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庄《菩萨蛮》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韦庄菩萨蛮教学设计

韦庄菩萨蛮教学设计

韦庄菩萨蛮教学设计韦庄《菩萨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韦庄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理解《菩萨蛮》这首词的含义。

2、引导学生体会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3、学习词中的艺术手法,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词的内容和情感。

分析词中的艺术手法,如白描、对比等。

2、难点体会词中蕴含的复杂情感,如思乡、怀旧、感慨身世等。

理解韦庄在词中所展现的独特风格和审美追求。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体会其中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涵。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重点词句和艺术手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4、赏析法:引导学生对词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水平。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营造出古典诗词的氛围。

提问学生对唐朝末年的历史和文化有哪些了解,引出韦庄所处的时代背景。

2、作者及背景介绍简要介绍韦庄的生平经历,包括他的仕途坎坷、漂泊流离的生活。

讲述唐朝末年的社会动荡和战乱,以及这种背景对韦庄创作的影响。

3、初读诗词教师范读《菩萨蛮》,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词的内容和情感。

4、词句解读逐句讲解词的意思,重点解释一些生僻字词和典故。

引导学生理解词中的意象,如“春水碧于天”中的“春水”“天”,“画船听雨眠”中的“画船”“雨”等。

5、情感分析组织学生讨论词中所表达的情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指出词中既有对江南美景的喜爱和留恋,又有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身世的感慨。

6、艺术手法探讨分析词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如白描手法描绘江南风光,“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两句以简洁的语言展现出江南的美丽和宁静。

对比手法的运用,如江南的美好与作者身世的飘零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7、再读诗词学生再次朗读诗词,注意读出情感的变化。

请几位学生朗读,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韦庄《菩萨蛮》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韦庄《菩萨蛮》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韦庄《菩萨蛮》教案教案教学设计韦庄的《菩萨蛮》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不仅在文学史上扮演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语文教育中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本教案就《菩萨蛮》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设计,旨在使学生们对此词作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个教案的实施,能够培养学生们的文学素养和语文能力。

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菩萨蛮》的整体意义和主题;2、能够掌握一些词语和句式的运用方法;3、能够运用《菩萨蛮》中的语言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菩萨蛮》,把握主题和寓意;2、分析《菩萨蛮》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方法。

三、教学内容:1、李清照《如梦令》和韦庄《菩萨蛮》的比较分析。

2、《菩萨蛮》的整体意义和主题。

3、《菩萨蛮》中的语言和修辞手法。

四、教学方法:1、听讲:教师向学生讲解《菩萨蛮》的意义、主题和背景。

2、朗诵:学生互相朗读词作,熟悉其语调、抑扬顿挫和情感表达。

3、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菩萨蛮》进行思考和讨论。

4、写作:学生进行《菩萨蛮》的创作。

五、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欣赏李清照《如梦令》。

2、讲解韦庄《菩萨蛮》的主题和背景。

3、分析《菩萨蛮》中的主要意境和情感,如伤感、痴情、离别等。

4、分析《菩萨蛮》中的语言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仗等。

5、让学生进行讨论,以加深对词作的理解和把握。

6、学生进行《菩萨蛮》的创作。

七、教学效果和评价:通过本教学设计的实施,学生们理解和把握了《菩萨蛮》的主题和内容,同时也熟悉了许多语言和修辞手法。

在创作方面,学生尝试用《菩萨蛮》的语言和手法进行创作,对写作有了新的启示和体会。

教学效果明显,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得到了提高。

(完整版)韦庄菩萨蛮教学设计

(完整版)韦庄菩萨蛮教学设计

(完整版)韦庄菩萨蛮教学设计(完整版)韦庄《菩萨蛮》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诗词作品名为《菩萨蛮》。

本课主要内容涵盖了诗词的朗读、理解、赏析和背诵。

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朗读诗词,理解诗意,感受诗词的音乐美和韵律美;2. 分析诗词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3. 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4. 背诵并默写诗词。

二、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理解诗意,感受诗词的音乐美和韵律美;2. 分析诗词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 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4. 背诵并默写诗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领悟诗词意境,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背诵并默写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春天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

