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温庭筠、韦庄)学案
(完整版)韦庄菩萨蛮教学设计

(完整版)韦庄菩萨蛮教学设计(完整版)韦庄《菩萨蛮》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诗词作品名为《菩萨蛮》。
本课主要内容涵盖了诗词的朗读、理解、赏析和背诵。
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朗读诗词,理解诗意,感受诗词的音乐美和韵律美;2. 分析诗词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3. 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4. 背诵并默写诗词。
二、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理解诗意,感受诗词的音乐美和韵律美;2. 分析诗词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 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4. 背诵并默写诗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领悟诗词意境,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背诵并默写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春天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
2. 朗读诗词(5分钟)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词,注意停顿、重音和语调,感受诗词的音乐美和韵律美。
3. 理解诗意(10分钟)讲述诗词的背景,解释生词难句,分析诗词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领悟诗词的主题。
4. 赏析诗词(10分钟)分析诗词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5. 感悟作者思想感情(5分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6. 背诵与默写(5分钟)指导学生背诵诗词,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然后进行默写练习。
7. 课堂小结(3分钟)六、板书设计1. 诗词题目:《菩萨蛮》2. 诗词结构:起、承、转、合3. 诗词意象:春天的美景、作者的情感4. 诗词特色:音乐美、韵律美、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将《菩萨蛮》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其中的生词难句。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教案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教案一、学习目标1、鉴赏诗歌2、感知“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艺术风格二、相关知识链接1、花间词派: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
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
2、(1)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双眼明秋水润。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2)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宋)欧阳修《诉衷情》(3)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宋)阮阅《眼儿媚》(4)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宋)王观《卜算子》(5)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上的痣一点。
——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3、(1)云鬓半偏新睡觉(jué),花冠不整下堂来。
——(唐)白居易《长恨歌》(2)有个女孩名叫婉君,明眸如水绿鬓如云。
——琼瑶《婉君》(3)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杜牧《阿房宫赋》(4)螓(qín)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三、诱思导学1、整体感知,在这首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3、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绮丽香艳、婉约柔媚”这一风格的认识。
四、课堂检测1、词,又称()()等,滥觞于(),兴盛于(),主要有()和()两个大的流派。
2、温庭筠,字(),()派之开山鼻祖,与()并称“温李”。
五、拓展阅读谒金门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ruó)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1)试分析“皱”字的好处。
(2)试比较本词与温词《菩萨蛮》的异同。
教学过程:(一)导入为什么要学习古典诗歌?明确: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腹有诗书气自华”,途径——鉴赏。
开山鼻祖,奠定了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三)切入诗歌1、结合小注,自读。
提醒注意:一个词语有几种不同的注解,诗无达诂。
以小注②“小山”为例,结合导学案二—2分析证明此处理解为“眉”更好。
菩萨蛮温庭筠优质课教案

菩萨蛮温庭筠优质课教案一、教案背景《菩萨蛮》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创作的一首优秀诗歌作品,以其唯美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而闻名。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爱情的追求和渴望,以及对于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通过学习和解析这首诗,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对于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菩萨蛮》的背景和作者温庭筠的创作背景;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于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4.通过欣赏和解析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1.理解《菩萨蛮》的意境和情感;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3.掌握诗歌的主题和思想。
四、教学准备1.教材:《菩萨蛮》诗歌原文;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3.诗歌解析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唐代的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重要作家;2.提问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欣赏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诗歌背景介绍(15分钟)1.简要介绍《菩萨蛮》的作者温庭筠,以及他在唐代文学中的地位和贡献;2.讲解《菩萨蛮》的创作背景和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第三步:诗歌欣赏(20分钟)1.教师朗读《菩萨蛮》的诗歌原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分段解读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3.与学生一起讨论诗歌中的重要词句和意象,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第四步:诗歌分析(30分钟)1.分组讨论,学生自主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艺术特点;3.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全班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五步:诗歌创作(25分钟)1.鼓励学生根据《菩萨蛮》的主题和情感,进行诗歌创作;2.学生可以选择自由创作,也可以参考《菩萨蛮》的意象和表达方式进行模仿创作;3.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菩萨蛮》(温庭筠)《菩萨蛮》(韦庄)学生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同学们可以通过对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和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的学习,用心体会温词和韦词以上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
一、导入
唐五代是词萌芽、成熟而发展的重要阶段。温庭筠以其大力创作和卓越成就,奠定了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类型和美学厩采。一般说来,温庭筠词意象绵密,富艳精工;韦庄词疏朗秀美,明白晓畅;冯延已词善于以阔大境界、层进手法写柔情,从丽营造出一种浩浩莽莽的意境。李璟和孝煜以文雅的词风来表现深广的忧患意识,为词体注入个人和家国之感,拓展了词的艺术境界,开掘了词的抒情深度;朴素的语言和杰出的白描功夫,形成了他们“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的艺术风格。唐五代词的美学理想和表现特征,直接启迪了北宋词。这个专题,我们将学习唐五代词,今天我们学习温庭筠和韦庄的两首《菩萨蛮》。
二、朗读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三、初步感受诗和词的区别,了解有关词的文学常识
1、学生总结感性认识
三、了解作者
韦庄(约836-910)五代前蜀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韦应物四世孙。广明二年(881)在长安应举,适值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未能脱走,第二年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12年后再试及第,任校书郎。天佑四年(907)作为西蜀王建掌书记的韦庄劝王建称帝建西蜀,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终于蜀,谥文清。曾居成都浣花溪畔杜甫草堂旧址,后人又称“韦浣花”。诗多忧时伤乱之作,怀古感旧,缘情而发。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为其代表作,人称“秦妇吟秀才”。其词尤具特色,内容虽不外男女欢爱、离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感,感情真挚,笔调清新,多用白描手法,是“花间词人”中的代表作家。与温庭筠齐名。
最新整理韦庄《菩萨蛮》教案(优秀篇)

