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初步课件-绿绕亭
第3章第一节中国古典建筑设计(亭) PPT

• 2.钢结构: 钢的或钢与木结合构成的画廊也是很多见的,
轻巧,灵活,机动性强。
• 3.钢筋混凝土结构: 多为平顶与小坡顶。
• 4.竹结构
木结构:
木结构:
钢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
竹结构:
竹结构:
• 廊具有引导人流,引导视线,连接景观节点和供 人休息的功能,其造型和长度也形成了自身有韵 律感的连续景观效果。廊与景墙、花墙相结合增 加了观赏价值和文化内涵。
• 屋檐下的过道及其延伸成独立的有顶 的过道称廊,建造于园林中的称为园廊。
• 在园林中,廊不仅作为个体建筑联系室 内外的手段,而且还常成为各个建筑之间 的联系通道,成为园林内游览路线的组成 部分。它既有遮荫蔽雨、休息、交通联系 的功能,又起组织景观、分隔空间、增加 风景层次的作用。
复廊:
苏州怡园:苏州怡园就以复廊著称,此廊将园分为东、 西两大部分。
园林中亭的特点: ① 体形小,种类多 ② 结构与构造一般比较
简单 ③ 功能单纯 ④ 分布广,布局灵活
二、亭的类型和特点
(一)按平面形态分类
1、单体亭: 最常见的是几何形亭,如正三角亭、正四角
亭、正六角亭、正八角、长方形、非正多边形 (圆形、异形) 。此外还有为数不多的仿生形 亭,如睡莲形亭、梅花形亭等。
上海豫园
• 上海豫园也有复廊, 此处空间曲折多变, 情趣无穷。
• 曲廊多楹迤逦曲折, 用一部分依墙而建, 其它部分转折向外, 组成墙与廊之间不同 大小、不同形状的小 院落,其中栽花木叠 山石,为园林增添无 数空间层次多变的优 美景色。
• 1.木结构: 有利于发扬江南传统的园林建筑风格,形体玲
要求构图合理,所绘图上应适当点缀天空 云彩、人物、植物等配景,并选用适当绘图 工具进行上色处理。
徽州地区明代古建筑彩画传统制作工艺研究

徽州地区明代古建筑彩画传统制作工艺研究何伟俊【摘要】徽州地区明代古建筑彩画是研究南方彩画艺术不可多得的实物遗存,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本文以详细的田野调查,结合相关的科学分析,并通过典型彩画归纳总结了徽州明代古建筑彩画使用材料及相关工艺流程.弥补了当前对徽州古建筑彩画艺术研究的缺陷和不足,也为对其的有效保护提供了依据.【期刊名称】《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年(卷),期】2010(000)004【总页数】4页(P117-120)【关键词】徽州;明代;古建筑;彩画;工艺【作者】何伟俊【作者单位】南京博物院,江苏,南京,2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02在我国的古建筑发展史上,徽州建筑地域特色鲜明,占有极为重要的一席之地。
虽然徽州建筑已得到了应用的重视,“徽州三雕”也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对徽州建筑重要表征之一的建筑彩画,其认知程度十分远欠缺。
徽州建筑彩画传统工艺几成绝响,已处于传承和保护的困境之中。
有学者认为,徽州古建筑明代彩画工艺大都是具有江南彩画风格的地方做法,属于苏式彩画的范畴,喜绘锦纹、花卉等,很多都是画工们胸有成竹,即兴创作。
版画、《程氏墨苑》图谱、新安画派,都曾经深刻地影响着徽州明代古建筑彩画[1]。
