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

合集下载

机械制造工艺

机械制造工艺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一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第一节概述机械制造工艺学确实是以机械制造生产中的工艺技术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技术科学。

由于生产中工艺问题涉及面极广,机械制造工艺学一样仅讨论机械加工和装配方面的工艺问题。

一、什么叫机械制造工艺把某种材料按必然的方式和程序、参数或数值、(几何尺寸)加工成一种零件或部件的进程称为工艺。

机加工:车、铣、刨、磨、镗、钻等加工方式:锻造:自由锻造、模锻等铸造:砂型铸造、周密铸造等构成工艺的三个基本要素加工顺序:工艺线路或工艺流程加工参数:进给量、尺寸、光洁度、硬度等零件要通过毛坯制造、机械加工、热处置等时期,才能变成成品,它通过的整个线路称为工艺线路或工艺流程。

工艺确实是制造产品的方式。

机械制造工艺进程一样指机械加工工艺进程和产品的装配工艺进程。

二、编制或设计工艺永久遵循的原那么不断追求高质量、高效率、低本钱,同时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制造平安良好的工作环境。

从本单位实际情形动身,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挖掘企业潜力,结合具体生产条件,采纳国内外先进技术,调整好生产率与经济性的关系,可遵循“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效率争先”这一大体法那么,统筹兼顾,处置好这些矛盾。

三、生产进程将原材料转变成成品的全进程称为生产进程。

(1)产品投入前的生产技术预备工作产品实验研究和设计、工艺设计和专用工艺装备的设计及制造、各类生产资料和生产组织等方面的预备工作。

(2)毛坯制造毛坯的锻造、铸造和冲压等。

(3)零件的加工进程机械加工、特种加工、焊接、热处置和表面处置。

(4)产品的装配进程部件装配、总装配、查验和调试等。

(5)各类生产效劳活动原材料、半成品、工具的供给、运输、保管和产品的油漆和包装等。

从上述进程能够看出,机械产品的生产进程是相当复杂的,为了便于组织生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现代机械工业的进展要求组织专业化生产,即一种产品的生产是分散在假设干个工厂进行的,如此各有关工厂的生产进程就比较简单,有利于保证质量、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本钱。

绪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绪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法(机床、刀具、切削用量、切削液等)的初步能力; (2)掌握机械加工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如定位理论、工艺尺寸链理论、加工精度理论等。 (3)了解影响加工质量的各种因素,学会分析研究加工质量的方法; (4)学会制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方法; (5)掌握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四、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
第3页
2、机械制造科学的发展
机械制造技术是以制造一定质量的产品为目标,研究如何以最少的消耗、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效率进行机械产 品制造的综合性技术。
机械制造的发展过程是:从一种经验、技艺、方法逐步形成一门传统工程科学。
科学技术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开发设计和制造技术开发四个阶段。机械技术亦是如此,机械 科技成果要转化为生产力也必须经过上述几个阶段。机械制造技术是机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环节。 在美国上述的四个阶段所投入的人力和资金的比例为1:5:20:300。在未来的十几年内,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 将会更加迅速。
称为复合工步,如右图所示。
走 刀
走刀(又称工作行程)是指刀具相对工件加工表面进行一次切削所完 成的那部分工作。每个工步可包括一次走刀或几次走刀。
不同生产类型的阶梯 轴加工工艺过程分析
工位
(三)生产纲领、生产类型和工艺特征
*
返回
第10页
返回
*
第11页
返回
*
第12页
返回
*
第13页
返回
*
第14页
返回
2. 零件工艺方案的确定包括毛坯形式的选择、加工方法的选择、加工基准 的选择、加工路线选择、机床、刀具、夹具和量辅具选择等内容;对每一道 工序,还需要确定工序尺寸、加工余量及到达的技术要求等。
3. 加工余量可参考工艺设计手册获得,手册的制定标准符合最小加工余量 原则;工序尺寸可通过求解尺寸链来计算,求解尺寸链的方法主要有极值法 和统计法。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教材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教材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教材1. 引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机械加工过程中的重要指导文件,用于规范和指导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工具选用、工艺参数等。

