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韦庄优质课一等奖

合集下载

菩萨蛮优质课课件

菩萨蛮优质课课件

写作背景
❖ 韦庄《菩萨蛮》共五首,是前后相呼应的组 词,本词是第二首。
❖ 黄巢起义后,藩镇混乱,韦庄避难江南长达 十年之久。本词即是他避乱江南时所作。
(1)好在景美
从视觉角度写:描绘春水
春水碧于天 色彩,突出水之清,水之
绿,令人心旷神怡。
江 (2)好在生活美

从听觉角度写:聆听着淅
画船听雨眠 沥的雨声,渐渐入眠,十
总结:
这首词描写了江 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 美,表现了诗人对江南 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 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 苦之感。
艺术特点
❖ 在谋篇布局上,上片开首两句与下片结尾两 句抒情,中间四句写景、写人。全词写得情 真意切,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1.语言疏朗秀美、明白晓畅。 ❖2.抒情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
菩萨蛮
韦庄
作者简介
韦庄(836年─910年),字 端己,杜陵(今中国陕西省长 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 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 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 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诗歌广泛地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 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为其代表作,人称 “秦妇吟秀才”。
其词尤具特色,内容不外男女欢爱、离 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乱离、思乡 怀旧之感,风格清新明朗,与温庭筠其并称 “温韦”,也是“花间词人”中的代表之一。
第二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第二首中心事件是观潮。词人不铺叙钱 塘江潮,却从山寺桂子写起。古籍载:杭州 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 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词 人借此引出观潮处郡亭,或离山寺不远;着 一“寻”字,便再现了三秋月夜赏桂的清幽, 更为江潮的汹涌出场作铺垫。悠然郡亭静卧, 看江潮澎湃,一为清静之境,一为壮阔之景, 这柔美与壮美两美齐来,真是其美无比。

韦庄《菩萨蛮》优质教案(2)

韦庄《菩萨蛮》优质教案(2)

韦庄《菩萨蛮》优质教案(2)3、江南确实是美啊,韦庄他多方面铺写江南之美,一气呵成,全力促成“游人只合江南老”理由,而且理由也非常让人信服。

那么“人人尽说江南好”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呢?明确:借他人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了江南的好处。

从别人口中道出江南好,游人留恋江南,合乎常情;但异地为客,不愿还乡,却似乎有悖常理,但也正因为如此,才更加体现了江南的好处。

4、教师出示PPT:韦庄词的特点“端己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意思:韦庄词表面显得直率,其实情意曲折;口吻看似通达,而内容其实沉郁,这正是词中最好的本词写了那么美的一幅江南春景图,有人说韦庄在表达赞美江南的情感,你同意吗?再次齐读词作,细细品悟。

要点:结合词人生平的际遇,领会到他表达情感时“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把怀念故土却欲归不得的情感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直率的话语中。

(教师补充背景介绍:韦庄是五代时期词人,45岁左右时,在长安应举,适逢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未能脱逃,第二年想尽办法终于逃到洛阳,后辗转浪游到江南,这首词是他浪游江南时的作品)分析:“人人尽说江南好”,这里我们要注意到的是他所写的“人人尽说”,这其间隐藏的意思是自己有没有认为江南好呢,自己并不一定认为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合”者,“应当”也,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

点评:韦庄的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念故土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直率的话中了。

分析:“未老莫还乡”有三层转折:①“还乡”,在江南美景中,诗人心灵深深牵念的是故乡。

②“莫还乡”,有叮咛嘱咐之意,不要返回故乡啊,表达出一种极为深婉而沉痛的情意。

③“未老”,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

点评:韦庄词似达而郁,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为什么不还乡?似乎有着更深层的原因。

五、深层探究1、讨论交流:你是如何来理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句话的?(学生自由发表看法,不设标准答案)从学生的讨论中也得出一个结论:江南好。

韦庄《菩萨蛮》优质教案

韦庄《菩萨蛮》优质教案

韦庄《菩萨蛮》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唐诗宋词》中的《菩萨蛮》。

详细内容包括词的背景介绍、词牌知识、词文朗读、词义解析、艺术特色分析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菩萨蛮》的背景知识,理解词的内涵,感受词人的情感。

2. 培养学生朗读、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分析《菩萨蛮》的艺术特色,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词义的理解与赏析,艺术特色分析。

重点:词的背景知识,朗读与鉴赏,艺术特色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韦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词人的兴趣。

