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树脂改性苯-丙乳液胶粘剂的制备

环氧树脂改性苯-丙乳液胶粘剂的制备

刘波

【摘要】The epoxy resin modifying styrene -butyl acrylate emulsion adhesive was prepared by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method. The effects of initiator content, complex emulsifier content, styrene/butyl acrylate mass ratio and exposy resin content on the peeling strength of the adhesive were discussed. The optimum polymerization formula were optimized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 The fourier -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were applied to characterize the compositions of i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btained product had a excellent adhesion strength.%通过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出环氧树脂改性苯-丙乳液胶粘剂。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分析不同引发剂加入量、复合乳化剂加入量、苯乙烯/丙烯酸丁酯质量比、环氧树脂加入量等因素对其剥离强度的影响,优化出最佳聚合配方。采用红外光谱(FTIR)对其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产品具有良好的粘结强度等性能。

【期刊名称】《广州化工》

【年(卷),期】2012(040)009

【总页数】4页(P92-94,106)

【关键词】环氧树脂;改性;苯-丙乳液;胶粘剂

【作者】刘波

【作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石油化工学院,辽宁辽阳111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32.6

苯-丙乳液胶粘剂是水性胶粘剂之一,具有许多优良性能,已成功运用于各行各业。但传统苯-丙乳液胶粘剂及其衍生产品仍有许多不足,例如成膜性能较差、最低成膜温度偏高、胶粘剂涂层强度低等[1-4]。为了赋予苯丙乳液胶粘剂更加优良

的性能,可通过乳液共聚,在苯丙乳液中引入少量功能性单体,实现对苯丙乳液的改性。采用环氧树脂对传统的苯丙乳液实施交联改性,能提高苯丙乳液胶粘剂的成膜性能、涂膜硬度和耐玷污性。另外通过添加少量功能性单体,选择不同的乳化剂种类及配比,尤其是进行粒子设计,如采用核壳组成设计及聚合工艺,可使其具有某些特定的性能,从而被赋予某些不同的专门用途[5-7]。环氧树脂通常是环

氧氯丙烷和二酚基丙烷(双酚A)的缩聚物。环氧树脂中含有羟基、环氧基等极性基团。它易与许多表面产生次价键、氢键和主价键,因而具有极强的附着力。同时环氧基和羟基能与其他化合物官能团(如氨基、羟基及羧基)反应形成网络结构,从而获得高机械性能。结构中的醚键可以自由旋转,加上交联点间存在许多碳氢脂肪键,使得其具有一定韧性。环氧树脂有优良的耐化学药品性,特别是耐酸碱性能。环氧基有好的粘接性,醚键有耐腐蚀性,羟基具有粘接性。这样环氧树脂可以和苯-丙乳液胶粘剂发生共聚,从而可以把环氧树脂的优点接到苯-丙乳液胶粘剂中,提高苯-丙乳液胶粘剂的强度、粘接性、成膜性能、涂膜硬度和耐玷污性等[8-10]。

1.1 实验材料、仪器、设备

丙烯酸丁酯(BA),化学纯,沈阳东陵精细化学公司;过硫酸铵(APS),分析纯,天津大茂化学试剂供应站;苯乙烯(St),化学纯,沈阳新西试剂厂;亚硫酸氢钠,分析纯,天津大茂化学试剂供应站;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化学纯,天津瑞金特化学品有限公司;乳化剂OP-10,工业品,辽宁奥克化学品有限公司;环氧树脂E-44,工业

品,沈阳化工有限公司;丙烯酰胺(AM)化学纯,沈阳新西试剂厂;碳酸氢钠,分析纯,沈阳新西试剂厂。恒温水浴,CS501型,辽阳试验设备厂;干燥箱,668型,重庆

实验设备厂;电子万能材料试机,CMT6104型,深圳市新三思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红外光谱仪,Nicolet-470型,美国NICOLET公司,旋转粘度计,NDJ-1型,上海天平仪器厂;DSC差热分析仪,Mettler-ToledoDSC-822型,瑞士Mettler 公司。

1.2 环氧树脂改性苯-丙乳液胶粘剂的制备

在500 mL四口瓶中加入定量的去离子水、加入定量的复合乳化剂、碳酸氢钠、

环氧树脂(环氧树脂已经溶解在50%苯乙烯单体中)和丙烯酸丁酯单体,进行高速乳化(300 rpm),时间控制在15 min左右,作为种子乳化液及核乳化液备用。

在500 mL四口瓶中加入定量的去离子水、加入定量的复合乳化剂、单体,进行

高速乳化(300 rpm),时间控制在15 min左右,作为壳乳化液备用。

在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滴液漏斗、温度计、的四口烧瓶中,加入种子乳化液(20%单体总量),边搅拌边升温至75℃,加入一定量的引发剂,使乳化液生成种

子乳液,种子聚合的时间大约为15~30 min,然后将温度设定为(75±1)℃,开始滴入核乳化液,同时间歇加入一定量的引发剂,控制滴加速度1.5~2 h滴完,当

核乳化液滴完后;继续滴入壳乳化液,同时间歇加入一定量的引发剂,控制滴加速

度1.5~2 h滴完,滴完壳乳化液后,在80℃保温1 h。然后降温至50℃,加入

碳酸氢钠饱和溶液3 mL,调pH值7~9,过滤即得产品,同时计量产量和凝胶量。对产品进行测试:固含量、粘度等。

1.3 测试样品制备和测试方法

1.3.1 固含量的测定

采用称重法(GM)测量。准确称量1~2 g的乳液样品置于己称重的称量瓶中,在烘箱中于100℃下烘干至恒重2 h以上,固含量S按下式计算:

式中:W1——烘干后样品恒重,g

W2——样品重,g

1.3.2 粘度的测定

使用NDJ-79型旋转粘度计,测试温度为(25±0.5)℃。

1.3.3 pH 值的测定

用精密pH试纸测定。

1.3.4 红外吸收光谱的测定

将乳液成膜后,用美国Nicolet公司的红外扫描仪对试样进行扫描MAGNA-

IR750型傅立叶变换的红外扫描仪对试样进行扫描,扫描次数为16次。

1.3.5 剥离强度的测定

剪切强度的测试方法按HG/T 2727-95进行。试样为100 mm×20 mm×2 mm 的合成革。搭接面积为20×15 mm2。

1.3.6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的测定

将乳液成膜后,用Mettler Toledo DSC-822e型差热分析仪测试聚合物的玻璃

化转变温度,样品重4~10 mg,气氛为N2,气流量为100 mL/min,测试范围为-30~150℃,升温速率为10℃/min。

2.1 正交实验与结果分析

在探索性实验的基础上,按L9(34)正交实验考察了A-引发剂加入量/%(相对单体质量,以下同);B-复合乳化剂加入量/%;C-ST/BA质量比;D-环氧树脂加入量/%,对环氧树脂改性苯-丙乳液胶粘剂剥离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见表1。

由表1中数据通过方差分析可知,各因素对苯-丙乳液胶粘剂力学性能的影响顺

序为 D>A>C>B,优化条件为A3 B3 C2 D2,即合成苯丙乳液胶粘剂时,引发

剂用量为单体含量的0.6%,复合乳化剂(OP-10和十二烷基磺酸钠)的用量为单

体质量的6%,ST/BA质量比为50/50,环氧树脂加入量为单体质量的5%,按

A3 B3 C2 D2制得的试样为最佳,最佳试样的凝胶量为1.30 g,固含量为30%,粘度14 ×10-3 Pa·S,pH 值为 7.3,剥离强度为 0.90 MPa。

