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部肿瘤伽玛刀定位方法
脑转移瘤伽玛刀放疗两种体位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比较

RESEARCH WORK引言脑转移瘤是颅内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大约有20%~40%的癌症患者会发生脑转移[1-2]。
研究表明,伽玛刀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脑转移瘤可获得较好的局部控制率,延长生存期[3-4]。
脑转移瘤患者在接受伽玛刀治疗时,摆位的准确性和重复性直接影响患者的放疗疗效,准确的摆位可以减少患者在放疗过程中的靶区位移,使靶区接受更精脑转移瘤伽玛刀放疗两种体位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比较高文超a,王军良a,林鸿宇a,曹井丽a,解传滨b,戴相昆b,王超a,张征召a,张冰a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a. 第五医学中心放疗科;b. 第一医学中心放疗科,北京 100071[摘 要] 目的 比较脑转移瘤伽玛刀放疗时应用热塑膜联合发泡胶和热塑膜联合负压垫两种固定方式治疗的摆位误差。
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6月20例我院收治的脑转移瘤伽玛刀放疗患者,随机分为A组(热塑膜联合发泡胶,n=10)和B 组(热塑膜联合负压垫,n=10)。
患者分别在核磁定位后及完成首次治疗后,进行Philips大孔径CT扫描,并将两次扫描得到的CT图像传输至大图医疗软件中进行融合配准,得到x(左右)、y(前后)、z(头脚)、R x(前后旋转)、R y(头脚旋转)、R z(左右旋转)6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析A、B两组体位固定的差异。
结果 A组在x、y、z、R x、R y、R 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07±0.04)cm、(0.08±0.05)cm、(0.08±0.04)cm、(0.46±0.39)°、(0.36±0.39)°、(0.42±0.50)°;B组在x、y、z、R x、R y、R 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3±0.07)cm、(0.09±0.07)cm、(0.27±0.16)cm、(1.40±1.11)°、(0.91±0.34)°、(0.83±1.14)°,A、B两组在y、R z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在x、z、R x、R y方向的摆位误差小于B组(P<0.05)。
体部矩阵线圈在伽玛刀头颅定位扫描中的应用探讨

瘤 5例 ,听神经瘤 l 0例 ,脑膜瘤 1 9例 ,三叉 神经 4 O例 ,其他
5 例。 1 . 2 设 备
圣爱 科技 H O L Y・ 一 S R R S型数控 多功 能伽玛 射线 全身立
体定 向放射治疗 系统 。德 国西 门子 A v a t o 1 . 5 T核磁共振 。厂家定
中图分类号 R 4 4 5 . 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6 7 4 — 6 8 0 5 ( 2 0 1 3 】 2 8 — 0 0 6 3 — 0 2
伽玛刀 由于其具 有无创 、安全 、精度高 、疗效确切、并发症
少等特点 ,近年来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脑功能性疾病的治疗 。精 度 要求 在伽 玛刀治疗 中是精髓 ,是灵魂 ,也是 治疗成功与否 的关 键。因此 ,如何进行伽玛刀定位扫描 ,靶点图像 与坐标 的精度控 制尤其 至关重要 。2 0 0 9年底 ,解放军 1 0 2医院引进了一台圣爱科 疗 系统。由于其没有磁共振设备 ,便与笔者所在 医院磁共振室合 作 ,为其做 伽玛 刀头颅定位扫描 。而笔者所 在医院也没有配备伽
伽玛刀

伽玛刀一、概述•1951年瑞典Leksell教授提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概念:利用立体定向技术,确定颅内靶点,将多束放射线汇聚于靶点而达到外科手术切除或毁损的治疗效果,而周围脑组织伤害很小,形成一门独立的放射神经外科学。
•它不同于常规外科手术,也不同于普通放射治疗,不需开颅手术,创伤小,所引起的放射性生物效应局限于靶点组织,而周围组织几乎不受损伤,可达到刀切样效果。
立体定向放射的种类:•γ-刀:来自钴源的γ射线•X-刀:X线加速器•质子刀:回旋加速器产生的质子束,能量比γ射线、X射线都要高。
但质子射线造价高、技术要求高,目前仅国外少数的医疗中心能够开展质子束治疗。
