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酯乳液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

丙烯酸酯乳液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

万凯;张婉容;朱超;张禹;冯波;艾照全

【摘要】The present progresses of acrylate coatings modified by epoxy resin,organic fluorine,organic silicon,polyurethane,nanometer materials etc.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and the development of acrylate modification was also prospected..%综述了环氧树脂、有机氟、有机硅、聚氨酯以及纳米粒子改性丙烯酸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并对丙烯酸酯改性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期刊名称】《粘接》

【年(卷),期】2017(000)002

【总页数】4页(P57-60)

【关键词】丙烯酸酯;乳液;改性;研究进展

【作者】万凯;张婉容;朱超;张禹;冯波;艾照全

【作者单位】有机功能分子合成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北武汉430062;有机功能分子合成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北武汉430062;有机功能分子合成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北武汉430062;有机功能分子合成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北武汉430062;有机功能分子合成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北武汉430062;有机功能分子合成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31.4

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乳液是指由丙烯酸酯类或甲基丙烯酯类与其他乙烯基酯类单体进行乳液聚合所得到的产物[1]。以丙烯酸为主要原料合成的丙烯酸酯树脂不仅具有良好的耐候、耐碱、耐化学品性能和粘接性能,且成本低廉,在建筑物外墙涂料和胶粘剂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2]。但丙烯酸酯类共聚物自身也存在一些缺陷,如耐水性较差、热黏冷脆等性质[3],其应用受到了限制。近年来,由于人们对绿色化工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以及聚合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水性丙烯酸酯乳液的改性广受关注。一般来说,从2个方面对丙烯酸酯乳液进行改性:一是通过乳液聚合技术改性;二是通过引入功能单体对其进行改性。已有文献对丙烯酸酯乳液聚合方法及其研究进展作了详尽的介绍[3~7]。本文主要从功能单体改性这一途径进行介绍与展望。

环氧树脂是指在分子中含有2个或2个以上环氧基,以脂肪族、芳香族等为骨架的一类有机化合物[8]。由于环氧基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与丙烯酸酯发生开环酯化反应,反应得到的环氧苯丙乳液(EA)具有环氧树脂和苯丙乳液的双重性能,不仅拥有良好的耐水、耐候和耐化学品性能,且固化膜硬度大、高光泽、热稳定性能优异,但也存在脆性高、柔韧性差等不足。通过引入如有机多元酸、双羟基化合物马来酸、聚乙二醇单酯等柔性组分可以有助于改善环氧树脂固化产物的柔韧性。唐慧敏[9]用已二酸合成的端羧基聚酯分2步对环氧丙烯酸酯进行改性,将产物经紫外光固化成膜后,膜的柔韧性等得到明显改善。

UV固化技术具有快速固化、环保节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环氧改性丙烯酸酯涂料、粘合剂等领域。传统UV固化环氧丙烯酸酯在应用于一些复杂三维涂覆时,会出现局部光照不足固化不完全等现象。Chang等[10]以质量比为4:1的环氧丙烯

酸酯与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PGDA)为原料,苯偶酰二甲基缩酮作光引发剂、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PMDI)作固化剂成功合成出UV/PU双固化环氧丙烯酸酯。产物在室温条件下即可固化完全,且相对于传统UV固化,拉伸率和耐光性等性能有了明显提升。

近年来生物有机高分子作为一种新型无污染、来源广、可循环、低成本化工产品原料异军突起,在许多领域逐步取代石油裂解产物类的化工原料。Salih等[11]以棕榈油为原料,控制反应温度90~110 ℃条件下与丙烯酸酯发生开环酯化反应,成功合成了环氧棕榈油丙烯酸酯(EPOLA),反应产率高达82%。经FT-IR和NMR分析,丙烯酸酯被成功地枝接到甘油三酸酯分子链上。在光引发剂的条件下经UV交联固化成膜后,乳胶膜表现出优异的耐热性与机械性能。

氟具有极高的电负性,C-F键极短,键能很高,在碳骨架外层排列十分紧密,易对碳原子和C-C主链形成“屏蔽保护”,故氟碳化合物拥有极低的表面能、优异的耐化学品性、良好的稳定性及抗高温性。将含氟功能基团引入丙烯酸酯乳液中,不仅能够改善丙烯酸酯乳液的耐污性、耐水性以及高温变黏低温变脆等缺陷,更能赋予乳胶膜优良的拒水拒油与自洁净功能,被广泛应用于汽车涂料、建筑物外墙涂料以及织物整理剂等方面。Yan等[12]分4步合成了一种新型双官能团含氟丙烯酸酯低聚物2,2,3,4,4,4-六氟丙烯酸酯(MATHFA)紫外光固化涂膜。在引入含氟低聚物质量分数极低的条件下(<1.3%)即可获得优异的疏水性能。经过XPS分析之后发现,含氟功能基团在膜的外表面出现富集现象,且长链MATHFA相对于短链含氟功能基团更容易富集于膜的外表面。

在采用常规乳液聚合方法制备含氟丙烯酸酯时由于反应过程中需加入乳化剂,聚合反应完成之后,未反应完全的乳化剂作为杂质残留在产物中,影响产品性能,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去除工序复杂、成本较高。因此近年来研究者们常采用无皂聚合方法[13~16]或者寻求一种可参与聚合的含氟表面活性剂,以提高产品综合性能。

郝国庆[17]等成功合成了以可聚合阳离子含氟表面活性剂N-(乙酸全氟辛基乙基酯)-N-(乙醇丙烯酸酯)二甲基溴化铵(PF8DM)为乳化剂的含氟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乳化剂(PF8DM)的用量对乳液的表面性能、凝胶率及单体转化率的

影响,并与常规乳化剂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当PF8DM乳化剂质量分数为4%时,转化率达95%,产物稳定性良好;6%时产物乳胶膜疏水性良好,接触角达118.6°。在相同条件下,以PF8DM作为乳化剂所得的产物,其乳胶膜吸水性有所

下降、拒水性明显提升。

有机硅(聚有机硅氧烷)主链Si-O-Si键为无机结构,侧链为-CH3等有机基团,是一类典型的半无机半有机高分子[18]。主链Si-O键键能高、分子体积大、内聚

能密度低,所以具有良好的耐高低温性能、疏水性、透气性和耐候性;但其乳液一般需高温固化,且固化时间长、附着力较差。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有效地综合了有机硅与丙烯酸酯的优点[19],拓宽了丙烯酸酯在高档外墙涂料等方面的应用。以乙烯基硅氧烷或甲基丙烯酰氧丙基硅氧烷为偶联剂,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乳液是目前制备硅丙乳液的传统方法[20]。Ghaffar等[21]用种子乳液聚合法以MMA、Bua、VeoVa-10和VTMS为反应单体成功合成出防水耐候性能优异,固含量达50%的核壳结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涂料,并发现VeoVa-10和VTMS的含量对产物性能影响尤为关键。

Chun等[22]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羟基和烷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2-丙烯酸羟乙酯(2-HEA)为原料,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乙二

醇苯醚丙烯酸酯(PHEA)、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作活性稀释剂,3-

异氰酸-1-丙烯为助粘剂和光引发剂,经UV固化成功合成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

低聚物胶粘剂。以PET为基板通过XPS、FT-IR等对产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

表明以3-异氰酸-1-丙烯作助粘剂和光引发剂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产物热稳定性、表面机械性能及粘接性能得到提升。

