农业,我们不妨以包围这个大都市圈的“西三省”及其主导产业——园艺业和奶牛业为例来进行研究。
荷兰是农业高度发达的国家。
农业发展的目标,不再是追求产量,而十分强调农业与环境、自然的协调发展,重视农业的社会责任,这就为荷兰形成“绿色生产力”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在这个人口稠密的地区,其东侧保留着一个缺口,人们称之为“绿色心脏”[3]。
在荷兰,土地利用被区分为“绿区”和“红区”,前者是指自然保护区、林地和农业,工业、城市住宅和各种基础设施用地,功能分明,并且严格防止后者对前者的侵占。
研究荷兰“西三省”的都市型农业,我们不仅可以认识都市型农业的一般特点,而且可以借鉴荷兰怎样在获得非凡的国际竞争力的同时,保持着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一、“西三省”农业的特点荷兰土地的利用方式与我国的差别很大。
虽然总起来说荷兰人均土地面积比我国还小[4],但是农业用地中,农作物种植面积还没有牧场的面积大。
以“西三省”为例,牧草地达到20.9万公顷,大田蔬菜3.4万公顷,其他农作物用地不到9.2万公顷,后面二者总面积仅为牧草场的3/5。
同时,“西三省”总共有玻璃温室约7 080公顷,占全国玻璃温室面积的2/3以上;其中尤其是南荷兰省,集中了全国玻璃温室的55.6%,形成了举世闻名的“玻璃城”。
荷兰特色小镇建设对农业转型发展的启示

荷兰特色小镇建设对农业转型发展的启示荷兰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国家,这里不仅有美丽的风景和悠久的历史,还有许多独特的小镇,展现出异彩纷呈的文化和传统。
荷兰特色小镇建设对农业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它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对于我国农业转型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荷兰特色小镇建设的成功经验来自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农业转型发展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荷兰小镇的建设,不仅注重了城市的发展和文化传承,更注重了农业的转型发展,将农业与城市紧密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城乡统筹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为农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使得农业产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耕种和畜牧,而是向着多元化和现代化发展。
这种模式给予了我国农业转型发展以很好的启示,为我国的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荷兰特色小镇建设对农业转型发展的启示在于注重农业产业的创新和多元化发展。
荷兰特色小镇建设所倡导的农业模式,不再是传统的耕种和畜牧,而是注重了对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和农产品的加工销售。
荷兰的许多特色小镇都建设了农业科技园区,引导农民进行农业科技创新,推广高效节水的耕作方式和现代化的养殖方式,提高了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荷兰的特色小镇也注重了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将精心打造的农产品进行包装加工,并推广到城市和国际市场,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收入来源。
这种创新的农业模式,给予了我国农业产业发展以很好的启示,可以借鉴荷兰的经验,注重农业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推动我国农业的转型和升级。
荷兰特色小镇建设对农业转型发展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它给予了我们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对于我国农业转型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荷兰的特色小镇建设不仅注重了农业产业的创新和多元化发展,更注重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为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市场需求。
我国农业转型发展可以借鉴荷兰的经验,积极推动农业产业的创新发展和现代化转型,注重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和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的绿色发展和高品质发展。
都市农业解读

法国都市农业--法国都市农业属于环保生态功能为主的都市农业,是以大田作物为主,采取较大规模的 专业化农场生产,逐步减少小型农场 上海孙桥现代都市农业--工厂化农业为特色,科技产业化创新、辐射和示范高地;六大产业:种子种苗、 温室工程安装与制造、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生物技术、旅游观光;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
解读都市农业
现代都市农业典型案例借鉴
