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套

第十六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宇宙世界的组成及物质的构成。

2.通过课本三种物质状态模型形象地了解三种物态特征。

3.了解分子运动论的三条内容,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知识理解扩散现象,会解释日常现象。

4.能知道课本的各个小实验说明或验证了什么。课前预习

一、学生阅读课本P26-P27,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它的大小通常以_________作单位来量度,我们一般用_________来观察它.

2.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般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

3.固态物质的特点是什么?液态物质的特点是什么?气态物质的特点是什么?在课本上找出来并用铅笔划出来.

4.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如何变化?是不是所有物质都具有此特点?如果不是,你能举个反例吗?液态变为气态

时体积又如何变化?

二、仔细阅读课本P29,从图11.2-1、图11.2-2以及图11.2-3演示的四个实验(包括第一段的实验)中体会什么样的

现象是扩散现象?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能举出具体扩散现象的实例吗?

讨论:图11.2-2及图11.2-3中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物质放在底部,倒过来行吗?这里面有什么科学道理?

三、阅读课本P30中间部分,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猜测一下课本演示实验中,哪杯水中扩散现象快,你认为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是什么?你能举出一例支持你的结论

吗?

2.前面几个实验能否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3.扩散现象还能说明什么?

4.什么叫热运动?它与温度的关系是什么?

四、阅读课本P30下半部分至P31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图11.2-5的说明说明了什么?

2.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为什么?

3.结合图11.2-6理解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存在形式.

课堂作业

1.固体、液体、气体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强弱,由小到大排列的次序是_________.

2.围绕太阳运行的九大行星中,轨道离太阳最近的是______,轨道离太阳最远的是_______,地球处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_______条轨道上.

3.将以下内容根据物体尺寸的大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①地球②生物体③银河系④太阳系⑤分子⑥原子核

⑦细胞⑧电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铁、牛奶、水晶、白酒、水银、饼干;按物态把它们分成两类:一类是_______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类是______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滴水银相互接近时,能自动地汇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表明水银分子间存在着_____力

6.将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将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ml,上述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________.

7.“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________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______.

8.晚上在屋里点燃一支蚊香,很快整个房间都可以闻到它的气味,这是气体的______现象,温度越______(填“高”或

12.下列事件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扫地时,灰尘四起

B 花开时,花香满园

C 下雪时,雪花飘飘

D 刮风时,黄沙扑面

13.把两块表面干净平整的铅压紧就能结合在一起,把打碎了的两块玻璃用多大的力都不能将它们拼合在一起,其原因是( )

A 铅的分子间有引力,而无斥力

B 玻璃分子间有斥力,而无引力

C 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因两铅块分子之间的距离能靠近到引力大于斥力的程度.

15.把磨得很光得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很难再将它们分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mm深,这一现象说明了( )

A 固体由分子组成

B 固体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固体地分子间存在引力

D 固体地分子间存在斥力

17.下列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

A 端面磨平的铅棒压紧后能够吊住大钩码

B 两瓶气体,抽掉中间的隔板后气体逐渐混合

C 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快慢不同

D 铅板和金板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互相渗透

第二节内能

1.物体的内能,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

由于物体由大量分子构成,而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每个分子既有分子动能又有分子势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就是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但是一个物体不一定具有机械能.例如:停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既没有动能,也没有势能,因此它没有机械能,但它有内能.

由于物体的内能和物体内的分子有关,所以那些影响分子运动快慢和分子间作用强弱的因素(如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物质种类、物质状态等)会影响物体内能的大小.由于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比较复杂,在初中阶段不做较深的要求,同学们只需知道:同一物体在物态变化不变时,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而不同物体不能只以温度作为标准来衡量内能大小,还与其它因素有关,现不做研究,所以如果说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越大,这就错了.只能说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2.改变内能的方法.

改变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对物体做功或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内能会增大;物体对外做功或向外界放热,内能会减小.例如:冬天如果感到手冷,可以有多种方法提高手的温度,如靠近火炉或暖气片、手捧一杯热水,双手相互摩擦或双手相互拍击等,这些方法都能使手的内能增大.其中手靠近火炉或暖气片、手捧一杯热水属于热传递,而双手互相摩擦和相互拍击属于做功的方法.

3.做功和热传递的联系与区别.

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它们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但是并不能说这两种方法完全相同,因为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1)做功的过程是物体的内能与其它形式的能量相互转化的过程;热传递的过程是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量的形式不变.(2)在利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中,功的大小量度内能变化的大小;在利用热传递改变内能的过程中,热量大小量度内能变化的大小.

4.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区别.

温度、内能和热量是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物理量.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从分子运动的观点来看,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大,分子热运动就越激烈,因此可以说温度是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的标志.这里还得说明一下单个分子的运动是无意义的,我们这里指的都是大量分子的运动情况.

内能是一种能的形式,它是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它跟温度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但又有密切的联系,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高温物体放出了多少热量,它的内能就减少了多少焦,低温物体吸收了多少焦的热量,它的内能就增加多少焦.因此只有转移过程中的这一部分内能才可称为热量,如果脱离热传递过程,热量就没有意义,所以,只能说物体“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而不能说“具有”多少热量.

温度和热量是实质不同的物理量,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在不发生物态变化时,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内能增加,温度(可能)升高;物体放出了热量,它的内能减少,温度(可能)降低.

