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庄_《菩萨蛮》教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韦庄菩萨蛮教学设计

(完整版)韦庄菩萨蛮教学设计

(完整版)韦庄菩萨蛮教学设计(完整版)韦庄《菩萨蛮》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诗词作品名为《菩萨蛮》。

本课主要内容涵盖了诗词的朗读、理解、赏析和背诵。

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朗读诗词,理解诗意,感受诗词的音乐美和韵律美;2. 分析诗词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3. 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4. 背诵并默写诗词。

二、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理解诗意,感受诗词的音乐美和韵律美;2. 分析诗词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 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4. 背诵并默写诗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领悟诗词意境,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背诵并默写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春天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

2. 朗读诗词(5分钟)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词,注意停顿、重音和语调,感受诗词的音乐美和韵律美。

3. 理解诗意(10分钟)讲述诗词的背景,解释生词难句,分析诗词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领悟诗词的主题。

4. 赏析诗词(10分钟)分析诗词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5. 感悟作者思想感情(5分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6. 背诵与默写(5分钟)指导学生背诵诗词,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然后进行默写练习。

7. 课堂小结(3分钟)六、板书设计1. 诗词题目:《菩萨蛮》2. 诗词结构:起、承、转、合3. 诗词意象:春天的美景、作者的情感4. 诗词特色:音乐美、韵律美、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将《菩萨蛮》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其中的生词难句。

韦庄《菩萨蛮》(教案)

韦庄《菩萨蛮》(教案)

韦庄《菩萨蛮》(教案)篇一:韦庄_《菩萨蛮》韦庄《菩萨蛮 . 其二》教案盘县六中孔淇学情及教学内容分析:本首词位于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第二单元,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我所上的班级是高二理科平行班,学生根底不是特别好,因此在征询题的设置上一定要精心构思。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2、抓住词句,发挥想像,品味情画意的江南,领会作者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直截了当导入)师: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一首词《菩萨蛮.其二》,请大家翻到课本35页,作者是?生:韦庄师:同学们学习过他的作品吗?生:没有师:也确实是大家对作者是陌生的了?没关系,那么如今就请大家快速地看看课下注解1,对作者进展一些理解。

(教师板书词牌名及作者)师:看完了吗?生:看完了师:同学们能不能概括一下注解1告诉我们的信息量?生:作者的生平生:作者的成就生:本词的写作背景师:那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信息中,哪一个对我们鉴赏诗歌极为重要?生:写作背景,由于鉴赏诗词时需要做到知人论世,才能更好理解作者的情感。

师:特别好,那本词写作背景是什么呢?生:作者游荡江南时所作师:作者是去旅游的吗?生:不是,是避难师:原来是如此,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词中,理解作者如今避难江南时的心情吧。

二、诵读2.找生读(找一生进展评价)3教师指导朗读(请同学们结合课后探究讨论一的诵读提示进展指导)三整体感知菩萨蛮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师:词中作者写到了哪个地点?生:江南(板书:江南)师:结合往常我们学过的文学作品,在你的印象中江南是个如何样的地点?能说说吗生:山没水美人更美师:同学们真是概括得全面,能不能再细一些描绘一下你心目中的江南图景?生:江南河岸,杨柳依依生:渔舟唱晚,荷叶田田生:游人岸观鱼水相戏,其乐融融生:轻舟荡漾,如在画中游师:好一句人在画中游,如今此刻,我也伴随学们沉醉在了这令人心醉的图画之中,远远地,感受着许仙白素贞的断桥相会,情意绵绵,又大概看见了雨巷深处,撑着油纸伞,单独彷徨的丁香一样的小姐,啊,江南,江南,好不美哉!难怪作者开篇便说:“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韦庄《菩萨蛮》优质教案

韦庄《菩萨蛮》优质教案

韦庄《菩萨蛮》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唐诗宋词》中的《菩萨蛮》。

详细内容包括词的背景介绍、词牌知识、词文朗读、词义解析、艺术特色分析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菩萨蛮》的背景知识,理解词的内涵,感受词人的情感。

2. 培养学生朗读、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分析《菩萨蛮》的艺术特色,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词义的理解与赏析,艺术特色分析。

重点:词的背景知识,朗读与鉴赏,艺术特色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韦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词人的兴趣。

2. 朗读:让学生齐读《菩萨蛮》,感受词的音韵美。

3. 背景介绍:讲解《菩萨蛮》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4. 逐句解析: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关键词语,深入理解词意。

5. 艺术特色分析:讨论《菩萨蛮》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6.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指导学生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菩萨蛮》2. 内容:背景知识朗读与鉴赏词义解析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菩萨蛮》。