2.2 各种因素对环氧树脂改性苯-丙乳液胶粘剂剥离强的影响

2.2.1 引发剂加入量对环氧树脂改性苯-丙乳液胶粘剂剥离强度的影响

由图1可见,苯-丙乳液胶粘剂的剥离强度随着引发剂用量逐渐减小到达最低点

后略有上升但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引发剂用量小则体系中自由基的浓度低,体系的杂质的消耗了一定量的自由基,使得单体与自由基碰撞的机会减少,因而转化率低,使得胶粘剂剥离强度也小;引发剂用量大则体系中自由基的浓度高,使得单体

与自由基碰撞的机会增加,生成的聚合物分子量大,乳液胶粘剂剥离强度大。综上,引发剂的加入量为单体含量的0.6%时剥离强度较高。

2.2.2 复合乳化剂加入量对环氧树脂改性苯-丙乳液胶粘剂剥离强度的影响

由图2可以看出环氧树脂改性苯-丙乳液胶粘剂的剥离强度随着乳化剂的用量增

加而增大。复合乳化剂在聚合反应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复合乳化剂用量过低,没有达到临界胶束浓度,反应体系不能形成胶束,基本上起不到乳化作用,单体与水互不相溶;当超过临界胶束浓度后,随着乳化剂用量的增大,乳化能力增强,形

成的乳胶粒数目增多,粒径减小,使反应比较完全,聚合速率增大,胶液稳定,使乳胶粒之间的间隙减小,粘接力增强。因此,乳化剂用量的确定要兼顾乳液性能和稳定性两个方面。综合以上因素,复合乳化剂加入量在6%时为宜。

2.2.3 ST/BA加入量对环氧树脂改性苯-丙乳液胶粘剂剥离强度的影响

由图3可知,改变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在单体组分中的配比,随着苯乙烯与丙烯

酸丁酯比值的增大,剥离强度不断提高而后下降。这是由于苯乙烯带有苯环,具有刚性,是一种硬单体,有利于增加苯丙乳液胶粘剂涂层的硬度,并提高其光泽度,但苯乙烯含量过多,胶粘剂涂层的抗老化性能会下降,变脆。单体组分中的丙烯酸丁酯是软单体,能提高乳液的胶粘性,增强膜的韧性,利于剥离强度的提高,但丙

烯酸丁酯的含量过多,会导致胶粘剂涂层变软,影响剥离强度。综上,实验发现当苯乙烯与丙烯酸丁酯的质量比为50/50时,剥离强度较高。

2.2.4 环氧树脂加入量对环氧树脂改性苯-丙乳液胶粘剂剥离强度的影响

由图4可知,试样的剥离强度随着环氧树脂的加入量的逐渐增加剥离强度先增大

后降低;随着环氧树脂含量的增加,涂膜的吸水率下降,交联度增加,耐水性增强;

但环氧树脂用量继续增大,并不是所有环氧树脂都能进入乳胶粒中成核,大部分会附着在乳胶粒的表面,使得凝胶率增大,此时的环氧树脂在乳液胶粘剂成膜时,不仅起不到增强作用,反而充当了杂质的作用,使胶粘剂涂层的综合性能下降。实验表明,环氧树脂最佳用量为5%。

2.3 环氧树脂改性苯-丙乳液胶粘剂红外光谱分析

760 cm-1处是环氧环的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1160 cm-1处是环氧基的特征

吸收峰;1730 cm-1处是环氧环的骨架振动吸收峰;769 cm-1和699 cm-1为

单取代苯的特征峰;1154 cm-1是脂肪族和苯环类单体共聚合时产生的-C-O-

C-的特征吸收峰;1730 cm-1处是羰基吸收峰;1236、1023、1171 cm-1处是BA 中C-O-C的伸缩振动吸收峰;965 cm-1处是BA中C=O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另外,1637 cm-1处未出现C=C的伸缩振动吸收峰,表明聚合反应已经完成。综上所述,各种功能单体均参加了聚合反应,且相应基团的FT-IR特征峰明显,说明环氧树脂改性苯丙共聚乳液的预期结构被成功合成。

2.4 环氧树脂改性苯-丙乳液胶粘剂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DSC)

玻璃化温度的高低是影响乳液胶粘剂的最低成膜温度、粘接性能等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由图6可知,加入环氧树脂改性的苯-丙乳液胶粘剂的两个玻璃化温度Tg 分别为41.83℃和94.33℃。玻璃化温度Tg为41.83℃是壳层;94.33℃是核层。

由此可以表明环氧树脂改性苯-丙乳液胶粘剂是核壳结构。

经过正交实验得到了环氧树脂改性苯-丙乳液胶粘剂的最佳配比为引发剂加入量为

0.6%(相对于单体质量,下同),复合乳化剂加入量为6%,ST/BA质量比为50/50,环氧树脂加入量为5%。根据红外谱图提示各种功能单体均参加了聚合反应,且相应基团的FT-IR特征峰明显,合成了环氧树脂改性苯-丙乳液胶粘剂。环氧树脂改性苯-丙乳液胶粘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涂料与粘合剂,

改性后的苯-丙乳液胶粘剂既具有环氧树脂高强度、耐腐蚀、附着力强的优点,又具有苯-丙乳液胶粘剂耐候性、光泽好等特点,其涂膜有良好的硬度、耐污染性及耐水性。用环氧树脂改性后的苯-丙乳液胶粘剂的剥离强度为0.90 MPa,未改性苯-丙乳液胶粘剂的剥离强度为0.49 MPa,改性后为改性前剥离强度的1.84倍。

【相关文献】

[1]揭芳芳.核壳型苯丙微乳液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07. [2]郭文录,朱华伟,张莉.环氧改性苯丙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10,39(1):9-12.

[3]曹同玉,刘庆普,胡金生.聚合物乳液合成原理、性能及应用(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4]张在新.胶粘剂世界市场概述[J].中国胶粘剂,1996,5(6):26-30.

[5]张心亚,涂伟平,陈焕钦,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乳液的研究进展[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3,20(2):84.

[6]张瑜,韦亚兵,熊家文,聚丙烯酸酯无皂核壳乳液聚合反应研究[J].化学与粘合,2002,

39(3):113.

[7]刘文芳,李树材.增稠树脂对丙烯酸酯乳液胶粘性能的影响[J].热固性树脂,2000,

15(5):33.

[8]王沛熹.废聚苯乙烯(WPS)制木材胶粘剂[J].中国胶粘剂,2001,10(1):17-20.

[9]刘国杰,颜镇.浅议胶合木与胶粘剂[J].林产工业,1998,25(3):1-4.

[10]李陶奇.玻璃纤维加工用环氧改性醋丙树脂乳液合成研究[J].玻璃纤维,2006,35(6):3 -4.