2. 朗读:让学生齐读《菩萨蛮》,感受词的音韵美。

3. 背景介绍:讲解《菩萨蛮》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4. 逐句解析: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关键词语,深入理解词意。

5. 艺术特色分析:讨论《菩萨蛮》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6.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指导学生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菩萨蛮》2. 内容:背景知识朗读与鉴赏词义解析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菩萨蛮》。

(2)分析《菩萨蛮》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答案:(1)略。

(2)意象:如“画楼西畔桂堂东”等;修辞手法:如对仗、比拟等。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推荐阅读:韦庄的其他诗作。

(2)组织诗词鉴赏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学会用诗词表达情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词义解析2. 艺术特色分析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词义解析1. 生僻字的解释:对于词中出现的生僻字,如“画楼”、“桂堂”等,教师需详细解释其含义,确保学生理解正确。

2. 关键词的解读:如“画楼西畔桂堂东”,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画楼、桂堂的象征意义,以及诗句中的空间关系,从而揭示词人的情感内涵。

韦庄《菩萨蛮》教案(优秀篇

韦庄《菩萨蛮》教案(优秀篇

韦庄《菩萨蛮》教案(优秀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唐诗宋词》中的《菩萨蛮》,主要内容包括词作者韦庄的生平简介、创作背景,《菩萨蛮》的词牌特点,以及词的具体内容分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韦庄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掌握《菩萨蛮》的词牌特点。

2. 能够正确理解并背诵《菩萨蛮》,分析其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菩萨蛮》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重点:词的内容分析,以及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古风山水画,引导学生感受古人的审美情趣,进而引入韦庄的《菩萨蛮》。

2. 讲解:介绍韦庄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阐述《菩萨蛮》的词牌特点。

3. 朗读:带领学生朗读《菩萨蛮》,感受词的节奏和韵律。

4. 分析:详细解析词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类似的诗词,进行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菩萨蛮》的写作手法,创作一首小令。

六、板书设计1. 《菩萨蛮》教案2. 内容:韦庄生平《菩萨蛮》词牌特点词内容分析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菩萨蛮》的艺术特色,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这首词的理解。

艺术特色: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个人理解:《菩萨蛮》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无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菩萨蛮》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阅读其他韦庄的作品,进一步了解其创作风格,提高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菩萨蛮》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教学过程中的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菩萨蛮》的写作手法,创作一首小令。

菩萨蛮韦庄教学设计一等奖

菩萨蛮韦庄教学设计一等奖

菩萨蛮韦庄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了解辛弃疾及其作品,理解词句的内容、含义及主旨。

2、体会辛弃疾壮志难酬的爱国悲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菩萨蛮,词牌名,属小令。

“书江西造口壁”即诗人将这首词书写在江西造口的石壁上。

二、整体感知:1、作者: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省历城县人)。

从小生长在金兵占领地区。

其祖父辛赞,经常给予抗今复地、洗雪国耻的教育。

20岁那年,率领2000多人起义抗金,投奔耿京为首的农民义军,为耿京掌书记。

后归南宋,曾任建康符(今江苏省南京市)通判,知滁州(今安徽省滁县),提点江西刑狱,湖北转运副使,湖南安抚使,江西安抚使等职。

作品题材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善于用典,也善于白描,开拓了词的疆域,提高了词的表现力,成为南宋词坛最杰出的代表作家。

有《稼轩长短句》集。

2、背景资料:宋孝宗淳熙二、三年,作者在江西为官,曾多次上书,陈述抗金复国方略,都未被采纳,他来造口登临时,联想起四十年前中原沦陷,百姓涂炭的史实,抚今追昔,于忧愤中写下了这首先今追昔、即景明志、表现了作者对中原的怀念和壮志未酬的苦闷的词。

3、教师朗读,学生自由朗读全词。

三、细读品味:1、“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水是清的,却充满历史的血泪,这是感慨,也是控诉。

“多少行人泪”极写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2、“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一个“望”字,一个“可怜”,表达了词人对北宋盛时的追念和对它的衰亡的惋惜。

上片,控诉金兵南下,对北方国土和抗敌军民表示了深切的怀念。

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紧承上片,青山能遮住远望的视线,却挡不住军民收复失地的决心。

作者用“东流去”的赣江水喻军民收复失地之决心是不可阻挡的。

4、“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诗人直接表露自己的心迹,“愁”是愁其国破家亡,是忧国忧民。