在徽州明代古建筑彩画的保护过程中,如何进一步正确认识和发掘传统工艺,科学地印证建筑彩画的传统材料和工艺流程,使后继乏人的独特精湛技艺不致失传,都是当前徽州建筑彩画文化遗产保护中应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根据调研结果和文献资料总结,徽州地区传统古建筑彩画主要集中在现黄山市、休宁县、歙县与黟县,婺源、绩溪、祁门三县已基本无存[2]。
彩画主要存在二种形式:一种是较为罕见的民间建筑的天花、板壁彩画,基本属于清代晚期绘制。
此种彩画往往有雕彩结合,甚至为“满堂彩”,既有山水、人物、花鸟等文人画的题材与风格,也有明代梁枋彩画的痕迹。
另一种为常见的梁枋上的建筑彩画,主要集中在黄山市地区、休宁、歙县,大部分建筑年代为明代,即徽州明代古建筑彩画。
中国古典园林亭廊PPT教案

· 2)长方形
平面长阔比多接近于黄金分割1:1.6,由于亭同殿,阁,厅堂不同,其体量小巧,常可见其全貌,比 例若过于狭长就不具有美感的基本条件了。同时平面为长方形的亭多用面阔为三间,三间四步架。
江南路亭——常用二间面阔; 水榭——进深三间四步架或六步架。 梁架布局:亭尤以歇山亭榭与殿,阁,厅堂异曲同工,然更自由,江南多遵循古制。 山花——明代及名以前是作悬山,清代则出现了硬山山花。
第17页/共49页
四大名亭
醉翁亭
简介: 醉翁亭,中国四大名亭之 首 ,又被称为天 下 第 一 亭 。位于现安 徽 省 滁 州 市 西南的琅 琊 山 风景名胜区中。
第18页/共49页
主体建筑:
醉翁亭一带的建筑,布局紧凑别致,具有江南园林特色。总面积虽不到1000平方米,却有 九处互不雷同的景致。醉翁亭、宝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古梅台、 览余台,风格各异,人称“醉翁九景” 。醉翁亭前有让泉,泉旁是小溪,终年水声潺潺,清 澈见底。亭中有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轶手书的《醉翁亭记》碑刻,称为“欧文苏字”。亭 后最高处有一高台,曰“玄帝宫”,登台环视,但见亭前群山涌翠,横呈眼底,亭后林涛起 伏,飞传耳际,犹如置身画中。
陶然亭、慈悲庵三面临湖,东与中央岛揽翠亭对景,北与窑台隔湖相望,西与精巧的云绘楼、 清音阁相望。湖面轻舟荡漾,莲花朵朵,微风拂面,令人神情陶然。
第22页/共49页
陶然亭周围,有许多著名的历史胜迹。 西北有龙树寺,寺内有蒹葭簃、天倪阁、 看山楼、抱冰堂等建筑,名流常于此游憩, 其知名度在清道光之后,堪与陶然亭相匹。 东南有黑龙潭、龙王亭、哪吒庙、刺梅园、 祖园;西南有风氏园;正北有窑台;东北 有香冢、鹦鹉冢,以及近代的醉郭墓、赛 金花墓等。这些历史胜迹产生年代多早于 陶然亭,有的甚至早于慈悲庵。它们都有 文人墨客觞咏的历史,曾现过各领风骚的 辉煌时期。
园林建筑设计课件2

PPT课件
37
PPT课件
38
PPT课件
39
11、园墙
围合空间的构件。中国的园林都有围墙,且具民族特 色;比如龙墙,蜿蜒起伏,犹如长龙围院,颇有气派。
在园墙上设漏窗、洞门、空窗等,形成虚实对比和明 暗对比的效果,并使墙面丰富多彩。窗的花纹图案灵 活多样,有几何形和自然形两种。园林中的院墙和走 廊、亭榭等建筑物的墙上往往有不装门扇的门孔和不 装窗扇的窗孔,分别称洞门和空窗。洞门除供人出入, 空窗除采光通风外,在园林艺术上又常作为取景的画 框,使人在游览过程中不断获得生动的画面。
园林建筑设计
主讲:张晶
PPT课件
1
第一章 概述
▪ 1.5 中外园林建筑发展概述 ▪ 1.6 园林建筑设计过程
PPT课件
2
上节回顾
1、园林概念
在一定的用地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 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 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 环境。