最新整理韦庄《菩萨蛮》教案(优秀篇)韦庄《菩萨蛮》教案一教学目的:1、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的语言特点。
2、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3、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4、了解这首词赞美江南,同时借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也反衬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之意的思想。
教学重点:1、熟读背诵这首诗,简要了解韦庄。
2、鉴赏这首诗似直而纡的表达艺术。
教学难点:1、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2、了解这首词赞美江南,同时借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也反衬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之意的思想。
第一节一、导入:初中时我们曾学过白居易的《忆江南》,请同学背诵这首词。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这是白居易赞美江南的诗句,今天我们来学习韦庄的一篇赞美江南的词作《菩萨蛮》。
二、诗人及背景介绍:1、韦庄: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
唐代诗人韦应物四世孙。
韦庄生活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再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
59岁举进士,72岁帮助王建创建“前蜀”小朝廷,并任礼部侍郎同平章事。
他的诗词都很著名,因有反映黄巢义军攻入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
在诗坛上与温庭筠其齐名,并称为“温韦”,是“花间派”词人的代表作家,著有《浣花集》。
2、花间派: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共五百首词,编成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
花间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还有极少部分是咏史征戍、行旅写景。
菩萨蛮教案温庭筠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教案温庭筠菩萨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教材第四章“唐五代·词”,具体为温庭筠的《菩萨蛮》。
详细内容包括词的背景知识、词牌介绍、词作内容解析、意象赏析、修辞手法探究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菩萨蛮》的词牌特点,了解温庭筠的词作风格。
2.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诗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方法,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和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菩萨蛮》中意象、修辞手法的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菩萨蛮》的词牌特点,掌握温庭筠的词作风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菩萨蛮》词作、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古代仕女图,引发学生对唐代美人的关注,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温庭筠及其词作,《菩萨蛮》词牌知识。
3. 诗词鉴赏:(1)朗读《菩萨蛮》,让学生初步感知词作的韵律美。
(2)分析词作中的意象,如“画楼西畔桂堂东”、“玉钩闲挂水晶帘”等。
(3)讲解词作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与《菩萨蛮》风格相近的词作,进行对比分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菩萨蛮》中的意象,并说明其作用。
(2)举例说明《菩萨蛮》中的修辞手法。
2. 答案:(1)意象作用:如“画楼西畔桂堂东”表现了环境的华丽;“玉钩闲挂水晶帘”展现了女子的娇羞。
(2)修辞手法:如“懒起画蛾眉”中的“懒”字,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女子倦怠的神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温庭筠的词作,了解唐代词坛风貌,提高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词作中意象的分析。
2. 修辞手法的讲解。
3. 课堂例题的选取与讲解。
4. 作业设计。
菩萨蛮(导学案)

《菩萨蛮》(韦庄) 1、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2、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 须断肠。”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课后作业 1、背诵默写两首《菩萨蛮》
2、搜集历代文人以女子形象来寄寓情感的诗词,并揣摩其情感。 3、搜集描写江南的诗词,体会其中作者的情感。 教后记
青州三中高二语文导学案
教学课题 《菩萨蛮》(温庭筠)、《菩萨蛮》(韦庄)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让学生能感受并说出两首词中的人物形象,并进一步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2、找出词中运用的表现手法,能让学生基本把握词中的白描和反衬手法,并能结合具体诗句 作一定的鉴赏。 3、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学习重点、难点: 1、通过分析,让学生能感受并说出两首词中的人物形象,并进一步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2、找出词中运用的表现手法,能让学生基本把握词中的白描和反衬手法,并能结合具体诗句 作一定的鉴赏。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赵玲玲 审核人 张佃霞 使用教师
落 实 是 成 功 的 保 证!
合作探究
《菩萨蛮》(温庭筠)
1、试结合词句分析,这首词中描写了什么样的生活情景?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 象?在这首词中,作者是如何表现人物形象的?
2、前人评价温词“意象绵密,富艳精工” ,请结合词句内容加以分析。
3、这是一首描写闺中女子的艳词,也有人说这首闺怨词中,词人有所寄寓,你认为词 人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课前预习
一、唐五代词 (一)花间词 所谓花间词派,因后蜀赵崇祚所选编的词集《花间集》得名。花间词是以唐词人 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共 18 人。 这些作者中温庭筠、皇甫松为晚唐人,其余多数为五代西蜀文人包括流寓、游宦者。 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花间词派的两种风格。 “温韦”并称。 (二)南唐词 南唐词是指以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和冯延巳为代表的词派。南唐词,特别是 后主李煜的词,与花间词相比,境界有所扩大。 二、知人论世: 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 教。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 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艺术成就远在晚唐 其他词人之上。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有些词在 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 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 , 《金荃集》 ,存词 70 余首。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此前曾漫游各地。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后入 蜀,为王建掌书记。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终于蜀。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 画意,词尤工。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 ,影响 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 ,著有《浣花集》
《菩萨蛮/温庭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

