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菜豆全膜双垄沟播高效栽培技术
山旱地全膜双垄沟播豆角栽培技术

山旱地全膜双垄沟播豆角栽培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革新,种植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提高。
特别是针对山旱地的豆角栽培技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栽培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豆角产量和品质,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耕地利用率,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本文将针对山旱地全膜双垄沟播豆角栽培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对广大农民和种植者有所帮助。
一、总论山旱地是指地势较高,降水较少的地区。
由于土地起伏大,土壤瘠薄,气温变化大,这种环境对豆角的生长发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这种环境,采取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能够有效改善土壤条件,提高土壤保墒性,减少水分蒸发,促进豆角的生长,从而获得更好的产量和品质。
二、选址和准备工作1. 选址要选择山地既有光照充足,又能够灌溉的土地进行种植。
土地起伏不宜过大,以保证全膜覆盖的紧密贴合。
2. 土壤准备在种植前要进行土地整理,确保土壤疏松、排水良好。
并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施肥。
如果土壤酸性过高,还可以进行石灰的施用,以调整土壤PH值。
三、全膜覆盖1. 播前覆膜在播种前,要先进行全膜覆盖。
全膜能够有效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保水保温性能,有助于豆角的生长。
在覆膜前要进行植保布或膜的摊铺,保证能与土壤贴合。
2. 膜材的选择全膜有不同的材质,透明度、厚度等都会影响光照、温度和透气性。
一般来说,选择透明度高、光照透过率好、保温能力强的膜材,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3. 膜的固定膜铺好后,一定要进行固定,通常采用沟土压膜、插膜器或脚踢等方式,避免因风吹夜受等原因造成膜的移位。
四、双垄沟播1. 片垄设置在膜上提土形成垄,垄高20~25厘米,宽60~80厘米,它的作用是保证水分和养分得到充分的保留。
2. 沟播在垄上进行播种。
播种量一般为每亩25-30公斤左右。
要注意均匀播种,不要出现空挡或者拥挤现象。
3. 覆土播种后,将土壤均匀地覆盖在播种的豆角上面,以保证种子获得足够的养分和水分。
旱作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成效、存在问题及建议

达 67 万 h 2 . 3 m, 占总耕地 的 4 . %, 69 因此 , 2 在我州单产水 讨会。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在我州召开专题农业技术推广
作农 业发展的一项 突破性 技术, 该技 术集 成膜 面集雨 、
农民户均增收 1 5 元左右, 0 3 人均增收 2 0 7 元左右。全膜
覆盖抑蒸 、 垄沟种植技 术予一体 , 与传统 的地 膜栽培 技 双垄沟播技术真正实现 了大旱之年农业不减产 、农 民不
术相比在覆盖方 式上 由半膜 覆盖变为 全膜覆盖 ;在 播 减收 ,使旱作区农 民群众切实感受到 了推广旱作农业新
不均匀, 雨养农业特征 明显 , 春旱和初夏旱的发生频率高 , 干旱是长期制约我州旱作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元 ,曲 0 8 k 。2 0 年推广面积迅速扩大 , 全州 8 市) 县( 示范推
广 2 6 m , 2 0 年 增加 l. 倍 , 中玉米全 膜双 40 h z比 0 7 6 27 其 6 涮 镡 植 l 3 h  ̄ 辩 3m, 5
25 3 2平均单 产 8 0 k m , h 0肌 2比常规地膜玉 7 近 年来 , 临夏州 立 足州情 , 围绕 农业 增效 、 民增 垄沟播 2 3 m 、 农 收、 粮食 增产 。 大力 示 范推广 全 膜 双垄 沟 播增 产 栽 培 米增产 3 0 k h  ̄ 0g m , 3 5 O 增产 & 技术, 取得 了显 著的稳 产 、 高产 效果 ,0 8年 示范推 广 20
