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庄-菩萨蛮其二精品教案
《菩萨蛮(其二)/韦庄》教学设计(宁 夏县级优课)

教学设计菩萨蛮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教学目标】把握本首词所塑造的艺术形象。
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词塑造出来的深层次的艺术形象。
深入理解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分析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上节课我们已经带着大家诵读了这首词,在解读词的内容之前唱给学生们听,再次感受这首词。
播放《甄嬛传》插曲,再次感受。
引导大家集体背诵学过的同为花间词派代表人物的唐五代词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点出花间词特点(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风格秾艳华美),进一步感知花间词派的词风:绮丽香艳,婉约柔媚。
二、置身意境,引导学生分析词的内容及情感。
(一)、学生讨论分析1、“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呈现图片)(早晨醒来)画眉有深有浅,“额黄”有明有暗;耳边的乱发披在雪白的脸上。
把握意象:小山(唐明皇定的十种眉样之一)、金(唐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鬓云、香腮。
主要呈现女主人公(少妇)初起床时的情态,以面部的特写镜头,拟人的修辞手法,加以视觉嗅觉结合的描写手法,突出主人公的形象。
前一句写女子的隔夜残妆,后一句是鬓发散乱还未整理的情状。
合起来描绘出一幅懒起娇慵的女性面貌。
明确:本词塑造艺术形象为闺中女子(闺中少妇)形象。
(学生总结板书呈现)2、“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懒懒的起床,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那般慢吞吞意迟迟。
此两句开始写女子下床后的活动,化妆时迷人的风情。
意象“蛾眉”:古诗词中经典的描写美女的意象。
“懒”“弄”“迟”三字传神,借女子的神态、动作等描写呈现主人公之慵懒和百无聊赖,也让我们清楚地感受到女子无精打采之神情,也让我们看出女主人公对梳妆打扮并无兴趣。
2022年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菩萨蛮其二韦庄》

2021年月日 第 周
年级/学科
高二语文
授课班级
高二〔12〕班
课 题
?菩萨蛮?其二
课时安排
1—
课型
新授课
课前5分钟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法,抓住意象,发挥想像,品味诗情画意的江南,领会作者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情感。
过程与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和良好气氛,进行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
五:说情怀
乡愁,是中国文人永远的精神家园,回不去的地方叫故土,到不了的地方叫远方,多少人就这样,一直在路上。但是,文化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失去民族文化我们的灵魂将永远流浪
作 业
比照白居易?忆江南?,找出两首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课
前
5
分
钟
提
纲
板
书
设
计
?菩萨蛮?其二
江南好-----------------莫还乡
三.提问
问题一:请找出词中描写意象的句子有哪几句?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问题二:江南好不好?好在哪里?
1、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风景〕美,“春水碧于天〞。“春水碧于天〞, 不但形容了春水的颜色——碧绿青翠,还写出水面——开阔、明净,倒映着整个蓝天白云的美丽意境。
2、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画船听雨眠〞,下雨,躺在画船中,静听下雨声,以一种享受的姿态来聆听,是一种情趣美。江南春季多雨,不妨安稳地躺在画船中,听雨而眠,写的悠闲之至。
赞美,留恋 似直而纡 似达而郁 欲还不得
教
学
反
思
课前5分钟内容复核
教案查阅签字
高中语文教案-韦庄-菩萨蛮其二教案

《菩萨蛮》一:导入。
一首梦里水乡,将我们带到了诗情画意般江南,说到江南,我们眼前总会浮现“那位撑着油纸伞,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独自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也许会遥望“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也许会倾听“旧时堂前的小桥流水”。
文人墨客笔下,江南就是一幅水墨画,是笙歌管弦;是杏花烟雨:是文人风流。
江南着实美得让人心醉,难怪“人人尽说江南好”,思江南,忆江南,望江南。
不知身处江南的游子又有怎样的感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韦庄的《菩萨蛮》去感受感受!同学们先了解本首词的词牌名“菩萨蛮”,说唐朝女蛮国进贡者,他们梳有高高发髻,戴金饰帽子,挂珠玉项圈,形似菩萨,称为菩萨蛮,后文人将其作为词牌名。
韦庄《菩萨蛮》共五首,是前后相呼应的组词。
本词为第二首。
二、形式认读,整体感知。
1、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同学们觉得那句词最能表现词人的感情,这种情感是愉悦的还是愁苦悲凉的?明确:悲愁的苦涩的无奈的2、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愁苦、无奈的及怎样表现这种情感的呢?(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下面我们就借助披文入境的方式: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通过诗歌中的意象,发挥想象,进入作品营造的意境,探求诗歌的主题。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作者:知人论诗(多媒体)2、背景介绍黄巢起义之后,藩镇混战,韦庄避乱江南长达十年之久。
