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选段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2024年海南省海口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海南省海口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海南省 2024年春季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积累与运用、品味与鉴赏、思辨与探究、写作与表达四部分。

2.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5 分)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学校举办了“悦读悦享”读书交流系列活动,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选宣传标语,明读书意义】1.从下列书法作品中选用隶书作品作为这次读书交流活动的标语。

你的选项是( )(2分)2.用简化楷体,按现代汉语书写顺序,将书法作品的内容正确、工整、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2分)【任务二:学名家经验,拓读书视野】3.分享名家读书心得,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8分)①我做了一辈子语文教师。

案头总有书的身影。

读书对教师而言其重要性是( )的。

早年求学时,读书没有高人指点,主要靠自己提素做了教师之后,我深感自己读得太少,处处( ),于是千方百计挤时间读书,力求做到“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用书中琼浆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再转而将所感所悟传递给学生②每个人的一生,都要( )各种挑战,( )诸多困难,读书是从多种多样的人生正反经验中获得启迪,获得智慧,提高自己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尤其是阅读经典,能让人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锻炼出一个清醒的头脑和一颗富有感受力的心,辨世事人情,育生命自觉。

我自己在阅读经典时,就常常有精神的震hàn 与喜悦③读书,如春雨般无声地滋养着我们的人生,。

(摘编自于漪《谈读书》)(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一丝而累.( ) 震hàn( )(2)结合语境,依次填入语段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不言而喻相形见绌克服迎接B.心照不宜相形见绌迎接克服C.不言而喻捉襟见肘迎接克服D.心照不宜捉襟见肘克服迎接(3)仿照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将句子补充完整。

《谈读书》同步练习及答案

《谈读书》同步练习及答案

《谈读书》同步练习及答案读书有三境界:“吞”“啃”“品”。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谈读书》同步练习及答案,欢迎阅读。

一、二、三略四、1、a. 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b. 读书方法2、塑造人的性格;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4、摆靶子;说明人们曲解“不求甚解”;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不求甚解的含义;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古人例证;从反面解释“不求甚解”;陆象山引用道理论证不求甚解;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5、表示虚心;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五.课内文段1、使心情愉快做作诘问,为难现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2、①开头至全凭观察得之读书的正确目的②至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书的方法③至结尾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缺陷。

3、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4、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5、①乙文中的第二节或普列汉诺夫读书②诸葛亮读书6、论点论据一致即可7、略六、课外文段1. 通过对读书三境界的阐述,说明达到“三境界”,或者把“吞”“啃”“品”当作对待不同读物的阅读方法,那么人生都会受益无穷。

2. 读书有三境界:“吞”“啃”“品”。

道理论证3. (1)知识积累(2)知性提高(或:死知识化为活的血肉)(3)悟性升华4. 示例:下功夫咬文嚼字,读懂文章,领悟精神,吸取养分。

5. 答题思路:(1)这篇短文告诉了你怎样读书(2)《谈读书》你了解了哪些读书方法(3)不求甚解真正的含义是指什么(4)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哪些读书方法对你特别有用处,你以后应该怎样读书。

一.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1. 狡黠( ) 2藻饰( ) 3诘难( ) 4滞碍( ) 5味同嚼蜡( )6 吹毛求疵( ) 7矫( ) 8睾( )肾9阐证( ) 10要诀( )二、将下列的成语及其解释连线味同嚼蜡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

吹毛求疵指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

语文阅读谈读书阅读原文及答案解析

语文阅读谈读书阅读原文及答案解析

语文阅读谈读书阅读原文及答案解析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语文阅读谈读书阅读原文及答案解析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②读书要忌杂。

()是一流的好书,()切忌杂乱无章地读。

好书需要形成系统,需要时间间隔,需要慢慢咀嚼、消化和回味。

③无数事实说明:读书不在多,而在于一个“精”字,在于有没有合理的系统和计划,你的系统和计划有没有良好的逻辑联系。

④举例说,假如你读诗,在一段时间可以专门读一读唐诗,而在某段时间则可以专门读李白,在你精读了李白的.代表作品以后,可以写点读后感,再看一看有关李白的评论文章,强迫自己在高层次上与世界最杰出的人物对话。

