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3套汇总★深圳市2020年高考物理联考试题

★试卷3套汇总★深圳市2020年高考物理联考试题
★试卷3套汇总★深圳市2020年高考物理联考试题

2019-2020学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用光子能量为5.0eV的一束光照射阴极P,如图,当电键K断开时。发现电流表读数不为零。合上电键,调节滑动变阻器,发现当电压表读数小于1.60V时,电流表读数仍不为零;当电压表读数大于或等于1.60V 时,电流表读数为零,由此可知阴极材料的逸出功为()

A.1.6eV B.2.2eV C.3.0eV D.3.4eV

2.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图示为小球向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频闪仪每隔0.05s闪光一次,测出ac长为23cm,af长为34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长为13cm

B.df长为7cm

C.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12m/s2

D.小球通过d点的速度大小为2.2m/s

3.某篮球运动员垂直起跳的高度为100cm,则该运动员的滞空时间(运动员起跳后,从双脚都离开地面到任意一只脚接触地面的时间间隔)约为()

A.0.20s B.0.45s C.0.90s D.1.60s

4.我国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目前建设顺利,预计2020年投入运行,开展相关科学实验。该装置以氢、氘气体为“燃料”,通过将其注入装置并击穿、“打碎”产生近堆芯级别的等离子体,

来模拟核聚变反应。若已知2

1H的质量为m13

1

,H的质量为m2,4

2

He的质量为m3,10n质量为m4,关于下

列核反应方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423112H H +→He+10x n 是热核反应,其中x=2

B .14472N +He 178→O+11x H 是热核反应,其中x=1

C .14111705N n →+B+42x He 是人工转变,其中x=1

D .

235

19092038U n →+Sr 13654+Xe+10x n 是裂变反应,其中x=8 5.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R 表示电阻,L 表示线圈的自感系数。改变电路中元件的参数,使i -t 曲线图乙中的①改变为②。则元件参数变化的情况是( )

A .L 增大,R 不变

B .L 减小,R 不变

C .L 不变,R 增大

D .L 不变,R 减小

6.下列对图中的甲、乙、丙、丁四个图像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是流过导体某个横截面的电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电流在均匀增大

B .图乙是某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该物体受不为零的恒定合力作用

C .图丙是光电子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变化的图像,则与实线对应金属的逸出功比虚线的大

D .图丁是某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该物体所受的合力随时间增大

7.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固定一质量不为零的托盘,在托盘上放置一小物块,系统静止时弹簧顶端位于B 点(未标出)。现对小物块施加以竖直向上的力F ,小物块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弹簧处于原长时,其顶端所在的位置为坐标原点,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建立坐标轴。在物块与托盘脱离前,下列能正确反映力F 的大小随小物块位置坐标x 变化的图像是( )

A.B.

C.

D.

8.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0=4kg、倾角θ=45°的斜面体C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斜面上叠放质量均为m=1kg 的物块A和B,物块B的下表面光滑,上表面粗糙且与物块A下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物块B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与物块A和斜面体C一起恰好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运动,取g=10m/s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块A受到摩擦力大小5N

f

F=

B.斜面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10m/s2

C.水平恒力大小F=15N

D.若水平恒力F作用在A上,A、B、C三物体仍然可以相对静止

9.如图所示,斜面体ABC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斜面的高AB为2m,倾角为θ=37°,且D是斜面的中点,在A点和D点分别以相同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个小球,结果两个小球恰能落在地面上的同一点,则落地点到C点的水平距离为()

A.42

m

3

B.

22

m

3

C.

32

m

4

D.

4

m

3

10.2019年4月10日21点,科学家发布了黑洞人马座A*的照片。黑洞强大的引力致使以3?108m/s的速度传播的光都不能逃逸。已知人马座A*的直径为4400万公里,则人马座A*与地球的质量之比约为()(可能用到的数据有:地球半径6400km;地球的环绕速度为7.9km/s;天体的逃逸速度为该天体环绕速度的2倍)

A.1011B.1012C.1013D.1014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如图,MN、PQ两条平行的光滑金属轨道与水平面成θ=37°角固定,M、P之间接电阻箱R,导轨所在空间存在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轨道平面向上,磁感应强度为B=0.5T。质量为m的金属杆ab水平放置在轨道上,其接入电路的电阻值为r。现从静止释放杆ab,当电阻箱R=0Ω时,杆的最大速度为2m/s,当电阻箱R=4Ω时,杆的最大速度为4m/s。已知轨距为L=2m,重力加速度g取10m/s2,轨道足够长且电阻不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杆ab的最大速度随电阻箱R的增大而均匀增大

B.当R一定时,杆ab下滑时通过R的电流方向由P到M

C.当R=4Ω时,杆ab从释放到获得最大速度的过程中,杆ab所受安培力的功率等于杆ab的热功率

D.由已知条件可以求得

1

kg

12

m=,4Ω

r=

12.据报道,我国准备在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并于2021年登陆火星,如图为载着登陆舱的探测器经过多次变轨后登陆火星的轨迹图,其中轨道I、Ⅲ为椭圆,轨道Ⅱ为圆探测器经轨道I、Ⅱ、Ⅲ运动后在Q 点登陆火星,O点是轨道I、Ⅱ、Ⅲ的交点,轨道上的O、P、Q三点与火星中心在同一直线上,O、Q两点分别是椭圆轨道Ⅲ的远火星点和近火星点。已知火星的半径为R,OQ= 4R,轨道Ⅱ上经过O点的速度为v,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在相等时间内,轨道I上探测器与火星中心的连线扫过的面积与轨道Ⅱ上探测嚣与火星中心的连线扫过的面积相等

B.探测器在轨道Ⅱ运动时,经过O点的加速度等于

2 3 v R

C.探测器在轨道I运动时,经过O点的速度大于v

D.在轨道Ⅱ上第一次由O点到P点与轨道Ⅲ上第一次由O点到Q点的时间之比是3:2

13.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固定两根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PQ、MN,相距为L,导轨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下.有两根质量均为m的金属棒a、b,先将a棒垂直导轨放置,用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细线与物块c连接,连接a棒的细线平行于导轨,由静止释放c,此后某时刻,将b也垂直导轨放置,a、c此刻起做匀速运动,b棒刚好能静止在导轨上.a棒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两棒与导轨电接触良好,导轨电阻不计.则()

