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教育测量(2017年9月)
大数据时代的教育

通常所说的大数据,实际上是“大量数据” ,而 真正的“大数据”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结合带来的。 量子理论认为,只有波函数才包含客体的全部信息, 而宇观数字与微观数字有惊人的共性之处。霍金的一 大创举,是将量子力学与宇宙学整合,于是有了从量 子的无穷小到宇宙无穷大的数据链:→0 到∞ 而无穷小和无穷大统称大数据。大数据早在佛陀
[2016 年第 03 期]
二、大数据时代的教育界定
要理解大数据时代的教育,要搞清大数据时代的 概念,先要搞清大数据的概念。
5
教育思想
“云”生境建设展现出世界各国教育激烈竞争的主战 场。它昭示 (1) 哪所学校的教育数字化,即哪所学 这所学校将独占云教育之鳌头自动装置; (2) 就学习 者而言,谁能驾驭拿云技术,遨游知识的霄汉,形成 构——重构,涌现新知识,谁就是时代的佼佼者。学 校与学习者,可以用李白的两句诗概括: “直挂云帆 济沧海” , “长风破浪会有时。 ”前者是学校承担着互 联网“最后一公里”建设的使命,后者是学习者直冲 云天的福祉。 传统教育是“没有人的教育” ,大数据时代的教 育变成“在场”的、适切的、实时的、个性化教育。 2006 年 12 月 25 日,美国 《时代》 杂志封面登出电脑 荧屏上显示的一个英文单词“YOU” ,它昭示大数据 时代是属于“你”的时代,即属于每一个人的时代。 “YOU”成为大数据时代的主人,而首先是学习及教 育的主人。 云计算引发持续的学习变革与教育创新。 “云” 教育平台使学习由过去的刚性变成柔性,由过去其直 接针对工业社会学校批量生产模式:固定学制、班级 授课制、秧田式的课桌椅、统一的教材、按课表编排 的教学进程、铃声、教师评语、考试选择 (淘汰) 制,传统教育势将同古代烽火台一样成为历史的遗 迹。 在大数据时代,教育如何做出新贡献呢?主要体 现在 6 个方面。 ——最广泛地开发云教育资源,不断地为泛化学 大数据时代的教学与传统数据相比,具有非结构 化、分布式、数据分析由专家完成变为由学习者完 成、普遍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特点。这将决定教育 的人性化和个性化,按需学习,不以年龄划线,实时 教学,学有所长,思维创新与知识生成在即。于是, 学校的形态势将发生质变:越来越少的课堂,越来越 多的云资源;越来越少的讲授,越来越多的交互;越 来越少的编制,越来越多的合作;越来越少的办公 室,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如此等等。 脸谱网站创始人扎克·伯格指出: “历史上我们 从未有过如此巨大的机会,一个人,一间屋,创造一 种服务,可以让上亿人,甚至数十亿人受益,这令人 诧异。在此前 (人类) 不曾有过创造这类业务的能 力。现在有很多人在做这样的事。这是一个激发创 造、专注爱好的最好时代。 ” 过去,如果你想学习,可以采取各种方式,如请 教他人、进图书馆、买本书自己摸索、到某个学校进 修等。而云教育与云学习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学习方 式。学习者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习地 点和学习时间。云学习是师生、生生理想的交互环 境。翻转课堂、微课教学、混合学习,特别是慕课打 开了教学的崭新格局,学习者的智能 (智力) 将获得 解放,智慧如同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一样涌现。 ——教育培训机构或学习者本人通晓云计算条件 下创造性学习的原理,为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创新与知 识生成展开培训和自我培训。 ——学习由“去我”变成“此在” ,学习者感受 学习的愉悦与幸福,他组织为自组织服务,培养新时 代建设的生力军。 ——教育管理者消除科学主义的极端思潮,建构 新人文主义思想,为学习者创造更大的幸福服务;对 云计算教育资源开发与管理进行顶层设计,有效运用 翻转课堂、微课教学和混合学习诸种方式,实现学校 (一)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简单地说,就是将“教学”变成“学 教” 。现行教育体系是在两个世纪以前建立的,其目 的是满足工业时代的需要。如美国教育专员威廉·哈 里斯在 1899 年时曾大力推崇美国学校的“机械训练模 式” 。但如今它已荡然无存。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习得通常通过“讲授 ——内化——外化”来完成,传授在课堂完成,内化 和外化则是学生通过课后作业完成。而翻转课堂在课 前首先通过个性化主动学习。教育者对每一个学习者 思维系统在教育信息环境下的自适应能力,不断地解 校互联网技术进入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建设得好, 教育与慕课的优化组合,取得最佳的教育成效。 ——学习者和教育者在教育实践中持续创新。 ——为人的自由创造进行相应的知识积累和智 能、智慧培养。
在线教育个性化学习推荐系统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线教育个性化学习推荐系统研究背景与意义目录一、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变革 (2)二、在线教育的现状与挑战 (4)三、个性化学习推荐系统的重要性 (7)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渠道或根据行业大模型生成,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一、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变革(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及其特点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
