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族大融合PPT课件
历史上册第3课民族大融合课件中华书局版

在民族大融合的过程中,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有助于实现资源 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03
区域协调发展
民族大融合有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在民族大
融合的背景下,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有助于实现区域经济的均
衡发展。
对文化的影响
文化多样性
民族大融合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文化多样性,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共同发展。在民族大融合的 过程中,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有助于形成多元化的文化格局。
民族平等
在民族大融合的过程中,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有 助于形成民族平等的观念,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
边疆治理
民族大融合有助于完善边疆治理,促进边疆地区的发展和 稳定。在边疆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有助于减少民 族矛盾,增强边疆地区的治理能力。
对经济的影响
01 02
经济发展
民族大融合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 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有助于形成多元化的经济格局,提高国家的经 济实力。
学习重点
中华文明的传承路径、创新特点和历史意义,以及中华文明与世界文 明的交流与互动。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在经济交流的过程中,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得到了进一 步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口流动和文化传播,各 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渗透和融合,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格局 。
03
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第一次民族大融合
时间
公元前221年至公元420年
主要特点
汉民族的形成和扩张,以及与周边民族的交流和融 合。
重要事件
增强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
民族大融合有助于增强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世界文明交流 互鉴。
高中历史选修1精品课件3: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

北魏 建立
统一 黄河 流域
推动 经济 发展
阶级 与民 族矛 盾日 益尖 锐
单元小结
改革 迫在 眉睫
推行 新制
迁都 洛阳
移风 易俗
冯太 后与 孝文 帝锐 意改 革
推动 经济 发展
推动 封建 化
推动 民族 融合
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1.经济:促进了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商业、农业、手工业) 2.政治:
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乃至整个 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民族:
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大融 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最重要的影响)。 (1)鲜卑劳动者成为农民,鲜卑贵族成为封建地主,汉族 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 (2)鲜卑族原有的文化精华融入汉族文化之中
评价孝文帝及其改革
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下, 结合其主要活动,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不能随 意夸大和否认历史人物的作用,不能以偏概全。
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鲜卑族的统治, 从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其作用来看,改革顺应了历史发 展趋势,吸取了汉族先进的政治制度和先进文化,加速 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在改革进程中,孝文帝表 现出了伟大的胆略和卓识.因此,孝文帝改革应充分肯 定,孝文帝也因此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 改革家.
2,手工业生产日益活跃:
丝织业发展尤其显著;
制瓷业有很大发展,如青瓷与南方差别很大
3,商业活动日趋活跃: 洛阳出现许多大的市场→货源充足,交易活跃; 铸造铜钱,实物交换逐步为货币交易所代替; 对外贸易长足发展,与朝鲜半岛诸国、日本、中亚、西亚以 及地中海沿岸诸国有商业往来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促进民族大融合课件31张

LOGO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3.3 促进民族大融合 课件 (共31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3.3 促进民族大融合 课件 (共31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一.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阅读教材,你能指出当时北 方农业发展的表现吗?
耕牛图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3. 扬场图(魏晋墓葬壁画) 代表了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极高成就,是“魏碑”体中的精品。 这种变化体现了北方游牧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上的互相影响。
(魏晋墓 葬壁画)
⑤荒地得到更多地开垦,粮食产量提高,人口增殖
汉化的过程;
你3牵促了羊进解民什的族么少大是融封数合建民化课吗件族?(共(31魏张晋PPT墓)(获壁奖砖课件画推)荐下载)
从魏晋墓葬的壁画中可以反
生产方式农耕化
映出当时鲜卑族的生产状况发生 了怎样的改变?
LOGO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3.3 促进民族大融合 课件 (共31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3.3 促进民族大融合 课件 (共31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2)原因:
①政府政策的调整即孝文帝改革推行的均田制、三长制和 租调制; ②民族大融合的影响; ③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包括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 步,水利设施的兴修等 。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3.3 促进民族大融合 课件 (共31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LOGO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3.3 促进民族大融合 课件 (共31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促进民族大融合PPT课件