A.物块c的质量是2msinθ

B.b棒放上导轨前,物块c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a、c增加的动能

C.b棒放上导轨后,物块c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回路消耗的电能

D.b棒放上导轨后,a棒中电流大小是

sin mg

BL

θ

14.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

q 的带电粒子(不计重力),自A 点以初速度v 0射入半径为R 的圆形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速度方向平行于CD ,CD 为圆的一条直径,粒子恰好从D 点飞出磁场,A 点到CD 的距离为2

R 。则( )

A .磁感应强度为0(23)qR +

B .磁感应强度为04mv qR

C .粒子在磁场中的飞行时间为0(23)R π+

D .粒子在磁场中的飞行时间为0

(23)R π- 15.荷兰某研究所推出了2023年让志愿者登陆火星、建立人类聚居地的计划. 登陆火星需经历如图所示的变轨过程,已知引力常量为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飞船在轨道上运动时,运行的周期1m n T T T >>

B .飞船在轨道Ⅰ上的机械能大于在轨道Ⅱ上的机械能

C .飞船在P 点从轨道Ⅱ变轨到轨道Ⅰ,需要在P 点朝速度方向喷气

D .若轨道Ⅰ贴近火星表面,已知飞船在轨道Ⅰ上运动的角速度,可以推知火星的密度

三、实验题:共2小题

16.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轻质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轻质弹簧水平放置在光滑水平面上,左端固定,右端与一小球接触而不固连。弹簧处于原长时,小球在A 点,向左推小球压缩弹簧至C 点,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得到小球从C 点到B 点的照片如图乙所示。已知频闪照相机频闪时间间隔为T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可认为,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p E 与小球离开弹簧时的动能k E 相等。为测得k E ,除已知物理量外,至少还需测量下列物理量中的__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 .小球的质量m

B .

C 、A 间距离CA s

C .C 、B 间距离CB s

D .A 、B 间距离AB s

E.弹簧的压缩量x ?

F.弹簧原长0l

(2)用所选取的测量量和已知量表示k E ,得k E =___________。

(3)由于水平面不是绝对光滑,测得的弹性势能p E 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17.龙泉中学某物理小组欲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同时测量一只有30格刻度的毫安表的量程、内阻和光敏电阻的阻值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实验室能提供的实验器材有:学生电源(输出电压为

,内

阻不计)、电阻箱(最大阻值999.9 Ω)、单刀双掷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1)该小组实验时先将电阻箱的阻值调至最大,然后将单刀双掷开关接至a 端,开始调节电阻箱,发现将电阻箱的阻值调为800Ω时,毫安表刚好偏转20格的刻度;将电阻箱的阻值调为500Ω时,毫安表刚好能满偏。

实验小组据此得到了该毫安表的量程为I g =____ mA ,内阻=_____Ω。 (2)该小组查阅资料得知,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很大,为了安全,该小组需将毫安表改装成量程为3 A 的电流表,则需在毫安表两端________(选填“串联”或“并联”)一个阻值为_______Ω的电阻。(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改装完成后(表盘未改动),该小组将单刀双掷开关接至b 端,通过实验发现,流过毫安表的电流I (单位:mA )与光照强度E (单位:cd )之间的数量关系满足,由此可得光敏电阻的阻值R (单位:Ω)与光照强度E (单位:cd )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Ω。

四、解答题:本题共3题

18.如图,一半径为R 的圆表示一柱形区域的横截面(纸面),O 为圆心.在柱形区域内加一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粒子沿图中直径从圆上的A 点射入柱形区域,在圆上的D 点离开该区域,已知图中θ=120°,现将磁场换为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同一粒子以同样速度沿直径从A 点射入柱形区域,也在D 点离开该区域.若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不计重力,试求:

(1)电场强度E 的大小;

(2)经磁场从A 到D 的时间与经电场从A 到D 的时间之比.

19.(6分)如图所示,间距为l 1的平行金属导轨由光滑的倾斜部分和足够长的水平部分平滑连接而成,右端接有阻值为R 的电阻c ,矩形区域MNPQ 中有宽为l 2、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边界MN 到倾斜导轨底端的距离为s 1。在倾斜导轨同一高度h 处放置两根细金属棒a 和b ,由静止先后释放a 、b ,a 离开磁场时b 恰好进入磁场,a 在离开磁场后继续运动的距离为s 2后停止。a 、b 质量均为m ,电阻均为R ,与水平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与导轨始终垂直且接触良好。导轨电阻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a 棒运动过程中两端的最大电压; (2)整个运动过程中b 棒所产生的电热;

(3)整个运动过程中通过b 棒的电荷量。

20.(6分)如图所示,间距为L 的平行金属板MN 、PQ 之间有互相垂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MN 板带正电荷,PQ 板带等量负电荷,板间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OO 是平行于两金属板的中心轴线。紧挨着平行金属板的右侧有一垂直纸面向外足够大的匀强偏转磁场,在其与'OO 垂直的左边界上放置一足够大的荧光屏。在O 点的离子源不断发出沿'OO 方向的电荷量均为q 、质量均为m ,速度分别为0v 010v 的带正电的离子束。速度为0v 的离子沿直线'OO 010v 的离子恰好擦着极板的边缘射出平行金属板其速度方向在平行金属板间偏转了60?,两种离子都打到荧光屏上,且在荧光屏上只有一个亮点。已知在金属板MN 、PQ 之间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不计离子重力和离子间相互作用。已知在金属板MN 、PQ 之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0mv B qL

=

。求: (1)金属板MN 、PQ 之间的电场强度;

(2)金属板的右侧偏转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3)两种离子在金属板右侧偏转磁场中运动时间之差。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D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用光子能量为5.0eV 的光照射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km ,当反向电压达到U=1.60V 以后,电流表读数为零说明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也达不到阳极,因此

E km =eU=1.60eV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有E km =hv-W 0,阴极材料的逸出功为

W 0=hv-E km =3.40eV.