(2)分析《菩萨蛮》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答案:(1)略。

(2)意象:如“画楼西畔桂堂东”等;修辞手法:如对仗、比拟等。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推荐阅读:韦庄的其他诗作。

(2)组织诗词鉴赏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学会用诗词表达情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词义解析2. 艺术特色分析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词义解析1. 生僻字的解释:对于词中出现的生僻字,如“画楼”、“桂堂”等,教师需详细解释其含义,确保学生理解正确。

2. 关键词的解读:如“画楼西畔桂堂东”,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画楼、桂堂的象征意义,以及诗句中的空间关系,从而揭示词人的情感内涵。

韦庄《菩萨蛮》教案(优秀篇

韦庄《菩萨蛮》教案(优秀篇

韦庄《菩萨蛮》教案(优秀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唐诗宋词》中的《菩萨蛮》,主要内容包括词作者韦庄的生平简介、创作背景,《菩萨蛮》的词牌特点,以及词的具体内容分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韦庄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掌握《菩萨蛮》的词牌特点。

2. 能够正确理解并背诵《菩萨蛮》,分析其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菩萨蛮》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重点:词的内容分析,以及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古风山水画,引导学生感受古人的审美情趣,进而引入韦庄的《菩萨蛮》。

2. 讲解:介绍韦庄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阐述《菩萨蛮》的词牌特点。

3. 朗读:带领学生朗读《菩萨蛮》,感受词的节奏和韵律。

4. 分析:详细解析词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类似的诗词,进行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菩萨蛮》的写作手法,创作一首小令。

六、板书设计1. 《菩萨蛮》教案2. 内容:韦庄生平《菩萨蛮》词牌特点词内容分析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菩萨蛮》的艺术特色,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这首词的理解。

艺术特色: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个人理解:《菩萨蛮》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无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菩萨蛮》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阅读其他韦庄的作品,进一步了解其创作风格,提高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菩萨蛮》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教学过程中的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菩萨蛮》的写作手法,创作一首小令。

《菩萨蛮》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菩萨蛮》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菩萨蛮》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菩萨蛮》一、作者简介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属陕西长安县)人,唐诗人韦应物四世孙,昭宗乾宁元年进士。

他生活在唐由衰弱到灭亡,再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

年轻时生活放荡,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帮助王建创建“前蜀”小朝廷。

王建称帝,韦庄被任命为丞相。

他的诗词都很有名,著有《浣花集》。

反映黄巢军攻入长安的叙事长诗《秦妇吟》描写了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被称为“秦妇吟秀才”。

他所作词语言清丽,多用白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情凝词中,读之始化,以至弥漫充溢于脏腑。

在词坛上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是“花间派”代表词人。

韦庄生活在唐王朝由衰弱到灭亡、再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

早年为实现其“平生志业匡尧舜”(《关河道中》)的抱负,始终“强亲文墨事儒丘”(《惊秋》),但也曾游历江南。

在黄巢起义以后,藩镇混战,韦庄避乱江南达十年之久。

这首词就是他避乱江南时所作(一说早年浪游江南时所作)。

二、诵读三、鉴赏(1)这首词的开头两句,开门见山,点出全词题旨,并贯穿全篇。

这个“江南好”从旁人口中说出,更有说服力,还有劝说游人留在江南的意思。

这里隐含游人意在回乡,否则何必“人人”向他“尽说江南好”呢?第二句“只合”二字就包含有游人不能回乡的苦衷。

(2)诗中的江南是怎样的?请同学们结合诗句,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人笔下的江南。

明确:江南春水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

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是何等的闲适自在。

江南不仅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更美。

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

江南让人流连忘返啊!第三、四两句写出江南的景色美。

从总体着笔,澄澈明净的春水胜过长空一碧的天色;从局部着墨,水乡的春雨声韵和生活情趣,一句一图,历历在目。

第五、六两句,写出江南的人物美。

“似月”,是说女子容貌光彩照人;“皓腕凝霜雪”,是说女子双腕洁白如雪。

高中语文教案-韦庄《菩萨蛮》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教案-韦庄《菩萨蛮》教学设计

韦庄《菩萨蛮》教学设计【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韦庄词“显而疏”的艺术特色。

②了解这首词赞美江南,同时借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也反衬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之意的思想。

③能够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比较鉴赏,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以及两人词的不同风格特色。

④背诵。

2、过程与方法熟读成诵,把握词人思想前后矛盾的变化,揭示词作的深层意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词人饱经离乱、辗转漂泊之苦。

【学习重点】1、了解本词情景巧妙结合的表达技巧,把握词中景中情、情中景。

2、背诵。

【学习难点】感受词人思归而不能归的深层原因,美景背后的离乱之苦。

【教学方法】朗读、品读、比较、探究【教学工具】交互式电子白板、电脑【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说到江南,也许我们眼前会浮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也许会遥望“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子湖,也许会想到“多少楼台烟雨中”。

