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通信技术论文:利用软交换技术实现多媒体调度通信

合集下载

利用软交换技术实现多媒体调度通信

利用软交换技术实现多媒体调度通信

3 系统 扩 容 受 设 备 硬 件容 量 限制 , ) 设备 后 期 扩容 投 资成本 高 。
4 组 网 灵 活 性 差 , 实 现 全 网 调 度 容 灾 、 地 ) 未 异
接 和通 信 。 这种 集 中控制 、 散接 入 的架构 使 得在 分
软 交换 网络 上提 供 的业 务 能够更 加 迅 速地 实 现广

5 ・ 0
电 力 至 锯 c 谨 童
12 调 度 交 换 网 未 来 发 展 . 121网络 发 展 带 动 通 信 的 多 元 化 需 求 ..
2 设 备选 择 和 系统 建设 规 模
在设 备的选 择上 ,要 求选 用基 于下 一代 电信
及互 联 网技 术 的软交 换 系统 ,在继 承传统 业务特 色 的基础上 , 根据 用户 的需 求 , 提供集语 音 、 视频 、 数据 于一体 的多媒 体业 务应用 。 系统 的建设规 模 :在重 庆市 调通 中心部 署一 套 G S企 业级 S 1 2软交换 核 心平 台及相关 的 2 W9 0 接 人层设 备 ,同时在下 属南岸 供 电局及 5个变 电 站 配置接 人层 终端 ,以实现 市调一 南岸一 变 电站
覆盖。
容灾 技术 , 网络安 全可 靠性 需 要从 核 心交 换平 台 、
传输 网络 、 接人 端 3个 方面 提升 。
5 程控 调 度 交 换 网 络 是一 个 封 闭 的 网络 , ) 开
针 对 业 界 的发 展 趋 势 和 目前 电 力 单 一 电路 交 换 组 网 的现 状 , 庆 市 电 力公 司市 调 至 南 岸 地 重
6 bt 话 路 , 整个 通信 的过程 中均 不 释放 , 4 k is / 在 造
成 了通 信资 源 的巨大 浪 费 。传输 过程 中需要 较宽 的频带 . 且设 备较 复 杂 。 2 现 有 交换 网不 支 持 视 频 、 据 等 多媒 体 业 ) 数 务 。传 统 电路 交 换 网络 采 用 P M 编码 和 窄带 交 C 换 方式 , 量 的拨 号 数 据业 务造 成 语 音 网 络 的拥 大 塞 , 传 统 交换 网无 法适 应各 种 多 媒 体 业 务 的应 且

软交换多媒体应急调度系统技术方案

软交换多媒体应急调度系统技术方案

软交换多媒体应急调度系统技术方案1.系统组网1.1. 项目需求概述目前公安系统的调度系统基本上是基于传统的用户交换机(PBX)模式,主要完成单一的调度语音通信的任务。

传统的数字程控调度系统,指挥调度指令的传达只能通过电话这一手段,沟通手段单一、单调,加之生产单位较多和指挥调度层级复杂,指挥调度信息不能及时、准确的进行传递,因此容易对指挥调度指令产生歧义从而贻误工作。

而且,由于上级调度员不能实时“看到”被调度现场的情况,因而决策也可能存在误判,严重的可能导致事故。

随着公安系统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调度系统功能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话音通信,正向高品质的集视频、图像、声音、文字、甚至动画等为一体的多媒体应用服务。

多媒体应用由于其携带信息丰富,更加符合人的认知习惯,可以极大提高调度通信的效率。

1.2. 建设目标改变传统数字程控调度系统单一、单调的语音调度手段,融合视频、图像、声音、文字、甚至动画等为一体的多媒体应用服务;充分利用专用的数据核心交换网络,采用NGN架构,实现多媒体通信;集语音、数据、视频、监控以及短信、传真、邮件等多媒体调度应用。

