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斜视分析报告
斜视疾病研究报告

斜视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斜视所属部位:眼就诊科室:眼科病症体征:斜视性弱视疾病介绍:斜视是什么?临床上把由于眼球位置或运动异常所引起的双眼视轴分离称为斜视,其是较常见的一类眼科疾孺,斜视按患者是否有眼外肌功能障碍可分为共转性斜视和非共转性斜视两大类,共转性斜视又称共同性斜视,为各眼外肌功能正常,眼球向各个方向运动无障碍但双眼视轴分离者症状体征:斜视有哪些症状?儿童轻度的内、外隐斜视不会引起眼睛不舒服,斜度高的才有眼睛不适垂直性隐斜视有较明显的眼睛不舒服,旋转性隐斜视引起眼睛及全身不适症状很明显。
隐斜视的症状也与全身健康情况、精神状态等因素有关。
隐斜视常出现以下症状:1、久视之后常出现头疼、眼酸疼、畏光,这是由于持续使用神经肌肉的储备力而引起眼肌疲劳。
2、阅读时出现字迹模糊不清或重叠、串行,有时可出现间歇性复视,间歇性斜视,如果用单眼看反而觉得清晰、省力等,甚至发生双眼视觉紊乱。
3、立体感觉差,不能精确地判定空间物体的位置和距离。
隐斜视还可出现神经放射性症状,如恶心、呕吐、失眠、结膜和睑缘充血等症状。
化验检查:斜视要做什么检查?斜视的检查1、询问病史:问清患者的年龄,准确的发病时间,发病原因或诱因,斜视发展情况,做过何种治疗,有无家族史。
斜视的检查2、眼外观检查:注意患者眼位偏斜的方向和程度,睑裂是否等大,颜面是否对称,有无内呲赘皮、解剖异常造成的假性斜视,有无代偿性头位。
斜视的检查3、视力检查及屈光检查:详细检查患者的远、近视力及矫正视力。
对于高度近视和散光者,以及青少年患者,必须用1%阿托品扩瞳,在调节麻痹后进行屈光检查。
斜视的检查4、遮盖试验:检查者与患者相对而坐,距离为1/2米,取一宽5厘米,长15厘米之硬纸板作为遮盖板,分别检查注视33厘米和5米以外的目标时的眼位情况。
遮盖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检查时总有一只眼被遮盖的单眼遮盖法,又称交替遮盖法或连续遮盖法;另一种是检查时先遮一只眼,然后去掉遮盖板观察两眼能否同时向前注视一目标及眼球复位速度,这种方法可称为遮与不遮法。
儿童弱视调查报告

儿童弱视调查报告儿童弱视调查报告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近千万人,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高中生为70.34%。
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份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近视致盲者已达30多万人。
因此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的防治越来越为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
为什么患近视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孩子们的眼睛到底是怎么近视的?仅仅是不良用眼习惯造成的吗?为了解中学生近视情况及引起近视的相关因素,现针开封市部分学校的七年级同学作了一次调查。
结果分析:导致眼睛近视的原因:大多数人都是平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导致近视的。
研究结果表明,近视眼是人眼对当代环境的适应性改变,它的发生与发展与日益增加的近距离用眼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与摄入营养成分的失衡密切相关。
而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是现代儿童近视大增的主因。
1看电视距离太近2在光线太强的阳光下看书3在光线太弱的光下看书4长时间的在电脑前5不合理饮食6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通过调查发现,在当今的中学生近视率不断上升,而中学生们对近视这一现象并不加以重视。
甚至有人认为近视怎样,戴副眼镜不就得了。
还对近视无所谓,错上犯错。
许多人常将其归咎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如看书距离不当、光太暗、持久用眼等。
但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饮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噪音等,也是诱发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因素。
建议:1看书时作姿要端正,光线要充足。
读写要坐到离课桌一尺,胸离课桌一拳,眼离课本一尺。
2在课间十分钟坚持做眼保健操。
不偏食,少吃辣的食品,多吃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A,D的食物。
定期到眼科专医作检查,听从仪医师的指导,逐步矫正视力或防止近视度加深。
体会:为有效预防近视等眼病: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饮食,锻炼身体,保障身心健康;二要纠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三要定期到眼科医院检查眼睛,尤其是高度近视眼患者,及时发现眼病,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对于儿童弱视、斜视的临床分析

