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喻人》作文指导
借物喻人类作文指导课件21张

由物及人: 拿出具体例证,可分段列举1—3个
文末:赞美物,学习它的精神或品质。
我会写
参考题目
学写“借物喻人” 的文章: 《牛》 《竹》
1、确定一个对象;
《梅花》 《蜜蜂》
2、抓住所描写的“物”的 特点;
3、分析“物”的形象本质(品 《松树》 《垃圾箱》
质);
4、找出“物”与人的类似处;
《路灯》……
在中国,竹子与梅、 兰、菊被并称为花中“四 君子”,它以其中空、有 节、挺拔的特性历来为中 国人所称道,成为中国人 所推重的谦虚、有气节、 刚直不阿等美德的生动写 照。 但是也有人表示其 代表胸无点墨。
写作题材——菊花
秋菊 —陈毅
秋菊能傲霜, 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 风霜其奈何!Βιβλιοθήκη 写作题材——荷花借物喻人
--记叙文写作
借物喻人
定义:就是借助某一事物(动物、
植物、静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 品行。
好处:突出中心思想,立意更深远,
情感表达含蓄,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 染力。
如何去写?
写“借物喻人” 的文章具体要求: 1、确定一个对象; 2、抓住所描写的“物”的 特点; 3、分析“物”的形象本质(品质); 4、找出“物”与人的类似处; 5、感悟“物”与人的精神品质,抒发 情感。
蜡烛,它是那么平凡,又是那么伟大。以后,我也 要像蜡烛一样,为社会默默付出,无私奉献!
这默默无闻的牛让我想起了生活中像它一样的人。如种 地的农民、工厂的工人、学校的老师等,他们就像牛一样, 默默无闻地工作,却不求多大的回报。而社会缺少了他们, 又怎么可以继能续存在呢?没有了农民,人们就没有食粮蔬 菜吃;没有了工人,就没有了高楼大厦;没有了老师,学生 就学不到知识。
2023年中考语文作文专题复习:记叙文写作 “借物喻人”技巧指导

2023年中考语文作文专题复习记叙文写作“借物喻人”技巧指导(含范文)“借物喻人”,是散文创作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初中记叙文中,如果能灵活的运用这种方法,不仅能拓宽自己的写作素材,还能提升作文的立意,让普通写人的文章,意蕴深长。
【技法总结】1、寓物于事。
例如作家肖复兴的散文《苦瓜》,文章记叙的是母亲种植苦瓜的事件。
把要写的对象,融入一件事情当中写,有情节,有故事。
2、寻找人与物的相似点。
本文的结尾2段,明确点出了苦瓜与母亲的相似之处。
“最近,看了一则介绍苦瓜的短文,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苦瓜味苦,但它从不把苦味传给其他食物。
用苦瓜炒肉、焖肉、炖肉,其肉丝毫不沾苦味,故而人们美其名日‘君子菜’。
不知怎么搞的,看完这段话,让我想起母亲。
”母亲,与君子,有相似之处,都是把苦留给自己,把“甜”带给他人。
借物喻人的作文,关键是点明“物”与“人”的相似之处,共同之处。
这里的相似和共同,主要是指品质上的,赋予物品人的品质,赞美物品的同时,也是赞美人。
3、画龙点睛,明点中心。
对人物的赞美之情,在行文中,可以隐含表达。
但到了文章末尾,一定要明确点明,不要让读者去猜测。
周敦颐的《爱莲说》,也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
“于都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就是点明中心的句子。
作为初中生,写考场记叙文,尽量将点题句或段,放在文章的倒数第二段,或最后一段,让阅卷老师一眼就看到你想表达的中心。
【名家作品】《苦瓜》作者:肖复兴原来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可以种些花草和蔬菜。
这些活儿,都是母亲特别喜欢做的。
把那些花草蔬菜侍弄得姹紫嫣红,像是给自己的儿女收拾得眉清目秀、招人眼目,母亲的心里很舒坦。
那时,母亲每年都特别喜欢种苦瓜。
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是我特别喜欢苦瓜。
刚开始,是我从别人家里要回苦瓜子,给母亲种,并对她说:“这玩意儿特别好玩,皮是绿的,里面的瓤和子是红的!”我之所以喜欢苦瓜,最初的原因就是它里面的瓤和子格外吸引我。
苦瓜结在架上,母亲一直不摘,就让它们那么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
如何指导学生写“借物喻人”的作文

