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中医的认识

合集下载

浅谈对中医的认识

浅谈对中医的认识

浅谈对中医的认识1 释义作为一个刚刚步入医学院临床医学系的新生,我与中医的接触少之又少,对其的了解自然是知之甚微。

若有人问我什么是中医学,我只能理解这样一段释义:中医学是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传统医学科学,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具有科学、系统、独特的理论体系。

2 重要性中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经历了数千年沧桑巨变,现在依然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乃至世界人民的卫生保健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 问题用心体会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基本特点。

中医的理论是超出实证科学范畴的。

所谓实证科学,从字面上讲是注重事实证据的科学,也就是在我们现有的这个空间,用现有的方法去验证分析问题。

现代人不相信古代有更高的科学,一个很大的原因也是因为人们从现在“实证”的角度去衡量。

实证的观念无形中限制了研究的方法,反过来,它同时又限制了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大家不能理解中医、信任中医的最主要问题吧。

4 中西医不同之处可以说西医是借助外力从而驱赶病痛,那么中医就是加强自身从而自我愈合。

这句话道破了中西医在治疗疾病上的差异。

中西医对待疾病的治疗思路是完全不同的.后者讲求查出病源,对症下药。

而对于前者来说,大多数情况都是在并不了解发病缘由的基础上,从整体出发,调节阴阳五行之平衡,辨证施治,从而解决病痛。

5 中西医有机结合同时我认为,中医相对于西医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二者可以在某些方面有机结合,共同施治。

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实例。

一个叔叔得了肾结石,多年来坚持激光碎石,虽说没有什么病痛或是对生命的威胁,但是半年一次的激光碎石不仅耗费大量金钱,而且耽误很多重要工作.后来因为某些关系认识了一位老中医,拿到了一副排石的中药方,服用两个疗程后见效.正是因为这位老中医的帮助,他彻底摆脱了肾结石.从上述实例可以看出,中医和西医在很多方面是可以互补的。

浅谈对中医养生的认识

浅谈对中医养生的认识

浅谈对中医保健的感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人们现在不仅要吃得饱吃得好,更重要的是要吃得健康。

近些年来受媒体的宣传的影响,大家对健康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真正的健康并不仅是身体健康,而且也包括心理健康以及与社会环境相适应,是指人们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生活上处于一种完全良好的状态。

如今中医保健、食物养生、养生预防等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

很庆幸学校给我们安排了中医保健这门课,虽然课时不多,一周就两节课,但是中医保健这门课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前从不知道的但对我们却非常有用的东西,也让我对中医养生保健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中医保健也可以叫做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传统中医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的。

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针灸、按摩、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

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所以中医学把精、气、神的保养看作人体养生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

早在两三千年前,《周易》、《黄帝内经》、《老子》里面就谈到过这些问题.中医的养生观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三大法宝。

中国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

《老子》中所说的“道法自然”就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

中医保健所追求的境界就是平衡。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以致中和。

寒就要让热,热就要寒,结就要散,逸就要劳,劳就要逸.天地就各得其所,万物便生长发育。

浅谈对中医养生的认识

浅谈对中医养生的认识

浅谈对中医养生的认识浅谈对中医养生的认识1.前言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调整身体和心理的平衡,达到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中医养生的重视程度也有所增加。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养生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中医养生的基本原理2.1 中医的整体观念中医将人体视为一个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人体和自然界的万物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因此,中医养生着重强调人们应与自然界保持和谐的关系,注重顺应自然和季节变化。

2.2 中医的阴阳理论中医的阴阳理论认为,人体内外有阴阳两种相对矛盾且统一的力量存在,而保持阴阳的平衡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养生中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调整营养摄入、运动和休息的方式来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

2.3 中医的五行学说中医的五行学说认为,人体的生理功能与自然界的五行(木、火、土、金、水)相对应。

根据五行学说,中医养生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睡眠质量和日常活动来平衡五脏六腑的功能,从而达到养生的效果。