荷兰都市农业--以创汇经济功能为主的都市农业、以园艺业和畜牧业为 主的出口型农业 日本都市农业--重点发展设施农业、加工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多样化农业,属于 综合功能都市农业,强调精耕细作,重点开发农业的绿色、环保、体验、休闲和示范 功能,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和镶嵌式多功能的“绿岛农业”为两大特征
荷兰的农业政策与农业现代化

荷兰的农业政策与农业现代化荷兰是一个欧洲的小国,只有1600万人,国土面积4万平方公里,约为江苏省的2/5,农业劳动力约占总就业人口的3%。
在20世纪末,荷兰农产品净出口超过美国而高居世界第一,创造了世界奇迹。
这是荷兰农业国际竞争力最突出的表现。
荷兰农业的现代化走在世界的前列。
荷兰农业的现代化,是全方位的现代化。
荷兰农业奇迹的实现,不仅体现在很高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健全的合作组织等等诸多方面,也得力于政府的政策和发展战略。
荷兰农业政策的基本目标,是造就专业技能高超、善于合作并且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农场主,优化农场结构和农业生产链系统,使农业与自然协调发展,实行自由贸易和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简要地说,荷兰的农业政策可以归结为三大块:一是投资于人的素质的“人才战略”;二是增强农场生命力的“结构政策”;三是保护自然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荷兰政府对农业发展的贡献,还表现在为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公平竞争的环境和鼓励创新的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里,分散经营的农场主能够形成一种凝聚力,各类产业、企业、产品的优势可以综合成整体竞争优势,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一、对“人”进行高强度投入,建立高效率的知识创新系统现代农业高生产率,头等重要的是具有现代技能的农民。
以教育为本,提高农场主的整体素质,在荷兰已经有上百年的传统。
荷兰政策把对“人”的投入放在首位,进行高强度的投入,从而建立起了高素质的农场主群体。
这是荷兰政府发展高效农业最重要的战略——“人才战略”。
荷兰的农业知识创新系统,被称为农业发展的基础。
在国家层面,全国教育和研究的经费占国家总预算19%(2004年),遥遥领先于其他任何部门,充分显示了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
与农业相关的科研、推广和教育,由农业、自然及食品质量部(以下简称“农业部”)统一负责;该部向“科学和知识传播”的投入,每年又占全部预算的2/5!荷兰农业研究、推广、教育“三位一体”,给荷兰农业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荷兰特色小镇建设对农业转型发展的启示

荷兰特色小镇建设对农业转型发展的启示【摘要】荷兰特色小镇建设是一种独特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为农业转型提供了有益启示。
通过特色小镇建设,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发展高附加值产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特色小镇建设注重科技创新,为农业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特色小镇建设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
特色小镇建设也促进了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和增值。
荷兰特色小镇建设为农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和启示,为未来农业转型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
【关键词】荷兰特色小镇建设、农业转型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融合发展、可持续发展、总结、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荷兰特色小镇建设的背景荷兰特色小镇建设的背景还包括了农民生活方式和农业经营方式的改变。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农民逐渐向城市转移,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难以适应新的环境。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打造宜居宜业的特色小镇,吸引农民返乡创业,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荷兰特色小镇建设的背景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求和农业转型发展的迫切性。
通过建设特色小镇,荷兰农业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全面提升。
1.2 农业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农业转型发展的必要性越发凸显。
传统农业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传统农业模式下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主要以粮食种植和养殖为主,缺乏多元化发展的支撑。