如何指导学生写“借物喻人”的作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如何指导学生写“借物喻人”的作文——听《落花生》教学有感最近听了我们学校的钟老师上了一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第三课《落花生》第二课时,是一节指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及“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后的小练笔,这是课文的一个难点。
《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由表及里地谈论花生的可贵之处,揭示了做人应该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是一篇以物喻理、借物喻人的好文章。
课后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要求如下: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对于五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要想写出一篇优秀的借物喻人的文章来,如何选择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的事物的特点,是难点之一;确定事物特点之后,运用什么方法把事物特点写具体,是难点之二;怎样由物及人自然过渡揭示做人的道理,是难点之三。
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做法试试:一、以读促写,读中悟法。
考虑到借物喻人的文章在以前的学习中同学们并没有正式接触过,因此教学《落花生》一课的时,应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同时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父亲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像花生那样朴实无华,“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要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二、例文引路,潜移默化。
让学生掌握借物喻人的写法,特别是让学生写好借物喻人的文章,光靠写作理论空头说教不行,只靠《落花生》一例也不行。
因此,建议老师们选几篇“借物喻人”的例文,好像歌颂蜡烛、粉笔、让学生从较多的感性材料即案例中,去无声地感受能更好地体悟借物喻人的写法。
通过让学生“读——悟——练”,体会写法,掌握技巧。
小升初作文指导:学会借物喻人

小升初作文指导:学会借物喻人
一、关于借物喻人
借物喻人是一种常见的文学手法,它是一种以物喻人的表达方式,通过物体的形象、特征、性格、行为等来比喻或表现人的形象、性格、品质等,以此来形象地描述人的形象、性格、品质等。
二、借物喻人的作文指导
1、仔细观察物品
借物喻人是一种文学手法,要想使用这种手法,首先要仔细观察物品,弄清楚物品的形状、颜色、结构、性质等,以及它们能够表达的含义,然后再将这些物品的特点与人物的特点相结合,来形象地描述人物的性格、品质等。
2、把握好借物喻人的节奏
借物喻人的文章要想写得生动有力,就要把握好借物喻人的节奏,可以采用一种物品表达一个人物的特点,也可以采用一种物品表达多个人物的特点,这样能够更好地表达出文章的主旨,也能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3、把握好情节发展
借物喻人的文章要想写得生动有力,就要把握好文章的情节发
展,从开头到结尾,要能够紧扣文章的主旨,让文章在情节上有一定的发展,这样才能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总之,借物喻人是一种常见的文学手法,要想写出生动有力的文章,就要仔细观察物品,把握好借物喻人的节奏,把握好文章的情节发展,这样才能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借物喻人写作指导

借物喻人写作指导
借物喻人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
点,,这是习作中用来常用的写作手法。
那么怎么应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呢?
1.抓住事物的本质。
当我们掌握事物的本质后,可以发散的想想:眼前的事物使
你?