苯丙乳液BC-01

苯丙乳液BC-01 一、组成:本品系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酯多元共聚而成的阴非离子型乳液。 二、性能与用途 本品是在BC-01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提高的一个新品种,各项性能优于BC-01,适合于外墙涂料、真石涂料、浮雕涂料、透明防水涂料等各种建筑涂料的底涂、面涂、使用。耐老化可达10年以上。 三、技术指标 苯丙乳液TC-01 一、组成:本品系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酯多元共聚而成的阴非离子型乳液。 二、性能与用途 本品是在BC-01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提高的一个新品种,各项性能优于BC-01,适合于外墙涂料、真石涂料、浮雕涂料、透明防水涂料等各种建筑涂料的底涂、面涂、使用。耐老化可达10年以上。 光亮耐水苯丙乳液TC-02 一、组成:本品系少量苯乙烯和多种(甲基)丙烯酸酯及进口助剂特殊工艺聚合而成的乳液。 二、性能与用途 TC-02是近期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聚合而成,其特点是采用新的聚合方法及进口助剂,使乳液成膜后光泽更加丰满,耐水性能大大提高,耐候性能、耐老化性能、耐碱性能高于纯丙乳液且价位较低,是较有前途的品种。同样的用量可使外墙涂料大大延长其使用寿命。

三、性能指标: 纯丙乳液 一、组成:本品系有多元丙烯酸酯共聚而成的阴离子型树脂乳液。 二、性能及用途 该乳液涂膜物理性能十分优异,耐水性、耐酸碱性等化学物质的腐蚀性和耐紫外线的降解性能等十分优良,经室外长期曝晒,其涂膜仍保持良好的光泽度,显示出优越的耐风化性、耐候性、耐污染性和耐粉化性等;另一个突出的优点是不使用外增塑剂,因耐不存在因为外增塑剂逸失耐使涂膜变脆的问题,此外,由于粒径很细,因而成膜后涂膜的光泽度高,透明性好,不仅配制出光泽度很高的有光内外墙乳胶漆、瓦面漆、仿真石漆、水性装饰漆等,还常用做水性木器底漆和面漆。 硅丙乳液 一、组成:本品系(甲基)丙烯酸酯与进口有机硅单体共聚而成的阴非离子型乳液。 二、性能与用途 本品以纯(甲基)丙烯酸酯与有机硅单体采用多元共聚而成的乳液,具有极高的附着力,渗透力,光泽度高,抗紫外线,抗沾污,粘连性好,高耐水,高耐候(耐候性可达十五年之久),非常适合制作高层建筑外墙乳胶漆。高光罩面漆,真石漆、罩光剂、瓦面漆、水性木器漆、透明防水剂等高档涂料,性能可与氟碳涂

水性环氧-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制备研究进展

水性环氧-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制备研究进展 环氧树脂自1947年美国开始工业化生产以来,以其优异的粘接性、附着性、稳定性、耐化学品性、绝缘性及机械强度等特性广泛地用于涂料、粘合剂及复合材料等领域。由单一环氧树脂制备的水性涂料具有环境友好的优点,但其耐水性、耐化学品性等方面与溶剂型环氧树脂涂料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应用推广受到限制。因此,化学工作者尝试对水性环氧树脂进行改性,以改善单一水性环氧树脂的不足,进一步扩大其应用范围。丙烯酸酯乳液具有较好的抗污性、韧性、耐候性等优点,在涂料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水性环氧树脂-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制备方法主要有溶液聚合法、乳液聚合法等。本文结合国内外水性环氧-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现状,重点溶液聚合法和乳液聚合法制备水性环氧-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改进思路。 1、溶液聚合法 近年来,随着国内环保法规日趋严格,水性环氧树脂-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备受关注,目前主要有2种制备方法:一是物理共混,此类方法制备简单,产品同时具有环氧树脂和丙烯酸酯的优点,但环氧树脂含量低且贮存稳定性较差;二是化学改性,即利用官能团间的反应来改性丙烯酸酯乳液,以期获得性能优异的乳液。化学改性可通过溶液聚合和乳液聚合两种途径实现。溶液聚合法又分为溶剂体系中的酯化法和溶剂体系先接枝再水分散法。酯化反应主要是通过有机酸和无机酸与环氧树脂的环氧基发生酯化反应,再向反应产物中加入弱碱将其中和成盐,从而达到将环氧树脂水性化的目的。通过酯化反应制备水性环氧树脂-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工艺简单、无需外加乳化剂。然而,由于酯基易水解,导致乳液的稳定性不好,另一方面由于环氧基已消耗,所得乳液涂膜耐腐蚀性不佳,且不能实现单组分自交联。 溶液接枝反应法最早是Woo等于1982年开发的,一般是将环氧树脂溶于溶剂中,再投入丙烯酸单体(如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等)及引发剂,加热反应,使环氧树脂分子中的亚甲基—CH2—或次亚甲基—CH—成为活性点而引发丙烯酸单体聚合,生成含富酸基团的改性环氧树脂,加碱中和,再加入水后即可制得水性环氧树脂-丙烯酸酯复合乳液。Robsion和Woo等人在溶剂条件下将丙烯酸单体接枝到环氧分子骨架上,制得不易水解的水性环氧树脂。Robsion用DSC和13C-NMR表征接枝共聚物,发现含有20%的丙烯酸和80%的环氧树脂。反应机理为自由基聚合机理,接枝位置为环氧分子链上的脂肪碳原子,接枝率低于100%,最终产物为未接枝的环氧树脂、接枝的环氧树脂和聚丙烯酸的混合物,由于无酯键的存在,用碱中和可得水基乳液。上述接枝所得环氧树脂-丙烯酸酯分散液由于环氧基的存在,其贮存稳定性不能满足实际应用要求。为此,需要对它进行改性。朱国民等先将环氧树脂用磷酸酸化,再与丙烯酸接枝共聚,制得比直接接枝的环氧树脂产物稳定性更好的水基分散体。发现其稳定性随制备环氧磷酸酯时磷酸的用量、丙烯酸单体用量和环氧树脂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提高,其中丙烯酸单体用量是影响稳定性的最主要的因素。张凯等先在溶剂条件下用丙烯酸酯类单体接枝改性环氧树脂,使疏水的环氧树脂链段上带有亲水基团,然后采用氨中和成盐分散制备环氧树脂分散液。此法减少了挥

丙烯酸酯乳液胶黏剂配方组成-生产工艺及应用

丙烯酸酯乳液胶黏剂配方组成,生产工艺及应用导读:本文详细介绍了丙烯酸酯乳液胶黏剂的分类,组成,配方等等,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中所列出配方表数据经过修改,如需要更详细的内容,请与我们的技术工程师联系。 1. 背景 丙烯酸乳液型胶粘剂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的一种聚合物乳液胶粘剂,它一般是由丙烯酸酯类和甲基丙烯酸酯类共聚或加入醋酸乙烯酯等其它单体共聚而成。该胶粘剂耐候性、耐水性、耐老化性能特别好,并目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和很大的断裂仲长率,广泛用于包装、涂料、建筑、纺织以及皮革等行业。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愈发重视,环境友好型产品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乳液型胶粘剂因具有无毒无害、无环境污染、不易燃易爆、生产成本低、使用方便等优点而逐渐成为未来胶粘剂的发展趋势。 禾川化学是一家专业从事精细化学品以及高分子分析、研发的公司,具有丰富的分析研发经验,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可以运用尖端的科学仪器、完善的标准图谱库、强大原材料库,彻底解决众多化工企业生产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利用其八大服务优势,最终实现企业产品性能改进及新产品研发。 样品分析检测流程:样品确认—物理表征前处理—大型仪器分析—工程师解谱—分析结果验证—后续技术服务。有任何配方技术难题,可即刻联系禾川化学技术团队,我们将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配方技术解决方案! 2. 丙烯酸乳液胶黏剂 聚丙烯酸酯是一类具有多种性能的、用途广泛的聚合物,其乳液一般是以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或丙烯酸丁酯为主要单体,与甲基丙烯酸酯单体、苯乙烯、丙烯腈等共聚形成乳液。对聚合物的结构或聚合方法加以改进,可使得改性后的丙烯酸酯胶黏剂性能更加优异。 2.1有机硅改性 有机硅树脂具有优异的耐高低温性能和耐水性能,利用有机硅对聚丙烯酸酯类乳液胶粘剂改性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有机功能烷氧基硅烷作为粘合促进剂和交联剂,广泛用于胶粘剂、密封胶和涂料等领域。有专家研究了一种专用于水

