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地质
济南地质条件

2..2建筑物所处的自然条件
2.2.1气象条件
建设地区的温度、湿度、日照、雨雪、风向、风速等是建筑设计的重要依据,例如:炎热地区的建筑应考虑隔热、通风、遮阳、建筑处理较为开敞;在确定建筑物间距及朝向时,应考虑当地日照情况及主要风向等因素。
2.2,2地形、地质及地震烈度
基地的地形,地质及地震烈度直接影响到房屋的平面组织结构选型、建筑构造处理及建筑体型设计等。
地震烈度,表示当发生地震时,地面及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
烈度在6度以下时,地震对建筑物影响较小,一般可不做抗震计算,9度以上地区,地震破坏力很大,一般应尺量避免在该地区建筑房屋,建筑物抗震设防的重点时7、8、9度地震烈度的地区。
本工程为六度设防,在设计过程中不用考虑抗震设防各方面的要求。
2.2.3水文
水文条件是指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地下水的性质,直接影响到建筑物基础及地下室。
一般应根据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底下水位性质确定是否在该地区建筑房屋或采用相应的防水和防腐措施。
本工程地下水位埋深为10.20m-10.90m,对建筑物的影响很小,可不考虑水质对基础混凝土的侵蚀。
2.3建筑物功能与特点
该拟建的建筑位于济南。
设计内容:此楼为培训中心,以人员培训和会议为主,此建筑总建筑面积为4000户。
济南狼猫山水库的地质学知识

济南狼猫山水库的地质学知识狼猫山水库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狼猫山脉上,是一个重要的水源地和防洪工程。
水库的地质学特征对于水库的建设和运行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济南狼猫山水库的地质学知识进行详细介绍。
1. 地质背景济南狼猫山水库位于狼猫山脉上,该山脉为济南市的重要山脉之一,地质构造复杂,岩性以变质岩和沉积岩为主。
狼猫山脉由中生代的花岗岩、闪长岩、片麻岩等构成,地质年代较古老。
水库所在地的地质背景对于水库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2. 岩层特征狼猫山水库地质构造主要由变质岩和沉积岩组成。
变质岩主要包括片麻岩、云母片麻岩和石英岩等,岩性坚硬、致密,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沉积岩主要包括砂岩、泥岩和页岩等,岩性相对较软,容易受水的侵蚀和侵蚀作用。
岩层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对于水库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影响。
3. 地质结构济南狼猫山水库所在地地质构造复杂,存在着断裂带、褶皱带和岩层滑动带等地质构造形态。
这些构造形态的存在使得水库的地质结构不均匀,岩层的稳定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水库的建设和日常维护中需要对地质结构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以确保水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 地质灾害由于地质构造复杂,狼猫山水库周边存在着一定的地质灾害风险。
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崩塌等。
地震是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狼猫山水库所在地位于山东省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
滑坡和崩塌是由于地层的不稳定性引起的,主要受到降雨和水体侵蚀的影响。
在水库的建设和运行中,需要充分考虑地质灾害的风险,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
5. 水库的地质勘察为了全面了解狼猫山水库所在地的地质情况,进行地质勘察是必不可少的。
地质勘察包括地质测量、地质钻探和地质测试等内容,通过对地质结构、岩性特征和地质灾害风险的研究,为水库的设计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勘察的结果对于确定水库的坝址、坝型和坝体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济南狼猫山水库的地质学知识对于水库的建设和运行具有重要影响。
济南华山地质实习的报告

济南华山地质实习的报告一、实习目的和背景本次地质实习是为了加深对地质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并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济南华山地质实习基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山岳起伏,地质构造复杂,是一个理想的实习地点。