本词就是他避乱江南时期所作。
置身诗境(多媒体)那作者怎样表现这种愁苦之情的呢?需要同学们置身诗境,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人们都说江南好,游人也认为江南宜于养老。
(一)江南好表现在哪些方面,让游人发出这样的感叹:明确:风景美,生活美,人物美。
(二)词人具体采用哪些意象来表现江南的美?明确:春水、碧天,画船、雨眠、月,霜雪。
重点突破:作品情景并茂,意境明丽清新。
下面请同学们通过联想和想象,用散文笔调描绘“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四句诗句中所蕴含的意境。
教师自写文段展示引领学生进入思考:有人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若真如此,我想,必是碧绿如蓝的江南春水的妩媚造就了女儿风情万种的骨肉。
韦庄《菩萨蛮》(教案)

韦庄《菩萨蛮》(教案)篇一:韦庄_《菩萨蛮》韦庄《菩萨蛮 . 其二》教案盘县六中孔淇学情及教学内容分析:本首词位于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第二单元,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我所上的班级是高二理科平行班,学生根底不是特别好,因此在征询题的设置上一定要精心构思。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2、抓住词句,发挥想像,品味情画意的江南,领会作者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直截了当导入)师: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一首词《菩萨蛮.其二》,请大家翻到课本35页,作者是?生:韦庄师:同学们学习过他的作品吗?生:没有师:也确实是大家对作者是陌生的了?没关系,那么如今就请大家快速地看看课下注解1,对作者进展一些理解。
(教师板书词牌名及作者)师:看完了吗?生:看完了师:同学们能不能概括一下注解1告诉我们的信息量?生:作者的生平生:作者的成就生:本词的写作背景师:那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信息中,哪一个对我们鉴赏诗歌极为重要?生:写作背景,由于鉴赏诗词时需要做到知人论世,才能更好理解作者的情感。
师:特别好,那本词写作背景是什么呢?生:作者游荡江南时所作师:作者是去旅游的吗?生:不是,是避难师:原来是如此,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词中,理解作者如今避难江南时的心情吧。
二、诵读2.找生读(找一生进展评价)3教师指导朗读(请同学们结合课后探究讨论一的诵读提示进展指导)三整体感知菩萨蛮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师:词中作者写到了哪个地点?生:江南(板书:江南)师:结合往常我们学过的文学作品,在你的印象中江南是个如何样的地点?能说说吗生:山没水美人更美师:同学们真是概括得全面,能不能再细一些描绘一下你心目中的江南图景?生:江南河岸,杨柳依依生:渔舟唱晚,荷叶田田生:游人岸观鱼水相戏,其乐融融生:轻舟荡漾,如在画中游师:好一句人在画中游,如今此刻,我也伴随学们沉醉在了这令人心醉的图画之中,远远地,感受着许仙白素贞的断桥相会,情意绵绵,又大概看见了雨巷深处,撑着油纸伞,单独彷徨的丁香一样的小姐,啊,江南,江南,好不美哉!难怪作者开篇便说:“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最新整理韦庄《菩萨蛮》教案(优秀篇)

最新整理韦庄《菩萨蛮》教案(优秀篇)韦庄《菩萨蛮》教案一教学目的:1、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的语言特点。
2、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3、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4、了解这首词赞美江南,同时借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也反衬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之意的思想。
教学重点:1、熟读背诵这首诗,简要了解韦庄。
2、鉴赏这首诗似直而纡的表达艺术。
教学难点:1、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2、了解这首词赞美江南,同时借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也反衬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之意的思想。
第一节一、导入:初中时我们曾学过白居易的《忆江南》,请同学背诵这首词。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这是白居易赞美江南的诗句,今天我们来学习韦庄的一篇赞美江南的词作《菩萨蛮》。
二、诗人及背景介绍:1、韦庄: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
唐代诗人韦应物四世孙。
韦庄生活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再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
59岁举进士,72岁帮助王建创建“前蜀”小朝廷,并任礼部侍郎同平章事。
他的诗词都很著名,因有反映黄巢义军攻入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
在诗坛上与温庭筠其齐名,并称为“温韦”,是“花间派”词人的代表作家,著有《浣花集》。