对于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教材将详细介绍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过程和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并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技巧和要点。

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定义和作用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指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根据加工零件的特点和要求,确定各种加工操作、加工顺序以及相应的工艺参数等内容的文件。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能够提高机械加工的效率和质量,确保加工过程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步骤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确定加工对象和要求在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之前,首先要明确加工对象和要求。

根据零件的图纸和技术要求,确定加工零件的材料、尺寸、表面要求以及加工顺序等。

3.2 分析加工过程针对加工对象和要求,分析每个加工工序的特点和要求,包括切削力和切削温度的变化规律、切削刃具的选用和切削参数的确定等。

3.3 制定加工操作步骤根据分析的加工过程,制定每个加工工序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机床的选用、刀具的选择和切削参数的设置等。

3.4 确定工艺参数根据分析的加工过程和制定的操作步骤,确定每个加工工序的工艺参数,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等。

3.5 编制工艺文件根据确定的加工操作步骤和工艺参数,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包括规程的名称、加工顺序、工艺参数表格等内容。

4.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内容要点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应包括以下内容要点:•图纸要求:明确加工零件的图纸要求,包括尺寸、形状和表面粗糙度等。

•加工过程:详细描述每个加工工序的操作步骤和工艺要求,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工艺参数:列出每个加工工序的工艺参数表格,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等。

•机床和刀具选用:根据加工对象和要求,选用合适的机床和刀具,确保加工质量和效率。

机械制造工艺学专业课程设计--CA6140车床齿轮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专业课程设计--CA6140车床齿轮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机械制造工艺学》等专业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发展专业知识解决时间生产问题的依次实践训练。

通过这次设计以巩固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自己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在设计中能逐步掌握查阅手册,查阅有关书籍的能力。

