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自学基本要求(1)

合集下载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实施意见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实施意见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实施意见高晓琴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机电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是以研究机械加工工艺技术和夹具设计为主技术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紧密联系生产实践,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要求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综合应用已学或正在学习的其它专业课的知识。

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机器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和机器装配工艺的综合知识;能正确地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装配工艺规程;初步掌握综合分析生产中影响加工质量、生产率和加工成本的因素,并能提出正确的改进措施;掌握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掌握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具有正确设计中等复杂程度夹具的能力。

2掌握正确选择组成机器零件的典型表面加工工艺的能力。

3掌握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原则、步骤和方法,具有正确制订中等复杂程度机器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

4掌握机器制造工艺的基本理论,具有对零件机械加工和机器装配过程中影响质量、生产率和经济性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初步能力。

二、教材和教学辅导资料教材采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郑品森、刘文芳主编的《机械制造工艺学》。

教学辅导资料采用四川广播电视大学编辑部出版,郑品森、刘文芳编《机械制造械工艺学学习指导》。

本课程有期末复习提要,见省电大2002秋期末复习提要合订本。

三、授课方式本课程授课方式为面授,由教学班组织实施,期末由省电大统一命题闭卷考试,并有复习提要提供参考。

四、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重、难点绪论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简况及发展方向。

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概念: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生产系统与机构制造系统;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

课程的性质、特点、目的要求、与有关课程的联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简况及发展方向和机械制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

掌握课程基本内容的重要意义。

第一章工件的安装及夹具的设计基础概述:工件的安装方法;夹具的分类;夹具的组成。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全)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全)

章节名称:绪论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内容及其在机械工程领域的重要性。

2. 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3. 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及其内涵。

2.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3.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内容及其在机械工程领域的重要性。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4. 总结:总结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方法,强调其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制造工艺学》。

2. 课件: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发展历程和趋势、研究方法等。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概念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发展历程和趋势、研究方法的掌握。

章节名称:机械制造过程及其分类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过程的定义、组成及其分类。

2. 使学生掌握各种机械制造过程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过程的定义、组成。

2. 机械制造过程的分类: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

3. 各种机械制造过程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制造过程的定义和组成。

2. 讲解:详细讲解机械制造过程的定义、组成及其分类。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各种机械制造过程的特点和应用。

4. 总结:总结各种机械制造过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制造工艺学》。

2. 课件:机械制造过程的定义、组成、分类及其特点等。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制造过程的定义和组成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各种机械制造过程的特点和应用的掌握。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三)章节名称:机械制造工艺过程规划与管理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过程规划与管理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定位与作用《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综合性专业课。

课程归纳总结机械制造工艺的有关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工艺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其作用为培养高素质机制专业人才从事机械加工工艺设计、机械装配工艺设计等工作岗位所必须的实用技能。

三、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有关工艺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工艺等制造技术问题的能力及自学工艺理论和新工艺、新技术的能力。

(一)知识目标1)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的有关理论和方法;2)掌握保证零件加工质量有关理论和方法;3)理解典型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4)掌握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方法;5)了解现代制造技术。

(二)职业技术能力目标1)能制定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2)分析影响零件加工精度的有关因素,提出相应措施保证零件加工精度;五、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注明:●代表重点★代表难点)第一部分教学内容(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和工艺尺寸链 24学时[主要内容]1. 基本概念●2. 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3.确定毛坯●4.定位基准的选择●5.工艺路线的拟定●6. 确定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其公差7. 时间定额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工艺途径8. 工艺过程的技术经济分析★9. 工艺尺寸链[教学要求]:1. 了解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基本概念,掌握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内容、步骤;2. 会分析零件结构工艺性的好坏,掌握零件毛坯的选择方法;3. 掌握工艺规程制定中的主要问题和内容确定;4. 理解工艺尺寸链的概念,掌握工艺尺寸链极值法解算公式并能应用其解决常见工艺尺寸链的问题;5. 了解机械加工生产率和经济性的基本知识。

