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和监测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和监测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和监测技术

大观天下二期高层西区1#楼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方案

湖北远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工程概况

本工程基础筏板厚度为1400mm,砼强度等级为C35,抗渗等级为P6的抗渗砼。根据《砼施工手册》规定,砼结构单面散热厚度超过800mm,双面散热厚度大于1000mm的,预计其内部最高温度超过25℃的结构称为大体积砼结构工程,其施工应按大体积砼考虑。作为大体积砼,解决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产生的温度裂缝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之一,其施工的重点难点之一就是如何有效地控制混凝土温度变形裂缝的发展,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抗裂、耐久性等性能。因而控制施工期间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值,防止因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温度应变裂缝,显得尤为重要。

2、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理论分析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是确保大体积混凝土不产生微裂缝的主要因素,它必须由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温度控制计算、混凝土测温以及混凝土的覆盖保温、养护等技术手段和措施才能实现。在绝热条件下,混凝土的最高温度是浇筑温度与水泥水化热温度的总和。但在实际施工中,混凝土与外界环境之间存在热量交换,故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由浇筑温度、水泥水化热温度和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散热温度三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

在施工中,我们主要控制的是混凝土内部温度和表面温度的差值、混凝土表面与环境温度的差值,使二种温度差值满足规范的要求,即通过合理措施有效地控制或降低混凝土的损益温度、绝热温升、浇筑温度,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度差≤25℃。经过对混凝土温度组成因素进行理论上分析,影响混凝土温度控制的主要因素如下:

1、混凝土绝对温升是指水泥水化热,选择适当品种水泥,以控制水泥水化热能,可有效控制混凝土绝对温升。

2、合理有效的保温措施可以降低混凝土的内外温度差值,达到设计温差要求,是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的关键因素之一。

3、环境温度过低,增加混凝土拌和温度,从而能有效地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是大体积混凝土温控关键因素之一。

3、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

通过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理论分析,有效混凝土内外温差的主要措施如下:

1、由于普通水泥水化热高,应选用低水化热42.5矿渣硅酸盐水泥,降低水泥水化热能,减少混凝土绝对温升.

2、在混凝土中应掺加NF-AII外加剂,防止早期混凝土温度应力过大产生应变裂缝。另外,在满足设计标号和坍落度的条件下,尽可能减少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降低混凝土的绝对温升。

3、采用对砼原材料进行加热,以提高砼的入模温度。

4、采用合理有效的保温措施。考虑为了使底板混凝土表面与环境冷空气之间形成一个温差过度区,防止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出现过大温度差值,采用在砼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一层土工布的保温保湿措施。

5、采用系统的管理机制,有效控制,确保各项温控技术措施有效落实,施工中将保温措施和控制温度编制成册,下发至混凝土搅拌站和施工管理人员,要求严格按措施进行施工控制。

4、大体积混凝土热工计算

A、简述

本工程基础底板厚达1400,采用C35、P6抗渗混凝土,面积791m2。本节除进行必要的热工计算及抗裂度验算外,还将根据结论进行进一步的措施,以确保底板混凝土浇筑质量,满足抗渗要求。

B、计算参数取定

参考混凝土配合比为水泥:430Kg,粉煤灰76 Kg,砂651Kg,石子1047Kg,水173Kg,NF-AII外加剂(施工时将根据实验确定)。根据混凝土的温度变化曲线,新浇混凝土在第三天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部温度最高,其温差应力较大,因此,以龄期d=3天为计算参数。

C、热工计算

a、砼浇筑后三天的绝热温升:

根据砼温度变化曲线以及以往工程测温记录可知砼浇筑三天后其温度最高,所以计算以龄期T=3天计算。

Ti=WCQ/Cρ×0.83+F A/50

=430×335÷2400×0.83+60/50

=51.1℃

其中:Q为425#矿渣水泥的发热量335KJ/Kg

b、砼内最高温度:

Tmax=Tj+Tiξ=12+51.1×0.8=52.9℃

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按12℃度计算,基础底板厚度1.4m,降温系数ξ=0.8。

c、砼表面三天后温度

T(b)三天=Tq+4/H2×h′(H—h′)ΔT(三天)

以上式中:

Tq----大气平均温度取13℃

Q-----每公斤水泥的水化热取335kJ/Kg

H-----混凝土的计算厚度(m),H=h+2h′

h------砼的实际厚度1.4m

h′-----砼的虚厚度h′=Kλ/β

T------砼浇筑后至计算时的天数为3天

λ-----砼的导热系数取2.33 W/MK

K------计算折减系数,取0.666;

β-----模板及保温层的传热系数(W/M2K)

β值是与δi、λi、βq有关的模板及保温层的传热系数(保温材料考虑一层塑

料布,一层彩条布,两层草帘子δi=0.03m、λi = W/MK)

β=1/(Σδi/λi +1/βq)=0.775

h′=Kλ/β=0.666×2.33÷2.5=2

H=h+2h′=2.3+2×2=6.3

βq--空气传热系数,取23W/M2K

ΔT(三天)--是龄期t=3天时,混凝土内最高温度与外界气温之差(℃)

ΔT(三天)= Tmax-Tq=50.2+4.3=54.5℃

T(b)(三天)=13+4÷6.32×2×(6.3-2)×54.5

=60.4℃

d、砼内外温差:

砼表面与内部温差:

T(3)=Tmax-T(b)(三天)=60.4-52.9=8.5℃<25℃

因此保温层内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差小于25℃,满足要求。

(2)混凝土综合蓄热法热工计算

混凝土养护采用综合蓄热法养护,一层塑料布、一层彩条布、两层草帘子。

草帘子保温材料的热工参数:

导热系数λ1=0.15w/mk 厚度:δi=25mm

保温层总传热系数k

k=3.6/(0.04+Σδi/λi)=9.05 KJ/m2.h.k

A.冷却时间及平均温度计算

气温条件与参数:

施工早期前三天平均气温T m,a =13℃;结构表面系数M=6.2m-1;保温层总传热系数K=9.05 KJ/m2.h.k;矿渣硅酸盐水泥用量m ce=400kg/m3;水泥积累最终总放热

量Q ce=240kJ/kg;水泥水化速度系数V ce=0.013h-1;砼比热容Cc=0.96kJ/kg;砼密实度

ρc=2400kg/m;透风系数ω=1.8;砼入模温度To=7℃。

计算所需三个参数

θ=(ωKM)/(V ce Ccρc)=(1.8×9.05×6.2)/(0.013×0.96×2400)=3.24 φ=(V ce Q ce m ce)/( V ce Ccρc-ωKM)=(0.013×240×400)/( 0.013×0.96×2500-1.8×9.05×6.2)

=-17.88

η=T O- T m,a+φ=7-(-4.3)+(-17.88)=-6.58

将砼θ、φ、η代入如下公式,计算砼冷却至0℃时间t0。

T=ηe-θVcet-φe- Vcet+ T m,a =-6.58e-3.25×0.013t+17.88 e-0.013t-4.3

当t=82h时,T=-0.091℃≈0℃

结论:当t=82h时,即当砼浇注82h后,砼温度达到0℃.