二、实习内容和过程1.前期准备在实习之前,我们对华山进行了基本的调研和了解。
了解华山的地质概况、地质构造、岩层特征等基本信息,并熟悉实习工具和装备的使用。
2.地质调查和采样在华山地质实习中,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地质调查和采样工作。
通过实地观察,了解华山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地层展布等情况,并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测量。
同时,还进行了土壤和岩石的采样工作,以便后续的实验和研究。
3.实验分析实习过程中,我们利用实验室设备对采样回来的土壤和岩石进行了实验分析。
通过测定岩石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变形特征等指标,了解岩石的性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报告撰写根据实地观察和实验结果,我们撰写了一份详细的地质实习报告。
通过整理好实习所得的数据、图表和分析结果,对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展望进行了总结。
三、实习成果和体会此外,在实习过程中,我也加深了对地质学的兴趣。
地质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球生物学等多个领域,研究的对象广泛而复杂。
我深感地质学的学习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不断地积累。
通过实习,我明白了地质学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也增强了对地质学的学习动力。
四、总结和展望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地质学的知识有了更详细和深入的了解,实践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但是,我也意识到自己在地质学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还不够充足,需要继续学习和提升。
我将努力通过更多的实践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次实习,我也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决心继续深耕地质学领域,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地质学专业人士。
我希望将来能够为地质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等方面做出一份贡献,为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济南泉水地质

济南各泉域的界定济南地区的岩溶水自东向西划分为明水泉泉域、白泉泉域、趵突泉泉域和长孝水源地四个单元。
各泉域几乎囊括了山区全部地下水。
各泉域在排泄区分别以文祖断层、东梧断层、千佛山断层为界。
马山断层以西为“长孝水源地”(详见泉域示意图)。
各泉域在中上游的分界线,属变质岩、寒武系闭合流域的,以分水岭为界。
断层两侧都是奥陶系石灰岩的,要用统一观测岩溶水区域水位的方法,编制等水位线图加以确认。
当然,找出的地下水分水岭(泉域边界)与地质构造、岩层含水性、岩浆侵入等因素也应该吻合。
趵突泉泉域马山断层与千佛山断层之间的奥陶纪纯石灰岩分布区,由于石灰岩裂隙岩溶十分发育,具有广泛的储水空间,就像一个巨大的地下水库,接受多方来水。
其中包括分布区本身降雨垂直入渗补给、上游洪水过境沿河渗漏补给、上游基流侧向补给。
这里说的“上游”指北大沙河流域、玉符河流域、兴济河流域的上游。
可以说这个“水库”囊括了三个流域的地下来水和部分地表水渗漏。
沿着一定的水力坡度流向趵突泉。
也正是因为具有“水力坡度”,与泉口承压水头存在压差,如上所述,五龙潭泉口是趵突泉泉域内的最低点,不管流域内降水少到什么程度,最低泉口不会干涸。
各流域水情说明如下:北大沙河小崮山拦河坝(现在的大学城人工湖)以上属“闭合流域”。
上游洪水与雨洪过后的河道基流,越过坝址溢洪道,部分洪水泄入黄河,其余沿河渗漏。
渗入马山断层以东、分布在长清城关、平安店一带的大片纯石灰岩地区,变成岩溶地下水。
向西受马山断层阻挡,往北受黄河水顶托,岩溶水只能向西郊运动。
请看以下数字:1982年3月1日统测水位,北大沙河入黄河口的黄河水位是29.89米,玉符河入黄河口的黄河水位是29.11米。
济平公路两侧岩溶地下水位由西往东是:名庄30.15米、藤屯29.53米、杜庙29.55米、丰齐29.28米、古城28.96米、峨嵋山水厂28.71米、大杨庄水厂28.86米、趵突泉26.63米。
数据表明黄河水及河床泥沙持水层,至少在玉符河以西对岩溶水有顶托作用。
济南市环境水文地质现状及保泉问题

, 。 .
匆 在挤 南 单斜 水 文 地质 单 元 以 外 的 地 区 开辟 新水 源地 : ` 水 文泊 质 队勘 探 的
,
长 清县 西南 的 长 一 孝 水源 地 是八
.
“
’
。
3 计 算 的 开采 资 源 可达 1
,
7 .