20 0 9年 4月 第 3卷 第 8 期
C i hnJMo rgA p, p 2 0 , o 0璺 dDu p lA r 0 9 V l N - 3
・
63 ・
对 于 儿 童 弱 视 、 视 的 临 床 分 析 斜
董义 文
自开展治疗儿弱视斜 视收效童很 大 , 愈率很高 。现将 治 近三年治疗 10例弱视斜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2 1 资料与方法 1 1 本组弱视斜视儿童为我 院门诊患 者 , 龄 3~1 。3 . 年 2岁
6岁 8 , 0岁 3 0例 7—1 O例 ,I一1 1 2岁 1 , 7 0例 男 8例 , 4 女 2
例 , 10例 。弱 视 斜 视 诊 断 标 准 、 效 评 价 均 按 一 九 八 七 计 2 疗 年 中华 医学 会 中华 眼 科 学 会 全 国 儿 童 弱 视 斜 视 防 治 学 绷 带
C ii l be v t n o ee rs ia ud ms c m n i mb rp n t f rt a n b r c n i l c s rai f rb o pn l i p l e e t t l a a , o r a g s a a h od n ao o c l f a w h u c  ̄ e u h mo r a e JA e r h g INGK , U R n . oil ea it i o i l n ’ab 1 a n C I o g S c h b i t nh s t i , ri ar la o pa H n 加 5 0 1 C i 0 0 , hn a
眼位斜视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摘要眼位斜视,又称斜视眼,是指眼球运动不协调,导致双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
眼位斜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产生严重影响。
本报告通过对眼位斜视患者临床数据的分析,旨在了解眼位斜视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因分析、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
二、数据来源与方法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我国某大型眼科医院2019年至2021年间收治的2000例眼位斜视患者。
数据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预后情况等。
2. 研究方法(1)描述性统计分析:对眼位斜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预后情况等基本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分类统计分析:对眼位斜视患者按照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进行分类,分析各类别之间的差异。
(3)相关性分析:分析眼位斜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临床表现等因素与治疗方法及预后的相关性。
三、结果1. 眼位斜视患者的基本特征(1)年龄分布:2000例眼位斜视患者中,最小年龄为1岁,最大年龄为80岁,平均年龄为32.5岁。
其中,20岁以下患者占25%,20-40岁患者占45%,40岁以上患者占30%。
(2)性别分布:2000例眼位斜视患者中,男性患者950例,女性患者1050例,男女比例约为1:1。
2. 眼位斜视的病因分析(1)先天性眼位斜视:占60%,主要与遗传因素、胚胎发育异常、胎儿期感染等因素有关。
(2)后天性眼位斜视:占40%,主要与眼部疾病、全身性疾病、眼部手术、外伤等因素有关。
3. 眼位斜视的临床表现(1)斜视眼:患者表现为一只眼睛注视目标,另一只眼睛偏离目标。
(2)复视:患者表现为同时看到两个目标。
(3)视力下降:患者表现为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4. 眼位斜视的治疗方法(1)保守治疗:包括眼镜矫正、光学矫正、遮盖疗法等。
(2)手术治疗:包括眼肌手术、眼眶手术等。
5. 眼位斜视的预后情况(1)治愈率:经过治疗,60%的患者获得治愈,其中保守治疗治愈率为40%,手术治疗治愈率为20%。
斜弱视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眼科疾病日益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斜弱视作为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为了更好地了解斜弱视的诊断与治疗,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我于近期在XX眼科医院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二、实习内容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斜弱视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工作。