1.下列事件中物体内能减少的是( )

A 金属汤勺放进热汤中后会变得烫手

B 放入电冰箱中的面包温度降低

C 一块0℃的冰全部熔化成0℃的水

D 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表面升温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就一定升高

B 只要物体的内能增加了,就一定吸收了热量

C 只要物体的温度保持不变,就一定没有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

3.下列事例中,肯定属于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秧田中的水被晒热

B 将牛奶放进冰箱冷冻制冰棒

C 磨刀时刀刃发热

D 热开水变凉

4.关于温度、热传递和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多

B 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

C 温度的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少

D 热量总是从热量多的物体传递到热量少的物体

5.冬天双手对搓一会儿就会感到暖和,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________的方法使人体温度升高

6.人造地球卫星穿越大气层飞向太空或者返回地面进入大气层的过程中,卫星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这是属于用_________的方法改变内能的例子.

7.烧开水时,壶盖被水蒸气顶起来,水蒸气的内能将_________,这是因为水蒸气______________消耗了内能.

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做功改变内能的是( )

A磨刀时刀刃发热 B 热水逐渐被晾凉

C 电钻打孔时钻头会发热

D 从高空落下的雨滴温度变高

9.下面是某同学物理学习笔记的摘录,其中错误的是( )

A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B 扩散现象表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 物体的内能的大小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D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10.两个物体相接触,热不再从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传递的原因是两个物体具有相同的

A 比热容

B 热量

C 质量

D 温度

11.关于做功、热传递和内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对物体做功一定能使物体的内能增加

B 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C 0℃的物体也有内能

D 物体吸热,那能增加,温度可能升高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 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C 物体内能减少,温度不一定降低

D 物体内能减少,一定是放出了热量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运动越快,它的动能越大,内能就越大

B 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

C 物体内能减少,一定是对外做了功

D 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从外界吸收热量

14.小华把蚊香片放大电热驱蚊器的发热板上,蚊香片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_______的方法改变蚊香片的内能的;通电一段时间后,整个房间都能闻到蚊香片的气味,这一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比热容学案(第1课时)

针对练习

1.知道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

2.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3.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4.记住水的比热容.

5.了解生活中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实例.

6.会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自学指导

一、思考课本“想想议议”的问题,把你的想法写在下面空白处.

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吸收的热量与水升高的温度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对于同一种物质,质量越大,升高的温度越多,则它吸收的热量越________.

问题:对于不同的物质,例如一种是水,一种是沙子,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的度数也相同,那么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你认为下列哪个猜想正确( )

A.水吸收的热量多

B.沙子吸收的热量多

C.水和沙子吸收的热量多

二、1.如果水和沙子的质量相同,吸收的热量也相同,那么它们升高的温度哪个多( )

A 水

B 沙子

C 一样多

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猜想:_______(填“水”或“沙子”)的吸热能力较强.

需要的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前需考虑的问题:(1)怎样得到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是不是还需要其它的器材?

(2)怎样保证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

(3)测量温度时应注意些什么?

结论: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______的,也就是说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________的. (填“相同”或“不同”)

2.为了表示不同物质在吸热能力上的差别,物理学里引入了_________这个物理量.

____________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_______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__________.用符号_____表示,它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_

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外:比热容的概念还可以表述为: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______1℃所______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想想议议:我国北方楼房中都装有“暖气”,用水做介质,把热量带到房中取暖,用水做介质有什么好处?生活和生产中,还有没有用水来加热或散热的情况?试举例.

三、试计算下列物质吸收的热量.

1.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质量是5kg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3.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10℃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4.质量为5kg的水,温度升高10℃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如果以Q代表物体吸收的热量,c代表物质的比热容,m代表物体的质量,t0和t分别是加热前后物体的温度,通过以上计算,可以总结出一个计算热量的公式:Q=_______________

如果要计算物体降温时放出的热量,那么公式又应是Q=________________.

针对练习

1.把质量为2kg,温度为30℃的铝块加热到100℃,铝块吸收的热量是多少?(已知铝的比热容是0.88×103J/(kg·℃))

2.有一根烧红的铁钉,温度是800℃,质量是 1.5kg,温度降低到20℃,放出多少热量?(已知铁的比热容是0.46×103J/(kg·℃))

3.质量为500g的某中物质,温度从20℃降到30℃,吸收了2.1×104J的热量,则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是多少?它可能是什么物质?

比热容学案(第2课时)

例1.关于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物体切去一半后,剩下部分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一半

B 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

C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热量后,温度高的物质比热容大

D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通过测定比热容可以鉴别物质

1.关于比热容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质量越大,物质的比热容就越小

B 吸收的热量越多,物质的比热容就越大

C 温度的变化越大,物质的比热容就越小

D 比热容跟热量、温度的变化、质量等因素无关

2.对一桶水来说( )

A 温度高时,比热容大

B 倒掉一半后,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一半

C 结成冰后,比热容与水还是一样大

D 液态水的比热容是一个确定值,是水的基本特征之一

3.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比热容是物质的属性之一,它的物理意义是反映物质吸热或放热本领的大小

B 只要温度升高相同,比热容小的物体一定比比热容大的物体吸收的热量小

C 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的比热容大

D 比热容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的比热容大

例2.试利用地理和物理知识解释我国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的原因.