大数据时代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数据量大、类型多样、处理速度快等方面。
这些特点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教育变革的步伐。
(二)大数据时代对在线教育的影响1、丰富了在线教育资源的多样性大数据时代,海量的教育资源通过网络汇聚,形成了庞大的在线教育资源库。
这些资源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满足了不同学习者的需求,极大丰富了在线教育的多样性。
2、提高了在线教育的个性化程度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兴趣偏好进行分析,从而为其推荐适合的学习资源。
这使得在线教育能够根据不同学习者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3、优化了在线教育的服务模式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和评估,为教育机构提供精准的用户需求数据。
这有助于教育机构改进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
(三)大数据时代对个性化学习推荐系统的影响1、个性化学习推荐系统的兴起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个性化学习推荐系统逐渐兴起。
该系统通过分析学习者的学习数据,为其推荐适合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实现了个性化学习。
2、大数据技术提升了推荐系统的精准度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进行实时收集和分析,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点。
这使得个性化学习推荐系统能够更准确地为学习者推荐适合的学习资源,提高了推荐系统的精准度。
3、大数据技术推动了推荐系统的智能化发展大数据技术结合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了个性化学习推荐系统的智能化发展。
智能推荐系统能够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数据,预测其未来的学习需求和行为,从而为其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推荐。
大数据时代教学评价方式变革的思考

大数据时代教学评价方式变革的思考摘要:在大数据时代,海量信息的搜集与使用变得十分便利。
大数据时代带给教育教学评价新的模式与发展途径——建立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是推动教育评价专业化的重要方式,在个人即时评价、减轻教师工作量便于因材施教、创建学生成长记录袋、提供线上线下互动平台、促进信息技术整合等方面对教师教学、学生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要注意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
关键词:大数据;教学评价;教学应用一、问题的提出在大数据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以更加全面便捷的手段推进和辅助教育教学活动。
尤其对于教育评价而言,学生的优劣并不能单纯的依靠教师或者考试成绩进行“买断式”判断,这不仅会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更会降低“人”的尊严和发展的无限性。
基于此,教育评价的方式与内容必须发展转变,而科技发展正适应并满足着教育进步的趋势。
单一的教育评价机制无法客观的对学生加以评价,更难以发挥和发展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建立客观、完善的教育评价方式至关重要。
泰勒认为,教育评价是对教育目标的回应,是判断教育活动是否完成的重要标志;[1]但评价的价值并不限于此,明确地、科学地评价是教育教学改善、价值评估的重要过程。
结合教育评价在教育过程和结果的描述与价值判断等方面发挥在作用,[2]联系大数据时代海量、便捷的数据来源以及当下教育评价等相关产品,教育教学活动评价应采取更加多元灵活的评价方式。
二、教育评价的专业化做到评价多元化的前提就是使评价专业化。
教育评价专业化的意思是教育评价要依据评价学和测量学的理论,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程序。
评价专业化具有科学性、公平性和专业性三个特点。
其中科学性是指评价应该遵循科学,做到合理、精确和有效;公平性是指教育评价要建立在一个客观合理统一的基础上,每个人受到的评价机会是均等的;所谓专业性是指评价是由受到评价学和测量学训练的人担任的,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模式,需要评价专家和教师一起进行评价,而不是由教师单独评价。
浅析大数据时代我国的教育教学

作者简介:王丽岩(1979.5-),女,汉族,黑龙江大庆市人, 研究生,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医学教育及研究工作。
大数据可以实现对教育数据全面客观地记录,提高评价的客 观性。大数据思维强调评价的发展性,以评价对象的主体性发展 为目的,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重视学习过程、学习体验和师生交流。 由此,所有关心教育者的意见都可能被分析、采纳。对学生的评 价不再仅仅依据学生的成绩和教师的主观经验;对教师工作的评 价也不再仅仅依据生硬的成绩和千篇一律的教案;大数据使得教 育评价在关注经验的同时也注重拿数据说话,即所谓使教育评价 走向“数据主义”[5]、评价主体的灵活多变也使得评价更加多元化。
实施路径——以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为例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6,(35):85-89.