平均 盘 到 30 k , 幽酗 辎 嘻 增产 9 0 k/ 2 3 万 gl I 0 g m, O h
2 6 m ,总增产粮食 81 40 h 6 ' 4万 t ,增加 收入 1 2亿元, 增产率 3. , . 2 7 0 两项增产量之和达到 81 5 % . 4万 t 当于新 , 相 真正 发挥了科技抗旱 的优势 。全膜 双垄沟播 技术是 旱 增一个 中等县 的粮食总产量 。 增加收入 1 2 . 亿元。 2 推广区
大豆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

大豆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大豆是我国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干旱少雨是制约大豆丰产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广大农业科技人员总结出了大豆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比露地栽培增产40%以上,比半膜栽培增产20%以上,全膜双垄沟播是北方旱地大豆高产栽培的一项突破性技术。
一、增产效应1.创新点1.1由常规半膜覆盖变为全地面覆盖,防止了地表蒸发,提高了保墒效果1.2由播前覆膜变为早春顶凌覆膜,防止了早春地表蒸发,真正做到了秋雨春用1.3由平铺变为起垄覆膜,起到了膜面集雨作用,使早春的无效降雨变为有效降雨,保证了大豆正常生长1.4增温、增光效应明显,大幅度提高了大豆产量1.5具有抑制杂草,减轻病虫害,防止水土流失,防止风蚀等作用2.增产机理。
2.1增墒效应据测定,全膜双垄沟播大豆生育期土壤含水量比半膜覆盖大豆生育期含水量增加52.6%,具有明显的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增墒抗旱的作用。
2.2增温效应据测定,大豆开花期,全膜双垄沟播大豆地表5cm土壤温度较露地增加7.1~7.5℃;比半膜大豆增加2~3℃。
全膜双垄沟播大豆生育期地表5cm地温增加428.1℃。
2.3增光效应全膜双垄沟播大豆比半膜大豆吸收的反射光明显增多。
2.4土壤效应据测定,全膜双垄沟播大豆0~10cm土壤容重降低0.02g/cm3,10~20cm容重降低0.03g/cm3,孔隙度增加9.72%,固相下降7.13%,气相增加3.12%,液相增加34.10%;全膜双垄沟播大豆细菌数量增加88~140%,放线菌数量增多70~125%,消化细菌数量增多40~57%,自生固N菌数量增多4~8%,土壤中的有效养分速效N、P2O5,K2O含量增加,为大豆提供了充足营养;全膜双垄沟播大豆比半膜大豆土壤PH值降低0.1~0.2。
二、栽培技术1.合理选地选用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等偏上的地块。
切忌选用陡坡地、瘠薄地、砂石地、盐碱地。
茬口应优先选用禾谷类、向日葵、马铃薯茬。
武山县山旱地油菜茬复种全膜双垄沟播豆角技术要点

武山县山旱地油菜茬复种全膜双垄沟播豆角技术要点王学东(甘肃省武山县杨河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甘肃武山741300)摘要从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方面介绍了武山县山旱地油菜茬复种全膜双垄沟播豆角技术要点。
关键词豆角;油菜;技术要点;武山县中图分类号S64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7-805-01作者简介王学东(1954-),男,甘肃武山人,助理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2-06-11武山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天水市西北部,以黄土梁峁、石质山地、河谷川地为主要地貌特征,海拔在1365 3120m 之间,年平均气温9.6ħ,多年平均降水不足400mm ,年平均蒸发量都在1800mm 左右。
蔬菜是武山县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由于地形复杂,山地多,川地少的实际情况,以及蔬菜种植的河谷川地主要区域存在菜粮、菜菜轮作倒茬难等实际因素,制约着该县蔬菜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为了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蔬菜种植上山进沟发展战略,开发蔬菜种植新区域,探索山区农民增收新途径,坚持变被动抗旱为主动适应旱情发展农业生产的新理念,2001年开始,武山县农业技术人员在海拔1400 1850m 的半干旱山区试验成功了麦后复种地膜菜瓜技术和油菜地复种地膜豆角技术。