环氧树脂改性苯-丙乳液胶粘剂的制备

环氧树脂改性苯-丙乳液胶粘剂的制备 刘波 【摘要】The epoxy resin modifying styrene -butyl acrylate emulsion adhesive was prepared by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method. The effects of initiator content, complex emulsifier content, styrene/butyl acrylate mass ratio and exposy resin content on the peeling strength of the adhesive were discussed. The optimum polymerization formula were optimized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 The fourier -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were applied to characterize the compositions of i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btained product had a excellent adhesion strength.%通过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出环氧树脂改性苯-丙乳液胶粘剂。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分析不同引发剂加入量、复合乳化剂加入量、苯乙烯/丙烯酸丁酯质量比、环氧树脂加入量等因素对其剥离强度的影响,优化出最佳聚合配方。采用红外光谱(FTIR)对其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产品具有良好的粘结强度等性能。 【期刊名称】《广州化工》 【年(卷),期】2012(040)009 【总页数】4页(P92-94,106) 【关键词】环氧树脂;改性;苯-丙乳液;胶粘剂 【作者】刘波 【作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石油化工学院,辽宁辽阳111003

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标准

备案号:173826S-2016 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 Q/WHKS 武汉开思新材料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WHKS015T-2016 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标准 武汉开思新材料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是近年来薄层铺装路面与透水路面等工程中采用的新型建筑材料,为严格控制胶粘剂产品质量,确保薄层铺装路面与透水路面等工程的工程安全,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确立的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主要参照我国胶粘剂、树脂等材料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同时考虑到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与钢桥面、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的粘接性能。根据相关标准,结合验证试验结果对胶粘剂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给与具体规定。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武汉开思新材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奇王少波贾军 1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保证、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改性环氧树脂薄层铺装工程、透水胶粘石、环氧砂浆、改性环氧防水涂料用双组分改性环氧胶粘剂。 2、引用标准 JC 887-2001 干挂石材幕墙用环氧胶粘剂 GB/T 1630-1989 环氧树脂命名 GB/T 13657-2011 双酚A型环氧树脂 GB/T 4612-1984 环氧化合物环氧当量的测定 GB/T 2570-1995 树脂浇铸体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GB/T 2571-1995 树脂浇铸体冲击试验方法 GB 7124-2008 胶粘剂拉伸剪切强度的测(刚性材料对刚性材料) GB/T9966.1-2001 天然饰面石材试验方法第1部分:干燥、水饱和、冻融循环后压缩强度试验方法 GB/T 12954.1-2008 建筑胶粘剂试验方法第1部分陶瓷砖胶粘剂试验方法 JC/T 547-2005 陶瓷墙地砖胶粘剂 JC 830.2-2005 干挂饰面石材及其金属挂件第二部分 3、分类 3.1 品种 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为双组分环氧型,按使用地点不同分为非机动车道薄层铺装型(KS-HY1)、机动车道薄层铺装型(KS-HY2)、透水铺装型(KS-HY3)、环氧砂浆型(KS-HY4)、防水涂料型(KS-HY5)。 3.2 产品标记 胶粘剂按下列顺序标记:名称、品种、分类号。 标记示例: 名称品种分类号 2

水性环氧树脂

水性环氧树脂的制备 姓名默蓬勃学号 050821102 摘要:本文对环氧树脂进行了简介,对水性环氧树脂的制备方法做了系统的总结,其中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并介绍了水性环氧树脂的的改性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关键词:水性环氧树脂;制备;改性;应用 1引言 作为三大通用型热固性树脂[环氧树脂(EP)、酚醛树脂(PF)和不饱和聚酯树脂]之一,EP 自1947 年问世以来,一直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EP 中含有独特的环氧基,以及羟基、醚键等活性基团和极性基团,因而具备很多优异的性能。与其他热固性树脂相比,EP 的力学性能优异,作为胶粘剂使用时有着较高的粘接强度。此外,EP固化剂的种类繁多,再加上众多的促进剂、改性剂和添加剂等,通过各种组合和调配可以获得几乎能满足所有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要求的固化产物,这是其他热固性树脂所无法比拟的[1]。环氧树脂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环氧基团的聚合物,用途广泛,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能,受到广泛关注。传统溶剂型的环氧树脂,在使用过程中释放大量的有机污染物(VOC),对环境造成污染。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增强,不含有机溶剂(VOCfree)或低VOC、或不含HAP(有害空气污染物,Hazardous Air Pollutants)的系统成为新的方向。所谓水性EP 是指通过物理或者是化学的方法使EP 以微粒或液滴的形式分散在以水为连续相的分散介质中而配得的稳定分散体系。与传统的EP相比,水性EP 不仅满足当前环境保护的要求,而且操作性能较好,尤其是它可以与其他水性体系配合使用,因而可以达到相互弥补,充分发挥各自性能的目的。水性EP 的突出优势还表现在该混合体系可在室温和潮湿的环境中固化,有合理的固化时间,并有较高的交联密度,这是常见的水性丙烯酸和水性聚氨酯涂料所无法比拟的[2]。 2水性环氧树脂的制备 EP 尽管含有一定数量的极性基团,但是由于其较长的非极性分子主链的存在使得它本身并不能溶解在水中。要制备稳定的水性EP 体系,必须在其分子链中引入强的亲水基团(如羟基、羧基等)或者是在水性体系中加入一些同时亲水和亲油的组分(乳化剂)[3]。水性EP(准确地讲,应该是分散在水中的EP胶液),可分为水乳型EP 胶液(EP水乳液)和水溶性EP 胶液(EP 水溶液)两类。其制备方法有两种:乳化剂乳化法和自乳化法。 2.1乳化法 2.1.1乳化剂乳化法 乳化剂是表面活性剂的一种,在结构上同时含有亲水以及亲油组分。它的HLB 值是影响其乳化性能及其乳化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想要得到稳定的乳

硅氧烷偶联剂VTES及含氟丙烯酸酯G04改性苯丙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硅氧烷偶联剂VTES及含氟丙烯酸酯G04改性苯丙乳液的合 成及性能研究 赵佳树;魏刚;乔宁 【摘要】A modified styrene -acrylate emulsion which can be used at high temperature to impart anti-corrosion resistance has been prepared using triethoxyvinylsilane (VTES) and dodecafluoroheptyl methacrylate (G04). Using methacrylate, butyl aery late, styrene, acrylic acid, VTES and G04 as co-monomers, a stable fluorosiloxane modified styrene - acrylate emulsion was synthesized by a semi-continuous polymerization process. FT-IR spectroscopy 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copolymer, and the effects of varying the amounts of VTES and C04 on the water absorption , attachment strength, high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and anti-corrosion performance of the modified emulsion film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dified emulsion film had excellent mechanical and anti-corrosion properties below 120℃, and the water absorption of the film was reduced to 5% when the amounts of VTES and C04 were 5% and 18% , respectively, of the total amount of co-monomers. Besides, when the amount of alcohol was 5% , the self-condensation of VTES can be inhibited, and the hardness of the emulsion film was improved to 2H with a 3% amount of AA.%为提高苯丙乳液的耐热防腐性能,利用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G04)对传统苯丙乳液进行改性.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酸与VTES和G04的接枝共聚反应,合成了稳定的有机硅氟改性苯丙乳液.通过红外光谱对共聚产物进行了结构表

