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题型:单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案例分析

1、管理的定义: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管理的职能:有5种——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3、管理者的角色:亨利·明茨伯格研究发现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与决策角色。

①人际角色:人际角色归因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力,管理者所扮演的三种人际角色就是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与联络者角色。

②信息角色:在信息角色中,管理者负责确保与其一起工作的人能够得到足够的信息,管理者所扮演的就是监督者角色,其目的就是获取信息;管理者还扮演发言人角色,把信息传递给外界。

③决策角色:在决策角色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管理者负责做出决策,并分配资源以保证决策方案的实施。管理者扮演的角色有三种:企业家角色、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以及谈判者角色。

4、管理理论:

第一,古典管理理论(分为科学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

A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代表人物:泰罗——“科学管理之父”、吉尔布雷斯夫妇、甘特。

①工作定额。(进行时间与动作研究,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

②标准化。(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与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③能力与工作相适应。(能力最适合做这种工作而且也愿意去做这种工作的人)

④差别计件工资制。(计件工资率随完成定额的程度而上下浮动)

⑤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为了采用科学的工作方法,主张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

吉尔布雷斯夫妇——在动作研究与工作简化方面的成就

甘特——创造了“甘特图”,提出了“计件奖励工资制”

B组织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管理职能与整个组织结构。

代表人物:法约尔、韦伯、巴纳德等。

法约尔——第一位概括与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科学家。(契约组织)管理的5种职能与14条原则韦伯——提出“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社会组织)

巴纳德——《经理人员的职能》,把组织分为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为“社会系统学派”理论奠定了基础。第二,行为管理理论

A梅奥及其霍桑试验,《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主要内容:

①工人就是社会人,而不就是经济人。

②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③生产率的提高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她与周围人的关系。

B行为科学理论:

①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②麦格雷戈的XY理论

③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④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第三,数量管理理论

主要内容:运筹学、系统分析、决策科学化

第四,系统管理理论

①组织就是一个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的。

②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并具有内部与外部的信息反馈网

络,能不断自动调节、以适应环境与自身的需要。

③用系统的观点考察管理的基本职能,可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

第五,权变管理理论

核心就是力图研究组织与环境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量的关系类型与结构类型。

强调管理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环境寻求相应的管理模式。

第六,全面质量管理

本质就是由顾客需求与期望驱动企业持续不断改善的管理理念。

5、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综合中西方管理学理论,管理道德一般受以下五种因素影响最大

①道德发展阶段

国外学者研究表明,道德发展要经历三个层次与六个阶段。在前惯例层次,个人只有在其利益收到影响的情况下才会做出道德判断;在管理层次,道德判断的标准就是个人能否维持平常的秩序并满足她人的期望;在原则层次,个人试图在组织或者社会权威之外建立道德准则。

而有关道德发展阶段的研究表明:人们一步一步地依次通过这六个阶段,不能跨越;道德发展可能中断,可能停留在任何一个阶段上,也可能倒退与堕落;多数成年人的道德发展处在第四个阶段上。也有少数人能始终坚持自己信奉的原则,出淤泥而不染。

②个人特性

管理者的个人特性对组织的管理道德有着直接的影响。

个人特性主要就是指管理者的个人价值观(包括道德观)、自信力与自控力。

③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对管理道德影响巨大。

第一,组织内部机构与职责分工有没有必要的权力制衡、监察、检查、审计机制,有没有外部群众与舆论监督;

第二,组织内部有无明确的规章制度;

第三,上级管理行为的示范作用;

第四,绩效评估考核体系会起到指挥棒的作用。

④组织文化

诚信做事、包容失败的组织文化必将减少不道德的管理行为。

⑤问题强度

它会直接影响管理者的决策。所谓问题强度,就是指该问题如果采取不道德的处理行为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6、全球化组织模式的选择:(图例)

①多国组织模式:(分权联盟)