1.“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话反映了我国新疆的某些地区夏季昼夜气温变化显著,其主要原因是砂石比水具有较小的( )

A 热量

B 密度

C 比热容

D 内能

2.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事例中哪个不是应用这一性质( )

A北方冬天,用热水循环来供暖 B 初春傍晚在秧田里灌水可防止秧苗冻坏

C 用水冷却汽车的发动机

D 夏天给教室洒水,感觉凉爽

3.小明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 液体的比热容一定都比固体大

B 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热量后,煤油温度变化大

C 同一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不变

D 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热量多

例3.一室内游泳池注入质量为6×105kg的水,水温从18℃提高到28℃时,需要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1.电热器因清洁卫生,无污染等优点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电热水器水箱内装有40kg的水,温度从25℃升高到75℃,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质量为1kg,温度是20℃的水,吸收8.4×103J热量后,温度升高到多少?

3.质量为500g的铁锅中放有3kg水,把它们从15℃加热到85℃,吸收了多少热量?

(c铁=0.46×103J/(kg·℃),c水=4.2×103J/(kg·℃) )

4.家庭用太阳能热水器与燃气式热水器的初装费,使用年限见下表

热水器名称初装费使用年限可能发生人身事故吗?对环境有污染

吗?

太阳能1500元15

燃气式800元 5

(1)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常识填写上表的空白处

(2)在15年内,使用哪种热水器更经济?

(3)若由你来帮助家长选购,你认为应选上述哪种热水器?简述理由

(4)若这太阳能热水器装水量为100kg,集热管接收太阳能的有效接收面积约为2m2,每小时1m2接收面积上有效接收太阳能约为2.1×106J,则该热水器每小时的水温升高多少?

第四节热机

学习目标:

1、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效率问题。

2、热机的利用在人类发展史的意义

课前预习

1、热机的种类有、、、、、。

2、热机把燃料燃烧的化学能转化为。又通过做功把。

3、汽油机的定义。

4、冲程的定义。四冲程

5、填表

6、自我评价与作业。

课后巩固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铁块不具有内能

B、汽油机工作时,在压缩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汽车发动机用水作为冷却物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D、“尘土飞扬”是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2、四冲程内燃机工作时,做功冲程的前一个和后一个冲程分别是()

A.吸气冲程、排气冲程

B.吸气冲程、压缩冲程

C.压缩冲程、排气冲程

D.排气冲程、压缩冲程

3、2008年6月5日19时30分,中央气象台发布了西安和香港两城市在未来24小时内的天气预报:西安,晴,气温21℃~34℃;香港,晴,气温24℃~28℃。造成两地在同一天内气温变化差别较大的原因之一是

A.水的内能比泥土、砂石的内能大B.水的比热容比泥土、砂石的比热容大

4、热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其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________冲程.

5、小王同学分析了四个常见事例中的能量转化,其中正确的是

A.在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电风扇正常工作过程中,电能主要转化为内能

C.电热水器工作过程中,内能转化为电能

D.跳水运动员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6、一台单缸四冲程汽油机,飞轮转速是1200r/min,该汽油机每秒钟内完成_______个冲程,做功______________次

7、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四个冲程组成,其中在压缩冲程中,气体的温度升高,是通过

方式增加内能的。为了降低汽缸体的温度,汽缸外有一个水箱体,使汽缸被水包围着,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减少汽缸内能的,用水来包围汽缸是因为水的。

8、单缸汽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_________冲程,主要利用惯性来工作的冲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汽油机的工作的四个冲程为: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

排气冲程,如图5所示为________________冲程,在压缩冲程中,

活塞压缩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___________能转为气体的内能.

10、关于热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热机的效率可达到100%

B.四冲程汽油机在工作过程中,进气门和排气门同时关闭的冲程是做功冲程和压缩冲程

C.柴油机上安装一个笨重的飞轮,是为了提高它的效率

D.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的高,这是因为柴油的热值比汽油的大

11、下列关于热机和环境保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热机排出的尾气没有内能

B、热机的效率能达到100%

C、热机都是使用汽油作燃料

D、热机的大量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

12、用燃气灶烧水,燃烧0.5kg的煤气,使50kg的水从20℃升高到70℃.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煤气的热值为4.2×107J/kg.求:

(1)0.5kg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水吸收的热量.

(3)燃气灶烧水的效率.

第十六章热和能第五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一、学习目标:

1、知道能量守恒定律

2、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3、有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各种形式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2、能量守恒定律的得出

三、自主学习

1、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都是互相联系的,可以从能量的角度反映这种联系。做想想做做,观察实验所发生的现象,发生了哪些能量转化?

实验1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

实验3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

实验4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想想做做,我们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都可以相互转化:

摩擦生热,__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水电站里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_____能转化为____能;电动机带动水泵把水送到高处,___能转化为____能;植物吸收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____能转化为___能;燃料燃烧时发热,_____能转化为____能。

为什么它们的高度会逐渐降低?是否丢失了能量?你认为减少的机械能到哪里去了?

科学工作者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发现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大量事实证明,任何一种形式的能在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中,能的总量是保持不变的。什么是能量守恒定

律?

四、当堂训练(大约用10分钟左右)

1、火力发电厂“吃”的是煤,“发”的是电,在整个发电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情况如下,请你在方框中填入相应的能量形式:

锅炉蒸汽轮机发电机

化学能 ____能 ____能电能

2、在庆祝小强生日的晚会上,同学们为他点燃了生日蜡烛,并拍手唱歌祝贺,同学们拍手时伴随有___能产生,蜡烛燃烧时能转化为能和光能。

3、各种形式的能量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相互转化,指出下列情况下能量的转化。

(1)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______________

(2)电动机带动水泵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 _____________

(3)植物吸收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___________

(4)酒精燃烧 ___________

(5) 摩擦生热 ________

(6)气体膨胀做功 __________

4、一种不需要耗用任何能量而能永远不停工作的机器----永动机,讨论一下,这种构思能够实现吗?