在设计中逐步培养了我们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对我们今后参加工作有极大的帮助。

一.零件分析1.零件的作用零件图:零件是CA6140卧式车床齿轮,它位于车床变速箱传动轴,主要作用是传递力矩,改变速度进而实现调速作用。

1.11审查零件的工艺性齿轮零件的图样的视图正确、完整、尺寸、公差及技术要求齐全。

但基准孔φ68K7mm 要求Ra0.8μm有些偏高。

本零件各表面的加工并不困难。

关于4个φ5mm的小孔,其位置是在外圆柱面上6mmX1.5mm的沟槽内,孔中心线距沟槽一侧面距离为3mm。

由于加工时不能选用沟槽的侧面为定位基准,故要较精确地保证上述要求比较困难。

分析该小孔是做油孔之用,位置精度不需要太高,只要钻到沟槽之内,即能使油路畅通,因此4个φ5mm的孔加工亦不成问题。

1.12零件的工艺性分析1、ø68K7外圆表面精度等级为IT7,表面粗糙度为Ra0.8。

并且槽相对ø68K7孔的轴线成90度均匀分布。

2、16mm宽槽口相对ø68K7孔的轴线成90度均匀分布,其径向设计基准是ø68K7mm 孔的轴线,轴向设计基准是ø106.5mm外圆的左端平面。

3、4×ø5mm孔在6×1.5mm沟槽内,孔中心线距沟槽一侧面的距离是3mm。

圆锥角度为90度。

4个ø5mm孔分别与16mm槽宽错开45度均匀分布。

4、由于加工时不能选用沟槽的侧面定位基准,故要精确地保证上述要求比较空难,但这些小孔为油孔,位置要求不高,只要钻到沟槽之内接通油路就可,加工不难。

5、ø90外圆表面精度等级为IT14,表面粗糙度为Ra3.2.6、左端外圆表面ø106.50-0。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四章方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四章方案
采用统一基准原则好处: 1)有利于保证各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 2)可以简化夹具设计,减少工件搬动和翻转次数。
注意:采用统一基准原则常常会带来基准不重合问题。此 时应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精基准。
3)互为基准原则 对位置精度要求很高的表面可采用互为基准反
复加工的方法来达到位置要求。如齿面淬火齿轮, 要求磨齿面和内孔。
尽量选用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可避免因基准不 重合而引起的基准不重合误差。
2)基准统一原则 尽可能选用统一的定位基准加工各表面,以保证
各表面间的位置精度
常用的基准统一形式有: 1)轴类零件常使用两顶尖孔作统一基准; 2)箱体类零件常使用一面两孔(一个较大的平面和两个
距离较远的销孔)作统一基准; 3)盘套类零件常使用止口面(端面和孔)作统一基准; 4)套类零件用一长孔和一止推面作统一基准。
一、定位基准的选择
定位基准的种类:粗基准、精基准和辅助基准。 1、粗基准:在第一道工序中,用未经加工的毛坯表面作定
位基准,这种表面称为粗基准。 注意:粗基准一般只允许使用一次。 2、精基准:用已加工的表面作为定位基准称精基准。
3、辅助基准:当零件没有合适表面作定位基准时,需要在零 件上加工出专门的定位基准,这种基准称辅助基准。如用作 轴类零件定位的顶尖孔。
选择毛坯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生产批量;批量大,可选择高精度高生产率的毛坯制造方
法,批量小可选择低成本的毛坯制造方法。 铸件(木模造型,金属模造型)、锻件(自由锻、模锻)
(2)工件的结构形状和尺寸大小; 复杂和薄壁零件一般不同用金属型铸造,大尺寸零件不能
用模锻、压铸和精铸。外型复杂的小零件,可用精密毛坯制 造方法,如压铸、熔模铸造,省去机械加工。 (3)零件的机械性能;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定位与作用《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综合性专业课。

课程归纳总结机械制造工艺的有关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工艺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其作用为培养高素质机制专业人才从事机械加工工艺设计、机械装配工艺设计等工作岗位所必须的实用技能。

三、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有关工艺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工艺等制造技术问题的能力及自学工艺理论和新工艺、新技术的能力。

(一)知识目标1)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的有关理论和方法;2)掌握保证零件加工质量有关理论和方法;3)理解典型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4)掌握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方法;5)了解现代制造技术。

(二)职业技术能力目标1)能制定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2)分析影响零件加工精度的有关因素,提出相应措施保证零件加工精度;五、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注明:●代表重点★代表难点)第一部分教学内容(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和工艺尺寸链 24学时[主要内容]1. 基本概念●2. 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3.确定毛坯●4.定位基准的选择●5.工艺路线的拟定●6. 确定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其公差7. 时间定额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工艺途径8. 工艺过程的技术经济分析★9. 工艺尺寸链[教学要求]:1. 了解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基本概念,掌握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内容、步骤;2. 会分析零件结构工艺性的好坏,掌握零件毛坯的选择方法;3. 掌握工艺规程制定中的主要问题和内容确定;4. 理解工艺尺寸链的概念,掌握工艺尺寸链极值法解算公式并能应用其解决常见工艺尺寸链的问题;5. 了解机械加工生产率和经济性的基本知识。