目前硅丙涂料在高档外墙涂料方面应用广泛,但有机硅氧烷自身的缩合反应造成有机硅在乳液中质量分数较低,一般不超过15%。马桂玲[23]用一釜两步乳液聚合

的方法,以乙烯基烷氧基硅烷ZH-571为有机硅偶联单体,令含双键的有机硅氧

烷偶联单体和含可聚合双键的有机硅氧烷偶联单体先进行开环缩合聚合,再与丙烯酸酯单体进行自由基共聚得到了有机硅含量高达40%的硅-丙乳液。

聚氨酯(PU)由于分子中有大量有利于氢键形成的极性键如醚键、氨酯键等,分

子间作用力大,柔韧性、耐低温性及粘接强度等方面性能优异,但聚氨酯涂膜还存在一些缺陷如耐水、耐候、机械性能不佳等。利用聚氨酯分子中的多异氰酸酯与丙烯酸酯中的羟基交联形成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能够克服各自的缺点,使涂膜性得到明显的改善,而且低成本、无污染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Young-JoonSon等[24]为了提高产物稳定性和表面处理剂的乳化性,用2步乳液聚合法采用不同的丙烯酸酯类单体如二羟基甲基丙烯酸乙酯(HEMA)、甲基丙

烯酸酯(MMA)等合成了一系列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实验结果表明,当MMA 质量分数为20%、十二烷基乙氧基醚(LA(EO)3-S)质量分数为3%、十三醇聚氧乙烯醚(TDA-7)质量分数为5%时,所得产物光泽度高,稳定性、耐水性及机械强度明显增强。

纳米粒子具有优异的紫外线屏蔽、红外反射、耐磨性、抗菌性、高硬度抗刮伤性等性能,将其引入聚合物乳液中,可用于制备高性能涂料、胶粘剂等,应用前景广泛。常见的纳米粒子有纳米SiO2、纳米TiO2、纳米CaCO3、纳米ZnO等。

徐维环等[25]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成功合成了纳米SiO2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并对其在涂料中的安全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硅溶胶参与了共聚,SiO2粒

子以化学键的形式与聚丙烯酸酯乳胶粒结合。用纳米SiO2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制备的水性膨胀型防火涂料漆膜平整,具有良好的耐水性与防火性能。

陈文等[26]合成了6%纳米SiO改性氰基丙

2烯酸酯抗菌胶。并采用滤纸片法测试6%纳米SiO2/抗菌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的抑菌性能,以未改性的抗菌胶作对照,结果表明添加6%纳米SiO2改性的氰基丙烯酸酯抗菌胶的抗菌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孙鑫[27]采用纳米复合微粉与丙烯酸酯乳液低速充分分散方法成功制得纳米

ZnO/TiO2复合改性丙烯酸酯。与未添加纳米粉体的丙烯酸酯乳液对比发现,纳米ZnO/TiO2复合改性后的丙烯酸酯膜抗紫外线能力明显增强,涂层硬度、冻融稳定性、耐候性和耐摩性都有所提高。而涂膜的附着力、柔韧性以及耐冲击性等性质并未下降,且当纳米复合粉体的加入量为总质量的1%时涂膜各项性能达到最佳。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对高质量绿色化学品的追求,普通丙烯酸酯改性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学者们纷纷寻求其他新型改性方法或者尝试将2种或者2种以上的功能单体同时引入获得功能更为完善的改性丙烯酸酯产品。Zhou等[28]以MMA/BA/DFMA以及硅酸乙酯等为原料成功合成了纳米SiO2改性的含氟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研究结果表明,乳液粒径随硅酸乙酯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离心稳定性提高,与含氟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相比,添加纳米SiO2使得乳胶膜耐水、耐溶剂性能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Bihter Zeytuncu等[29]将纳米银粒子掺入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乳液中,制备出一种纳米银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光固化涂料。研究发现产物具有高模量、高热稳定性以及优越的抗菌性,可以有效抵抗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杆菌的滋生。

由于绿色化学和低耗高能的要求,丙烯酸酯涂料正向着水性、环保、低成本、高性能的方向发展。有机氟改性丙烯酸酯具有疏水疏油、自清洁等优异性能,应用前景广阔,但氟单体价格昂贵,如何用最少的氟单体量得到性能最优越的产品是目前研究者们面临的主要问题;纳米材料改性丙烯酸酯性能较好,但还存在纳米粒子易团聚等不足,需进一步完善改进;将多种功能单体同时引入对丙烯酸酯进行复合改性

也是今后丙烯酸酯改性研究的重点。

【相关文献】

[1]曹同玉,刘庆普,胡金生.聚合物乳液合成原理性能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汪长春,包启宇.丙烯酸酯涂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王晓雯,何玉凤,王荣民,等.功能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2,31(9): 2011-2018.

[4]张心亚,涂伟萍,杨卓,等.水性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乳液的合成与应用[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01, 30(4):24-27

[5]周亭亭,杨建军,吴庆云,等.水性丙烯酸酯乳液聚合方法的研究进展[J].涂料技术与文摘,2011,32(2): 25-28.

[6]李小培,艾照全,鲁艳,等.含氟丙烯酸酯乳液制备方法进展[J].粘接,2013(7):47-50.

[7]Bao Y,Ma J,Zhang X,et al.Recent advances in the modification of poly acrylate latexes[J].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2015,50(21): 6839-6863.

[8]宋盛菊,杨法杰,褚庭亮,等.环氧树脂增韧方法及增韧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2013, 5(5):9-24.

[9]唐慧敏.改性环氧丙烯酸酯的合成[D].长沙:湖南大学,2014.

[10]Chang C W,Lu K T.Epoxy Acrylate UV/PU Dual-Cured Wood Coatings[J].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2010(115):2197-2202.

[11]Salih A M,Ahmad M B,Ibrahim NA,et al. Synthesis of Radiation Curable Palm Oil Based Epoxy Acrylate: NMR and FTIR Spectroscopic Investigations[J].Molecules,2015,20(8): 14191-14211.

[12]Yan Z,Liu W,Gao N,et al.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difuntional fluorinated acrylic oligo merused for UV-cured coatings[J].Journal of Fluorine Chemistry, 2013,147(7):49-55.

[13]Xin H,Shen Y D,Li X R.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cationic polyurethane fluorinated acrylic hybrid latexes by emulsifier-fre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and the solvent-free method[J].Polymer Bulletin, 2011,67(9):1849-1863.

[14]Zhou J,Zhang L,Ma J.Fluorinated polyacrylate emulsifier-free emulsion mediated by poly(acrylicacid)-b-poly(hexafluorobutylacrylate) trithiocarbonate via ab initio RAFT e m u l s i o n p o l y m e r i z a t i o n[J].C h e m i c a l Engineering Journal,2013,223(5):8-17. [15]Cui X,Zhong S,Wang H.Emulsifier-free core-shell poly acrylate latex nanoparticles containing fluorine and silicon in shell[J]. Polymer,2007,3(15):7241-7248.

[16]Zhou J,Chen X,Ma J.Cationic fluorinated polyacrylate emulsifier-free emulsion mediated by poly(2-(dimethylamino) ethyl methacrylate)-b-p o l y(h e x a f l u o r o b u t y

l a c r y l a t e) trithiocarbonate via ab initio RAFT emulsion polymerization[J].Prog Org Coat,2016,3919: 1-8.

[17]郝国庆,李兴建,邓瑾妮,等.可聚合阳离子含氟表面活性剂在含氟丙烯酸酯乳液聚合中的应用[J].精细化工,2015,32(5):523-527.

[18]付永山,安秋风,杨刚.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研究进展[J].涂料工业,2007,37(8):67-71.

[19]王智英,胡瑛,邓锐,等.硅丙乳液制备方法及稳定性研究进展[J].粘接,2010,(11):63-67.

[20]顾丽娜,宋金星,陆林光.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合成及表征[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5, 27(3):657-663.

[21]El-Ghaffara M A A,Sherifb M H,A El-Habab A T.Novel high solid content Nano Siliconated poly (VeoVa-acrylate) Terpolymer latex for high performance latex

paints[J].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16,301:285-298.