这导致了农业产值不高、利润空间狭窄的情况。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存在着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农业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破坏。
农业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无法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农业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只有通过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科技创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才能为农业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持续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荷兰:发展现代化农业实现城乡一体化

农村·农业·农民2013.8A│乡村文化Rural Culture域外·民俗·流年·乡村记忆·农艺·茶坊栏目编辑:王华投稿邮箱:hexiesannong@荷兰农业以其机械化程度高、产品质量好而闻名世界,当地农民经济富裕,社会地位较高,城乡差别日益模糊。
笔者调研发现,荷兰政府并不鼓励发展乡村工业,而是通过发展现代化农业,依托城市发展乡村集群经济,实现城乡一体化。
现代化农业是城乡均衡发展的引擎现代化农业不仅意味着生产机械化以及高科技应用,更意味着整个产业的现代化。
瓦赫宁根大学农业经济研究所教授雅普·普斯特认为,现代化农业的含义应该是:首先,以市场为导向生产农产品;其次,采用现代科技;第三,尽可能降低成本,使得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这不仅适用于农业生产本身,而且适用于整个农业产业链。
“因为最终农业方面的竞争并不仅仪是农产品的竞争,它是整个产业链的竞争。
如果荷兰想要与法国或者德国的农业竞争,我们就必须做好产业链上的任何一个环节。
”“提高农业生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是农村发展的引擎。
”荷兰兰辛格兰市市长范弗利特在谈到发展现代化农业的经验时告诉笔者,从土地角度来说,政府部门采取措施,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从劳动力角度来说,政府一方面加强农业技术科研以及农业和其相关产业的职业教育,为农村培养人才,另一方面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从资金角度来说,除了正常的市政建设资金之外,荷兰有一种特别的贷款保障体系,即政府做农民向银行贷款的担保人。
如果农民最终无力偿还银行贷款,政府负责还贷。
这样银行可以更放心地发放贷款给农民,而农民则更容易获得资金发展自己的农场。
现代化农业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提高,这必然为农民致富创造条件。
“一旦农民有了好的收入,他们就能建更好的房子,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有钱投资扩大自己的生产。
荷兰的农业及农产品市场

荷兰的农业及农产品市场刘欣华荷兰的农业在EU(欧洲统一体,即原欧洲共同体EC。
以下同)乃至世界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个人口只有1524万、国土面积不到4.2万平方公里(1993年数据)的小国家,在农业上能首屈一指固然与很多因素有关,而经长期演化而成的农业生产和市场运行机制不能不说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以下首先介绍荷兰现代农业的发展特点,尔后从农产品流通机制方面探索其农业成功的原因。
一.荷兰现代农业发展概况1.战后农业的极大扩张荷兰农业的大规模扩张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引起这种扩张既有一般原因,灿?BR> 个体原因。
首先,二战后欧洲人口的增长和收入水平的快速提高,引起市场总需求的扩大;其次,消费者“菜篮子”内容的变化,人们对食物的消费转向动物蛋白和新鲜水果、蔬菜,刺激了对农副产品的需求;第三,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EU共同农业政策(CAP)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就个体原因看,荷兰是一个积极研究并使用农业新技术的国家,由于新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广泛地在农业中应用,农业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农产品结构也籍此得到调整,荷兰“绿房子”农业即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2.完全市场导向和出口导向的农业经济荷兰的农业经济完全是由市场导向的,生产符合市场需要、消费者喜好的产品是其发展的宗旨;而以此为基准的出口导向又使荷兰的农业区别于其它农业大国。
由于荷兰内需市场容量极有限,大量的农产品必须寻找出口市场,这使得荷兰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最大的花卉生产和出口国,许多其它农副产品如土豆、牛奶及其制品在欧洲乃至世界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荷兰处于德国、英国和法国的城市化区域之间,特殊的地理位置对促进荷兰发展农产品出口战略起到重要作用;然而现代荷兰农产品的出口优势已经不局限于这个区域,它的农产品出口已遍布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
