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厂节能减排优化设计教材
化工节能与减排培训讲义

化工节能与减排培训讲义1. 引言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化工行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面临着节能减排的重要任务。
化工节能与减排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减少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的行为。
为了提高化工从业人员对于节能减排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本次培训将围绕化工节能减排的原则、方法和实践展开。
•循环利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和废物应尽可能进行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优化设计:通过改善化工生产过程的设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清洁生产:使用清洁生产技术和设备,减少或消除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节约用水: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合理使用和节约水资源,减少废水排放和处理成本。
3.1 节能技术•高效换热器:采用高效换热器能够提高热能的传导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废热回收:通过废热回收技术,将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废热转化为能源,减少能源浪费。
•节能电机:使用节能电机替代传统电机,能够降低电能消耗。
•过程集成:通过优化化工生产过程,减少能源的中间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智能控制: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对化工生产过程的精确监控和调节,减少能源的浪费。
3.2 减排技术•废气治理: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需要经过治理设备进行处理,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废水处理:化工废水需要经过处理设备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固体废物处理:化工固体废物需要进行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对土壤和水环境的污染。
•绿色产品设计:通过优化产品设计,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
4. 节能减排的实践案例4.1 垂直整合生产流程在化工生产过程中,采取垂直整合生产流程的方法,可以减少能源的中间消耗。
通过整合生产流程,将能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到最大,减少资源浪费。
4.2 废热回收利用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大量的废热产生,如果不加以利用就会造成能源浪费。
通过废热回收技术,可以将废热转化为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节能减排书籍汇总

节能减排相关书籍节能相关书籍减排相关书籍20本 5本 17本1 水系统集成优化节水减排的系统综合方法节能减排丛书--石油和化工典型节能改造案例农业环境污染减排及其政策导向2 工业锅炉节能减排知识问答节能减排丛书--节能技术应用与评价中国污染减排:战略与政策3 2007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篇)节能减排培训教材:节能管理与新机制篇污染减排工作手册4 节能减排丛书--炭黑生产节能减排技术. 节能减排技术指南丛书——最佳节能实践案例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管理实用手册5 节能减排丛书--电池工业节能减排技术节能减排培训教材:节能技术篇污染减排100问6 节能减排丛书:铁路运输节能减排技术中国温室气体减排技术选择及对策评价7 道路运输业节能减排的研究与实践温室气体减排与控制技术丛书--农林温室气体减排与控制技术8 节能减排丛书--陶瓷工业节能减排技术. 二氧化硫减排技术与烟气脱硫工程9 节能减排技术指南丛书--冶金工业节能减排技术指南. 氮氧化物减排技术与烟气脱硝工程10 2009-2020年中国节能减排重点行业... 温室气体减排与控制技术丛书--环境工程领域温室气体减排与控制技术11 中国节能减排战略研究清洁发展机制——温室气体减排与第三方认证.12 节能减排技术指南丛书--染整工业节能减排技术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核算参考手册13 炼油化工节水减排管理与实践温室气体减排与控制技术丛书--交通运输领域温室气体减排与控制技术14 节能减排机制法律政策研究温室气体减排与控制技术丛书--清洁发展机制开发与方法学指南15 全民节能减排实用手册城镇分散型水污染物减排实用技术汇总16 节能减排基础知识温室气体排放科学评价与减排政策17 节能减排丛书--电厂节能减排技术温室气体减排与控制技术丛书--工业域温室气体减排与控制技术18 节能减排培训教材:政策法规篇19 节能减排丛书钢铁生产节能减排技术20 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石油化工行业生产过程优化与节能减排方案