[22]Chun JH,Cheon JM,Jeong B Y,et al.The Effect of 3-Isocyanato-1-Propene on Adhesive Properties of UV-Curing Urethane/Siloxane Acrylate Resin[J].Journal of Nanoscience & Nanotechnology,2016,16(3):2687-2691.

[23]马桂玲.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13.

[24]Son Y J,Lee D J,Bae J W,et al.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Polyurethane- Acrylate[J]. Top-Coating Agent Elastomers and Composites, 2015,50(2):98-102.

[25]徐维环.纳米二氧化硅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的合成及其在涂料中的应用研究[D].青岛:青岛科技大学, 2015.

[26]陈文,梁向党,孙赓,等.应用6%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氰基丙烯酸酯抗菌胶的抗菌性研究[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5,27(3):37-40.

[27]孙鑫.纳米ZnO\Ti02复合改性丙烯酸酯屏蔽涂料的制备与表征[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12.

[28]Zhou J,Chen X,Duan H,et al.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ano-SiO2 modified fluorine-containing poly acrylate emulsifierfree emulsion[J].Applied Surface Science,2015, 331(3):504-511.

[29]Zeytuncua B,Morcali M H.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ntibacterial Polyurethane Acrylate-based Materials[J].Materials Research,2015,18(4):867-872.

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进展

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进展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Waterborne Polyurethane Modified with Acrylic Acid Ester)在近几年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它具有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是一种有潜力的高性能材料。本文将对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合成方法、性能调控以及应用领域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合成方法 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两种:乳化聚合法和分散聚合法。乳化聚合法是通过将水溶性聚氨酯与丙烯酸酯在乳化剂存在下进行共聚反应得到。此方法具有简单、操作方便、反应温度低等优点,合成的产品分散性好、性能稳定。而分散聚合法则是通过将聚氨酯与丙烯酸酯分散在共溶剂中共同聚合得到。此方法可控性好,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来调控产品性能。 二、性能调控 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性能可以通过改变聚氨酯段的结构以及调整丙烯酸酯的添加量来进行调控。聚氨酯段的结构对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抗水性能有着重要影响。起硬段物中低分子量杂链段的引入可以改善力学性能,增强材料的耐磨性和拉伸强度。而丙烯酸酯的添加可以改善水性聚氨酯的柔软性、耐磨性和耐化学性能。此外,可以通过调整反应条件和配比来控制水性聚氨酯的粒径大小,进而调控粒子分散性和粘度。 三、应用领域 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在涂料、胶黏剂和封堵剂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涂料领域,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可以用于喷涂涂料、木

器涂料和工业涂料等。它具有优异的附着力、硬度和耐候性,且不含有机溶剂,对环境友好。在胶黏剂领域,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可用于水性胶黏剂、纸张粘合剂和电子封装材料等。它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拉伸强度和抗黏性,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在封堵剂领域,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可用于混凝土修补、管道封堵和地下工程封堵等。它具有优异的粘接性能、流变性能和耐水性能,可在复杂的工程环境下有效封堵。 综上所述,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在合成方法、性能调控和应用领域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然而,目前仍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如如何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如何降低合成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等。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着重解决这些问题,以满足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并推动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工业化应用。

水性环氧-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制备研究进展

水性环氧-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制备研究进展 环氧树脂自1947年美国开始工业化生产以来,以其优异的粘接性、附着性、稳定性、耐化学品性、绝缘性及机械强度等特性广泛地用于涂料、粘合剂及复合材料等领域。由单一环氧树脂制备的水性涂料具有环境友好的优点,但其耐水性、耐化学品性等方面与溶剂型环氧树脂涂料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应用推广受到限制。因此,化学工作者尝试对水性环氧树脂进行改性,以改善单一水性环氧树脂的不足,进一步扩大其应用范围。丙烯酸酯乳液具有较好的抗污性、韧性、耐候性等优点,在涂料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水性环氧树脂-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制备方法主要有溶液聚合法、乳液聚合法等。本文结合国内外水性环氧-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现状,重点溶液聚合法和乳液聚合法制备水性环氧-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改进思路。 1、溶液聚合法 近年来,随着国内环保法规日趋严格,水性环氧树脂-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备受关注,目前主要有2种制备方法:一是物理共混,此类方法制备简单,产品同时具有环氧树脂和丙烯酸酯的优点,但环氧树脂含量低且贮存稳定性较差;二是化学改性,即利用官能团间的反应来改性丙烯酸酯乳液,以期获得性能优异的乳液。化学改性可通过溶液聚合和乳液聚合两种途径实现。溶液聚合法又分为溶剂体系中的酯化法和溶剂体系先接枝再水分散法。酯化反应主要是通过有机酸和无机酸与环氧树脂的环氧基发生酯化反应,再向反应产物中加入弱碱将其中和成盐,从而达到将环氧树脂水性化的目的。通过酯化反应制备水性环氧树脂-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工艺简单、无需外加乳化剂。然而,由于酯基易水解,导致乳液的稳定性不好,另一方面由于环氧基已消耗,所得乳液涂膜耐腐蚀性不佳,且不能实现单组分自交联。 溶液接枝反应法最早是Woo等于1982年开发的,一般是将环氧树脂溶于溶剂中,再投入丙烯酸单体(如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等)及引发剂,加热反应,使环氧树脂分子中的亚甲基—CH2—或次亚甲基—CH—成为活性点而引发丙烯酸单体聚合,生成含富酸基团的改性环氧树脂,加碱中和,再加入水后即可制得水性环氧树脂-丙烯酸酯复合乳液。Robsion和Woo等人在溶剂条件下将丙烯酸单体接枝到环氧分子骨架上,制得不易水解的水性环氧树脂。Robsion用DSC和13C-NMR表征接枝共聚物,发现含有20%的丙烯酸和80%的环氧树脂。反应机理为自由基聚合机理,接枝位置为环氧分子链上的脂肪碳原子,接枝率低于100%,最终产物为未接枝的环氧树脂、接枝的环氧树脂和聚丙烯酸的混合物,由于无酯键的存在,用碱中和可得水基乳液。上述接枝所得环氧树脂-丙烯酸酯分散液由于环氧基的存在,其贮存稳定性不能满足实际应用要求。为此,需要对它进行改性。朱国民等先将环氧树脂用磷酸酸化,再与丙烯酸接枝共聚,制得比直接接枝的环氧树脂产物稳定性更好的水基分散体。发现其稳定性随制备环氧磷酸酯时磷酸的用量、丙烯酸单体用量和环氧树脂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提高,其中丙烯酸单体用量是影响稳定性的最主要的因素。张凯等先在溶剂条件下用丙烯酸酯类单体接枝改性环氧树脂,使疏水的环氧树脂链段上带有亲水基团,然后采用氨中和成盐分散制备环氧树脂分散液。此法减少了挥