万米
,
/ 日
济南以东 4 5 公 里的 明水镇
3
,
,
是明
水单拼水 文 地质 单 元 的排 泄 区
曲 引水 库地 面水进 市 区 足不 了城 市 供水 需 要 时 ④ 引黄
留解放 桥 水 厂 继 续 开 采 降
.
0 万米 开采 量 为 1
、
/ 日
197 7
市 区水 位持续 下
济 南 市 西郊 峨 眉 山 给条件 好
,
、
大杨 庄
,
经 多 年 的开采 证 明
,
腊 山 三 个 水厂 的 日开 采量 不 到 2 。万 米 ’ 由于 西郊 地 下水 的补 地 下水 动态 变化 正 常 水位 暂 没 有形 成 区 域 下 降 漏 斗 由 于 济 南
; 护
C 和 1
一
50
7 毫 升 / 升增 加 到 3 0 年 至 1 9 8 6 年 岩溶 水 中 的固形 物 总量 由 2 2 含 量 也 有 不 同程 度 的增 加 (图 2 ) 据 1 9 7 6 年 水 质 化 验 资料 岩溶 水中
。 ,
1958
区 开辟新水 抓 地
.
那 种不 顾 水 文地 质 条 件
日
.
济 南 市 区 也是 地 F 水 的 集 中开 采 区 八 十年 代 初 期
一
济南市人民政府令第262号——济南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

济南市人民政府令第262号——济南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济南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11.02•【字号】济南市人民政府令第262号•【施行日期】2018.11.02•【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济南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2011年5月19日济南市人民政府令第243号公布,根据2018年11月2日《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济南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的决定》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防治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第三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的防治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地质灾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市、区县人民政府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联动机制,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第六条市国土资源部门主管全市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
区县国土资源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
发改、城乡建设、财政、规划、城乡水务、城乡交通运输、人防、气象、教育、安监、旅游发展、林业和城乡绿化、公安、铁路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相关工作。
第七条因自然因素引发地质灾害的防治经费,由市、区县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
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的治理费用,由责任单位承担。