1.3. 设计原则采用NGN的多层架构,依托数据核心网,实现语音、数据、视频、监控以及短信、传真、邮件等多媒体调度应用;系统处理能力强、交换无阻塞、关键网元双机热备;符合各类专网用户的业务应用、为不同客户量身打造业务功能;紧急状况下的大话务量、多部门协作需要的会议、录音录像资源。

1.4. 组网方案建议在本次方案中,语音通信采用软交换方式,基于SH-8000一体化软交换多媒体应急调度系统的架构特点和系统业务功能,建议采用以下NGN网络架构方式来实现全网的组网。

➢系统基本组成如图所示,一体化软交换多媒体调度系统由网络业务层、呼叫控制层、传输层、边缘接入层四部分组成。

最关键的呼叫控制层采用SH-8000软交换系统实现软交换控制功能和媒体资源提供功能,即SH-8000即可实现交换控制又能提供如多方通过话、放音、录音资源,为应用层实现各种业务应用提供实现基础;控制层相当于整个系统的大脑,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引起整个系统的瘫痪,因此这部分的安全性显得至关重要,故本方案在控制层采用双机备份方案,采用两台SH-8000软交换系统进行1+1备份,在主系统出现问题时可自动切换到备份系统,从而保证整个软交换网络的安全性。

软交换多媒体应急调度系统技术方案

软交换多媒体应急调度系统技术方案

软交换多媒体应急调度系统技术方案1.系统组网1.1. 项目需求概述目前公安系统的调度系统基本上是基于传统的用户交换机(PBX)模式,主要完成单一的调度语音通信的任务。

传统的数字程控调度系统,指挥调度指令的传达只能通过电话这一手段,沟通手段单一、单调,加之生产单位较多和指挥调度层级复杂,指挥调度信息不能及时、准确的进行传递,因此容易对指挥调度指令产生歧义从而贻误工作。

而且,由于上级调度员不能实时“看到”被调度现场的情况,因而决策也可能存在误判,严重的可能导致事故。

随着公安系统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调度系统功能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话音通信,正向高品质的集视频、图像、声音、文字、甚至动画等为一体的多媒体应用服务。

多媒体应用由于其携带信息丰富,更加符合人的认知习惯,可以极大提高调度通信的效率。

1.2. 建设目标改变传统数字程控调度系统单一、单调的语音调度手段,融合视频、图像、声音、文字、甚至动画等为一体的多媒体应用服务;充分利用专用的数据核心交换网络,采用NGN架构,实现多媒体通信;集语音、数据、视频、监控以及短信、传真、邮件等多媒体调度应用。

1.3. 设计原则采用NGN的多层架构,依托数据核心网,实现语音、数据、视频、监控以及短信、传真、邮件等多媒体调度应用;系统处理能力强、交换无阻塞、关键网元双机热备;符合各类专网用户的业务应用、为不同客户量身打造业务功能;紧急状况下的大话务量、多部门协作需要的会议、录音录像资源。

1.4. 组网方案建议在本次方案中,语音通信采用软交换方式,基于SH-8000一体化软交换多媒体应急调度系统的架构特点和系统业务功能,建议采用以下NGN网络架构方式来实现全网的组网。

系统基本组成如图所示,一体化软交换多媒体调度系统由网络业务层、呼叫控制层、传输层、边缘接入层四部分组成。

最关键的呼叫控制层采用SH-8000软交换系统实现软交换控制功能和媒体资源提供功能,即SH-8000即可实现交换控制又能提供如多方通过话、放音、录音资源,为应用层实现各种业务应用提供实现基础;控制层相当于整个系统的大脑,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引起整个系统的瘫痪,因此这部分的安全性显得至关重要,故本方案在控制层采用双机备份方案,采用两台SH-8000软交换系统进行1+1备份,在主系统出现问题时可自动切换到备份系统,从而保证整个软交换网络的安全性。

基于电力调度通信系统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分析

基于电力调度通信系统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分析

基于电力调度通信系统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分析摘要:在电力调度通信系统中,为了提高电网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必须要对基于电力调度通信系统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进行分析。