乳液胶黏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乳液胶黏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学校: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 专业:应用化学 班级:0921 姓名:杨刚 指导教师:哈伍族 乳液胶黏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摘要:本文简略阐述了丙烯酸酯乳液、聚醋酸乙烯酯乳液、醋酸乙烯-乙烯共聚物乳液的合成、研究进展及相关应用。 关键词:乳液胶黏剂、丙烯酸酯乳液、聚醋酸乙烯酯乳液、醋酸乙烯-乙烯共聚物乳液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expounds the acrylic acid emulsion, polyvinyl acetate emulsion, vinyl acetate copolymer emulsion synthesis of ethylene-research progress and related applications. Keywords: emulsion adhesive, acrylic acid emulsion, polyvinyl acetate emulsion, vinyl acetate,-ethylene copolymer emulsion 前言: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愈发重视,环境友好型产品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乳液型胶粘剂因具有无毒无害、无环境污染、不易燃易爆、生产成本低、使用方便等优点而逐渐成为未来胶粘剂的发展趋势。 可用于乳液型胶粘剂的聚合物包括丙烯酸及其酯类乳液、聚醋酸乙烯及其酯类(PV AC)乳液、醋酸乙烯-乙烯共聚物(V AE)乳液、丁苯乳液以及各种共聚型、接枝型、改进型乳液,广泛应用于建筑、涂料、纺织、纸加工、皮革、包装和木材加工等行业。 近年来,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原材料供应、质量的改善和乳化剂及助剂质量及品种的提高,我国乳液聚合物胶粘剂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1.聚丙烯酸酯乳液胶黏剂 聚内烯酸醋乳液型胶粘剂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的一种聚合物乳液胶粘剂,它一般是由内烯酸醋类和甲基内烯酸醋类共聚或加入醋酸乙烯醋等其它单体共聚而成。该胶粘剂耐候性、耐水性、耐老化性能特别好,并目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和很大的断裂仲长率[1]l,广泛用于包装、涂料、建筑、纺织以及皮革等行业。 1.1聚丙烯酸酯乳液合成工艺 将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按计量注入恒压漏斗中以备用,将十二烷基硫酸钠、OP-10、碳酸氢钠加入三口烧瓶中搅拌 5 - 10min,边搅拌边加入1/3的混合单体,搅拌5 - 10 min使单体充分乳化,此时可以看到三口烧瓶中小液滴开始增多,且没有颇色的变化;在恒温下开始滴加过硫酸铵和剩余的单体,乳液逐渐变成乳自色;剩下的原料在1.5h左右滴加完毕。升温到75左右恒温反应4 - 5 h自然冷却到室温,调节ph = 8 - 10,在0.045MPa下抽残余单体,出料,既得产品。 1.2 聚丙烯酸酯乳液研究进展 聚内烯酸醋乳液型胶粘剂是一类重要的乳液胶粘剂,其独到的特点是耐候性、耐老化性特别好,并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这类胶粘剂粘结强度高,耐水性

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配方和工艺研究进展

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配方和工艺研究进展 综述了静电植绒胶、复合织物胶、纸塑复膜胶以及压敏胶用丙烯酸酯乳液的配方和工艺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未来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标签: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配方;工艺;进展 环丙烯酸及其酯类易和其他单体进行乳液共聚合,制备能满足各种性能要求的乳液胶粘剂。丙烯酸及其酯类的聚合物有优良的保色、耐光、耐氧化性、耐候性以及对紫外线的降解作用不敏感等优点[1],广泛运用于工、农业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2]。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各国颁布了许多环保法规,促使胶粘剂朝着新型、环保和高性能方向发展。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虽然环保,但也存在耐水性差、粘接强度不高等问题。目前主要的改性方法包括聚合方法改性[3~6]、交联改性[7~14]、有机硅改性[15,16]、增粘树脂改性[17,18]、含氟改性[19,20]等。 本文主要对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用于纺织的静电植绒胶和复合织物胶,纸塑覆膜胶以及压敏胶的配方和工艺进行了综述。 1 纺织用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配方和工艺 1.1 静电植绒用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配方和工艺 静电植绒是利用带有电荷的物体在高压静电场中发生相斥或相吸的物理特性而实现的,具有独特装饰效果,且工艺简单、成本低、适应性强。近年来,我国科研工作者开发了多种静电植绒产品。如阎绍峰[21]等研究了静电植绒用丙烯酸酯乳液合成中单体、乳化剂、交联剂、引发剂的种类及用量对产品性能的影响,最终确定了较适宜的配方(表1)。聚合工艺采用纯单体滴加法,所合成的乳液带蓝色荧光,固含量为35%~45%,pH值为4~5,贮存期6个月。 由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耐老化和耐气候性优良,应用广泛,但手感和湿牢度较差。王春梅[22]通过选择合适的单体、交联剂、聚合方法,研制了具有柔软手感和优良牢度的自交联静电植绒粘合剂RN。其软单体32%(以下均为占单体总量的质量分数),硬单体3%,自交联单体1%,丙烯酸2%;阴/非离子乳化剂(质量比为1∶1.5)4%;引发剂0.3%;反应温度80~82 ℃,反应时间1.5 h;搅拌速度为150 r/min。所制得的柔软型静电植绒粘合剂RN,经工厂试验手感比其他胶粘剂优越。林先核[23]采用纯单体滴加法,选用丙烯酸异辛酯(2 - EHA)作为软单体之一,也成功合成出性能符合静电植绒要求的植绒胶,用该胶生产的植绒布手感舒适、布料挺括、耐磨、耐擦洗。此外,为了使静电植绒胶在低温下能够正常使用,车广波[24]等人以丙烯酸类单体和环氧树脂为原料,OP和十二烷基

聚丙烯酸酯乳液聚合与改性优化研究

聚丙烯酸酯乳液聚合与改性优化研究 摘要:聚丙烯酸乳液聚合的整个流程主要为分散、乳胶粒生成、乳胶粒长大以及聚合等环节。本文对聚丙烯酸酯乳液聚合过程进行了分析,对聚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功能性单体改性于复合改性展开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聚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功能性单体改性;复合改性 1.聚丙烯酸酯乳液聚合 1.1 乳液聚合的过程 聚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的组成主要分为丙烯酸酯类单体、引发剂、乳化剂以及水(分散介质)。乳化剂中含有亲油的非极性基团和亲水的极性基团,使得丙烯酸酯类单体在水中较均匀地分散,形成小胶束,从而在引发剂的作用下进行自由基聚合,完成乳液聚合。根据时间-转化率的关系,将乳液聚合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分散阶段、乳胶粒生成阶段、乳胶粒长大阶段以及聚合反应完成阶段。 分散阶段也就是预备阶段。在搅拌过程中,乳化剂使聚合单体分布在乳化剂分子稳定的单体液滴内、胶束内以及有着极少量的部分在水相中。在聚合单体、乳化剂和水混合均匀时,便达到了单体在单体珠滴、胶束以及水相之间的动态平衡。 在分散阶段后期,加入引发剂并升高温度,引发剂在水相中生成自由基,自由基先和体系中少量氧或单体中的阻聚剂反应,这个过程称为诱导期。诱导期结束后,自由基引发聚合反应,生成乳胶粒,该过程称为乳胶粒生成阶段,乳胶粒生成的机理包括低聚物成核机理和胶束成核机理。 在乳胶粒长大阶段中,自由基由水相进入乳胶粒,并引发聚合,乳胶粒便不断长大。理论上,聚合体系中的数目以及乳胶粒内的单体浓度不变,单体珠滴中的单体输送到乳胶粒,直到单体珠滴消失,这时反应只能消耗乳胶粒内的单体,

随着单体浓度降低,反应速率不断下降。但是现实中,由于存在体积效应,在乳 胶粒长大阶段后期出现加速现象。 1.2 新型乳液聚合工艺 1.2.1 无皂乳液聚合 无皂乳液聚合过程中完全不加或只加入微量乳化剂,其无残留乳化剂,产物 的耐水性、电学性能、光泽度等较好。无皂乳液聚合主要是将丙烯酸酯类单体自 身的亲水性链段或基团发挥出乳化剂的作用,从而反应稳定进行。无皂乳液聚合 的特点有①避免了乳化剂的过量使用,降低了成本;②制得的乳液的粒径较为均匀,分散性较好。③产物涂膜性能较好,避免了乳化剂残留的影响。 1.2.2 核-壳乳液聚合 核-壳乳液聚合是将乳化剂、引发剂和水加入反应器,采用间歇法或半连续 法加入核单体,聚合形成种子乳液,再加入壳单体继续聚合形成壳层,从而可制 备具有两层结构的聚合物乳胶粒。壳单体的加入方式有间歇法、平衡溶胀法、连 续法、半连续法和预乳化-半连续法。该工艺可根据加料方式或聚合单体的调整,制备出多层结构的聚合物乳胶粒。核-壳乳液聚合的特点为乳液产物的成膜性较好、力学性能以及贮存稳定性。 1.2.3 微乳液聚合 传统乳液珠滴的直径为1-10μm,而微乳液为10-100nm分散相珠滴的热力学 稳定的油-水分散体系。微乳液聚合应加入助乳化剂(大多为极性有机物)。由 于油水比例及微观结构的差异,可将微乳液分为正相水包油微乳液、中间态双连 续相乳液以及反相油包水微乳液,这三种微乳液能够相互转换。该聚合工艺的特 点为所制得的微乳液的粒径很小,分散性、附着性、耐热稳定性和贮存稳定性都 较好。 1.2.4 细乳液聚合