苯丙乳液

1.EPS的溶解:在三口瓶中置入 25.2g丙烯酸丁酯(BA)、 1.8g丙烯酸(AA)于烧瓶中, 在常温下逐步(缓慢投入)加入 9.0g发泡聚苯乙烯(EPS)至完全溶解, 完全得到透明、粘度较大的溶液; 2.乳化:向上述溶液中加 1.3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完全溶解后 加入1.7gOP-10, 再分别加入5%NaHCO3水溶液2.5mL、 5%聚乙烯醇水溶液1.8g、 正十二烷基硫醇0.36g, 开始快速搅拌并逐步升温至30oC, 得到均相物时,搅拌下逐步缓慢加入40mL水, 继续搅拌半小时得到白色乳液; 3.聚合: 上述乳液逐步升温至50oC, 并向其中加入1.08g过硫酸钾并搅拌溶解, 将0.45g亚硫酸氢钠溶于20mL水中置于滴液漏斗中, 搅拌下缓慢滴加亚硫酸氢钠溶液,进行聚合反应, 时间滴加控制在30min以内, 滴完后观察乳液变化,引发后(有温升现象)计时开始,反应三个小时后结束反应。

配方.改性.交联.乳液分散.涂料制备. 综述 一.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简介 1.定义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是以聚苯乙烯树脂为主体,加入发泡剂等添加剂制成,它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缓冲材料。它具有闭孔结构,吸水性小,有优良的抗水性;密度小,一般为0.015~0.03;机械强度好,缓冲性能优异;加工性好,易于模塑成型;着色性好,温度适应性强,抗放射性优异等优点,而且尺寸精度高,结构均匀。因此在外墙保温中其占有率很高。但燃烧时会放出污染环境的苯乙烯气体。 2.用途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广泛用于各种精密仪器、仪表、家用电器等的缓冲包装,也可用其直接制成杯、盘、盒等包装容器来包装物品,在特殊凿井法施工(冻结法施工复合井壁)中应用较广,机械强度好,缓冲性能优异;加工性好,易于模塑成型;着色性好,温度适应性强,抗放射性优异等优点。 3.回收处理方法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回收利用主要途径有:减容后造粒,粉碎后用作各种填充材料,裂解制油或回收苯乙烯和其他。 (1)减容后造粒: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可熔融挤出造粒制成再生粒料,但因此体积庞大,大便运输,通常在回收时先需减容。方法有机械法,溶剂法和加热法。 (2)粉碎后用作填料: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品经粉碎后可用作填料,制成各种制品。 ①重新模塑成泡沫塑料制品②混凝土复合板制品 ③石膏夹芯砖④用作沥青增强剂 ⑤用作土壤改性剂

有机硅氟改性苯丙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有机硅氟改性苯丙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1引言 目前有关氟碳乳液、硅丙乳液外墙涂料的报道有不少,基本上都是单独进行氟改性或硅改性,而很少有将丙烯酸酷乳液同时进行氟硅改性的报道[95-97]。用有机硅对丙烯酸酷乳液进行改性,配制的乳胶涂料的抗沾污性和耐候性均有明显提高。然而由于乳液聚合体系中水的存在,活性有机硅烷在水中极易发生水解、自身交联、缩聚而失去活性,而且当有机硅含量较大时,易产生大量凝聚物[5,6,98]。而此种改性是随着有机硅加入量的增大而提高的,所以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酷乳液存在此方面的局限;用有机氟对其进行改性,由于氟烷基表面能低,易于向表面迁移,因此使涂膜具有较好的憎水性、抗沾污性,用此种乳液所配制的乳胶涂料,不仅具有良好的抗污性和抗紫外线能力,还具有自洁功能[57,88,99,100]。但由于含氟丙烯酸酷价格昂贵,大量使用势必影响共聚物的应用范围,有机硅价格相对较低,具有低的表面能,在丙烯酸树脂乳液中接入一定数量的含氟硅单体进行改性,由于在分子中引入了键能较大的Si-O键和C-F键,赋予涂膜优异的耐候性、耐久性、耐化学药品性、防腐性、绝缘性、不易燃性、低温柔韧性、憎水性、非粘附性及耐污染性等性能[100,101-107]。 本文通过比较相同含量的有机硅和有机氟改性苯丙乳液,最后得出氟改性效果要比硅改性的好,但考虑到成本问题,决定同时应用硅氟对其进行改性。研究了有机氟硅改性剂种类及不同配比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2实验部分 2.1主要原料和仪器 丙烯酸丁酷(BA):分析纯,天津市化学试剂研究所;苯乙烯(St),分析纯,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丙烯酸(AA):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化学纯,上海山浦化工有限公司;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DB-151):工业级,应城市德邦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过硫酸按(妙):分析纯,爱建德因赛上海引发剂有限公司;氨水:分析纯,质量分数为28%,天津市化学试剂研究所;碳酸氢钠: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四氢吠喃(THF):分析纯,天津市化学试剂研究所;去离子水:自制;N-乙基一轻乙基全氟辛基磺酞胺(DF-10)、全氟辛烷基磺酸四乙基胺(DF-248)、全氟丁基磺酸钾(DF-98):均为工业级,武汉市德孚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酷:化学纯,国外进口;甲基丙烯酸:分析纯,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开发中心;丙烯酞胺、N-经甲基丙烯酞胺:化学纯,天津市化学试剂研究所;对苯二酚(阻聚剂):分析纯,北京市北郊农场化工厂。 注:丙烯酸丁酷(BA)、苯乙烯(St)和丙烯酸(AA)均为减压蒸馏除去阻聚剂,冰箱中贮存备用。 傅立叶红外光谱仪,A铸U人咫60型,美国NICOLET公司;自动界面张力仪,ZLZ100型,淄博科森仪器公司;精密增力电动搅拌器,JJ-1型,金坛市华龙实验仪器厂;透射电子显微

我国改性苯丙乳液的研究进展

我国改性苯丙乳液的研究进展 赖晓琳 【摘要】The paper summaried the advances of styrene-acrylic emulsion modified by organic fluorine-silicone, epoxy resin, nano-material and other functional materials.%综述了我国有机硅氟改性、环氧改性、纳米材料改性以及其它功能材料改性苯丙乳液的发展情况。 【期刊名称】《上海化工》 【年(卷),期】2012(037)007 【总页数】3页(P32-34) 【关键词】苯丙乳液;改性;性能 【作者】赖晓琳 【作者单位】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16.6 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简称苯丙乳液,是乳液聚合中研究较多的体系,也是当今世 界有重要工业应用价值的十大非交联型乳液之一。由于其较高的性价比,在胶粘剂、造纸施胶剂、涂料、印刷用水性上光油等领域应用广泛。但由于苯丙乳液在耐水性、耐候性、抗老化、抗张强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在应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国内学者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利用有机硅、有机氟、环氧树脂、纳米材料、蒙