计算冷却过程平均温度

T m=(φe- Vcet-ηe-θVcet/θ+η/θ-φ)/V ce t+ T m,a

T m={-17.88e-0.013×82+6.58 e-4.5×0.013×82/3.24-6.58/3.24+17.88}/(0.013×

70)+13=20.7℃

B.用成熟度法推算达到0℃时的临界强度

M=∑(T+15)△t f=kae-b/M

式中:

M—砼的成熟度

T—砼养护温度

—养护时间

△t

f—砼强度

K—系数,取0.9

a、b—经验回归系数,查表a=25.63,b=850.1

则:M=(3.2+15)×82=1492.4

f=0.9×25.63×e-850.1/1425.6=13.2(MPa)

超过<<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所规定的临界强度4.0 Mpa的要求。

结论:完全满足《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要求

C.砼入模温度Tm的验算

砼泵送施工,在大气温度在-5℃至0℃时,泵管用一层草帘子包裹保温,大气温度低于-5℃时用两层草帘子包裹保温。

(1)砼泵送的温度损失按下列计算

Ts=0.01208K△Tt

Ts砼在泵送过程的温度损失

K泵管的保温传热系数(KJ/m2hk):

- T m,a

△T=T0

T0砼自罐车中倾出时的温度:

T m,a施工时平均温度

K=1/R0

R0= R1+ R2

泵管λ1=58W/mk d1=0.01 R1=0.01/58.2=0.00017

一层草帘子保温 R2=3.571

R0=0.00017+3.571=3.573

K=1/3.573=0.28×3.6=1.01 KJ/m2hk

- T m,a=20.7-13=7.7℃

△T= T0

t 砼在泵管中的停留时间(min),取3

Ts=0.01208×1.01×19.3×3=0.7℃

(2)砼浇筑过程的温度损失,查<<冬期施工手册>>在砼拌合物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在25℃

时T JS=3℃

D.计算结果综合性结论

通过对本工程综合性蓄热法有关热工计算表明,本工程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方案可满足<<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要求,施工期间环境温度,砼的临界强度均能满足冬施砼的施工质量。

5、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测设技术

5.1、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技术简述

温度是确定物质状态的重要参数,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的监测目的一方面是掌握结构每个不同部位的测点连续的、单值的温度变化的数字,另一方面是了解和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场的变化值,依据这些情况以便及时的采取合理的结构保温措施,减少混凝土表面温度的散失,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值控制在规范要求的≤25℃,防止因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导致产生温度应力应变裂缝的产生和发展。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需要进行温度控制和监测的项目很多,例如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的原始温度,混凝土的拌和温度、入模温度和浇筑温度等,以及为了正确掌握混凝土结构或试件的热性能,在混凝土中进行水化热温度的测定。了解混凝土浇筑后温度场的变化情况,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是很必要的,因为通过混凝土浇筑后温度的测定可以了解混凝土温度变化情况、混

凝土温度差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进而确定混凝土施工质量。这种温度测定的监测范围较广,测温的精度要求比较高,从某种意义上说,混凝土入模后温度变化是否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主要取决于温度检测手段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5.2、测温方案及测点布置

1、测温方案

本工程采用采用北京建工研究院生产的JD2-2型便携式建筑电子测温仪,其测温精度为±1.2℃,其原理是利用热电效应的关系量测测体温度,具有测量精度高、测点布设方便等特点,能够满足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测设要求,它是通过预埋固定在混凝土内的测温导线,导线一头伸出混凝土结构外侧,再通过配套的显示仪表读测数据。砼浇筑过程中,应检查引出测温导线是否正常,并加保护和标识。测温时按测温点编号顺序进行,读数准确,快速,并记入测温记录,同时将测温点用保温材料原样覆盖好。

2、测点布置

为了全面反映、了解大体积混凝温度场的变化情况,应根据结构物的具体情况埋设测温点,测温点的位置必须具有代表性。应从浇筑结构的断面尺寸、平面尺寸进行测点布置,在浇筑高度方向上的测点距离一般为500~800㎜,在平面尺寸上一般为8000㎜,测温点距边角应大于50㎜。另外,为积累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资料,施工时,还可有针对性地增加一些布点。结合本工程的结构特征和具体情况,确定总体布置方案详见测温点布置如下图所示:

5.3、测温方案实施

对于混凝土的测温时间及测温频度,目前尚无具体规定,根据混凝土初期生温较快,混凝土内部的温升主要集中在浇筑后的3~5d,一般在3d之内温升可达到或接近最高峰值。另外,混凝土内部的最大温升,是随着结构物厚度的增加而增高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结构特点,确定确定的测温项目和测温频度如下:

1)、记录搅拌车中倒出时的混凝土温度,每3h测记一次;

2)、施工现场大气环境温度,每2h测记一次;

3)、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立即测记混凝土浇筑成型的初温度,以后按以下要求测记:

第1--5d 每2h测记一次;

第6--15d 每4h测记一次;

以后每8h测记一次。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测记要设专人负责,并做出测温成果即做出温度变化曲线图,及时做好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工作,遇有特殊情况(气温骤降或混凝土内外温差接近25℃时)要及时报告现场主管技术工程师,采取紧急保温措施。

4.4、测温数据的整理统计及分析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期间,应注意天气及气温的变化,而且要有专人负责,对现场环境温度、混凝土搅拌原材料温度、混凝土的拌和温度进行经常性测温,并对测温记录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便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控制温度进行前期预控,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前10天,应连续对对现场环境温度、混凝土搅拌原材料温度进行测记,并对原始的记录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画出每日温度变化曲线图、各种原材料的温度变化曲线图,通过数学平均法做出一个搅拌原材料温度与环境温度影响关系曲线,通过一些以往施工经验分析出的每日特定时刻环境温度与原材料温度影响系数,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出该阶段内环境温度对各种原材料温度影响平均系数(k i),即可根据该系数(k i)和气象的气温预报(T q℃)推算出一个较为准确的混凝土施工期间的各种原材料温度可能温度值(T i℃),再通过混凝土热工计算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温度控制,确保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同时为了今后类似工程积累施工经验,收集资料,要求对记录数据和施工过程情况进行统

计、分析和整理,分门别类列表或绘制变化曲线等,从施工的各个方面和专业认真总结出一套比较完整的经验资料,并尽可能的进行刊登和学术交流,指导和借鉴今后施工管理工作。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及防裂技术