2、花间派: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共五百首词,编成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
花间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还有极少部分是咏史征戍、行旅写景。
《菩萨蛮》(其二)教案

《菩萨蛮》(其二)教案一、导入新课:思江南,忆江南,望江南。
江南好,小桥流水;江南好,笙歌管弦;江南好,文人风流;江南好,烟雨稠稠。
“人人尽说江南好”,不知身处江南的游子又有怎样的感受?今天,我们来学习韦庄的名篇——《菩萨蛮》(其二)(板书),领略诗人笔下极富诗意的江南生活,品味面对江南美景时作者所抒发的情怀。
二、相关介绍:1、作者:韦庄(836一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五代时前蜀诗人、词人。
他生活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再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
59岁举进士,72岁帮助王建创建“前蜀”小朝廷,并任吏部侍郎平章事。
因他有反映黄巢义军攻入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
诗多忧时伤乱之作,怀古感旧,缘情而发。
其词尤具特色,内容虽不外男女欢爱、离愁别恨,却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感,感情真挚,笔调清新,多用白描手法。
他在词坛上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是“花间派”词人的代表作家,著有《浣花集》。
2、流派:“花间词派”得名于后蜀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这部词集收录了温庭筠、韦庄、欧阳炯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共500首。
词作内容多为花间月下的男女之情,少量的有些咏史征戍、行旅写景之作。
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浓艳为主。
后来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去其香软浓艳之风,将词作的情思变得雅正含蓄,语言变得秀丽清新,是为“婉约派”。
3、背景:在黄巢起义之后,藩镇割据,韦庄避乱江南达十年之久,这首词就是写于其避乱江南之时。
三、内容探究:学生齐读全词。
问1:词作的首二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怎么解释?明确:首二句的意思是:每个人都说江南这个地方好,寄居江南的人就应当在江南生活到老。
问2:江南到底好在哪里?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江南之美的?明确:作者从三个方面描写江南美景的,即风景美、生活美、人物美。
问3:这三个方面分别写了怎样的特点?明确:“风景美”写春水,春天的江水清澈(明净)透碧,简直比天空的颜色还要碧绿;“生活美”写情趣,躺在画船中卧听潇潇的春雨声,渐渐进入梦乡,这是何等闲适惬意;“人物美”写女子,酒垆边卖酒的女子面容白皙,有如明月,光彩照人,手腕像凝聚的霜雪那样洁白如玉,突出的是肤白靓丽。
《菩萨蛮(其二)》教学设计

《菩萨蛮(其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领会韦庄词清新明朗的特色;了解全词上阕由情而景,下阕由景而情结构的艺术效果;了解这首词赞美江南,同时借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也反衬游子不能返乡的愁苦思想。
过程与方法熟读成诵,把握词人思想前后矛盾的变化,揭示词作的深层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词人饱经离乱、辗转漂泊之苦。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词中景中情、情中景。
教学难点直抒胸臆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感受词人思归不能归的深层原因,美景背后的离乱之苦。
教学方法讨论法、朗诵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江南,这个词在许多中国人脑海中充满了诗情画意。
有人说,江南是那小桥流水人家的梦里水乡;有人说,江南是哪站着一位丁香花般的姑娘的悠长雨巷;有人说,江南是那烟雨朦胧中的青砖黛瓦、街巷弄堂;有人说,江南是时光的古老剪影,是凝固的千年风霜……. 人人尽说江南好,不如让我们一起跟着韦庄的脚步去感受江南的美好!二、读1.初读:齐读。
2.配乐朗读。
3.再次齐读。
4.解释词语。
合:应该。
于:比。
垆边人:卖酒的姑娘。
皓腕:洁白的手腕。
莫:不要。
须:必定。
5.全词的含义(学生齐读)。
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应该在江南待到老去。
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比天空还青,游人可以在有彩绘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眠。
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长得很美,卖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
年华未衰之时不要回乡,回到家乡后必定悲痛到极点。
三、赏1.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哪些人说过江南好?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乐府诗《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韦庄《菩萨蛮》(其二)教学设计

韦庄《菩萨蛮》(其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把握韦庄舒朗秀美、明白晓畅的语言特点。
体会本词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过程与方法:通过诗人描述的江南画面感受江南美景,及意境之美。