[3] 廖广婧 , 林楚华 , 黎健东 , 等 . 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 专业运动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25 (09):145-146.
[4] 胡鸿雁 .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 思考 [J]. 卫生职业教育 ,2016,34(21):24-25.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0029-02
一、“大数据”时代 1.“大数据”及其特征 2011 年,美国咨询公司麦肯锡首次提出“大数据”(Big Data)概念,将其界定为:“常规软件无法在一定时间内抓取、 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 [1]。”由此,大数据指非传统的数据集合, 主要以动态数据流的形式产生,目前公认具有以下特征:数据 体量大 (Volume);多样化 (Variety);价值高 (Value) 及处理时效高 (Velocity)[2]。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大数据既是技术,也是一种能力,具备从海量复杂数据中寻 找与目标有关联的链接,进而挖掘变化规律、并对目标发展趋势 进行预测的能力。当然,大数据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切以数据 为基础,让数据成为人类思考问题、做出决策的出发点。 2.“大数据”时代为科学研究带来可能 我国于 2012 年开始关注大数据,李国杰教授认为“人、机、 物三元世界高度融合引发了数据规模的爆炸式增长和数据模式 复杂化,世界已进入网络化的大数据(Big Data)时代 [3]”。 大数据时代为科学研究带来种种可能。相对以往数据收集不 全面,大数据可以实现“样本等于总体”的理想状态,这一改变 提高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大数据时代个体网络痕迹都可能 成为数据来源,因而每个个体都有可能既是信息的使用者同时也 是信息提供者 [4];全面的数据不仅帮助发现规律,还可以依据规 律预测发展趋势。 二、大数据时代我国的教育教学 1. 教育管理 大数据技术从海量教育数据中发现隐藏、有用的信息,反映教 育系统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做好教育管理和决策工作提供科 学的数据支持。随着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运营,教育数 据的采集工作越具规范化、有序化和全面化,可以对各级各类教育 管理机构所需信息与数据、资产设备、教学活动、运行维护服务管 理数据等进行远程可视化质量监控与管理。对教育管理过程中的教 学活动、人员信息、学校资产及办学条件等数据进行采集、汇总、 挖掘与分析,并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校园内设置全方 位的传感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不再遥不可及。大数据促进教育管 理决策的科学性,同时也为宏观管控与调整提供了可能。 2. 教育评价 大数据时代的技术支持更新了教育评价观念,为评价从经验 性向客观性发展提供了可能。 运用大数据可以实现教育评价对象与评价主体的灵活转变。 教育评价对象不仅限于学生,还应涵盖诸如课程、教师、学校等
教育测量的工具与技术

教育测量的工具与技术在教育领域中,为了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估教育教学的效果以及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教育测量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而教育测量离不开各种有效的工具与技术,它们就像是教育领域中的“尺子”和“量具”,帮助我们精准地度量教育的成果和学生的发展。
一、标准化测验标准化测验是教育测量中最常见且应用广泛的工具之一。
这类测验通常由专业的教育测量机构或专家团队编制,具有统一的题目、施测程序、评分标准和解释方法。
例如,我们熟知的高考、中考就是大规模的标准化测验。
标准化测验的优点在于其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能够在较大范围内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比较和评估。
通过标准化测验,可以相对客观地反映学生在某个学科或领域的掌握程度,为升学、选拔等提供重要的依据。
然而,标准化测验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它往往侧重于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等方面的测量,对于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估相对不足。
而且,由于标准化测验的题目和形式相对固定,可能会导致应试教育的倾向,使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忽视了真正的知识理解和应用。
二、教师自编测验教师自编测验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行编制的测验。
与标准化测验相比,教师自编测验更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教授的课程内容、教学重点和学生的学习进度,设计出符合班级实际情况的测验题目。
比如,在一个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自编测验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以便调整教学策略和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不过,教师自编测验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由于教师个人的专业水平和经验不同,自编测验的质量可能参差不齐。
