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彬-《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黄石港棋盘洲港区黄颡口砂石集并中心火山作业点码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黄石港棋盘洲港区黄颠口砂石集并中心火山作业点码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工程概况1.1 项目建设内容拟建码头工程位于黄石市阳新县黄颖口镇,位于黄石河段薪春水道右岸,长江下游航道里程约867.6kmo本工程建设6个5000吨级泊位,为2个黄砂进口、4个碎石出口泊位,设计总吞吐量为2180万吨/年,后方陆域占地面积203.5亩,配置相应装卸机械设备,建设后方陆域库场、供电、照明、通信、给排水、消防、土建、环保等配套设施。
岸线长775m。
陆域总用地面积202亩。
本项目总投资83613.13万元,环保投资为159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工程建设期为24个月。
1.2 项目建设的政策符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9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本项目码头属于第一类鼓励类项目中“二十五、水运''分类中的“深水泊位(沿海万吨级、内河千吨级及以上)建设''项目,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1.3 项目建设的规划符合性本工程符合《黄石港总体规划(修编)》、《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黄颗口镇全域规划》等相关规划,基本落实了《黄石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审查意见中的相关总体要求。
2环境现状评价结论2.1 地表水环境现状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长江评价江段各污染物监测值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n类标准。
2.2 大气环境现状根据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2个监测点位的SCh和No2小时平均值和日均值最大占标率均小于1,TSP日均值最大浓度占标率120.0%,最大超标率28.6%,PM1o日均值最大浓度占标率168.7%,最大超标率42.9%,PMzs日均值最大浓度占标率117.3%,最大超标率57.1%。
2.3 声环境现状根据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拟建项目港界及码头泊位前沿昼间噪声值为51.9~56.3dB(A),夜间噪声值为416~43.5dB(A),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标准。
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评价评价规范

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评价评价规范1.引言在引言部分,需要说明评价的目的、范围和依据,明确项目的背景和必要性。
2.项目概况在项目概况中,需要对港口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说明,包括项目的位置、规模、建设内容、主要技术指标等,并解释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
3.环境基线调查在环境基线调查部分,要对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与描述,包括大气、水体、土壤、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噪音等方面的情况,以及与项目相关的环境因素的现状。
4.环境影响预测在环境影响预测部分,需要根据项目的特点和规模,预测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包括对大气、水体、土壤、生物多样性、噪音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
5.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影响评价部分,需要对预测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包括环境容量、敏感性分析、风险评估等。
同时,评价阶段需要对可能的不利影响进行识别,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控制措施。
6.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在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部分,要制定详细的环境管理控制措施和环境监测方案,确保项目建设和运营阶段对环境的保护和监测工作得到有效的执行。
7.公众参与与沟通在公众参与与沟通部分,要说明公众参与的程序和方式,并明确公众参与的时机和内容。
同时,要注重向公众提供项目的相关信息,接受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8.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部分,要按照规范的要求,编写完整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报告书需详细描述项目情况、环境基线调查、环境影响预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公众参与与沟通等内容。
9.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参考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参考部分,要列举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评价评估遵循的法律准则和政策要求。
总结: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评价评价规范是保障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一项重要制度。
其中包括项目概况、环境基线调查、环境影响预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公众参与与沟通、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参考等内容,所有内容需要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展开,以确保环境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交通运输部关于发布《水运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南》的公告

