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病害成因分析

合集下载

高速铁路轨道病害分析与修理方法

高速铁路轨道病害分析与修理方法

高速铁路轨道病害分析与修理方法背景高速铁路作为现代交通工具的代表,其运行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

轨道是高速铁路运行的核心部分,轨道病害的发生极大地影响了高速铁路的安全稳定运营。

因此,高速铁路轨道病害分析与修理方法的研究变得至关重要。

轨道病害的分类在高速铁路运行过程中,轨道可能会出现多种病害,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偏差病害–路线偏差:曲线半径不足、坡度不正等–位置偏移:钩立铁或导向框缺陷等2.裂缝病害–纵向裂缝:铁轨弯曲、引起的自然裂缝等–横向裂缝:锚固板损坏、风吹雨淋引起的裂缝等3.磨损病害–铁轨磨平:轮轨磨损、四点接触引起的磨损等–侧面磨损:列车的侧向倾斜、道床松软引起的磨损等4.腐蚀病害–表面腐蚀:空气污染、氧化、积水等导致的表面损坏–内层腐蚀:湿度过高、温度过低、基础结构不均等引入的损坏轨道病害分析方法针对高速铁路轨道病害,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分析方法,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出轨道病害,从而及时制定修理方案。

目视检查目视检查是最常用的识别轨道病害的方法之一。

检查人员需要通过观察铁轨的外观特征及与周围环境的结合,来判断铁轨是否存在异常。

目视检查虽然简单易行,但也有其局限性,仅适用于一些比较显著、外观明显的病害。

非损伤检测非损伤检测是一种通过测量轨道表面或内部的物理、机械、电磁、声学等信号,来判断铁轨是否存在病害的方法。

这种方法不会对铁轨造成二次伤害,具有快速、高效的识别病害能力。

损伤检测损伤检测是通过对铁轨进行切割、破坏性检测等方式,来确定铁轨是否存在病害。

损伤检测一般在非损伤检测无法判断时采用,因为这种检测方式会对铁轨造成二次伤害,并且工作时间长,效率低。

轨道病害的修理方法通过前面的轨道病害分析,我们可以确定轨道的病害类型,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轨道病害修理方法。

替换式修理替换式修理是指将存在重大病害的铁轨,采用拆除、更换原有轨道的方式来进行修理。

该方法可以完整地更换被破坏的轨道,最大程度地保障了轨道的质量和安全。

地铁病害治理施工方案设计(3篇)

地铁病害治理施工方案设计(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营安全与舒适度日益受到关注。

地铁隧道及车站结构在长期运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等影响,容易出现各种病害,如渗漏水、混凝土劣化、结构变形等。