γ-刀:1968年Leksell试制了第一台γ-刀。
•随着技术发展,钴源由179个发展201个,配合CT、MRI、DSA等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仪等,使治疗过程自动化、程序化,提高了精确性,机械误差为0.1mm。
•瑞典产静态γ-刀:A型(U)-1975年正式定型,179个钴源B型-201个钴源,C型-1999年问世,增加了自动定位系统(APS),操作更简便、计划更精细,也减少了医生的辐射量和操作台的工作时间。
国产旋转式γ-刀-深圳傲华公司开发,打破了Leksell伽玛刀一统天下的局面。
为30个钴源,治疗时源体旋转,将射线聚焦于焦点。
该系统可产生准直良好的高能光子束,各项物理特性与Leksell伽玛刀U型相仿。
•治疗过程分4 步:–安装立体定向仪(头架)–影像定位(CT或MRI扫描)–剂量计划设计(设计治疗方案)–实施治疗(γ-刀照射)•优点:•无需开刀,无痛苦。
•省时简便,2-4小时即可完成,照射仅20分钟。
•治疗精确,精确度可达0.1mm•适应症广。
二、进展1、定位方面早期仅靠头颅平片、血管造影、脑室造影,限制了靶点的确认和定位。
CT和MRI简化和优化了靶点的确认,扩大了放射外科适应症。
功能磁共振(FMRI)可测定功能区位置,重合于解剖图,在定位时可以起到保护功能区的作用,该技术已初步应用。
体部矩阵线圈在伽玛刀头颅定位扫描中的应用探讨

体部矩阵线圈在伽玛刀头颅定位扫描中的应用探讨目的:探讨用体部矩阵线圈进行伽玛刀头颅定位扫描的实用价值。
方法:用体部矩阵线圈为戴有伽玛刀头颅立体定位仪的患者进行MR扫描,所得图像与坐标点数据输入γ-TPS治疗规划系统计算处理。
靶点剂量曲线分析误差<0.5 mm,则图像与靶点坐标符合定位要求,可进行伽玛刀治疗,反之则不符合要求。
结果:所有病例的MR图像与坐标点数据由γ-TPS治疗规划系统计算处理,靶点剂量曲线分析误差均<0.5 mm。
结论:用体部矩阵线圈扫描的头颅图像符合伽玛刀定位要求,可用于伽玛刀治疗头颅疾病的常规定位中。
标签:体部矩阵线圈;伽马刀;磁共振成像伽玛刀由于其具有无创、安全、精度高、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等特点,近年来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脑功能性疾病的治疗。
精度要求在伽玛刀治疗中是精髓,是灵魂,也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
因此,如何进行伽玛刀定位扫描,靶点图像与坐标的精度控制尤其至关重要。
2009年底,解放军102医院引进了一台圣爱科技HOLY·γ-SRRS型数控多功能伽玛射线全身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
由于其没有磁共振设备,便与笔者所在医院磁共振室合作,为其做伽玛刀头颅定位扫描。
而笔者所在医院也没有配备伽玛刀专用的头颅定位线圈,在伽玛刀厂商技术人员支持下,笔者所在医院决定采用体部矩阵线圈进行伽玛刀头颅定位扫描。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50例病患,其中垂体瘤31例,转移瘤40例,胶质瘤5例,听神经瘤10例,脑膜瘤19例,三叉神经40例,其他5例。
1.2 设备圣爱科技HOL Y·γ-SRRS型数控多功能伽玛射线全身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
德国西门子Avato1.5T核磁共振。
厂家定制的头颅立体定位仪固定支架。
1.3 方法所有患者安装定位框架时,框架X轴中心向患侧偏移约1 cm,头架基础环平行于听眦线向前上开放15°夹角所形成的直线,以此为扫描基线。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伽玛刀)与普通放疗的区别:

立体定向伽玛射线放射治疗使放射线控制更科学、更精确,更安全,疗程短,疗效好。
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及发展放射治疗在癌症治疗中担负着重要角色。
在我国70%以上恶性肿瘤病人采用过放射治疗,美国约60%,欧洲约45%由于传统放疗疗效依赖于肿瘤组织及周围健康组织对射线的敏感性和修复能力,多年来,放疗工作者都在努力探索较理想的放射治疗技术。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逆向计划调强照射(IMRT),这些放射治疗技术的出现为肿瘤患者带来了福音。
已渐成为癌症放疗的重要治疗方法。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伽玛刀)与普通放疗的区别: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方法简便而安全,在门诊即可完成,易为病人接受。