脱土等对苯丙乳液进行改性以提高其性能。 1 有机硅氟改性 1.1 有机硅改性 有机硅改性苯丙乳液简称硅苯丙乳液。有机硅具有优良的耐高低温、耐紫外线、耐红外辐射和耐氧化降解等性能,用有机硅对苯丙乳液进行改性,可以明显提高其耐水性、耐有机溶剂性、耐候性和耐久性等。硅烷偶联剂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因分子中含有乙烯基,可与丙烯酸酯类单体进行共聚合反应;同时,VTES 中还含有三个可反应的乙氧基,可通过它们的水解缩合反应形成交联点,是常用的有机硅改性剂。郭仕恒等[1]以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α-甲基丙烯酸(MAA)、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原料,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硅烷偶联剂改性苯丙乳液。制得的改性苯丙乳液的外观、钙离子稳定性、冻融稳定性、成膜性都较好;与纯苯丙乳胶膜相比,其乳胶膜的吸水率更低,耐有机溶剂性更好,Tg升高5℃,耐热性有所提高。由于传统的三烷氧基型偶联剂有可能会降低苯丙乳液的稳定性,大大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奚丽萍等[2]使用新型的二烷氧基型环氧硅烷偶联剂改性苯丙乳液,通过苯丙乳液中聚合物羧基和环氧型硅烷中环氧基的反应,引入可水解的硅烷氧基团,然后经硅氧烷基的水解和缩合,形成交联的Si—O—Si键交联。获得的改性苯丙乳液涂层与苯丙乳液相比,防腐效果有显著改善。 1.2 有机氟改性 有机氟改性苯丙乳液通过在丙烯酸酯聚合物中引入含氟基团得到聚丙烯酸氟代烷基酯,由于氟的电负性大,C—F键十分稳定,含氟侧链可对主链和内部分子屏蔽保护,使丙烯酸酯不仅保持了其原有特性,还可有效地提高其稳定性、耐候性、抗污性和耐油耐水性[3],在涂料工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唐新等[4]采用两阶段无皂乳液聚合方法,以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FAEA)为含氟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阳离子单体,丙烯酰胺(AM)为亲水单体,在偶氮二异

环氧改性丙烯酸乳液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科技文献检索》课程设计 文献检索与综述 题名: 环氧改性丙烯酸乳液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英文题名: 姓名: 学号: 1020301127 班级: BD化工101 得分: 指导教师: 20 年月日 盐城工学院图书馆文献检索教研室制

环氧改性丙烯酸乳液的合成与性能研究摘要: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环氧改性丙烯酸乳液,研究了乳化剂 的种类和用量,引发剂的用量,丙烯酸类单体和环氧树脂E-44用量对乳液性能和涂膜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非离子型乳化剂OP-10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复合使用,用量为4·5%,引发剂用量0·5%,E-44环氧树脂用量为8%,官能团单体用量为3%,合成环氧改性丙烯酸乳液,其各项性能符合国家标准. 关键词:环氧改性;丙烯酸乳液;乳液聚合 引言 丙烯酸树脂在高分子聚合物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丙烯酸酯类聚合物乳液因其优异的黏结性、耐候性、成膜性、保光保色性和力学性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的外墙用乳胶漆[1-2].但丙烯酸树脂存在附着力和耐水性差,低温变脆,高温发粘等缺点.因此为了提高性能,有必要对其改性.目前,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有机氟改性丙烯酸和聚氨酯改性丙烯酸有大量研究,而环氧改性丙烯酸的研究主要停留在油溶性阶段.环氧树脂具有优异的附着性和防腐蚀性,耐化学品性,热稳定性等性能,来源方便,价格便宜,应用广泛[4-5].为了结合二者的优点,实验用乳液聚合的合成方法,得到环氧改性丙烯酸乳液. 正文 1实验部分 1.1主要原料 丙烯酸丁酯(BA),化学纯;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化学纯;苯乙烯(St),化学纯;丙烯酸(AA),化学纯;丙烯酰胺,化学纯;丙二醇,化学纯;过硫酸钠(Na2S2O8),化学纯;碳酸氢钠(Na-CO3),化学纯;OP-10,化学纯;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化学纯;以上均为沈阳国药集团药品;环氧树脂E-44,无锡树脂厂,工业品;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德国进口分装,化学纯;去离子水. 1.2环氧改性丙烯酸乳液的合成 第一步:预乳化.称取一定量的OP-10和DBS,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得到复合乳化剂溶液.取复合乳化剂溶液的一半,加入到250mL四口烧瓶中.将环氧树脂溶解在丙烯酸类混合单体中,加入到四口烧瓶中,高速搅拌,制得预乳液,备用. 第二步:种子引发.取预乳液的1/10,和剩余复合乳化剂溶液混合,加入到四口烧瓶,并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缓慢升温,并搅拌.升温到50℃,加入过硫酸钠溶液的1/2.温度升到80(±1)℃,体系出现蓝相,种子引发完毕. 第三步:壳层聚合.待蓝相出现以后,维持反应温度,通过恒压滴液漏斗缓慢滴加剩余预乳液,在2~3h内滴完,在这期间定时滴加剩余引发剂溶液.待预乳液滴加完毕,保温1h.冷却降温至40℃,过滤,滴加少量氨水,调节pH值至7. 1.3性能测试 ①乳液的固含量按照GB/T1925-1979测定,乳液粘度按照GB/T1723-93测定,乳液稳定性按照GB/T6753.3-1986测定,附着力按照GB/T9286-1998测定,铅笔硬度按照GB/T6739-2006测定,柔韧性按照GB/T1731-1993测定,耐水性按照 GB/T1733-93测定,吸水率按照化工行业标准HG2-1612-1985测定.

新型改性水性环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新型改性水性环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 究 摘要: 环氧树脂是一种化学性质优异的材料,其中包含环氧基、羟基和醚键等多种活性反应基团,因此在各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传统的溶剂型环氧树脂由于其高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绿色环保的需求,因此研究环氧树脂水性化技术及其改性化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采用自制反应型表面活性剂作为亲水基团,并加入低分子量环氧树脂等原料进行制备,可以得到环氧当量在800g/eq左右的水性化环氧树脂。与市售的水性环氧树脂相比,这种材料具有优异的打磨性能和耐水性能,而且干燥性能也更加出色,适合于“湿碰湿”体系。此外,由于它能添加更少的固化剂,因此也具有更好的性价比。鉴于此,本文将讨论新型改性水性环氧树脂的植被以及改性后的性能,旨在推广和应用水性化环氧树脂技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保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水性环氧树脂;制备;性能 前言: 环氧树脂是一种常用于涂料、粘结剂等产品的树脂基体,由于其具有优异的附着力强、力学性能高、耐化学品性和电绝缘能力等特性,在建筑结构工程、机械零件加工以及航空工业制造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传统的溶剂型环氧树脂存在致毒、挥发性强等问题,因此研究环保、安全而有效的水性环氧树脂已成为专家学者的关注重点。本研究合成的新型水性环氧树脂具有更大的分子量以及更好的乳化效果,同时与常规水性环氧树脂相比稳定性更佳、早期打磨性能更好、耐水性能更优秀,解决了目前水性环氧树脂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此外,本研究中合成的水性环氧树脂还具有优异的成膜性能,涂层表面光滑、均匀,具有良好的外观效果。