丙烯酸酯乳液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

丙烯酸酯乳液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 万凯;张婉容;朱超;张禹;冯波;艾照全 【摘要】The present progresses of acrylate coatings modified by epoxy resin,organic fluorine,organic silicon,polyurethane,nanometer materials etc.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and the development of acrylate modification was also prospected..%综述了环氧树脂、有机氟、有机硅、聚氨酯以及纳米粒子改性丙烯酸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并对丙烯酸酯改性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期刊名称】《粘接》 【年(卷),期】2017(000)002 【总页数】4页(P57-60) 【关键词】丙烯酸酯;乳液;改性;研究进展 【作者】万凯;张婉容;朱超;张禹;冯波;艾照全 【作者单位】有机功能分子合成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北武汉430062;有机功能分子合成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北武汉430062;有机功能分子合成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北武汉430062;有机功能分子合成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北武汉430062;有机功能分子合成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北武汉430062;有机功能分子合成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31.4 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乳液是指由丙烯酸酯类或甲基丙烯酯类与其他乙烯基酯类单体进行乳液聚合所得到的产物[1]。以丙烯酸为主要原料合成的丙烯酸酯树脂不仅具有良好的耐候、耐碱、耐化学品性能和粘接性能,且成本低廉,在建筑物外墙涂料和胶粘剂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2]。但丙烯酸酯类共聚物自身也存在一些缺陷,如耐水性较差、热黏冷脆等性质[3],其应用受到了限制。近年来,由于人们对绿色化工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以及聚合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水性丙烯酸酯乳液的改性广受关注。一般来说,从2个方面对丙烯酸酯乳液进行改性:一是通过乳液聚合技术改性;二是通过引入功能单体对其进行改性。已有文献对丙烯酸酯乳液聚合方法及其研究进展作了详尽的介绍[3~7]。本文主要从功能单体改性这一途径进行介绍与展望。 环氧树脂是指在分子中含有2个或2个以上环氧基,以脂肪族、芳香族等为骨架的一类有机化合物[8]。由于环氧基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与丙烯酸酯发生开环酯化反应,反应得到的环氧苯丙乳液(EA)具有环氧树脂和苯丙乳液的双重性能,不仅拥有良好的耐水、耐候和耐化学品性能,且固化膜硬度大、高光泽、热稳定性能优异,但也存在脆性高、柔韧性差等不足。通过引入如有机多元酸、双羟基化合物马来酸、聚乙二醇单酯等柔性组分可以有助于改善环氧树脂固化产物的柔韧性。唐慧敏[9]用已二酸合成的端羧基聚酯分2步对环氧丙烯酸酯进行改性,将产物经紫外光固化成膜后,膜的柔韧性等得到明显改善。 UV固化技术具有快速固化、环保节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环氧改性丙烯酸酯涂料、粘合剂等领域。传统UV固化环氧丙烯酸酯在应用于一些复杂三维涂覆时,会出现局部光照不足固化不完全等现象。Chang等[10]以质量比为4:1的环氧丙烯

水性聚丙烯酸酯改性的研究进展

(https://www.360docs.net/doc/6018994985.html,/detail.aspx?id=1109309) 水性聚丙烯酸酯改性的研究进展 胡平,陈平绪,赖学军,曾幸荣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510640)摘要:综述了水性聚丙烯酸酯改性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丙烯酸酯同其他单体共聚以及与纳米粒子的复合改性,并对水性丙烯酸酯在涂料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丙烯酸树脂;水性涂料;有机硅;有机氟;纳米粒子 0.引言 水性丙烯酸酯涂料的研制和应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到了70年代初得到了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水性涂料中应用最多的品种。丙烯酸酯树脂具有防腐、耐碱、耐水、成膜性好、保色性佳、无污染、施工性能良好、使用安全等特点;并且可以通过改变共聚单体、交联剂种类及调节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等一系列措施,改变涂料的各种性能。主要用于建筑涂料、阳极电泳涂料,也可以用于防锈涂料、汽车涂料、皮革涂饰剂等。但是水性丙烯酸酯涂料也存在一些缺陷,如容易失光、透水性吸水性较高、热黏冷脆;交联型的聚丙烯酸酯乳液虽可制成汽车漆,但有烘烤温度较高、乳化剂小分子降低漆膜耐水性等缺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试图把上述两种涂料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复合乳液,通过各组分间优势互补来提高水性漆涂膜的整体性能(如光泽、耐水性、附着力等)。水性丙烯酸酯更多地是通过采用其他树脂或单体对其进行改性。如:环氧树脂改性水性丙烯酸酯树脂、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含氟水性丙烯酸酯树脂和含硅水性丙烯酸酯树脂。而纳米复合水性建筑乳胶涂料是将纳米粒子作为一种颜填料加入传统建筑涂料之中,利用纳米材料特殊的物理化学特性,赋予涂料优良的性能,大大提高了丙烯酸酯建筑乳胶涂料的耐候性。 1.环氧树脂改性 环氧树脂因含有极性高而不易水解的脂族羟基和醚键,成膜后“湿态”附着力强,涂膜耐化学品性好,且双酚A型环氧树脂分子主链上刚性苯基和柔性羟基交替排列,成膜后有良好的耐温性、物理机械性、尺寸稳定性、附着性、电绝缘性、防介质渗透性、耐化学品性和抗烧蚀性等特点。利用环氧树脂改性,得到的环氧改性丙烯酸酯树脂,可以综合两种树脂的优点,而且与机械共混相比,通过化学改性得到的聚合物,两种树脂间的化学键合既增加两种树脂的相容性,又把环氧树脂耐化学品性能好、附着力好与丙烯酸酯树脂的耐候性好、玻璃化温度可调、光泽性好的优点结合。制备出的单组分水性涂料烘干温度低、可溶出物少,已用于啤酒、罐头、果汁的容器内壁涂料,也可用于汽车涂料、通用工程机械涂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1]。环氧树脂改性水性丙烯酸酯树脂的方法一般有接枝共聚改性法和酯化-共聚改性法。 1.1接枝共聚改性法 环氧树脂没有不饱和双键,然而却含有醚键,其邻位碳上的α氢原子和叔碳上的氢原子相对而言比较活泼,在引发剂作用下可以形成自由基,从而引发接枝反应。接枝反应因聚合实施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乳液接枝共聚法和溶液接枝共聚法。 (1)乳液接枝共聚法具有工艺简单、成熟、反应条件温和、少用或不用有机共溶剂等特点。