手术:创伤性大,病人的痛苦大,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还有感染及出血的危险,有些深部病变根本无法手术切除。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的概念与区别:共同点:都是利用立体定向技术进行病灶定位,照射靶区的放射治疗技术。
不同点:常规分割放疗与伽玛刀治疗的关系单次大剂量对控制属于早反应组织的肿瘤有利, 伽玛刀大剂量的照射注定只能治疗较小病变,常规分割放疗时,医生可以大胆地做减量全脑照射,残灶留给后续的补充性伽玛刀消灭之。
两者可相辅相成。
头部伽玛刀的组成部分及种类:头部伽玛刀的组成:放射源、准直器、立体定向仪、计算机剂量计划系统及治疗床。
目前全世界仅有两2种头部伽玛刀产品:瑞典医科达(Elekta)公司生产的静态伽玛刀:组成:201个60Co作为放射源。
深圳奥沃国际公司(OUR。
Co.)设计生产的旋转式伽玛刀:组成:30个60Co作为放射源,采用旋转聚焦方式。
旋转式伽玛刀相对静态式伽玛刀治疗后脑水肿相对较轻。
头部伽玛刀治疗:一般不需要住院1、动静脉畸形(包括隐性者)2、转移瘤3、各种良性肿瘤:如听神经瘤、脑膜瘤、颅咽管瘤、三叉神经瘤、松果体瘤、脊索瘤、垂体瘤等。
4、胶质瘤等恶性肿瘤,5、颅内肿瘤总体的适应症,1)肿瘤最大直径<3.0cm,中线结构无移位及颅高压症状尚不明显者;2)鞍区肿瘤没有视神经受压现象者;3)脑干肿瘤在脑干中体积不超过1/4者;4)转移瘤瘤体数不超过3个月,且无严重颅高压症状者;5)颅内肿瘤术后复发,或首发肿瘤因病人高龄、体质虚弱,难以承受手术风险者。
体部伽玛刀治疗头颈部肿瘤定位方法探讨

施: 先, 首 对患者 进 行 积极 的心 理 疏 导 , 其 树 立信 使
心并取得其配合 ; 其次, 提高伽玛刀定位的准确度 , 必要 时采用 薄层 扫描及 图像 后处 理技 术 以确定 病灶 的三维 分 布 , 以期 更准确 地确 定肿 瘤 的范 围 , 分 病 部
[ ] 吴发伟 , 7 张学成 , 党亚正, 等.伽玛刀联合肝动脉栓 塞化疗治疗
原发性肝癌 的疗 效 观察 [ ] J .现代 肿瘤 医学 , 0 0 8 1 : 2 1 ,1 ( )
1 9 —1 . 1 21
速 肿 大 、 量腹 水 、 时 伴 有 黄 疸 、 功 能 异 常 , 大 有 肝 多
介入 和 伽 玛刀 联 合 治 疗 , 加 了癌 细 胞 的 坏 死 率 , 增 提 高 了治 疗效 果 。 影 响 肝 癌 治 疗 效 果 的 因 素 较 多 , 肝 功 能 如 C i -u h分级 、 hl P g d 肿块 大 小 、 门静 脉瘤 栓 、 瘤 分 型 、 肿
综上所 述 , 介入 联 合 伽 玛 刀 治疗 原 发性 肝 癌 是
灶边缘 不 清晰者 需行增 强 扫描 ; 次 , 了避 免伽 玛 再 为
刀治疗 中患者 呼 吸运 动 造 成 的误 差 , 疗 前 训 练 患 治 者采用 平静 呼 吸方 式 , 加 用 腹 压 带 ; 后 , 玛 刀 并 最 伽 治疗 过程 中实施 全程 监控 , 尽量减 少 位置 误 差 , 少 减
分期 、 治疗 方法 、 良反应 等 , 最 重 要 的是 肝 功 能 不 但
C i —u h分 级 、 块 大 小 、 静 脉 瘤 栓 及 远 处 转 hl P g d 肿 门 移 。本组 6例患 者 在 治疗 后 6个 月 内死 亡 , 为 肝 均 功能 B级 , 中合并 门静脉 瘤栓 者 5例 。 其 为 了减 少不 良反应 的发 生 , 者 采 取 了 以下措 笔
体部伽玛刀的治疗原理及质量保证探讨

体部伽玛刀的治疗原理及质量保证探讨朱奇;康静波;李建国;刘伟【摘要】目的:通过对体部伽玛刀(γ-ray 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治疗原理的论述,说明在体部伽玛刀精确放疗中质量保证(QA)与质量控制(QC)的重要性。
方法:分析影响靶区剂量准确性的各个因素,阐明体部伽玛刀治疗中需要进行QA的重点方面。
结果:通过体部伽玛刀的QA和QC,可以保证其治疗的精确性,提高治疗效果。
结论:QA在体部伽玛刀治疗实施中应置于首要地位,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需要通过放疗医生、物理师、放疗技术员多个环节责任分工共同实现。