补充练习:

1、城市绿化中要修建许多人工湖以降低“热岛效应”造成的高温,这是利用了水的大的特性。飞机的喷气发动机的热机效率可达60%,则燃料完全燃烧产生1000焦的热量,飞机可获得 J的机械能。

2、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向下压活塞,可以看到棉花燃烧起来,放手后活塞被弹起。(1)活塞压缩筒内气体做功是将能转化为能。

(2)请在题目中找一现象并简述其原因。现象:。原因:。

3、小丽家里的电热水壶中装有1.5×10-3m3的水,这些水的质量 kg,把这些水从20℃加热到100℃,水吸收的热量是 J。这些水在温度升高的过程中,水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填“增大”或“减小”)。

4、国家“西气东输”重点工程完工后,将由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送来清洁能源——天然气,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8.4×107J/m3,每输送100m3的天然气就相当于输送了的能量。这些能量若能完全被水吸收,可以使 kg的水从20℃升高到100℃。

5、老人搓搓手,感觉到暖和;小朋友从滑梯上滑下,感觉好烫。他们的感觉不同,但从科学角度看,他们都是通过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小朋友运动得浑身都是汗,休息一会儿后,身上的汗液就不见了,这是由于汗液的缘故。

6、汽车沿盘山公路可以驶入高耸入云的山峰,盘山公路修的弯弯曲曲主要目的是为了。载重货车下山时,其重力势能(选填“增大”、“减小”、“不变”);为了减少车速,司机师傅不时踩踏刹车踏板,有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途中,汽车要经常停下来,让工作人员用水龙头向车轮闸片部位喷水,这是为了。

7、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是有方向性的。例如,冬天烤火的时候,人们燃烧煤等燃料获得能,火

能”)

8、放在热菜中的盐比凉菜中的盐化的更快,这说明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快。用力拉铁丝不容易拉断,这说明铁丝的分子之间存在力。

9、放在热汤中的金属勺子很快变的烫手,金属勺子的内能(选填“减少”、“不变”、“增加”)这是通过的方法改变了它的内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预习检测】 1. 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引力”、“斥力”) 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6.1—2)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二:演示液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三:演示固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套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套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案学习目标 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结构; 3、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课前预习 一、宇宙的组成和原子结构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 ________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之中。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又由能组成的。原子是由处于中心的和 ___________组成的。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 ___________和组成的。 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 二、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般以、、、的形式存在。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具有不同的。 固态物质中分子排列分紧密,粒子间有很强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和;液态物质,分子间距离比较大,粒子间的作用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固定的,具有;气体物

质,分子间距离较大,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因此,气体具有。 三、纳米技术纳米是一个单位,符号是。 6nm= m,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是有。 课堂达标宇宙是由组成的,物质是由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组成的,原子核是由和组成的科学研究发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的直径大约是 0、3 0、4nm,那么 0、 4nm=__________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B分子能用肉眼看到,而原子不能C能够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粒子叫分子从微观的角度看,固体的的体积一般比液体的体积小的原因是 ( )、固体的分子只能在固定的位置中振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比较小、固体的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液体分子排列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固体的分子排列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课后巩固 一、基础训练 1、我们知道物质一般以 _____态、液态、 ______态的形式存在。物质处于不同状态具有不同的 ____________。 从实验,我们看到物质在一般情况下由液态变为固态体积_________,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 _________。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答案

霍邱县长集中学初中物理导学案 九年级答案 第51课时 怎样才叫“做功” 一、怎样才叫“做功” 1、(a) 上 上 (b)右 右 2、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3、(1)是 否(2)是 否(3)是 否 二、怎样测算功 1、FS 2、牛 米 焦耳 J 3、B 4、500J 150J 5、(1)三个力 重力支持力 拉力 F N =G =mg =20N F =12N (2)重力和支持力做功为0 拉力做功W F =FS =6J 6、W F =FS =100N ×4m =400J W G =Gh =60N ×2m =120J 第52课时 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 一、认识功率 1、(1)快 (2)快 2、a 、5000 b 、5000 c 、4800 (1)快(2)快 总结:小红 小明 3、功率 做功 时间 t W Pt 4、瓦特 瓦 W 拖拉机每秒做的功是750焦耳 千瓦 5、甲 乙 6、129600 216 7、20 40 二、测算功率 1、①体重(质量)、楼高、所用时间 ②磅秤、皮尺、秒表 ③ t mgh 2、B 3、30m/s ×104 W 4、×107 J 2×103 N 第53课时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上) 一、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1、那么:3N ×1m 3J 5N ×0.5m 1N ×0.5m 显然:= + > 二、什么是机械效率 1、% 总有用 W W 2、(1)1500J 1200J 300J (2)80% (3)法一:由W 额外 =G 0·h 得:G 0 =h W 额外 =150N 法二:由F = 2 O G G + 得:G 0 =2F-G 0 =150N 3、2O G G + 2h 3 O G G + 3h = 第54课时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下) 三、复习巩固 总有用 W W 1、C 四、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②重物的重力G 、拉力F 、重物上升的高度h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③弹簧测力计、刻度尺⑤高 低 2、(1)S =nh =9m F = 2 O G G + =5N W 总 =FS =45J W 有用 =Gh =36J W 额外 =9J η =总有用 W W ×100% = 80% (2)P =t W 总 = 五、测算斜面的机械效率 1、拉力F 物体重力G 物体上升高度h 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S 总有用 W W FS Gh 第55课时 认识动能和势能(上) 一、什么是能 1、做功 2、焦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全套精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导学案

