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大纲

2017-2018学年第2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

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本科各专业学生学时:54学时(含社会实践学时)学分:3学分

一、考试对象

修完本课程所规定的学时和学分,独立思考完成课程小论文和作业;系统、准确、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贯穿于其中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较好的思想能力基础。

二、考试目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考试旨在考核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内容和精神实质的整体掌握情况,考察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和基本原理观察、理解、分析和处理有关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的内容要求

绪论

(1)掌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2)理解不同角度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并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1)掌握世界观、方法论、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辩证法、形而上学、物质、意识、运动、相对静止、时间和空间、实践、联系、发展及其实质、新事物、旧事物、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质、量、度、量变和质变、否定之否定、“两点论”、“重点论”、辩证思维方法、现代科学思维方法、规律及其特点、意识的能动作用。

(2)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列宁的物质定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社会的物质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主要特点;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辩证的否定观;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意识能动作用的具体表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1)掌握科学的实践观、实践的含义、特点和基本形式、主体、客体、先验论、反映论、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经验论、唯理论、真理、谬误、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价值、价值评价、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理解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哲学认识论的区别;认识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的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关系;认识发展的总规律(过程);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价值的主要特性;党的思想路线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统一。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掌握唯物史观、唯心史观、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生产方式、意识形态、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形态、阶级、国家、社会革命、人民群众、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2)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和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生产力的基本(实体)要素;生产关系的构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改革在社

会发展中的作用;人们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1)掌握资本原始积累、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商品、使用价值、价值、价格、交换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货币、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劳动力和劳动、所有制、所有权、资本、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资本积累、资本的有机构成、利润、资本循环、资本周转、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价值。(2)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作用;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及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特点;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式;资本积累的实质、一般规律和必然结果;产业资本循环的不同阶段及资本的不同职能;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及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及实现的条件;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根本原因以及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联系;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1)掌握生产集中、垄断、垄断组织、金融资本、垄断利润、垄断价格、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法人资本所有制

(2)理解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和特点;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动因及后果;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原因;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1)掌握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社会主义发展规律。

(2)理解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和局限性;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特点及其历史作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1)掌握共产主义、人的自由而全面地发展;“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2)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含义;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实行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四、考试方法与考试时间

1、考试方法: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综合评定课程学习成绩

2、记分方式:平时成绩占30%(出勤、课堂提问、课堂讨论、作业等)、半期考试撰写课程小论文占30%、期末闭卷/开卷考试占40%

3、考试时间:90分钟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修订版.(全国统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重点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修订版)

2、主要参考书:

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生辅学读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疑难问题解析》.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案例解析》.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师参考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执笔人:XXX (系)部签字: XXX 日期:2018年3月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