3.荷兰农业面临的挑战荷兰现代农业并不是高枕无忧,它面临着强大的市场挑战,它不得不在这些挑战中求生存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荷兰看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向荷兰是欧洲的一个小国:人口1 600万,相当于我国的上海市;国土面积4万多平方千米,大约是江苏省的2/5。
10多年前,人们就已经注意到:在世界农产品净出口额的排行榜上,荷兰一直是仅次于美国的“银牌”得主,这就够令人惊讶的了。
然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里没有包括园艺类产品(鲜花、观赏植物等以及蘑菇)和渔业产品。
这些产品荷兰都有大量的净出口,而美国则有可观的净进口。
以1996~1999年4年的平均数为例,加上这两类产品后,荷兰的净出口值接近180亿美元,而美国则减少到了126亿美元;这种格局在2000年就更加明显[1]。
总之,在农产品净出口方面,荷兰成了当之无愧的“世界冠军”!应该说,荷兰在赢得农产品出口多块金牌的背后,有其“都市农业”的巨大贡献——都市农业代表着一种先进的生产力。
没有园艺业和奶牛业的早期发展,难以想象荷兰农业有现在这样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实际上,荷兰自己没有“都市型农业”的说法。
但是,荷兰的人口密度大,农业紧靠大中城市,特别是荷兰西部三省(乌得勒支、北荷兰省、南荷兰省,简称“西三省”)人口尤其密集,铁路、公路密如蛛网,把荷兰最重要的城市连接起来,构成了一个城市连绵带。
乌得勒支—阿姆斯特丹—海牙—鹿特丹—多德雷赫特这几个大中城市[2],构成了一个“大都市圈”,或非行政意义上的“大都市”。
为了考察荷兰的都市型农业,我们不妨以包围这个大都市圈的“西三省”及其主导产业——园艺业和奶牛业为例来进行研究。
荷兰是农业高度发达的国家。
农业发展的目标,不再是追求产量,而十分强调农业与环境、自然的协调发展,重视农业的社会责任,这就为荷兰形成“绿色生产力”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在这个人口稠密的地区,其东侧保留着一个缺口,人们称之为“绿色心脏”[3]。
在荷兰,土地利用被区分为“绿区”和“红区”,前者是指自然保护区、林地和农业,工业、城市住宅和各种基础设施用地,功能分明,并且严格防止后者对前者的侵占。
研究荷兰“西三省”的都市型农业,我们不仅可以认识都市型农业的一般特点,而且可以借鉴荷兰怎样在获得非凡的国际竞争力的同时,保持着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一、“西三省”农业的特点荷兰“西三省”的面积约7000平方千米(比上海市稍大些),只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5左右,总人口有712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4%。
本地区人口密度很高,为全国的2.2倍(约1100人/km2),是欧洲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西三省”与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结构很不一样。
“西三省”农用地总面积有34.7万公顷。
2001年,总共有农场约2.08万个,农业劳动力7.97万个。
每个农场的劳动力人数平均为3.82个,而荷兰其他9个省平均只有2.62个,表明这个地区的农业相对来说是“劳动密集”的,其中的原因将在下面再作分析。
荷兰土地的利用方式与我国的差别很大。
虽然总起来说荷兰人均土地面积比我国还小[4],但是农业用地中,农作物种植面积还没有牧场的面积大。
以“西三省”为例,牧草地达到20.9万公顷,大田蔬菜3.4万公顷,其他农作物用地不到9.2万公顷,后面二者总面积仅为牧草场的3/5。
同时,“西三省”总共有玻璃温室约7 080公顷,占全国玻璃温室面积的2/3以上;其中尤其是南荷兰省,集中了全国玻璃温室的55.6%,形成了举世闻名的“玻璃城”。
1994年到2001期间,荷兰的农业就业人数从28.2万下降到26.8万,即减少了5%。
但是我们从“西三省”劳动就业中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奶牛业比较重要的乌得勒支省的农业就业人数减少得最快,7年里几乎减少了14%,而南北荷兰两省的变化却很小,大致保持在8万左右;其中,北荷兰省还有所上升。
根据欧洲统计署的资料,“西三省”农业生产项目中位居前三名的分别如表1所示:表1荷兰“西三省”主要的农产品及其占总增加值的比例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劳均总增加值乌得勒支省牛奶,44%猪,19%肉牛,13%25 356北荷兰省花卉,54%牛奶,19%蔬菜,7%32 880南荷兰省花卉,49%蔬菜,29%牛奶,10%43 934资料来源:欧洲统计署(Eurostat),“劳均总增加值”是指标准农业劳动力的总增加值,以欧元计算。
从这“西三省”主要的生产活动来看,花卉是特别重要的产业,而奶牛业则是它们共同的一个重要产业。
对比我国大城市郊区,园艺业和奶牛业也逐渐成长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这里是不是存在着某种规律性的东西呢?下面,我们就以园艺业和奶牛业为例,论述“荷兰式”都市农业的先进性及其产生的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二、园艺业荷兰以“欧洲花园”和“花卉王国”而驰名于世。
荷兰的“园艺业”包括花卉、蔬菜、蘑菇、水果和名目繁多的观叶植物、园林苗木等等。
在很多荷兰的文献中,“园艺业”与“农业”往往并列而称,可见它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荷兰西部地区发展花卉业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加上土壤和气候条件比较适宜,花农积累了栽培花卉的许多经验,早就有很好的声誉。