你当专家
请你分析这两尊佛像在服饰上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生活方式汉族化
孝文帝时铸造的铜钱——太和五铢
北魏商业和贸易繁荣;鲜卑族逐渐汉化。
小组成员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收集了所示的研究性学习材料,他这些材料可用来说明什么问题?你能在材料中帮他找出依据吗?
改革促进北魏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一、经 济:
1、农 业:
2、畜牧业:
3、手工业:
4、商 业:
品种、饲养、繁殖、兽医经验等丰富
各民族融合的趋势加强
汉人胡食画像砖
北魏人出行图
少数民族的胡床成为汉族所喜爱的家具
三、民 族:
1、对鲜卑:
2、对汉族:
生活习惯封建化
鲜卑优秀文化精华融入
鲜卑族学习汉族: 牧民变为农民,贵族转为地主; 生产、生活、习俗中原化。汉族风俗是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
生产特别畜牧业生产; 服饰或风度融入鲜卑色彩。
北魏建立
统一黄河流域
推动经济发展
阶级与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改革迫在眉睫
推行新制
迁都洛阳
移风易俗
冯太后与孝文帝锐意改革
推动经济发展
推动封建化
推动民族融合
单元小结
“龙门二十品”指选自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记,其中十九品在古阳洞,一品在慈香窟。二十品的称呼最早见于清代康有为所著的《广艺舟双楫》和方若所著的《校碑随笔》。内容一般是表达造像者祈福消灾的美好愿望。它的书法艺术,是以汉隶和晋隶为基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杂糅各家之长而自成一体。既有隶书古朴刚健的风格,又有楷书端庄大方的神韵。代表了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极高成就,是“魏碑”体中的精品。
高中历史选修1教学课件ppt精选:《促进民族大融合》

第3镌促进民族丸駆合课程标准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O内容解读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经济的发展、北魏政权的封建化及民族关系方面的作用及影响。
Ad JI CHUDAOXUE01》基础导学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基础导学L_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一、经济的复苏和繁荣1.农业(1) 农业生产工具得到改进。
耕作技术提高,兴修述SL 。
(3)适应城市生活的需要,城郊经济作物的种植发展起来。
(4)萱牧得到发展。
2.手工业 (1) 丝织业生产日益活跃,纺织业达到魏晋以来的最高水I 知识梳理丨(2)平。
(2)制瓷业也有很大发展,青瓷制造业直接影响了虐塞时期圭亘制瓷业的繁盛。
(1)整虹出现许多大市场,交易活跃。
(2)政府铸造铜钱,使货币交易代替实物交易。
(3)对外贸易有长足发展。
二、政权封建化的加速1・背景迁都洛阳后,鲜卑族统治者接受了泌先进文化与制度。
2・内容(1)尊儒崇经,兴办学校。
(2)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3)釆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
名师点拨:封建化就是由鲜卑族奴隶制统治模式向汉族封建制统治模式的转化;民族融合也不是鲜卑族文化的完全丧失,而是鲜卑族文化精华融入了汉族文化之中,如服饰、风俗、食物等。
三、民族的交流与融合1.表现(1)鲜卑族①鲜卑族内迁的鲜卑劳动者成为中原的垫邑,贵族成为中原的封建地主。
②经济生活的变化促使汉族的座习揽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
⑵汉族①鲜卑族畜牧业生产的经验和技能在北方广泛传播。
②汉人从服饰或风度上深受進連文化的影响02・意义加速了民族的大融合,促进了国家统一。
II思维拓展II拓展1阅读下列材料: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夕卜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依据材料,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
答案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局面的出现(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O 拓展2阅读下列材料: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
历史课《促进民族大融合》课件

包括语言表达、逻辑推理、论证充分等方面。
3
完成时间
考察学生完成论文或报告的时间安排和时间管 理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视频内容
关于民族融合的历史纪录片或相关影视片段。
视频长度
适宜控制在10-20分钟之间。
视频来源
网络或教育机构提供的资源。
06
课程评估
平时成绩
出勤率
考察学生的出勤情况,是否能够按时参加课堂学习。
课堂表现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作业完成情况
对学生提交的作业、随堂练习和小测验进行考察。
课程难点
民族融合与民族冲突的区别与联系。
课程重点
民族融合的概念、推动因素及后果。
教学方法
讲授、问答、案例分析。
PPT课件
课件内容
包括民族融合的定义、历史背 景、主要过程和影响等。
字体大小与颜色
使用清晰易读的字体,配合鲜 明的颜色以突出重点。
图片与图表
适当添加图片和图表以增强视 觉效果。
相关视频资料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 件或人物作为案例,如北 魏孝文帝改革、文成公主 入藏等。
分析案例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民 族关系、融合过程和影响 等,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案例经验
总结案例的经验教训,帮 助学生了解民族融合的复 杂性和多面性。
05
教学资源
教学大纲
课程目标
使学生了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背景、过程 和
隋唐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进一步发展,形成 了多元一体的文化 格局
宋元明清时期
民族融合的深化和 发展,形成了中华 民族的多元一体格 局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促进民族大融合优质精选PPT