建筑工程 Architecture 114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及防裂技术 王静静杜崇磊 (烟建集团有限公司混凝土分公司) 中图分类号:TU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6344(2015)02-0114-01 摘要:混凝土结构中,经常会出现由于温度效应产生的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温度变形产生的裂缝成为了最常见以及最严重的质量通病。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技术 混凝土基础温差的控制是人们过去经常关注的问题,对混凝土的后期保护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以致很多混凝土建筑都有不同程度的裂缝出现。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温度变化是造成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关键因素。 一、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变形产生的原因分析 大体积混凝土中主要温度因素是水泥水化热,其温升经常会到达30--50摄氏度。水泥水化作用,使混凝土在硬化过程的最初几天,产生大量的水化热。然而,导热不良的混凝土就会对这种热量进行累积,以致混凝土温度升高、体积增大。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壁越厚,其中心的水化热升温就越大。混凝土未充分硬化部分的弹性模量在升温时很小,壁内累积的压应力数值较小;混凝土已混凝土本结硬,在降温收缩时弹性模量特别大,这种收缩就会产生极大的拉应力。浇筑温度与水化热温度共同构成了最高温度。如果对最高温度值,没有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控制,没有对内外温度差通过恰当的保温措施进行减少,没有对温度应力通过改善约束条件进行减少,就会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出现温度裂缝,甚至会出现贯穿性裂缝。 外界气温变化就会引起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尤其在大陆性气候地区或寒冷地区,混凝土温度变形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外界温度变化。很多事例显示,寒潮期间经常会出现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因为气温比较低,混凝土短时间内徐变不能充分发挥,同时温度梯度大,就会形成很大的温度应力。建筑施工期间,混凝土内部经常会产生很大的拉应力。 水化热、浇灌温度以及外界气温变化等各种温度差,以及叠加应力,共同形成了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应力。强迫变形引起了温度应力,约束力越大,应力就会越大。而混凝土属于脆性材料,抗拉强度只有抗压强度的10%左右,混凝土内部温度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自然就会因为温度变形而产生裂缝。受弯断面和孔洞四周应力集中的区域、混凝强度最差的地方、温度变化较大的表面以及应力最大的核心区域是混凝土温度变形最易发生的地方。 二、避免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措施分析 (一)配制混凝土的材料分析 1、水泥 水化热就会引起混凝土内部大的温差,混凝土内部较大的温差就会产生温度裂缝。因此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差以及有效控制水化热,就能预防温度裂缝的产生。只有处理好混凝土的主要材料水泥,就能从整体上降低水化热。低水化热的水泥就能对水化热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通过诸多实验得出,水泥中的主要放热成分铝酸三钙与硅酸三钙占的比例较大,因此,通过向水泥中加入中热硅酸盐、低热矿渣等有效物质,就能够对这两种成分有效的中和,就能降低水泥的水化热。 2、粉煤灰 硅、铝氧化物是构成粉煤灰的主要成分。硅铝氧化物与水泥接触就会发生二次反应,对材料的活性有很好的增强作用,同时,减少了水泥在混凝土中的含量,进而会有效避免混凝土裂缝的出现。粉煤灰颗粒能够在二次反应后均匀的分布在混凝土中,有效的改变与完善混凝土的内部结构,进而使混凝土内部的孔隙率减小,对孔结构起到优化作用,就会很大程度的增强混凝土硬化后的性能。因此,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在混凝土中加入粉煤灰,对混凝土出现裂缝起到很好防治的作用。 3、骨料 粗骨料:粒径的大小与级配有很大的关系,选择粒径较大的骨料就会降低水泥砂浆及水泥的使用量,进而会降低水化热,就能很好的预防裂缝的形成。细骨料:同样道理,配制混凝土时,应选用中粗沙。同时,应调整沙子的含泥量,这能够有效的防止混凝土出现收缩变化,进而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 4、外加剂 混凝泥土中加入适当的减水剂、缓凝剂以及引气剂等外加剂,也能有效的避免混凝土出现过多的裂缝。其原理是:减水剂对混凝土的融合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进而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使水灰比降低,水泥含量降低,就能有效防止裂缝的出现。缓凝剂能够延长混凝土放热峰值的时间。引气剂对混凝土的和易性与可泵性具有很好的增强作用,能够充分发挥混凝土的耐久性,就增强了混凝土的抗裂性。应该注意,添加外加剂的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的收缩比一定保持在35%左右,必须有效控制外加剂的使用量,防止用量过大,改变混凝土的使用性能。 (二)混凝土施工方式的选择分析 1、混凝土的拌制与浇筑 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拌制非常重要,混凝土材料的使用性能会直接受到混凝土拌制效果的影响。因此,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标准对混凝土进行拌制,并有效的控制混凝土出机口坍落度。同时,要调整好混凝土拌合物出机口的温度,对温度进行合理控制,可以利用送冷风以及冷却的方式调节。 运用有效的振捣方式,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并合理分布振捣的时间,尤其是泛浆与间距的控制。同时,浇筑工作完成后,要适当的压实与抹平浇筑表面,能够很好的控制混凝土的裂缝的产生。另外,使用分层浇筑的方式,能够使下层混凝土在初凝时内凝结良好,对防止裂缝的产生也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2、混凝土隔热保护与日常维护分析 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是内外温差大,因此,采取一定的措施对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是浇筑结束后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实施隔热保护就能促进混凝土表面快速散热。拆模时,更应注意外部的环境温度,必须实施有效的表面保护,防止因温差形成裂缝。 混凝土浇筑施工结束后,一定要采取日常维护措施。对混凝土的表面进行洒水,保持湿润状态,就能增加混凝土内部的强度。混凝土浇筑结束12--18小时后,就应对其进行实施保护,维护时间应持续20天以上。 三、建议与结语 (一)建议 1、改善混凝土的约束条件 混凝土结构的约束决定了混凝土应力的大小,分缝间距与约束作用有密切关系。合理的分缝不仅能减轻约束作用,而且也能缩小约束范围。通畅分缝间距以12--18米为宜。同时,应考虑后浇缝的宽度,以及应满足同截面钢筋的搭接比度,一般以1米为宜。应选用膨胀水泥配制后浇缝混凝土,整体结构浇筑40天后,就能进行后浇缝。 2、对结构的钢筋进行合理搭配 限制裂缝的出现还与合理的配筋有关。合理的配筋能够减少数目小而宽度大的裂缝,改善数目多而宽度小的裂缝,这样就减轻了裂缝的程度。构造钢筋部位不仅要设置在结构表层,而且在结构薄弱部位也要设置。 3、对混凝土一定要加强保温与养护 为了有效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温度梯度,防止表面裂缝,无论是常温还是负温施工,都必须实施混凝土的保温措施。常温保护能够缓冲混凝土受到大气温度变化与雨水侵袭的温度影响。负温保护层一定要使用不透气的材料,才能见效,应根据工程特点、气温以及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度差等条件设计负温保护层。保温层还有保湿的作用,同样能够提高混凝土表面抗裂能力。养护期以不低于一个月为宜,较寒冷的地区应该适当延长。 (二)结语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使用性能,会因裂缝受到很大的影响。只有对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做好预防措施,发现裂缝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补调整,才能不使其应用受到影响。 参考文献 [1]唐祥胜.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与防止措施[D].合肥工业大学,2005. [2]李树奇.大体积混凝土防裂技术措施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 [3]刘琳莉.桥梁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施工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计算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计算 1.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计算 1)最大绝热温升值(二式取其一) ρ**)*(c Q F K m T c h +=(3-1) )1(**)mt c t h e c Q m T --=ρ ((3-2) 式中: T h ——混凝土最大绝热温升(℃); M c ——混凝土中水泥用量(kg/m 3); F ——混凝土中活性掺合料用量(kg/m 3); C ——混凝土比热,取0.97kJ/(kg ·K ); ρ——混凝土密度,取2400(kg/m 3); e ——为常数,取2.718; T ——混凝土龄期(d ); m ——系数,随浇筑温度而改变,查表3-2 表3-1 不同品种、强度等级水泥的水化热