2、造园要素
地形、水体、植物、建筑
30
廊亭
PPT课件
31
9、廊
廊在园林中不仅有交通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有观赏 的作用。
廊是中国园林中,最富有可塑性与灵活性的建筑。 婉蜒曲折也好,高低起伏也好;曲折如游龙也好,高 下如长虹也好,是一种生动活泼颇具特色的民族建筑。 它既可在交通上连通自如,将园林串通一气;又可让 游人移步换景,仔细品味周围景色。
PPT课件
47
(2)古波斯的天堂园 天堂园环以围墙,园中十字形的交叉道路形
成中轴线,交叉点筑建水池,形成全园中心, 此格局象征天堂。中轴线把园林空间分为四个 区域,每一区域又划分为形态各异但不失齐整 的小块,其间由水渠分流串联。园林建筑朴素、 简洁,由花窗沟通不同空间环境的景色。
建筑初步PPT课件精选全文

香港的中环,一个高层建筑密集的商业和金融中心, 这里是一个钢筋混凝土的城市森林,但是由高密度的 人口和工业化所带来的很多问题也同样困扰着这个 “美丽的城市”!
电力是一个城市赖以生存的最大能量。但是人类过份 的依赖所带来的许多负面影响也同时威胁着人类。
环境艺术与建筑
建筑中与人类接受最多的空间就是供人们 生活的室内空间,所以相对于建筑来说, 我们所学习的环境艺术也正是更近一步的 学习室内空间及环境空间的设计方法及技 术手段,了解空间设计的方式及方法,也 是一个综合性较强,交叉学科较多的专门 学科。
圣彼 得大教堂座 落在欧洲基 督教圣地梵 蒂冈,这里 也是世界基 督教的圣地 之一。这里, 无论是建筑 艺术还是绘 画雕塑,都 是人类艺术 史上的闪光 结晶。
圣彼得大教堂是人文思想和天主教会激烈斗争的集中 体现,这场争夺的过程生动地反映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曲 折,反映了全欧洲重大的历史事件,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 的许多建筑特点。
这些入口给人的感觉是宁静亲切。
两组建筑群形成的空间。
这个空间给人的感觉开阔。
天安门广场,世界最大的广场,也是首都北京的象征, 记录了影响中华民族的许多事情。这里也是集会,庆祝 的重要场所。
两 组 建 筑 群 形 成 的 空 间
庄重中带有压抑感。北京紫禁城的入口前广场午门。
三、建筑和社会
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使建筑不断发展 社会思想意识民族文化特征对建筑的影响 地区自然条件的影响
有的时候很难分 清什么是室内, 什么是室外,所 以在我们学习的 时候也不能单纯 的局限在一个小 的范围内。环境 艺术作为建筑科 学的一个小的分 支。也同样要得 到很大的重视。 环境艺术的发展 也非常的看好。
随着人类的发展,建筑也会有它的新的 方向,谁也不能预想未来的建筑是什么 样子, 但是有一点是勿用置疑的,建筑 和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有密切的 联系,和社会的科学技术水平、文化艺 术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向一面镜子 反映出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水平和精神 面貌,反映出它所在的时代。
园林建筑小品ppt课件

大梁法
--
--
③扒梁法
▪ 长扒梁两头一般搁于柱子上,而短扒梁则搭在长扒梁上,有时 再铺以必要的抹角梁。