为了提高自编测验的质量,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测量知识和技能,遵循科学的编制原则和方法,确保测验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
三、课堂提问与观察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和观察也是重要的教育测量手段。
教师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
大数据时代的教育测评模型及其范式构建

大数据时代的教育测评模型及其范式构建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其中,教育领域亦不例外。
大数据技术的引入,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也为教育测评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
本文旨在探讨大数据时代下的教育测评模型及其范式构建,分析大数据对教育测评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大数据优化教育测评体系,提高教育质量。
本文将概述大数据时代的特征及其对教育测评的影响。
大数据时代,数据的规模、速度和多样性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为教育测评提供了更为丰富、全面的信息来源。
教育测评模型需要适应这些变化,以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育效果。
本文将探讨大数据时代教育测评模型的构建原则和方法。
在教育测评模型的构建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确保模型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同时,还需要结合教育理论和实践,构建符合教育规律和教育目标的测评模型。
本文将讨论大数据时代教育测评范式的构建及其应用。
教育测评范式是指在一定教育理念指导下,对教育测评活动的基本规范和标准。
在大数据时代,教育测评范式需要适应新的数据环境和技术条件,以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教育测评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教育测评的科学化、精准化和个性化发展,为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二、大数据时代的教育测评模型随着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大数据为教育测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和机遇,使得我们能够更加全面、精准地评价教育质量和学习效果。
大数据时代的教育测评模型,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应运而生。
大数据时代的教育测评模型,其核心在于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
数据收集是构建测评模型的基础。
这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成绩数据、互动数据等多维度信息,以及教师的教学行为数据、课堂互动数据等。
这些数据不仅来源于传统的教育系统,还来自于在线学习平台、移动设备、社交媒体等多元化渠道。
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中级认证考试题2023年10月精选全文完整版

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中级认证考试题2023年10月(题目很多共88道题只做了85道选择题)1、在蜂群算法中,蜂群的三个基本组成元素不包括(C)A.雇佣蜂B.非雇佣蜂C.信息区D.食物源2、显示器的显示效果与(A)有关A.显卡B.CPUC.内存D.硬盘3、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A)A.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B.收缩压大于等于130mmHg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C.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或舒张压大于等于100mmHgD.收缩压大于等于150mmHg或舒张压大于等于110mmHg4、日晷是测量(B)的工具。
A.体积B.时问C.长度D.质量5、LED(发光二级管)由于诸多优点而被称为第四代光源,请问,下面那一个原理适用于LED的发光?(C)A.电子与电子的碰撞B.电子与空穴的碰撞C.空穴与电子的复合D.空穴与电子的产生6、有一捆粗细均匀的铜线,其横截面积是2.5mm2,质量为89kg,已知铜的密度为8.9x103kg/m3,则这捆铜线的长度为(D)。
A.4mB.40mC.400mD.4000m7、在制作电动固定翼飞机模型时,需要考虑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会受到的干扰因素是(B)A.飞机自身的重量B.风向的变化和风速的大小C.固定翼的空气动力学特征D.电池的容量8、科学教学前的学情分析包括(D?)①学生一般特征分析②学习风格分析③学生前概念分析④学生需求分析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9、最早的抗生素—青霉素是弗莱明发明的,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培养皿上不小心沾有青霉菌,而在青霉菌的周围没有其他的细菌生存。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于是他多次实验考查青霉菌对细菌繁殖的影响,在实验前,最适合做实验猜想的是(D)A.青霉菌与细菌问是互利关系B.青霉菌污染了细菌生存的环境C.青霉菌产生了对人类有益的物质D.青霉菌产生了可以抑制细菌增殖的物质10、Flash动画是逐层构建的,由(A)顺序逐步搭建起整个动画。