故选D 。

2.C

【解析】

【分析】

【详解】

C .根据题意可知,cf 长为11cm ,则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差公式可得

222

12m/s (2)(2)x ac cf a T T ?-=== 其中

0.05s T =

所以C 正确;

D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的平均速度等于这一段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则d 点的速度为

1.1m/s 2d cf v T

== 所以D 错误;

B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得

214cm 2

d df v T aT =-= 所以B 错误;

A .同理可得b 点的速度为

2.3m/s 2b ac v T

=

= 则 2110cm 2

b b

c v T aT =-= 所以A 错误。

故选C 。

3.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212

x gt =可知

t =可得物体自由落体运动下落1m 需要的时间约为0.45s ,根据竖直上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关系可知,滞空时间约为0.90s ,C 正确,ABD 错误。

故选C 。

4.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221124H H + →He+10x n 是热核反应,根据核电荷数守恒和质量守恒可知,其中x=1,A 错误;

B .14472N +He 178→O+11x H 是人工转变,其中x=1,B 错误;

C .14111705N n →+B+42x He 是人工转变,其中x=1,C 正确;

高考物理真题热学

高考物理真题——选修3-3 热学 2016年 (全国新课标I 卷,33)(15分) (1)(5分)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确的是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 .气体吸热后温度一定升高 B .对气体做功可以改变其能 C .理想气体等压膨胀过程一定放热 D .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E .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状态确定的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达到热平衡 (2)(10分)在水下气泡空气的压强大于气泡表面外侧水的压强,两压强差p ?与气泡半径r 之间的关系为2p r σ?=,其中0.070N/m σ=。现让水下10m 处一半径为0.50cm 的气泡缓慢上升。已知大气压强50 1.010Pa p =?,水的密度 331.010kg /m ρ=?,重力加速度大小210m/s g =。 (i)求在水下10m 处气泡外的压强差; (ii)忽略水温随水深的变化,在气泡上升到十分接近水面时,求气泡的半径与其原来半径之比的近似值。 (全国新课标II 卷,33)(15分) ⑴(5分)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 开始,经历等温或 等压过程ab 、bc 、cd 、da 回到原状态,其p -T 图像如图 所示.其中对角线ac 的延长线过原点O .下列判断正确 的是 . A .气体在a 、c 两状态的体积相等 B .气体在状态a 时的能大于它在状态c 时的能 C .在过程cd 中气体向外界放出的热量大于外界对气体做的功 D .在过程da 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小于气体对外界做的功 E .在过程bc 中外界对气体做的功等于在过程da 中气体对外界做的功 ⑵(10分)一氧气瓶的容积为30.08m ,开始时瓶中氧气的压强为20个大气压.某实验室每天消耗1个大气压的氧气30.36m .当氧气瓶中的压强降低到2个大气压时,需重新充气.若氧气的温度保持不变,求这瓶氧气重新充气前可供该实

高中高考物理试卷试题分类汇编.doc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热学部分) 全国卷 I 33. [物理—选修 3–3]( 15 分) (1)( 5 分)某容器中的空气被光滑活塞封住,容器和活塞绝热性能良好,空气可视 为理想气体。初始时容器中空气的温度与外界相同,压强大于外界。现使活塞缓慢移动,直 至容器中的空气压强与外界相同。此时,容器中空气的温度__________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外界温度,容器中空气的密度___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空气 的密度。 (2)( 10分)热等静压设备广泛用于材料加工中。该设备工作时,先在室温下把惰性 气体用压缩机压入到一个预抽真空的炉腔中,然后炉腔升温,利用高温高气压环境对放入炉腔 中的材料加工处理,改善其性能。一台热等静压设备的炉腔中某次放入固体材料后剩余的 容积为 m3,炉腔抽真空后,在室温下用压缩机将10瓶氩气压入到炉腔中。已知每瓶氩气的 容积为×10-2 m3,使用前瓶中气体压强为×107Pa,使用后瓶中剩余气体压强为×106Pa;室温温度为 27 ℃。氩气可视为理想气体。 (i)求压入氩气后炉腔中气体在室温下的压强; (i i )将压入氩气后的炉腔加热到 1 227 ℃,求此时炉腔中气体的压强。 全国卷 II 33. [ 物理—选修 3-3] ( 15 分) (1)( 5分)如 p-V 图所示, 1、2、 3三个点代表某容器中一定量理想气体的三个不同 状态,对应的温度分别是 T1、T2、 T3。用 N1、N2、N3分别表示这三个状态下气体分子在单位 时间内撞击容器壁上单位面积的次数,则N1______N2, T1______T3, N2 ______N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高中物理 运动学经典试题

1.如图所示,以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 s 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 停车线18m 。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 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 B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汽车一定超速 C .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 D .如果距停车线处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 2.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 v -t 图象如图所示.两图象在t =t 1时 相交于P 点,P 在横轴上的投影为Q ,△OPQ 的面积为S .在t =0时刻,乙车在甲车前面,相距为 d .已知此后两车相遇两次,且第一次相遇的时刻为t ′,则下面四组t ′和d 的组合可能的是 ( ) A . B . C . D . 3.A 、B 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B 车在A 车前84 m 处时,B 车速度为4 m/s ,且以2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 车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 车一直以20 m/s 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12 s 后两车相遇.问B 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4. 已知O 、A 、B 、C 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 间的距离为l 1,BC 间的距离为l 2,一物体自O 点 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 、B 、C 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 段与BC 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 与A 的距离. 5. 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t =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 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 -t 图中(如图),直线a 、b 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秒的 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0~10秒内两车逐渐靠近 B .在10~20秒内两车逐渐远离 C .在5~15秒内两车的位移相等 D .在t =10秒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 6.如图是一娱乐场的喷水滑梯.若忽略摩擦力,人从滑梯顶 端滑下直到入水前,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最接近图 8m/s 22m/s 25m/s 12.5m/s 5m S d t t ==',1S d t t 41,211=='S d t t 2 1,211=='S d t t 43,211=='