④搭角梁法
▪ 在亭的檐梁上首先设置抹角梁与角(脊)梁垂直,与檐梁呈45 ,再在其上交点处立童柱,童柱上再架设搭角梁重复交替,直 至搭角梁与最外圈的檐梁平行即可,再架设角梁戗脊。
--
扒梁法
--
--
--
--
--
▪ ②南方角梁 ▪ 民间做法,老戗的下端伸出于檐柱之外,在它的尽头上 向外斜向镶合嫩戗,用菱角木、箴木、扁担木等把嫩戗 与老戗固定起来,这样就使屋檐两端升起较大,形成展 翅欲飞的态势。
--
--
--
▪ ③椽子
▪ 屋面基层由椽子、望板、飞椽、飞压望板等铺叠而成,其 中椽子是主要承重构件。
--
第二节 园桥
园桥具有三重作用:
▪ 一是悬空的道路,起组织游览线路和交通功能,并可变换游人 观景的视线角度;
▪ 二是凌空的建筑,点缀水景,在景观艺术上有很高价值,往往 超过其交通功能;
▪ 三是分隔水面,增加水景层次,赋予构景的功能。
--
--
--
--
--
--
--
重檐双围柱法
--
--
重檐立童柱法
--
--
--
四、其他部件
▪ 梁柱间常设挂落(又称楣子)、花牙子、雀替;
▪ 雀替是柱子与梁相交之处呈三角形的一个构件,可以使柱和 梁交接变得委婉优美,更重要的作用可缩短梁的净跨度,固 定梁与柱相交成直角,加强梁与柱结合的稳定性。
--
搭角梁法
--
--
三、单檐亭的木架构
▪ 由下架、上架、角梁三部分组成。以檐檩为界,檐檩以下 为下架,以上为上架,转角部位为角梁。
2019年-苏州园林古建筑模型制作-PPT精选文档

绿漪亭简介
又名劝耕亭,位于拙政园中部大荷花池的东北角, 东边山岛之背面,小亭又是分隔东部和中部长廊之 端头。这里北倚界墙,南瞰水池和东边山岛。亭西 沿着池北的土岸,一溜排着的桃红柳绿伴着小路直 通西部,靠界墙则是竹林掩映,极富江南水乡的野 趣。绿漪亭是这一带唯一的小筑,亭方形攒尖顶, 小巧而端方,使人想起水乡路旁的休息上下底板的组合
绿漪亭模型制作图解二
主框架的组合
绿漪亭模型制作图解三
绿漪亭模型制作图解四
绿漪亭模型制作图解五
绿漪亭模型制作图解六
绿漪亭模型七
制作图解八
制作图解
制作图解
制作图解
绿漪亭仿真模型
园林建筑设计概述PPT课件

1.1.5 世界造园体系
(1)中国体系:典雅且精致 中国古代造园活动最早始见于3000年前。殷商时代的甲 骨文中,已经有了囿、圃、苑、园这样一些延用至今的 园林用词,但是,稍微分析一下,便能看出,这些字的 甲骨文含义,与现代又有所区别。
第14页/共59页
1.1.5 世界造园体系
第32页/共59页
1.4.1 中国园林发展简介
(8)我国近现代园林发展 1)公园与绿地 中国近现代园林从古典园林的开放和公共园林的建设 开始。 2)开发风景名胜区 自古以来,我国就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自1984 年以来,国务院公布了多处风景名胜区。
第33页/共59页
1.4.1 中国园林发展简介
第27页/共59页
1.4.1 中国园林发展简介
(3)秦汉宫苑 1)秦统大规模的宫苑建筑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物质、经济、思想制度等方面做 了不少统一的工作。 2)汉代的文化和宫苑 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在政治、经济方面基本上承袭了 秦王朝的制度。
第28页/共59页
1.4.1 中国园林发展简介
(4)魏晋南北朝园林 1)佛寺丛林 佛寺园林的建造,都需要选择山林水畔作为参禅修炼的 洁净场所。 2)皇家园林 北魏洛阳的皇家园林,在《洛阳伽兰记》记载中还有 “千秋门内北有西游园,园中有凌云台,那是魏文帝(苔 五)所筑者,台上有八角井。