(二)机械加工精度 8学时[主要内容]1. 基本概念●2.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3. 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4. 工艺系统的受热变形5. 工艺系统的残余应力引起的加工误差★6. 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方法7. 提高和保证加工精度的方法和途径[教学要求]:1. 理解精度、误差、工艺系统及原始误差的概念;2. 掌握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3. 掌握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4. 掌握工艺系统的热源及工艺系统热变形的影响;5. 理解工件残余内应力的概念及产生过程和消除方法;6. 了解提高加工精度的主要途径,能够对实例进行加工误差分析。

(完整版)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大纲《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大纲学时:54 学分:3理论学时:45 实验学时:9适用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大纲执笔人:刘贤喜大纲审定人:赵立新一、说明1、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机械制造工艺学》是以机械制造中的工艺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技术学科,是“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等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如课堂理论教学、习题、实验等)及有关环节(如工厂实习等)的配合,使学生初步具有制定工艺规程的能力;掌握机械加工工艺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对于改进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保证加工质量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应受到初步训练;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新成就及发展趋向。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和工艺尺寸链掌握机械加工的一些基本概念的定义,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选择加工时的定位基准;安排加工路线;确定各工序余量、尺寸及公差;确定时间定额。

(二)机械加工精度掌握影响加工精度的各种原始误差及其各自的影响规律;掌握如何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加工误差;掌握对加工误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

(三)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掌握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及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规律;掌握影响零件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及其改善措施;掌握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改善措施;掌握工艺系统振动的类型与控制振动的方法。

(四)典型零件加工与加工方法掌握轴类零件、箱体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安排及各种加工方法的选择。

(五)装配工艺基础和装配尺寸链掌握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及相应装配尺寸链的解算方法;掌握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及产品结构工艺性分析。

(六)现代制造技术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新成就及发展趋向。

3、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手段: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对本课程进行教学;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根据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适当增加与制造业信息化和数控加工方面的有关内容。

二、教学大纲内容(一)课程理论教学绪论(1学时)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简况及发展方向。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要求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要求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要求一、教学目标《机械制造工艺学》是以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工艺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技术科学,是机械制造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和掌握《机制工艺》有关的基本理论知识2、熟悉制定工艺规程的方法3、掌握尺寸链概念及尺寸链计算方法4、了解典型零件加工工艺过程5、了解机械加工精度、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机械加工生产率与经济性、装配工艺等有关知识。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课题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1、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

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工序、工步、安装、工位)3、生产类型及工艺特点。

4、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及工艺文件的格式。

5、零件的工艺分析。

毛坯的选择。

6、工件的定位和定位基准的选择。

7、工艺路线的拟定。

加工余量的确定。

8、工艺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习题课:工艺尺寸链的计算)。

9、机床、工艺装备的选择。

10、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实例分析关键词:工序、工步、安装、基准、尺寸链课题二轴类零件加工简介1、轴类零件的材料和毛坯。

2、轴类零件的预加工。

3、轴类零件外圆表面的车削加工。

4、轴类零件外圆表面的磨削加工。

5、外圆表面的精密加工。

6、花键及螺纹加工。

7、典型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课题三套筒类零件加工简介1、套筒类零件的材料和毛坯。

2、内孔的一般加工方法。

3、孔的精密加工。

4、套筒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课题四箱体类零件加工简介1、箱体类零件主要技术要求。

2、箱体类零件的材料与毛坯。

3、平面加工方法。

4、孔系加工。

5、箱体类零件工艺分析。

课题五圆柱齿轮加工简介1、圆柱齿轮的主要技术要求。

2、齿轮的材料与毛坯。

3、铣齿、滚齿、插齿、剃齿、珩齿、磨齿。

4、圆柱齿轮加工工艺分析。

课题六机械加工精度简介1、加工精度的概念。

2、获得加工精度的方法。

3、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

4、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5、提高加工精度的措施课题七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简介1、表面质量的含义。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艺学》教学⼤纲《机械制造⼯艺学》教学⼤纲⼀、课程基本情况1、课程名称:机械制造⼯艺学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3、学时:76学时4、适⽤专业:数控加⼯(数控车⽅向)⼆、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门传授机械制造⼯艺基础相关知识的专业课。