交通运输部关于发布《水运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
价指南》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
•【公布日期】2021.03.19
•【文号】交通运输部公告2021年第20号
•【施行日期】2021.05.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水运,环境影响评价
正文
交通运输部公告
2021年第20号
交通运输部关于发布《水运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
南》的公告
现发布《水运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为水运工程建设推荐性行业标准,标准代码为JTS/T 105—2021,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
《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S105-1—2011)和《内河航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J227—2001)同时废止。
《指南》由交通运输部水运局负责管理和解释,实施过程中具体使用问题的咨询,由主编单位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答复。
《指南》文本可在交通运输部政府网站“水运工程行业标准”专栏
(/syportal/sybz)下载。
特此公告。
交通运输部2021年3月19日。
港口建设环评报告书

港口建设环评报告书一、引言港口建设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为了确保港口建设项目的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性,进行环境影响评估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本报告书旨在对某港口建设项目进行详细的环境评估,全面分析其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建议。
二、项目概述1. 项目背景本港口建设项目位于某市沿海地区,占地面积约xxx平方公里,计划投入资金xxx万元。
该港口建设将成为该地区进出口贸易的重要中转站,促进经济发展和区域合作。
2. 项目目标该港口建设项目的目标是提高货运能力,优化港口物流效率,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并确保项目建设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存。
三、环境影响评估1. 水环境影响评估针对港口建设可能对周边水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和分析。
通过分析水域水质、水动力学特征以及港口工程布局对河流和海洋的影响,该评估确认了项目对水环境污染的潜在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如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和引入先进的治理技术。
2. 大气环境影响评估在大气环境方面,对港口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排气和扬尘污染进行了综合评估。
通过预测和建模分析,该评估确定了项目对周边大气质量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并提出了减少排气和扬尘排放的对策,如采用低碳技术、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管理,并采用粉尘防护措施。
3. 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生态环境是港口建设项目中需要关注和保护的重要方面。
通过对周边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和监测,该评估分析了项目可能对当地生态系统、植被和野生动物的影响。
同时,提出了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措施,如建立保护区、引入生态补偿机制等,以确保项目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四、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为了实施环境保护措施和确保项目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符合环境法规和标准,本报告书提出了相应的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
该计划包括建立环保部门和监测机构,进行定期的环境监测和数据分析,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以确保项目始终符合相关要求。
沿海港口码头环评报告书

沿海港口码头环评报告书一、项目概述本报告书为沿海港口码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旨在对沿海港口码头项目进行全面评估,明确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监测方案。
二、项目背景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沿海港口作为国际贸易和物流的重要节点,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与沿海港口码头项目相关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噪音、土壤和生态系统等。
三、环境影响评价内容1. 建设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在沿海港口码头建设阶段,主要涉及土地开垦、填海造地、结构物建设等工程活动。
通过对施工活动进行全面分析,评估其对周边自然环境的潜在影响。
2. 运营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在沿海港口码头正式投入运营后,包括码头作业、港口物流、货物运输等活动将对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我们将评估这些活动对空气质量、水体质量、噪音、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监测方案和环境管理要求。
四、环境影响评价方法1. 实地调研与监测:通过对沿海港口码头项目建设区域进行实地考察,获得准确的地理环境信息,包括土壤、水体、气象等。
同时,对相关环境指标进行长期监测,以获取足够的数据支持环境影响评价。
2. 数学模型与模拟分析:借助先进的数学模型和模拟软件,对沿海港口码头项目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分析。