第3页/共59页
1.1.1 园林的概念
园林,在我国古代有多种名称。先秦时期称苑、囿、 园、圃、园池等。这些园林以自然山林、山水、植物 和动物为主,此外,还有称离宫、别馆等,它们以建 筑物为主,但都建在郊外。从西汉至清朝,先后称苑 囿、行宫或单称苑。第4页/共59页来自1.1.1 园林的概念
园林的定义,历来有些不同的说法。《中国大百科全书》 称园林(park and garden)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 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 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 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绕亭
绿绕亭
绿绕亭
鹰嘴形瓜柱,梁柱端用“丁头拱”,,丁头拱形 制与梁柱比例之用材较大,这都是明早期徽派建 筑的历史特征。
绿绕亭
梁作“月梁”式,俗称“冬瓜 梁”。断面椭圆形,两端稍细且 低缓,中部略高耸,显浑厚饱满, 其层面形成一柔和的曲线,且梁 端各有一根弧形曲线,作新月形 翘起,成为“梁眉”。
绿绕亭
该亭呈方形,通面阔4米,进深4.36米,高 5.9米。 亭结构与雕饰风格类似老屋阁,飞檐下 的斗拱、鹰嘴形的瓜柱、柱端的替木、丁头 拱等,更具明代房屋结构特点。
绿绕亭
该亭呈方形,通面阔4米,进深4.36米,高 5.9米。 亭结构与雕饰风格类似老屋阁,飞檐下 的斗拱、鹰嘴形的瓜柱、柱端的替木、丁头 拱等,更具明代房屋结构特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绿绕亭
该亭呈方形,通面阔4米,进深4.36米,高 5.9米。 亭结构与雕饰风格类似老屋阁,飞檐下 的斗拱、鹰嘴形的瓜柱、柱端的替木、丁头 拱等,更具明代房屋结构特点。
绿绕亭
绿绕亭
绿绕亭
绿绕亭
绿绕亭
亭临池一恻置“飞来椅”。在亭中近可 观绿荷浮动的池水,远可眺绿茵蔽野的 田畴。亭的四周,远近皆绿,故名“绿 绕亭”。
绿绕亭
绿绕亭
该亭呈方形,通面阔4米,进深4.36米,高 5.9米。 亭结构与雕饰风格类似老屋阁,飞檐下 的斗拱、鹰嘴形的瓜柱、柱端的替木、丁头 拱等,更具明代房屋结构特点。
绿绕亭
该亭呈方形,通面阔4米,进深4.36米,高 5.9米。 亭结构与雕饰风格类似老屋阁,飞檐下 的斗拱、鹰嘴形的瓜柱、柱端的替木、丁头 拱等,更具明代房屋结构特点。
绿绕亭
典型的明代徽式建筑
古过街亭
西溪南村深处藏着一处国家级文物----老屋阁
老屋阁是徽州区西溪南吴氏私家住宅,其附属建筑绿绕亭位于其宅东南侧。据《歙县 丰溪吴氏文徵、绿绕亭》记载,两处建筑始建于南宋时期,绿绕亭又于元代、明代重 建,从现存遗构分析,老屋阁及绿绕亭当为明早期建筑。两处的古建筑特征,沿袭了 宋元旧制,突出反映了徽派建筑中明代民居的典型代表,其模型已经在北京先农坛中 国古建筑博物馆中陈列。
绿绕亭
绿绕亭
该亭呈方形,通面阔4米,进深4.36米,高5.9米。 亭结构与雕饰风格类似老屋阁,飞檐下的斗拱、鹰嘴形的瓜柱、 柱端的替木、丁头拱等,更具明代房屋结构特点。 惟月梁上绘有包袱锦彩绘图案,典雅王丽,有元代彩绘遗韵。方 亭的脊檀上写着“明景泰七年重建”七字,梁柱上刻绘有“景泰七年 岁次丙于十一月十八日甲申吉辰重建绿绕亭以便休憩”的条款,皆清 晰可见。 亭临池一恻置“飞来椅”。在亭中近可观绿荷浮动的池水,远 可眺绿茵蔽野的田畴。亭的四周,远近皆绿,故名“绿绕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