课程介绍了传统机械制造⼯艺的基础知识,主要教学内容:⽑坯制造⼯艺、零件切削加⼯⼯艺、机械加⼯⼯艺规程的制定和装配等四部分。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掌握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法,具备综合处理机械制造⼯艺过程中质量、⽣产率和经济性关系的能⼒;能够编制机械加⼯⼯艺规程;具备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技术问题的能⼒。

三、课程的⽬的与要求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标和要求:了解机械加⼯设备的主要结构、性能和加⼯范围,并能根据要求合理选⽤;熟悉常⽤⽑胚和热处理⽅法,掌握各种表⾯的加⼯⽅法;熟悉典型零件的加⼯⼯艺分析⽅法,掌握机械加⼯⼯艺规程的编制⽅法;熟悉加⼯精度和加⼯误差,掌握机械加⼯质量的分析⽅法;熟悉装配⼯艺,掌握保证装备精度的⽅法;了解精密、超精密加⼯的基本知识。

四、课程的教学⽅法⑴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从⽇常⽣产⽣活中的具体实例逐步引出理论的抽象概念,科学地组织教学。

⑵理论联系实际,带领学⽣深⼊⽣产⼀线,了解机械制造⼯艺过程,充实、丰富教学内容。

⑶结合⽣产过程中的实际案例进⾏分析,强化理论与⽣产实际的结合,提⾼教学质量。

⑷根据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顺序和课时安排等进⾏适当调整。

五、课时分配主要章节主要内容学时学时合计绪论学科介绍、学习⽬标、主要内容、课程特点 2 2 模块⼀机械制造基本知识常⽤⾦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型号、基本结构 2 2 选择⼯件⽑坯,包括铸件、锻件、焊件及其⽣产过程模块⼆典型表⾯加⼯⽅法与设备任务1外圆表⾯加⼯与设备 2 10 任务2内圆表⾯加⼯与设备任务3平⾯加⼯与设备任务4成型表⾯加⼯与设备任务5螺纹表⾯加⼯与设备2 任务3平⾯加⼯与设备 2 任务4成型表⾯加⼯与设备 2 任务5螺纹表⾯加⼯与设备 2 模块三机械加⼯质量与控制任务1认识机械加⼯精度 2 16 任务2典型表⾯常见加⼯误差与控制任务3平⾯加⼯与设备任务4成型表⾯加⼯与设备任务5螺纹表⾯加⼯与设备8 任务3加⼯误差的统计分析 2 任务4保证加⼯精度的⽅法 2 任务5表⾯质量的控制 2 模块四机械加⼯⼯艺规程基本知识任务1⼯艺规程基本知识 2 14 任务2加⼯⼯艺过程卡 4 任务3编制⼯艺⼯序卡 4 任务4⼯艺尺⼨链计算 4 模块五典型零件的加⼯⼯艺分析任务1轴类零件的加⼯⼯艺分析 2 12 任务2套类零件的加⼯⼯艺分析 2任务3箱体零件的加⼯⼯艺分析 4 任务4圆柱齿轮零件的加⼯⼯艺分析 4 模块六装配⼯艺任务1认识装配⼯作 4 12 任务2编制机械装配⼯艺规程 4 任务3认识装配尺⼨链 2 任务4保证装配精度的⽅法 2 其它参观、复习与测验、考试 8 8 合计 76 六、推荐教材《机械制造⼯艺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标准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标准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标准(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主要讲授机械制造中的测量技术,金属切削机床结构、性能、传动、调整、使用的基本知识,机床夹具定位原理、定位结构、夹紧机构、专用夹具设计等基本知识和方法,机械加工工艺的基础理论,使学生能对机械制造和各种金属切削机床有一个整体认识,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为后续的专门化学习打好专业基础, 增强工作的适应性,在一专的基础上开展多能。