如果是画中的江南,那么也只有水墨画才能画尽它的文采风流。

那么文人笔下的江南又是怎么美丽的风景呢?不知身处江南的游子又有怎样的感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韦庄的《菩萨蛮》去感受感受!二、知人论世,作者简介1、作者信息韦庄(836年~910年),字端己,五代前蜀诗人、词人,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为中唐著名诗人韦应物四世孙。

孤贫力学,才敏过人。

广明元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自己困于长安三年。

后离长安,来到洛阳,因洛阳也不安靖,于是携家迁至江南避难。

避居江南十年,五十八岁时又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的怀抱。

五十九岁时中进士,六十二岁被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由此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

六十六岁时,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

天佑四年,朱温篡唐,王建据蜀称帝,是为前蜀。

七十二岁的韦庄被任为宰相,开国制度均出其手。

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

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

韦庄《菩萨蛮》教案

韦庄《菩萨蛮》教案

韦庄《菩萨蛮》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韦庄《菩萨蛮》教案韦庄《菩萨蛮》教案(精选8篇)韦庄《菩萨蛮》教案篇1教学目标:1.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的语言特点。

韦庄《菩萨蛮》教案

韦庄《菩萨蛮》教案

韦庄《菩萨蛮》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菩萨蛮》全文。

(2)了解作者韦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分析并掌握词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词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升审美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2.1 《菩萨蛮》的诗意和情感。

2.2 词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三、教学难点3.1 词中含蓄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

3.2 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词的全文、作者简介、词的译文和解析。

4.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韦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词的《菩萨蛮》,提问学生对“菩萨蛮”一词的理解和联想。

5.2 朗读与感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菩萨蛮》全文,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分享对词的初步感悟,包括词的意境、情感等。

5.3 解析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讨论词中的意象,如“春水”、“桃花”等,并解释其象征意义。

5.4 译文与解读(1)教师给出《菩萨蛮》的译文,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具体含义。

(2)学生对照译文,深入解读词的意境和情感。

5.5 欣赏与创作(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词,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

(2)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春水”为主题的短诗,展示自己的创作能力。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和反思。

六、课后作业6.1 背诵《菩萨蛮》全文。

6.2 深入了解韦庄的其他词作,选一首进行鉴赏和分析。

6.3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古典诗词的欣赏和感悟。

七、教学评价7.1 学生对《菩萨蛮》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7.2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创作中的表现。

7.3 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和感悟。

八、教学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反馈,鼓励学生的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韦庄《菩萨蛮》(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的语言特点。

2.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3.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法,抓住意象,发挥想像,品味诗情画意的江南,领会作者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情感。

2、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探究诗歌意境,学会运用“置身诗境”和“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3、探究江南诗歌情境的异同,感受诗人的江南情怀。

教学重难点: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江南水乡的美景,笛子独奏《姑苏行》烟笼的江南,引起了无数诗人的遐想与诗情。

大家还熟悉哪些诗人所写的江南?回顾所学江南诗歌,填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扬万里《晓出慈净寺送林子方》)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二、关于作家作品1.作者简介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韦应物之四世孙。

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

黄巢攻占长安,他身陷兵火,弟妹失散,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

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

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

终于蜀,谥文靖。

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具特色,内容不外男女欢爱、离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感,风格清新明朗,与温庭筠其并称“温韦”,也是“花间词人”中的代表之一。

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为其代表作,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

2.关于花间词派和婉约派的区别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

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凡五百首编成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

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其他尚有些咏史征戍、行旅写景之作。

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秾艳为主,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史称花间词派。

北宋词家,如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上承花间词,去其香软浮艳,以蕴藉雅正见长,形成婉约派。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

所以,婉约派的词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

3.背景介绍《菩萨蛮》是韦庄避乱在南方写的一组词,《菩萨蛮》共五首。

主要歌颂江南水乡的景色和人物的秀丽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三词整体感知菩萨蛮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合:应当。

垆边人:酒家女。

霜雪:形容女子手腕白皙。

须:必定。

断肠:形容非常伤心解释:凡是到过江南的人都说江南的风光无限美好,离家远游的人只愿跟着江南一起苍老。

春天的江水清沏澄碧胜过春天,这时躺在画船之中细听雨声悠然入眠。

在炉边卖酒的少女像一轮明月,洁白的双腕像凝满霜雪。

年轻人未老时还是不要回乡,若是回乡一定会使你伤心断肠。

深度理解:“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与第三首词的“如今却忆江南乐”对应的,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他所写的“人人尽说”,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