第八条区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增强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妨碍或阻挠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第二章地质灾害预防第十条市、区县国土资源部门应当会同城乡建设、规划、城乡水务、城乡交通运输、旅游发展、林业和城乡绿化、铁路等部门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调查,并结合上一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本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并报上一级国土资源部门备案。
济南市典型地貌单元地层特征简述

济南市典型地貌单元地层特征简述作者:吴卫卫来源:《科技视界》2014年第18期【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济南市的区域地质环境,并对区域地形地貌做了简介;并着重对济南市特殊地质环境下形成的黄河冲积地层及山前冲洪积地层的特征及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做了简述;最后对济南市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做了分析评价。
【关键词】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地层特征;济南市0 前言近年来,随着济南市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各种不同类型的建设量增大,大型建(构)筑物群及高层建筑拔地而起,济南市相对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给岩土工程师们带来了诸多地质难题。
本文在总结前辈工程经验基础上,根据济南市的工程资料及本人的浅薄工作经验,对济南市典型地貌单元地层特征做了简述分析,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1 济南市区域地质环境济南市处于鲁中山地与鲁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境内山地呈扇形环绕在泰岱的西北部,南高北低;市区西北部为黄河,黄河与山前冲洪积平原之间有小清河,两河均为不对称水系,右岸多支流,左岸无支流或支流少而短。
济南市地势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地形标高变化显著;南部为绵延起伏的山区,山势陡峻,深沟峡谷发育,绝对标高在500~600米;中部为低山丘陵区,山势坡度较缓,沟谷宽阔,绝对标高在250~500米;北部为山前倾斜平原及黄河冲积平原,绝对标高在25~50米。
地形可分为3带: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
山前倾斜平原上,由于有燕山期侵入的辉长岩体分布,形成了一些面积不大的孤山,如华山、鹊山、卧牛山等,成为济南胜景之一,有“齐烟九点”之称。
2 济南市典型地貌单元济南市南依泰山北麓,北跨黄河两岸形成的区域地质构造,使济南形成了四种地貌单元:黄河冲积平原、山前冲洪积平原、剥蚀丘陵及低山。
2.1 黄河冲积平原地貌黄河冲积平原地貌广泛分布在济南市小清河及黄河以北区域,包括济阳县及商河县全部,天桥区及槐荫区北部。
地层岩性为粉土、粉质黏土、淤泥质土、黏土、粉细砂,地表岩土主要以粉土、粉质黏土及粉细砂为主,局部有淤泥质土分布。
深藏济南的世界地质名山

深藏济南的世界地质名山馒头山,海拔408米,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习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或者高雅的称为“曼寿山”。
馒头山距济南市区仅20来公里。
出市区后,有半个小时的车程。
“不起眼”的地质名山张夏镇境内张夏境内群山连绵,馒头山就在这群山之间,和周围的山相比没有太大的区别。
整个山体为石质山,半山腰上散落着一小块一小块的农田。
但你可千万别小看她,她名字虽然有些土气,个头也不算高,但的的确确是座名山。