目录 课题:科学之旅序号:01 (1) 课题: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序号:02 (3) 课题:运动的描述序号:03 (5) 课题:运动的快慢序号:04 (7) 课题:测量平均速度序号:05 (9) 课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序号:06 (12) 课题:声音的特性序号:07 (14) 课题:声的利用序号:08 (16) 课题: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序号09 (18) 课题:温度计(一) 序号:11 (20) 课题:温度计(二)序号:12 (21) 课题:熔化和凝固(一)序号:13 (23) 课题:熔化和凝固(二)序号:14 (25) 课题:汽化和液化(一)序号:15 (27) 课题:汽化和液化(二)序号:16 (29) 课题:升华和凝华序号:17 (31) 课题:光的传播序号:18 (33) 课题:光的反射(一)序号:19 (35) 课题:光的反射(二)序号:20 (37) 课题:平面镜成像(一) 序号:21 (39) 课题:平面镜成像(二) 序号:22 (41)

课题:光的折射序号:23 (43) 课题:光的色散序号:24 (45) 课题:看不见的光序号:25 (47) 课题:透镜序号:26 (49) 课题:生活中的透镜序号:27 (52) 课题: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序号:28 (54) 课题:眼睛和眼镜序号:29 (56) 课题:显微镜和望远镜序号:30 (58) 课题:透镜及其应用复习(一)序号:31 (60) 课题:透镜及其应用复习(二)序号:32 (62) 课题:质量(一) 序号:33 (64) 课题:质量(二) 序号:34 (66) 课题密度序号:35 (68) 课题:测量物质的密度序号:36 (70) 课题:密度与社会生活序号:37 (74)

新人教版2013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稿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预习检测】 1. 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引力”、“斥力”) 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6.1—2)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二:演示液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三:演示固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完整)最新初中物理导学案全集

第一章:声现象 一、【自主学习】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______停此,发声停此。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不能传声,____、_____、______均能传声。在150C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声音在_______中传播最快,在_____中次之,在_____中传播最慢。声音是一种______,它具有______。声音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其中声音的_____叫音调,音调与_____有关,_______,音调高,_______,音调低;声音的_______叫响度,响度与_______有关,_______,响度大,_______,响度小,即使某两个人的音调与响度都一样,他们的_______也不同,此时声波的_______也不同。 2、乐音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_的,噪声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 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的,但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____、____和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减少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1)在_____处减弱噪声,如图书馆里要求保持安静(2)在______中减弱噪声,如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3)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如戴耳罩。 3、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__之间,叫做________,频率高于________的声波 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频率低于________的声波叫次声波,监测与________次声波有助于减少它的________并可用来预报________、和监测____________。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得_______,很容易______障碍物,而且_______ 。 二、【课堂导学】 【例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产生的,然后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拓展变式】 “南三听涛”是湛江八景之一,濒临浩瀚的南海,天水相连,涛声喧哗,巨浪排峰。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涛声是通过_______传到人耳的。【例2】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二胡的声音是通过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拓展变式】 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目的在调节弦发声时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例3】阅读下列三篇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B.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跟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C.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导学提示 例1考查学生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基本知识,让学生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例2考查学生对音调的理解。 例3考查学生对次声波与超声波的理解与区分。以及声音具有能量。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册

序号:01 课题:科学之旅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 2、认识到物理学是有趣和有用的一门自然学科; 3、知道学习物理的一般方法。 导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联想讨论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一、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内容。 1、物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研究等物理现象。 2、结合日常生活,举例说明物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 3、学习物理的方法有: 课堂导学 1、演示1-1,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2、演示1-2,小人跳舞的原因是,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3、演示1-3,用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4、演示1-4,乒乓球会下落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5、用塑料笔在头发上或是衣服上摩擦,观察塑料笔能否吸引小纸屑?,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6、物理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观察,必须是有目的的,让我们带着“目的”进行以下观察: (1)图1-7中,要想省力,后轴齿轮应换用较大的还是较小的? (2)图1-8中,冰棍“冒”出的“白气”向下飘还是向上飘?,这与吹肥皂泡发生的现象类似吗? (3)图1-9中,观察杯中鸡蛋会发生什么现象? (4)图1-10中,气球能把杯子吸住的原因是什么?, 你见到过与此类似的现象吗?试举一例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外作业 1、试用质量不同的小物体(如小石子)、长度不同的细线、秒表、模仿伽利略的实验方法验证单摆的 等时性原理。 2、预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后反思

序号:02 课题: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姓名 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导学方法:讨论、实践法。 课 时: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长度的单位、测量工具、测量方法以及刻度尺的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导学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刻度尺的使用:①使用前观察??? ②使用时注意? ?? (4)测量长度的方法 ①一般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特殊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的测量 (1)时间单位:________________(2)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秒表的使用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误差: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减小误差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生练习 1、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如下,其 中错误的是( ) A 、171.2mm B 、1.712dm C 、0.172km D 、1712m 2、以下测量数据中基本符合事实的是( ) A 、一张试卷纸的厚度约为0.6mm B 、课桌的高度约为0.8cm C 、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m D 、文具盒的宽度约为35cm 3、如图所示,物体A 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 4、如图所示是“秒表”的示意图,请观察后回答: (1)“秒表”的量程是__________; (2)“秒表”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 (3)图中“秒表”的示数是__________。 6、如果我们用被拉长的皮卷尺去测量某一物体,测量结果会( ) A 、偏大 B 、偏小 C 、无影响 D 、都可能 7、第46届世乒赛已于5月6日在日本大阪闭幕,这是改用“大球”后世界乒坛上首次高水平较量, 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 ) A 、2nm B 、2mm C 、2cm D 、2dm