表3-2 系数m 根据公式(3-2),配合比取硅酸盐水泥360kg 计算: T h (3)=33.21 T h (7)=51.02 T h (28)=57.99 2)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 ) ()()(t t h j t 1*ξT T T +=(3-3) 式中: T j ——混凝土浇筑温度(℃); T 1(t )——t 龄期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 ξ(t )——t 龄期降温系数,查表3-3同时要考虑混凝土的养护、模板、外加剂、掺合料的影响; 表3-3 降温系数ξ

根据公式(3-3),T j 取25℃,ξ(t )取浇筑层厚1.5m 龄期3天6天27天计算, T 1(3)=41.32 T 1(7)=48.47 T 1(28)=27.90 3)混凝土表层(表面下50~100mm 处)温度 (1)保温材料厚度 ) () (2max q 2x b --h 5.0T T T T K λλδ=(3-4) 式中: δ——保温材料厚度(m ); λx ——所选保温材料导热系数[W/(m ·K)]; T 2——混凝土表面温度(℃); T q ——施工期大气平均温度(℃);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计算书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计算书 1、混凝土的绝热升温 式中:T (t )—混凝土龄期为t 时的绝热温升「C ) m c ——每m 3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取415kg/m 3 Q ——胶凝材料水热化总量,Q=kQ Q o —水泥水热化总量377KJ/kg (查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C —混凝土的比热:取0.96KJ/ (kg.C ) p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kg/m 3 m ——与水泥品种浇筑强度系有关的系数取 0.3d -1(查建筑施工计算手 册) t ——混凝土龄期(d ) 经计算:Q=kQ=(为+Kr1)Q °=(0.955+0.928-1)X377=332.9KJ/kg 2、混凝土收缩变形的当量温度 (1)混凝土收缩的相对变形值计算 0 (A A-0.01t\ 皿 §(t )= § (1-e ) m 1m 2m 3..…mu 式中:勺(t )——龄期为t 时混凝土收缩引起的相对变形值 『 -- 在标准试验状态下混凝土最终收缩的相对变形值取 3.24X104 m 〔m 2m 3..…mu ——考虑各种非标准条件的修正系数 m 1=1.0 m 2=1.0 m 3=1.0 m 4=1.2 m 5=0.93 m 6=1.0 m 7=0.57 m 8=0.835 m 9=1.0 m 10=0.89 mn=1.01 m 1m 2m3 ... m 11=0.447 T (t )二 m c Q c ? -mt 、 (1-e )

(2)混凝土收缩相对变形值的当量温度计算 T y(t)=啊a 式中:T y(t)——龄期为t时,混凝土的收缩当量温度 5 a——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取 1.0X10- 3、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E t)=^E o(1-e为 式中:E t)——混凝土龄期为t时,混凝土弹性模量(N/mm2) E o——混凝土的弹性模量近似取标准条件下28d的弹性模量:C40 E o=3.25X1(fN/mm2 ?——系数,近似取0.09 混凝土中掺和材料对弹性模量修正系数,=1.005 4、各龄期温差 (1 )、内部温差 T nax=T+ &)T(t) 式中:T m ax——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 T——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因搅拌砼无降温措施,取浇筑时的大气平均温度,取15C T t)—在龄期t时混凝土的绝热温升 &)—在龄期t时的降温系数

简述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 摘要: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 为了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或把裂缝控制在某个界限内, 必须进行温度控制。一般要选用合适的原料和外加剂,控制混凝土的温升,延缓混凝土的降温速率;选择合理的施工工艺,采取相应的降温与养护措施,及时进行安全监测,避免出现裂缝,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在此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温度控制,水化热 随着我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和城市建设的发展, 大体积混凝土已经愈来愈广泛地应用于大型设备基础、桥梁工程、水利工程等方面。这种大体积混凝土具有体积大、混凝土数量多、工程条件复杂和施工技术要求高等特点, 在设计和施工中除了必须满足强度、刚度、整体性和耐久性的要求外, 还必须控制温度变形裂缝的开展, 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建筑物的安全。因此控制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裂缝的扩展, 是大体积混凝土设计和施工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裂缝的产生原因 大体积混凝凝土施工阶段产生的温度裂缝,时期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一方面是混凝土内外温差产生应力和应变,另一方面是结构的外约束和混凝土各质点间的内约束阻止这种应变,一旦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抗拉强度,就会产生裂缝。 1、水泥水化热 在混凝土结构浇筑初期,水泥水化热引起温升,且结构表面自然散热。因此,在浇筑后的3 d ~5 d,混凝土内部达到最高温度。混凝土结构自身的导热性能差,且大体积混凝土由于体积巨大,本身不易散热,水泥水化现象会使得大量的热聚集在混凝土内部,使得混凝土内部迅速升温。而混凝土外露表面容易散发热量,这就使得混凝土结构温度内高外低,且温差很大,形成温度应力。当产生的温度应力( 一般是拉应力) 超过混凝土当时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形成表面裂缝 2、外界气温变化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施工期间,外界气温的变化对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起着很大的影响。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是由浇筑温度、水泥水化热的绝热温度和结构的散热温度等各种温度叠加之和组成。浇筑温度与外界气温有着直接关系,外界气温愈高,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也就会愈高;如果外界温度降低则又会增加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梯度。如果外界温度的下降过快,会造成很大的温度应力,极其容易引发混凝土的开裂。另外外界的湿度对混凝土的裂缝也有很大的影响,外界的湿度降低会加速混凝土的干缩,也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措施 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成因, 可从以下几方面制定温控防裂措施。 一、温度控制标准 混凝土温度控制的原则是:(1)尽量降低混凝土的温升、延缓最高温度出现时间;(2)降低降温速率;(3)降低混凝土中心和表面之间、新老混凝土之间的温差以及控制混凝土表面和气温之间的差值。温度控制的方法和制度需根据气温(季节)、混凝土内部温度、结构尺寸、约束情况、混凝土配合比等具体条件确定。 二、混凝土的配置及原料的选择 1、使用水化热低的水泥 由于矿物成分及掺合料数量不同, 水泥的水化热差异较大。铝酸三钙和硅酸三钙含量高的, 水化热较高, 掺合料多的水泥水化热较低。因此选用低水化热或中水化热的水泥品种配制混凝土。不宜使用早强型水泥。采取到货前先临时贮存散热的方法, 确保混凝土搅拌时水泥温