馒头山约有5.5亿年历史,具有独特的寒武纪地层层型剖面,洞穴景观千奇百怪,沉积构造丰富多彩,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也是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
这里的地层剖面,经地质学家研究,大约形成于5.2亿年前,被认定为研究华北地区乃至全国寒武系地层剖面最经典的样本,是不可多得的“地学实验室”。
它印证了“沧海桑田”的历史变化,记录了大约20亿年的地壳演化历史。
顺着不太陡的山势拾径而上,在山腰处便可见一处岩层。
这块岩层乍看起来很普通,但它却是无价之宝。
该处岩层近两米高,层次非常明显。
最底部淡粉红色的一层是花岗岩石,比非常明显的是,上面紧挨着的青灰色古代花岗岩,两者之间的时间相隔2.5亿年,而古代花岗岩距今约2.8亿年。
也就是说,人蹲在地上,一抬手之间的距离就轻松跨越了整整5.3亿年的历史。
让人不得不感慨跨越亿年的岁月变迁。
三叶虫化石见证沧海桑田馒头山里偶尔会发现一些虫子的化石碎片,专家介绍这是三叶虫化石。
三叶虫是生活在6亿年到2亿多年前的古老节肢动物,在当时它几乎占据了整个海洋,是古生代一霸。
到了中生代已完全绝灭。
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的三叶虫化石约四千多种,我国是发现三叶虫化石最多的国家之一,有1千多种。
三叶虫化石又叫燕子石,也叫蝙蝠石。
它历史悠久,据记载,宋、明、清时代已有人把玩,称之为“多福石”、“鸿福石”。
在普通人的眼里,三叶虫化石是“玩物”,但它在地质科研人员的眼里却是货真价实的“宝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市处于鲁中山地与鲁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市境以南的玉皇顶(1532米),是鲁中山地、也是山东的最高峰。
境内山地呈扇形环绕在泰岱的西北部,南高北低。
最南部的长城岭,构成了本市与泰安市、莱芜市的分界线,同时也构成了汶河水系与小清河、玉符河的分水岭,最高点(摩天岭)为988.8米。
市区西北部为黄河,黄河与山前冲洪积平原之间有小清河,两河均为不对称水系,右岸多支流,左岸无支流或支流少而短。
山前洪积、冲积地貌比较发育。
济南现在的地貌形态,是长期经受内外营力作用演变的结果,特别是在白垩纪燕山运动,基性至中性岩浆岩大量侵入,在市区、历城、章丘最为活跃,形成了济南岩体、沙沟岩体、唐冶岩体、西杜庄岩体、鱼山岩体、张家庄岩体、流海岩体、荆山庄岩体、茶叶山岩体、大有岩体、驼沟岩体等;同时火山强烈喷发,在历城十里铺到章丘的魏化林、章丘东北部到邹平,火山岩覆盖于二叠系及侏罗系地层之上。
伴随着岩浆岩的侵入与火山岩的喷发,产生了大面积的升降、较大的断裂与局部的穹状隆起,南部以大幅度的上升为主。
喜马拉雅运动在本区对燕山运动有继承性,进一步破坏并改造了原有形态,基本形成今日之地貌。
在喜山期,约在上新世或更早,有一个地壳相对稳定时期,高处经受剥蚀,低处接受沉积,形成了一个夷平面,即鲁中期地面。
后来地壳活动加强,继续产生断裂与大面积的上升运动,断裂使鲁中期地面进一步变形,而上升幅度不均匀,上升量约500~1000米。
泰山上升幅度最大,北部、西北部小,使地面向北、北西倾斜,形成泰山穹隆。
该地面在市内应以长城岭为代表。
在齐河—广饶深大断裂以北继续下降,本市北部接受了第三系沉积。
到第三纪末期或第四纪初期,升降渐缓,直至最后稳定,使地面强烈剥蚀堆积,又形成一个夷平面,即临城期地面。
此地面与后来的两级阶地两者很难区分,多数留有残丘。
更新世中、晚期以来的外力作用,不仅使其表面广泛发育残积层,冲洪积物很发育,厚度可达近百米。
到全新世地壳又有过小幅度的动荡,在巴漏河、玉符河、东沙河等地,形成了两级阶地。
辖内地貌可分为侵蚀低山、剥蚀丘陵、堆积平原三个区。
济南市的地质构造比较复杂,济南市南北跨鲁西断隆和华北断陷两个构造单元。
两个构造单元之间,为齐河—广饶断裂带。
地质构造比较复杂。
其中古老基底以褶皱为主,构造复杂,而盖层构造较为简单,以单斜为主。
此外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并且控制了中、新生代断陷盆地。