九年级物理全册 18.3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学案(无答案) (新版)新人教版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导学目标】 1、会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2、认识小灯泡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变化规律; 3、理解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课堂导学】 1、伏安法测电功率 (1)实验原理: (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3)实验器材: (4)器材的作用分别是: 电压表: 电流表: 滑动变阻器: (5)实验电路 按左边的电路画出电路图 (6)实验步骤 ①按电路图将电路连接好。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状态,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滑到的位置。 ②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开始实验。 ③滑动滑片,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略小于额定电压,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并观察记录小灯泡的亮度; ④滑动滑片,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等于额定电压,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并观察记录小灯泡的亮度; ⑤滑动滑片,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略大于额定电压,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并观察记录小灯泡的亮度; ⑥断开开关,结束实验。 (7)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 实验次数电压U/V 电流I/A 电功率P/W灯泡的亮度1 2 3 (8)分析论证:当U实〉U额时, P实 P额; 当U实〈U额时, P实P额; 当U实= U额时, P实 P额。 2、实验过程中能将电压调到比1.2U额更高吗?最后需要求电功率的平均值吗?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我们发现“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电路图与的实验电路图相似,实验过程也很相似。 2.实验时发现,当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改变时,小灯泡的、和亮度也发生了改变,所以小灯泡的亮度不是由决定而是由它的决定(选填“额定功率”或“实际功率”)。 【课后练习】 3.在“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中,电源是6V的蓄电池,小灯泡铭牌上标有“3.8V”字样,其额定功率约为1W。 (1)请在图中的圆圈内正确填入电表符号,使实验电路图完整。 (2)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4)若滑片向右移动时,发现小灯泡变暗,但电压表示数却变大,则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5)小华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你帮助小华计算完成表格中的空格并分析实验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实验次数电压表示数U/A 电流表示数I/A 电功率P/W 小灯泡亮度 1 3 0.2 2 较亮 2 3.8 0.26 正常发光 3 4.5 0.3 很亮 ①该小灯泡的额定电流是 A,额定功率是 w。 ②实验中,把小灯泡两端电压从3V调到3.8V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端移动(就上面的电路图而言,选填“左”或“右”),眼睛要盯住表的指针看; ③为顺利完成实验,应选滑动变阻器。(甲滑动变阻器规格为“8Ω 1A”、乙滑动变阻器规格为“15Ω 0.5A”); ④小灯泡的电功率与其亮度之间的关系是; ⑤通过计算分析发现,小灯泡的电阻在变大,原因是。 (6)某同学发现电压表大量程(0~15V)坏了,小量程(0~3V)还可用,利用原有器材如何实验,请设计电路图,并简单描述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 7.1 《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锁定目标 1.(知识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 2、知道测量由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 3、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预习巧导航 1、阅读课文35页了解国际单位制。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 m= dm= cm= mm= nm 4、测量时间的工具有: 5、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 (一)、测量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一放:刻度尺要放,刻度要。 二读:视线要与刻度尺,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的。 三记:记录的结果由和组成。 例:1.林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图中A是 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林强同学测量中的错误之处.

㎝ 2 3 1 ㎝ 2 3 1 (1)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______; 2. 如图甲、乙、丙三个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别是 、 和 。 木块的长度分别为:甲_____cm ;乙_____cm ;丙______cm. 3、如图所示,用A 、B 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其中,A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刻度尺不正确.按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得物体的长度为 。 4、测得一物体长28.4 cm ,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 __,准确值是____ _,估计值是_ __; (二)、误差: 1、.某同学用一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分别为:8.46cm 、8.45cm 、8.56cm 、8.44cm 、8.47cm,那么错误的是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2、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 A .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 .在测量中应力求准确,避免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 C .只要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 D .天平没有调节就进行测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初三物理学案

初三物理学案 声音的特性 一.学习目标:(本节课,你需要知道的) 1.声音的三个特性。 2.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表征声音的三要素及其决定因素。 难点: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三、学习过程 1.音调 教师演示发声齿轮实验。使电动机的转速逐渐增大,注意塑料片发出声音高低的变化。启动电动机,使齿轮敲打塑料片,可听到塑料片的“轧轧”声;随着转速逐渐增大,塑料片发出的声音就会变高;当转速达到一定程度时,塑料片还会尖叫起来。观察并仔细听,得出结论:齿轮转速越快,塑料片振动越_________,塑料片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___。 物理学中,我们用_______________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是指物体每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符号为Hz。如,一个物体在1s的时间里如果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Hz。(频率相当于次/秒)请同学们记住:声源振动的频率_________,声音的音调高;声源振动的频率_________,声音的音调低。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我们需要了解的:人发出的声音频率,大约是85—1100Hz。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Hz。人们把高于2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 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2.响度 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教师演示课本上39页的探究实验)通过实验得知: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振幅)有关,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3.音色 由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四、同步习题 了解一下: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合唱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却是声音的响度。物理学中的用语要求清楚准确,含义惟一,不能产生歧义,所以在物理语言中,声音的“高”“低”只用来描述音调,而用声音的“大”“小”来描述响度。) 1.一个男低音放声歌唱,一位女高音轻声伴唱,谁的音调高?谁的响度大? 2.发声体在1 s内振动的次数,叫__________. 3.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__决定的.__________音调越高;__________音调越低. 4.响度跟发声体的__________有关系,__________,响度越大;__________,响度越小.响度还跟__________有关系. 5.开大收音机的音量旋钮是为了 A.增大声音的响度 B.提高声音的音调 C.改善声音的音色 D.减小噪音 6.比较牛和蚊子的叫声,__________的叫声音调高,__________的叫声响度大. 四、反馈习题 1.蜜蜂载着花蜜飞行时,翅膀平均每秒振动300次,而载着花蜜飞行时,平均每秒振动44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出蜜蜂是否采了蜜,他是根据什么来辨别的? A.声音的音调不同. B.声音的响度不同. C.飞行的路线不同. D.飞行的高低不同. 2.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音色逐渐改变。 B.音调逐渐降低. C.响度逐渐降低. D.音调,音色,响度都不变 3.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流水、鸟语、琴声……我们能把这些声音辨别出来,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频率D。音色。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仔细想一想,你们学到了什么,自己总结一下吧。六.作业 请完成《配套练习册》P32,1—4。