为确保地铁运营安全,提高乘客出行体验,有必要对地铁病害进行及时治理。

本方案针对地铁常见病害,提出相应的治理施工方案设计。

二、病害类型及成因分析1. 渗漏水病害- 成因:地质条件复杂、施工质量不达标、防水材料老化等。

- 表现:隧道内壁出现渗漏水,影响隧道结构稳定性和运营环境。

2. 混凝土劣化病害- 成因:混凝土碳化、钢筋锈蚀等。

- 表现:混凝土强度降低,钢筋锈蚀严重,影响隧道结构安全。

3. 结构变形病害- 成因:地质条件变化、施工质量问题、长期运营荷载等。

- 表现:隧道结构出现裂缝、沉降等变形现象。

4. 轨道病害- 成因:轨道结构老化、维护不当等。

- 表现:轨道几何形位变化,影响列车运行平稳性和安全性。

三、治理方案设计1. 渗漏水病害治理方案- 施工前准备:对渗漏水区域进行详细勘察,确定渗漏水原因。

- 施工方法:1. 采用化学注浆法对渗漏水区域进行封堵。

2. 对隧道内壁进行防水涂料涂刷,提高防水性能。

3. 修复损坏的防水层,确保防水效果。

2. 混凝土劣化病害治理方案- 施工前准备:对劣化区域进行检测,确定劣化程度和范围。

- 施工方法:1. 采用喷射混凝土技术对劣化区域进行修复。

2. 对钢筋进行除锈处理,涂刷防锈漆。

3. 加强混凝土养护,提高混凝土质量。

3. 结构变形病害治理方案- 施工前准备:对变形区域进行监测,确定变形原因和程度。

- 施工方法:1. 采用注浆加固技术对变形区域进行加固。

2. 修复损坏的衬砌结构,确保结构完整性。

3. 对地质条件复杂区域进行加固处理,提高抗变形能力。

4. 轨道病害治理方案- 施工前准备:对轨道进行检测,确定轨道病害类型和程度。

- 施工方法:1. 采用轨道打磨技术对轨道进行修复。

浅谈道岔病害的形成及治理措施

浅谈道岔病害的形成及治理措施

浅谈道岔病害的形成及治理措施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铁路线路里程越来越长,铁路越来越多,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全国各地的经济交流。

但是铁路的使用寿命并不是永久的,道岔和曲线是铁路当中的薄弱环节,也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本文就对发生病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道岔病害;形成;治理一.道岔病定形成的原因与解决方案1.钢轨病害引起的病害成因分析:道岔钢轨不均匀磨耗、焊缝抵扣、接头支嘴等病害,如果方向不良,就会形成这样一种循环:方向不良→钢轨不均匀磨耗→曲线横移、撞道→扣件松动失效→轨距及变化率超限→加剧方向不良。

道岔无缝化工作不彻底以及岔区内随意插入短轨长时间得不到焊复,也是形成晃车的重要原因。

工区日常对尖轨、基本轨、辙叉磨耗养护不当或磨耗超限不能及时做出调整和更换,也会造成晃车。

解决办法:工区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做好钢轨整修工作,不间断地整修钢轨病害,坚持预防性打磨,以提高钢轨轨面的平顺性,养护、维修重点可以概括为6个字“去肥边、磨高点”。

重视岔区无缝化工作,对岔区内的临时开口及时焊复,消灭抵扣接头及接头高低左右错牙,特别重视接头上、下错口修磨。

由于辙叉心轨、翼轨均采用U20Mn钢材料制成,而与辙叉连接的钢轨均为“U75V普通轨”,这2种材料硬度与耐磨性不一致以在车辆运行中垂磨不一致。

另外辙叉与钢轨往往不是同寿命,钢轨使用寿命远大于辙叉使用寿命,这样就有新辙叉配旧钢轨的现象。

由于以上2种原因,在辙叉与钢轨的有缝连接处,有上、下错口较严重的病害。

如果这种错口现象不及时处理,很容易出现轨端掉块现象。

上下错口检查方法:用直尺或300mm钢板尺放在辙叉轨顶上往连接轨上推目测间隙。

如果接头上下错口超过0.5mm,就必须对辙叉跟端或趾端轨端轨顶进行倒角处理,处理方法用角磨机安装百叶片对轨端顶磨一个(2~3mm)×45°的倒角,以缓和车轮通过接头的冲击力,避免掉块产生,减少车轮的冲击,及时更换侧磨严重的曲尖轨和导曲上股钢轨。

浅谈地铁整体道床病害的成因分析与预防处理措施

浅谈地铁整体道床病害的成因分析与预防处理措施

浅谈地铁整体道床病害的成因分析与预防处理措施摘要:在施工地铁整体道床过程中,因为多种原因会产生不同的病害,这些病害影响日后运营安全。

地铁整体道床病害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不易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地铁整体道床常见的一些病害进行分析,同时针对具体病害提出一些预防和控制措施。

关键词:整体道床病害分析预防处理措施前言随着国内建设地铁的城市不断增加,线路运营里程也越来越长。

在建设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施工单位管理水平、设计理念不成熟等客观或主观因素影响,地铁整体道床在浇筑完成后或通车运营前期阶段出现裂纹、掉块、翻浆冒泥、磨损等病害变得既普遍又严重。

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道床出现的病害原因进行深度分析,同时提出预防和处理措施。

1 高架线整体道床病害分析与预防处理措施1高架线整体道床病害成因分析高架线整体道床主要病害是轨枕两侧混凝土产生“八”字裂纹,道床内钢筋失去外侧混凝土保护层作用受到雨水及自然环境影响后锈蚀,锈蚀后的钢筋体积增大,“八”字裂纹宽度随着钢筋体积增大而变大,整体道床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