我国改性苯丙乳液的研究进展

我国改性苯丙乳液的研究进展 赖晓琳 【摘要】The paper summaried the advances of styrene-acrylic emulsion modified by organic fluorine-silicone, epoxy resin, nano-material and other functional materials.%综述了我国有机硅氟改性、环氧改性、纳米材料改性以及其它功能材料改性苯丙乳液的发展情况。 【期刊名称】《上海化工》 【年(卷),期】2012(037)007 【总页数】3页(P32-34) 【关键词】苯丙乳液;改性;性能 【作者】赖晓琳 【作者单位】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16.6 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简称苯丙乳液,是乳液聚合中研究较多的体系,也是当今世 界有重要工业应用价值的十大非交联型乳液之一。由于其较高的性价比,在胶粘剂、造纸施胶剂、涂料、印刷用水性上光油等领域应用广泛。但由于苯丙乳液在耐水性、耐候性、抗老化、抗张强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在应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国内学者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利用有机硅、有机氟、环氧树脂、纳米材料、蒙

脱土等对苯丙乳液进行改性以提高其性能。 1 有机硅氟改性 1.1 有机硅改性 有机硅改性苯丙乳液简称硅苯丙乳液。有机硅具有优良的耐高低温、耐紫外线、耐红外辐射和耐氧化降解等性能,用有机硅对苯丙乳液进行改性,可以明显提高其耐水性、耐有机溶剂性、耐候性和耐久性等。硅烷偶联剂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因分子中含有乙烯基,可与丙烯酸酯类单体进行共聚合反应;同时,VTES 中还含有三个可反应的乙氧基,可通过它们的水解缩合反应形成交联点,是常用的有机硅改性剂。郭仕恒等[1]以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α-甲基丙烯酸(MAA)、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原料,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硅烷偶联剂改性苯丙乳液。制得的改性苯丙乳液的外观、钙离子稳定性、冻融稳定性、成膜性都较好;与纯苯丙乳胶膜相比,其乳胶膜的吸水率更低,耐有机溶剂性更好,Tg升高5℃,耐热性有所提高。由于传统的三烷氧基型偶联剂有可能会降低苯丙乳液的稳定性,大大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奚丽萍等[2]使用新型的二烷氧基型环氧硅烷偶联剂改性苯丙乳液,通过苯丙乳液中聚合物羧基和环氧型硅烷中环氧基的反应,引入可水解的硅烷氧基团,然后经硅氧烷基的水解和缩合,形成交联的Si—O—Si键交联。获得的改性苯丙乳液涂层与苯丙乳液相比,防腐效果有显著改善。 1.2 有机氟改性 有机氟改性苯丙乳液通过在丙烯酸酯聚合物中引入含氟基团得到聚丙烯酸氟代烷基酯,由于氟的电负性大,C—F键十分稳定,含氟侧链可对主链和内部分子屏蔽保护,使丙烯酸酯不仅保持了其原有特性,还可有效地提高其稳定性、耐候性、抗污性和耐油耐水性[3],在涂料工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唐新等[4]采用两阶段无皂乳液聚合方法,以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FAEA)为含氟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阳离子单体,丙烯酰胺(AM)为亲水单体,在偶氮二异

丙烯酸酯光固化改性树脂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丙烯酸酯光固化改性树脂及其应用研究 进展 摘要:丙烯酸酯是由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或其衍生物(包括酰胺、丙烯酸、 乙烯、乙烯、丁二烯和其他乙烯单体)聚合而成的,具体取决于这些添加剂的类型、性能和用途,选择不同结构的合成单体并修改产品配方,自2018年实施环 境税以来,为军事工业、食品和其他领域合成了各种结构稳定的丙烯酸聚合物, 从而加强了绿色塑料的生产和使用。基于此,对丙烯酸酯光固化改性树脂及其应 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氨基丙烯酸;羟基丙烯酸;光固化 引言 近年来,紫外(UV)颜色受到了快速寿命、环境保护、挥发性有机物和低能耗 的广泛关注,紫外表面处理通常由光催化剂、活性离心作用、助剂和光合作用组成,其中光油是膜的主要材料,对涂层性能有很大影响,是目前最常用的环氧丙 烯酸酯(EA)材料,具有高强度、高亮度、高耐热性和耐化学药剂的特性,在紫外 光材料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1主要原材料 树脂1(标准双酚a-环氧丙烯酸B-113)、树脂2(改性双酚a-环氧丙烯酸B-165)、树脂3(改性双酚a-环氧丙烯酸B-163)、树脂4(特殊氨基双酚a-环氧丙烯 酸B-168G),四种聚合物均使用20%(质量分数相同)三氧化二苯甲酰(TPGDA)、广 东理工大学有限公司双酚a-环氧丙烯腈改性材料为了稀释合成B-165所用的肌酐,芳香肌酐改性双酚a环氧丙烯酸B-163与丙烯酸和肌酐反应,然后与双酚a 和环氧丙烯酸反应得到改性双酚a和环氧丙烯酸,并加入20% TPGDA用于合成B-163时的肌酐中,无氯脂是特殊的氨基双酚a,环氧B-168G与丙烯酸和肌酐反应,然后再与双酚A环氧反应,后与特殊胺结构化合物键接,得到特殊胺改性双酚A

水性丙烯酸酯涂料改性研究进展

水性丙烯酸酯涂料改性研究进展 水性丙烯酸酯涂料是一种环保型涂料,具有优异的耐候性、耐水性和耐化学腐蚀性能,成为现代建筑涂料的主流产品之一。水性丙烯酸酯涂料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涂膜的硬度、耐磨性和耐化学腐蚀性能有待提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 研究人员对水性丙烯酸酯涂料进行了不断的改性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本文将对 水性丙烯酸酯涂料改性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一、纳米颗粒改性 纳米颗粒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 在涂料中起到增强功能和改善性能的作用。研究人员通过将纳米颗粒引入水性丙烯酸酯涂 料中,有效提高了涂膜的硬度、耐磨性和耐化学腐蚀性能。将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引入水性 丙烯酸酯涂料中,可以显著提高涂膜的硬度和耐磨性;将纳米氧化铝颗粒引入水性丙烯酸 酯涂料中,可以明显提高涂膜的耐化学腐蚀性能。研究人员还发现,不同形状和尺寸的纳 米颗粒对水性丙烯酸酯涂料的性能影响存在差异,通过合理选择和设计纳米颗粒,可以实 现对涂料性能的精确调控。 二、功能添加剂改性 功能添加剂是一类具有特殊功能的化学品,可以通过引入到水性丙烯酸酯涂料中,改 善其性能和功能。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添加不同种类和含量的功能添加剂,成功改善了 水性丙烯酸酯涂料的性能。添加超分散剂可以提高水性丙烯酸酯涂料的分散性,降低涂料 的粘度和表面张力,提高其涂布性和涂膜质量;添加抗氧化剂可以提高水性丙烯酸酯涂料 的耐老化性能,延长涂膜的使用寿命。研究人员还通过添加抗菌剂、防霉剂、防火剂等功 能添加剂,成功赋予水性丙烯酸酯涂料新的功能和应用领域。 三、共聚物改性 共聚物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可以通过与水性丙烯酸酯树脂共混共聚,改善水性丙烯 酸酯涂料的性能。研究人员通过引入不同种类和含量的共聚物,成功改善了水性丙烯酸酯 涂料的力学性能、耐化学腐蚀性能和耐候性能。引入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可以提高水性丙烯 酸酯涂料的柔韧性和粘附性;引入丙烯酸类共聚物可以提高水性丙烯酸酯涂料的耐化学腐 蚀性能;引入氟碳类共聚物可以提高水性丙烯酸酯涂料的耐候性能。研究人员还发现,通 过合理设计和控制共聚物的结构和相容性,可以进一步提高水性丙烯酸酯涂料的性能和稳 定性。 四、交联剂改性 近年来,关于水性丙烯酸酯涂料改性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其中纳米颗粒改性、功能添加剂改性、共聚物改性和交联剂改性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方向。这些研究成果不