2020年秋季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导学案全册合集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三环:自学展示反馈 本章是初中物理学的开始,介绍了自然界最普遍、最 简单的运动——机械运动.本章的内容包括:长度和时间 的测量,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测量平均速度. 本章共有4节: 1.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讲述了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单位、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时间的测量、误差. 在物理学中要对有关现象做定量研究,就需要进行测量. 所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掌握一些测量 的基本技能,是他们学习物理所必备的. 2.第2节“运动的描述”,介绍了机械运动、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第3节“运动的快慢”,介绍了运动快慢的比较, 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及 平均速度的意义.本节首先引入速度这个物理量,并通过 路程和时间来计算速度,然后指出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 匀速直线运动,并介绍了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4.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是实验探究课,介绍了 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 本章教材的设计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 走向社会”的理念.首先学习了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这也是其他测量的基础.接着介绍 了运动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是一些基本概念和运动的规 律.初中物理中速度的计算公式的含义跟小学数学对它 的解释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强调速度的单位及其换 算,学生要了解进行物理计算的规范要求. 【教学目标】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 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掌握速度的简单计算;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时 间和平均速度;知道测量有误差,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 别.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能用实例解释运动和静止的 相对性;体验通过日常的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 和时间的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平均速度的测量.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识运动是宇宙的 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认识测量长度、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 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通过测量平均速度的活动感受 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运动和静止的判断,速度的概念和计算,长度、时 间、平均速度的测量. 【教学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单位的换算,平均速度 的理解和测量. 【课时建议】 本章共有4节,建议5课时.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课时 第2节运动的描述…………………….1课时 第3节运动的快慢…………………….1课时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1课时 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 1.图象法:本章中利用速度—时间图象和路程—时 间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可以清楚地反映物体运动的 变化情况,从而探究物体运动的规律. 2.比较法:本章中在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时,利 用比较法更容易记忆二者的不同. 3.控制变量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运用了这种方 法,在运动时间相同时比较运动路程或在运动路程相同 时比较运动时间.

初三物理导学案模板【三篇】

初三物理导学案模板【三篇】 二、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一、实验原理 P=UI 二、实验电路图 三、实验结论 1.当U实<U额时,P实<P额发光较暗; 2.当U实=U额时,P实=P额发光正常; 3.当U实>U额时,P实>P额发光较亮。1、回顾本节学习内容 2、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三、今日感悟 《电功率的综合计算》 估计生活中某些用电器的电功率 下列数据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1度电可以使一盏100的灯泡正常工作10h B.小明以正常的步行速度登上三楼的教室,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约为150 C.一个重为2N的皮球从10米高处下落3m的过程中,重力对它所做的功为20J D.家用电扇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0.25A,则它的额定功率为55 【答案】C