%Objective: Through treatment principle of Body gamma knife (gamma - ray 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 this paper shows Body gamma knife in precise radiotherapy quality assurance (QA) and quality control (QC) is of great importance. Methods:In combination with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ccuracy of the target dose, clarify body gamma knife treatment to all aspects of the quality assurance. Results:Body gamma knife for quality assurance and quality control, can guarantee the accuracy of 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tumor, so as to improve treatment effect. Conclusion:The quality assurance should be placed in the leading position in the implement of Body gamma knife treatment. Multiple links and division of responsibility of Radiation Oncologist, Radiation physics and radiation technician is the key to insure the effect of treatment.【期刊名称】《中国医学装备》【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3页(P95-97)【关键词】体部伽玛刀;治疗原理;质量保证【作者】朱奇;康静波;李建国;刘伟【作者单位】海军总医院放射治疗科北京 100048;海军总医院放射治疗科北京100048;海军总医院放射治疗科北京 100048;海军总医院放射治疗科北京10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51951年,瑞典神经外科专家Leksell教授首先提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治疗设想;1967年,瑞典医科达公司研制成功世界第一台头部伽玛刀,采用立体定向空间聚焦技术将放射线聚焦于颅内局灶性病变组织,使之发生放射坏死而病变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很小[1]。
4DCT在体部伽玛刀治疗肺癌中的应用

般资料 :1 2 例患者病灶均位 于肺下部者 。呼吸训练 : 在
3 月我们开始着手解决这个 问题 。 肺 内( 特别是肺下 部 ) 的病灶 , 随呼吸移 动的范 围较大。 目 前我们使用的体部伽玛刀 , 不能采 用图像引导放疗 和呼吸 门控 图像融合等技 术 。我们采 取肺呼 吸双期扫 描 , 工图像 人
袋, 确保患者与定位架处于制动状态。使用 6 4排 C , T 层厚 5 mm, 确定扫描的起止点 , 通过 麦克 , 嘱患者 呼气末 摒住 呼 吸, 扫描 ; 再嘱患者于吸气末摒住呼吸 , 按原起始点进行 扫描。将 两套 系列 图像传人 T S工作站 , P 在两套系列 中, 分别 找到病 灶
.
淋 巴液漏入胸腔 , 影响呼吸循环并迅速使 营养状 况下 降 , 严重
时可导致患者衰竭死 亡。本组 1 例患者 术后 连续 5d胸腔 引
[] 张 5
文, 骆学金 , 陈华增 , .中段食 管癌根治 手术人路 等
的探 讨 [ ] J .中华 胃肠 外 科 杂 志 ,0 3 9 5 : 8 20 ,( )3 . 2
导管损伤 , 经支持治疗于术后 8d经原 切 口再次手术 , 发现瘘 口予 以缝扎治 愈 出院。我们认 为预 防胸导管 损伤 , 清楚 了 应 解胸导 管懈剖位置 , 分离食管尤其在肿瘤范 围较 大时 , 对切断
[ ] 李玉杰 . 7 不开胸经纵 隔食 钝性食管 剥脱术治疗 食管癌
和贲 门癌 2例体会 [ ] J.陕西医学杂志 ,9 12 ( ) 18 19 , 3 : . 0 3 [ 收稿 日期 :0 2— 5—2 编校 : 21 0 4 文立平/ 郑英善 ]
4 C D T在 体 部伽 玛 刀治疗 肺癌 中的应 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部肿瘤伽玛刀定位方法探讨
【摘要】目的:分析体部肿瘤伽玛刀定位方法,找出存在的问题,提高定位精度。
方法:对2005年7月至2011年2月2400余例行体部伽玛刀定位治疗的患者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规范的定位操作保证了靶区定位的精度,治疗过程中,摆位方便,稳固性及重复性好,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放疗质量。
结论:准确的定位是治疗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
【关键词】体部肿瘤;伽玛刀;定位
【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052-01