产生“八”字裂纹成因有以下几点:a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水化热聚集在结构内部不易散失,形成温度应力,当内部温度应力大于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纹,而轨枕两侧的混凝土厚度较其它地方薄,混凝土抗拉强度较弱,裂纹容易在此处产生;b当外部气温急剧增加时或风力较大时,混凝土表面就会失水产生收缩裂纹,轨枕两侧是薄弱地方容易产生裂纹;c当外部气温急剧变化时,钢轨内部就会产生很大的温度应力,钢轨的温度应力通过扣件传递给轨枕,轨枕与混凝土相互作用就会在两侧产生“八”字裂纹。

2高架线整体道床病害预防处理措施浇筑高架线整体道床混凝土时初冬季外一般选择在晚上施工,减少外界温度对混凝土表面水分、内部温度应力和钢轨温度应力等不利影响。

一般情况下,高架线整体道床混凝土浇筑用时较短。

早上太阳出来前道床混凝土已经初凝,混凝土初凝后应迅速松开扣件,使得钢轨在温度应力作用下自由伸缩。

道岔结合部常见病害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

道岔结合部常见病害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

道岔结合部常见病害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我国高速铁路历经多年的研究与实践运用,道岔在制造工艺、铺设水平已达到国际领先行列,日常养护维修中对道岔结合部突出病害的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仍然不够全面、系统。

因此,道岔结合部的养护和维修一直是困扰工务系统的难点与重点。

针对道岔结合部突出病害,探究其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对铁路养护维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长期实践和总结,道岔结合部常常出现以下病害:一、离缝病害离缝病害是指尖轨与基本轨、可动心轨与翼轨不密贴,尖轨、可动心轨轨底与滑床板、顶铁与尖轨、可动心轨离缝超过规定标准值,转辙部位存在“三道缝”等病害。

1、产生原因离缝病害主要发生在密贴段不密贴,列车经过道岔时挤压尖轨,产生横向冲击力。

产生原因如下:(1)直股方向不良、转辙部位高低不好;尖基轨胶垫压溃、失效;两基本轨内侧框架尺寸不符合标准,曲基本轨弯折点位置不对或是弯折尺寸不符合要求,尖轨尖端轨距超限。

(2)基本轨存在硬弯导致的方向不良。

(3)尖轨侧弯造成尖轨中部离缝。

(4)尖轨、可动心轨动程不符合规定标准,造成道岔不密贴。

(5)顶铁与尖轨、可动心轨离缝。

(6)滑床板与尖轨轨底、可动心轨轨底离缝。

2、整治措施(1)先调整各部位框架尺寸,误差不超过±1mm,调整前优先对肥边进行打磨和调整直股方向。

若依然存在离缝,要对尖轨、可动心轨进行“放劲归零调整”,检查尖轨自由状态下是否能够密贴,确定其是否存在硬弯或者拱腰,确定后再相应的采取矫直或烤制及更换尖轨的办法解决。

(2)调整基本轨间框架尺寸时,有缝道岔首先方正基本轨接头,检查曲基本轨弯折量,当误差超过±1mm时,应重新弯折;直股基本轨方向不良时,可用弦线测量,采用拨道或改道方法调整;对曲股进行轨距调整时,应结合测量两基本轨框架尺寸的方法进行调整。

(3)通过插入垫片或更换、打磨顶铁的方法调整尖轨(可动心轨)与顶铁间缝隙。

(4)尖轨(可动心轨)与滑床板离缝,采取捣固、垫板、更换磨耗的滑床板等措施,使各滑床板在同一水平面上。

[钢轨,病害,成因]关于对地铁钢轨病害成因及处理措施的探析

[钢轨,病害,成因]关于对地铁钢轨病害成因及处理措施的探析

关于对地铁钢轨病害成因及处理措施的探析1 主要概况笔者以西安地铁为例,运营一、二号线正线合计104.247km,其中一号线正线全长50.665km,正线最小曲线半径400m,最大坡度28,采用U75V 钢轨;二号线正线全长53.582km,正线最小曲线半径350m,最大坡度26,采用U71Mn 钢轨。