情感与价值观:理解词人置身江南获得暂时的快乐和客居他乡的无奈之情。
试着用比较的方法感知不同的作品所描写江南美景时情感的不同。
教学重点:把握韦庄舒朗秀美、明白晓畅的语言特点。
体会本词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教学难点:理解词人置身江南暂时的快乐和客居他乡的无奈之情。
试着用比较的方法感知不同的作品所描写江南美景时情感的不同。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诵读课时:1课时学习过程1、导入新课(以江南的典型画面为背景情景导入)同学们,一说到江南就让我们忆起了那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水乡盛景。
一说到江南我们似乎就望见了那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子湖。
一说到江南就让我们想起了那玉人吹箫的二十四桥明月夜,那十里荷塘的钓叟莲娃,那轻歌曼舞的采莲女。
“人人尽说江南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韦庄的《菩萨蛮》去感受那如诗如画的江南美景。
(用古典音乐伴奏)2、赏析全词1、教师范读词句,学生感知意境。
师:现在我就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进江南美景之中。
(伴视频范读)2、学生齐诵词句,身临其境。
(伴音频齐诵)3、识作者明背景(学生自己阅读有关韦庄的个人资料及写此词的背景)韦庄(约836年- 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
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
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
他生活在唐帝国有衰弱到灭亡、再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
这首词是他浪游江南时所作。
李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时,召韦庄为判官,奉使入蜀,归朝后升任左补阙。
花间词”是一种早期的词,从它的来源《花间集》得名。
一般说来,词以长短分类:“慢词”最长,自九十至二百多事,故亦称“长调”;自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五十九字以内为“小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韦庄《菩萨蛮》其二教学案例
设计人:六盘水市第八中学周妍君
个人简介:周妍君,女,汉,中共党员,中学二级教师。
2007年6月毕业于贵州省师范大学中文系。
同年8月考入六盘水市第八中学,任教至今,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党员。
多次指导学生在作文大赛中获奖。
2008年参加市第三届高中语文优质课比赛获三等奖。
论文分别在《中国教育新思路文萃》、《中国学校教育论文点萃》上发表。
通讯地址:六盘水市第八中学高二年级组
联系电话:
总体说明: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第二单元中的一首词。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分为三个单元,每一单元之首均配有一篇指导古诗词鉴赏的知识短文。
第一单元的知识短文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二单元的知识短文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三单元的知识短文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学习教材中的任一作品,都应关注作品与单元乃至整册书的内在联系,学会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使教学达到以面促点,以点带面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授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就要批文入境,将“吟诵”、“想象”、“意境”、“旨趣”等知识点有机融入到课堂之中,重视挖掘蕴涵于作品中的审美功能;同时也不忘记高考升学之要求,给学生提供鉴赏古典诗词的一些基本技法,审美与实用两相兼顾。
【课文出处】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模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的语言特点。
②、感悟词中意境,体会本词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2、过程与方法
①、把握词人思想前后矛盾的变化,揭示词作的深层意蕴。
②、背诵全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体味词人饱经离乱、辗转漂泊之苦。
②、理解此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教学重点】
感悟词中意境,体会本词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教学难点】
理解此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教学时数】一课时
【课型】诗歌鉴赏
【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质疑探究法。
【教具】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以歌曲《梦里水乡》将学生引入课堂环境。
二、形式认读:
⒈让学生通过个体自由诵读、对读和集体诵读,感知《菩萨蛮》的词律特征。
菩萨蛮其二----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lú)(Wàn)
⒉听教师范读,品评感悟。
再读全词。
要求:
①、字正腔圆,读准字音;
②、韵律节奏,处置得当;
③、情感丰沛,运气自如。
三、披文入境,整体感知。
说明:何谓“披文入境”?