3.中医养生的常用方法3.1 饮食养生中医强调饮食与养生的密切关系,认为正确的饮食习惯可以预防疾病和促进身体健康。

饮食养生包括合理搭配食物,遵循节气饮食,保持适量饮食等。

3.2 运动养生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体质,促进血液循环,维持身体健康。

中医养生中推荐的运动方式包括气功、太极拳、五禽戏等。

3.3 心理养生中医养生重视调整心理状态,认为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非常重要。

通过放松心情,舒缓压力,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可以提高身体的自愈能力。

4.中医养生的注意事项4.1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体质不同,因此在进行中医养生时,应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方案。

4.2 寻求专业指导中医养生是一门复杂的学科,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帮助。

在进行中医养生时,应尽量寻求专家的建议和指导,以确保养生的效果。

4.3 预防为主中医养生注重疾病的预防,强调养生的重要性。

浅谈中医的科学性

浅谈中医的科学性

浅谈中医的科学性统医学。

中医的理论体系是和古代自然辩证法紧密结合发展而来的,所以带有较强的哲学性,加上中医是从整体研究复杂的人,对疾病的诊断也是“辨证论治”,与西医的“辨病论治”截然不同。

2.中医是科学什么是科学?《辞海》里解释道: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科学大体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正确的知识或理论,即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二是方法,指获得真理的正确方法。

近代西方科学哲学非常强调后一种含义,他们为知识的获取途径制定了一套规则,即逻辑证明和实验证明,认为如果一个陈述不能被逻辑或实验所证明就是伪科学。

然而这是很不完备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否则爱因斯坦的引力场理论也被排除于科学之外,因为在逻辑上很难将它们归化为经验陈述。

所以科学只能是人们用来应付环境的一个概念系统和工具,凡是在应付环境中有用的就是科学的,否则是非科学的。

中医理论哲学基础的科学性中医理论哲学基础是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是辩证唯物的。

具有整体性与个体性相结合,规律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抽象与实体相结合的特点,并蕴含了矛盾论、唯物论、辨证法的基本观点,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哲学理论体系。

中国哲学理论,自古在《易经》、《尚书》、《道德经》、《内经》、《伤寒》、《河图》、《洛书》等著作中给予了详细的论述,形成了一套以整体观方法论为主,并有“类象推演”和“和中思维”作为实施的哲学方法,注重从宏观上把握事物本身及其与它物的广泛联系。

虽然现代西方哲学也认为事物是整体的、联系和发展的。

但是因为两者的具体思维方式不同导致了两种哲学不同的理论体系。

与西方哲学方法不同,中国的哲学理论具有思辨性,形象性,联通性,实践性。

中国哲学要求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从宏观上把握,但怎样从宏观上把握,则需要有一个思维方式去进行落实,这个思维方式的整个思维过程成为掌握中国哲学方法的根本所在。

中国哲学思维方式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理性的、将形象化方法与整体观方法论相结合的独特的思维方式,也是中华民族大智慧的源泉。

我对中医的认识作文

我对中医的认识作文

我对中医的认识作文
英文回答:
I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as it has been a part of my family's healthcare routine for many years. TCM focuses on the balance of yin and yang in the body, as well as the flow of qi, or energy. For example, when I was younger, I suffered from frequent headaches, and my grandmother would always make me a cup of ginger tea to "warm up my body" and "dispel the cold." It always helped to relieve my headache, and I began to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using natural remedies to restore balance in the body.
中文回答:
我对中医有很好的了解,因为它一直是我家庭的健康保健常规的一部分。

中医注重身体阴阳平衡,以及气的流动。

举个例子,当我年纪更小的时候,我经常头痛,我的奶奶总是给我泡一杯姜茶来
“暖身”和“驱寒”。

这总是有助于缓解我的头痛,我开始明白使用天然疗法来恢复身体平衡的概念。

中药学习感悟

中药学习感悟

中药学习感悟篇一:中医学习感想中医学习感想11151990148盛雨琴也许是巧合,也许是缘分,在高考结束后,原本一心想要做个程序猿的我,居然会改变主意报考中医专业。

中医,这个传承了千年的古老医术,一直有着独特的魅力和神秘。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