石油化工行业生产过程优化与节能减排方案第1章绪论 (3)1.1 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3 研究内容与目标 (4)第2章石油化工行业概述 (4)2.1 行业发展历程 (4)2.2 行业特点与挑战 (4)2.3 行业发展趋势 (5)第3章生产过程优化方法 (5)3.1 过程优化原理 (5)3.1.1 系统工程理论 (5)3.1.2 最优化理论 (6)3.1.3 控制理论 (6)3.2 优化算法简介 (6)3.2.1 数学规划法 (6)3.2.2 梯度下降法 (6)3.2.3 遗传算法 (6)3.3 生产过程模拟与优化 (6)3.3.1 建立数学模型 (6)3.3.2 选择优化算法 (7)3.3.3 模拟与优化 (7)第4章节能技术与应用 (7)4.1 热能回收技术 (7)4.1.1 热交换技术 (7)4.1.2 废热锅炉 (7)4.1.3 余热利用技术 (7)4.2 流体输送节能技术 (7)4.2.1 流体输送泵的选型与优化 (7)4.2.2 流体输送系统的变频调速 (7)4.2.3 流体输送系统的管网优化 (7)4.3 绝热与保温技术 (8)4.3.1 绝热材料的选择与应用 (8)4.3.2 保温结构的设计与施工 (8)4.3.3 高温保温技术 (8)4.3.4 节能型保温材料研究进展 (8)第五章减排技术与应用 (8)5.1 废气处理与减排 (8)5.1.1 生物过滤技术 (8)5.1.2 吸附法 (8)5.2 废水处理与减排 (9)5.2.1 物理法 (9)5.2.2 化学法 (9)5.2.3 生物法 (9)5.3 固废处理与减排 (9)5.3.1 焚烧法 (9)5.3.2 填埋法 (9)5.3.3 资源化利用 (9)5.3.4 预防与减量化 (9)第6章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在生产优化中的应用 (9)6.1 工业大数据分析 (9)6.1.1 工业大数据采集与存储 (10)6.1.2 数据挖掘与分析 (10)6.2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10)6.2.1 人工智能技术在生产优化中的应用 (10)6.2.2 机器学习算法在生产优化中的应用 (10)6.3 智能优化控制系统 (10)6.3.1 智能优化控制策略 (10)6.3.2 智能优化控制系统的架构与实现 (10)6.3.3 智能优化控制系统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 (10)第7章生产过程安全与环保 (11)7.1 生产过程安全管理 (11)7.1.1 安全生产责任制 (11)7.1.2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11)7.1.3 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 (11)7.1.4 安全生产投入 (11)7.1.5 应急预案 (11)7.2 环保法规与标准 (11)7.2.1 环保法律法规 (11)7.2.2 环保标准 (11)7.2.3 环保政策 (11)7.3 环保设施与运行 (11)7.3.1 废水处理设施 (11)7.3.2 废气处理设施 (11)7.3.3 固废处理设施 (11)7.3.4 噪音治理 (11)7.3.5 环保设施运行与维护 (12)第8章节能减排案例分析 (12)8.1 炼油企业节能减排案例 (12)8.1.1 案例背景 (12)8.1.2 节能措施 (12)8.1.3 减排措施 (12)8.2 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案例 (12)8.2.2 节能措施 (12)8.2.3 减排措施 (12)8.3 石化企业综合节能案例 (13)8.3.1 案例背景 (13)8.3.2 节能措施 (13)8.3.3 减排措施 (13)第9章节能减排政策与经济分析 (13)9.1 政策背景与支持措施 (13)9.1.1 政策背景 (13)9.1.2 支持措施 (13)9.2 节能减排经济效益分析 (14)9.2.1 节能效益 (14)9.2.2 减排效益 (14)9.3 企业节能减排策略 (14)9.3.1 技术创新与应用 (14)9.3.2 生产过程优化 (14)9.3.3 管理提升 (14)9.3.4 市场开拓与合作 (14)9.3.5 政策利用与建议 (14)第10章未来展望与挑战 (15)10.1 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趋势 (15)10.2 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方向 (15)10.3 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15)第1章绪论1.1 背景与意义石油化工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生产过程对能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能源化工行业节能与碳减排