(二)课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机械加工的工艺知识。

(2)熟悉机械加工设备的主要结构、性能和加工范围。

(3)熟悉零件加工工艺路线制定知识。

(4)知道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原理,熟悉一般机械加工方法。

1.能力目标(1)初步具备根据加工零件合理选择机床和工艺装备的能力。

(2)具有典型零件加工工艺编制和实施的能力。

2.素质目标通过对机械加工工艺系统各环节的分析、比拟和实践等认知活动,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严谨求实的态度,初步具有从事数控加工工作岗位的职业素养。

(三)参考学时108学时。

(四)课程学分6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2(六)教学建议1.教学方法(1)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建议按工程和理实一体化组织教学,以现场教学为主,充分利用实物展示、切削加工等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2)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合作能力,促进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

(3)采用工程教学法,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通过录像、模型、挂图、课件动态模拟等资源来展现工程的学习内容。

2.评价方法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要起引导作用,要求学生按工程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在参观和做实验的过程中尽量结合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学生提前进入工作的角色。

学生的成绩由平时成绩、阶段测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而形成,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使其懂得付出与回报的关系,并提高自信心。

3.教学条件(1)应建有多媒体教室、机加工综合车间、电焊车间、力学性能试验室。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大纲导言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机械设计和制造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本大纲旨在规范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 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常见的机械制造工艺流程和方法; 3. 熟悉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和工具的使用; 4. 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机械制造工艺解决问题;5.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机械制造工艺学概述:–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机械制造工艺学在机械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机械制造工艺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常见机械制造工艺:–切削加工工艺:包括车削、铣削、钻削等;–成形加工工艺:包括铸造、锻造、冲压等;–焊接工艺:包括电弧焊、气焊、激光焊等;–热处理工艺:包括淬火、回火、表面处理等;–组装工艺:包括零件的装配和调试。

3.机械制造工艺中的工艺参数和工艺规程:–切削力、切削速度、进给速度等工艺参数的确定;–工艺规程的编制和优化。

4.机械制造中的工装夹具和模具设计:–工装夹具的种类和设计原则;–模具的种类和设计原则。

5.机械加工中的精度控制:–精度与公差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精度控制的方法和技术。

6.机械制造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数控机床和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机器人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基本理论和原理,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的认识和理解;3.实践训练:组织学生参与机械制造工艺实际项目,并进行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4.论文阅读和讨论: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并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评估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实验报告:对实验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3.课程论文: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研究,撰写课程论文并进行答辩;4.期末考试:对整个课程内容进行综合考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自学)基本要求
6.3 装配工艺规程制定
6.4 自动装配
主要内容包括机械装配的基本概念、装配工艺过程及组织形式、装配尺寸链的建立,装配尺寸链的计算方法、配尺寸链实例分析与计算、装配工艺规程制定的原
则和步骤,自动装配的内容、形式,零件自动送进系统和装配作业自动化技术等方
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重点难点为机械装配精度分析、装配尺寸链组成环、封闭环的确定,装配尺寸链的基本计算方法、装配工艺规程制定的原则与方法。

上交作业第256页5-1~5-8、5-14题
备注教材的第5章
编者:刘永红作业
第二章作业题
2-1、车床床身导轨在垂直平面内及水平面内的直线度对车削圆轴类零件的加工误差有什么影响,影响程度有何不同?
2-3、试分析在车床上加工时,产生下述误差的原因:
1)在车床上镗孔时,引起被加工孔圆度误差和圆柱度误差。