一、水性环氧树脂改性研究进展 (一)聚氨酯改性水性环氧树脂 聚氨酯具有良好的韧性、耐冲击性和耐腐蚀性等优点,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可以有效改善其本身的质脆、耐冲击性不足的缺点,提高涂膜的综合性能。改性方法可以采用物理共混合共聚改性法。通过将不同粒径的水性聚氨酯与市售水性环氧乳液进行物理共混,当水性聚氨酯粒径为55nm且比例为5%时,可明显增强环氧树脂的韧性,并提高拉伸性能和涂膜的耐冲击性和柔韧性等[1]。共聚改性法则是通过引入含有氨基甲酸酯基团的水性聚氨酯链段和亲水链段来实现改性。另外,也可以制备聚氨酯型反应性乳化剂,并与环氧树脂混合,再加入改性后的单封端四乙烯五胺进行反应,制备聚氨酯/KH560改性的非离子型水性环氧固化剂,该固化剂可显著提高涂膜的拉伸性能和耐冲击性。 (二)有机硅改性水性环氧树脂 有机硅树脂是以Si-O-Si键为独特结构的材料,具有优异的耐氧化稳定性、疏水性和低温柔韧性等特点[2]。 作为环氧树脂的一种有效改性剂,有机硅树脂可以提高环氧树脂的耐高温性和韧性,并在环氧树脂中起到降低内应力的作用。有机硅改性水性环氧树脂可以通过物理共混合化学改性法来实现[3]。 二、新型改性水性环氧树脂的制备方法 (一)实验原料 表1主要原材料

(整理)环氧树脂的改性

环氧树脂的改性 1、概述 环氧树脂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高度的粘合力、收缩率小、稳定性好、优异的电绝缘性能,作为涂料、胶粘剂、复合材料树脂基体、电子封装材料等在机械、电子、电器、航天、航空、涂料、粘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固化后的环氧树脂交联密度高,内应力大,因而存在质脆、耐疲劳性、耐热性、抗冲击韧性差等缺点,难以满足工程技术的要求,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特别是制约了环氧树脂不能很好地用于结构材料等类型的复合材料,为此,国内外学者对环氧树脂进行了大量改性研究。其中,最主要的是改善环氧树脂的脆性、耐湿热性。 环氧树脂可通过化学方法改性和物理方法进行改性。化学方法改性主要是合成新型结构的环氧树脂及新型结构的固化剂;物理方法改性主要是通过与改性剂形成共混结构来达到提高性能的目的。两种方法比较起来,第一种方法从工艺、成本及难易程度来讲都比第二种方法处于劣势。因此,目前对环氧树脂的改性主要是通过共混结构实现的。 环氧树脂的增韧途径主要有三类:①刚性无机填料、橡胶弹性体和热塑性塑料聚合物等形成两相结构进行增韧。②用热塑性塑料连续贯穿于环氧树脂网络中形成半互穿网络型聚合物来增韧改性。③通过改变交联网络的化学结构组成(如在交联网络中引入“柔性段”)以提高交联网络的活动能力。 环氧树脂的耐湿热性能的改善,主要是通过在环氧树脂分子中引入含稠环的结构单元和合成含氟的环氧树脂,以及采用新的固化剂代替传统的DDS等。 改性后的环氧树脂,由于耐湿热性和韧性的提高,将进一步扩大环氧树脂在电子电器产品、复合材料受力构件以及高性能结构胶粘剂等方面的应用。

另一方面,尽管环氧树脂具有良好的加工工艺性,但对于不同的应用,其操作工艺需要作适当的改善。如二酚基丙烷型环氧树脂,由于黏度较大,在某些操作中工艺性差,就需要在固化体系中加入稀释剂来降低黏度,改善操作工艺性能。因此,为了满足不同的应用,需要加入稀释刘、填料、增强剂等不同的添加剂。 环氧树脂流动性的调节:环氧树脂配合物的流动性,对于涂料,衬里,浇铸等用途是很重要的。为适应这些要求必须降低粘度,或者提高黏度,或者赋予触变性,能达到这些要求的配合材料称为流动性调节剂。 2、稀释剂 稀释剂主要用来降低环氧胶粘剂体系的黏度,溶解、分散和稀释涂料,改善胶液的涂布性和流动性。此外,稀释剂也起到延长使用寿命的作用。但是加入稀释剂也会降低固化后树脂的热变形温度、胶接强度、耐介质及耐老化等性能。然而,为了使树脂胶液便于浸润胶合物的表面,提高其浸润能力和湿润能力,有利于操作,必须加入适量的稀释剂。 稀释剂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其使用机理,可分为非活性稀释剂与活性稀释剂两大类。 (1)非活性稀释剂 非活性稀释剂不与环氧树脂、固化剂等起反应,纯属物理地掺混到树脂中。它与树脂仅是机械的混合,起稀释和降低黏度作用的液体。它在胶液的固化过程中大部分是挥发掉的。它会给树脂固化物留下孔隙,使收缩率相对增大。因此,非活性稀释剂对固化后树脂性能的不利影响比活性稀释剂的影响大,但却能少许提高树脂的韧性。当使用要求较高时不能使用非活性稀释剂,应选用活性稀释剂。 非活性稀释剂多为高沸点液体,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苯二甲酸二辛酯、苯乙烯、苯二甲酸

一种环氧树脂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环氧树脂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1 胶粘剂的概述 胶粘剂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广泛用于各种工业和家用场合。环氧 树脂胶粘剂是一种优秀的胶粘剂,具有很强的强度和耐热性能,广泛 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建材等领域。本文介绍一种新型环 氧树脂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2 胶粘剂的性能要求 环氧树脂胶粘剂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具备一定的性能要求。首先是 强度要求,要能够满足各种载荷下的胶合强度要求。其次是耐温性能,要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保持胶合强度。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耐腐蚀 性和耐化学性能。 3 胶粘剂的制备过程 该环氧树脂胶粘剂的制备过程如下: ①选择合适的环氧树脂和硬化剂,根据所需的性能设计配比。 ②将环氧树脂和硬化剂加入反应釜中,加热搅拌使其反应。 ③在反应过程中适当加入树脂改性剂和填料,调节粘度和流动性。 ④将反应得到的胶粘剂放置静置一段时间,待其完全固化后削去 表面。

4 胶粘剂的性能测试 对胶粘剂进行性能测试可以评价其性能是否符合要求。常用的测 试项目有拉伸强度、剪切强度、耐高温性能、耐腐蚀性能等。实验结 果表明,该胶粘剂的强度、耐高温性和耐腐蚀性能都符合要求。 5 胶粘剂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 该环氧树脂胶粘剂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如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建材等领域。在航空和航天应用中,该胶粘剂可用于固定和连 接结构件,如航空发动机叶轮、发动机喷嘴等。在汽车应用中,可用 于汽车外壳修补和零部件连接。在建筑材料应用中,可用于水泥板、 岩棉板的粘贴和修补。在电子领域中,可用于印刷电路板的制造等。 6 结论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环氧树脂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该胶粘剂具 有良好的强度、耐高温性和耐腐蚀性能,在各种场合具有广泛的应用 前景。