在本文中,我们可以就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多媒体应用模式的选择和应用多媒体技术所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提高多媒体技术在电力调度通信系统的应用水平。

关键词:电力调度通信系统;多媒体技术;应用在电力调度通信系统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是不可避免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多媒体技术水平。

多媒体技术水平的提高,保证了电力调度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因此在本文中可以就多媒体技术在电力调度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提高电力调度系统的性能。

一、基于电力调度通信系统多媒体技术的应用1、转换交换技术的应用首先必须要融合传统电路调度系统与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多媒体调度系统。

利用软交换技术,可以支持多种信令协议的接口,这样可以将计算机网和电话网之间的信令互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同时不同网关间的互操作也可以得到有效的实现,从而在进行电网调度时,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利用软交换技术,可以提供语言和数据业务,同时也可以提供视频等业务。

软件换技术具备的开放式应用接口,可以有效的扩展其它业务。

在应用流媒体技术时,Web用户在观看视频和听音乐时,可以以一种恒定的速度进行媒体文件的下载,从而可以边显示边到达,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

2、系统结构和功能首先是软交换系统。

在多媒体调度通信系统中,软件换系统是其核心内容。

利用软交换系统主要是实现终端之间的交换,以及对呼叫的全过程进行控制。

软交换系统主要具备着几个方面的信令功能:名字解析和用户定位:主要是对参见通信终端用户的位置进行确定,并且被叫用户是不会受到地点的限制,能够使任何描述信息到定位信息的映射得到有效的实现。

判定用户可行性:主要是为了对被叫是否愿意进入通信进行确定,同时支持多个通信终端用户的呼叫。

面向多媒体通信的智能调度技术研究

面向多媒体通信的智能调度技术研究

面向多媒体通信的智能调度技术研究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多媒体通信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这个信息社会中,多媒体通信为生产、生活和娱乐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给网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网络服务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中关于智能调度技术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至关重要。

1. 多媒体通信中的调度技术多媒体通信被广泛应用在视频平台、在线教育、远程医疗和智能家居等领域。

对于这些应用,调度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网络带宽和资源分配,使网络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在多媒体通信中,常用的调度技术包括: 队列调度技术、路由器调度技术、频谱分配技术和流量控制技术等。

其中,队列调度技术是最常用的技术之一,它能够将网络的资源按照一定的优先级排列,合理地分配给需要的业务。

而路由器调度技术则是通过控制路由器的流量和转发策略来实现网络的负载均衡,防止了网络拥塞的发生。

2. 智能调度技术的应用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移动通信技术日益成熟,对于多媒体通信呈现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在网络带宽不足的情况下,确保多媒体通信的稳定和准确性,成为了智能调度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智能调度技术的关键在于,通过分析网络带宽、负载和资源利用率等数据,利用机器学习和AI算法来优化调度策略,使得在有限的资源下能够实现最优的资源分配和网络调度。

这样,在多媒体通信时,用户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服务体验,同时网络的质量也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3. 智能调度技术的研究进展目前,智能调度技术的研究实践越来越广泛,相关论文也越来越多。

在智能调度技术方面,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被广泛应用,例如基于深度学习的语音信号和视频流的互操作性研究、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络流量优化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研究,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4. 智能调度技术的未来展望随着物联网、5G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多媒体通信将会变得更加普及和多样化。

针对这种情况,智能调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将会日益重要。

多媒体通信的实现和应用

多媒体通信的实现和应用

多媒体通信的实现和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也日益成熟,人们对于多媒体通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多媒体通信是一种将不同媒体形式的信息,如视频、音频、文字、图像等,整合在一起传递的通信方式。

多媒体通信的实现和应用,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多媒体通信的实现多媒体通信的实现需要依靠复杂的技术体系。

其主要技术包括语音识别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视频编解码技术、网络传输技术等。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网络传输技术,因为多媒体通信需要依靠网络进行信息传输。