2. 朗读诗词(5分钟)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词,注意停顿、重音和语调,感受诗词的音乐美和韵律美。

3. 理解诗意(10分钟)讲述诗词的背景,解释生词难句,分析诗词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领悟诗词的主题。

4. 赏析诗词(10分钟)分析诗词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5. 感悟作者思想感情(5分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6. 背诵与默写(5分钟)指导学生背诵诗词,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然后进行默写练习。

7. 课堂小结(3分钟)六、板书设计1. 诗词题目:《菩萨蛮》2. 诗词结构:起、承、转、合3. 诗词意象:春天的美景、作者的情感4. 诗词特色:音乐美、韵律美、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将《菩萨蛮》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其中的生词难句。

韦庄《菩萨蛮》(教案)

韦庄《菩萨蛮》(教案)

韦庄《菩萨蛮》(教案)篇一:韦庄_《菩萨蛮》韦庄《菩萨蛮 . 其二》教案盘县六中孔淇学情及教学内容分析:本首词位于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第二单元,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我所上的班级是高二理科平行班,学生根底不是特别好,因此在征询题的设置上一定要精心构思。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2、抓住词句,发挥想像,品味情画意的江南,领会作者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直截了当导入)师: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一首词《菩萨蛮.其二》,请大家翻到课本35页,作者是?生:韦庄师:同学们学习过他的作品吗?生:没有师:也确实是大家对作者是陌生的了?没关系,那么如今就请大家快速地看看课下注解1,对作者进展一些理解。

(教师板书词牌名及作者)师:看完了吗?生:看完了师:同学们能不能概括一下注解1告诉我们的信息量?生:作者的生平生:作者的成就生:本词的写作背景师:那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信息中,哪一个对我们鉴赏诗歌极为重要?生:写作背景,由于鉴赏诗词时需要做到知人论世,才能更好理解作者的情感。

师:特别好,那本词写作背景是什么呢?生:作者游荡江南时所作师:作者是去旅游的吗?生:不是,是避难师:原来是如此,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词中,理解作者如今避难江南时的心情吧。

二、诵读2.找生读(找一生进展评价)3教师指导朗读(请同学们结合课后探究讨论一的诵读提示进展指导)三整体感知菩萨蛮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师:词中作者写到了哪个地点?生:江南(板书:江南)师:结合往常我们学过的文学作品,在你的印象中江南是个如何样的地点?能说说吗生:山没水美人更美师:同学们真是概括得全面,能不能再细一些描绘一下你心目中的江南图景?生:江南河岸,杨柳依依生:渔舟唱晚,荷叶田田生:游人岸观鱼水相戏,其乐融融生:轻舟荡漾,如在画中游师:好一句人在画中游,如今此刻,我也伴随学们沉醉在了这令人心醉的图画之中,远远地,感受着许仙白素贞的断桥相会,情意绵绵,又大概看见了雨巷深处,撑着油纸伞,单独彷徨的丁香一样的小姐,啊,江南,江南,好不美哉!难怪作者开篇便说:“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韦庄《菩萨蛮》优质教案

韦庄《菩萨蛮》优质教案

韦庄《菩萨蛮》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唐诗宋词》中的《菩萨蛮》。

详细内容包括词的背景介绍、词牌知识、词文朗读、词义解析、艺术特色分析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菩萨蛮》的背景知识,理解词的内涵,感受词人的情感。

2. 培养学生朗读、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分析《菩萨蛮》的艺术特色,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词义的理解与赏析,艺术特色分析。

重点:词的背景知识,朗读与鉴赏,艺术特色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韦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词人的兴趣。

2. 朗读:让学生齐读《菩萨蛮》,感受词的音韵美。

3. 背景介绍:讲解《菩萨蛮》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4. 逐句解析: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关键词语,深入理解词意。

5. 艺术特色分析:讨论《菩萨蛮》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6.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指导学生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菩萨蛮》2. 内容:背景知识朗读与鉴赏词义解析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菩萨蛮》。