高考物理热学问题创新题

热学问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主要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B.温度升高,布朗运动及扩散现象将加剧 C.由水的摩尔体积和每个水分子的体积可估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 D.物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内分子势能就越大 2.关于分子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碎玻璃不能拼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斥力起作用 B.将两块铅压紧以后能连成一块,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原来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D.固体很难被拉伸,也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3.如图所示是医院给病人输液的部分装置的示意图.在输液的 过程中: A.A瓶中的药液先用完 B.B瓶中的药液先用完 C.随着液面下降,A瓶内C处气体压强逐渐增大 D.随着液面下降.A瓶内C处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4.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如图所示的四个过程,下面说 法正确的是: A.a→b过程中气体密度和分子平均动能都增大 B.b→c过程.压强增大,气体温度升高 C.c→d过程,压强减小,温度升高 D.d→a过程,压强减小,温度降低 5.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分子间的距离大约是水分子直径的: A.1.1×104倍 B.1.1×103倍 C.1.1 ×102倍 D.11倍 6.如图所示.气缸内充满压强为P0、密度为ρ0的空气,缸 底有一空心小球,其质量为m,半径为r.气缸内活塞面 积为S,质量为M,活塞在气缸内可无摩擦地上下自由移 动,为了使小球离开缸底。在活塞上至少需加的外力大小 为(不计温度变化). 7.如图所示,喷洒农药用的某种喷雾器,其药液桶的总 容积为15L,装入药液后,封闭在药液上方的空气体 积为1.5 L,打气简活塞每次可以打进1 atm、250cm3 的空气,若要使气体压强增大到6atm,应打气多少次? 如果压强达到6 atm时停止打气,并开始向外喷药,那 么当喷雾器不能再向外喷药时,筒内剩下的药液还有

物理高考题分类汇编

2019高考物理题分类汇编 一、直线运动 18.(卷一)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 度为H 。上升第一个4H 所用的时间为t 1,第四个4H 所用的时间为t 2。不计空气阻力,则21 t t 满足() A .1<21t t <2 B .2<21 t t <3 C .3<21t t <4 D .4<21t t <5 25. (卷二)(2)汽车以某一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司机忽然发现前方有一警示牌立即刹车。从刹车系统稳定工作开始计时,已知汽车第1s 内的位移为24m ,第4s 内的位移为1m 。求汽车刹车系统稳定工开始计时的速度大小及此后的加速度大小。 二、力与平衡 16.(卷二)物块在轻绳的拉动下沿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向上匀速运动,轻绳与斜面平行。已知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重力加速度取10m/s 2。若轻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1500N ,则物块的质量最大为() A .150kg B .1003kg C .200kg D .2003kg 16.(卷三)用卡车运输质量为m 的匀质圆筒状工件,为使工件保持固定,将其置于 两光滑斜面之间,如图所示。两斜面I 、Ⅱ固定在车上,倾角分别为30°和60°。重力加速度为g 。当卡车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时,圆筒对斜面I 、Ⅱ压力的大小分别为F 1、F 2,则() A .1233= =F mg F mg , B .1233==F mg F mg , C .121 3== 2F mg F mg , D .1231==2 F mg F mg ,

19.(卷一)如图,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N。另一端与斜面上的物 块M相连,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向左的拉力 缓慢拉动N,直至悬挂N的细绳与竖直方向成45°。已 知M始终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 A.水平拉力的大小可能保持不变 B.M所受细绳的拉力大小一定一直增加 C.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一直增加 D.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可能先减小后增加 三、牛顿运动定律 20.(卷三)如图(a),物块和木板叠放在实验台上,木板与实验台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物块用一不可伸长的细绳与固定在实验台上的力传感器相连,细绳水平。t=0时,木板开始受到水平外力F的作用,在t=4s时 撤去外力。细绳对物块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 系如图(b)所示,木板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 图(c)所示。重力加速度取g=10m/s2。由题给数 据可以得出() A.木板的质量为1kgB.2s~4s内,力F的大小为 C.0~2s内,力F的大小保持不变D.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四、曲线与天体 19.(卷二)如图(a),在跳台滑雪比赛中,运动员在空中滑翔时身体的姿态会影响其下落的速度和滑翔的距离。某运动员先后两次从同一跳台 起跳,每次都从离开跳台开始计时,用v表示他在竖直方向 的速度,其v-t图像如图(b)所示,t1和t2是他落在倾斜雪 道上的时刻。() A.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比第一次的小 B.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比第一次的大 C.第一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平均加速度比第一次 的大 D.竖直方向速度大小为v1时,第二次滑翔在竖直方向上所受阻力比第一次的大

2020高考物理运动学专题练习

直线运动规律及追及问题 一 、 例题 例题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m/s ,1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 ,在这1s 内该物体的 ( ) 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 B.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 析:同向时2201/6/14 10s m s m t v v a t =-=-= m m t v v s t 71210 4201=?+=?+= 反向时2202/14/14 10s m s m t v v a t -=--=-= m m t v v s t 312 10 4202-=?-=?+= 式中负号表示方向跟规定正方向相反 答案:A 、D 例题2: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快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 ( ) A 在时刻t 2以及时刻t 5两木块速度相同 B 在时刻t1两木块速度相同 C 在时刻t 3和时刻t 4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 D 在时刻t 4和时刻t 5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 解析:首先由图看出:上边那个物体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可以判定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边那个物体很明显地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t 2及t 3时刻两物体位置相同,说明这段时间内它们的位移相等,因此其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相等,这个中间时刻显然在t 3、t 4之间 答案:C 例题3 一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10m 高的平台上跃起,举双臂直立身体离开台面,此时中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0.45m 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从离开跳 台到手触水面,他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是多少?(g 取10m/s 2 结果保留两位数字) 解析:根据题意计算时,可以把运动员的全部质量集中在重心的一个质点,且忽略其水平方向 的运动,因此运动员做的是竖直上抛运动,由g v h 22 0=可求出刚离开台面时的速 度 t 1 t 2 t 3 t 4 t 5 t 6 t 7 t 1 t 2 t 3 t 4 t 5 t 6 t 7