一、褶皱(一)基底褶皱构造区内南部基底由太古界泰山群组成,发育一系列褶皱构造,褶皱轴向为300~340度,表现为一系列紧密的复背斜相间排列,近于平行分布。
褶皱轴面多数向南西倾,倾角50~80度。
复背斜核部由遭受强烈区域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的混合花岗岩、交代式花岗岩组成。
本区主要分布有泰山—徂徕山—蒙山倒转复背斜(北段)。
(二)盖层褶皱构造区内广泛分布着寒武、奥陶系,产状平缓,约10度左右,大致向北北西或北北东向倾斜,多呈单斜构造。
石炭、二叠系覆盖在下古生界地层之上,亦成单斜构造,并且多隐伏于第四系之下。
二、断裂本区除了近东西向分布的齐河—广饶隐伏断裂带外,还有北北西向、北北东向两组规模较大的断裂。
(一)齐河—广饶隐伏断裂带是鲁西断块隆起与济阳拗陷的分界断裂。
总体走向80度左右,向北西倾,倾角40~60度,落差900~1500米。
沿断裂带有间歇性中、基性岩浆喷发和小规模的中基性侵入岩。
其南侧章丘—邹平有辉长岩体及青山组火山岩系分布,北侧新生代拗陷中堆积有巨厚的下第三系含油建造。
(二)北北西向断裂主要有五条。
从西向东依次为长清断裂、千佛山断裂、刘志远—十八盘断裂、文祖断裂和白泉庄—五色崖断裂。
1.长清断裂从长清县西侧通过,北越黄河,南至肥城以北,长达40公里以上。
呈330度走向,向西南倾。
它不但切穿古生界盖层,而且下切至泰山群。
西盘下降。
在季家庄附近见有断层角砾岩及破碎带。
呈张扭性断裂。
2.千佛山断裂出露于千佛山西南侧,长约25公里,呈320~350度走向,向南西倾,倾角78度。
它切穿古生界盖层,并且西盘地层下降。
断裂带内发育有张性角砾岩,宽者五六米,窄处仅数十厘米,角砾成份主要为两侧岩石,属于先张后压扭的断裂。
断裂西盘近断层西处地层产状变化大,局部形成小型向斜褶曲。
断裂北段有灰绿岩脉充填,沿断裂上盘的层间滑动破碎带,辉绿岩呈岩床产出。
北部通过桑梓店的一条北西向隐伏断裂,可能是该断裂的北延部分。
1978年9月25日泺口发生地震,表明该断层切过济南辉长岩体,至今仍有活动。
该断裂通过市内趵突泉一带,地下水沿断裂上溢,形成了该处的众多泉群。
3.刘志远—十八盘断裂南自西营东,经十八盘、刘志远村,向北延至西沙河。
断裂长约30公里,走向335~345度,向西南倾,倾角60~80度左右。
在小汉峪处与北北东向大田庄断裂相交,交接处断裂发育,岩石破碎。
断裂切割古生界盖层,南段切割泰山群。
主断裂西盘碎裂岩带宽30米左右,其中角砾岩带宽4米,角砾成份为灰岩、白云质灰岩,被钙质泥质胶结,多呈浑圆状。
断层面比较平直规则,其西盘地层下降。
属于先张后压并具扭动的断裂。
4.文祖断裂北自枣园,向南经文祖延至莱芜上游庄,长约36公里(据煤炭系统资料,枣园以北隐伏断裂继续向北北西向延伸)。
其走向330度左右,向南西倾,倾角72度左右。
断裂西南侧地层下降并相对向南位移,产状变化较大,多和断层面倾向一致,东盘地层产状稳定。
断裂两盘位移幅度南段大于北段。
如南段鲁村一带,太古界直接与下奥陶统接触,而北段则在二叠系中通过。
破碎带中角砾岩发育,角砾岩带宽度一般小于10米,宽处可达10余米。
在南山寨至文祖一带角砾成分为石灰岩、泥质灰岩、竹叶状灰岩、鲕状灰岩等,胶结物为钙质、泥质和少量铁质,角砾呈棱角状、次棱角状,直径一般为3~5厘米,有的可达二三十厘米。
5.白泉庄—五色崖断裂在文祖镇以东约3公里处通过,大致与文祖断裂平行,长度约80公里。
走向330度左右,向西南倾。
断裂切穿古生界盖层,至南段下切至太古界,北段可能切割侏罗系,西南盘下降。
(三)北北东向断裂发育有大田庄—黑龙峪断裂、孙村断裂和埠东断裂。
三、凸起和凹陷本区在中生代时期,地壳差异性升降运动表现明显,南部隆起,形成泰山凸起,主要由泰山群变质岩系组成,片理或片麻理,走向北北西。
凸起北部为古生界,从西到东走向由北转为东西至北西,向济阳拗陷倾伏,地层倾角平缓,斜坡较大。
本区位于其北缘,北部齐(河)广(饶)构造结合带开始活动,沿结合带在章丘以东发育有小型断陷盆地,其中堆积了侏罗系陆相碎屑岩建造。
济南市地下水的赋存与分布均受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貌及气象水文等自然因素综合控制。
南部隆起区基岩裸露;北部沉降带广布巨厚的黄河冲积层;中部山前过渡带冲洪积物向北延展并与黄泛冲积层交错相接。