对文学作品的鉴赏,首先通过作提供的语言材料的仔细揣摹,初步感知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其次再在充分了解相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进入作品所营造的意境中,确认作品的主题思想。
“披文入境”的三大途径: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知人论诗。
1、置身诗境,梳理内容,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作品写了什么?请学生从词作第一、二句中挑选一个合适的短语概括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所写的内容。
明确:江南好。
②、江南具体好在哪里?(请用词作中原有的句子回答)
明确: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③、用三个词语概括以上四句诗句所写到的美的种类。
明确:风景美,生活美,人物美。
2、缘景明情,在初步理解了作品内容之后,总结作者所表达的对江南的情
感是什么。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迷恋和赞美之情
3、知人论诗,突破难点。
说明:生活背景不同,诗人的情感体验必然也会有较大差异。
所谓知人论诗,就是要引导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诗人(或词人)的生活经历,深入准确地体察诗人(或词人)在特定情景下所反映出来的情感和旨趣。
多媒体显示介绍文字:
1、作者信息
韦庄(836年~910年),字端己,五代前蜀诗人、词人,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为中唐著名诗人韦应物四世孙。
孤贫力学,才敏过人。
广明元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他身陷兵火战乱,与弟妹失散,自己困于长安三年。
后离长安,来到洛阳,因洛阳也不安靖,于是携家迁至江南避难。
避居江南十年,五十八岁时又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的怀抱。
五十九岁时中进士,六十二岁被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由此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
六十六岁时,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
天佑四年,朱温篡唐,王建据蜀称帝,是为前蜀。
七十二岁的韦庄被任为宰相,开国制度均出其手。
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
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
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二人齐名,号称“温韦”。
因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在当时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
2、背景介绍
韦庄《菩萨蛮》共五首,是前后相呼应的组词。
本词为第二首。
黄巢起义之后,藩镇混战,韦庄避乱江南长达十年之久。
本词就是他避乱江南时期所作。
3、根据作者信息库以及背景材料,请思考诗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到底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讨论明确:
语言明白晓畅,感情真挚醇厚。
直接反映出作者对江南的极度迷恋和热爱之情。
隐约地更有几分对于家乡欲回不能、想回不敢的苦涩和无奈。
因此,作者通过描绘江南美景表现出对江南的赞美以及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情。
(直抒胸臆,盘旋郁结)
四、重点突破。
作品情景并茂,意境明丽清新。
请展开想象,用散文笔调描绘“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四句诗句中所蕴含的意境。
注意点:
①想象合情合理
②想象优美丰富
说明:用散文笔调描绘诗句意境,用意在以写促读,通过想象、描写,更加细腻真切地领会诗美,把握诗境。
教师自写文段展示引领学生进入思考:
人说美丽女性的骨肉是水做的,若真如此,那么我想,必是江南的春水造就了美丽女性风情万种的骨肉。
因为只有江南的春水,才会那么迷人,碧绿得比蓝
天还要妩媚;只有江南的春水,才会那么醉心,清新得比白云还要柔情。
柔情似水,水似柔情,在春日的闲暇里,与二三知心文友租一只画舫,在温柔的江南烟波里,任意西东。
江南不缺春雨的潇潇,在品酒论诗之余,相互枕藉舟中,静聆江南丝雨无数双纤手轻叩船篷的柔情蜜意。
销魂,当此际,当睡意悄然袭来,江南春眠梦亦芳……
美文拓展赏析:
其一、学生原创:(六盘水市第八中学高二(4)班岳世鑫)
行走于江南的河畔,春风扶柳,燕飞枝头,柳枝调皮地牵扯着我的衣袖。
回首间,风儿吹飞了谁的长发,空气中飘漾着绿叶的香味,让人迷醉!放眼湖中,柳影倒映于水中,水面影映着柳影。
不知是水绕柳,还是柳缠水。
这一排柳树躺在水中,那绿,那翠,似乎超过了天。
恍惚间,细雨不期而遇,忙叫一条小船,在雨中静听江水的呢喃,带着不念之情渐渐入梦,望能在梦中重游。
评价:语言清新,灵动。
其二、网友之作
是在这样朦胧温暖的光晕中,似弯小月牙儿般的身影款款行来,霜雪皓腕捧上江南的米酒。
客官请用。
客官醉了?哎呀客官,你为何凝视着人家再也不放?
怎么能放手?酒未至,人已醉。
明明是历尽了沧海,怎当她低回里秋波一转。
求也求不到的因缘,天上人间,竟然、竟然也能叫人遇上?
评价:巧设情境,如梦如幻。
其三、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雨不但可嗅,可亲,更可以听。
听听那冷雨。
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
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
评价:移情于景,感同身受。
说明:以上美文的拓展赏析,一为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二为温故知新,培养学生的知识联想能力。
其三还在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课后作业。
①、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②、用现代诗歌的语言改写这首词。
③、推荐阅读,摘抄整理。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李白)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菩萨蛮•黄鹤楼》(毛泽东)
《菩萨蛮•大柏地》(毛泽东)
六盘水市第四届语文
优质课
竞
赛
教
案
所在学校:六盘水市第八中学参赛教师:周妍君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