2020年全国100所名校高考物理一模试卷

2020年全国100所名校高考物理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8分) 1.(6分)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许多科学家大胆猜想。勇于质疑,获得了正确的科学认知,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下列叙述符合物理史实的是() A.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并精确地测出电子的电荷量 B.玻尔把量子观念引入到原子理论中,完全否定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导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 D.康普顿受到光子理论的启发,以类比的方法大胆提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 2.(6分)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一个光滑弧形槽静止放在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弧形槽底端与水平面相切,让一个物块从槽上高h处由静止开始下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沿槽下滑的过程中,物块的机械能守恒 B.物块沿槽下滑的过程中,物块与槽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C.从物块压缩弹簧到被弹开的过程中,弹簧对物块的冲量等于零 D.物块第一次被反弹后一定不能再次回到槽上高h处 3.(6分)如图所示,MON是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直角支架,小球p和q通过一根轻绳连接且它们都套在支架上。对p球施加一个沿ON杆水平向右的拉力F,使q球缓慢上升,则此过程中() A.力F增大B.力F减小 C.p球受到的支持力增大D.p球受到的支持力减小 4.(6分)如图所示,一滑块从固定斜面上匀速下滑,用t表示下落时间、s表示下滑位移、E k表示滑块的动能、E p表示滑块势能、E表示滑块机械能,取斜面底为零势面,如图中物理量关系正确的是()

A.B. C.D. 5.(6分)已知长直导线中电流I产生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分布规律是B=k(k为常数,r为某点到直导线的距离)。如图所示,在同一平面内有两根互相平行的长直导线甲和乙,两导线通有大小分别为2I和I且方向相反的电流,O点到两导线的距离相等。现测得O点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则甲导线单位长度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 A.B.C.D. 6.(6分)如图所示,分别在M、N两点固定放置带电荷量分别为+Q和﹣q(Q>q)的点电荷,以MN连线的中点O为圆心的圆周上有A、B、C、D四点。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A点的电场强度小于B点的电场强度 B.C点的电场强度方向跟D点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同 C.A、C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A、D两点间的电势差 D.试探电荷+q在A点的电势能大于在B点的电势能 7.(6分)如图所示,一个匝数n=1000匝、边长l=20cm、电阻r=1Ω的正方形线圈,在线圈内存在面积S =0.03m2的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垂直于线圈所在平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B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B=0.15t(T)。电阻R与电容器C并联后接在线圈两端,电阻R=2Ω,电容C=30μ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历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历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牛顿运动定律选择题 08年高考全国I理综 15.如图,一辆有动力驱动的小车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小车上,右端与一小球相连,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球与小车相对静 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若忽略小球与小车间的 摩擦力,则在此段时间内小车可能是AD A.向右做加速运动 B.向右做减速运动 C.向左做加速运动 D.向左做减速运动 08年高考全国II理综 16.如图,一固定斜面上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物块A和B紧 挨着匀速下滑,A与B的接触面光滑。已知A与斜面之间 的动摩擦因数是B与斜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2倍,斜面倾 角为α。B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A A. 2 tan 3 α B. 2 cot .3 α C. tanαD.cotα 08年高考全国II理综 18.如图,一很长的、不可伸长的柔软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绳 两端各系一小球a和b。a球质量为m,静置于地面;b球质量为 3m,用手托往,高度为h,此时轻绳刚好拉紧。从静止开始释放 b后,a可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B A.h B.1.5h C.2h D.2.5h 08年高考北京卷理综 20.有一些问题你可能不会求解,但是你仍有可能对这些问题的解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和判断。例如从解的物理量单位,解随某些已知量变化的趋势,解在一跸特殊条件下的结果等方面进

行分析,并与预期结果、实验结论等进行比较,从而判断解的合理性或正确性。 举例如下:如图所示。质量为M 、倾角为θ的滑块A 放于水平地面上。把质量为m 的滑块 B 放在A 的斜面上。忽略一切摩擦,有人求得B 相对地面的加 速度a=2 sin sin M m g M m θθ++,式中g 为重力加速度。 对于上述解,某同学首先分析了等号右侧量的单位,没发现问题。他进一步利用特殊条件对该解做了如下四项分析和判断,所得结论都是“解可能是对的”。但是,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指出该项。D A. 当θ?时,该解给出a=0,这符合常识,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B. 当θ=90?时,该解给出a=g,这符合实验结论,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C. 当M ≥m 时,该解给出a=gsin θ,这符合预期的结果,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D. 当m ≥M 时,该解给出a=sin B θ,这符合预期的结果,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08年高考山东卷理综 19.直升机悬停在空中向地面投放装有救灾物资的箱子,如图所 示。设投放初速度为零.箱子所受的空气阻力与箱子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且运动过程中箱子始终保持图示姿态。在箱子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箱内物体对箱子底部始终没有压力 B.箱子刚从飞机上投下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最大 C.箱子接近地面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比刚投下时大 D.若下落距离足够长,箱内物体有可能不受底部支持力而“飘起来” 08年高考宁夏卷理综 20.一有固定斜面的小车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球通 过细绳与车顶相连。小球某时刻正处于图示状态。设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N ,细绳对小球的拉力为T ,关于此时刻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高三物理复习〈运动学〉测试题

1.(07北京理综18)图示为高速摄影机拍摄到的子弹穿透苹果瞬间的照片.该照片经放大后分析出,在曝光时间内,子弹 影像前后错开的距离约为子弹长度的1%~2%.已知子弹飞 行速度约为500 m/s,由此可估算出这幅照片的曝光时间最 接近() A.10-3 s B.10-6 s C.10-9 s D.10-12 s 2.(1)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将以下步骤的代号按合理顺序填空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 (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 (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 (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重量适当的钩码; (D)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E)将平板一端抬高,轻推小车,使小车恰能在平板上作匀速运动; (F)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G)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两三次. (2)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所 记录的纸带来研究做匀变速 直线运动小车的运动情况, 实验中获得一条纸带,如图 三所示,其中两相邻计数点 间有四个点未画出。已知所 用电源的频率为50H Z,则打A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 A=_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m/s2。(结果要求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如右图所示,甲、乙两个同学在平直跑道上练习“4×100m” 接力,他们在奔跑时具有相同的最大速度。乙从静止开始全力奔跑需跑出25m才能达到最大速度,这一过程可视为匀变速运动。现在甲手持接力棒以最大速度向乙奔来,乙在接力区伺机全力奔出。若要 求乙接棒时奔跑速度达到最大速度的80%,试求: ⑴乙在接力区须奔跑多少距离? ⑵乙应在距离甲多远处时起跑?5.(07全国卷Ⅰ23)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 持9 m/s 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 m 处作了标记,并以v=9 m/s 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 m.求: (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 a. (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6.(08·四川理综·23)A、B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B车在A车前84 m 处时,B 车速度为 4 m/s,且以2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车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车一直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12 s后两车相遇.问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如图所示,直线MN表示一条平直公路,甲、乙两辆汽车原来停在A、B两处, A、B间的距离为85m,现甲车先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1=2.5m/s2, 甲车运动 6.0s时,乙车立即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2=5.0m/s2,求两 辆汽车相遇处距A处的距离. 8.火车A以速度v1匀速行驶,司机发现正前方同一轨道上相距s处有另一火车B沿同方向以速度v2(对地,且v2小于v1)做匀速运动,A车司机立即以加速度(绝对值)a紧急刹车,为使两车不相撞,a应满足什么条件?