母公司虽然也行使最终控制权,但它赋予子公司很大的自主权,各子公司可以根据当地的情况作出相应的改变。其具有三大特点:一个对资产与责任都实行分权的联盟,一种在非正式人际协调基础上用监督财务系统进行控制的管理思想,一种将公司海外经营视为相互独立业务所构成的投资组合的主导战略思想。而其优点就是允许子公司根据当地市场的情况做出反应;其缺点就是较高的制造成本与重复工作。

②国际组织模式:(协同联盟)

一种由母公司开发现有的核心能力并传递到子公司的战略模式。子公司依赖于母公司,需要母公司进行大量的协调与控制。其缺点就是不能为子公司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使它们能够根据当地的情况做出反应;不能以规模经济实现低成本。

③全球组织模式:(索尼公司就是采取全球组织模式取得成功的经典范例)(集权中心)

其特点就是母公司集中决策,并对海外的大部分业务实行严格的控制。这种模式的公司通常在成本最低与技术最好的地方进行生产,将标准化的产品向全球市场销售。

④跨国组织模式:(一体化网络)

在全球经济中,要想获得竞争优势,需要同时从适应当地情况、转移技术与节约成本中追求利润,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同时获得全球扩展的所有利益,这就产生了一个新的组织模式。其特点就是将某些职能集中在最能节约成本的地方,把其她一些职能交给子公司以便更多地适应当地的情况,并促进子公司之间的交

流以及技术的转移。强调了人、财、物、信息在跨国间的流动。

7、对MRP的理解(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①20世纪60年代开环的物料需求计划(MRP):

按需求的来源不同,企业内部的物料可分为独立需求与相关需求两种类型。

独立需求指需求量与需求时间由企业外部的需求来决定,如客户订购的产品,售后维修需要的备品备件等。

相关需求指根据物料之间的结构组成关系由独立需求的物料所产生的需求,如半成品、零部件、原材料等需求。

MRP基本形式:一个计算机程序,根据总生产计划进度中规定的最终产品的交货日期,决定了在制定时间内生产指定数量的各种产品所需各种物料的数量与时间。

MRP的基本任务就是从最终产品的生产计划(独立需求)导出相关物料(原材料、零部件等)的需求量与需求时间(相关需求);根据物料的需求时间与生产(订货)周期来确定其开始生产(订货)的时间。

MRP的基本内容就是编制零件的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

MRP的基本依据就是主生产计划(MPS);物料清单(BOM);库存信息。

MRP计算公式:净需求=总需求—(现有库存量—现有库存量中已配置量)—计划入库量+安全库存量

②20世纪70年代闭环的物料需求计划(MRP)

针对60年代开环MRP系统的问题(物料需求的数量与日期有可能因设备与工时的不足而无法满足,或者因原料不足而无法满足,以及缺乏计划实施情况的反馈信息对计划进行调整的功能),发展为一个闭环系统。它除了物料需求计划外,还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与采购作业计划纳入MRP,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

MRP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有一个现实可行的主生产计划。它除了要反映市场需求与合同订单外,还必须满足企业生产能力的约束条件。

③20世纪80年代制造资源计划(MRP II)

企业管理就是人财物与信息、产供销等子系统组成的综合系统。在80年代,人们把销售、采购、生产、采取、工程技术、信息等子系统进行集成,称为制造资源计划系统(MRP Ц)

其最大的成就在于把企业经营的主要信息进行集成。

MRP Ц通过对企业的产、供、销、人、才、物、设备等的规范化管理,加强了我国企业基础管理与按市场经济规律管理与竞争的意识。

④20世纪90年代企业资源计划(ERP),包括财务管理模块、生产控制管理模块、物流管理模块三部分。

8、计划:5W1H

从名词上瞧,计划指用文字与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与不同

成员,关于行动方向、内容与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

从动词上瞧,计划指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

计划工作就是对决策所确定的任务与目标提供一种合理的实现方法。

9、计划的表现形式:

孔茨与韦里克关于各种具体形式的计划的分类。(抽象←→具体)

①目的或使命:它指明一定的组织机构在社会上应起的作用与所处的地位,它决定组织的性质,就是决定此组织区别于彼组织的标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