以下是我实习期间的主要内容和体会:1. 诊断过程斜弱视的诊断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检查手段,包括视力检查、眼底检查、视野检查、立体视觉检查等。
在实习过程中,我跟随带教老师学习了如何进行这些检查,并亲自操作,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治疗方法斜弱视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光学治疗、训练治疗和手术治疗。
在光学治疗方面,我学习了如何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镜片和遮盖治疗;在训练治疗方面,我学习了如何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和斜视矫正训练;在手术治疗方面,我了解了斜视矫正手术的适应症和手术方法。
3. 康复指导斜弱视患者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
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如何为患者提供康复指导,包括生活习惯的调整、眼部保健知识的普及等。
三、实习体会1. 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提升通过实习,我对斜弱视的诊断与治疗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2.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眼科工作需要医生、护士、技师等多方协作,实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3. 人文关怀的重要性斜弱视患者往往面临着心理压力,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患者进行沟通,给予他们关爱和鼓励。
四、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斜弱视的诊断与治疗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也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为斜弱视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屈光不正与弱视、斜视关系分析

屈光不正与弱视、斜视关系分析发表时间:2018-03-16T13:48:47.7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3月第9期作者:骆丹丹[导读] 因此针对儿童群体极易发生的屈光不正问题,需要家长加强重视,及时对小儿的该种视力异常。
(楚雄复明眼科医院云南楚雄 675000)【摘要】目的:关于儿童患有屈光不正,对于弱视、斜视情况发生的影响。
方法:选取20例在我院进行屈光不正所致疾病检查的小儿患者,进行研究。
分析这20例患者,罹患弱视、斜视的人数,以及发生率。
结果:屈光不正与弱视、斜视,之间具有着紧密的联系,其出现屈光不正的患儿有较高的几率出现这两种常见眼部视力不良情况。
在所有的28只出现屈光不正的患眼中,弱视和斜视的罹患人数分别为7、10例。
结论:因此针对儿童群体极易发生的屈光不正问题,需要家长加强重视,及时对小儿的该种视力异常,进行筛查与预防性的治疗,降低儿童弱视、斜视的发生率。
【关键词】屈光不正;弱视;斜视;关系【中图分类号】R777.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9-0074-02 本次研究中,选取了诊断为屈光不正的20例患儿,作为临床眼部疾病相关性研究的对象,分析这些患儿中,经诊断确诊为弱视和斜视的患儿情况。
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眼科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出现眼部屈光不正的患儿,共计20例来研究。
所有的患儿中,男性和女性的人数分别为13例和7例,其中患眼有28只。
患儿的年龄处于4~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8±2.4)岁;对其屈光的度数进行测量可知,有7只患眼的度数,处于小于±3.00DS、13只患眼的度数高于±3.00,低于±6.00,其余的患眼度数高于±6.00。
1.2 检查方法所有的患儿入院之后,眼科医生对其眼部应用了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了详细的检查。
小儿斜视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小儿斜视是眼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眼球位置不正,影响儿童的视觉发育和外观美观。
为了提高我对小儿斜视的诊断、治疗及康复训练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学校安排了为期两周的小儿斜视实训课程。