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强调辨证实施,重视病人个体差异。

虽然同是慢性肝炎,病程长短不同,通过辩证进行不同的治疗,而不是千篇一律地按照化验去治‘大三阳’。

气滞血瘀者,当以祛邪为主;气虚血滞者,当以扶正为先。

?这些理论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看中医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而是根据病人的体质、体征,结合天时、地理、病史等诸多社会因素确定症结和治疗方案,这就是著名的三因理论?因人、因时、因地用药?。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通过对现象的分析,以探求其内在机理。

因此,中医学这一独特的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相、经络、运气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医几千年的发展史,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代表和传统文化的结晶,中医创造了世界科学史上的两个奇迹,一个是历史的奇迹,中医为中国人民繁衍生息的医疗保驾护航;另一个是现实的奇迹,为那些患有疑难怪病的病人解除痛苦。

也许有人要问,中医是什么?我们说中医是朴素的辩证法,是劳动人民经过两千多年以来积累的与各种疾病做斗争经验的总结,中医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同时也是具有最完整理论体系的科学,它的理论对其它学科和人类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浅谈对于中医养生保健的认识

浅谈对于中医养生保健的认识

浅谈对于中医养生保健的认识standalone; self-contained; independent; self-governed;autocephalous; indie; absolute; unattached; substantiveX X大学会计学院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个人论文文章题目:浅谈对于中医养生保健的认识学生姓名:xxx学号:xxxxxx年级专业:xxxxxxxxXX大学二〇一六年五月浅谈对于中医养生保健的认识“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

在百科上,“中医养生”,指的就是基于中医理论,通过饮食调整、精气保养、寒暑调适与适当运动等形式来实现身体保养、驱除疾病、强化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的一种养生方法。

如今,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人们现在不仅要吃得饱吃得好,更重要的是要吃得健康。

对于健康的概念大家有不同的理解,但是都有一些共性:真正的健康并不仅是身体健康,而且也包括心理健康以及与社会环境相适应,是指人们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生活上处于一种完全和谐稳定的状态。

这学期非常有幸的能选到赵老师上的《中医养生与健康》一课,在11周的学习中,虽然只是接触到了一些皮毛,但是能够得到相应的指导和贴近生活的真实体验,还是让自己收获颇丰,虽然只能算是入门的级别,但通过老师的教授,在课上我们认识了人的五脏六腑,明晓了人的各种经脉,还有具体的穴位按摩、感冒、肠胃等方面的疾病和预防等,这些种种都让我在中医养生这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想。

在赵老师的序言讲解中,我们了解到了中医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中医学是一门经过我国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在广泛研究了人体发育和疾病的传变规律而创立的,揭示人体与自然的整体联系的一门学科,具有整体统一和辩证施治的特点。

而中医养生则是中医学下的一个重要的分支,讲求通过中医理论的指导,研究人类生命规律,寻找增强生命活力,预防疾病的方法,同时探索衰老的机理以及益寿延年的原则。

浅谈对中医养生的认识

浅谈对中医养生的认识

浅谈对中医养生的认识浅谈对中医养生的认识一、引言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以人的整体健康为目标,注重积极预防和保健,强调调节身心平衡,从而维持健康和延年益寿。

本文旨在对中医养生的认识进行浅谈,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医养生的原理和方法。

二、中医养生的基本原理⒈阴阳平衡:中医养生注重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认为阴阳是构成宇宙万物的两种对立但又相互依存的力量。

通过调节阴阳平衡,人体才能达到健康的状态。

⒉气血调理:中医养生强调保持气血的畅通和充盈,认为气血是维持身体机能正常运转的基础。

通过良好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和调节情绪可以调理气血。

⒊五脏调养:中医养生认为五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每个脏器都对应着特定的功能和情绪。

