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法规体系(一)
中国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律制度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 环境防治法》,旨在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保障人体健康 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内容包括: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原则、分类和鉴别、减 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危险废物管理、法律责任等。
规范环境管理行为
促进可持续发展
通过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规范政府、企业等主体的环境 管理行为,促进科学、合理地开 发利用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 环境的协调发展。
通过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 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推动全球环境保护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保护事务 ,通过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 施,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 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为全球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贡献。
环境保护法的立法历程
0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1989年12月26日由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历经2014年和2018年两次修订。
02
2014年修订的环保法主要从完善政府责任、强化企业责任、健全法律制度等方 面作出规定,增强法律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
03
2018年修订的环保法进一步将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上升为法律规范,并针对突出 问题完善相关制度措施,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信息公开和公众参 与,强化对损害公益行为的追责。
04
生态保护法律制度
生态保护法律制度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01
02
概念:生态保护法律制 度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 实施法律、法规和规章 ,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管理和改善的各种法 律规范所形成的制度体 系。
中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中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一、引言环境保护是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本文将对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1.宪法《宪法》明确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宪法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根本依据。
2.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任务、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3.环境保护单行法环境保护单行法主要包括污染防治法、生态保护法、资源保护法等。
如《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
4.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环境保护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具有普遍约束力。
如《自然保护区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
5.环境保护部门规章环境保护部门规章是由环境保护部门制定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具有普遍约束力。
如《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等。
6.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具有普遍约束力。
如《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等。
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1.环境保护基本制度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确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环境保护税收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等基本制度,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2.污染防治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明确了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措施,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等,为防治环境污染提供了法律依据。
3.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定了生态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措施,包括自然保护区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资源保护、水资源保护等,为保护和合理利用生态环境和资源提供了法律依据。
环评工程师: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前建⽴了由法律、国务院⾏政法规、政府部门规章、地⽅性法规和地⽅政府规章、环境标准、环境保护国际条约组成的完整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法律 1.宪法 该体系以《中华⼈民共和国宪法》中对环境保护的规定为基础,1982年通过的《中华⼈民共和国宪法》在2004年修正案第九条第⼆款规定: 国家保障资源的合理利⽤,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
禁⽌任何组织或者个⼈⽤任何⼿段侵占或者破坏⾃然资源。
第⼆⼗六条第⼀款规定:考试⼤环评⼯程师站点——值得您收藏的好站点! 国家保护和改善⽣活环境和⽣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中华⼈民共和国宪法》中的这些规定是环境保护⽴法的依据和指导原则。
2.环境保护法律 包括环境保护综合法、环境保护单⾏法和环境保护相关法。
环境保护综合法是指1989年颁布的《中华⼈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该法共有六章四⼗七条,第⼀章“总则”规定了环境保护的任务、对象、适⽤领域、基本原则以及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第⼆章“环境监督管理”规定了环境标准制订的权限、程序和实施要求、环境监测的管理和状况公报的发布、环境保护规划的拟订及建设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现场检查制度及跨地区环境问题的解决原则;第三章“保护和改善环境”,对环境保护责任制、资源保护区、⾃然资源开发利⽤、农业环境保护、海洋环境保护作了规定;第四章“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规定了排污单位防治污染的基本要求、“三同时”制度、排污申报制度、排污收费制度、限期治理制度以及禁⽌污染转嫁和环境应急的规定;第五章“法律责任”规定了违反本法有关规定的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规定了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
环境保护单⾏法包括污染防治法(《中华⼈民共和国⽔污染防治法》、《中华⼈民共和国⼈⽓污染防治法》、《中华⼈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态保护法(《中华⼈民共和国⽔⼟保持法》、《中华⼈民共和国野⽣动物保护法》、《中华⼈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等),《中华⼈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中华⼈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中国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放 射性污染防治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 治法》等。
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 境影响评价法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 环境保护法实施细则》等 。
包括《北京市大气污染防 治条例》、《上海市固体 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 等。
中国加入的国际环境条约 涉及大气、水、海洋、生 物多样性等多个领域,如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 蒙特利尔议定书》等。
际环境条约。
完善和提高阶段
进入21世纪,中国政府提出了可 持续发展战略,加强了环境法律 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并逐步完善
了环境法律体系。
当前环境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
01
02
03
04
05
环境基本法
环境行政法规
环境部门规章
环境地方性法规 国际环境条约 和地方政…
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 境保护法》、《中华人民 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 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
02
环境保护法
环境保护法的定义与内容
定义
环境保护法是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环境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 旨在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
内容
环境保护法包括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境影响评价、资源利用等方面的规定 ,涵盖了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
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原则
强化环境管理
大气污染防治法加强了对环境的管理,要求建立和完善环境管理制 度,加强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
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实施与监督
实施
大气污染防治法自1987年颁布以来,历经多次修订和修正,目前正在实施的是 2015年修订的版本。
监督
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实施由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负责监督,包括环保部门、城市管 理部门、农业部门等。同时,公众也可以参与监督,对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行 为进行举报和投诉。
中国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案例一:某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成功案例
总结词
某城市通过实施一系列环境法规和政策,成功改善了空 气质量,减少了空气污染。
详细描述
某城市面临严重的空气质量问题,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 措施,包括限制工业排放、加强车辆尾气排放标准、推 广清洁能源等,有效改善了空气质量。经过持续的努力 ,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逐年下降,空气质量得到了显著 改善。
当前环境法律法规的不足之处
环保法律制度不健全
目前中国的环境法律法规还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对环境污染行为的 处罚力度不够严格,对环保行为的鼓励和支持还不够充分等。
环保执法不严格
由于环保执法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地区,容易出现执法不严格的情况 ,导致一些环境污染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