在网络传输技术方面,现在最为流行的是基于IP协议的通信技术。

IP协议是一种使互联网上不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成为可能的标准化协议。

在IP协议的基础上,还有一些其他的协议和技术,如TCP协议、UDP协议、RTSP协议、HTTP协议等。

这些技术共同构成了现代多媒体通信的基础。

除了网络传输技术外,多媒体通信还需要依靠其他技术才能实现。

语音识别技术可以将人类语言转化为计算机可理解的形式,从而在多媒体通信中起到关键作用。

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对图像进行处理和优化,使其更适合在多媒体通信中使用。

视频编解码技术可以对视频进行压缩和解码,从而实现对视频信息的传递。

多媒体通信的应用随着多媒体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以下是多媒体通信的一些主要应用:1. 视频会议视频会议是多媒体通信最为常见的应用之一。

通过网络互联,人们可以在不同地点进行视频会议,不但方便快捷,而且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视频会议应用广泛,包括商务谈判、远程教育、医疗保健等多个领域。

2. 社交应用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各种社交应用也越来越流行。

这些应用以多媒体通信为主要功能,人们可以通过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方式进行对话、交流和分享。

在社交应用中,多媒体通信为人们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交流方式,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3. 流媒体流媒体是一种在线播放音频和视频的技术。

通过流媒体,人们可以在线观看电影、电视、音乐等多种媒体形式的内容。

软交换技术

软交换技术

软交换技术软交换技术是一种用于电话通信系统的技术,它可以在数字网络中实现电话通信的传送和交换。

软交换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电话网络结构和通信方式,为我们带来了更多便利和高效的通信体验。

软交换技术采用软件定义的方式来实现电话交换功能,相对于传统的硬件交换机,软交换技术更具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传统的硬交换机需要大量的物理设备和复杂的线路连接,而软交换技术则可以将交换功能全部集中在一台或多台服务器上,通过软件控制实现电话的接续、转接、呼叫转移等功能。

软交换技术的核心是软交换服务器,它负责处理电话通信中的各种功能和信号。

软交换服务器可以对电话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并通过互联网协议(IP)将信号传送到目标用户。

而在传统的电话网络中,电话信号是通过模拟信号传输的,需要经过多次的模拟-数字转换和数字-模拟转换,信号质量容易受到传输距离和线路质量的影响。

软交换技术的优势在于其高度的可扩展性。

传统的硬交换机需要建设大量的交换中心和线路,成本较高且扩容困难。

而软交换技术则可以通过简单地增加或减少服务器的数量来实现扩容或缩容,大大降低了系统的运维成本和维护难度。

此外,软交换技术还能方便地与其他通信系统进行集成,实现电话与互联网、电视、视频会议等多媒体通信的无缝连接。

软交换技术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通过软交换技术,企业可以实现统一通信,将电话、电子邮件、短信、即时通信等多种通信方式集成在一起,提高了办公效率和沟通质量。

此外,软交换技术还支持虚拟专用网(VPN)功能,可以实现远程办公、呼叫中心等应用,提高了企业的业务灵活性和扩展能力。

然而,软交换技术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软交换技术对网络的要求较高,特别是对带宽和网络延迟的要求较为敏感。

如果网络质量不好或者带宽不足,会导致语音质量下降、呼叫延迟增加等问题。

其次,软交换技术在规模化应用时需要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避免系统崩溃或故障导致的通信中断。