鲜卑族经济的转型,推动着上层建 筑和意识形态封建化的加速,统治 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对 北魏的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 产生了深远影响。
归纳孝文帝政权封建化的措施?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选 修一3..促3 进促 民进 族民大族融大 合融合课课件件(共(共 张 2P3PT张)P优P T秀)ppt课 件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选 修一3..促3 进促 民进 族民大族融大 合融合课课件件(共(共 张 2P3PT张)P优P T秀)ppt课 件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选 修一3..促3 进促 民进 族民大族融大 合融合课课件件(共(共 张 2P3PT张)P优P T秀)ppt课 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历史选修一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认识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 表现;政权封建化的加速;民族的交流与融 。
▪ 过程与方法:制作表格;分析图片;问题探究 ▪ 情感态度价值观:孝文帝改革在历史上影响深
远,促进了民族大融合,进而认识到孝文帝是 古代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民族团 结和民族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 ▪ 重点:孝文帝改革对政权封建化进程的作用。 ▪ 难点: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的历 史意义。
一、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 1.农牧业的发展。表现: 原因
▪ 2.手工业的成就。 表现:
原因 ▪ 3.商业活动的活跃。表现:
原因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选 修一3..促3 进促 民进 族民大族融大 合融合课课件件(共(共 张 2P3PT张)P优P T秀)ppt课 件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选 修一3..促3 进促 民进 族民大族融大 合融合课课件件(共(共 张 2P3PT张)P优P T秀)ppt课 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件:3.3 促进民族大融合