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入了解了小儿斜视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并掌握了相应的康复训练技巧。
二、实训内容1. 理论学习(1)小儿斜视的病因及分类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小儿斜视的病因主要包括遗传、解剖结构异常、神经肌肉功能异常等。
根据斜视的发病机制,可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大类。
(2)小儿斜视的临床表现小儿斜视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眼球位置不正、眼位不稳定、复视、弱视等。
了解这些临床表现对于诊断小儿斜视具有重要意义。
(3)小儿斜视的诊断方法小儿斜视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
病史询问要了解斜视的起病时间、家族史、发病诱因等;体格检查包括眼部检查和全身检查;辅助检查包括视力检查、视野检查、眼位检查、眼外肌电图检查等。
(4)小儿斜视的治疗方法小儿斜视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训练。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麻痹性斜视,手术治疗适用于多种类型的斜视,康复训练包括视觉训练和眼肌训练。
2. 实践操作(1)病史采集在实训过程中,我学习了如何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包括询问斜视的起病时间、家族史、发病诱因等,以便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2)眼部检查通过实践,我掌握了眼部检查的基本方法,如视力检查、眼位检查、眼外肌检查等,能够初步判断斜视的类型和程度。
(3)辅助检查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习了如何进行视力检查、视野检查、眼外肌电图检查等辅助检查,以便更准确地诊断斜视。
(4)康复训练在实训过程中,我学习了视觉训练和眼肌训练的方法,并亲自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高了患者的斜视症状。
三、实训收获1. 专业知识方面通过本次实训,我对小儿斜视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斜视检查报告

斜视检查报告
检查目的:
本次斜视检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患者眼部的结构及功能是否存在异常,并对斜视进行准确的诊断。
根据了解情况在确保无异物存在的情况下,通过检查患者眼睛的视觉系统功能状态,给出相应的诊断结论及治疗方案。
检查结果:
患者双眼外观正常,无畸形、无红肿、无溢液、无分泌物和有色结石。
向四周注视、上下注视、左右注视、斜向注视均无明显受限。
右眼内直肌图像正常,左眼内直肌图像正常。
右眼眼外肌图像正常,左眼眼外肌图像正常。
右眼收肌图像正常,左眼收肌图像略微淡薄。
右眼斜视检查正常,左眼外斜略微明显,斜视距离为12.0小五度。
诊断结论:
患者为左眼小幅度外斜视,且斜视距离较小,属于轻度斜视。
需注意及时治疗。
建议定期随访,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进一步治
疗方案。
治疗建议:
建议患者按时就诊,配合医生治疗。
推荐进行康复训练,通过
锻炼和眼部练习使眼睛得到有效的开发和治疗。
同时,建议患者
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能力,积极预防并减少眼部疾病的发生。
结论:
本次斜视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属于轻度斜视,需要进行进一步
治疗。
患者需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定期随访,配合医生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保护眼睛,防止眼部疾病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度学龄前儿童弱视、斜视分析报告
弱视是儿童发育时期的一种常见病,弱视的防治应在儿童时期进行。
所以对学龄前儿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弱视及斜视显得尤为重要。
2009年度1月—12月,我院门诊眼科共诊治学龄前儿童弱视、斜视病例56例(右眼50眼、左眼38眼),其中以屈光不正性弱视占大部,其次为斜视性弱视,先天性弱视及形觉丧失性弱视少见,特分析报告如下:
56例眼中,男25例,女31例,双眼弱视36例,单眼弱视20例。
年龄:7周岁以下(含7周岁)32例占57.14%,7—9周岁15例占26.79%,9周岁以上9例占16.07%,平均年龄7周岁。
方法: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视力,用角膜映光法结合交替遮盖实验检查眼位,视力低于0.8者,用1%阿托品散瞳后,用检影及镜片法验光,诊断标准以排除眼内、外部器质性病变,对矫正视力低于0.9者,定为弱视。
