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政治转型中的载沣研究

目录

摘要 (4)

ABSTRACT (5)

绪论 (6)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6)

二、研究范围、思路和方法 (6)

三、学术史回顾 (7)

第一章政治转型与清末民初中国政治发展 (10)

第一节政治转型的主要形式 (10)

一、英国:渐进——妥协式的政治转型 (10)

二、法国:激进——革命式的政治转型 (11)

三、德国、日本:保守——改良式的政治转型 (13)

第二节清末民初中国政治转型模式选择 (14)

第三节清末民初中国政治转型演进特点 (16)

第二章载沣与清末新政 (18)

第一节载沣生平与性格成形 (18)

第二节载沣使德与步入政坛 (19)

第三节罢黜袁世凯与加强集权 (22)

第四节预备立宪与皇族内阁 (24)

一、宪制改革:政治民主化 (24)

二、宪制夭折:皇族内阁出台 (25)

第五节政治参与与各方实践 (26)

一、政治参与浪潮兴起 (26)

二、政治参与途径多样 (26)

第三章载沣与民国初创 (28)

第一节最初反对:谋求立宪及清廷陷入孤立 (28)

第二节无奈接受:清帝退位及统治和平终结 (28)

第三节基本拥护: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 (29)

第四章载沣与清末民初政治转型 (31)

第一节清末民初政治转型中载沣所起的消极作用 (31)

一、载沣与奕袁集团利益相拗 (31)

二、载沣与隆裕太后相协相争 (32)

三、载沣对内外矛盾无计可施 (33)

四、转型的时机滞后措施失当 (34)

五、转型的民主形式大于内容 (35)

第二节清末民初政治转型中载沣所起的积极意义 (36)

一、和平交权,赞同民主共和 (36)

二、施行宪制改革,利于政治民主化 (37)

三、优化中央官制,奠定后世中央官制基础 (38)

四、废除科举制,促进教育现代化 (39)

五、兴复海军,加速军事现代化 (40)

第三节清末民初政治转型于当今改革的可鉴之处 (40)

一、改革权威领袖相机行事 (41)

二、改革速度力度相得益彰 (42)

三、改革目标过程相辅而行 (42)

结语 (44)

致谢 (45)

主要参考文献 (46)

附录 (49)

原创性声明 (50)

清末民初政治转型中的载沣研究

摘要

清末民初政治转型是近代中国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历史事件,爱新觉罗·载沣是清末民初有着不可或缺意义的历史人物。载沣作为大清王朝最后三年的监国摄政王,试图巩固国基,维持封建格局,以防旧权丧失,以保江山万代,采取罢袁世凯,加强集权,筹备预备立宪,出台皇族内阁等一系列政策,却令举国哗然,人民离心,辛亥革命风起云涌。当面对大厦将倾,皇权将失,载沣时变之应顺天而行,摒弃狭隘阶级立场,对历史大变革,由最初反对,变无奈接受,后基本拥护。清末民初政治转型随之走向纵深,由君主立宪转向民主共和。本文拟将载沣与清末民初政治转型相系,以载沣的所思所行作为考察对象,阐述清末民初政治转型中载沣所扮演之角色有何消极与积极意义,以及清末民初政治转型于当下改革有何可鉴之处。

本文由绪论、四章正文与结语组成。绪论部分阐述了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目的与史学意义,指出了论文的研究范围、思路和方法,并回顾了前人相关学术成果及研究得失,以期推动相关研究走向深入。

第一章对政治转型予以界定,在客观视野下,介绍世界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政治转型的三种主要类型,同时介绍清末民初中国政治转型模式选择以日、德为学习目标,再又介绍清末民初中国政治转型演进特点。

第二章将载沣与清末新政相联系,分析载沣性格成形、出使德国与步入政坛,及载沣缘何成为清末监国摄政王,和载沣上台后采取的种种措施,尤其论述其罢黜袁世凯与主导皇族内阁等集权政策。

第三章将载沣与民国初创相结合,主要探析载沣之于历史变革滚滚浪潮,由最初反对,而后接受并拥护的心路历程转变,究其原因是受到清末民初的社会现实、历史传统与主观意志等多方影响。

第四章发掘载沣在清末民初政治转型过程中所起消极与积极作用,用唯物史观研究载沣作为清廷的特殊人物,其虽然立志改良,却心有余力不足,但是,其既非保守不化,又避免社会动荡,具体考量载沣于清末民初政治转型的双重意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