高性能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

高性能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最近,随着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在环保、性能及安全性等方面取得了许多进步,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本文将从概念、原理、性能、制备方法等几个方面对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进行综述,从而探讨其应用及未来发展。 一、概念 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是由含硅醇及丙烯酸酯组成的液 体体系,它能够形成乳液状体系,乳液体系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能。经过改性,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能够有效地改善固体合金或塑料材料的定型性能。 二、原理 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形成与聚合反应有一定的关联。首先,当有机硅氧烷(SiO2)接触到丙烯酸酯时,两种物质就会发生聚合,形成乳液中的微小颗粒。随后,这些颗粒将继续聚合,形成更大的颗粒,最终形成一种稳定的乳液体系。因此,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可以通过聚合反应来形成。 三、性能 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具有优良的性能,无论是在环保、性能及安全性等方面都具有优势。 (1)环保性能。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包含硅液滴子,这些液滴子可以形成一种有结构性的多孔层,因此,它有助于减少污染物的渗透,同时也可以有效阻隔水分,从而有效保护环境。

(2)高性能。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具有优良的流变性能,它可以调节液体温度,从而改善固体合金或塑料材料的定型性能,因此,它可以显著提高固体合金或塑料材料的拉伸强度。 (3)安全性。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呈低毒性,它不含 放射性成分,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有效防止水蒸汽的流失,从而有效保护产品的质量安全。 四、制备方法 (1)直接聚合法。直接聚合法是制备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 乳液最常用的方法。该方法是将有机硅氧烷与丙烯酸酯直接混合搅拌,然后在高温(常温到150℃)和低湿度(10-30%)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直到形成乳液体系。 (2)水溶性改性法。水溶性改性法是利用水分子与丙烯酸酯发 生氢键作用,从而形成溶液体系,在溶液体系中,有机硅氧烷可以与丙烯酸酯发生聚合反应,从而形成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 五、未来发展 由于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优秀性能,将会在家居装饰、涂料、聚合物领域等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今后,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将在现有的应用领域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还会朝着更多可能性走去,成为一种新型的涂料材料。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也在不断改进,通过优化制备方法和改善性能,让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成为一种环保、高性能、安全性的新型乳液材料。

防水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

防水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 防水丙烯酸酯乳液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能的有机涂料,具有优异的防水性、耐候性、耐腐蚀性和高透光性等特点,因此在建筑、道路、汽车、纺织品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将重点防水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防水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主要应用于纺织品防水处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防水丙烯酸酯乳液的应用领域逐渐扩大,成为建筑、道路、汽车、家具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防水材料之一。因此,对于防水丙烯酸酯乳液的性能、制备方法及应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防水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乳液聚合、悬浮聚合和溶液聚合等。其中,乳液聚合是最常用的制备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产物性能稳定等优点。性能评价方面,主要包括耐水性、耐候性、耐腐蚀性、透光性等指标。已有研究表明,通过调节单体比例、引发剂种类和浓度、乳化剂种类和浓度等参数,可以显著影响防水丙烯酸酯乳液的性能。 在应用领域方面,防水丙烯酸酯乳液已广泛应用于建筑涂料、防水卷材、防水腻子、汽车涂料等领域。特别是在建筑领域,防水丙烯酸酯

乳液作为建筑防水涂料,具有优良的防水性能和耐久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防水丙烯酸酯乳液在道路标线、户外家具、纺织品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虽然防水丙烯酸酯乳液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其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于防水丙烯酸酯乳液的性能评价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导致产品性能的评估不够准确。防水丙烯酸酯乳液的应用领域还有待进一步拓展,需要开发新的应用领域和市场。对于防水丙烯酸酯乳液的环保性能和生物可降解性也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实验设计:根据已有的文献资料,选取不同的单体、引发剂、乳化剂和添加剂进行实验,制备出多种具有不同性能的防水丙烯酸酯乳液。数据采集:采用实验测试方法,对所制备的防水丙烯酸酯乳液进行性能评价,包括耐水性、耐候性、耐腐蚀性、透光性等指标。同时,对防水丙烯酸酯乳液的应用领域进行调查和分析。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和数学模型,对防水丙烯酸酯乳液的性能和应用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本文将得出以下

有机硅改性水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

有机硅改性水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 有机硅改性水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有机硅改性水性丙烯酸酯乳液具有优异的性能,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高性能涂料材料。本文主要介绍了有机硅改性水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方法和应用研究进展,包括乳液的合成原理、有机硅改性剂的选择及乳液的应用领域,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 引言 有机硅改性水性丙烯酸酯乳液是一种以丙烯酸酯聚合物为基体,通过有机硅改性剂的添加和改性而制得的乳液。它具有优异的耐候性、抗污染性、耐化学腐蚀性和耐高温性等特点,在建筑、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2. 乳液的合成方法 2.1 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合成 丙烯酸酯聚合物一般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来合成,反应条件包括温度、气氛、添加剂和引发剂等。通过调整反应条件和合成工艺,可以获得具有一定粒径和分子量的丙烯酸酯聚合物。 2.2 有机硅改性剂的选择 有机硅改性剂是实现有机硅改性的关键。常用的有机硅改性剂有甲基硅烷、乙烯基硅烷和丙烯酸基硅烷等。选择合适的有机硅改性剂可以改善乳液的耐候性、耐高温性和抗粘性等性能。 2.3 乳液的制备 乳液是通过将丙烯酸酯聚合物和有机硅改性剂加入到适量的水中,并加入乳化剂和稳定剂,并进行适当的机械搅拌和乳化过程来制备。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控制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和乳化时间等参数,以获得稳定的乳液。

3. 应用研究进展 有机硅改性水性丙烯酸酯乳液在涂料、胶粘剂、纺织品表面处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涂料领域 有机硅改性水性丙烯酸酯乳液可以制备出高性能的涂料,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耐高温性和耐化学腐蚀性。它可以用于建筑涂料、船舶涂料和电子产品表面涂装等领域。 3.2 胶粘剂领域 有机硅改性水性丙烯酸酯乳液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的胶粘剂,具有优异的粘接性能和耐候性。它可以用于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组装和家具制造等领域。 3.3 纺织品表面处理领域 有机硅改性水性丙烯酸酯乳液可以用于改善纺织品的表面性能,如防水、防油和抗污染性。它可以用于户外服装、帐篷和鞋子等产品的表面处理。 4. 研究展望 有机硅改性水性丙烯酸酯乳液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首先,需要进一步改进合成方法,提高乳液的稳定性和粒径分布。其次,需要研究有机硅改性剂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为合理选择有机硅改性剂提供理论指导。最后,需要深入研究乳液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性能要求和适用范围,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5. 结论 有机硅改性水性丙烯酸酯乳液作为一种高性能涂料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合理选择丙烯酸酯聚合物和有机硅改性剂,并控制合成方法和工艺参数,可以获得具有优异性能的乳

AHBP-Na改性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研究

AHBP-Na改性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研究 王孝科;田敉 【期刊名称】《绿色建筑》 【年(卷),期】2008(024)003 【摘要】采用顺丁烯二酸酐对超支化聚酯(HBPE)末端基的改性得到新的端丙烯酸基超支化聚合物(AHBP),用Na0H中和可得水溶性端内烯酸基超支化聚酯(AHBP-Na).利用AHBP-Na作为水溶性共聚单体,研究其对丙烯酸酯乳液的改性影响.研究表HfJAHBP-Na可以用于乳液聚合,且用量以占单体总量的1%~3%较为合适.所得乳胶粒粒径为106~116 nm,粒径多分散系数PDI为0.058~0.067,乳液黏度下降33%~43%,且能显著提高其耐水性,并可使乳胶膜硬度提高三个等级,从3B升到HB.AHBP-Na的加入还可以提高乳液的稳定性,当加入单体量3%的AHBP-Na时,可使乳液钙离子稳定性提高3倍. 【总页数】4页(P22-25) 【作者】王孝科;田敉 【作者单位】重庆科技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重庆,401331;重庆科技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重庆,4013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56+1.65 【相关文献】