它象征
着
?两种事物本质上的
2.围绕这个展开联想,并以此表现或。
如:面对一根正在燃烧的蜡烛可以这样联想:由烛光驱走黑暗给我们带来光明,想到教师传播文化使人们摆脱愚昧而充满智慧;由烛光照亮我们前进之路,想到教师点燃我们的理想之火;由蜡烛渐渐缩短燃尽自己,想到教师呕心沥血无私奉献……
习作:从小到大,我们见过许多的事物,在它们平凡的外表上却蕴含着不平凡的品质,当我们领悟的那一刻,也使我们受益匪浅,请以《那一刻,我懂了》写
一篇习作,抓住身边平凡的事物,用借物喻人的方法突出它们的品质。
《借物喻人》作文指导培训讲学

团结一心,力求上进
四、过渡要自然
这类文章,要求作者插上想象的翅膀,上下 几千年,纵横数万里,信笔写来,舒卷自如。 这样写似乎很散,但他却要求“神不散”, 因此要做到文章中除了有一根思想感情的红 线外,还需要有较明显的却又是自然的句、 段作为过渡。
小路旁,到处都是她的身影。b上夜班的叔叔、阿姨从她的身边掠
过,放学的师生从她的身边走过,出去遛弯的爷爷、奶奶从她的
身边路过……工农商学兵,哪一个不从她的身边经过呢?c她为人
们送走了黑暗,消除了危险,带来了方便和安全哪!这不正是日
夜守卫在边防线上的子弟兵的写照吗?d他们为了人民生活的安宁、
幸福,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远离亲人,夜以继日地坚守着祖国
的大门。
e路灯的外表朴实,她的光明照亮了每个人前进的征程。
f是的,做人要像她(他)们那样,默默地、无私地、全力以
赴地发出自己的光和热,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感悟“物”与人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 感情
首先要学会观察。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观察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比较
系统的、主动的、有意识的知觉活动。我国著名的地质学 家李四光说:“观察是得到一切知识的一个首要步骤。” 观察与写作关系密切,对写作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人们提 取客观事物的第一扇窗口。可以获取和积累第一手材料。 是我们获得写作材料的主要途径。鲁迅先生曾说过“此后 如要写作,第一须观察。”
《借物喻人》作文指导
借物喻人
中考作文分类指导《借物喻人》作文指导

1、确定一个对象;
《梅花》 《蜜蜂》
2、抓住所描写的“物”的 特点;
3、分析“物”的形象本质(品 《松树》 《垃圾箱》
质);
4、找出“物”与人的相似处;
《路灯》……
5、感悟“物”与人的精神品质,
抒发情感。
山东淄博中考作文分类指导《借物 人》作 文指导
山东淄博中考作文分类指导《借物喻 人》作 文指导
蜡烛,它是那么平凡,又是那么伟大。以后,我也 要像蜡烛一样,为社会默默付出,无私奉献!
山东淄博中考作文分类指导《借物喻 人》作 文指导
例文分析,寻找技巧
《牛》 《梅花》 《蜡烛》
牛
牛很普通,但它也很伟大。 牛的头上有一对犄角,四肢修长,身体健壮, 尾巴细长。年轻力壮的牛可以拉犁,奶牛可以产 奶,牛皮可以做鞋,牛肉还可以吃。在乡间,随 处可见它的身影。牛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人们, 却在牛棚的一角默默地死去,而不求回报。没有 人会注意一头牛的死去,更没有人会在它死去后, 想起它曾为我们做过什么。牛就是这样,默默无 闻地诞生在世上,又默默无闻地离去,却给人们 留下了许多东西。而它却从不要求什么,只要有 一堆干草和一个牛棚就足够了。鲁迅先生曾说过: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牛吃的 是草,挤的却是牛奶。
山东淄博中考作文分类指导《借物喻 人》作 文指导
山东淄博中考作文分类指导《借物喻 人》作 文指导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老师用辛勤和汗水培育 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使我们成为祖国的贡献者,对自 己从来没有一点儿私心,不求一点儿回报。如果生活中 没有了老师,就如停电时没有蜡烛,人生会陷入一片黑 暗。这时,我想起了上学期背的一句古诗:“春蚕到死 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用在老师身上再适 合不过了。老师直到白发苍苍,也还在坚持上课,就如 蜡烛一样,为了照亮别人,牺牲自己。
作文指导(借物喻人)

借物喻人的示例
1. "她的眼睛清澈如春水,透过镜头的时刻,记录着无数动人瞬间。" 2. "这个城市是一只巨人,拥有无尽的力量,却也需要我们用心呵护。" 3. "时间悄悄地溜走,就像一只灵巧的猫咪,永不停息地追逐着我们的脚步。"
借物喻人的技巧
1. 创造力换位思考:设想事物具有独立思考和情感。 2. 感官描写:运用五感描述事物,增强形象生动度。 3. 上下文联系:将比喻的事物与文章内容有机结合,切勿脱离主题。 4. 夸张手法:适当夸张事物的特点,以吸引读者的注意。
作文指导(借物喻人)
欢迎来到本次作文指导,我们将学习借物喻人的技巧,这是一种生动形象的 写作手法,让我们一起探索吧。
什么是借物喻人?