2)在车床三爪自定心卡盘上镗孔时,引起内孔与外圆同轴度误差;端面与外圆的垂直度误差。

2-4、在车床上用两顶尖装夹工件车削细长轴时,出现图2-80a、b、c所示误差是什么原因,分别可采用什么办法来减少或消除?
图2-80
2-5、试分析在转塔车床上将车刀垂直安转加工外圆(见图2-81)时,影响直径误差的因素中,导轨在垂直面内和水平面内的弯曲,哪个影响大?与卧式车床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图2-81
第三章作业题
3-1、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3-2、为什么机器零件一般总是从表面层开始破坏的?加工表面质量对机器使用性能有哪些影响? 3-7、为什么在切削加工中一般都会产生冷作硬化现象?
3-16、机械加工中,为什么工件表面层金属会产生残余应力?
3-20、什么是强迫振动?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第四章作业题
4-1、何谓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工艺规程在生产中起何作用?
4-2、简述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工艺卡和工序卡的主要区别以及它们的应用场合。

4-3、简述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设计原则、步骤和内容。

4-13、在图4-73所示工件中,L 1=025.0050.070--mm ,L 2=0025.060-mm ,L 3=15.00
20+mm ,L 3不便直接测量,试
重新给出测量尺寸,并标注该测量尺寸的公差。

图4-73
4-14、图4-74为某零件的一个视图,图中槽深为3.005+mm ,该尺寸不便直接测量,为检验槽深是否合格,可直接测量哪些尺寸?试标出它们的尺寸及公差。

图4-74
4-20、何谓劳动生产率?提高机械加工劳动生产率的工艺措施有哪些?
第五章作业题
5-1、何谓零件、套件、组件和部件?何谓机器的总装?
5-2、装配工艺规程包括哪些主要内容?经过哪些步骤制定的?
5-3、装配精度一般包括哪些内容?装配精度与零件的加工精度有何区别?它们之间又有何关系?试举例说明。

5-4、装配尺寸链是如何构成的?装配尺寸链封闭环是如何确定的?它与工艺尺寸链的封闭环有何区别?
5-5、在查找装配尺寸链时应注意哪些原则?
5-6、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有哪几种?各适用于什么装配场合?
5-7、说明装配尺寸链中的组成环、封闭环、协调环、补偿环和公共环的含义,各有何特点? 5-8、机械结构的装配工艺性包括哪些主要内容?试举例说明。

5-14、减速机中某轴上零件的尺寸为A 1=40mm ,A 2=36mm ,A 3=4mm ,要求装配后齿轮轴向间隙A 0=25
.010.00++mm ,结构如图5-43所示。

试用极值法和统计法分别确定A 1、A 2、A 3的公差及其分布位置。

图5-43
第六章作业题
6-1、分析图6-83所列定位方案:①指出各定位元件所限制的自由度;②判断有无欠定位或过定位;③对不合理的定位方案提出改进意见。

图a )过三通管中心O 点打一孔,使孔轴线与管轴线O x 、O z 垂直相交;
图b )车外圆,保证外圆与内孔同轴;
图c )车阶梯轴外圆;
图d )在圆盘零件上钻孔,保证孔与外圆同轴;
图e )钻、铰连杆零件小头孔,保证小头孔与大头孔之间的距离及两孔的平行度。

图6-83
6-2、分析图6-84所列加工中零件必须限制的自由度,选择定位基准和定位元件,并在图中示意画出;确定夹紧力作用点的位置和作用方向,并用规定的符号在图中标出。

图a)过球心打一孔;
图b)加工齿轮坯两端面,保证尺寸A及两端面与内孔的垂直度;
图c)在小轴上铣槽,保证尺寸H和L;
图d)过轴心打通孔,保证尺寸L;
图e)在支座零件上加工两通孔,保证尺寸A和H。

图6-84
6-3、在图6-85所示套筒零件上铣键槽,要求保证尺寸0
14.054 mm 。

现有3种定位方案,分别如图b 、c 、d 所示。

试计算3种不同定位方案的定位误差,并从中选择最优方案(已知内孔与外圆的同轴度误差不大于0.02mm )。

图6-85
6-7、指出图6-89所示各定位、夹紧方案及结构设计中不正确的地方,并提出改进意见。

图6-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