目前对钢轨的运营维护主要是通过机械打磨修复和人工现场维护来实现,结合现场实际针对常见的病害进行处理。

2 钢轨的主要病害及成因分析电客车的运行状态是一个由多种独立运动叠加而成的复杂运动,钢轨主要承受垂向力、横向力、纵向爬行、温度应力和制动力的作用而形成病害。

(1)钢轨和焊缝及接头病害。

钢轨焊缝缺陷主要由于焊接工艺不良产生了各种伤损,其中典型伤损为灰斑、裂纹和烧伤缺陷,灰斑分布于焊缝接头的任何部位,北大街五路口下行K21+12# 左股发现接触焊轨底横向裂纹长度10mm,轨底部位危害较大。

产生的主要原因为前期焊机在焊接操作中焊接时间短、次级电压高、连续闪光出现中断等操作工艺不当造成的。

K19+30# 右股气压焊轨头踏面焊缝中心打磨亏损,长40mm,深2mm。

(2)磨:检查发现,西安地铁目前一二号线钢轨波型磨耗主要表现为波纹和波浪两种。

波浪形磨耗实质上是波浪型压溃,主要集中出现在R 450 以下的曲线及北客、会展折返地段;波纹形磨耗主要发生在直线地段和制动区段。

如不及时处理,波形磨耗会引起很强的轮轨动力作用,使电客车产生震动和噪声。

北客站P1004 号道岔导曲下股钢轨用内燃钢轨打磨机进行了轨面波浪型磨耗打磨,打磨前最大波深0.37mm,打磨后波深小于0.1mm。

(3)钢轨侧磨:主要是小半径的外股钢轨侧磨及内外股超高设置相对电客产生的蠕滑,造成钢轨病害,这与超高设置不当、行车速度、前期施工轨底坡不到位等原因有直接的关系。

目前主要集中在二号线北大街至永宁门区间。

分析此小半径曲线磨耗病害产生的原因。

一是曲线半径小,正线最小半径350m;二是均位于两区间中间段,列车运行速度相对较快接近70 公里;三是与线路坡道有关,均位于千分之三和千分之四的变坡点坡底位置(千分之四上坡在钟楼方向),上行磨耗曲线下股产生鱼鳞伤,下行磨耗曲线上股产生波浪磨耗伤。

铁路线路常见病害原因及养护维修研究

铁路线路常见病害原因及养护维修研究

铁路线路常见病害原因及养护维修研究铁路线路是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病害问题。

这些病害不仅会影响列车运行安全,还会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速度和效率。

为了保障铁路线路的安全和稳定运行,我们需要对铁路线路的常见病害原因及养护维修进行研究,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保障铁路线路的安全和运行效率。

一、常见铁路线路病害及原因1. 轨道变形轨道变形是铁路线路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原因包括列车荷载、道床下沉、弯道变形、轨道固定松动等。

列车在轨道上通过后,轨道会受到荷载的作用而发生变形。

道床下沉会导致轨道的变形,同时弯道处由于受到较大的侧向力而导致轨道发生变形。

2. 腐蚀铁路线路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受到水蒸气、雨水、融雪水、河流水等腐蚀因素的影响,导致轨道、道口、桥梁、隧道等构造件受到腐蚀而发生破损,甚至丧失使用价值。

3. 疲劳裂纹列车在铁路线路上运行,会产生不断的载荷,长期的载荷作用会导致铁路线路产生疲劳裂纹,特别是在高速铁路、弯道等地段,更容易出现疲劳裂纹。

4. 沉降道床的沉降是影响铁路线路运行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道床沉降会导致轨道线路失稳,列车运行时产生振动和噪音,在严重情况下,会导致铁路线路受损。

5. 信号设备故障铁路线路上的信号设备是确保列车安全行驶的重要设备,一旦出现故障,会造成列车无法正常行驶,甚至发生交通事故。

信号设备故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设备老化、操作失误等因素引起。

二、铁路线路养护维修研究1. 加强轨道修整对于轨道的变形问题,可以通过加强轨道修整来解决。

定期对轨道进行修整,保持轨道的直线度和水平度,减少轨道的变形。

2. 防止腐蚀为了防止铁路线路受到腐蚀,可以通过防腐保护措施来延长铁路线路的使用寿命。

对于已经发生腐蚀的构造件,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3. 建立轨道疲劳监测系统针对轨道疲劳裂纹问题,可以建立轨道疲劳监测系统,对轨道进行长期监测,并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及时防止疲劳裂纹的发生。

4. 加强道床维护道床的沉降是影响铁路线路运行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道床的维护工作,定期检查和维修道床,保持道床的稳定性。