下面的“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

韦庄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真率的话中了。

“只合”,合者,该也,什么人敢这样大胆地对韦庄说你就该留在江南终老,在江南你是一个游人客子,而却劝你在江南终老,那一定是你的故乡有什么让你不能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劝你在江南终老。

因为韦庄是在中原一片战乱中去江南的,当时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妇吟》中所描写的是“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在这种情况下,江南人才敢这样劲直的劝他留下来。

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特色,就正在这表面率直而内里千回百转的文字中得到充分体现了。

下面则是对江南好的细写,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

这几层写风景、生活、人物之美,你不要用庸俗的眼光只看它表面所写的情事,而要看到更深的一层,他下面的“未老莫还乡”,这么平易的五个字却有多少转折,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细细地品味,韦庄词此处的“莫”字,也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说“莫还乡”是叮咛嘱咐的话,是你想还乡,而现在却有不能还乡的苦衷,“还乡”是一层意思,“莫”是第二层意思,又加上“未老”二字,是第三层意思,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

韦庄词似达而郁,五个字有三层意义的转折,表面上写得很旷达,后面他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

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人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四、词句赏析1.“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这两句意思:人人都说江南好,确实如此,到江南来作客的人应该在这儿住上一辈子。

小结:这两句抒情。

“人人尽说”,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

下面的“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

韦庄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真率的话中了。

“只合”,合者,该也,什么人敢这样大胆地对韦庄说你就该留在江南终老,在江南你是一个游人客子,而却劝你在江南终老,那一定是你的故乡有什么让你不能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劝你在江南终老。

因为韦庄是北方人,在中原一片战乱中来到了江南,而在江南韦庄只是一个游人客子,却想在江南终老,这里既沉郁委婉地表达了有家不能归的苦衷,也由衷地表达了词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

2.“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这两句意思是:江南春水澄澈,比蓝天更蓝碧,在这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比起中原的战乱,是何等的闲适自在啊。

意象:水(春、碧)天(碧)画船雨手法:对比:用江南的春水与碧绿的蓝天相对比,表现出江南的景色之美;反衬:描写江南美景,恬适的水乡生活,反衬出作者漂泊异乡的伤心断肠,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试听结合:春水碧于天为作者所看到的景色,雨声是作者所听到的声音.通过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了江南水乡的优美环境,以及恬适惬意的江南水乡生活.场景分析:江南生活之美,风景之美。

江南的水澄明碧绿,可与蓝天媲美;躺在画船上,看江南蒙蒙雨景,听着细细雨声悠悠入梦。

既抓住了江南水乡的特点,又凸显了江南水乡生活的悠闲自在。

小结:这两句写景。

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景和江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3.“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这两句的意思是:在炉边卖酒的少女像月亮一样美丽,手腕洁白得像凝满了霜雪。

意象: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手法:比喻:将垆边少女的美貌与月亮相比,手腕与洁白的霜雪相比,表现出江南水乡少女的美丽,赞美了江南窈窕美丽的女子。

景物分析:当垆卖酒的女子肌肤似雪,如卓文君般美丽。

《西京杂记》:“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

”杜诗有“越女天下白”之句,也仅举肤色来说美。

小结:这两句写人,赞美了江南窈窕美丽的女子。

4.“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须:必定。

断肠:形容非常伤心。

其意思是:年轻人未老时还是不要回乡,若是回乡一定会使你伤心断肠。

手法:夸张:“断肠”是一种夸张的手法,表达出作者回到家乡,因为故乡弥漫着战乱烽火,只会有断肠的悲哀。

小结:这最后两句是抒情,抒发了想回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

这抒情体现了花间词特点,虽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饶有韵致。

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

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你想还乡,而现在没有老,不能还乡,表现了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

后面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

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五、文章理解(1)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答案:“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风景)美。

(或: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色)“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

(或:描绘了悠然自得的情趣)“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美。

(2)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久居他乡的人都会思念家乡,作者却说,不到老的时候就不要回乡,否则会因为过早离开江南而遗憾、惆怅,从侧面表达了对江南极度的赞美和留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六、全诗主旨意境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既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七、艺术特点在谋篇布局上,上片开首两句与下片结尾两句抒情,中间四句写景、写人。

全词写得情真意切,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具体特点是:1.语言疏朗秀美、明白晓畅。

2.抒情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陈廷焯:“似直而纡,似达而郁”)3.写景写人纯用白描,却又清新明丽。

八、对比阅读两人的词都用简洁清新的语言勾勒了江南风光秀丽的图画,融进了深深热爱、依恋江南的感情。

但韦词在依恋江南的同时,还表达了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情。

白词是用清丽淡雅的语言勾勒江南山水,而韦词把人物形象的刻画也纳入其中,更有了一种冶艳意味。

可以说,白词呈现的是江南山水图,而韦词是江南仕女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