以此技术作为整合该区域7、8、9三个月丰富的光、热、水、土优势资源的平台,为增加农民收入找到了一条新途径。
面对十年九旱的现实,2010年开始,农技人员不断改进技术措施,变半膜覆盖为全膜覆盖,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它具有提高降水利用率、直接将降水渗入到作物根部、增强作物抗旱能力的显著特点。
2011年,全县的全膜双垄沟播豆角推广面积达1306.7hm 2,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现将技术要点简要介绍如下。
1整地施肥选择地势较为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力中上等的油菜地为复种地块,不宜选择陡坡地、石砾地、重盐碱等瘠薄地。
旱地大豆全膜双垄沟播高产栽培技术

旱地大豆全膜双垄沟播高产栽培技术摘要总结了旱地大豆全膜双垄沟播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用良种与种子处理、选地整地、科学施肥、起垄覆膜、适期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期收获等内容,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提供指导。
关键词旱地大豆;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近年来西北产区年降雨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而且春季第一场有效降雨也逐步向后推移。
由于大豆根系不发达,对缺水比较敏感,传统的半膜覆盖栽培方式集雨效果差、跑墒严重、耐旱力弱,直接导致产量低而不稳[1-4]。
为此,2007―2009年笔者在会宁县年降水200~300 mm的北部旱塬,研究总结了旱地大豆全膜双垄沟播高产栽培技术。
经测定,应用该技术平均产量3 261.5 kg/hm2,较半膜种植增产35.6%,较露地种植增产95.8%。
作为创新研究成果非常适合我国年降雨量200~300 mm的西北旱作大豆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1选用良种与种子处理选择株型紧凑、结荚密集、生长旺盛、耐旱、抗病性强的品种,如辽豆15、铁丰29、中黄35及金张掖系列品种张豆1号、张豆2号、张豆3号、张豆4号、张豆5号、张豆6号等。
选择粒大、饱满、无虫眼和杂质的大豆,确保种子纯度和净度达到98%,发芽率达到85%以上,含水量不高于12%。
播前将种子晒2~3 d,可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
晒种时应薄铺、勤翻,防止中午强烈的日光曝晒造成种皮开裂而导致病菌感染。
晒种后将种子摊开散热降温后备用。
一般采用包衣种子;也可用35%多・克・福种衣剂,按药种1∶80的比例均匀拌种,阴干备用。
2选地整地大豆忌重茬。
重茬或迎茬大豆生长缓慢,荚少、粒小、易感染病虫害,一般减产30%~50%。
最好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也不宜选择其他豆类作物茬口。
目前,旱地全膜大豆茬口主要以玉米、马铃薯为主,适宜轮作方式为玉米-马铃薯-大豆。
宜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力中上的地块种植。
前茬收后,及时深耕晒垡,深耕20~25 cm,耕后耙耱收墒。
山旱地全膜双垄沟播豆角栽培技术

山旱地全膜双垄沟播豆角栽培技术山旱地全膜双垄沟播豆角(又名豇豆)栽培技术是一种在山旱地区适用的豆类栽培方法,通过利用全膜覆盖和双垄沟播技术,能够在干旱、多风等恶劣环境下,提高豆角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介绍山旱地全膜双垄沟播豆角栽培技术的具体步骤和技术要点,以帮助农户有效提高豆角的产量和质量。
一、选择地块山旱地适宜的地块选择要求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地势较高,有利于雨水排出,避免水涝。
要选择阳光充足、风力适中的地块,有利于豆角的生长和庇护。
二、施肥在开垦地块之前,要进行基本施肥。