本书的第一章概述了全球能源化工行业的节能与碳减排背景,特别是在气候 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要性的大背景下。同时,也介绍了我国能源化工行业 的现状、挑战和机遇。
这一章详细介绍了能源化工行业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现状,以及全球和中国 的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强调了节能与碳减排的紧迫性。
这一部分是本书的核心之一,详细介绍了能源化工行业的主要节能技术和策 略,包括能源回收、能源储存、能源转换和能源使用优化等。这些技术既包括传 统的方法,也包括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创新实践。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碳减排的主要技术和策略,包括碳捕获、碳储存和碳利 用等。同样,这些技术既包括已经广泛应用的方法,也包括前沿的研究成果和创 新实践。
这一章讨论了碳交易和碳税作为推动能源化工行业节能与碳减排的市场机制 的有效性,并分析了全球和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情况。
在最后一章,本书强调了国际合作在推动能源化工行业节能与碳减排中的重 要性,并提出了政策建议,包括政策引导、法规制定、技术研发和国际合作等方 面的建议。
书中的节能技术部分,详细介绍了各种节能原理和方法,包括工艺节能、设 备节能、系统节能等。这些技术不仅理论知识丰富,而且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 值。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技术,我认为我们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优化能源使 用,提高能源利用率,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书中的碳减排策略部分,深入探讨了碳捕获、碳储存和碳利用等新兴技术。 这些技术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减少碳排放,而且有可能实现负排放,即在减少碳排 放的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用产品。这让我深感碳减排的前景是光明的,而我们需 要的是更多创新和实践。
采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也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例如, 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
化工节能课程设计

化工节能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化工节能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能够分析化工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并提出节能措施。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化工节能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掌握化工过程中的能量平衡和热力学原理,了解常见的节能技术和设备。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能量平衡和热力学原理分析化工过程中的能量消耗,能够提出针对性的节能措施,能够使用相关的软件和工具进行化工节能设计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关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化工节能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化工过程中的能量平衡和热力学原理,常见的节能技术和设备。
具体来说,第一部分将介绍化工节能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节能的定义、意义和目标,节能的方法和技巧,以及节能的评估和考核。
第二部分将讲解化工过程中的能量平衡和热力学原理,包括能量平衡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以及熵和自由能的概念。