探究点
当堂检测
2.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 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 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举例说明。 (2)依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 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 思路解析:本题通过对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比较,考查对改革 与社会转型之间关系的理解。第(1)问,要结合两次改革的背景判断 改革前商鞅和孝文帝所面临的社会矛盾是什么,再举例说明两次改 革如何解决矛盾的。第(2)问实际上是从改革的方式、作用的角度 比较两者的异同。
参考答案:合理。孝文帝改革用汉族文化取代鲜卑族的传统文化, 客观上使其丢弃了民族特色,导致了鲜卑族军事力量的衰退和统治 力量的削弱,加速了北魏的衰亡;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孝文帝改 革推动了鲜卑族政权政治、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北方民族之间的融 合与交流,具有历史进步性,这是历史的主流。
探究点
当堂检测
探究点
当堂检测
参考答案:(1)评价:认为北魏发展源于孝文帝改革。原因:孝文帝改 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加速了政权的封建化,巩固了统 治;推动了民族大融合;为隋唐国家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
(2)赞同赵翼认为北魏衰落是由于孝文帝移风易俗造成的观点。 北魏移风易俗,学习汉族生活方式,放弃了鲜卑族勇猛善战等传统, 使政权失去统治根基;盲目照搬汉族的做法,使鲜卑族无法适应新 的生活环境,招致本国贵族的反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魏人出行图
北魏鲜卑族人着装画像
汉人胡食画像砖
北魏人出行图
少数民族的胡床成为汉族所 喜爱的家具
材料反映了北方各民族文化生活出现什么现象? 据材料你怎样认识民族融合的过程? 各民族融合的趋势加强
三、民 族:
1、对鲜卑: 生活习惯封建化
鲜卑族学习汉族: 牧民变为农民,贵族转为地主; 生产、生活、习俗中原化。汉族风俗是整个 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
(1)洛阳市场繁荣,货源充足,交易活跃 (2)政府铸造铜钱,货币交易代替实物交易 (2)对外贸易长足发展
南梁大臣陈庆之到了洛阳以后发出这样的感叹“自 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 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 盛,人物殷富。……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极。 ……” (注:士族制度是萌生于东汉,形成于汉魏之际 的政治制度。) ——《洛阳伽蓝记》卷二 你觉得是北魏洛阳的什么景象让南梁大臣陈庆之感叹不 已? 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繁荣;文化和制度的封建化程度。 士族制度在洛阳的的盛行说明北魏统治模式发生怎样变化? 鲜卑族奴隶制统治模式向汉族封建制统治模式的转化。 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魏崛起并统一北方 一、背景 2.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激化 3.改革的有利条件 二、目的: 1.缓和尖锐的阶级和民族矛盾,巩固北魏政权 2.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促进北魏社会发展 三、措施: 1、经济: 实行均田制、租调制 2、政治: 整顿吏治、设三长制、迁都、废旧制 改行汉制 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定 3、社会习俗: 门第、改籍贯、通婚姻 四、评价
社会制度封建化:加速 了北魏政权封建化进程
封建化:就是鲜卑族奴隶制统治模式向汉族封建制 统治模式转化
二、政 治:政权封建化的加速
1、尊儒崇经,兴办学校 2、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3、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 仿汉族官制、定律令、废酷刑
北魏鲜卑族人着装画像
材料反映了北方鲜卑族哪些 社会习俗变化? 衣着,出行等社会习俗的变更
大 市
小 市 四通市
北魏都城洛阳
钱孝 文 帝 太时 和铸 五造 铢的 铜 ——
一、经 济:
1、农 业: (1)生产工具得改进 (2)耕作技术的提高 (3)兴修水利 (4)开垦荒地 (5)经济作物的种植 2、畜牧业: 品种、饲养、繁殖、兽医经验等丰富 (1)丝织业达魏晋以来最高水平 3、手工业: (2)制瓷业获很大发展,青瓷出现 4、商 业:
“龙门二十品”指选自龙门 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 记,其中十九品在古阳洞,一品 在慈香窟。二十品的称呼最早见 于清代康有为所著的《广艺舟双 楫》和方若所著的《校碑随笔》。 内容一般是表达造像者祈福消灾 的美好愿望。它的书法艺术,是 以汉隶和晋隶为基础,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杂糅各家之长而自成 一体。既有隶书古朴刚健的风格, 又有楷书端庄大方的神韵。代表 了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极高成就, 是“魏碑”体中的精品。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请你分析这两尊佛像在服饰 上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生活方式汉族化
北 魏 时 期 的 动 物 纹 锦
全供 上 “ 敦 图养 绣 佛 煌 绣人 有 说 莫 法、 坐 法 高 娴多 佛 图 窟 熟样 、 ” 中 ,的 立 残 北 线散 佛 片 魏 条花 、 , 绣 流等 男 画 品 畅, 女 面 。
如果你们的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在图书馆查到了这 两张图片,从中他将获得的主要信息是什么?
第3课化
牧马(魏晋 墓壁砖画)
扬场图 (魏晋墓 葬壁画)
牵羊的少数民族(魏晋墓壁砖画)
耕牛图 (魏晋墓 葬壁画)
如果你的研究性学习小组的课 题是孝文帝改革对鲜卑族经济 的影响,当你发现这一系列墓 葬壁画,从经济上讲你会得出 什么结论?
生产方式农耕化
2、对汉族:鲜卑优秀文化精华融入
生产特别畜牧业生产; 服饰或风度融入鲜卑色彩。
北魏 建立
单元小结
推动 经济 发展 阶级 与民 族矛 盾日 益尖 锐 改革 迫在 眉睫 推行 新制
迁都 洛阳
移风 易俗
统一 黄河 流域
冯太 后与 孝文 帝锐 意改 革
推动 经济 发展 推动 封建 化 推动 民族 融合
魏碑
材料:北魏的洛阳,城内有大市、小市、 四通市,总称“洛阳三市”。市内有钟 鼓,开市、散市都以击鼓为号。市内设 有专门管理贸易和税收的官吏。全城居 民中有上万户来自各地的商人,其中包 括来自远方异国的商人。……北魏的许 多贵族高官显宦也都经商。 小组成员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收集了所示的研 究性学习材料,他这些材料可用来说明什么 问题?你能在材料中帮他找出依据吗? 北魏商业和贸易繁荣;鲜卑族逐渐汉化。 改革促进北魏经济的复苏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