★试卷3套汇总★淄博市名校2020年高考物理考试试题

2019-2020学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型冠状病毒防疫期间,医用一次性口罩是必备的呼吸防护用品,口罩的核心材料是中间一层熔喷无纺布。为了提高过滤效果必须在熔喷无纺布上进行重要的驻极处理,就是在熔喷无纺布上加入静电荷。利用电荷的静电力作用捕集尘粒,称为静电吸引沉积,静电吸附效果直接影响着口罩的使用寿命。根据这些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医用一次性口罩可以进行高温蒸汽消毒再使用效果会更好 B .医用一次性口罩可以防护天然放射现象中放射出的α、β和γ射线 C .在防控期间口罩出现严重紧缺,为了节约资源刚用完的医用一次性口罩可以及时清洗晒干后使用 D .防疫期间不法分子为了谋取暴利,制造销售假冒医用一次性驻极口罩,除了从专业技术上鉴定外,还可以用口罩能否吸附轻小纸屑来判断真假 2.如图甲所示,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个N=10匝的闭合矩形线圈绕轴匀速转动,转轴O 1O 2直于磁场方向,线圈电阻为5Ω。从图甲所示位置开始计时,通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 ) A .线圈转动一圈的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210Q π= B .在0.2s t =时,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为零,且电流方向发生改变 C .所产生的交变电流感应电动势的瞬时表达式为10cos(5)e t ππ= D .线圈从图示位置转过90o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率最大 3.某同学投篮时将篮球从同一位置斜向上抛出,其中有两次篮球垂直撞在竖直放置的篮板上,篮球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关于篮球从抛出到撞击篮板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次在空中的时间可能相等 B .两次碰的篮板的速度一定相等 C .两次抛出的初速度竖直分量可能相等 D .两次抛出的初动能可能相等 4.如右图所示,在一真空区域中,AB 、CD 是圆O 的两条直径,在A 、B 两点上各放置一个电荷量为+Q

高考物理热力学综合题

1.根据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冰箱的工作过程表明,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递 B.空调机在制冷过程中,从室内吸收的热量少于向室外放出的热量 C.科技的进步可以使内燃机成为单一的热源热机 D.对能源的过度消耗使自然界的能量不断减少,形成“能源危机” 【答案】AB 【考点】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 【解析】在外界帮助的情况下,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递,A 对;空调在制冷时,把室内的热量向室外释放,需要消耗电能,同时产生热量,所以向室外放出的热量大于从室内吸收的热量,B 对;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内燃机不可能成为单一热源的热机,C 错;因为自然界的能量是守恒的,能源的消耗并不会使自然界的总能量减少,D 错。 2.液体与固体具有的相同特点是 (A)都具有确定的形状(B)体积都不易被压缩 (C)物质分子的位置都确定(D)物质分子都在固定位置附近振动 答案:B 解析:液体与固体具有的相同特点是体积都不易被压缩,选项B正确。 3.已知湖水深度为20m,湖底水温为4℃,水面温度为17℃,大气压强为1.0×105Pa。当一气泡从湖底缓慢升到水面时,其体积约为原来的(取g=10m/s2,ρ=1.0×103kg/m3) (A)12.8倍(B)8.5倍(C)3.1倍(D)2.1倍 答案:C 解析:湖底压强大约为3个大气压,由气体状态方程,当一气泡从湖底缓慢升到水面时,其体积约为原来的3.1倍,选项C正确。 4. 图6为某同学设计的喷水装置,内部装有2L水,上部密封1atm的空气0.5L,保持阀门关闭,再充入1atm的空气0.1L,设在所有过程中空可看作理想气体,且温度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充气后,密封气体压强增加 B.充气后,密封气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增加 C.打开阀门后,密封气体对外界做正功 D.打开阀门后,不再充气也能把水喷光 【答案】AB 【考点】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 【解析】在外界帮助的情况下,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递,A 对;空调在制冷时,把室内的热量向室外释放,需要消耗电能,同时产生热量,所以向室外放出的热量大于从室内吸收的热量,B 对;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内燃机不可能成为单一热源的热机,C 错;因为自然界的能量是守恒的,能源的消耗并不会使自然界的总能量减少,D 错。 5.A.[选修3-3](12分)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依次经过状态B、C和D后再回到状态A。其中,和为等温过程,和为绝热过程(气体与外界无热量交换)。这就是著名的“卡诺循环”。

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详解)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 2011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详解) 功和能 1.(2011年高考·江苏理综卷)如图所示,演员正在进行杂技表演。由图可估算出他将一只鸡蛋抛出的过程中对鸡蛋所做的功最接近于 A .0.3J B .3J C .30J D .300J 1.A 解析:生活经验告诉我们:10个鸡蛋大约1斤即0.5kg ,则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0.5 0.0510 m kg = =,鸡蛋大约能抛高度h =0.6m ,则做功约为W=mgh =0.05×10×0.6J=0.3J ,A 正确。 2.(2011年高考·海南理综卷)一物体自t =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在0~6s 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m B .在0~6s 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m C .在0~4s 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m/s D .在5~6s 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负功 v/m ·s -1 10