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计算

10.3 球磨机混凝土水化热温度计算 1、最大绝热温升 (1)Th=(mc+K·F)Q/c·ρ (2) Th=mc·Q/c·ρ(1-eˉ-mt) 式中 Th----混凝土最大绝热温升(℃) mc---混凝土中水泥用量(kg/m3) F----混凝土活性掺合料用量(kg/m3) K----掺合料折减系数.取0.25~0.30 Q----水泥28d水化热(kJ/kg)见下表 ρ—混凝土密度,取2400(kg/m3) e----为常数,取2.718 t-----混凝土的龄期(d) m----系数,随浇筑温度改变,见下表 T1(t)=Tj+ Th·ε(t) 式中 T1(t)----t龄期混凝土中心温度(℃) Tj--------混凝土浇筑温度(℃) ε(t)----t龄期降温系数,见下表

3、球磨机基础底板第一步混凝土浇筑厚度为1.6m,温度计算如下。 已知混凝土内部达到最高温度一般发生在浇筑后3-5天。所以取三天降温系数0.49计算Tmax。 混凝土的最终绝热温升计算: Tn=mc*Q/(c*p) (1) 不同龄期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可按下式计算: Tt=Tn(1-e-mt) (2) 式中:Tt:t龄期时混凝土的绝热温升(℃); Tn:混凝土最终绝热温升(℃); M:随水泥品种及浇筑温度而异,取m=0.362; T:龄期; mf:掺和料用量; Q:单位水泥水化热,Q=375kj/kg; mc:单位水泥用量;(430kg/m3) c:混凝土的比热,c=0.97kj/(kg*k); p:混凝土的密度,p=2400kg/m3;得混凝土最终绝热温升: 代入(1)得;Tn=mc*Q/(c*p)=430*375/(0.9*2400)=69.3℃ 代入(2)得: T3=69.3*0.662=45.88℃; T4=69.3*0.765=53.01℃; T5=69.3*0.836=57.93℃; T7=69.3*0.92=63.76℃; 4、球磨机底板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计算: Tmax=Tj+Tt*δ=20+63.76*0.44=48.05℃ Tmax: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 Tj:混凝土浇筑温度,根据天气条件下底板混凝土施工实测平均结果,假定为20℃; Tt:t龄期时的绝热温升;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技术

宁波铁路枢纽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技术 摘要 随着我国地铁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大体积混凝土的使用也随之增加。而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问题也日益突出,已成了普遍性的问题。本文通过开展对宁波南站站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研究,选用中低热水泥,掺入矿粉和粉煤灰,降低水化热,设计冷却系统,严格控制保温养护措施,对施工过程实施温度监测,实现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的信息化施工,达到了预期的混凝土防裂要求。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裂缝;水化热. 1.引言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地铁车站施工中最为常见的施工工艺,而通过温控措施,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控制温度应力导致的结构裂缝便是重中之重。大体积混凝土特点是:体积大、钢筋密、混凝土用量多,结构厚实、工程条件复杂,施工技术和质量要求高,水泥水化热易积聚而使结构产生温度变形、混凝土绝热温升高和收缩大。 本文通过对宁波铁路枢纽南站改工程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温控研究,采取降温措施,监控混凝土内部温度,达到了预期的混凝土防裂要求。 2工程概况 宁波市轨道交通二号线铁路南站站车站全长245.45m(外包),里程为SDK6+404.184~SDK6+581.784。车站标准段基坑形状不规则,标准段净宽43.7m~46.1m,南端头井净宽约为60.2m,北端净宽约为58.4m。铁路南站站主体占地面积约为11863平方米。 结构底板厚度为2.5m,局部厚度3.85m,其中最大一块底板混凝土方量共为5000m3,该段底板南北距离为41m,东西距离为47m。 3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方案设计 3.1优化配合比,降低水化热

铁路南站站底板厚2.5m,底板梁厚3.85m,混凝土为C40P10。底板施工时正值夏季,昼夜温差大,白天温度高达35℃左右,导致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大,容易产生温度裂缝。为了减少温度裂缝产生对混凝土的质量的影响,项目部搅拌站根据图纸及规范要求进行多次配合比论证,降低水化热。同时降低混凝土的出机温度,混凝土入模温度以达到控制温度裂缝的目的。因此,项目部从原材料处入手,优化配合比,优选了如下材料: (1)水泥:水泥用量控制在285kg/m3左右;水泥进场时必须有质量证明书并及时进行取样复试试验报告,同时要求水泥入机温度不大于60℃。 (2)粉煤灰:粉煤灰作为胶凝材料的一部分起增强作用,发热的速率较低,等量取代水泥可使混凝土内部顶峰温度显著降低。达到顶峰温度的时间也向后推迟,水化热缓慢释放,减小了升温的幅度,从而降低了混凝土内外部的温差,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同时也可代替部分砂子而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稳定性和可泵性,增加灰浆,减少了泌水性,提高了密实度和抗渗性,也改善混凝土的后期强度。 (3)矿粉:本工程采取矿粉和粉煤灰双掺的方式以充分发挥二者之间的“优势互补效应”。粉煤灰和矿粉的微集料效应和二次水化效应,使后期强度均有大幅度的增长,解决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化热和收缩问题,提高其抗裂性。 (4)细骨料:采用河砂,级配良好,细度模数宜在2.6~2.8之间,含泥量在3%以下,砂率应控制在38%~42%之间。 (5)粗骨料:采用5-25mn连续级配、空隙率小的碎石,其含泥量不超过1.0%,选择强度高、含泥量低的粗骨料,一是为了增强骨料本身的强度,二是可以提高骨料在混凝土中的所占体积,能大幅度降低水泥用量,而且石块本身也吸收热量,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温升,使水化热进一步降低。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记录(表格类别)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 工程名称延津·上宅公园世纪四期工程施工单位新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测温部位混凝土基础(筏板)测温方式温度计养护方法保湿法 测温时间大气 温度 (C。) 入模 温度 (C。) 孔 号 各测温孔 温度(C。) 温度 T中-T上 (C。) 温度 T中-T下 (C。) 温度 T下-T上 (C。) 内外最大 温差记录 (C。) 裂缝 宽度 (mm ) 月日时 10 8 18 18 21.8 1 上31.2 20.7 12.1 8.6 内外温差 均不大于 25。C 无中51.9 下39.8 10 8 20 17 23.3 1 上35.5 14 7.6 6.4 中49.5 下41.9 10 8 22 16.5 20.8 1 上35.6 16.1 9.2 6.9 中51.7 下42.5 10 9 00 16 1 上36.8 16.3 7.9 8.4 中53.1 下45.2 10 9 02 16 1 上38.1 18.1 10.4 7.7 中56.2 下45.8 10 9 04 16.5 1 上40.8 17.7 9.2 8.5 中58.5 下49.3 10 9 06 16 1 上37.2 19.7 8.2 11.5 中56.9 下48.7 10 9 08 17 1 上35.6 14.3 8.7 5.6 中49.9 下41.2 10 9 10 19 1 上40.3 17.5 8.3 9.2 中57.8 下49.5 施工单位检查意见测温员 混凝土测温点布置正确,测温控制严格,经测温计算各项数据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专业工长(施工员):项目专业质检员: 年月日