全身伽玛刀是立体定向γ射线全身治疗系统的简称,它是一种融合计算机技术、立体定向技术、数字化技术和外科手术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高科技医疗设备,它具有高精度、高疗效、痛苦小等优点。
准确的定位是治疗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其目的是实现三个确保: 确保诊断与治疗时体位的一致性;确保多次治疗时摆位的重复性;确保病灶靶点与射线焦点重叠的精确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5年7月至2011年2月2400余例行体部伽玛刀定位治疗的胸、腹、盆腔恶性肿瘤患者,上述患者均使用真空负压垫体位固定技术。
1.2 方法:将伽玛刀定位床置于ct检查床上,在定位床内放置
真空负压垫,除特殊要求外, 都使用仰卧位,患者仰卧在真空垫上, 高度为腋中线的位置, 腿部高度到大腿厚度的一半, 抽真空初步
固定,双手上举抱头, 双脚自然合拢,体中线与激光正中线重叠,挤压真空垫使两大腿固定可靠,继续抽真空成型,记录体表框架n型尺、重复定位尺值及患者体表标记点的x、y、z坐标参数并仔细核对,嘱患者平静呼吸,然后行ct扫描,扫描区域包括病灶和所有标志线,根据病灶大小、范围选择不同层厚和进行增强扫描,一般层厚、层距5mm。
1.3 治疗计划设计:将患者有效的ct定位图像输入治疗定位计划系统(tps)工作站,选定定位点,勾画体表、病灶靶区和重要组织器官轮廓,进行三维重建,确定靶区中心的空间坐标,靶区及周围重要器官的轮廓及相互关系,拟制定治疗计划。
2 结果
规范的定位操作保证了靶区定位的精度,治疗过程中,摆位方便,稳固性及重复性好,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放疗质量。
3 讨论
判断放射治疗是否成功主要是看对肿瘤及周围重要器官和结构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实施精确的治疗,定位精度和治疗精度是影响放射治疗疗效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定位不准确将导致整个放射治疗的失败。
体部伽玛刀治疗系统精度为0.1mm,靶点位置精确度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第一要素,患者体位的稳定性和摆位的可重复性,是
治疗精确性的保证,辅助的固定装置是肿瘤的位置相对固定的必要条件,同时也关系到患者的最终治疗效果。
为了更好的提高定位精度,以最大努力消除或减少误差,结合上述定位病人资料回顾性分析总结,我们认为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定位前需在ct检查床上调整好定位治疗床的水平及位置,保持矢状轴与床纵轴位一致。
若定位床偏移,ct扫描面与n形定位线形成一个非90°角度,计划系统测得靶点的坐标值与其垂直时必然不一致,因此定位床偏移获得的靶点坐标值与治疗时靶点的实际位置存在差异,影响伽玛刀治疗预期的精度,故定位时需要保证定位床水平正位[1]。
3.2 患者头、颈、手臂、头枕、手柄位置定位点的变化,常导致重复摆位困难。
因此,对卧位(仰、俯)、手柄(向内、向外、角度)、手臂位置(上举握手柄、放于体侧)等影响定位点位置的条件,必须详细、准确记录,才能实现重复摆位,提高摆位精度[2]。
3.3 体位参考标记是用作肿瘤定位的标记,胸腹部肿瘤的定位,确定定位标记点时应尽量布置在肿瘤附近有骨性标记的位置上,尽量避免布置在腹壁、女性的乳房等柔软部位以及呼吸影响起伏较大的位置,以免影响摆位和治疗精度;盆腔肿瘤定位时,应让患者脱掉内裤,以确保定位的准确性。
对于膀胱肿瘤的定位,应在膀胱较为充盈的状态下扫描,目的是本次定位及每次照射时患者膀胱均处于充盈状态,病变在盆腔位置更加固定,定位治疗更准确,膀胱壁
的损伤相对较少。
在保证治疗体位固定的同时必须尽量保证患者的舒适,有利于患者长时间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
总之,提高定位精度,关键在于医技人员精湛熟练的专业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不断探索和创新,操作过程做到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不断提高放疗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品婷,梁军,等.体部伽玛刀定位系统添加标尺对定位精度的改进,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26(12),1129
[2] 李建国,康静波.体部伽玛刀定位治疗的失误预防.海军总医院学报,2005年6月第18卷第2期,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