2.BC 解析:在0~5s,物体向正向运动,5~6s向负向运动,故5s末离出发点最远,A错;由面积法求出0~5s的位移s1=35m, 5~6s的位移s2=-5m,总路程为:40m,B对;由面积法求出0~4s的位移s=30m,平度速度为:v=s/t=7.5m/s C对;由图像知5~6s过程物体加速,合力和位移同向,合力做正功,D错 3.(2011年高考·四川理综卷)如图是“神舟”系列航天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的示意图,假定其过程可简化为:打开降落伞一段时间后,整个装置匀速下降,为确保安全着陆,需点燃返回舱的缓冲火箭,在火箭喷气过程中返回舱做减速直线运动,则 A.火箭开始喷气瞬间伞绳对返回舱的拉力变小B.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减速的主要原因是空气阻力 C.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所受合外力可能做正功D.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 3.A 解析:在火箭喷气过程中返回舱做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上,返回舱处于超重状态,动能减小,返回舱所受合外力做负功,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减速的主要原因是缓冲火箭向下喷气而获得向上的反冲力。火箭开始喷气前匀速下降拉力等于重力减去返回舱受到的空气阻力,火箭开始喷气瞬间反冲力直接对返回舱作用因而伞绳对返回舱的拉力变小。 4.(2011年高考·全国卷新课标版)一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受到一恒力作用。此后,该质点的动能可能 A.一直增大 B.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 C.先逐渐增大至某一最大值,再逐渐减小 D.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 4.ABD 解析:当恒力方向与速度在一条直线上,质点的动能可能一直增大,也可能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当恒力方向与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质点的动能可能一直增大,也可能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所以正确答案是ABD。

高中物理运动学测精彩试题(附答题卷和问题详解)

运动学测试(附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5分×12=60分) 1. 一物体以初速度0v 、加速度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物体从t 时刻起,加速度a 逐渐减小至零,则物体从t 时刻开始 ( ) A.速度开始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 B.速度继续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 C.速度一直增大 D.位移继续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 2.某人欲估算飞机着陆时的速度,他假设飞机停止运动前在平直跑道上做匀减速运动,飞机在跑道上滑行的距离为x ,从着陆到停下来所用的时间为t ,则飞机着陆时的速度为( ) A.x t B.2x t C.x 2t D.x t 到2x t 之间的某个值 3.2009年7月16日,中国海军第三批护航编队16日已从某军港启航,于7月30日抵达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如图1-1-1所示,此次护航从启航,经东海、海峡、南海、马六甲海峡,穿越印度洋到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总航程五千多海里.关于此次护航,下列说确的是( ) A .当研究护航舰艇的运行轨迹时,可以将其看做质点 B .“五千多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位移 C .“五千多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路程 D .根据题中数据我们可以求得此次航行的平均速度 4.一质点沿直线Ox 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 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 =5+2t 3(m),它的速度随时间t 变化关系为v =6t 2(m/s).该质点在t =0到t =2 s 间的平均速度和t =2 s 到t =3 s 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 ) A .12 m/s ,39 m/s B .8 m/s ,38 m/s C .12 m/s ,19.5 m/s D .8 m/s ,12 m/s 5. 机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速超过100 km/h 时,应当与同车道前车保持100 m 以上的距离.从驾驶员看见某一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时间里,汽车仍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反应距离);从采取制动动作到车完全停止的时间里,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如表所示给出了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的部分数据.如果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一定,路面情况相同 A .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1.5 s B .汽车制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 2 C .表中Y 为49 D .表中X 为32 6. 在某可看做直线的高速公路旁安装有雷达探速仪,可以精确抓拍超速的汽车,以及测量汽车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若B 为测速仪,A 为汽车,两者相距345 m ,此时刻B 发出超声波,同时A 由于紧急情况而急刹车,当B 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A 恰好停止,且此时A 、B 相距325 m ,已知声速为340 m/s ,则汽车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 ) A. 20 m/s 2 B. 10 m/s 2 C. 5 m/s 2 D. 1 m/s 2 7.一人看到闪电12.3 s 后又听到雷声.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30 m/s ~340 m/s ,光速为3×108 m/s ,于是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为4.1 km.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可以判断( ) A .这种估算方法是错误的,不可采用 B .这种估算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与观察者间的距离 C .这种估算方法没有考虑光的传播时间,结果误差很大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物理卷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物理卷(三) 高考第一轮总复习用卷(新课标) 第三单元牛顿运动定律(90分钟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经研究发现,汽车加速度的变化情况将影响乘客的舒适度,即车加速或者减速的加速度越小,车内的乘客就会感觉越舒适;车加速或减速的加速度越大,乘客就感觉越不舒适.若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来表示加速度变化的快慢,则该物理量的单位是( ) A.m/s B.m/s2 C.m/s3 D.m2/s 2.下列对运动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急刹车时,车上的乘客由于惯性一样大,所以倾倒的方向都相同 B.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是由于物体的质量大,惯性也就大的缘故 C.在拉力作用下,车能匀速前进;撤去拉力,小车会停下来,所以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向上抛出的物体,由于惯性,所以向上运动,以后由于重力作用,惯性变小,所以速度也越来越小 3.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下列有关说法符合物理学发展事实的是( ) A..亚里士多德提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是没有事实依据凭空猜想出来的 B.牛顿通过大量的实验验证了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性 C.伽利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惯性定律 D.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推理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4.如图所示,跳水运动员最后踏板的过程可以简化为下述模型:运动员从高处落到处于自然状态的跳板上,随跳板一同向下做变速运动到达最低点,然后随跳板反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达到最低点后运动员能被弹起,是因为跳板对他的作用力大于他对跳板的作用力 B.运动员与跳板接触的全过程中既有超重状态又有失重状态C.达到最低点后运动员能被弹起,是因为运动员处于失重状态D.运动员把跳板压到最低点时,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5.为了节省能量,某商场安装了智能化的电动扶梯,无人乘行时,扶梯运转得很慢;有人站上扶梯时,它会先慢慢加速,再匀速运转,一顾客乘扶梯上楼,恰好经历了这两个过程,如图所示.则 在顾客乘扶梯上楼的整个过程中,该顾客( ) A.始终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B.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C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左下方,再竖直向下 D.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右下方,再竖直向下 6.直升机悬停在空中向地面投放装有救灾物资的箱子,如图所示, 设投放初速度为零,箱子所受的空气阻力与箱子下落速度的平方 成正比,且运动过程中箱子始终保持图示姿 态,则在箱子下落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箱内货物对箱子底部始终没有压力 B.箱子刚从飞机上投下时,箱内货物受到的支持力最大 C.若下落距离足够长,箱内货物有可能不受底部支持力而“飘 起来” D.箱子接近地面时,箱内货物受到的支持力比刚投下时大 7.如图甲所示,用n条相同材料制成的橡皮条彼此平行地沿水平 方向拉一质量为m的物块,改变橡皮条条数进行多次实验,保证 每次橡皮条的伸长量均相同,则物块的加速度a与所用橡皮条的 数目n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若将水平面换成更为粗糙的水平面, 再重复做这个实验,则图乙中直线与水平轴线间的夹角将( ) A.变小 B.不变 C.变大 D.与水平面的材料有关 8如图所示,一条足够长的浅色水平传送带自左向右匀速运行, 现将一个木炭包无初速地放在传送带的最左端,木炭包在传送带 上将会留下一段黑色的径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黑色的径迹将出现在木炭包的左侧 B.其他因素不变,木炭包的质量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 C.其他因素不变,传送带运动的速度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 D.其他因素不变,木炭包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越大,径迹 的长度越短 9.如图甲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t=0时刻, 将一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接触弹 簧并将弹簧压缩至最低点(形变在弹性限度内),然后又被弹起离 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又下落,如此反复,通过安装在弹簧 下端的压力传感器测出该过程中弹簧弹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 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1时刻小球的速度最大 B t2时刻小球的速度最大 C t l~t2这段时间内,小球的加速度一直增大 D.t1~t2这段时间内,小球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10.质量为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图中两条直线分 别表示物体受水平拉力和不受水平拉力两种情况下的v-t图 象.已知拉力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g取10 m/s2,则下列判断 正确的是( ) A.图线1表示的是物体不受拉力时的运动情况 B.图线2表示物体的加速度为0. 83 m/s2 C.物体滑动时所受的摩擦力为N D.水平拉力的大小为 N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1.(6分)冬奥会期间,某探究小组为了测量运动员的滑雪板在 水平雪面上正常滑行时,板面与雪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他利用数 码相机的连拍功能,得到了一张运动员的组合照片,如图所示, 已知滑雪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是160 cm,相机的连拍周期是, g取10 m/s2,则: (1)运动员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 (2)板面与雪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大小为. 12.(9分)图甲所示为“用DIS研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的实验装置图,A为带有位移传感器发射器的小车,B为若干规格 相同的钩码.实验中,用钩码的重力大小替代小车所受拉力大小, 摩擦阻力不计, (1)为了研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中应该保持 不变. (2)改变钩码的个数N,测得相应的小车加速度,数据见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纸中画出小车的加速度a与钩 码个数N的关系图线。 (3)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由已知数据可得小车的加速度a与 它所受拉力F的定量关系式为:。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5分.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 说明、方程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 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 (10分)吴菊萍徒手勇救小妞妞,被誉为“最美妈妈”.设妞