区内地势自南而北由低山、丘陵过渡到平原,地下水赋存于各水文地质单元之中。
市境南部由太古界泰山群变质岩系组成基底,盖层总体倾向为北,倾角5~12度,由南往北依次展布寒武系、奥陶系石灰岩,岩层一般为单斜产状,褶皱不显,断裂发育,至山前逐渐隐伏于第四系之下;市区北部下伏中生代燕山期辉长岩、闪长岩,东、西郊的北部地区下伏古生界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与奥陶系灰岩成假整合接触;新生界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广布于山前倾斜平原。
其中南大沙河、北大沙河、玉符河、巨野河、绣江河和漯河形成冲洪积层。
市境以北有齐(河)广(饶)东西向隐伏大断裂。
区内断裂有三组:北北西向的东梧断裂、千佛山断裂、石马断裂、平安店断裂和马山断裂,近南北向的炒米店断裂,北东向的港沟断裂。
这些断裂对济南地区地下水的分布、运移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变质岩山区,基岩裸露,表层普遍存在风化带,含孔隙—裂隙潜水,一般富水性不大。
因处于岩溶水系统的至高部位,地下水位往往仅表现为降水补给,浅部循环,短途排泄,雨后以表流和地下径流形式流入岩溶水分布区,成为岩溶水的间接补给区。
寒武、奥陶系广布于南部山区及山前地带,呈东北—西南条带状分布。
南侧的山地丘陵石灰岩裸露,且降水量较大,地表溶蚀现象明显,溶沟、溶槽、溶蚀裂隙普遍发育,地下岩溶裂隙发育亦较好,而且连通性强,为地下水直接补给区。
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赋存裂隙岩溶地下水。
在明水、历城和长清以北,地势逐渐低平,奥陶系灰岩大致向北倾伏于石炭、二叠系之下,地下裂隙岩溶发育,地下水接受南部裂隙岩溶水的径流补给,在受到煤系地层或岩浆岩体阻隔时,水位回升而富集,在济南、明水一带地势低洼处或构造有利出露部位,上涌成泉排泄,形成本区裂隙岩溶水的承压排泄区。
该区地下水赋存条件良好,上游补给面积大,降水多,水量充沛,为裂隙岩溶水的强富趵突泉水地段。
以碎屑岩为主的石炭、二叠及侏罗系地层,分布于章丘、郭店及长清以北一带,在构造上位于泰山隆起向济阳拗陷的倾伏部位。
石炭系为一套砂、页岩夹煤层及石灰岩相间的煤系地层,覆盖于奥陶系灰岩之上。
因砂、页岩裂隙不发育,石灰岩层厚度薄,岩溶发育较差,岩溶裂隙水不甚富。
其补给源以接受奥陶系裂隙岩溶水顶托补给为主,在地形低洼及构造发育地带亦往往成为奥陶系裂隙岩溶水之排泄带。
二叠系、侏罗系的砂、页岩及砂砾岩具微弱的孔隙、裂隙,赋存不丰富的孔隙、裂隙水。
其中二叠系奎山段砂岩及侏罗系砾岩孔隙发育相对较好,在裸露区接受降水补给,径流排泄于山前地带,并隐伏于冲洪积层之下。
除降水补给外,还接受第四系孔隙水补给,故富水性相对较强,成为此区具一定供水意义的主要含水层。
章丘县东北部的长白山为火山岩分布的低山丘陵,火山岩气孔不太发育,裂隙发育亦差,所以仅赋存不丰富的孔洞裂隙水。
其来源唯大气降水。
由于该区地势山高坡陡,降水大部呈表流形式泄于沟谷,地下水多沿地形坡降运移,水位浅,流泄较快,不易蓄存,所以赋存条件差,地下水贫乏。
在侵入岩分布地带,如济南北郊辉长岩体、沙沟闪长岩体、茶叶山辉长岩体等处,岩石结构致密,质地坚硬,很少裂隙,风化层薄。
地下裂隙水赋存条件差,地下水贫乏。
平原区广泛分布第四系沉积物,岩性松散,孔隙发育,赋存孔隙水。
在山前地带分布着冲洪积层,多有黄土状粘性土或砂性土组成。
间夹透镜状碎石层,地下水赋存条件不好;北部平原区冲积层几经黄泛沉积而成,岩性松散,具较好的蓄水空间,富水性较强。
地下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沿黄尚接受黄河侧渗补给,山前冲洪积层径流和河川径流的侧渗也是补给源之一。
黄河冲积平原深层地下水,赋存于第四系及上第三系的松散岩类孔隙中。
含水层分布广,埋藏深度大,层次多,单层厚度薄,累计厚度大,颗粒较粗,孔隙发育,有较好的蓄水空间。
此类地下水静压力大,水头高,但运移迟缓,径流途径远,补给困难,可供开采的资源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