监理(建设)单位意见 符合要求 专业监理工程师: 年月日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 工程名称延津·上宅公园世纪四期工程施工单位新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测温部位混凝土基础(筏板)测温方式温度计养护方法保湿法 测温时间大气 温度 (C。) 入模 温度 (C。) 孔 号 各测温孔 温度(C。) 温度 T中-T上 (C。) 温度 T中-T下 (C。) 温度 T气-T上 (C。) 内外最大 温差记录 (C。) 裂缝 宽度 (mm ) 月日时 10 9 12 20 1 上38.8 19.6 12.5 7.1 内外温差 均不大于 25。C 无中58.4 下45.9 10 9 14 21 1 上37.3 19.8 13.4 7.4 中57.1 下43.7 10 9 16 20 1 上42.1 18 9.3 8.7 中60.1 下50.8 10 9 18 18 1 上38.7 20.4 13.2 7.2 中59.1 下45.9 10 9 20 17 1 上34.8 21.7 13.7 8 中56.5 下42.8 10 9 22 16 1 上35.5 20.6 7 13.6 中56.1 下49.1 10 10 00 16 1 上37.1 21.9 11.9 10 中59.0 下47.1 10 10 02 16 1 上37.1 22.6 13.2 9.4 中59.7 下46.5 10 10 04 17 1 上36.4 22.1 11.7 10.4 中58.5 下46.8 测温员

大体积砼温度计算

5.1.4热工计算如下: 1)混凝土绝热温升 T h(t)=[m c×Q/(c×p)](1-e-mt) 其中t为龄期 m c――混凝土中水泥 (含膨胀剂) 用量(kg/ m3); Q――水泥28天水化热; 不同品种、强度等级水泥的水化热表 c――混凝土比热,一般为—,计算时一般取(kJ/ p――混凝土密度,一般取2400(Kg/m3) e――常数,为 t――混凝土的龄期(天); m――系数,随浇筑温度改变,查表可得。 系数 m 本工程C35S8混凝土拟采用配合比(经验配合比,根据实际配

合比在制定实施方案时重新计算): 经计算得出不同龄期下的混凝土绝热升温T h,见下表: 2)t龄期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 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按下式计算: T1(t)= T j+ T h(t)×ξ(t) T1(t)―― t龄期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 T h(t)―― t龄期混凝土绝热升温温 T j――混凝土浇筑温度,取值根据浇筑时的大气温度确定,根据预计浇筑时的气候条件,取T j=30℃ ξ(t)―― t 龄期降温系数 ξ(t)取值表

本工程ST1、ST2及裙楼底板厚度分别为4m、3.5m、1.5m,分别经计算T1(t)取值见下表: T1(t)取值表 3)保温材料计算厚度 保温材料计算厚度按下式计算: δ=×λx(T2-T q)×K b/λ(T max-T2) h――筏板厚度 λx ――所选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W/()] T2――混凝土表面温度 T q――施工期大气平均温度,取30℃ λ――混凝土导热系数,取[W/()] T max――计算得混凝土最高温度 计算时取:T2-T q = 15--20oC,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

一般为一次浇筑量大于1000 m3或混凝土结构实体最小尺寸等于或大于2 m,且混凝土浇筑需研究温度控制措施的混凝土。 所属学科: 电力(一级学科);水工建筑(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日本建筑学会标准(JASS5)规定:“结构断面最小厚度在80cm以上,同时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与外界气温之差预计超过25℃的混凝土,称为大体积混凝土”。 无明确定义 美国混凝土学会(ACI)规定:“任何就地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其尺寸之大,必须要求解决水化热及随之引起的体积变形问题,以最大限度减少开裂”。 大体积混凝土一般在水工建筑物里常见,类似混凝土重力坝等。 大体积混凝土特点是:结构厚实,混凝土量大,工程条件复杂(一般都是地下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求高,水泥水化热较大(预计超过25度),易使结构物产生温度变形。大体混凝土除了最小断面和内外温度有一定的规定外,对平面尺寸也有一定限制。因为平面尺寸过大,约束作用所产生的温度力也愈大,如采取控制温度措施不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拉力极限值时,则易产生裂缝。[1] 在建筑施工中常碰到大体积砼,为帮助项目部施工技术人员学习了解大体积砼防裂和温度控制方面的问题,加强施工技术方面的交流,本人根据自己的认识所及,参考了一些相关书籍,文章以问答的形式,先提出问题,再用通俗的语言和科学道理解答,问题解答也侧重于技术要领和做法,主要从实际出发,以实用为主,所提出的问题都是实际施工中常碰到的,目的是使项目部施工技术人员既知道大体积应该如何控制质量,又懂得为什么要进行防裂和温度控制的道理。 遇到对大体积砼防裂和温度控制方面问题不懂的地方,大家可带着问题翻阅,从中找到答案,增长学识,相信对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有所帮助。1、大体积砼的定义 大体积砼指的是最小断面尺寸大于1m以上的砼结构,其尺寸已经大到必须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妥善处理温度差值,合理解决温度应力并控制裂缝开展的砼结构。(该定义摘录自建筑施工手册缩印版第二版建筑施工手册第三版编写组1999年1月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大体积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区别表面上看是厚度不同,但其实质的区别是由于混凝土中水泥水化要产生热量,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热量不如表面的热量散失得快,造成内外温差过大,其所产生的温度应力可能会使混凝土开裂。因此判断是否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既要考虑厚度这一因素,又要考虑水泥品种、强度等级、每立方米水泥用量等因素,比较准确的方法是通过计算水泥水化热所引起的混凝土的温升值与环境温度的差值大小来判别,一般来说,当其差值小于25℃时,其所产生的温度应力将会小于混凝土本身的抗拉强度,不会造成混凝土的开裂,当差值大于25℃时,其所产生的温度应力有可能大于混凝土本身的抗拉强度,造成混凝土的开裂,此时就可判定该混凝土属大体积混凝土。(摘录自《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高层建筑的箱形基础或片筏基础都有厚度较大的钢筋砼底板,高层建筑的桩基础则常有厚大的承台,这些基础底板和桩基承台均属大体积钢筋砼结构。还有较常见的一些厚大结构转换层楼板和大梁也属大体积钢筋砼结构。 2、大体积砼与普通砼的区别 不能以截面尺寸来简单判断是否大体积砼,实际施工中,有些砼厚度达到1m,但也不属于大体积砼的范畴,有些砼虽然厚度未达到1m,但水化热却较大,不按大体积砼的技术标准施工,也会造成结构裂缝。 大体积砼与普通砼的区别表面上看是厚度不同,但其实质的区别是由于砼中水泥水化要产生热量,大体积砼内部的热量不如表面的热量散失得快,造成内外温差过大,其所产生的温度应力可能会使砼开裂。因此判断是否属于大体积砼既要考虑厚度这一因素,又要考虑水泥品种、强度等级、每立方米水泥用量等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计算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 计算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计算 1.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计算 1)最大绝热温升值(二式取其一) ρ**)*(c Q F K m T c h += (3-1) )1(**)mt c t h e c Q m T --=ρ ( (3-2) 式中: T h ——混凝土最大绝热温升(℃); M c ——混凝土中水泥用量(kg/m 3); F ——混凝土中活性掺合料用量(kg/m 3); C ——混凝土比热,取(kg ·K ); ρ——混凝土密度,取2400(kg/m 3); e ——为常数,取; T ——混凝土龄期(d ); m ——系数,随浇筑温度而改变,查表3-2 T h (3)= T h (7)= T h (28)= 2)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 ) ()()(t t h j t 1*ξT T T += (3-3) 式中: T j ——混凝土浇筑温度(℃); T 1(t )——t 龄期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