通过调养五脏,可以达到平衡身体机能的目的。

⒋祛邪扶正:中医养生注重排除体内的邪气,增强人体的正气。

通过调整饮食、锻炼和调节生活习惯可以实现祛邪扶正的效果。

三、中医养生的方法与技巧⒈饮食调理:中医养生强调饮食的药膳搭配和季节性的食物选择。

根据个人体质和病症,选择适当的食材和制作方式,以保持身体的平衡。

⒉运动锻炼:中医养生推崇适度的运动锻炼,如太极拳、气功等。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活络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⒊心理调节:中医养生注重调节情绪,认为情绪的不平衡会影响身体的健康。

通过学会放松的方法、保持良好的心态来调节情绪状态,有助于维持身心的平衡。

⒋穴位按摩:中医养生借助穴位按摩来调节身体的气血流动和经络通畅。

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帮助舒缓疲劳、缓解疼痛、促进新陈代谢等。

四、中医养生的注意事项⒈个体差异:中医养生注重个体差异,不同的人体质、疾病状况和环境需要采用不同的养生方法。

因此,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非常重要。

⒉动静结合:中医养生强调动静结合,既要进行适度的运动锻炼,又要保持充足的休息。

在工作和生活中合理安排时间,避免长时间的久坐或过度劳累。

⒊循序渐进:中医养生强调循序渐进,不可急躁和过度消耗自己的体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中医的认识
作为一个刚刚步入医学院临床医学系的新生,我与中医的接触少之又少,对其的了解自然是知之甚微。

《中医学基础》这门选修带着我走进了中医学的世界,让我渐渐发现,原来中华民族也有一个神秘又神圣的领域,让我想要走进去,钻研其中。

起初,若有人问我什么是中医学,我只能理解这样一段释义:中医学是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传统医学科学,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具有科学、系统、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经历了数千年沧桑巨变,现在依然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乃至世界人民的卫生保健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现在的我也不能说对中医有了多深刻的认识,但是借用清代著名的医学理论家、评论家徐灵胎《医非人人可学论》中一句话:“今之学医者,皆无聊之甚,习此业以为及食计耳。

孰知医之为道,乃古圣人所以泄天地之秘,夺造化之权,以救人之死。

其理精妙入神,非聪明敏哲之人不可学也。

”我想说,之所以现今许多人不能接受中医,是因为他们不能理解其深刻内涵,不能用心体会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基本特点。

我承认,中医的理论是超出实证科学范畴的。

所谓实证科学,从字面上讲是注重事实证据的科学,也就是在我们现有的这个空间,用现有的方法去验证分析问题。

或者简单的说就是我看到了就信的学问。

现代人不相信古代有更高的科学,一个很大的原因也是因为人们从现在“实证”的角度去衡量。

实证的观念无形中限制了研究的方法,反过来,它同时又限制了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大家不能理解中医、信任中医的最主要问题吧。

记得上高中的时候,我听身边的大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说西医是借助外力从而驱赶病痛,那么中医就是加强自身从而自我愈合。

因为自己的专业并非中医,且我又是一名新入学的医学生,我在中医方面掌握的理论知识十分有限,这导致我并不能判断这句话的正确与否。

但是至少现阶段,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这句话道破了中西医在治疗疾病上的差异。

中西医对待疾病的治疗思路是完全不同的。

后者讲求查出病源,对症下药。

而对于前者来说,大多数情况都是在并不了解发病缘由的基础上,从整体出发,调节阴阳五行之平衡,辨证施治,从而解决病痛。

同时我认为,中医相对于西医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二者可以在某些方面有机结合,共同施治。

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实例。

一个叔叔得了肾结石,多年来坚持激光碎石,虽说没有什么病痛或是对生命的威胁,但是半年一次的激光碎石不仅耗费大量金钱,而且耽误很多重要工作。

后来因为某些关系认识了一位老中医,拿到了一副排石的中药方,服用两个疗程后见效。

正是因为这位老中医的帮助,他彻底摆脱了肾结石。

从上述实例可以看出,中医和西医在很多方面是可以互补的。

我们不能一味的对西医全盘接受,也不能对中医的理论知识一概否定。

我们应该本着辩证、客观的态度去对待中医,取其精华,应用于未来的行医之路。

最后我想说,中医是神秘且神圣的。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怀揣着崇敬、敬仰的心去学习它,领会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