(2)分析《菩萨蛮》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答案:(1)略。

(2)意象:如“画楼西畔桂堂东”等;修辞手法:如对仗、比拟等。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推荐阅读:韦庄的其他诗作。

(2)组织诗词鉴赏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学会用诗词表达情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词义解析2. 艺术特色分析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词义解析1. 生僻字的解释:对于词中出现的生僻字,如“画楼”、“桂堂”等,教师需详细解释其含义,确保学生理解正确。

2. 关键词的解读:如“画楼西畔桂堂东”,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画楼、桂堂的象征意义,以及诗句中的空间关系,从而揭示词人的情感内涵。

韦庄《菩萨蛮》教案(优秀篇

韦庄《菩萨蛮》教案(优秀篇

韦庄《菩萨蛮》教案(优秀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唐诗宋词》中的《菩萨蛮》,主要内容包括词作者韦庄的生平简介、创作背景,《菩萨蛮》的词牌特点,以及词的具体内容分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韦庄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掌握《菩萨蛮》的词牌特点。

2. 能够正确理解并背诵《菩萨蛮》,分析其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菩萨蛮》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重点:词的内容分析,以及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古风山水画,引导学生感受古人的审美情趣,进而引入韦庄的《菩萨蛮》。

2. 讲解:介绍韦庄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阐述《菩萨蛮》的词牌特点。

3. 朗读:带领学生朗读《菩萨蛮》,感受词的节奏和韵律。

4. 分析:详细解析词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类似的诗词,进行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菩萨蛮》的写作手法,创作一首小令。

六、板书设计1. 《菩萨蛮》教案2. 内容:韦庄生平《菩萨蛮》词牌特点词内容分析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菩萨蛮》的艺术特色,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这首词的理解。

艺术特色: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个人理解:《菩萨蛮》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无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菩萨蛮》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阅读其他韦庄的作品,进一步了解其创作风格,提高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菩萨蛮》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教学过程中的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菩萨蛮》的写作手法,创作一首小令。

韦庄《菩萨蛮》教案

韦庄《菩萨蛮》教案

韦庄《菩萨蛮》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韦庄《菩萨蛮》教案韦庄《菩萨蛮》教案(精选8篇)韦庄《菩萨蛮》教案篇1教学目标:1.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的语言特点。

韦庄《菩萨蛮》教案

韦庄《菩萨蛮》教案

韦庄《菩萨蛮》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菩萨蛮》全文。

(2)了解作者韦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分析并掌握词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词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升审美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2.1 《菩萨蛮》的诗意和情感。

2.2 词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三、教学难点3.1 词中含蓄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

3.2 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词的全文、作者简介、词的译文和解析。

4.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韦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词的《菩萨蛮》,提问学生对“菩萨蛮”一词的理解和联想。

5.2 朗读与感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菩萨蛮》全文,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分享对词的初步感悟,包括词的意境、情感等。

5.3 解析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讨论词中的意象,如“春水”、“桃花”等,并解释其象征意义。

5.4 译文与解读(1)教师给出《菩萨蛮》的译文,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具体含义。

(2)学生对照译文,深入解读词的意境和情感。

5.5 欣赏与创作(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词,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

(2)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春水”为主题的短诗,展示自己的创作能力。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和反思。

六、课后作业6.1 背诵《菩萨蛮》全文。

6.2 深入了解韦庄的其他词作,选一首进行鉴赏和分析。

6.3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古典诗词的欣赏和感悟。

七、教学评价7.1 学生对《菩萨蛮》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7.2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创作中的表现。

7.3 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和感悟。

八、教学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反馈,鼓励学生的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韦庄《菩萨蛮》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请同学们阅读五首韦庄的《菩萨蛮》:

红楼别夜堪惆恨,香灯半掩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劝君今夜须沉醉,樽前莫话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一.作者简介:
韦庄是唐初宰相韦见素的后人,杜陵人,少长于下邽,
孤贫力学。

广明元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
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

中和二年始离长安赴洛阳。

中和三年春,四十八岁作《秦妇吟》,结尾有“适闻有
客金陵至,见说江南风景异”之句,不久韦庄遂避乱去到江南,五十八岁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
下的怀抱。