ξ(t )——t 龄期降温系数,查表3-3同时要考虑混凝土的养护、模板、外加剂、掺合料的影响; j (t )T 1(3)= T 1(7)= T 1(28)= 3)混凝土表层(表面下50~100mm 处)温度 (1)保温材料厚度 ) () (2max q 2x b --h 5.0T T T T K λλδ= (3-4) 式中: δ——保温材料厚度(m ); λx ——所选保温材料导热系数[W/(m ·K)]; T 2——混凝土表面温度(℃); T q ——施工期大气平均温度(℃); λ——混凝土导热系数,取(m ·K); T max ——计算的混凝土最高温度(℃); 计算时可取T 2-T q =15~20℃,T max -T 2=20~25℃; K b ——传热系数修正值,取~,查表3-5。

浅论关于建筑施工的大体积混凝土温控与防裂技术的研究

浅论关于建筑施工的大体积混凝土温控与防裂技术的研究摘要:众所周知,现在的高层建筑使用的混凝土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个混凝土结构开裂的技术问题。尤其是在建筑工程主要结构部分出现裂缝问题,如果不能及时预防开裂的形成,那么将对整个工程结构形成致命危害。这不是危言耸听,我们要在建筑施工中将大体积混凝土温控和防裂技术应用到实际工程施工中,找到防裂最好的措施。 关键字:建筑施工;混凝土;温控;裂缝;防裂;措施 abstract: as we all know, the concrete is increasingly used in high-rise buildings, followed by a technical problem of concrete structure cracking, especially in the main structure part of the building. if the cracks can not be prevent timely, it will cause deadly hazard to the whole project structure, which is not alarmist. therefore, we should apply thetemperature control and crack prevention technique of large volume of concrete into practical construction to find the best measures to prevent crack. key word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ncrete; temperature control; cracks; crack preven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37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而作为我们国家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房地产行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和监测技术

大观天下二期高层西区1#楼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方案 湖北远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工程概况 本工程基础筏板厚度为1400mm,砼强度等级为C35,抗渗等级为P6的抗渗砼。根据《砼施工手册》规定,砼结构单面散热厚度超过800mm,双面散热厚度大于1000mm的,预计其内部最高温度超过25℃的结构称为大体积砼结构工程,其施工应按大体积砼考虑。作为大体积砼,解决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产生的温度裂缝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之一,其施工的重点难点之一就是如何有效地控制混凝土温度变形裂缝的发展,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抗裂、耐久性等性能。因而控制施工期间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值,防止因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温度应变裂缝,显得尤为重要。 2、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理论分析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是确保大体积混凝土不产生微裂缝的主要因素,它必须由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温度控制计算、混凝土测温以及混凝土的覆盖保温、养护等技术手段和措施才能实现。在绝热条件下,混凝土的最高温度是浇筑温度与水泥水化热温度的总和。但在实际施工中,混凝土与外界环境之间存在热量交换,故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由浇筑温度、水泥水化热温度和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散热温度三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

在施工中,我们主要控制的是混凝土内部温度和表面温度的差值、混凝土表面与环境温度的差值,使二种温度差值满足规范的要求,即通过合理措施有效地控制或降低混凝土的损益温度、绝热温升、浇筑温度,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度差≤25℃。经过对混凝土温度组成因素进行理论上分析,影响混凝土温度控制的主要因素如下: 1、混凝土绝对温升是指水泥水化热,选择适当品种水泥,以控制水泥水化热能,可有效控制混凝土绝对温升。 2、合理有效的保温措施可以降低混凝土的内外温度差值,达到设计温差要求,是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的关键因素之一。 3、环境温度过低,增加混凝土拌和温度,从而能有效地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是大体积混凝土温控关键因素之一。 3、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 通过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理论分析,有效混凝土内外温差的主要措施如下: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计算书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计算书 1 T(1-e-mt) 式中:T(t)混凝土龄期为t时的绝热温升(℃) m c每m3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取415kg/m3 Q胶凝材料水热化总量,Q=kQ0 Q0水泥水热化总量377KJ/kg(查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C 混凝土的比热:取0.96KJ/(kg.℃) ρ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kg/m3 m 与水泥品种浇筑强度系有关的系数取0.3d-1(查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t混凝土龄期(d) 经计算:Q=kQ0=(K1+K2-1)Q0=(0.955+0.928-1)X377=332.9KJ/kg 2、混凝土收缩变形的当量温度 (1)混凝土收缩的相对变形值计算 εy(t)=εy0(1-e-0.01t)m1m2m3.....m11 式中:εy(t)龄期为t时混凝土收缩引起的相对变形值 εy0在标准试验状态下混凝土最终收缩的相对变形值取3.24X10-4 m1m2m3.....m11考虑各种非标准条件的修正系数

m1=1.0 m2=1.0 m3=1.0 m4=1.2 m5=0.93 m6=1.0 m7=0.57 m8=0.835 m9=1.0 m10=0.89 m11=1.01 m1m2m3.....m11=0.447