另外,早在17世纪,荷兰的工商业就已经非常发达,城市繁荣,富商麇集,人口密度大,园艺业产品从农村(实际上已经相当于城郊)到城市不但距离短,而且不愁销路。
这就为荷兰的花卉园艺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特别是荷兰还形成了独特的拍卖业,使那些娇嫩的鲜花能够快捷、有效地销售到其他地区以至邻国,直到世界各地。
作为典型的人多地少国家,荷兰的土地资源是非常稀缺的。
因此,如何从“每平方米”土地上实现最大的产值,就是农民最关心的一个问题。
很明显,在经济利用土地的问题上,以花卉为代表的园艺业要优于一般的大田种植业,而温室园艺业又优于露地园艺业。
“较高的投入+更好的技术”——这就是荷兰农民从有限的土地上获得巨大收益的一个“诀窍”(表2)。
但是,园艺业发展到现在这样占有世界意义的地位,基本上是近半个世纪的事情[5]。
其中,作为世界园艺业产品最大的出口国,荷兰所起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
表2荷兰园艺业的产值(单位:亿荷兰盾)1980年1990年1994年1996年花卉和观叶植物24.3152.8165.7670.54花卉球茎 5.447.129.119.74蔬菜22.7139.9738.4537.92水果 3.86 6.99 5.70 4.66苗木、种子等 5.4811.398.157.96资料来源:荷兰农业、自然管理和渔业部。
园艺业在荷兰的迅速发展,还得益于欧盟(及早先的欧共体)的农业政策。
一方面,欧洲各国因一些大宗农产品大量过剩而困扰,欧共体从1980年代中期起对牛奶、谷物和其他一些农产品采取了限产政策(详见下)。
同时,由于欧洲经济的一体化,荷兰在“没有边界”的统一大市场里,可以把优势农产品(特别是园艺业产品和乳制品)销售到周边各国,大大促进了荷兰园艺业的发展。
园艺业得到加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对环境、自然景观和生活质量有了更高发要求。
在空间狭小的荷兰,以奶牛业为代表的畜牧业发展受到了不小的制约。
在近几十年来,荷兰农业生产结构从以畜牧业为主逐渐转向以包括园艺业在内的种植业为主(在种植业内部,园艺业占的比重要大于一般意义的大田种植业)。
荷兰的务农人数一直在减少,但为农业服务的就业岗位却在增加。
园艺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1985~2001年间,园艺业农场从1.9万个下降到1.2万多个(表3)。
1999年,荷兰花卉产业(包括观赏植物在内)的农场有8 700多个,直接就业人数3.7万人,间接就业(拍卖、递送、批发、出口、零售)的人数总计达4.9万人,共为国家提供了8.6万个工作岗位。
与此同时,荷兰农场的平均规模[6]在不断扩大。
在1975~2001年间,荷兰温室花卉农场的数量减少了1/4(表4),同期玻璃温室的面积从3 060公顷增加到5 845公顷,增加了91%;温室农场的平均面积从3 664平方米扩大到9 495平方米,即接近1公顷,大的甚至达到了3公顷。
在南荷兰省,大型的温室农场比较集中。
荷兰花卉生产的玻璃温室面积从1975年的7 900公顷增加到了2001年的1.06万公顷,大约占全世界温室面积的1/4。
表3荷兰园艺业农场数量的变化1985年1995年2000年2001年温室花卉或蔬菜10 1599 3727 9087 395露地花卉或蔬菜 5 592 4 358 3 733 3 366花卉、蔬菜兼业农 2 389 1 489 1 124 1 075蘑菇767670516481总计18 90715 88913 28112 317资料来源:荷兰农业经济研究所(LEI):《农业、园艺业数字》,2002年,p. 23.表4荷兰温室花卉的生产:农场的数量及其规模公顷/农场1975年1985年1995年2000年2001年< 0.5 6 059 4 372 3 457 2 772 2 557 0.5~1 1 750 2 082 2 014 1 659 1 492 1~2471993 1 450 1 432 1 366 > 272254478712741总计8 3527 7017 399 6 575 6 156资料来源:同表3,p. 93。
表5荷兰露地花卉种植面积的变化(单位:公顷)1975年1985年1995年2000年2001年郁金香 5 766 6 5888 0319 70510 050百合590 1 533 3 298 5 069 4 952水仙 1 708 1 588 1 405 1 843 1 880大丽花 2 006 1 937 1 846 1 643 1 454风信子859954980 1 130 1 171总计13 01015 05518 08622 54322 618资料来源: 同表3, p. 79。
玻璃温室切花生产是花卉业中最大的产业,其产值高达20多亿欧元。
2001年,最重要的温室切花是玫瑰,占地921公顷;其他主要的有菊花、百合、非洲菊、小苍兰、兰花等等,品种繁多。
一年四季供应的鲜切花达5 500多种,不同的盆栽植物2 000多种,庭院植物2 200多种。
荷兰每天向世界出口1 700万枝鲜切花和170万盆花。
露地花卉主要是球根花卉生产(表5),现在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2.2万公顷。
球根花卉又可分为两种:鳞茎植物(如郁金香、水仙、鸢尾、风信子、百合等)和球茎植物(如唐菖蒲、大丽花、番红花等)此外,还有雪花莲、麝香兰、秋海棠、美人蕉、虎斑草等等。
2001年,荷兰有2 507家农场(公司)从事球茎花卉生产,平均一个花卉农场的面积达到了9公顷。
面积小于3公顷的农场,从1975年5 301个减少到了1 038个;所占的比重从81.4%下降到41.4%;而大于10公顷的农场,从9.5%上升到45.7%。
郁金香是荷兰的国花。
种植郁金香的农场最多,有1 562家,栽培的面积也最大,提供给拍卖行的郁金香品种就有200多个,年产郁金香球茎30亿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