借物喻人,是指通过拟人化手法,将事物或现象与人类的特质进行类比,从 而传达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信息。
借物喻人的定义
借物喻人是一种修辞手法,在作文中通过比喻手段,将具体的事物或抽象的 概念,与人类的性格、特点或行为相联系,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借物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作用
借物喻人可以使作文更具形象特色和感染力,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借物喻人的步骤
1. 选择适合的事物或现象。 2. 把事物或现象拟人化,赋予其人类的特征。 3. 将拟人化的事物或现象与要表达的主题或观点联系起来。 4. 运用比喻语言,生动地描述拟人化的事物或现象。
总结与展望
通过学习借物喻人,我们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充满表现力。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使用借物喻人的技巧, 展示你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叶:历风霜而愈红
荷花不单单以它的卓绝风姿吸引着我,启 示着我,而且还以它那无私的献身精神感染着 我。 它的花给大自然增添了光彩;它的叶可以 做中药材;它的块状茎——藕可以供人食用; 直到它的花凋谢了,它还要结出莲子奉献给人 们。 荷花那清雅的色泽可以与牡丹媲美;它那 美妙的身姿足以与杨柳争春;它悄悄散发的清 香能胜过茉莉。可是它只是静静地开在荷塘中, 为人们献出自己的一切。我想:荷花那无私的 献身精神、质朴的风格,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 的象征吗?
借 物 喻 人
--中难度写作
“借物喻人”就是通过对某种 事物(植物、花草)的“形” 进行形象具体的描绘,来表明 自己的心志,展示自己的人生 态度和对自然、人生的感悟、 思考的一种表现手法。这类文 章写物不是目的,它是为抒情 言志作铺垫的。
如何去写?
写“借物喻人”的文章具体要求: 1、确定一个对象; 2、抓住所描写的“物”的特点; 3、分析“物”的形象本质(品质) 4、找出“物”与人的相似处; 5、感悟“物”与人的精神品质, 抒发情感。
梅花的色,艳丽而不妖。 梅花 的香,清幽而淡雅。 梅花的姿,苍 古而清秀。 难道,这不正是我们的建筑工人 么?他们无论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 雨,无论天寒地冻,都在自己的工作 岗位上认真的工作着。
我要学习梅花,我要做一个像梅花 一样的人。
【例文一】苔藓 苔藓,竟是这样一种很不起眼的绿色小生命: 它没有云杉的挺拔高大,也没有花儿那样的阵阵 清香。它只是一片矮矮的小生命,成千上万挤挤 挨挨地生长在一起,默默无闻地点缀着大地。它 在阴暗潮湿的角落,甚至在人迹稀少的冰雪极地, 也照样顽强地生长。 苔藓是那么微小,甚至难以区分它们的茎和 叶呢!这种植物,虽然没有可以炫耀的花朵和果 实,但是它们那种坚忍不拔的生命力却是值得赞 扬的。 我爱苔藓,因为它有着坚忍不拔的生命力。
写作题材——仙人掌
过渡句示例
1、小蚂蚁这种默默奉献的精神真令我敬佩。一 提起小蚂蚁,我的心中就会浮现出我们的建筑工人 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的情景。 2、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 立志奋发的激励。这不正是我们的建筑工人么? 3、这勤勤恳恳、务实的牛让我想起了生活中像 它一样的人。种地的农民、工厂的工人、学校的老 师,他们就像牛一样,默默无闻地工作,却不求多 大的回报。
写作题材——菊花
秋菊 —陈毅
秋菊能傲霜,
风霜重重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本性能耐寒,
风霜其奈何!