应急指挥软交换多媒体调度通信解决方案

应急指挥软交换多媒体调度通信解决方案
2 0 1 4年 第 l O期 ( 总第 1 4 2 期)
信 息 通 信
I NF ORMATI ON & COM M UNI CAT I ON S
2 01 4
( S u m .N o 1 4 2 )
应 急指挥软交换 多媒体调度通信解 决方案
秦风枝
( 广 东 电 网 公 司 电 力调 度控 制 中心 , 广 东 广州 5 1 0 0 0 0 )
地方” 的数据 、 语言 、 视频的多媒体 I P调度通信 。在一级汇 的业务服务器 。在二级汇接层 ,增设软交换核心平 台作为二
接 中心增 设软 交换平 台, 其 中包括软交换核心设备, 以及必要 级软交换 中心, 而且全部利用 I P中继网关与专用 I P网络相连 接, 注册到地调软交换的核心平台, 进而形成一个 以软交换为 主 的,传统调度交换机为副 的新 的调度模式 。地调是二级汇 接 中心,原有 的地调 向上与主调调度机和备调度机 的连接不 变。 整个系统 只设置一个软交换 的中心 ,将其作为系统呼叫 和管理 的核心 , 确保整个网络中呼叫连续 以及 鉴权 的工作 , 语
视频监控系统 的发展最初是 以模拟设备作为支撑 的闭路
流 共 用 通道 、 通 信拥 堵 等 问题 , 对 规模 应 用 、 品质 提 升和
应 急 启 动 的联 网具 有 严 重 的影 响 。将 软 交换 技 术 应 用在 目前 应 急系 统 联 网 问题 上 , 构 建 一个 统 一 的系 统平 台 , 并 且 在 技 术 与应 用 上 研 究 和创 新 ,将 会 具有 十 分 广 泛 的应
NG N提供 了实时性的业务呼叫控制和接控制的功能 , 在 网
络 呼叫和控制中处于核心的地位 。软交换调度具有十分丰富 的形式, 它支持录像、 集中录音和多媒体调度与协 同调度 , 是 替代传 统调度系统的重要技术,同时也是调度行业 的重要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软交换技术实现多媒体调度通信温永怡1,封晓燕2(1.重庆市电力公司,重庆400013;2.广州广哈通信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63)第31卷第210期电力系统通信Vol.31No.2102010年4月10日Telecommunications for Electric Power System Apr.10,2010随着现代多媒体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也为满足电力安全生产的需求,电力调度通信正向宽带化、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的方向发展。

基于IP网络构建语音、视频和数据于一体的多媒体调度系统代表了新型调度系统和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的方向。

软交换是多种逻辑功能实体的集合,是下一代网络中语音/数据/视频业务呼叫、控制的核心设备,也是目前电路交换网向分组网演进的主要设备之一。

软交换的主要设计思想是业务/控制与传送/接入分离,各实体之间通过标准的协议进行连接和通信。

这种集中控制、分散接入的架构使得在软交换网络上提供的业务能够更加迅速地实现广覆盖。

针对业界的发展趋势和目前电力单一电路交换组网的现状,重庆市电力公司市调至南岸地调软交换系统建设项目采用广哈通信G2S软交换系统进行组网,既实现了对现行电路交换网的备网调度,同时又是对集语音、视频和数据于一体的多媒体调度通信的大胆尝试。

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重庆电力通信网络的健康发展,并可平滑过渡到下一代网络。

1软交换系统建设的必要性1.1调度交换网现状1)传统电路交换每个呼叫占用一个单独的,造成了通信资源的巨大浪费。

传输过程中需要较宽的频带,且设备较复杂。

2)现有交换网不支持视频、数据等多媒体业务。

传统电路交换网络采用PCM编码和窄带交换方式,大量的拨号数据业务造成语音网络的拥塞,且传统交换网无法适应各种多媒体业务的应用。

3)系统扩容受设备硬件容量限制,设备后期扩容投资成本高。

4)组网灵活性差,未实现全网调度容灾、异地容灾技术,网络安全可靠性需要从核心交换平台、传输网络、接入端3个方面提升。

5)程控调度交换网络是一个封闭的网络,开放性不够,很难与自动化调度、视频、电子指令等融合,不适应智能电网的发展需要。

6)由于各通信设备厂家采用不同的管理系统,因此针对不同的系统需配备相应的管理和操作维护人员,以保证网络的畅通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这就造成网络管理的维护工作量大。

7)调度交换网智能化程度低。

目前的传统电路调度交换网没有采用开放式体系架构设计,核心交换、呼叫控制、呼叫处理与终端接入没有分离,从基础架构上就不支持智能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特征,不符合智能电网灵活可靠调度的发展趋势。