(二)机械加工精度 8学时[主要内容]1. 基本概念●2.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3. 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4. 工艺系统的受热变形5. 工艺系统的残余应力引起的加工误差★6. 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方法7. 提高和保证加工精度的方法和途径[教学要求]:1. 理解精度、误差、工艺系统及原始误差的概念;2. 掌握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3. 掌握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4. 掌握工艺系统的热源及工艺系统热变形的影响;5. 理解工件残余内应力的概念及产生过程和消除方法;6. 了解提高加工精度的主要途径,能够对实例进行加工误差分析。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四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四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3)应尽量减小加工面积 支座底面设计为中凹可减少加工量,提高支撑精度和稳定性。
三、要考虑生产类型与加工方法
箱体零件: 单件小批时(a),其同轴孔的直径应设计成单向递减的,以便 在镗床上通过一次安装就能逐步加工出各孔。 大批生产时(b),为提高生产率,一般用双面联动组合机床加 工,这时应采用双向递减的孔径设计,用左、右两镗杆各镗两 端孔,以缩短加工工时。
床身导轨面自为基准
(4)互为基准原则
对工件上的两个相互位置精度要求很高的表面,互相作为 定位基准,反复进行加工。
优点: 可使两个加工表面间获得高的位置精度。 如:内外圆面同轴度要求比较高的套类零件的加工安排
第二节 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制订
一、定位基准的选择
2、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1)保证位置精度原则
0.16-0.01
加工方法 钻 扩
铰 拉

孔的加工方法
加工性质
加工经济精度(IT)
实心材料
12-11
粗扩
12
精扩
10
半精铰
11-10
精铰
9-8
细铰
7-6
粗拉
10-9
精拉
9-7
粗镗
12
半精镗
11
精镗
10-8
细镗
7-6
表面粗糙度Ra
20-2.5 20-10 10-2.5 10-5 5-1.25 1.25-0.32 5-2.5 2.5-0.63 20-10 10-5 5-1.25 1.25-0.32
加工方法
外圆加工的方法
加工性质
加工经济精度(IT) 表面粗糙度Ra(um)
车 外磨 研磨 超精加工
粗车 半精车
精车 金刚石车

机械制造工艺学典型习题解答(DOC)

机械制造工艺学典型习题解答(DOC)

典型习题和解答第一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例1。

3〕试举例说明下列各组的概念、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1)零件尺寸链、工艺过程尺寸链,工艺系统尺寸链,装配尺寸链;(2)封闭环.组成环,增环.减环。

〔例1。

10〕设某一零件图上规定的外圆直径为Ф32mm,渗碳深度为0。

5~0.8 mm。

现为使此零件可和另一种零件同炉进行渗碳,限定其工艺渗碳层深度为0。

8~1。

0 mm。

试计算渗碳前车削工序的直径尺寸及其上、下偏差?[解]渗碳深度是间接保证的尺寸,应为封闭环。

并作出尺寸链计算图。

车削外圆的半径及公差RδR为组成环之一。

求RδR: 0.8=1+16-R min,R min=16.2mm0。

5=0.8+15.975—R max, R max=16。

275mm故车削工序的直径尺寸及公差应标注为Φ32。

55 mm。

〔例 1.11〕設一零件,材料为2Cr13,其内孔的加工顺序如下:(1)车内孔Φ31。

8(2)氰化,要求工艺氧化层深度为磨内孔Φ32,要求保证氧化层深度为0.1~0.3mm,试求氰化工序的工艺氧化层深度t?[解]按加工顺序画出形成氰化层深度0。

1 ~0.3mm的尺寸链计算图。

图中0.1~0.3 mm是最后形成的尺寸应为封闭环。

计算t: 0.3=t max+15。

97-16。

0050.1=t min+15.9—16。

0175得 t max=0.335mmt min=0.2175mm故氰化工序的工艺氰化层深度t=0.2175mm。

〔例1。

12〕某小轴系成批生产,工艺过程为车、粗磨、精磨、镀铬。

所得尺寸应为Ф30㎜,镀层厚度为0.03~0.04㎜。

试求镀铬前精磨小轴的外径尺寸及公差。

[解] 列尺寸链如图示,镀铬后外径尺寸Φ30mm为封闭环30=A1max+0。

08 得A1max=29.92mm30-0。

045=A1min+0.08—0.02 A1min=28.895mm 所以镀铬前精磨小轴的外径尺寸及公差大小为A1=Φ2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