1.高性能聚丙烯酸酯乳液改性修补砂浆性能研究 [J], 李龙梓;邓建良;濮琦 2.原位聚合制备纳米SiO2-全氟烷基丙烯酸酯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及性能研究 [J], 陈静;杨建军;张建安;付立兵;吴庆云;吴明元;王雷;丁朝阳 3.脂环族环氧丙烯酸酯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J], 陈媛;张良均;陈启明 4.改性硅溶胶/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J], 鲁沁;皮艳;赖科言;付义纯;王国顺;叶代勇 5.高含氢聚甲基硅氧烷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Ⅰ.共聚乳液的合成及作棉织物涂层剂的性能 [J], 王香梅;张丽华;张建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型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改性及应用研究

新型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改性及应用研究 新型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改性及应用研究 摘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丙烯酸酯乳液在许多应用领域中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本文综述了新型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改性技术以及其在涂料、粘合剂和纺织品等方面的应用。通过对相关研究的综合分析,我们发现,新型丙烯酸酯乳液在环保型涂料、耐高温粘合剂以及功能纺织品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引言 丙烯酸酯作为一种重要的合成聚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在塑料、涂料、纺织品和粘合剂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丙烯酸酯乳液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着环境污染和性能不足的问题。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关注新型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改性和应用。 2. 新型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 制备新型丙烯酸酯乳液的方法主要包括乳化聚合方法、纳米乳化方法和原位聚合方法等。乳化聚合方法是最常见的制备方法,通过将丙烯酸酯单体与乳化剂和水混合,并添加引发剂,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得到丙烯酸酯乳液。纳米乳化方法利用纳米技术,将丙烯酸酯单体分散为纳米级颗粒,获得乳液。原位聚合方法通过在胶体微粒表面引发聚合反应,制备粒径小且颗粒分布均匀的丙烯酸酯乳液。 3. 新型丙烯酸酯乳液的改性技术 为了提高新型丙烯酸酯乳液的性能,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改性技术。一种常见的改性方法是通过添加改性剂对乳液进行表面

改性。表面改性剂可以改善乳液的分散性、稳定性和抗污染性能。另外,研究人员还可以通过共聚合、交联和引入功能基团等方法对乳液进行改性。这些改性技术可以调节乳液的粒径分布、粘度、流变性能等,并赋予其特定的功能。 4. 新型丙烯酸酯乳液在涂料领域的应用 新型丙烯酸酯乳液在涂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传统的溶剂型涂料存在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问题,而环保型丙烯酸酯乳液涂料由于其无溶剂、低挥发性和环保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室内涂料和建筑涂料等领域。此外,新型丙烯酸酯乳液还可以用于制备耐高温涂料,具有耐高温、耐候性和抗老化性能。 5. 新型丙烯酸酯乳液在粘合剂领域的应用 由于其优异的粘接性能,新型丙烯酸酯乳液在粘合剂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电子领域,新型丙烯酸酯乳液可以用于制备无铅焊接的粘合剂,具有高温耐性、导电性和可固化性能。 6. 新型丙烯酸酯乳液在纺织品领域的应用 将新型丙烯酸酯乳液应用于纺织品领域可以赋予纺织品特殊的功能性。例如,将具有抗菌、防水、防油等功能的改性剂添加到丙烯酸酯乳液中,可制备具有抗菌、防水、防油等功能的纺织品。 7. 结论 新型丙烯酸酯乳液作为一种环保、高性能的材料,在涂料、粘合剂和纺织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改进制备方法和改性技术,可以进一步改善丙烯酸酯乳液的性能,拓展其应用范围。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新型丙烯酸酯乳液在电子、医疗和环保等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推动其产业化进程

丙烯酸酯类聚合物乳液包覆改性纳米SiO2粒子研究.doc

丙烯酸酯类聚合物乳液包覆改性纳米SiO2粒子研究 刘篪,高彦芳 清华大学化工系高分子所,北京100084 在制备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过程中,对无机纳米粒子的表面改性是改善纳米粒子在基体中的分散,提高界面相容性,得到性能良好的纳米复合材料的重要手段。由于纳米SiO2粒子的易团聚性和其在聚合物基体中的难分散性,纳米SiO2粒子的表面处理是本文研究的关键.本文研究了带有羧基活性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三组分无规共聚物(MMA—BA-MAA)乳胶粒子,在机械搅拌作用下,与无机纳米粒子的作用过程中,变形、破碎、吸附并最终包覆无机纳米SiO2粒子的改性方法。探讨了聚合物乳液法表面改性无机纳米粒子的机理,研究了不同聚合物玻璃化温度(T g)以及不同的复合温度,聚合物乳胶粒子表面改性SiO2无机纳米粒子的情况。 图1为SiO2复合粒子的红外吸收光谱,可以看到在1100cm-1,812cm-1,471cm—1等 SiO2特征吸收峰的基础上,SiO2复合粒子在 1730cm-1处,出现了非常显著的饱和链状羧酸酯的 特征吸收峰,正是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特征吸收峰, 表明了复合粒子抽提处理后仍存有丙烯酸酯共聚 物,可证明聚合物实现了与SiO2的复合。 Fig.1 FTIR spectra ofacrylate polymer/ SiO2composite particles. (a)ﻩﻩﻩ(b) (c) Fig2.TEM photos of SiO2 (a),composite particles under compounding temperatures of 298K(b) and 358K(c)。 图2(a)为复合前SiO2纳米粒子的TEM照片,纳米粒子的粒径为15nm左右,团聚较为

羟基丙烯酸乳液的制备及应用技术研究进展

羟基丙烯酸乳液的制备及应用技术研究进展 羟基丙烯酸乳液的制备及应用技术研究进展 史立平,刘银,蔡青青,孔志元(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常州 213016) 0 引言 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涂料既具有溶剂型双组分聚氨酯涂料的高性能,又兼有水性涂料的环保优势,已成为涂料水性化技术研究的热点。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涂料由水性羟基树脂和水性异氰酸酯固化剂组成,其中水性羟基树脂是决定涂膜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应用于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涂料的水性羟基树脂主要有羟基丙烯酸分散体和羟基丙烯酸乳液两大类,其性能各具特点。羟基丙烯酸分散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较低,一般只有几千,体系中通常含有一定量的有机溶剂,对水性异氰酸酯固化剂有着良好的分散性和相容性,由其所制备的涂料表干速度较慢,往往超过1 h,但涂膜的光泽及丰满度较好。由于水性异氰酸酯固化剂价格远高于溶剂型异氰酸酯,且分散体的羟基含量通常超过3%,固化剂用量较大,涂料的综合使用成本高,因而羟基丙烯酸分散体往往用于需要高光泽、高装饰性的场合。而羟基丙烯酸乳液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达几万甚至十几万,即使不使用固化剂,涂膜干燥后也已具备一定的性能,同时还具有可施工时间长、湿膜厚度达300 μm 时仍不会起泡、体系的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低、涂膜干燥速度快等优点,并可通过调节制备羟基丙烯酸乳液的单体组成,使涂膜既柔韧又坚硬。另外,羟基丙烯酸乳液的羟基含量通常在3% 以下,固化剂用量少,因而有较强的使用成本竞争优势,羟基丙烯酸乳液已在地坪涂料、木器涂料、内外墙涂料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市场对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涂料性能要求的不断提升,涌现出大量有关羟基丙烯酸乳液制备的新技术、改性及应用技术的研究报道。 1 羟基丙烯酸乳液的聚合技术进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