水性环氧树脂的制备方法

水性环氧树脂的制备方法 转载于[url]https://www.360docs.net/doc/5b19317429.html,[/url] 水性环氧树脂通常是指环氧树脂以微粒、液滴或胶体形式分散于水相中所形成的乳液、水分散体或水溶液,三者之间的区别在于环氧树脂分散相的粒径不同。根据制备方法的不同,环氧树脂水性化有以下四种方法:机械法、化学改性法、相反转法和固化剂乳化法等。 1)机械法 机械法即直接乳化法,可用球磨机、胶体磨、均氏器等将固体环氧树脂预先磨成微米级的环氧树脂粉末,然后加入乳化剂水溶液,再通过机械搅拌将粒子分散于水中;或将环氧树脂和乳化剂混合,加热到适当的温度,在激烈的搅拌下逐渐加入水而形成乳液。用机械法制备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的优点是工艺简单,所需乳化剂用量较少,但乳液中环氧树脂分散相微粒尺寸较大,粒子形状不规则且尺寸分布较宽,所配得的乳液稳定性差,粒子之间容易相互碰撞而发生凝结现象,并且该乳液的成膜性能也欠佳。当然提高搅拌分散时的温度可以促进乳化剂分子在环氧树脂微粒表面更为有效地吸附,使得环氧树脂微粒能较为稳定地分散在水相中。 2)化学改性法 化学改性法又称自乳化法,即将一些亲水性的基团引入到环氧树脂分子链上,或嵌段或接枝,使环氧树脂获得自乳化的性质,当这种改性聚合物加水进行乳化时,疏水性高聚物分子链就会聚集成微粒,离子基团或极性基团分布在这些微粒的表面,由于带有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只要满足一定的动力学条件,就可形成稳定的水性环氧树脂乳液,这是化学改性法制备水性环氧树脂的基本原理。根据引入的具有表面活性作用的亲水基团性质的不同,化学改性法制备的水性环氧树脂乳液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三种。 a、阴离子型 通过适当的方法在环氧树脂分子链中引入羧酸、磺酸等功能性基团,中和成盐后的环氧树脂就具备了水可分散的性质。常用的改性方法有功能性单体扩链法和自由基接枝改性法。功能性单体扩链法是利用环氧基与一些低分子扩链剂如氨基酸、氨基苯甲酸、氨基苯磺酸等化合物上的胺基反应,在环氧树脂分子链中引入羧酸、磺酸基团,中和成盐后就可分散在水相中。自由基接枝改性法是利用双酚A环氧树脂分子链中的亚甲基活性较大,在过氧化物作用下易于形成自由基,能与乙烯基单体共聚,可将丙烯酸、马来酸酐等单体接枝到环氧树脂分子链中,再中和成盐后就可制得能自乳化的环氧树脂。 b、阳离子型 含胺基的化合物与环氧树脂反应生成含叔胺或季胺碱的环氧树脂,再加入挥发性有机一元弱酸如醋酸中和得到阳离子型的水性环氧树脂。这类改性后的环氧树脂在实际中应用较少,这是因为水性环氧固化剂通常是含有胺基的碱性化合物,两个组分混合后,体系容易出现破乳和分层现象而影响该体系的使用性能。 c、非离子型 一般多在环氧树脂链上引入亲水性聚氧乙烯基团,同时保证每个改性环氧树脂分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环氧基,所得的改性环氧树脂不用外加乳化剂即能自分散于水中形成乳液。如用分子量为4000~20000的双环氧端基乳化剂与环氧当量为190的双酚A环氧树脂和双酚A混合,以三苯基膦化氢为催化剂进行反应,可制得含亲水性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链端的环氧树脂,该树脂不用外加乳化剂便可溶于水,且耐水性增强。另外,这种方法制得的粒子较细,通常为纳米级,前面两种方法制得的粒子较大,通常为微米级。从此意义上讲,化学法虽然制备步骤多,成本高,但在某些方面具有实际意义。 在环氧树脂链上引入亲水性聚氧乙烯基团,同时保证每个改性环氧树脂分子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环氧基,所得的改性环氧树脂不用外加乳化剂即能自分散于水中形成乳液。如先用聚氧乙烯二醇、聚氧丙烯二醇和环氧树脂反应,形成端基为环氧基的加成物,利用此加成物和环氧当量为190的双酚A环氧树脂和双酚A混合,以三苯基磷为催化剂进行反应,可得到含有亲水性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链段的环氧树脂。这种环氧树脂不用外加乳化剂即可溶于水中,且由于亲水链段包含在环氧树脂分子中,因而增强了涂膜的耐水性。并且在引入聚氧化乙烯、氧化丙烯链段后,交联固化的网链分子量有所提高,交联密度下降,形成的涂膜有一定的增韧作用。 3)相反转法 相反转是一种制备高分子量环氧树脂乳液较为有效的方法,II型水性环氧树脂涂料体系所用的乳液通常采用相反转方法制备。相反转原指多组分体系(如油/水/乳化剂)中的连续相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过程,如在油/水/乳化剂体系中,其连续相由水相向油相(或从油相向水相)的转变,在连续相转变区,体系的界面张力最低,因而分散相的尺寸最小。通常的制备方法是在高剪切力条件下先将乳化剂与环氧树脂均匀混合,随后在一定的剪切条件下缓慢地向体系中加入水,随着加水量的增加,整个体系逐步由油包水型转变为水包油型,形成均匀稳定的水可稀释体系。乳化过程通常在常温下进行,对于固态环氧树脂,往往需要借助于少量溶剂和加热使环氧树脂粘度降低后再进行乳化。

水性环氧树脂专用乳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水性环氧树脂专用乳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水性环氧树脂是一种重要的高性能涂料和胶粘剂基材,具有无溶剂、 无毒、环保等优势。然而,由于环氧树脂具有高分子量和极性较强的特性,其溶解性较差,不易制备成水性体系。因此,利用乳化技术制备水性环氧 树脂乳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水性环氧树脂专用乳化剂的制备及其 性能研究。 一、水性环氧树脂专用乳化剂的制备 1.选择合适的酸碱中和剂:一般选择有机酸或无机酸。有机酸如乙酸、丙酸等,无机酸如盐酸、硫酸等; 2.将酸碱中和剂加入到环氧树脂溶液中,并搅拌均匀; 3.加入适量的乳化剂,继续搅拌均匀; 4.在适当的温度下加入稀释剂,调整浓度。 二、水性环氧树脂专用乳化剂性能研究 1.乳化剂稳定性:通过评估乳液的稳定性来评价乳化剂的性能。可以 采用多种方法,如离心试验、蒸发试验、腐蚀试验等。通过这些试验,可 以评估乳化剂的乳化效果和稳定性。 2.乳化剂的表面活性:乳化剂的表面活性是指其在界面上降低表面能 的能力。可以通过测定乳化剂的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来评价其表面活性。 一般来说,表面张力越低,界面张力越高,乳化剂的表面活性越好。 3.乳化剂对乳液性能的影响:乳化剂的种类和用量对乳液的性能有很 大的影响。研究乳化剂种类和用量的变化对乳液的黏度、粒径分布等性能 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可以了解乳化剂对乳液性能的影响规律。

4.乳化剂的耐盐性:在实际应用中,乳化剂需要能够在高盐浓度下保持良好的乳化性能。通过将乳化剂加入含有高浓度盐的溶液中,观察乳液的乳化效果,可以评价乳化剂的耐盐性能。 总结: 水性环氧树脂专用乳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对于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的性能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备方法和详尽的性能研究,可以制备出性能优良的水性环氧树脂乳液,并为环保涂料和胶粘剂的发展提供新的选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