写作题材——荷花
荷花是我国的传统名 花。花叶清秀,花香 四溢,泌人心脾。有 迎骄阳而不惧,出淤 泥而不染的气质。所 以荷花在人们心目中 是真善美的化身,是 神圣净洁的名物,也 是友谊的种子。
仙人掌生活在沙漠, 最大的特点就是耐旱 。这正是反映了它不 畏恶劣环境,仍能茁 壮成长的性格。选择 仙人掌送朋友,可以 激励其上进。坚持不 懈是仙人掌的精神, 它坚强地忍受着阳光 的暴晒,最终得到了 雨季的眷恋。
野菊花土生土长,无所需求,
却默默地无私地向人们奉献。 我喜爱它的平凡、它的朴素、 它的顽强。我觉得人也需要 有一点野菊花的精神,要像 它那样默默地生长,不求索 取,只是给予、给予……
“爬山虎”没有五颜六色的鲜花那种娇艳的姿态,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但它却给人以力量,使使们 努力奋进。每当我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困难,正 想偷懒时,一想到“爬山虎”那种奋发向上精神 和坚强不屈的意志,就感到羞愧。这时,这会立 刻振奋起来,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古人有句话说的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 花香自苦寒来。”吹拂它的不是轻柔的春风,而 是凛冽的寒风;滋润它的不是清凉甘甜的雨水, 而是寒气逼人的冰雪;照耀它的不是灿烂的阳光, 而是严寒里的一缕残阳。只有具有挑战的生活, 才是美好的生活。它是寒意中傲人的芳香,面对 如絮飘舞的白雪,她笑得更灿烂了。它从不与百 花争夺明媚的春天,也从不炫耀自己的美丽,它 有着一副傲骨,却从不骄傲自大。它不仅以清雅 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赞美它,更以它的冰 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为世人所重。 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立志 奋发的激励。
银杏——古老文明 松柏——坚强伟大 竹子——正直虚心 红枫——革命热诚 杨柳枝——依依不舍 牡丹——繁华富贵 梅花——坚贞不屈 茶花——战斗英雄 万年青——友谊长存 桂花—高尚不俗 橄榄枝——和平 黄月季——胜利 含羞草——知耻 菊花——高洁 荷花:“出污泥而不染” 梅花:“香自苦寒来”
“爬山虎”那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实在是令人敬 佩的。你看它,不管刮风下雨,墙面多滑,它总 是一步一步向上长,直到墙顶,俯瞰大地。它生 长速度慢,不如雨后春笋,可是,过不了几天, 你会突然发现,它又长高了,纤细的身影努力向 上,漫成一片。
梅花 我赞美坚贞的松柏,我赞美勇斗西风的篱菊,我 赞美莲花的傲视污泥,可我更赞美梅花的傲雪怒放。 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生机勃勃。迎着漫天 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数九隆冬, 地冻天寒,那傲雪而放的梅花,开得那么鲜丽。股股 清香,沁人心脾。那花白里透红,花瓣润滑透明,像 琥铂或碧玉雕成,有点冰清玉洁的雅致。有的艳如朝 霞,有的白似瑞雪,还有的绿如碧玉。梅花开有早有 迟,在同一颗梅树上,可以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 的含羞待放,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盛开许久, 粉红柔嫩的花瓣惹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梅花, 如今花瓣已凋谢。风吹花落,你不用担心花瓣会摔破, 梅花不是娇贵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气雪压,它开 得愈精神,愈秀气。
写作结构
开篇:引
出对象
赞美式(我赞美……因为它……) 下定义(……,这便是……) 引用式(诗句、名言)
内在品质:品格、精神等 中 间: 由物 拿出具体例证,可分段列举 1 — 3 个 及人: 文末:赞美物,学习它的精
描写 外在特征:外形、习性、作用等 对象:
神或品质。
兰 花 : 高 洁
竹子:虚心 有气节
写作题材——梅花
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写作题材——兰花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 清风。”兰花被誉为 “花中君子”、“王 者之香”。兰花,那 飘逸多姿的叶片;高 洁淡雅、赋有神韵的 花朵;纯正幽远、沁 人心脾的香味自古以 来受人喜爱。
写作题材——竹
在中国,竹子与梅、 兰、菊被并称为花中“四 君子”,它以其中空、有 节、挺拔的特性历来为中 国人所称道,成为中国人 所推崇的谦虚、有气节、 刚直不阿等美德的生动写 照。 但是也有人表示其 代表胸无点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