韦庄《菩萨蛮》甘肃一等奖瓜蜜嫩鲶PPT课件

韦庄《菩萨蛮》甘肃一等奖瓜蜜嫩鲶PPT课件
其二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 还乡,还乡须断肠。
14
其三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 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 枝,白头誓不归。
其四
劝君今夜须沈醉,尊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 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 呵,人生能几何。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 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些描 写,犹如用几条墨线,简单几笔,特征显露,尽传神态。
《儒林外史》写范进看中举的报帖:"......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 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 事。......".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惟妙惟肖地描写了事态的发展。
菩萨蛮
(其二)
韦庄
1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 “韦端己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
最为词中胜境”。
2
画春 船水 听碧 雨于 眠天 。,
游人 人人 只尽 合说 江江 南南 老好 。,
3
白描:
白描本是中国画技的一种,一般用墨线粗 线条勾勒,不着颜色,移用到文学创作上, 即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简洁明了地 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 采用白描手法写的诗歌,看似平淡,细细 品味,却意味深长。
4
5
孟浩然《春晓》、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都惜墨如金,分别粗线条的勾 勒出春天的景象和诗人归隐田园的情景。 鲁迅《故乡》的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 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 些活气。"寥寥数语,几笔勾勒,不但将故乡的深冬阴晦天色笼罩的原野,尽收笔底; 而且字里行间,表露了蕴含在作者内心深处的深沉的悲凉。

《菩萨蛮》全国诗歌教学大赛一等奖

《菩萨蛮》全国诗歌教学大赛一等奖

鬓云欲度香腮雪。
俞平伯:“度字含有飞动意。” 叶嘉莹《迦陵论词从稿》:“度字生动,……足以唤起 人活泼之意象。” 金光明灭,云鬓飘拂——连细小的眉、发也如此富有生 气——岂不撩人乎? 鬓云: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香腮雪: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突出了女子容颜的美艳。 以特写的手法,突出主人公的形象。
新 妆度
帖 照 梳香 小
绣 花 洗腮 山 罗 前 迟雪 重 襦 后 。。 叠 。镜 懒金
菩 萨 蛮
双, 双花 金面 鹧交
起明 画灭 蛾, 眉鬓
温 庭 筠
鸪相 ,云
。映 弄欲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 襦。双双金鹧。
温庭筠
花间鼻祖 与李商隐并称“温李” 与韦庄并称“温韦” “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主, 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
花 间
花间词派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
词 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
派 思离别为主要特征,风格秾艳华美的
词派,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
编为《花间集》,故名。温词为《花
词人用浓墨重彩:半明半暗、忽隐忽现的闪动金色, 配衬着如玉的香腮和如云的黑发。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将眉喻为山,再将鬓喻为云,再将腮喻为雪, 是谓文心脉络。盖晨间闺中待起,其眉蹙锁, 而鬓已散乱,其披拂之发缕,掩于面际,故上 则微掩眉端额黄,在隐现明灭之间;下则欲度 腮香,——度实亦微掩之意。如此,山也,金 也,云也,雪也,构为一幅春晓图,十分别致。
菩萨蛮
温庭筠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对温庭筠词的鉴赏,初步了 解温词及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2、理解感悟词的美感和内在的情感。 3、掌握鉴赏诗词的一般步骤。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韦庄菩萨蛮(其二)教案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韦庄菩萨蛮(其二)教案

韦庄《菩萨蛮》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领会韦庄词“疏淡明丽,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艺术特色;了解全词上阕由情而景,下阕由景而情结构的艺术效果;品味词的语言。

②了解诗意江南反衬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

③通过宋之问的《渡江汉》与韦庄的《菩萨蛮》进行比较,深入了解词人“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情感。

④背诵。

过程与方法:熟读成诵,揭示词作的深层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词人饱经离乱、辗转漂泊之苦。

教学方法:读背、质疑探究、交流、师生合作。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汤非的《乡愁不老》。

正如歌里所唱,不管是冰封万里雪飘半壁的塞北,还是江花红胜火江水绿如蓝的江南,远在他乡的游子,千里万里总回首,最疼是乡愁。

今天让我们一起分享花间派词人韦庄的《菩萨蛮(其二)》,去感受如画江南和那颗游子之心。

ppt展示主题《江南好,乡愁不老》。

展示标题《菩萨蛮(其二)》,板书题目。

二、助读资料(韦庄与花间词),了解背景。

韦庄:善白描,词风清丽,其词名曰《花间词》与“温庭筠”并称“温韦”,其《秦妇吟》反应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被称“秦妇吟秀才”。