2020最新高考物理热学讲解与解析

选修3-3 第一章热学 第1讲分子支理论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 图1-1-4 1.(2020·广东,13) (1)远古时代,取火是一件困难的事,火一般产生于雷击或磷的自燃.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出现了“钻木取火”等方法.“钻木取火” 是通过________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把________转变成内能. (2)某同学做了一个小实验:先把空的烧瓶放入冰箱冷冻,一小时后取出烧瓶, 并迅速把一个气球紧密地套在瓶颈上,然后将烧瓶放进盛满热水的烧杯里,气球逐渐膨胀起来,如图1-1-4.这是因为烧瓶里的气体吸收了水的________,温度________,体积________. 解析:(1)热力学第一定律是对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种表述方式.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热能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也可以与机械能或其他能量相互转换,在传递和转换过程中,能量的总值不变.所以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内能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高温到低温),使物体的温度升高; 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压强保持不变时,它的体积V随温度T线性地变化.所以从冰箱里拿出的烧瓶中的空气(低温)吸收水(高温)的热量温度升高,体积增大. 答案:(1)做功机械能(2)热量升高增大 2.(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一般是________ m.能说明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实验事实有________(举一例即可).在两分子间的距离由r0(此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相互平衡,分子作用力为零)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分子力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填“逐渐增大”“逐渐减小”“先增大后减小”“先减小后增大”). (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增大气体体积,气 体压强将如何变化?请你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加以解释.如果在此过程中气体对外界做了900 J的功,则此过程中气体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放出

2020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普通高校招生考试 精品

θ F 2020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试题汇编-相互作用 1(2020安徽第1题).一质量为m 的物块恰好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现对物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 ,如图所示。则物块 A .仍处于静止状态 B .沿斜面加速下滑 C .受到的摩擦力不便 D .受到的合外力增大 答案:A 解析:由于质量为m 的物块恰好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说明斜面对物块的作用力与物块的重力平衡,斜面与物块的动摩擦因数μ=tan θ。对物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 ,使得合力仍然为零,故物块仍处于静止状态,A 正确,B 、D 错误。摩擦力由mg sin θ增大到(F +mg )sin θ,C 错误。 2(2020海南第4题).如图,墙上有两个钉子a 和b,它们的连 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两者的高度差为l 。一条不可伸长 的轻质细绳一端固定于a 点,另一端跨过光滑钉子b 悬挂一质量 为m1的重物。在绳子距a 端2 l 得c 点有一固定绳圈。若绳圈上悬挂质量为m2的钩码,平衡后绳的ac 段正好水平,则重物和钩 码的质量比12 m m 为 A.5 B. 2 C. 52 D.2 解析:平衡后设绳的BC 段与水平方向成α角,则:tan 2,sin 5 αα== 对节点C 分析三力平衡,在竖直方向上有:21sin m g m g α=得:1215sin 2 m m α==,选C 3 (广东第16题).如图5所示的水平面上,橡皮绳一端固定,另一端连 接两根弹簧,连接点P 在F 1、F 2和F 3三力作用下保持静止。下列判断正 确的是 A. F 1 > F 2> F 3 B. F 3 > F 1> F 2 C. F 2> F 3 > F 1 D. F 3> F 2 > F 1 4(北京理综第18题).“蹦极”就是跳跃者把一 端固定的长弹性绳绑在踝关节等处,从几十米高 处跳下的一种极限运动。某人做蹦极运动,所受 绳子拉力F 的大小随时间t 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将蹦极过程近似为在竖直方向的运动,重力加速 度为g 。据图可知,此人在蹦极过程中最大加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