第三部分将介绍常见的节能技术和设备,包括蒸汽轮机、余热回收、变频调速、电机节能等,以及相关的软件和工具。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在讲授法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化工节能的实际应用和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验法,让学生亲手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学生对化工节能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方面,我们将选择一本权威的化工节能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和参考。
参考书方面,我们将推荐一些与化工节能相关的书籍,供学生深入研究和阅读。
多媒体资料方面,我们将准备一些与化工节能相关的视频和演示文稿,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化工节能技术》PPT课件

1.2.2 节能潜力
节能总潜力(技术极限值)和可实现的节能潜力(一定时期内 可实现的节能量)
精选PPT
9
第1章 总 论
1.2 化学工业节能的潜力与意义
1.2.3 节能的意义
2.黄素逸. 能源科学导论.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
3.刘家祺. 分离过程.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精选PPT
12
第1章 总 论
考核方式:
五分制
成绩评定:
课程总成绩的评定权重为:作业占10%,课程测验占60%(采取 开卷方式),课程报告占30%。
课程报告:
一种新型的节能技术,如化工过程强化技术,催化(反应精馏
Q = ΔH + m Δ c2/2 + mg Δ z + W
Q = Σout mi(h + c2/2 + gz)i –Σin mi(h + c2/2 + gz)i + W
精选PPT
26
第 2 章 节能的热力学
2.2 能量与热力学第一定律
2.2.2 稳定流动开口系统能量衡算
例2-1:某化肥厂生产的半水煤气,其组成如下:CO2 9%,CO 33%, H2 36%,N2 21.5%, CH4 0.5%。进变换炉时水蒸气与一氧化碳的体积比为6,温度为 653.15 K。设变换率为85%,试计算出变换炉的气体温度。
真空蒸馏
干燥 生物柴油
水洗
醇水稀溶液
真空蒸馏
甘油
醇水稀溶液
无共沸物(甲醇/水) 普通蒸馏
共沸物(乙醇/水、叔丁醇/水) 特殊蒸馏
化工过程节能减排作业指导书

化工过程节能减排作业指导书第1章绪论 (3)1.1 节能减排背景及意义 (3)1.2 化工过程节能减排现状与趋势 (4)第2章化工过程能量集成 (4)2.1 能量集成原理 (4)2.1.1 能量集成概述 (4)2.1.2 能量集成的基本原则 (4)2.1.3 能量集成的方法 (5)2.2 典型化工过程能量集成方法 (5)2.2.1 石油化工过程能量集成 (5)2.2.2 化肥生产过程能量集成 (5)2.2.3 生物化工过程能量集成 (5)2.2.4 精细化工过程能量集成 (6)第3章化工过程节能技术 (6)3.1 热泵技术 (6)3.1.1 热泵原理及分类 (6)3.1.2 热泵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 (6)3.1.3 热泵技术的优点 (6)3.2 余热回收技术 (6)3.2.1 余热回收原理及分类 (6)3.2.2 余热回收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 (6)3.2.3 余热回收技术的优点 (6)3.3 强化传热技术 (7)3.3.1 强化传热原理及分类 (7)3.3.2 强化传热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 (7)3.3.3 强化传热技术的优点 (7)第4章化工过程减排技术 (7)4.1 减排技术概述 (7)4.2 废气处理技术 (7)4.2.1 吸收法 (7)4.2.2 吸附法 (7)4.2.3 生物法 (7)4.2.4 焚烧法 (8)4.3 废水处理技术 (8)4.3.1 物理法 (8)4.3.2 化学法 (8)4.3.3 生物法 (8)4.3.4 膜分离法 (8)第5章化工过程清洁生产 (8)5.1 清洁生产理念 (8)5.1.1 清洁生产定义 (8)5.1.3 清洁生产目标 (9)5.2 清洁生产方法 (9)5.2.1 原料替代 (9)5.2.2 工艺优化 (9)5.2.3 设备改进 (9)5.2.4 废物处理 (10)5.2.5 资源回收 (10)5.3 清洁生产案例分析 (10)5.3.1 原料替代案例 (10)5.3.2 工艺优化案例 (10)5.3.3 设备改进案例 (10)5.3.4 废物处理案例 (10)5.3.5 资源回收案例 (10)第6章化工过程自动化与智能化 (10)6.1 自动化控制技术 (10)6.1.1 自动化控制概述 (10)6.1.2 常用自动化控制策略 (11)6.1.3 自动化控制设备 (11)6.2 智能优化算法 (11)6.2.1 智能优化算法概述 (11)6.2.2 常用智能优化算法 (11)6.2.3 智能优化算法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 (11)6.3 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 (11)6.3.1 化工过程模拟概述 (11)6.3.2 常用化工过程模拟方法 (11)6.3.3 化工过程优化方法 (12)6.3.4 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 (12)第7章节能减排政策与法规 (12)7.1 国内外节能减排政策 (12)7.1.1 国内节能减排政策 (12)7.1.2 国外节能减排政策 (12)7.2 节能减排法规体系 (12)7.2.1 法律法规 (13)7.2.2 部门规章与规范性文件 (13)7.3 企业节能减排责任与义务 (13)7.3.1 企业节能减排责任 (13)7.3.2 企业节能减排措施 (13)7.3.3 企业节能减排合规性评价 (13)第8章化工过程节能减排评估 (13)8.1 评估方法与指标 (13)8.1.1 评估方法 (13)8.1.2 评估指标 (14)8.2 能耗分析与评价 (14)8.2.2 能耗评价 (14)8.3 排放分析与评价 (14)8.3.1 排放分析 (14)8.3.2 排放评价 (15)第9章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实例 (15)9.1 节能技术应用案例 (15)9.1.1 燃烧优化技术 (15)9.1.2 余热回收技术 (15)9.1.3 变频调速技术 (15)9.2 减排技术应用案例 (15)9.2.1 废气治理技术 (15)9.2.2 废水处理技术 (15)9.2.3 固废处理技术 (15)9.3 综合节能减排案例 (16)第10章化工过程节能减排前景与挑战 (16)10.1 节能减排发展趋势 (16)10.1.1 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现状 (16)10.1.2 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 (16)10.1.3 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 (16)10.2 绿色低碳技术展望 (16)10.2.1 清洁能源替代 (16)10.2.2 过程优化与集成 (16)10.2.3 废物资源化利用 (17)10.3 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17)10.3.1 技术瓶颈与研发投入 (17)10.3.2 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 (17)10.3.3 人才培养与政策支持 (17)第1章绪论1.1 节能减排背景及意义全球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节能减排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石油化工行业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方案

石油化工行业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方案第一章清洁生产概述 (2)1.1 清洁生产的概念与意义 (2)1.2 石油化工行业清洁生产的现状与挑战 (2)1.2.1 现状 (2)1.2.2 挑战 (3)第二章清洁生产技术与装备 (3)2.1 清洁生产技术的分类与特点 (3)2.2 清洁生产装备的开发与应用 (4)第三章节能减排政策与法规 (4)3.1 国家节能减排政策解析 (5)3.2 石油化工行业节能减排法规与标准 (5)第四章能源审计与评估 (6)4.1 能源审计的方法与步骤 (6)4.2 能源评估指标体系 (6)第五章生产过程优化 (7)5.1 生产工艺改进与优化 (7)5.1.1 工艺流程优化 (7)5.1.2 新技术应用 (7)5.2 设备管理与维护 (7)5.2.1 设备选型与采购 (8)5.2.2 设备运行维护 (8)5.2.3 节能减排措施 (8)第六章节能减排技术 (8)6.1 能源回收与利用 (8)6.1.1 余热回收技术 (8)6.1.2 废气能量回收技术 (9)6.1.3 废液能量回收技术 (9)6.2 污染物减排技术 (9)6.2.1 气体污染物减排技术 (9)6.2.2 液体污染物减排技术 (9)6.2.3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技术 (10)第七章环保设施与设备 (10)7.1 环保设施的设计与选型 (10)7.1.1 设计原则 (10)7.1.2 设施选型 (10)7.2 环保设备的运行与维护 (11)7.2.1 运行管理 (11)7.2.2 维护保养 (11)第八章信息化与智能化管理 (11)8.1 信息技术的应用 (11)8.2 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构建 (12)第九章企业社会责任与清洁生产 (12)9.1 企业社会责任与清洁生产的关系 (12)9.2 清洁生产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13)第十章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实施策略 (13)10.1 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的规划与实施 (14)10.1.1 制定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规划 (14)10.1.2 实施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措施 (14)10.2 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的监督与评价 (14)10.2.1 监督管理 (14)10.2.2 评价与改进 (14)第一章清洁生产概述1.1 清洁生产的概念与意义清洁生产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模式,旨在实现生产过程中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环境污染的最小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主要内容