(2)混凝土收缩相对变形值的当量温度计算 T y(t)=εy(t)/α 式中:T y(t)龄期为t时,混凝土的收缩当量温度 α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取1.0X10 -5 3、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E(t)=βE0(1-e-φ) 式中:E(t)混凝土龄期为t时,混凝土弹性模量(N/mm2)E0混凝土的弹性模量近似取标准条件下28d的弹性模量:C40 E0=3.25X104N/mm2 φ系数,近似取0.09 β混凝土中掺和材料对弹性模量修正系数,β=1.005 4、各龄期温差 (1)、内部温差 T max=T j+ξ(t)T(t) 式中:T max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计算.docx

10-7-2-1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计算公式 1.最大绝热温升(二式取其一) (1)T h=( m c+k·F)Q/c·ρ (2)T h=m c·Q/c·ρ(1-e-mt)(10-43) 式中 T h——混凝土最大绝热温升(℃); m c——混凝土中水泥(包括膨胀剂)用量(kg/m3); F——混凝土活性掺合料用量(kg/m3); K——掺合料折减系数。粉煤灰取0.25~0.30 ; Q——水泥 28d 水化热( kJ/kg )查表 10-81 ; 不同品种、强度等级水泥的水化热表 10-81 水泥品种水泥强度等级 水化热 Q(kJ/kg ) 3d7d28d 硅酸盐水泥42.5314354375 32.5250271334 矿渣水泥32.5180256334 c——混凝土比热、取0.97 [kJ/ (kg·K)]; ρ——混凝土密度、取2400(kg/m3); e——为常数,取 2.718 ; t ——混凝土的龄期( d); m——系数、随浇筑温度改变。查表10-82 。 系数 m表 10-82 浇筑温度(℃)51015202530 m( l/d )0.2950.3180.3400.3620.3840.406 2.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 T1(t)=T j+T h·ξ(t) 式中 T 1(t)—— t 龄期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

T j——混凝土浇筑温度(℃); ξ( t )——t龄期降温系数、查表 10-83 。 降温系数ξ表 10-83 浇筑层厚度龄期 t ( d) ( m)36912151821242730 1.00.360.290.170.090.050.030.01 1.250.420.310.190.110.070.040.03 1.500.490.460.380.290.210.150.120.080.050.04 2.500.650.620.570.480.380.290.230.190.160.15 3.000.680.670.630.570.450.360.300.250.210.19 4.000.740.730.720.650.550.460.370.300.250.24 3.混凝土表层(表面下50~100mm处)温度 1)保温材料厚度(或蓄水养护深度) δ=0.5 h·λx(T2-T q)K b/λ(T max-T2)(10-45) 式中δ——保温材料厚度( m); λx——所选保温材料导热系数[W/(m·K)]查表10-84; 几种保温材料导热系数表 10-84 材料名称密度( kg/m3)导热系数λ材料名称密度( kg/m3)导热系数λ [ W/( m·K)][ W/( m·K)]建筑钢材780058矿棉、岩棉110~2000.031~0.06钢筋混凝土2400 2.33沥青矿棉毡100~1600.033~0.052水0.58泡沫塑料20~500.035~0.047木模板500~7000.23膨胀珍珠岩40~3000.019~0.065木屑0.17油毡0.05 草袋1500.14膨胀聚苯板15~250.042 沥青蛭石板350~4000.081~0.105空气0.03膨胀蛭石80~2000.047~0.07泡沫混凝土0.10 T2——混凝土表面温度(℃); T q——施工期大气平均温度(℃); λ——混凝土导热系数,取 2.33W/( m·K); T max——计算得混凝土最高温度(℃);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

【测温技术】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2015-08-31测量 1.大积混凝土的概念 按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指混凝土结构物中, 水 (1)内外温差:混凝土内部热量积聚不易散发,外部则散热较快,无论在升 温或降温过程中,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总低于内部温度。即使在混凝土硬化后期,水化热散尽,结构温度已接近周围气温,这是若受到寒潮侵袭,气温骤降,结构表面急冷,仍会产生内外温差。这种温差造成内部和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就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当温差大到一定程度,表面的拉应力超过当时的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

(2)收缩作用: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初期,混凝土处于升温阶段及塑性状态, 弹性模量很小变形变化所引起的应力很小,故温度应力一般可忽略不计。但过了数日混凝土硬化(多余水分蒸发时引起的体积收缩)以后发生的收缩,将受到地基和结构边界条件的约束时才引起的拉应力,当该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在混凝土内部产生裂缝。 表面裂缝与内部裂缝叠加起来,就可能贯穿结构的整个截面,造成严重危害。所以在施工及养护阶段应严格控制温升,对于强度要求较高的混凝土,水泥用量相对较多,水化热大,温升速率也较大,一般可达35℃左右,加上初始温度可使 , 探头配合);≤1.0℃(与测温线配合)。 3.2测区布置及测温方法 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块体温度监测点布置,以真实地反映出混凝土块体里外温差、降温速度及环境温度为原则,一般可按下列方式布置:

1)温度监测点的布置范围以所选混凝土的浇注块体平面图对称轴的半条轴线为测温区(对长方体可取较短的对称轴线),在测温区内温度测点呈平面布置; 2)在测温区内,温度监测的位置与数量可根据混凝土浇注块体内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及温控的要求确定; 3)保温养护效果及环境温度监测点数量应根据具体需要确定;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计算

10-7-2-1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计算公式 1.最大绝热温升(二式取其一) (1)T h=(m c+k·F)Q/c·ρ (2)T h=m c·Q/c·ρ(1-e-mt)(10-43)式中T h——混凝土最大绝热温升(℃); m c——混凝土中水泥(包括膨胀剂)用量(kg/m3); F——混凝土活性掺合料用量(kg/m3); K——掺合料折减系数。粉煤灰取0.25~0.30; Q——水泥28d水化热(kJ/kg)查表10-81; 不同品种、强度等级水泥的水化热表10-81 水泥品种水泥强度等级 水化热Q(kJ/kg) 3d 7d 28d 硅酸盐水泥42.5 314 354 375 32.5 250 271 334 矿渣水泥32.5 180 256 334 c——混凝土比热、取0.97[kJ/(kg·K)]; ρ——混凝土密度、取2400(kg/m3); e——为常数,取2.718; t——混凝土的龄期(d); m——系数、随浇筑温度改变。查表10-82。 系数m 表10-82 浇筑温度(℃) 5 10 15 20 25 30 m(l/d)0.295 0.318 0.340 0.362 0.384 0.406 2.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 T1(t)=T j+T h·ξ(t) 式中T1 (t) ——t龄期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 T j——混凝土浇筑温度(℃); ξ(t)——t龄期降温系数、查表10-83。 降温系数ξ表10-83 浇筑层厚度(m) 龄期t(d) 3 6 9 12 15 18 21 2 4 27 30 1.0 0.36 0.29 0.17 0.09 0.05 0.03 0.01 1.25 0.42 0.31 0.19 0.11 0.07 0.04 0.03 1.50 0.49 0.46 0.38 0.29 0.21 0.15 0.12 0.08 0.05 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