一般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施用底肥的还要适量施入磷、钾等化肥。
具体施肥量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和当地气候条件而定,一般来说,每亩施有机肥2000-3000公斤,磷、钾化肥各施100公斤左右。
三、整地和铺膜在施肥之后,进行整地作业,将土壤松散、整平。
然后铺设地膜,全膜覆盖能够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水分流失,有利于保持土壤湿润,提高地温,促进豆角生长。
四、开沟播种在地膜上开沟,一般间距为60厘米,深度为5-8厘米,将豆角种子均匀撒于沟内,根据种子的大小和品种特点,一般每亩需用种子2-3公斤。
播种之后,将土壤覆盖入沟,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
五、灌溉管理在整地铺膜后,要进行适时的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在生长初期,尤其要做到幼苗期土壤湿润,促进豆角的发芽和生长。
生长中期,要根据土壤湿度进行灌溉管理,保持土壤湿润但又不过湿,防止积水。
六、病虫害防治在豆角生长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豆角的生长情况,一旦出现病害或虫害,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避免影响豆角的生长和产量。
可以使用生物农药或者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对环境和豆角品质造成影响。
七、密植管理在豆角生长中期,要进行密植管理,适时进行间苗,以提高豆角的产量。
一般每亩栽植豆角20000-25000株,需要在生长中期适时进行间苗,稀苗,促进豆角的生长。
八、采收处理在豆角成熟后,要及时进行采收处理,一般采收时间为豆角成熟后15-20天,豆角变硬后采收更佳。
山旱地全膜双垄沟播豆角栽培技术

山旱地全膜双垄沟播豆角栽培技术山旱地全膜双垄沟播豆角栽培技术是一种节水高效的现代农业栽培技术,适用于山旱地区的豆角种植。
下面将介绍该技术的具体内容。
山旱地全膜双垄沟播豆角栽培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利用膜覆盖和双垄沟播的方式进行种植,以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水分的损失。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土壤处理: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地进行种植。
在春季耕种前,对土壤进行深翻、耙平和施肥,使土壤松软,有利于豆角的生长。
2. 膜覆盖:在土壤处理后,铺设黑色防渗透膜。
膜的长度根据种植面积确定,宽度为1.2米左右,两侧有10厘米以上的超宽覆盖。
将膜拉紧铺在沟内,并用支撑杆固定。
3. 沟的开挖与播种:将两侧覆膜后的土壤挖掉,留出两个平行的沟,沟的宽度为30厘米,深度为15厘米左右。
在沟内每隔25-30厘米左右开一个孔,每个孔深度为3-5厘米,然后将种子放入孔内,每个孔种一颗种子。
4. 培土与灌水:将沟拉满土壤,覆盖在种子上方,形成双垄。
然后进行灌水,水量要适量,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此后根据豆角的生长状况进行适时的追肥和补水。
5.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豆角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
可以采用有机农药进行喷洒,一定要遵守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保证豆角的健康生长。
山旱地全膜双垄沟播豆角栽培技术是一种适应山旱地区的高效栽培技术。
通过膜覆盖和双垄沟播的方式,能够减少水分的蒸发和土壤水分的损失,提高豆角的生长效率和产量。
通过合理的病虫害防治,可以保证豆角的健康生长。
这种技术在山旱地区的推广应用能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旱作农业之全膜双垄沟播技术

度地保蓄了土壤水分 , 从根本上解决 了旱地土壤水分蒸发的 问题 , 大幅度提高了天然降水的利于率。二是采取秋季或顶