通过对各项影响指标进行模拟计算,为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和环境监测的展开提供科学依据。
五、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我们将综合上述的调研、监测和分析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 沿海港口码头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将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噪音、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等方面。
2. 在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旨在减少和控制沿海港口码头项目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3. 设计合理的环境监测方案,对沿海港口码头项目的运营情况进行实时、定量的监测,确保环境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东营港2×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东营港2×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二○○七年二月评价项目委托单位:东营市港口建设办公室评价项目承担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环评证书等级:乙级环评证书编号:国环评证乙字第2412号环评单位法人:孙书贤所长项目负责人:胡泽建研究员主要参加人员:姓名职称证书编号胡泽建研究员国环评证字第B24120018 尹相淳高工国环评证字第B24120001 吴桑云研究员国环评证字第 B241200008 边淑华副研究员迟万清工程师国环评证字第B24120030 熊丛博工程师国环评证字第B24120029 张振生高工国环评证字第B24120011 宋书林研究员国环评证字第B24120002目录1. 总论 (1)2. 拟扩建项目概况 (3)3. 污染因素分析 (5)4. 环境概况 (7)5.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8)6.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10)7. 环境风险评价 (13)8. 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8)9. 清洁生产及总量控制分析 (18)10. 损益分析(略) (20)11. 公众参与(略) (20)12.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20)13. 项目选址可行性及港区平面布置的合理性 (20)14.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结论 (21)1. 总论1.1 评价任务的由来(略)1.2 评价目的(略)1.3 指导思想与评价原则(略)1.4 编制依据(略)1.5 评价标准(略)1.6 评价等级和评价重点(略)1.6.1 评价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的评价等级划分原则,以及工程污染分析结果,各环境要素单项评价等级划分见表1.1。
表1.1 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1.6.2 评价重点本次环评的评价重点为: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进行环境空气影响评价、海洋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包括水动力环境、泥沙冲淤环境、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环境风险影响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规划规定

黑龙江省航务管理局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报批申请书格式及示范文根据《行政许可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建设单位向我局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时,应当提出书面申请。
现将书面申请格式及示范文本公布如下:申请格式申请书示范文本2、文号3、标题4、主报单位5、正文6、联系人及联系方式7、所附文件文本标题8、申请单位(盖章)9、申请日期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令2007年第11号《港口规划管理规定》已于2007年11月30日经第12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2月1日起施行。
部长李盛霖2007年12月17日港口规划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港口规划工作,科学利用、有效保护港口资源,促进港口健康、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港口规划的编制、审批、公布、修订与调整、实施和监督管理等活动。
第三条交通部负责全国的港口规划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内的港口规划管理工作。
港口所在地的市(指设区的市,下同)、县(包括县级市)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设立的负责特定港口管理的部门具体实施该港口的规划管理工作。
本规定所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包括承担港口行政管理职能的交通主管部门或者与交通主管部门分设的港口管理部门。
第四条港口规划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国防建设的需要,统筹考虑产业布局、港口资源条件、综合运输网状况等因素制定,体现贯彻科学发展观、合理利用岸线资源的原则。
第五条港口规划应当符合城镇体系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江河流域规划、防洪规划、海洋功能区划、水路运输发展规划和其他运输方式发展规划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有关规划相衔接、协调。
第二章港口规划的编制第六条港口规划包括港口布局规划和港口总体规划。
港口布局规划是指港口的分布规划。
港口布局规划包括全国港口布局规划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港口布局规划。