《菩萨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本册书我们学习了近三个单元的课程,学生已经通过前两个单元掌握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法,具备了自主鉴赏的能力。
本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入选的诗歌具有独特的韵律感和音乐美,通过朗读、吟咏可以感知优美的意境和内在的情感。
基于以上学情考虑,特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识:了解温庭筠及其词作风格;2、读:因声求气,反复吟诵,品味诗韵;3、赏:从考点切入鉴赏词作,理解本词的形象美,欣赏艺术手法并挖掘含蓄的内在情感;4、延:总结闺怨词的抒情特点。
【教学重点】从考点入手,自主赏析【教学难点】作者微露的深刻情感【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齐读韦庄的《菩萨蛮(其二)》。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似直而纡,似达而郁地抒发了思念家乡的悲情。
的确,思念是一种说不出的痛,今天就让我们把这份“痛”进行到底,走进一首在词坛与韦庄齐名的另一花间词派代表人物温庭筠的《菩萨蛮》。
二、学习目标:1、识:了解温庭筠及其词作风格;2、读:因声求气,反复吟诵,品味诗韵;3、赏:从考点切入鉴赏词作,理解本词的形象美,欣赏艺术手法并挖掘含蓄的内在情感;4、延:总结闺怨词的抒情特点。
三、识(一)识人:温庭筠(约812 —约866),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汉族,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
文思敏捷,八叉手而成八韵,有“温八叉”之称。
但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恨不得志。
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
有《花间集》遗存,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二)识词:1、《望江南》2、词作特点:都是文人贵族为歌台舞榭享乐生活需要而写。
绮筵公子、绣幌佳人眉眼传情,当筵唱歌,辞藻极尽软媚香艳之能事。
四、读:(一)初读:齐读(二)唱读:提前安排好一名学生学习唱词(三)再读:选一名学生读、齐读五、赏:如何才叫读懂一首诗歌?我们必须知道:写了什么?形象怎么写? 语言(炼字、炼句、风格)手法为什么写?情感学生分小组讨论,进行提问展示六、延:为何历代文人常用女子的意象作比喻?明确:在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中,夫妻的伦理关系和君臣的伦理关系,是相当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菩萨蛮(温庭筠、韦庄)
编制人:殷陈雪审核人:郑化伟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2、理解感悟词的美感和内在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
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鉴赏,理解感悟词的美感和内在情感
【学习要点】简介作者;赏析两首《菩萨蛮》,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文学常识积累】
1、词的简介
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最初称为“”、“曲子词”、“”、“诗余”等。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或“”,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词按字数分成三种,58字以内为,59—90字为,91字以上为。
2、简介花间词
所谓花间词派,因后蜀赵崇祚所选编的词集《花间集》得名。
花间词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
共18人。
这些作者中温庭筠、皇甫松为晚唐人,其余多数为五代西蜀文人包括流寓、游宦者。
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花间词派的两种风格。
“温韦”并称。
※【诗词鉴赏思路】
一看标题(题目往往提示以下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诗人情感、诗歌类型。
);二看作者(知人论世);三看注释(写作背景);四看意象(具体所指);五看情感(总体把握)。
※【自学引导】
问题1:1、在温庭筠的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具体分析在这首词中,作者是如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问题2:对比阅读韦庄的《菩萨蛮》,概括作者是怎样表现出江南“好”的?试作分析概括。
2、讨论交流:你是如何来理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句话的?
※【合作探究】
请比较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和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的不同的抒情特色。
※【归纳概括】
抒情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一)、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诗人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
如《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中“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 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憾人心。
(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借事抒情:如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2、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3、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托,寄托,借助;物,客观事物;言,表达;志,志向,志愿,思想,情感,哲理,等等。
简单地说,托物言志,就是借助具体外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4、借古讽今: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5、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即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
※【课堂练习】
温庭筠的菩萨蛮通篇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