节能减排 换热网络 优化设计
一、产品介绍 1 组成及结构 2 基本性质 3 用途
市场行情分析 发展前景良好
用途广泛
价格提升
产能降低
需求增大
新产品开发
二、化工节能研究现状
按质用能观点:合理利用能量如梯级用能,避免能量的 高质低用, 降低传热热阻减少不可逆损失。
1
连续生产观点。化工生产中任一环节上的波动、故障、停车、
化工厂节能减排优化设计
节能减排设计背景
节能减排的意义
1. 节煤炭 2. 降能耗 3. 减成本 4. 促生产 5.利环境 6. 益发展
节能,就意味着减少了煤炭等能源的开采与消耗 节能措施降低企业的能量消耗 工厂对能量投入减少,大幅度节约成本 同样数量的能源条件下生产更多的产品,促进企业的生产 有利于保护环境,还人类碧水蓝天 有益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五、绿化环保
格栅、筛滤、离心、澄清 、过滤、隔油
活性污泥、生物膜法、 好氧厌氧生物消化法
废水 处理
生 物 处 理
化 学 处 理
中和、沉淀、氧化还原、 催化氧化、电解
物 理 化 学
混凝、吸附、离子交换、 萃取、蒸发结晶
SBR污水处理技术
原污水 初次沉淀池
间接曝气 曝气池
处理水
图2 间间歇歇式式活活性性污污泥泥处处理理系系统统工工艺艺流流程程
• 合理开发创新设计 • 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 有害的物质 • 实现原子的高效利用
倡导绿色化学
清洁生产工艺
• 生产工艺和防治污染 有机的结合 • 合理的利用资源 • 降低能耗 • 减少甚至消除废料
夹点的确定
计算每个温区内 的热平衡
划分温度区间
计算外界无能量输入时 各温区之间的热通量
确定最小加热、冷 却公用工程 用量
观赏价值的乔木灌木 强的树种,如梧桐、 围,宜选择适宜当 树叶茂密的长绿乔、
等,同时还可配有假 柳树、刺槐和杨树 地生长并具有滞尘、 灌木搭配种植,形
山、喷泉以及花草等 等,并注重绿树与 抗毒性较强的树种 成一定宽度的吸声
落叶搭配种植
林带
消防安全
输送易燃易爆介质的管道和设备采取静电接地措施。 在防爆区内的所有电气设备均为防爆和隔爆型设备。 生产装置采用钢框架结构,钢框架的柱和梁刷防火涂料,
夹点技术的基本设计原则
夹点将整个换热网络分成了两部分:夹点之上和夹 点之下。夹点之上是热端,只有换热和加热公用工程, 没有任何热量流出;夹点之下是冷端,只有换热和冷却 公用工程,没有任何的热量流入;在夹点处热通量为零
1.不应有跨越夹点的传热;
2.夹点之上不应设置任何公用工程冷却器;
3.夹点之下不应设置任何公用工程加热器。
4
断调整, 节能工作才会有新的进步。
Page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7
基 本 观 点
二、化工节能研究现状
发展低碳经济
• 技术创新 • 制度创新 • 产业转型 • 新能源开发 • 减少高碳能源消耗 •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强化化工过程
• 大幅度减少生产设备尺寸 • 简化工艺流程 • 减少装置数目 • 工厂布局更加紧凑
基本途径
开车都会造成不必要的能量浪费, 生产车间的满负荷连续运
2
行可以说它本身就是节能。
系统能耗观点。化工厂的节能不应该只局限于生产过程中某
一单元工序的节能,产品的质量,生产原料的综合利用, 装置 设备的维护和使用寿命等方面对能耗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3
发展动态的观点。化工节能不是一劳永逸的。随着科学技术
的发展, 生产工艺的改进, 客观条件的改变, 节能标准要不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物理处理
通过浓缩或相变化改变固体 废弃物的结构如压实、破碎
化学处理
氧化、还、原中和等方法
生物处理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过程降解 废弃物
焚烧处理
使固体废气物中的可燃性物 质发生氧化反应达到减容并 利用其热能
噪音的防治措施
1
机械设备的采购时,应尽量选择 噪声小的优质设备
2
对噪声较大的压缩机、风机等设 备,单独布置在压缩机房内
达到规定的耐火极限。 选择性能优良密封性好的设备,防止易燃物的泄露。
安全保障
火警探测系统 消防给水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消防联动系统
THANK YOU .
3 4
设备布置时,有强烈震动的设备 布置在底层。道与强烈振动的设 备连接处选用柔性接头
对无法降低噪音的管道设备安装 消声器与消声材料
厂区绿化
1 厂区 进口
2
3
4
厂区主 废气高
高噪
干道
排区
音区
厂区前绿化布置以美 厂区主干道宜选择 产生烟气及有害气 噪声源四周应选用
化为主,选择有一定 易于管理且抗旱性 体的造气厂房等周 树冠低矮、分枝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