铁路线路常见病害原因及养护维修分析

铁路线路常见病害原因及养护维修分析

铁路线路常见病害原因及养护维修分析摘要: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铁路作为交通运输中非常重要的载体,为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有效地确保铁路运营的安全,则需要做好铁路线路的维修工作,确保铁路线路的完整性和高质量,使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文章对铁路线路常见病害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铁路线路常见病害整治及养护维修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关键词:铁路线路,常见病害,引起原因,养护维修一、铁路线路常见病害分析1、道床板结的成因及危害道床板结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建设以及装卸过程中产生的矿粉、泥土、石渣等不干净的粉末污染了道床,在列车长期运行的物理作用之下,与道碴混合形成一体,在道床形成了板结状的硬层道床形成了板结,使轨道的弹性降低,对地表的下水通道产生阻碍作用,增大了列车与轨道的摩擦,减短了轨道的使用寿命。

2、道口病害成因及危害道口内的道床处理下当,在机械装卸车辆等频繁往来的作用下,道口易出现下沉现象,道口的局部或整体下沉之后,对于曲线铁路道口的行车安全造成较大威胁,而且维修时需要对铁路进行封锁,对企业铁路的运营造成影响。

混凝土预制的道口板不平,或者经过车辆碾压之后又突起,就会造成道口板的破损。

道口板破损之后对通过道口的机动车辆造成损害,也会加大机动车辆对钢轨的损坏,减短轨道零件的使用寿命。

3、钢轨磨损病害的成因及危害由于曲线钢轨设置的下合理,轮轨之间的蠕滑、轮轨表面的污染,以及货物装载下良等多种原因,会造成曲线钢轨的侧面、垂直、波状磨损,这些磨损会大大降低钢轨的使用寿命,使线路维修的周期变短,还可能在行车产生巨大压力时断裂,造成列车脱轨,对行车安全产生极大威胁。

4、钢轨擦伤病害成因及危害在列车启动频繁以及坡道地段,钢轨极易发生擦伤病害由于起车时产生的巨大摩擦力会对钢轨造成损伤,坡道时牵引的定数增加,轮轨对钢轨也会产生擦伤,小半径曲线的钢轨擦伤是由于轮轨在曲线钢轨转弯时的局部作用力,以及离心力、摩擦力等综合作用产生的损伤,同时由于司机操作下当以及养护不及时,都会对钢轨产生擦伤钢轨擦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铁路局职工培训
教师课堂教学教案
首页,共6页
任课老师签名:教育科长审阅签名:
轨道病害成因分析
导语:
轨道检查车是铁路工务部门获得轨道状态信息,提供养修决策、指导现场作业、评价工作质量、实施科学管理,精修细养的重要手段,而了解轨道病害产生的原因是为更好的消灭病害,保证轨道几何状态的重点,这节课我们就以轨道病害成因分析对轨检车产生病害进行探讨分析
一.高低不平顺病害的危害及成因分析
高低不平顺(简称高低)会增加列车通过时的冲击动力,加速轨道结构和道床的变形,对车辆设备、列车行车安全构成危害,其危害大小与高低的幅值、变化率成正比,与高低波长成反比。

对车辆影响较大的高低有三种:
1.波长在2m以内的高低,其特征幅值较小、波长较短,但是变化率较大,对车轮的作用力也较大;
危害:如果列车速度为60~110km/h时,高低引起的激振频率接近客车转向架的自振频率,将产生很大的轴箱垂直振动加速度。

原因:引起这类高低的因素主要为接头低塌、大轨缝及钢轨接头打塌、掉块、鞍型磨耗等。

2.波长在10m左右的高低,现场比较常见。

其特征是幅值较大、波长较长,能使车体产生沉浮和点头振动。

危害:如果列车速度为60~110km/h时,高低引起的激振频率接近客车车体的自振频率,将产生较大的车体垂直振动。

原因:这种类型的高低易产生在桥头、道口、隧道、涵洞、道床翻浆地段软硬结合部。

3. 波长在20m左右的高低,其特征是幅值较大、波长较长,能使车体点头振动。

危害:当车体振幅方向与高低振幅方向相同时,将使车体产生较大振动,这种高低较少,现场工作人员如有忽视。

检测方法:现场检查高低时应使用20m的弦绳,在检查时用任意弦测量高低。

二、轨距病害的危害及成因分析
轨距病害幅值过大或过小,在其他因素作用下,可能会引起列车脱轨或爬轨。

影响轨距偏差值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轨道结构不良——如钢轨肥边、硬弯、曲线不均匀侧磨、木枕失效、道钉浮离、轨撑失效、扣件爬离、轨距挡板磨耗、提速道岔基本轨刨切等。