49··1.2调度交换网未来发展1.2.1网络发展带动通信的多元化需求传统网络是基于TDM的PSTN话音网,以电路交换为主,只能提供64kbit/s的业务,并且业务和控制都由数字程控交换机完成。

随着IP网络及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对业务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基本的语音和低速的数据业务,用户希望可以通过各种终端,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能够采用高速的接入方式,享受个性化、多媒体、综合性的业务服务。

当初设计的语音网络越来越不能适应多元通信的需求,传统PSTN 语音网正成为业务发展的瓶颈。

专网调度通信也正逐渐由基于电路交换的语音调度演变成以软交换为核心的新一代调度通信。

IP网络的不断成熟,使得在IP网络上开发新技术、发展新业务成为现实。

适用于网络化发展要求的软交换技术已成为未来信息处理的基础和方向。

1.2.2软交换系统将与其他系统实现互联融合目前,电力调度系统一、二级汇接中心大多具有主备2套调度交换机,核心交换机冗余热备,调度台双机同组。

鉴于电力调度通信的可靠性、实时性要求,异地备调中心的建立逐步提上日程。

随着现代多媒体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基于IP网络构建语音、视频和数据于一体的多媒体调度技术日益成熟,引入软交换多媒体调度这一全新的调度业务运用模式日益迫切。

电力调度通信将在一段时间内采用传统电路交换与IP软交换双网双技术融合的可靠过渡方式。

软交换系统在此方案中将作为异地容灾备用调度系统,同时提供调度台跨网同组的完美解决方案。

待软交换产品及应用日益成熟、全网IP网络日益完善、全网智能化及多媒体化需求日益增强时,可以可靠过渡至纯软交换调度网。

同时,基于软交换系统采用业务/控制与传送/接入分离,各实体之间通过标准的协议进行连接和通信的设计思想,软交换调度交换网络可轻松实现与其他应用系统开放式接口和标准协议的互联,更好地支持智能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实现智能电网的灵活可靠调度。

综上所述,电力调度通信系统建设基于软交换为核心的多媒体智能调度通信网是非常必要的。

2设备选择和系统建设规模在设备的选择上,要求选用基于下一代电信及互联网技术的软交换系统,在继承传统业务特色的基础上,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集语音、视频、数据于一体的多媒体业务应用。

系统的建设规模:在重庆市调通中心部署一套G2S企业级SW9102软交换核心平台及相关的接入层设备,同时在下属南岸供电局及5个变电站配置接入层终端,以实现市调—南岸—变电站的语音、数据、视频多媒体IP调度通信。

3软交换系统建设方案软交换系统建设方案如图1所示。

3.1市调中心市调中心部署一套软交换的核心平台,基本上将软交换的各个层次的网元模块集中在这里。

3.1.1接入层1)内置中继网关板插入原Harris20-20LX行政交换机,实现原行政电路用户与新上G2S软交换用户的互通。

2)市调中心采用软交换PM600双模调度台,只启用其IP接口接入市调IP网,另一个ISDN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综合业务数字网)接口待将来具备接入条件时再启用。

PM600软交换调度台作为高级智能终端,调度功能丰富,可实现语音、数据、视频等多媒体业务的融合。

3)市调中心配置6台IP视频话机和1台IP 音频话机智能终端,提供重要领导岗位的视频和语音通话终端。

4)市调中心部署硬件防火墙及BC6000会话边缘控制器,可将软交换的应用延伸到公用IP网络中。

可在公网上运用电脑IP软电话,通过BC6000实现私网穿透功能,注册到软交换平台上,使出差人员可以免费地进行远端电话登陆通信,方便电力公司的电话通信及降低通话费用。

同时,BC6000还可以根据会话的需要修改和加强QoS标记,以提供SLAs(Service Level Agreements,服务级别协议)等功能,使网络传输更高效,从而进一步保证QoS的水平。