【解析】因为1度=1·h,P=100=0.1kW,由=Pt得:t=/P=10h,所以A符合实际;假设小明的体重是m=50g,三楼的高度是h=9m,小明以正常的步行速度登上三楼的教室所做的功约=Gh=mgh=4500J,若其功率为150,上楼所用时间为t=/P=4500J/150W=30s,B选项符合实际;皮球从10米高处下落3m,重力对它所做的功为=Gh=2N×3m=6J,C选项不符合实际;家用电风扇正常工作电压为220V,工作电流是0.25A,则额定功率由:P=UI=220V×0.25A=55,D选项符合实际。故选C。 A”最可能是下列哪个用电器工作时的电流() A.家用电冰箱B.家用空调器C.普通计算器D.普通的白炽灯 【答案】 【解析】家用电器正常工作电压为220V,若电流为0.15A,其功率为P=UI=220V×A=880W,普通的白炽灯功率通常在几十瓦,D 选项符合题意家用电冰箱功率在几百瓦,A错;家用空调器通常在一千瓦左右,B;普通计算器使用纽扣电池,容量小,电流通常不到1毫安,C错误。 从电能角度求电功率 根据电能表的参数,计算出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再利用,求出电功率。 【答案】【解析】小丽同学家电饭煲上的铭牌模糊不清,她想利用标有3000revs/(Kw.h)字样的电能表测量电饭煲的功率。她断开家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新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新版人教版) 课题:测量物质的密度序号:34姓名班级导学目标知识点1、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密度;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物理的科学方法。导学方法:讨论法、启发、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测量物质的密度的原理是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哪些,密度是间接测量还是直接测量:__________ 2、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分别用什么工具来测量:________ 量筒怎样正确使用?3、测量不规则固体密度的方法及步骤?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案有哪些?4、物质的密度能测量吗?(“能”或“不能”);测量的原理是;即是要测出物质的和;再根据这两个物理量来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这是一种(“直接”或“间接”) 测量物理量的方法二、课堂导学一、量筒的使用1、量筒是测量的工具;出示几只大小不一样的量筒,引导学生观察量筒的单位、最大测量值、分度值。2、量筒上的单位标度是;量筒壁上的最大刻度是量筒的;量筒壁上相邻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值。3、拿出一只量筒,学生填出这只量筒的量程;分度值是。4、如何在量筒上读数呢?(1)、在量筒上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面,与液面,如果液面是凹形的,与凹面,如果液面是凸形的,与凸面。(学生看课本图6.2—1和6.3—2)(2)、液体的体积可以利用直接测量,可是如何利用量筒测固体的体积呢? 利用量筒测量固体体积采用的是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即先测出量筒中的体积,再测出量筒内和于液体中的固体的总体积,两者相减,就得到固体的体积。1、课堂上练习用量筒分别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一、测量液体的密度拿出一杯配制的盐水,要求学生设计测出它的密度的方法和步骤,看能有几种方案?方案一: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干燥量筒m1;2、将被测液体倒入一定量到,加砝码至天平重新平衡后,读出的总质量m2;3、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4、根据计算该液体的体积。可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思考讨论:实验时可先称出量筒和液体的总质量m2,然后再把液体倒掉后直接测出量筒的质量m1,在两者相减,得到液体的质量吗?方案二: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 2、将烧杯中的液体倒一部分到量筒中,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2; 3、读出量筒中的液体的体积v; 4、根据计算得出该液体的密度。可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例1.1.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1)在使用托盘天平前要对天平进行调节.按正确的顺序将下列各步骤前的字母排列________ .A.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 册 word文档,精心编排整理,均可修改 你的满意,我的安心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班级姓名组别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预习检测】 1. 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 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 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 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 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 的。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引力”、“斥力”) 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 _____________ 。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2)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二:演示液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二十章 电与磁复习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十章电与磁复习 【复习目标】 1.知道磁场、地磁场的概念,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知道磁感线是假想的曲线,会作磁感线的图。 3.知道电流的磁效应,会用安培定则来判断通电螺线管的两端各自对应哪个磁极。4.知道电磁铁的特点及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5.知道磁场对通电导线有力的作用以及电磁感应现象,会区分电动机和发电机。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对照复习目标,本章你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加强?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板块一自主梳理、构建本章知识网络

电与磁??????????????????? ? ?????????????磁场 ? ?? ? ? ? ? ?? ? ???磁现象???????磁性:物体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一个磁体有且只有两个磁极:北(N )极和南(S )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磁化:物体在磁场或电流的作用下获得磁性的现象磁场?????物质性:客观存在于磁体周围,看不见、摸不着,能使小磁针偏转方向:物理学中把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磁场的方向强弱:越靠近磁极的地方磁性越强磁感线?????定义:为了方便、形象地描述磁场而人为引入的带箭头的曲线疏密: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地磁场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奥斯特第一个发现了电与磁之间的联系方向:磁场的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磁极用安培定则判断应用: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电动机?????工作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基本构造:转子、定子换向器:及时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使线圈能持续转动作用: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生活中的电动机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磁场方向、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发电机??? ????工作原理:电磁感应现象基本构造:转子、定子作用: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交流电:大小和方向周期性变化的电流交流电频率:电流在每秒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我国交流电 的频率为50 Hz

九年级物理下册 17.1-17.2导学案(无答案) 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下册 17.1-17.2导学案(无答案)苏科版 《17.1信息与信息传播 17.2电磁波及其传播》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所经历的五次巨大变革,了解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 2、理解波的有关概念,知道电磁波的特性,知道光是电磁波,了解电磁波的应用; 【课堂活动】 一、信息与信息传播 1.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是、、。信息传播活动经历的五次巨大变革是、、、、。 2.早期信息传播工具有、、、。 3.最早发明电报机的科学家是国的,同时也发明了电码。 4.国发明家研制成了最早的电话机。电话是由和两部分组成,它们都是根据___________的原理设计的。 5.活动:自制有线电报机与接收机(课本P63) (1)画出电路图: 二、波的基本特征 1.所有的波都是在传播的运动形态。 2.叫做振幅,用字母表示,其单位是,它反映了。 3.叫做周期,用字母表示,其单位是。 4.叫做频率,用字母表示,其单位是。 5.叫做波长,用字母表示,其单位是。 6.频率与周期反映了,它们的关系是。 7.波的传播速度简称,用字母表示,其单位是。 8.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是。 三、了解电磁波 1.国物理学家建立了电磁场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国物理学家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电磁波是。 2.活动:验证电磁波的存在(课本P67) (1)选用的实验器材有、、。 (2)具体的操作方法: 3.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速,为m/s,光波(是/不是)电磁波。 4.活动:探究电磁波的特性 (1)探究电磁波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方案: (2)探究金属对接收电磁波的影响。 方案: 5.电磁波(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的传播(需要/不需要)介质。金属对电磁波

新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精华版)

2017新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精 华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班级姓名组别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预习检测】 1. 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引力”、“斥力”) 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6.1—2)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二:演示液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三:演示固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