凌 覆膜 , 有 效抑 制 了 深秋 、 冬季 、 早 春 土 壤 水 分蒸 发 问 题 , 解 决 了北 方 旱 作 区 因春 季 土 壤 墒 情 差 和 降 水 稀 少 造 成 苗 困
革命性变革。 只要我们持之以恒 的坚持下 去, 甘肃旱作农业
的发展就一定会迈 上新 的台阶。 口
34 2 0 1 5 年第o 5 期
7 5万吨以上 。为大旱之年全省粮食生产突破 9 0 0万 吨大关 奠定 了坚实 的基础 。2 0 1 0年 ~2 0 1 3 年, 全省每年推广全膜
双垄 沟 播 技 术 面 积 超 过 1 0 0 0万 亩 , 覆盖 4 5个 县 区 、 6 8 1 个 乡镇 、 7 6 4 2个 行 政 村 、 3 . 9 9 5 5万 自然 村 , 收益农 户达 1 4 8 . 2 9 万, 占全 省 总 农 户 的 3 0 . 8 5 %。年 增 产 粮 食超 过 1 0 0万 吨 , 为 全省粮食生产连续迈上 1 0 0 0万 吨 和 1 1 0 0万 吨 台阶 立 下 了
专题 ・
甘 肃农 业
G A N S L "^ ( J C [ I I T L I R E
旱 作 农业 之
全 膜双 垄 沟播技 术 的增产 机理 : 一 是 全膜 覆 盖最 大 限
高 水 平, 省 委省政府抓 住机遇 , 进 一 步加 大 了 全 膜 双
垄沟播技术的推广力度 ,决定在全省旱作农 业区全 面推广 这一 技术 , 计划 推广‘ 面积 6 5 0万亩 , 实际 完成 6 9 2万亩 , 足
前 4年 推 广 面 积 总 和 的 2倍 。仅 此 一 项 ,预 { f ‘ 可 增 产 粮 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麦 、 铃薯 以及 十 字花 科 和瓜 类 蔬 菜 等作 物 。结 合 马 深 翻 土 地 , 6 7m2 过 磷 酸 钙 5 、 酸 二 铵 每 6 施 0 磷
1 g 0k 、尿 素 2 g 0k 、硫 酸 钾 8 1 g -0k 、腐 熟农 家 肥
4 5 0 k ( 沼 渣 25 0 30 0 k ) 草 木 灰 10 k 0 g 或 0 - 0 g 、 0 g 作 为 基 肥 。农 家 肥在 起 垄前 撒 施 在 地里 , 他 化 学 其 肥 料 混 合后 结 合 起垄 撒 施 在小 垄 的 垄带 内。 1 土壤 处 理 对 地 下 害虫 为 害 严 重 地 块 ,应 在 . 3 整 地 起 垄 时 每 6 7m2 4 %辛 硫 磷 乳 油 05 k 对 6 用 0 . g 水 1 g 拌麸 皮 2k 0k , g制成 毒 饵 撒施 , 有 效 防 治蛴 能
选 用 幅 宽 10e 的地 膜 ,每 6 7 2 m 6
病 虫 害 防 治要 以预 防 为 主 , 意早 防早 治 。可 注 采 取 农业 措 施 防 治 和药 剂 防治 相 结合 ,选 用 低 毒 、
低 残 留 的农 药 , 极 推广 应 用 生 物农 药 。化 学 药 剂 积
m 用 量 为 6k 。地 膜 相接 在 大 垄 中 间 , 与 膜 间不 g 膜
中上 、 水 保 肥 能 力 强 的 地 块 作 栽 培 地 , 求 地 块 保 要 2 3年 内 未种 过 豆 科 作 物 , 茬 宜 选 油 菜 、 米 、 — 前 玉 小
耕 翻 , 理 垄 面 时将 犁 臂落 土 用 手耙 划 至 大 行 中 间 整
形 成 大垄 。 , 3 覆膜
正值 6 8月 份 ,处 于川 区保 护 地蔬 菜 收 获结 束 、 - 复
种 蔬 菜还 未 上 市 的空 缺 季 节 , 效 缓 解 了夏 季 蔬 菜 有 市 场 供 应 不 足 的 问题 。 现 将 具 体 栽 培 技 术择 . 选用抗病 、 质 、 产 、 贮运 、 优 丰 耐 商
防 治 时 , 种 农 药 交 替 使 用 , 药 间 隔期 要 符 合 无 各 喷 公 害 菜 豆产 品安 全 收获 间隔 期 的要 求 。 61 锈 病 可 选 用 6 %代 森 锌 可 湿 性 粉 剂 5 0 . 5 0- 7 0倍 液 , 4 %福 星 乳 油 5 0 6 0倍 液 , 5 0 或 0 0-0 或 %萎
42 播 期 土 壤 表 层 5 e 处 温 度 稳 定 在 1 . m 0℃时 即可播 种 , 宜播 期 一般 在 4月 中旬 。 适 43 播 种 方 法 用 手 工 或 玉 米 点 播 器 将 种 子 破 膜 . 穴播 在 垄 沟 内 , 深 3 5e 穴距 6 m, 穴 点 种 播  ̄ m, 0e 每 2 3粒 , 6 7m 苗 40 0株 左 右 。 - 每 6 保 0
乙 膦 铝 可 湿 性 粉剂 10 20倍 液 喷雾 防 治 。黑 斑 5 ~0
倍 液 、8 7 %波 ・ 锌 可湿 性 粉剂 6 0倍 液 、0 锰 0 5 %异 菌 脲 可 湿 性 粉 剂 10 0倍 液 、0 0 5 %腐 霉 利 可 湿 性 粉 剂
号 悬 浮 剂 1 0 倍 液 等 防治 。甘 蓝 夜 蛾选 0 %苦 o 0 . 2
41 种 子 处 理 .