2.几何尺寸不良——如轨距超限、轨距递减不顺、方向不良等
3.框架刚度减弱——扣件扣压力不足、轨道外侧扣件离缝弹性挤开(木枕线路地段尤其要重视)等。

4.轨距加宽值设置差异——准高速轨检车曲线轨距加宽值扣除与铁道部《铁路线路维修规则》一致道岔区轨距加宽值不扣除,由于曲线半径设置于实际曲线半径不一致,引起轨距加宽值扣除不一致。

三、轨向病害的危害及成因分析
轨向检测项目是评价直线轨道的平直度和曲线轨道的圆顺度。

轨向病害过大会使车轮受到横向冲击,引起车辆左右晃动和车体摇摆振动,对列车的平稳度和舒适度产生较大影响,加速轨道结构和道床的变形。

影响轨向偏差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几何尺寸不良——直线区段方向不良、曲线区段不圆顺(正矢超限)、轨距递减不顺等。

2.轨道结构不良——钢轨硬弯、不均匀侧磨、木枕失效、连续道钉浮离等。

3. 框架刚度减弱——扣件扣压力不足、轨道弹性不均匀挤开等。

四、水平病害的危害及成因分析
水平病害偏差值过大将使车辆产生倾斜和侧滚振动,引起轮轨作用力变化,当水平超限幅值和运行速度一定时,其短波水平超限比长波水平超限对车辆产生的影响大。

其影响水平偏差主要
有一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习惯做法——现场作业人员习惯将轨道做成一股高(主要原因是偷懒,对一些不易整治的水平盲目延长),人为造成偏差值。

2.两股钢轨下沉量不一致。

3.一股钢轨有空吊暗坑现象。

4.缓和曲线超高顺坡不良。

准高速轨检车检测曲线区段水平不良值是采用123个采样点的平均移动法来滤除人工设置超高值的低频分量;即先算出123个采样点加权平均水平(超高)值,每一个测点再与它相比较,最后计算出测点水平值,所以曲线区段检测到水平超限较少。

五、三角坑病害的危害及成因分析
三角坑病害偏差值过大,会引起轮轨作用力变化,从而影响行车平稳性,其高点会使车辆出现侧滚,同时对车体附加一个垂直力,使车辆产生垂直振动;其低点会使车轮悬空减载,同时使车辆转向架扭曲变形,在其他因素作用下有可能造列车脱轨。

影响三角坑偏差值主要是:空吊、暗坑、反撬水平、缓和曲线超高顺坡不良(特别是在曲线直缓点、缓圆点处容易出现三角坑)等
六、车体振动加速度病害的危害及成因分析
车体振动加速度(垂直振动加速度、水平振动加速度)病害过大,直接影响列车的平稳度、旅客的舒适度,在其他因素作用下可能引起列车脱轨。

它的偏差值大小除了与车辆构造有关外,还与列车速度、轨道结构状态、轨道各种不平顺的幅值、波长、分布及变化率等有关,是轨道质量整体状态的综合反映。

影响车体振动加速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轨道几何状态不良(如高低不平顺、轨面波浪磨耗等)、接头综合状态不良(如错牙、大轨缝、低塌、打塌、掉块、鞍型磨耗等)、道床弹性不良(如板结、翻浆、线桥、线道、线隧、新老路基结合部等)及多种病害叠加对垂直振动加速度偏差值影响较大。

2.曲线、道岔区连续小方向(及硬弯)、轨距递增不顺、钢轨直线区段交替不均匀磨耗、逆向位复合不平顺(如水平、轨向)、曲线超高设置于即时速度不匹配(如欠超高、过超高)及多种病害的叠加等对水平振动加速度偏差值影响较大。

3.病害的变化率和病害的分布。

七、小结:
八、作业:
1.轨向病害的危害是什么?
2.车体垂直加速度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三角坑病害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