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是指对港口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所需遵循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港口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是对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综合、科学的评价,以便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环境资源。
首先,在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中,必须确立评价的范围和内容。
评价的范围应该包括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物排放、能耗和资源利用等因素,并对环境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
评价的内容应包括对水质、空气质量、土壤质量、噪声、生态系统等方面的评估。
其次,评价过程中需要采集和收集充分的环境数据。
评价需要对项目建设区域内的环境背景进行调查,了解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生态系统状况、环境质量、人口分布情况等。
同时,还需要研究项目建设和运营对环境的可能影响,包括对水体、土壤、大气、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
评价过程中需要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模型。
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方法,如污染物扩散模型、噪声预测模型等。
评价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环境风险,对可能的环境事故和灾害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
评价结果应当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众公开。
评价报告应清晰、明确地评述项目的环境影响,并提出相关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环境监测计划。
评价结果还应根据项目的阶段性特点,提出相应的环境管理建议和优化措施,以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
总之,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是为了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和获取全面的环境数据,评价结果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环境信息,以辅助他们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管理策略。
同时,公众参与也有助于增加项目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大浓度(mg/m3)
6.0 4.0 2.0 0.0
新规范 旧规范
1 2 3 4 5 7
1
2
3
4
5
7
10
风速(m/s)
20
新规范有三处改进: ⑴ 反映了散货堆场运行中大风气象条件下,静态起尘量较大这一客观规律。 ⑵ 堆存相同量的散货,机械化程度越高,堆垛高度越大,且堆存面积越小, 起尘量也更小,其基本反映了工程实际客观规律。 ⑶ 根据充分考虑了货物含水率对堆场起尘的影响。
2、新、旧规范源强公式差别
• 2.1 动态起尘
Q1新x 新 He
w2 ( w0 w)
Y / 1 e
0.25( v2 U x )
新公式
Q1 j旧 0.03U j H
旧公式强(g/s)
• 差别
6.0 5.0 4.0 3.0 2.0 1.0 0.0
• 3.1 码头区
3、预测结果对比
0.4
最大浓度(mg/m3)
0.3 0.2 0.1 0.0 新规范 旧规范
1
2
3
4
5
7
风速(m/s)
在同一稳定度件下,采用新规范源强计算的最大落地浓度某一风速条件处出现了 极值(E、F稳定度U=4m/s,最大地面质量浓度出现了极小值),而 旧规范最大落 地浓度与风速的0.6次方成正比,随风速增大而增大。
• 新、旧规范源强公式后堆场区出现最大占 标率的气象条件一致;但由于新旧规范静 态起尘计算方式不一致,新规范算的的静 态起尘量大于旧规范,导致Pmax及D10%均大 于旧规范,充分考虑了港口散货静态起尘 量大的污染特征。
5 结论
• 由于采用新、旧装卸起尘量公式计算最大 地面质量浓度随风速变化规律不一致,建 议开展港区粉尘浓度与风速相关性实验, 以验证源强公式及预测模式的适用性。 • 新规范中堆场静态起尘公式考虑起尘量与 堆存面积相关,其计算结果更准确的反映 了工程实践中静态起尘量的客观规律,同 时从环境保护角度反映了港区堆存集约化、 机械化的必要性。
20
4、评价等级判断结果对比
序号 1 2 3 4 5 项目 气象条件 Pmax D10% 评价等级 评价半径 二级 二级 新规范 风速为/s, 稳定度为F 26.1% 码头计算结果 旧规范 风速为/s, 稳定度为D 37.3% 对比 不一致 旧规范大 新规范大 一致 一致 堆场计算结果 新规范 旧规范 风速为/s, 风速为/s, 稳定度为D 稳定度为D 180.3% 2223 二级 29.8% 685 二级
• 谢谢各位批评指正!
10
• 3.2 堆场起尘
1.8 1.6 1.4 1.2 1.0 0.8 0.6 0.4 0.2 0.0
最大浓度(mg/m3)
新规范 旧规范
1
2
3
4
5
7
10
风速(m/s)
一般采取洒水措施后,堆场在8m/s风速下,装卸起尘占主导,反映的规律与码头 区一致。 8m/s风速后反映的是堆场静态起尘规律,堆场最大地面质量浓度均随风 速增大而增大。
1 2 3 4 5 7
起点高,变化缓
新规范 旧规范
风速(m/s)
新规范做了如下改进: 综合考虑了外界风场扰动及自身下泄空气扰动对粉尘产生的影响,反映了 静风条件下也有装卸粉尘产生的客观规律(1m/s风速时,起尘量较旧规范大, 2m/s时小于旧规范。在5m/s风速以下,装卸过程起尘量在随外界风速变化较 缓)。 而旧规范认为外界风速是装卸粉尘产生的主因,未充分考虑货物下泄带来的 空气扰动。
《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修订实施后 散货泊位大气环境评价等级及范围的探讨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周文彬
1、论文背景
《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修 订后,对相关源强公式进行了修订,从而 带来了预测结果的变化。本文介绍了新规 范修订的目的和意义,并为了将源强公式 更好的应用于污染源影响预测,本文采用 估算模式计算,对新、旧规范使用后的评 价等级结果进行了对比介绍。
10
• 2.2 堆场静态起尘
Q2 x 0.5 U x U 0 S
3
U 0 0.03 e
0.5 w
3.2
新公式
Q2 j旧 2.1(U j U 0 ) e
3
r2
旧公式
堆场区差别(考虑了堆场装卸)
1.8 1.6 1.4 1.2 1.0 0.8 0.6 0.4 0.2 0.0
对 比 一 致 新 规 范 大 新 规 范 大 一 致 一 致
• 码头区出现最大占标率的气象条件不一致, 采用旧规范计算的最大地面质量浓度占标 率中的最大值(Pmax))较大,但由于最大 地面质量浓度出现最大值时所对应风速较 大,扩散条件好,对应的出现占标率为10% 的下风向距离(D10%)反而较小。