环保司法不独立
环保司法往往受到地方政府和利益集团的影响,导致一些环境案件无 法得到公正处理。
案例二:某企业违法排污的处罚案例
总结词
某企业因违法排污被依法严惩,展示了中国对环境违法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详细描述
某企业被发现违法排污,排放大量污染物,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损害。环保部 门立即采取行动,对企业进行了罚款、停产整顿等一系列处罚措施。该案例展示 了中国对环境违法行为的严厉打击和零容忍政策。
中国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2023-11-08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中国环境法律法规概述 • 中国环境法律法规的细分领域 • 中国环境法律法规的执行和监管 • 中国环境法律法规的挑战和未来发展 • 中国环境法律法规案例分析
01
引言
背景介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日益严重,对民众的健康和 生存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环境法律 法规。
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构成

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构成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构成1. 引言中国始终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并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来构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这一体系的建设旨在保护和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逐步展开。
2. 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核心是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于1989年颁布实施,多次修订完善。
除环境保护法外,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来支持环境保护工作。
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涵盖了空气、水、土壤等不同环境要素的保护。
此外,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解决特定环境问题。
例如,为应对全球变暖问题,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等。
3. 地方层面的法律法规在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上,各省市自治区也相应出台了一些地方性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这些地方性法律法规旨在根据当地的环境特点和具体情况,进一步细化和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例如,北京市发布了《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针对该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进行了具体规定和管理措施。
4.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特点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完备性: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涵盖了各个环境要素的保护,细化了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严格性: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违反者实行严格的处罚制度,以保证环境法律法规的执行效果。
整合性: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不仅包含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还涉及了环境评价、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方面。
可持续性: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 需要改进的地方尽管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已经相对完备,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我国环境保护法体系

我国环境保护法体系[环境保护法体系]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现象的加剧,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问题。
作为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我国也在积极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建立了完整的环境保护法体系。
本文将简要介绍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体系。
一、环境保护方针2002年,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了《中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白皮书,提出了“预防为主、污染控制、资源节约、综合治理”的环境保护方针。
这是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发展的总方向,也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思路。
二、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组成。
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最重要的两个法律文件,分别保障了公民的环境权益,确立了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治基础。
此外,还有数十部环保相关的法律文件,涵盖了空气、水、土地、噪声、危险废物等多个领域。
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保税法》等。
三、环境保护政策我国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包括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红线、水十条、土十条、气十条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对保障我国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四、环境保护基金2016年,我国环保部门成立了环保专项基金管理中心,负责管理环保专项基金等相关事务。
环保专项基金主要用于重点防治区域、关键领域和突出环境问题的调查、监测、评估、修复、治理等环保工作。
五、环保监管制度我国现行的环保监管制度是由中央和地方两级环保主管部门共同实施的。
中央环保主管部门是国家环保部,主要职责是制定环保政策、法规和标准,组织环境监测和数据发布以及对地方环保工作进行指导、督促和考核等。
地方环保主管部门则主要负责地方环保管理和监督。
总体而言,我国环境保护法体系相较以往得到了有力的完善,不断加强环保法规的实施,在国内外树立了良好的环境保护形象。
但是,应该认识到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十分严峻,需要在各个方面加大力度,持续推进环保措施,最终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1)法律。
1)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年修正)是环境保护立法的依据和指导原则,主要规定了国家在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改善环境和自然资源方面的基本权利、义务、方针和政策等基本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6条规定220;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2)环境保护综合法。
中国的环境保护综合法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它在环境法律法规体系中,占有核心和最高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三条规定“建设污染环境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做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并依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
”第二十六条规定“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人生产或者使用。
”3)环境保护单行法.环境保护单行法是针对特定的保护对象而进行专门调整的立法,它以宪法和环境保护综合法为依据,又是宪法和环境保护综合法的具体化。
因此,单行环境法规一般都比较具体详细,是进行环境管理、处理环境纠纷的直接依据。
环境保护单行法包括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生态保护法(水土保持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防沙治沙法等),海洋环境保护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等.4)环境保护相关法。
环境保护相关法是指一些自然资源保护和其他与环境保护关系密切的法律,如《农业法》、《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矿产资源法》、<水法》、《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法》、《防洪法》、《节约能源法》、《电力法》、《可再生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环境法规体系(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按照中国环保法体系,下列法规按层次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 A.宪法、国际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单行法
B.国际环境保护法、宪法、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单行法
C.宪法、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行政法
D.地方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行政法,环境保护基本法
2.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的制定单位是( ) A.省B.自治区C.国务院D.地级市
3.“环境保护法”规定了公民的( ) A.只有权利无义务B.只有义务无权利
C.行为准则D.实质为环保道德规定
4.为实施环境管理,我国所制定的最具有权威的法律是( ) A.《环境保护法》B.《宪法》C.《刑法》D.《环境影响评价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饮用水质量标准》、国务院《征收排污费用暂行办法》,以上分别属于( ) A.环境保护单行法律、环境保护标准、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B.环境保护单行法律、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环境保护标准
C.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环境保护标准、环境保护单行法律
D.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环境保护单行法律、环境保护标准
6.《湖北省森林保护条例》是( ) ①环境保护标准②环境保护单行法律③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④环境保护行政法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7.关于我国环保法律体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宪法是制定环境法的依据和指导原则
B.我国的环保法体系不包括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C.环境保护基本法是制定其他环境法的依据
D.涉及环境的刑法、民法等属于我国环境法体系的组成部分
二、综合题
1.读下面的宣传画,回答问题。
(1)这幅画中的图像是国的标志性建筑。
(2)这幅画揭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产生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改善该环境问题,联合国1997年在日本京都通过了《》。
(5)为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人类应采取的措施是。
(5)为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人类应采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