人工智能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DOI:10.15913/ki.kjycx.2024.06.047人工智能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张红华,杜继亮,李树奎,赵威成,马福义,叶欣(黑龙江科技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22)摘要: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测绘技术的创新和提升,传统测绘人才无法满足智能化测绘时代的岗位需求,测绘工程专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在充分调研社会和行业需求的基础上,分析了测绘人才培养现状,探索了人工智能与测绘工程专业深度融合的模式,包括修订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方法。
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提供改革思路和途径,为测绘学科教育与人工智能交叉融合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测绘;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24)06-0160-03测绘学科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学科,从传统测绘、数字化测绘、信息化测绘再到如今的智能化测绘,依托每一次技术革命均获得了跨越式发展。
随着测绘遥感技术的进步,空-天-地-海一体化数据采集框架提供了更加实时、准确、广泛的地理信息数据,具有多源、异构和体量大的特征,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测绘地理信息的快速获取和智能处理提供了机遇。
测绘高新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工智能[1],其不仅助力智能化测绘设备的产生和发展,而且辅助实现空间大数据的自动化处理。
大数据挖掘、云计算技术助推地理信息由数据向知识转化,人工智能与测绘技术的深度融合能更好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智能时代的到来,将促进测绘技术的创新和传统理念的变革[2],也必将推动测绘人才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3]。
智能化测绘时代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测绘技能,而且要能够运用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去解决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中复杂的工程问题,以满足社会对智能化测绘人才的需求。
这就需要明晰现有测绘人才培养中的优势和不足,制订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将“测绘+人工智能”的理念落实到人才培养的每个环节,探索人工智能与测绘技术深度融合的途径和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又如:
提出问题
科学探究技能成为课程 目标和教学内容,其中,关 于提出假说的教学常常成为 难点。
预定计划
作出假设
实施计划
学习借鉴优秀教师的 教学成果,提升教学能力。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写出探究报告。 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18
例谈做出假设的过程和方法
1、选好做出假设示例(提出一个问题):选北师大版教材一例
科学工作者在观察研究森林中的响尾蛇时发现一个奇特现象:响尾蛇 扑获猎物后,它的毒牙会迅速地将毒液注入猎物体内,并不马上把猎物吞下, 而是放猎物逃走。过一段时间后,响尾蛇再去追寻和吞食猎物。据此提出问 题: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记去追寻中毒的猎物。
白色蛾的回收率25.0 % 时,又看到非工业污染区白色蛾的回收
率13.7% >黑色蛾的回收率 4.7 %时,学生被这一可信的实
验、合理的数据折服了,从而认同了书中给出的新观点 ——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 各国科学教育正在由“以知识体系为主的科学结论教育”
向“以探究为中心的科学过程教育”积极转变。
12
• 教科书对概念的呈现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习得概念的方 式和习惯。 • 教科书应遵从学生对概念的认知和学习规律入手。学生对事物的 认知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先有了感性的认识,然后步步 深入地进行理性的思考,最终逐步形成系统的概念。学生的这种 认知特点需要教师提供感性的学习材料,这种学习材料应贴近学 生的生活和社会生产,以产生心理需求,进而对学习材料中所反 映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作为主体,其客体化,就要在行动上要做到:
2、用启发的教学素材引导
例如:“生物进化的原因”的学习,如果我们
选一有启发意义的实例,通过具体分析,学生不难 明了自然选择在进化中的作用。
14
有没有环境条件好,白色桦尺蛾数量多的例子呢?