花间派:•五代时西蜀的文学流派,温庭筠为鼻祖。

•成员:温庭筠、韦庄、薛绍蕴、毛文锡等。

•来源:赵崇祚集众作品,名《花间集》。

•内容:多歌咏男女相思离别、旅愁闺怨、合欢离恨。

•三、自由诵读,整体感知学生自由诵读,老师指导学生朗读这首词,强化朗读节奏。

四、以意逆志,学生质疑,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一)、词中说“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你认为“江南好,好在哪里?”。

(学生)江南好: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老师)景美、人美、生活美。

1、“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小结:这两句写景。

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景和江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2、“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意思是:在炉边卖酒的少女像像月亮一样美丽,手腕洁白得像凝满了霜雪。

小结:这两句写人,赞美了江南美丽的女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有句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 不亲,故乡人。”而韦庄这两句词,似直而 纡,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 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直率的话中了。
讨论主旨
❖ 按常情,做客异乡的游子总以不得还故 乡而愁绪满怀,但这首词确偏偏反过来 说“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 是为什么?这和诗人所要表达的主旨有 什么关系?(联系写作背景)
《白雨斋词话》说:“韦端己词,似 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①久居他乡的游子都会思念家乡,作者却说不 到老就不要回乡,否则会因为过早离开江南而 遗憾、惆怅,从侧面表达了对江南的极度赞美 和留恋之情。
②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我”没有老所以不 还乡,而心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 的愁苦之情。因为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 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所以有人评价韦庄词 “似直而纡,似达而郁”。
艺术手法分析
1.白描: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 卖弄。写景清新秀丽。
2.细描 :逼真地、细致如微地精雕细刻。 如酒家女的皓腕,诗人给读者 来了一个特写镜头。
3.抒情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似直 而纡,似达而郁。
比较赏析:
将韦庄的这首《菩萨蛮》与温 庭筠的《菩萨蛮》进行比较,两首词 有怎样的异同。
学习目标
1. 朗读并背诵全词。 2. 透过诗句,体会情感,结合
写作背景,探究主旨。
【菩萨蛮】
词牌名,唐朝女蛮国进贡者,他 们梳有高高发髻,戴金饰帽子,挂 珠玉项圈,称为菩萨蛮。
作者简介
韦庄(836年─910年), 字端己,杜陵(今中国陕 西省长安市附近)人,诗 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 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 有《浣花词》流传。曾任 前蜀宰相,谥文靖。
诗歌广泛地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 会面貌,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为 其代表作,人称“秦妇吟秀才”。
其词尤具特色,内容不外男女欢 爱、离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 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感,风格清 新明朗,与温庭筠其并称“温韦” ,也是“花间词人”中的代表之一 。
写作背景
❖韦庄《菩萨蛮》共五首,本词是第 二首。
菩萨蛮 温庭筠 ❖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 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明确】
❖(温词擅铺陈,浓墨重彩,显得 “密而隐”,如富丽堂皇之牡丹, 富于美感的联想;韦词擅素描,疏 朗淡雅,又多直抒胸臆,显得“显 而疏”,如展包初放清新明丽之芙 蓉,情感上“似直而纡,似达而 郁”。)
品读诗句
1.“人人尽说江南好”中“人人尽说” 隐藏意思是什么?
自己不一定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 说江南好而已。
“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 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 老。
2. “游人只合江南老。” 为
品读诗句 什么江南人敢这样大胆地对韦庄
说你就该留在江南终老?
在江南韦庄是一个游人客子,劝他在江 南终老,那一定是他的故乡有什么让他不能 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劝你在江南终老。
拓展探究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黄巢攻占长安,藩镇混乱,他身陷 兵火,弟妹失散,逃至洛阳,后流 落江南,韦庄避难江南长达十年之 久。本词即是他避乱江南时所作。
“人人尽说江南好”, 好在哪里?
春 水 碧 于 天
画 船 听 雨 眠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 江南的水澄明碧绿可与蓝天媲美;躺在 画船上,看江南蒙蒙雨景,听着细细雨 声悠悠入梦。
既抓住了江南水乡特点,又凸显了江南 水乡生活的悠闲自在。
垆 边 皓人 腕似 凝月 霜 雪
垆边人似月,Βιβλιοθήκη 腕凝霜雪当垆卖酒的女子肌肤似雪,如卓文君般美丽。
垆:旧时酒店里安放酒瓮的土台子,亦指酒店: 酒 垆 。 《史记·司马相如传》:“而令文君当 垆”。《西京杂记》:“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 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