5)作为本项目的扩展功能需求,市调中心的T-MIS(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Informa-电力系统通信2010,31(210)50··tion System ,通信管理信息系统)网络也接入软交换网络,在软交换调度台上可通过Web 浏览方式访问T-MIS 系统。

3.1.2传输层IP 传送网实际上就是软交换网的承载网络。

本项目调度数据网采用独立的VPN 网络进行软交换业务的承载,以便与其他业务类型进行区分,并且能够有效地保证网络的带宽,至少能够保证100M 的带宽要求。

另外,IP 地址需要统一规划,采用静态IP 地址,有利于记录备案,便于查询。

3.1.3控制层G2S 软交换系统的核心在控制层,此项目采用SW9102专用软交换核心平台,主要实现全网呼叫控制功能,包括呼叫选路、管理控制、连接控制和协议互通等。

支持标准的SIP (Session Initia -tion Protocol ,会话发起协议);支持多种标准的语音编码格式,如G.711-A ,G.711-U ,G.723,G.729,G.726,iLBC ,GSM ,SPEEX 等;支持多种视频编码格式,如H.263,H.264等。

3.1.4业务层业务层主要是提供全网的业务支撑。

业务层的主要设备包括:会议控制系统MC8256、网管系统WM5000、录音录像系统MR4000。

其中,会议控制系统MC8256为用户提供集中式多媒体会议服务;网管系统WM5000为用户提供对软交换系统的集中式管理和维护接口,实现对网络中各种网元的统一管理和监控,方便用户及时了解网络的运行状态,大大减少维护的投入;MR4000录音录像系统可详细记录通信过程中的媒体信息,保证事故的后期查询及责任归属。

3.2南岸供电局南岸供电局原调度机为Harris 20-20MAP ,可同样采用内置式IP 中继网关SIPU 的方式,与市调一样完成2M 数字中继组网的备用路由选择。

内置中继网关可使Harris 20-20交换机具备IP-PBX (Private Branch Exchange ,用户级交换机)功能,保障软交换用户与Harris 20-20电路用户的互通。

另外,在下一步的组网规划中,能够与其下属供电局的交换机进行IP 中继组网,从而实现重庆电力交换机2M 传输网络的全IP 中继备份。

南岸局同时部署有大量接入层设备,包括软交换双模调度台、IP 视频话机、IP 话机等,提供南岸局与市调及各变电站的多媒体通信的智能终端。

PM600软交换双模调度台具有双接口功能,拥图1软交换系统方案Fig.1Scheme of soft -switch system注:DBRI (Dispatch Basic Rate Interface ,调度基本速率接口);SIPU (Softs -witch IP Process Unit ,软交换IP 处理单元)。

·开发与应用·温永怡等利用软交换技术实现多媒体调度通信51··有软交换侧RJ-45接口及电路交换侧2B+D_U 接口,同时注册到软交换平台及Harris 20-20交换机,两者热备运行,可任意定义混合接口中的其中一个为主用接口或备用接口,也可定义为两者同时主用。

当调度台呼叫软交换侧用户时,由RJ-45网口连接;当调度台呼叫Harris 交换机用户时,可由2B+D_U 接口连接。

3.3变电站此项目中涉及到的变电站有鸡冠石、金家岩、丹桂、茶园、走马羊,以前均采用PCM 传输设备放置远端小号,但PCM 技术已经面临淘汰,大量的拨号数据业务造成语音网络的拥塞,无法适应各种多媒体业务的应用。

统一规划后,重要的变电站岗(如丹桂、茶园、走马羊)部署PT500软交换调度台,辅助日常调度工作。

同时部署AD1132综合接入网关,可接入32个普通的模拟话机,并且具备自交换功能,当IP 网络不可用时,不影响内部的通话。

在鸡冠石、金家岩2个变电站则部署AD1108综合接入网关,可接入8个普通的模拟话机。

另外,作为本项目的扩展功能需求,设置在丹桂变电站的移动单兵系统视频信号接入变电站多媒体调度台,采用会议方式通过内部IP 网传输至市调和南岸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