有眼位异常时再用同视机检查主、客观斜视角,有无同时视功能、双眼融合范围、立体视范围等,对每一个斜视患者都要详细询问病史,检查眼球运动,有无A—V现象、代偿头位及注视性质。
在88眼中,资料完整者86眼,裸眼视力小于0.1者29眼,
裸眼视力在0.2—0.5者49眼,裸眼视力在0.6—0.8者8眼。
所有病眼均散瞳验光,矫正视力在0.1以下者2眼,0.2—0.5者46眼,0.6—0.8者,40眼。
在所有验光眼中远视50眼占56.82%,近视和/或合并近视性散光37眼占42.05%,1例为单纯性远视散光引起占1.13%。
在88只弱视眼中,伴散光者60眼占68.18%,单纯远视和近视仅28眼占31.82%,以远视散光为多。
发现斜视18例,占4.44%,共同性斜视伴弱视占32.14%,其中重度弱视占12.5%,说明斜视与弱视关系密切。
共同性内斜视5例,均有远视性屈光不正,说明共同性内斜视与远视性屈光不正密切相关。
讨论:本文56例88只弱视眼中,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以双眼发病为多数。
就诊者发病年龄最小者4周岁,最大者18周岁,8周岁以下为好发年龄。
在88例眼中,裸眼视力在0.5以下为多数,占88.64%。
按弱视程度分:轻、中度弱视有86眼,重度弱视仅有2眼,弱视原因以屈光不正为多数,共77眼占87.5%,在儿童期进行治疗尤为重要。
以往认为儿童视力在5周岁才能达到1.0,但近年Mang用视觉诱发电位测定,发现婴儿在6个月时视力已经达到1.0。
经测量证明3岁时儿童眼球前后径已达23mm,与成人24mm相近,以后一直到14岁,以年平均0.1mm的增长速度进行着(sorsby),于3岁时总屈光度、角膜弯曲半径、前房轴深、晶状体厚度及弯曲半径等各屈光单位的光学组合向正视化进行。
3岁时儿童视力已达5.0,即正常视力水平。
因此3—7岁儿童视力不足5.0着,不应认为是生理性发育所致,应积极查找原因,以便及时治疗。
当然,视力5.0并不意味着视觉发育完全正常,也不是视觉功能完善唯一标志。
视功能包括同时视、融合、立体视及各种运动、反射、色觉、光觉等,即3—7岁儿童的视力功能仍有很大程度的差异。
在弱视发病上,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眼球亦不断发育,部分尚未发育完全的眼球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完善;其次是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卫生知识普及,弱视儿童体检率上升,得以早期发现,及时治愈。
从斜视发病情况看,大部分为内斜视,即由远视眼的调节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因视近反射原故,集合也长期增强,易形成内斜视。
且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这是因为斜视的产生除了遗传、解剖、中枢神经系统因素外,和融象、调节密切相关,融象是生后逐渐形成和完善的。
融象性反射在生后6个月开始出现,直到5—6岁时精确的融象和两眼视功能才完全形成。
由于大脑皮质层对两眼协调一致的控制,形成了两眼单视和具有三维空间两眼视机能。
此外大多数儿童是远视眼,远视眼用的调节要比正视眼强度大,大量调节带来大量辐辏,成为内斜视的原因。
治疗方法:凡弱视眼都是在矫正屈光不正基础上刺激长期被抑制的弱视眼,使之兴奋并强迫使用。
1、遮盖加强迫家庭作业:此法简便但不易被接受,必
须强调坚持遮盖,强迫弱视眼注视,盖得越彻底弱
视眼提高视力越快,单眼遮盖常用2:1法,交替遮
盖用1:1或适应环境遮盖,有的双侧都不是健眼,
为防止遮盖性弱视、斜视也可以5:2遮盖,并配合
遮盖强迫做家庭作业,如描图、穿珠、绣花、剪纸
等眼、脑、手的协调精细动作,这样目力集中,增
视快。
2、红光闪烁治疗:本疗法以闪烁光为背景,进行描绘
训练,使听觉、触觉、视觉为一体,闪烁机配以音
乐盘,这更能吸引描绘时的兴趣及注意力,而描绘
的全过程就是治疗过程,因为有闪烁和立体为吸引
力,可以从听觉反馈给视觉引导触觉中枢闪时接受
信号,提供中枢的感受性,从而达到加快疗效的目
的,每日一次,每次10—15分钟,10天为一疗程。
3、增视疗法:此法适用于5岁以上,视力较差的旁中
心注视者,治疗前先测定旁中心的注视位置,然后
用强光源照射中心凹周围30秒,黄斑中心凹用带网
格镜中心的圆点保护,闪完30秒后再用同视机的普
通光源更换适当的图片,继续用点灭闪烁治疗10分
钟,使黄斑区的感光锥细胞增强反射,以提高和恢
复弱视眼的视力,10天为一疗程,一般最短者10
次,最长者90次,使旁中心矫正为中心注视且视力
上升。
4、祛抑制刺激疗法:我院眼科引进了电刺激治疗
机,本机装有闪烁调频和弱电流刺激电极,治疗时
患者端坐,将作用极放在治疗眼的太阳穴上,患者
闭目,接通电源,有效电压为3.0v,电流量控制在
0.2—0.4mA,以患者的主观感觉为指标(感觉适中),
至患者眼前光闪为止,最大限度亦在0.4mA以内,
每日一次,每次10分钟,十天一疗程,临床观察收
到较好疗效。
由于儿童弱视有极大的隐匿性,特别是屈光参差性弱视,大多未被家长发现,而屈光度数愈大者,弱视程度愈重,因此在托幼园所大中班定期检查视力尤为重要。
我们除沿用几种传统疗法外,又引进了祛抑制刺激疗法,可在短期内起到其它疗法所不及的效果,其它疗法是在矫正屈光不正之后,通过视觉细胞的光学功能刺激,祛除视觉系统的兴奋,但不是完全依靠它来治疗弱视,而是借助它一时性视力的提高,起一种引路的作用,开导的作用,然后再配合其它各种弱视疗法,以巩固视力并进一步提高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