每 6 7 m 用 种 25 3k 。包 衣 种 6 .- g
锈 灵 乳 油 80 0 0 ~l0 0倍 液 等 喷 雾 ,每 隔 7 1 - 0天 喷
1 , 喷 2 3次 。 次 共 -
子 直 接 播 种 ; 经 包 衣 处 理 的种 子 , 前 在 阳光 下 未 播 晒 种 1 2天 , 死 种 子 表 面 部 分 病 菌 , 用 5 %多 ~ 杀 再 0
螬、 金针 虫 、 蝼蛄 等地 下 害虫 。
2 起垄
基础 上 , 我们 逐 步 摸索 总 结 出旱 地 菜 豆 全膜 双 垄 沟 播 高效 栽 培 技 术 ,应 用 后 平 均 每 6 7m 产 量 达 到 6 27 0k ,经 济效 益 显 著 。而 且 菜豆 大 量 上市 时 间 2 g
品性 好 、 应 市 场 的优 良菜 豆 品种 , 泰 国 无 筋 架 适 如 豆王 、 长城 架 豆 王 等 。
12 整 地 施 肥 . 选 择 地 势 较 平 坦 、 层 深 厚 、 力 土 肥
出大 小 行 , 底 边 留出 3 m, 按 “ 垄 + 在 5e 再 小 大垄 ” 依 次 类 推划 行 , 然后 用 步 犁沿 小 行划 线 处 来 回向 中 间
般 每 6 7m2 量 在 30 0 3 5 0k 。 6 产 0  ̄ 0 g
21. 00 9 0
奄 弛园艺
因机 械 阻碍 引 起 畸 形荚 发 生 。
6 病 虫害 防 治
栽培技术
土壤 封 冻前 进 行覆 盖 ; 凌 覆膜 的在 3月 上 旬 土壤 顶 昼 消 夜 冻时 进 行覆 盖 。 32 覆 膜 方 法 . … …
性 粉 剂 5 0 7 0倍 液 等 喷雾 ,每 隔 7天 喷 1次 , 0- 0 连 65 病 毒病 常 常 表现 为 花 叶 。选 用 15 . .%植 病 灵 水 剂 8 0 10 0倍 液 或 1%病 毒 必 克 可 湿 性 粉 剂 0  ̄ 0 5
80 0 0  ̄1 0倍 液 喷雾 防治 。 0 66 豆 荚螟 . 可用 5 %锐 劲 特 胶 悬 剂 20 O 25 0 0 ~ 0
刘卫 东 , 肃省 秦 安 县 农技 中心 , 编 7 1 0 。 甘 邮 4 60
收 稿 日期 : 0 0 0 — 4 2 1— 8 0
31 覆 膜 时 期 秋 季 覆 膜 的通 常 在 1 . 1月 上 旬 至
药 量 为种 子 重量 的 04 , 病 初 期 可 用 7 %锰锌 ・ .% 发 0 乙膦 铝 可 湿 性 粉 剂 5 0倍 液 、2 0 7 %锰 锌 ・ 脲 可 湿 霜
菌 灵 可 湿性粉 剂 按 种 子 量 的 05 .%拌 种 ,或 在 4 % 0
62 炭 疽 病 选 用 l %世 高 水 溶 性 颗 粒 剂 30 0 . 0 0  ̄
6 0 0倍 液 ,或 7 %百 菌 清 可 湿 性 粉 剂 6 0倍 液 , 0 5 0
多 硫悬 浮 剂 5 0倍 液 中浸 种 2 3小 时 再 用清 水 洗 净  ̄
或 7 %代 森 锰 锌 可 湿 性 粉 剂 6 0倍 液 ,或 7 %甲 0 0 0
基 托 布 津可 湿 性 粉 剂 10 0倍 液 , 5 %多 霉灵 可 0 或 0 湿 性 粉 剂 5 0 7 0倍 液 , 隔 7天 防 治 1次 , 喷 0~0 间 共
2 3次 。 ~
后播 种 , 防 治多 种 根 部病 害 。 可
5 田间 管理
63 灰 霉病 .