乾宁元年五十九岁时中进土,为校书郎。

当时各
地节度使不听中央号令,东、西川节度使不和,乾宁四年,
朝廷遣“宣谕和协使”李洵入川,韦庄时年六十二岁,被李
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由此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回长
安后,改任左补阙。

天复元年六十六岁,应王建之聘入川为
掌书记。

天佑四年,朱温篡唐,王建据蜀称帝,是为前蜀。

七十二岁的韦庄被任为宰相,开国制度均出其手。

七十五岁
卒于成都花林坊。

韦庄的诗集名《浣花集》。

二、阅读下面这首《菩萨蛮》,回答(1)-(2)两道小题。

菩萨蛮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注①]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注②]似月,皓腕凝霜雪[注③]。

未老
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①合:应当。

②垆边人:酒家女。

③霜雪:形容
女子手腕白皙。

(1)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2)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6分)
(1)“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风景)美。

(或: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色)“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

(或:描绘了悠然自得的情趣)“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美。

【答对每1点得1分】
(2)久居他乡的人都会思念家乡,作者却说,不到老的时候就不要回乡,否则会因为过早离开江南而遗憾、惆怅,从侧面表达了对江南极度的赞美和留恋之情(此处答案有待商榷)。

三.前人评语: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端已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

”这是韦庄词在艺术方面的真正好处。

纡者,曲也;达者,通也。

韦庄词表面显得直率,其实情意曲折;口吻看似通达,而内容其实沉郁,这正是词中最好的境界。

故而况周颐《蕙风词话》评韦庄词谓其“尤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花间群贤,殆鲜其匹。

”其“运密入疏,寓
浓于淡”二句,与陈廷焯评语之“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
评语,意思颇有相近之处,这都是对韦庄词之特色深有体会
的话,而要详细体会韦庄的词,还必须将其生平也作一点简
略的介绍: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
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四.词文赏析:
“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与第三首词的“如今却忆江南乐”对应的,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他所写的“人人尽说”,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
说江南好而已。

下面的“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劝
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以前王粲《登楼赋》
曾说:“虽信美而非吾士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
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中国还有句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而韦庄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
非常真率的话中了。

“只合”,合者,该也,什么人敢这样
大胆地对韦庄说你就该留在江南终老,在江南你是一个游人
客子,而却劝你在江南终老,那一定是你的故乡有什么让你
不能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劝你在江南终老。

因为韦庄是在
中原一片战乱中去江南的,当时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妇吟》
中所描写的是“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在这
种情况下,江南人才敢这样劲直的劝他留下来。

韦庄词“似
直而纡,似达而郁”的特色,就正在这表面率直而内里千回
百转的文字中得到充分体现了。

下面则是对江南好的细写,
说江南确实是好的,“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
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

“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
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
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

更进一步,江南又何尝只是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也美,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垆,一作“罏”,又作“鑪”,是酒店放置酒器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买酒舍乃令文君当鑪”。

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
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

这几层写风景、生活、人物之美,你不要用庸俗的眼光只看它表面所写的情事,而要看到更深的一层,他下面的“未老莫还乡”,这么平易
的五个字却有多少转折,佛经上说“才说无便是有”,说
“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
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细细地品味,就应该联想到陆
放翁的《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那一连三个“莫”字所道出的一片无可奈何之情是极为深婉
而且沉痛的,韦庄词此处的“莫”字,也表现出了一种极深
婉而沉痛的情意,说“莫还乡”是叮咛嘱咐的话,是你想还
乡,而现在却有不能还乡的苦衷,“还乡”是一层意思,“莫”是第二层意思,又加上“未老”二字,是第三层意思,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王粲《登楼赋》说:“情眷眷而怀归。

”人到年老会特别思念故土。

韦庄词
似达而郁,五个字有三层意义的转折,表面上写得很旷达,
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
盘旋郁结的感情。

后面他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
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
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

讲到这里再回头
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人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
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五.艺术风格:
疏朗秀美、明白晓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