⑤读书不可强求,应该去读自己喜欢的、“有缘分”的书。

一流的好书,如果读上去头疼、脑涨、打瞌睡,硬着头皮也读不下去,感到无法接受,那就暂时放下它,不要糟蹋了书,也不要糟蹋了自己。

⑥你要相信,世界一流的知识星座漫天闪烁,总有一个星座是与你有缘的,或者说具有某种“同构关系”。

你们的生命信息、审美趣味、接受波段彼此相容、彼此沟通、彼此呼应。

在这个“波段”上,你们彼此间能产生最大幅度的共鸣。

⑦很多人,包括一些学者、教授,都习惯于做读书卡片,对此,我有不同看法。

就拿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来说,我们应该读他们的精髓和神韵,而不是把他们孤立地分解成一段段警句。

⑧我们读一本好的书就像在观赏一朵美丽的花,她应该是生长在泥土中随风摇曳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我们“读”到的、令人陶醉的应该是她整体的风韵或者一种神韵。

如果将这朵花肢解成一片片花瓣,我们还会那么爱她么这朵花还有什么观赏价值呢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读书不应该依赖做卡片。

1、第①段加点词“沧海一栗”中的错别字是栗,正确的写法是粟。

2、请在第②段画线句的括号内填上一组合适的关联词语。

(哪怕)是一流的好书,(也)切忌杂乱无章地读。

或者(即使)是一流的好书,(也)切忌杂乱无章地读。

3、作者在第④中例举“如何读诗”主要是想告诉人们:( D )(选择最合适的一项)A、切忌杂乱无章地读书。

【精品】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精品】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3.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B.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C.他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

D.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

4.学校食堂要张贴一条标语,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B.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C.米饭粒粒念汗水,不惜粮食当自悔。

D.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1.下列加点字都是多音字的一项是()A.挣.钱龟.裂地煞.美差.B.积累.便.宜出差.驯.良C.冠.军丞相.牺.牲勉强.D.挨.着凛.冽顷.刻划.归2.下列诗句表述的节日依次是()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②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③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A.①春节②中秋节③端午节④除夕B.①元宵节②中秋节③清明节④元旦C.①元宵节②七夕③重阳节④春节二、填空题5.读拼音,写词语。

ēn h uì píng héng dǎn qiè huǒ jiàn(__ __)(__ __)(__ __)(___ _)Yǐn bì fán zhí zào shēng zhào yào(__ __)(__ __)(__ __)(__ __)6.解释句子中的加点词。

1.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

生气:________2.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漫浪:_________3.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下流:_________7.将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____)(____)无味津津(____)(____)美(____)不(____)(____)草(____)生(____)(____)拱月无(____)无(____)1.类似画“”的“AABC式”词语我还能再写一个:______。

14.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导学案附答案

14.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导学案附答案

14.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教学目标】1.了解培根、马南邨的经历及其创作,积累词语,掌握“藻饰、狡黠、诘难、伦理、滞碍、寻章摘句、味同嚼蜡、吹毛求疵、豁然贯通、不求甚解”等词的读音和词义,并学会运用。

2.理解两文的读书观,进一步增强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3.引导学生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自我评价和主观阐发。

【重点难点】1.学习课文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的方法。

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第一课时《谈读书》【资料链接】作者简介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

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

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此后居家着书。

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

《随笔》是其文学方面的主要着作,开创了英国随笔这一特有体裁。

【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怡.()情统筹.()藻.()饰狡黠.()诘.()难要诀.()蒸馏.()劝诫.()滞.()碍吹毛求疵.()咀嚼.()好.()读书味同嚼.()蜡2.解释下列的词语。

⑴狡黠⑵伦理⑶诘难⑷文采藻饰⑸傅彩⑹矫⑺学究⑻寻章摘句⑼滞碍⑽味同嚼蜡⑾要诀⑿吹毛求疵3.合作探究、问题解决(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

)朗读指导: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总结)⑵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用的是哪种议论方法⑶作者介绍哪些读书的方法并谈一谈你的看法。

⑷读书会有哪些功效呢试举例说明。

【课后巩固】4.文本探究: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排比说理以及对比论证的方法请结合原文各举一例,并说说这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5.语言品析:说一说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学生在畅读文本的基础上,体会语言的特色。

谈读书的阅读习题及答案

谈读书的阅读习题及答案

谈读书的阅读习题及答案(共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谈读书的阅读习题及答案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谈读书的阅读习题及答案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②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假如好久没接近书本了,那必定是因为他的心思分散在其他琐碎拉杂的事情上。