发 生 初 期 喷 施 6 %甲霉 灵 可 湿 性 粉 5
剂 10 0倍 液 、8 0 2 %灰 霉 克 可 湿 性 粉 剂 6 0倍 液 或 0 5 %扑 海 因可湿 性 粉 剂 10 0倍 液 进 行 防 治 。 0 0 64 疫 病 又 名 火 烧 病 。 防治 时 可 选 农 用 链 霉 素 . 或 新 植 霉 素 可湿 性 粉剂 20 0 30 0倍 液 , 7 % 0 - 0 或 0
留空 隙 , 同时 用 下一 垄 内的 表土 压 住 地 膜 。 覆膜 时
地 膜 与 垄 面 、 沟 应 贴 紧 , 2 m 左 右 横 压 一 条 土 垄 隔 带 , 大风 揭 膜并 拦 截 径 流 。覆 膜 后 在 垄 沟 内每 隔 防 5 m 打一 雨 水 入渗 孔 。 0e
4 播 种
20 0倍 液 防 治 。菜 螟 可 用 青 虫 菌 粉 (0 0 5 0 g对 水
0 25 病 发 病 初 期 选 用 7 %百 菌 清 可 湿 性 粉 剂 5 0 6 0 5 0 - 0 皮 藤 素 乳 油 10 0倍 液 、 .%氯 氟 氰 菊 酯 乳 油
60k )2%灭 幼 脲 3号 悬 浮 剂 80倍 液 、5 0 g 、 5 0 5 %特
性 粉 剂 6 0倍 液 、22 0 7 .%霜 霉 威 水 剂 6 0倍 液 、0 0 4 %
交 替用 药 , 7 1 每 - 0天 1 , 喷 2 3次 。菜 蛾 可用 次 连 - BT悬 浮 剂 ( 6 7m 用 1 0 3 0 g稀 释 成 5 0倍 .. 每 6 0 ~ 0 0 液 )02 、.%苦 皮 藤 素 乳 油 10 0倍 液 、5 0 2 %灭 幼 脲 3
21 幅 度 大小 垄 总 幅 宽 1 0c . 1 m,大 垄 宽 7 m、 0e 高 1 n , 垄 宽 4 m、 1 m, 坡 地 最 好 沿 0 e l小 0e 高 5e 缓 等 高 线起 垄 , 沟 、 面 要宽 窄 均匀 、 低 一致 。 垄 垄 高
22 方 法 进 行 人 工 起 垄 ,应 按 大小 垄 规 格 先 划 .
53 搞 叶 打 顶 为 了利 于 通 风 透 光 ,减 轻 病 虫 危 -
害 , 及 时 摘 除植 株 老 叶 和 病 叶 , 集 中 深 埋 或 烧 要 并 毁 。 菜豆 植 株 出 现生 长 过 旺 、 秧 、 开 花不 结 荚 若 疯 只 等现 象 , 可疏 掉 部 分 叶 子 , 高 结荚 率 。 提 当菜 豆 蔓 已 超过 架 顶 即 蔓 长 到 约 23m 以 上 , 进 行 主 蔓 打 顶 . 可 ( 心 )促 进 早 发 侧枝 生 长 与 开花 结 荚 。 摘 ,
可 杀 得 可 湿性 粉 剂 5 0 7 0倍 液 ,或 3 %D 0—0 0 T可 湿
51 定 苗补 苗 .
菜 豆 秧 苗 出 土 后 ,真 叶平 展 时 即
可定 苗 , 时 间苗 , 除细 弱 苗 和病 苗 , 穴 留健壮 适 拔 每
苗 2株 , 现 缺 苗 注意 及 时 移 补 。 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