• 南开大学编的《普通生物学》中的一个资料。1950年科学工作者
在英国两地(伯明翰——工业污染区,多塞特——非工业污染区)
10
教师作为主体,其客体化,就要在行动上要做到:
1、用准确的教学目标定位
11
在课程实施中,为什么有的教师总感到课时不够用,没有达成教学目标? 有的教师缺乏认真学习《标准》,将一些认知层次低的内容,越位学习。 有的教师试图一步到位,违背课程编排的循序渐进原则。 一些老师手头占有较多较好素材的时候,不能忍痛割爱,精选、优选,占 用了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 还有一些老师用自己认为的“高标准”,任意左右教学的层次,任意 添加以往教材中的一些内容。 越位的教学活动不仅占用大量课时,而且增加了学习环境的紧张气氛。
重视课堂对话及课下交流 全程参与、全员参与、有效参与 教学方法灵活应变
欠缺必须的教学环节
教学媒体运用的泛化 无教学反馈
环环相扣,水到渠成
加强教学媒体运用的优化 体现教学反馈(延时反馈、及时反 馈、即时反馈的应用)
7
欠有效教学
师道尊严浓厚,惟我独尊
冷漠、无情 散漫、草率 缺乏教学预设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仪态动作分散学生注意力
有效教学
既体现教师权威及对纪律的掌控, 又关爱学生尊重人格
热情、理解 一丝不苟 加强教学预设,认真备课 打铁还须本身硬,自强不息 仪态沉稳,神情专注
… …
… …
8
教师作为教的主体,对学生 实施有效影响, 必须客体化。
主体
主体客体化,就要在行 动上要做到: 用准确的教学目标定位 用启发的教学素材引导 用智慧的教学方法施教 用优化的教学媒体呈现 用到位的语言文字表达
科学、人文、价值综合研究与判断
深度学习是“情感过程+认知过程+行动过程”相统一的
过程,即“动情+动脑+动手” 统一过程,中心是“动脑”,
动脑就是让知识传播中,不连续的思维完美起来。
动脑
动情
动手 思维完美
核心素养背景下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
欠有效教学
缺乏师生沟通 学生参与度低 教学方法一成不变
有效教学
【案例】
【案例】设计本真问题,体现深度学习 1.学校机房长15.3米,宽8.5米,计算机房面积。 2.该机房要有一种防静电地毯装修,地毯的宽度为
1.2米,试计算需要购买几米地毯铺设机房? 3.该机房要铺设地毯,请你考虑到安全环保、经济
美观等因素,做一个合适的采购方案。
【案例】看两幅漫画,该漫画说明了什么问题?
黑化蛾 回收数 回收率 53.2% 4.7%
地区 污染区(伯
明翰)
64 393
154 406
82 19
非污染区(多
塞特)
请思考:表中两组数据_ 53.2% _大于_ 25.0% 、_ 13.7% _大于_ 4.7% _共同支持“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这一论点。
• 当老师引导学生看到表中工业污染区黑色蛾的回收率53.2 % >
学生将学的过程客体化, 教师才能发现学生内化的 程度,进而实施针对性的 有效教学
9
(一)在教的过程中,把握主体(教师) 的客体化,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作为主体,其客体化,就要在行动上要 做到: • 用准确的教学目标定位 • 用启发的教学素材引导 • 用智慧的教学方法施教 • 用优化的教学媒体呈现 • 用到位的语言文字表达
• 部分教师将科学探究“僵硬化”或“放任化”
17
科学探究能力
基本要求 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 学相关的问题。 尝试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 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 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拟定探究计划。 列பைடு நூலகம்所需要的材科与用具。 选出控制变量。 设计对照实验。 进行观察、实验。 收集证据、数据。 尝试评价证据、数据的可靠性。 描述现象。 分析和判断证据、数据。 得出结论。
对学生实施有效影响的 标志是促进学生主体化。
客体
主体化
知识的建构、
教
知识的充实、 方法的改进、 情绪的焕发
客体化
教教
学
客体化
教师要十分关注 学生主体客体化
教教
学生
主体
能力的提高、
情感的提升
学
主体化
教师 师
客体
:
教师从学生客体化的表现中反 思, 能有目标地提高日后教学 的有效性
回答问题、 提出质疑、 发表观点、 提交成果
用“标志重捕法”进行了桦尺蛾数量调查和统计,结果如下:
15
• 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英国重工业的发展,尺蛾中黑化蛾的比例越来越高。为了研究环境改变对尺蛾 种群变化的影响,1950年科学工作者在英国的两个地区利用标志重捕法进行了调查,获得如下结果:
项目 释放数
白色蛾 回收数 16 54 回收率 25.0% 13.7% 释放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