而这些琐碎拉杂的事情使人忙碌,正是造成一个人思想肤浅庸俗的最大原因。

思想肤浅庸俗形之于外的时候,言语就自然无味,面目也必随之可憎了。

③我们固然不能脱离现实而生存,但每天抽出一小部分时间读读书,却可以使我们保持头脑的清醒和灵活。

④古人说: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我们的思想需要源头活水,而这源头有一大部分是来自读书。

天天读点有益的书,对精神有滋补作用,而我们的言谈举止就不至于无味或可憎了。

⑤对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来说,读书是一种休息。

对用脑力处理事务的人来说,读书会是一种解脱。

当我们烦闷的时候,读书固然可以解闷;当我们愁苦的时候,读书也可以使我们忘忧。

⑥读有益的书可以把我们由琐碎杂乱的现实提升到一个较为超然的境界,能以旁观者的眼光回顾你自己的忙碌沉迷。

一切日常引以为大事的焦虑、烦忧、悲愁,以及一切把你牵扯在内的扰攘纷争,这时就都不再那么值得认真了。

⑦书本是人类精神上的营养剂。

缺少了它,生活必有缺陷。

⑧林语堂劝人们找到文学上的爱人。

他说:世上原有所谓性情相近的事。

所以一个人必须从古今中外的作家中找寻出和自己性情相近者。

你如能时常有机会和一位与自己精神领域接近的作家借书本聊天谈心,他所说的话就是你想说的话,他的喜怒哀乐就是你的喜怒哀乐,这时,你就可以得到如同交到知心朋友一般的快乐。

⑨世上有人喜欢储蓄金钱,有人喜欢收藏古董,有人喜欢搜集邮票珍玩,也有人喜欢把书本上的佳言名句储存脑中。

最后这种储存是最富经济价值且又是最安全的储存。

因为它一不怕窃盗,二不怕丢失。

而且携带方便,取用简单。

⑩腹有诗书气自华。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名校专项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名校专项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名校专项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高山流水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

——选自《列子·汤问》[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伯牙善鼓琴(____)①善良;慈善。

②擅长;长于。

③赞许。

(2)善哉(____)①善良;慈善。

②擅长;长于。

③赞许。

(3)志在高山(____)①意向,心里想着。

②记号。

③记载的文字。

(4)伯牙所念(____)①惦记。

②说,读,诵读。

③心里想到的。

[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部分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由“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可以看出()。

A.伯牙弹的曲子,锺子期都听得清清楚楚B.伯牙弹什么,锺子期都听不懂C.伯牙心里想什么,都能通过琴声传达出来D.锺子期也很懂音乐,伯牙的琴声中听不出伯牙所想[4]“高山流水”常用来比喻。

A.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B.有山有水的绝美风景C.纤尘不染的美好境界D.文笔流畅优美2. 阅读理解。

三人行,必①有我师焉。

择②其③善者④而从之,其不善者⑤而改之。

——《论语》(注)①必:一定。

②择:选择。

③其:代“他们”。

④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⑤不善者:缺点。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举个你身边“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例子,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课文,按要求完成后面各题。

古人谈读书(三)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____________,如井蛙之______________,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2024年北京市房山区七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年北京市房山区七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年北京市房山区七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12页,共100分。

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

一、基础·运用(共14分)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检验于运用。

年级要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第一部分课内阅读下面是课内阅读的选段,请你阅读后完成1-2题。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1.选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热忱(chén)担子(dàn) B.热忱(chéng)担子(dān)C.热忱(chén)担子(dān) D.热忱(chéng)担子(dàn)2.下列各组词语的感情色彩相同的一项是(2分)A.毫不利己拈轻怕重 B.满腔热忱冷冷清清C.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D.精益求精见异思迁第二部分课外阅读下面是课外阅读的选段,请你阅读后完成3-5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读书》选段阅读答案
阅读《谈读书》选段,回答问题。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

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资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1.“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一句比喻论证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子表达了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读书可以改进人的天生才干。

2.对好书,只读别人的笔记摘要,就不能领略其中的真味。

这是告诉我们,好书要精读、细读。

3.这几句话在分析读书、讨论和作文的不同作用后,提倡读书要和讨论、作文结合起来。

(意对即可)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